fbpx
维基百科

賈昌齡

贾昌龄(?—1040年10月1日),字延年,镇阳人。

先祖以仕宦迁徙开封。曾祖贾纬贾琰之孙,贾汾之長子,贾昌朝的同族弟兄。早孤,由祖母抚养成人。好学习,师从翰林李宗谔。登进士第,释褐為饶州浮梁縣尉,[1]历任开封府功曹参军、許州郾城主簿、大理寺丞殿中丞太常博士、屯田员外郎,[2]改任京师榷货务,“疏达利路,商贾便之”,改任都官员外郎、屯田郎中、提点京西路刑狱,改度支郎中、荆湖北路转运使、太常少卿,直昭文館。知潭州,調知廣州軍州事。[3]康定元年(1040年)八月在赴任南海的途中染疾,二十三日去世。庆历五年(1045年)葬於新郑抱章山。[4]

范仲淹与贾昌龄同朝为官,有交情,次女嫁与贾昌龄的三子贾蕃。2012年6月,河南新郑市新村镇二十里铺出土由范仲淹撰《贾昌龄墓志》。[5]

注釋 编辑

  1. ^ 折獄龜鑑》卷三:“賈昌齡少卿,初為饒州浮梁尉。其俗輕死,與人有怨,往往先食野葛,以誣怨者。昌齡輒能辯究之,與臻問傷類矣。”
  2. ^ 宋史》卷二八五《贾昌朝传》附《贾琰传》记载,“湜子昌符,赐同学究出身。汾子昌龄,第进士,为屯田员外郎”。
  3. ^ 宋会要辑稿》選舉三三,康定元年,“六月二十五日,知潭州、度支郎中贾昌龄为太常少卿、直昭文馆、知广州”。
  4. ^ 清朝《河南通志》记载“贾昌龄墓在新郑县城北三十里抱獐山东南”。
  5. ^ 出土文本标题为《宋故朝奉郎、守太常少卿、直昭文馆、知广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市舶使,上轻车都尉、赐绯鱼袋借紫贾公墓志铭并序》

參考書目 编辑

  • 《范文正集》卷13〈太常少卿直昭文館知廣州軍州事賈公墓誌銘〉

賈昌齡, 贾昌龄, 1040年10月1日, 字延年, 镇阳人, 先祖以仕宦迁徙开封, 曾祖贾纬, 贾琰之孙, 贾汾之長子, 贾昌朝的同族弟兄, 早孤, 由祖母抚养成人, 好学习, 师从翰林李宗谔, 登进士第, 释褐為饶州浮梁縣尉, 历任开封府功曹参军, 許州郾城主簿, 大理寺丞, 殿中丞, 太常博士, 屯田员外郎, 改任京师榷货务, 疏达利路, 商贾便之, 改任都官员外郎, 屯田郎中, 提点京西路刑狱, 改度支郎中, 荆湖北路转运使, 太常少卿, 直昭文館, 知潭州, 調知廣州軍州事, 康定元年, 1040年, 八. 贾昌龄 1040年10月1日 字延年 镇阳人 先祖以仕宦迁徙开封 曾祖贾纬 贾琰之孙 贾汾之長子 贾昌朝的同族弟兄 早孤 由祖母抚养成人 好学习 师从翰林李宗谔 登进士第 释褐為饶州浮梁縣尉 1 历任开封府功曹参军 許州郾城主簿 大理寺丞 殿中丞 太常博士 屯田员外郎 2 改任京师榷货务 疏达利路 商贾便之 改任都官员外郎 屯田郎中 提点京西路刑狱 改度支郎中 荆湖北路转运使 太常少卿 直昭文館 知潭州 調知廣州軍州事 3 康定元年 1040年 八月在赴任南海的途中染疾 二十三日去世 庆历五年 1045年 葬於新郑抱章山 4 范仲淹与贾昌龄同朝为官 有交情 次女嫁与贾昌龄的三子贾蕃 2012年6月 河南新郑市新村镇二十里铺出土由范仲淹撰 贾昌龄墓志 5 注釋 编辑 折獄龜鑑 卷三 賈昌齡少卿 初為饒州浮梁尉 其俗輕死 與人有怨 往往先食野葛 以誣怨者 昌齡輒能辯究之 與臻問傷類矣 宋史 卷二八五 贾昌朝传 附 贾琰传 记载 湜子昌符 赐同学究出身 汾子昌龄 第进士 为屯田员外郎 宋会要辑稿 選舉三三 康定元年 六月二十五日 知潭州 度支郎中贾昌龄为太常少卿 直昭文馆 知广州 清朝 河南通志 记载 贾昌龄墓在新郑县城北三十里抱獐山东南 出土文本标题为 宋故朝奉郎 守太常少卿 直昭文馆 知广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 市舶使 上轻车都尉 赐绯鱼袋借紫贾公墓志铭并序 參考書目 编辑 范文正集 卷13 太常少卿直昭文館知廣州軍州事賈公墓誌銘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賈昌齡 amp oldid 4220529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