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諾曼·本特威奇

諾曼·德·馬托斯·本特威奇(英語:Norman de Mattos Bentwich OBE MC;1883年2月28日—1971年4月8日),英國猶太裔大律師法學家,曾任巴勒斯坦託管地律政司錫安主義者。

諾曼·本特威奇
Norman Bentwich

OBE MC
攝於1950年
出生Norman de Mattos Bentwich
(1883-02-28)1883年2月28日
 英國倫敦咸斯特
逝世1971年4月8日(1971歲—04—08)(88歲)
 英国倫敦柏靈頓
国籍 英國
教育程度
职业大律師巴勒斯坦託管地律政司
亲属
  • 約瑟·本特威奇英语Joseph Bentwich(兄弟)
  • 阿里·沙維特英语Ari Shavit(曾侄)

生平 编辑

早年 编辑

諾曼·本特威奇是英國錫安主義者夏拔·本特威奇的長子,曾就讀於倫敦聖保羅學校劍橋大學三一書院。據傳他在三一書院是約翰·韋斯特萊克「最喜歡的學生」。[1][2]

1907至1912年,本特威奇擔任一年一度的錫安主義大會的代表。他於1908年首次到訪以色列地巴勒斯坦地區)。[3]

1916年1月1日,他在巴勒斯坦地區前線的英國軍隊服役,獲授軍功十字勳章,並於1919年獲授大英帝國勳章[4]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本特威奇以少校軍階退伍。

巴勒斯坦託管地政府 编辑

 
1931年理藩部關於諾曼·本特威奇的備忘錄

在英國軍事管理巴勒斯坦地區期間,本特威奇擔任高級司法人員。1920年後,他繼續在巴勒斯坦託管地政府擔任律政司,1931年卸任。[1]

本特威奇在巴勒斯坦法律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5][6]利霍夫斯基稱,本特威奇「集中精力為巴勒斯坦提供了一套現代商事法,他相信這將促進經濟發展,從而吸引更多猶太移民。」[6]本特威奇的錫安主義立場使他越來越不受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歡迎。阿拉伯人舉行示威及其他抗議活動反對他在政府中的存在。[1]英國理藩部的一些官員開始將他視為累贅。巴勒斯坦託管地首席按察司米高·麥當奴對他尤為仇視,並鼓動將其解職。[1][6]1929年,他不獲准許在蕭氏委員會代表政府檢控西牆暴動疑犯。[1]1929年11月,本特威奇遭巴勒斯坦警察隊的一名17歲阿拉伯僱員刺殺未遂,大腿中槍。[7]報章社論稱阿拉伯人煽動導致了暗殺事件,並指責託管地政府剝奪了猶太裔官員使用武器防身的權利。儘管本特威奇親自為襲擊者辯護,該人仍是被判處15年監禁。[1][7][8]1930年底,他休假返回英國,並試圖為自己繼續在巴勒斯坦發揮作用尋求支持,但未有成功。[1]毛里裘斯塞浦路斯曾邀請他擔任高級司法職位,但遭其拒絕。[9]1931年8月,英國副藩務大臣免去了本特威奇的律政司職務,理由是「巴勒斯坦特殊的種族及政治條件,以及政府因此要承受的困難」。[1][9]錫安主義者將本特威奇的解職視為託管地政府最嚴重的不公正作為之一。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 编辑

1932至1951年間,本特威奇擔任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國際關係系主任。[10]他的第一場演講「耶路撒冷,和平之城」遭猶太學生打斷,他們認為他對阿拉伯人過於傾向於和解。[11]數名帶頭人,包括亞伯拉罕·斯特恩,因此遭停課。[11]本特威奇是錫安主義思想家阿哈德·哈姆的弟子,[12]並於1927年出版著作《阿哈德·哈姆與他的哲學》。他是巴勒斯坦行政當局的猶太成員之一,於1929年加入「和平之約」(Brit Shalom)協會,該協會旨在尋求巴勒斯坦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和解。[13]

晚年 编辑

他後來擔任英格蘭猶太歷史學會會長。

他在《託管地回憶》(Mandate Memories)一書中指出,《貝爾福宣言》並不是英國政府魯莽或感情用事的行為,也不是精心策劃的政鬥措施,而是在經過再三權衡及與盟國協商後作出的審慎決定。[14]

本特威奇在倫敦度過了他生命的最後二十年,他的妻子海倫·本特威奇在倫敦從事政治,擔任倫敦郡議會議員。[15]除其他職務外,本特威奇從1958年至逝世一直擔任一改革派猶太會堂的主席。

本特威奇夫婦沒有子女,並將他們全部財產遺贈予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

出版作品 编辑

本特威奇曾出版大量書籍及文章。此處列出他的部分著作。

  • Philo-Judaeus of Alexandria,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 of America, Philadelphia, 1910.
  • The Declaration of London, with an introduction and notes and appendices, E. Wilson, London, 1911.
  • Students leading cases and statutes on international law, Sweet & Maxwell, London, 1913.
  • Josephus,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 of America, Philadelphia, 1914.
  • Palestine of the Jew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London, 1919.
  • Hellenism, The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 of America, Philadelphia, 1919.
  • Ahad Ha'am and his philosophy, Keren Hayesod (Palestine Foundation Fund) and the Keren Kayemeth Le-Israel, Jerusalem, 1927.
  • The Mandates System, Longmans, London, 1930.
  • England in Palestine, Kegan Paul, Trench, Trubner & Co. Ltd., London, 1932.
  • A Wanderer in the Promised Land, The Soncino Press, 1932
  • Palestine, Benn, London, 1934.
  • Fulfilment in the Promised land, 1917–1937, Soncino Press, London, 1938.
  • Solomon Schechter: A Biography,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 of America, Philadelphia, 1938
  • Wanderer Between Two Worlds – An Autobiography, Kegan Paul Trench Trubner, London, 1941.
  • Judaea lives again, V. Gollancz, London, 1943.
  • A Wanderer in War, V. Gollancz, London, 1946
  • Israel, Ernest Bend, 1952.
  • For Zion's Sake. A Biography of Judah L. Magnes. First Chancellor and First President of 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 1954.
  • Israel And Her Neighbours: A Short Historical Geography, Rider And Company, London, 1955.
  • The Jews in our Times, Penguin Books, Harmondsworth, 1960.
  • Israel Resurgent, Ernest Benn, London, 1960.
  • My 77 years : an account of my life and times, 1883–1960,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 of America, Philadelphia, 1961.
  • Mandate Memories (with Helen Bentwich), The Hogarth Press, London, 1965.
  • Israel : two fateful years, 1967–69, Elec, London, 1970.
  • Jewish Youth Comes Home: The Story of the Youth Aliyah, 1933-1943, Hyperion Press, 1976.

參考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Bernard Wasserstein. The British in Palestine. London: Royal Historical Society. 1978: 209–215. 
  2. ^ McIlwraith, Malcolm. Domicile in Egypt. Law Quarterly Review. 1918, 34: 199. 
  3. ^ Norman Bentwich. My Seventy Seven Years.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62: 21–23. 
  4. ^ 第31371號憲報. 倫敦憲報 (Supplement). 30 May 1919. 
  5. ^ Martin Bunton. Colonial Land Policies in Palestine 1917–1936.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passim. 
  6. ^ 6.0 6.1 6.2 Assaf Likhovski. Law and Identity in Mandate Palestin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2006: 57–58. 
  7. ^ 7.0 7.1 Norman and Helen Bentwich. Mandate Memories. London: The Hogarth Press. 1965: 136–139. 
  8. ^ J. M. Levy. Arab gets 15 years for Palestine attack. New York Times. 28 February 1930: 9. 
  9. ^ 9.0 9.1 Norman and Helen Bentwich. Mandate Memories. London: The Hogarth Press. 1965: 146–147. 
  10. ^ Bentwich, Norman.
  11. ^ 11.0 11.1 Norman Bentwich. My Seventy Seven Years.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62: 98–100. 
  12. ^ Halpern, Ben The Disciple, Chaim Weizmann in Jacques Kornberg (1983) At the Crossroads: Essays on Ahad Ha'am SUNY Press.
  13. ^ Berit Shalom jewishvirtuallibrary.org
  14. ^ Happy Balfour Day, Jerusalem Post
  15. ^ Rubinstein, Hilary L. Bentwich (née Franklin), Helen Caroline (1892–1972).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October 2008 [11 October 2020]. 

外部連結 编辑

  • 諾曼·本特威奇的作品 - 古騰堡計劃
  • Works by or about Norman Bentwich at Internet Archive
  • Bentwich, Norman. The Law of Private Property in War, with a Chapter on Conquest (PDF). London: Sweet & Maxwell, Limited. 1907.  – his Yorke prize essay from 1906.

諾曼, 本特威奇, 諾曼, 馬托斯, 本特威奇, 英語, norman, mattos, bentwich, 1883年2月28日, 1971年4月8日, 英國猶太裔大律師及法學家, 曾任巴勒斯坦託管地律政司, 錫安主義者, norman, bentwich, mc攝於1950年出生norman, mattos, bentwich, 1883, 1883年2月28日, 英國倫敦咸斯特逝世1971年4月8日, 1971歲, 88歲, 英国倫敦柏靈頓国籍英國教育程度聖保羅學校劍橋大學三一書院职业大律師, 巴勒斯坦託管地. 諾曼 德 馬托斯 本特威奇 英語 Norman de Mattos Bentwich OBE MC 1883年2月28日 1971年4月8日 英國猶太裔大律師及法學家 曾任巴勒斯坦託管地律政司 錫安主義者 諾曼 本特威奇Norman Bentwich OBE MC攝於1950年出生Norman de Mattos Bentwich 1883 02 28 1883年2月28日 英國倫敦咸斯特逝世1971年4月8日 1971歲 04 08 88歲 英国倫敦柏靈頓国籍英國教育程度聖保羅學校劍橋大學三一書院职业大律師 巴勒斯坦託管地律政司亲属約瑟 本特威奇 英语 Joseph Bentwich 兄弟 阿里 沙維特 英语 Ari Shavit 曾侄 目录 1 生平 1 1 早年 1 2 巴勒斯坦託管地政府 1 3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 1 4 晚年 2 出版作品 3 參考 4 外部連結生平 编辑早年 编辑 諾曼 本特威奇是英國錫安主義者夏拔 本特威奇的長子 曾就讀於倫敦聖保羅學校及劍橋大學三一書院 據傳他在三一書院是約翰 韋斯特萊克 最喜歡的學生 1 2 1907至1912年 本特威奇擔任一年一度的錫安主義大會的代表 他於1908年首次到訪以色列地 巴勒斯坦地區 3 1916年1月1日 他在巴勒斯坦地區前線的英國軍隊服役 獲授軍功十字勳章 並於1919年獲授大英帝國勳章 4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 本特威奇以少校軍階退伍 巴勒斯坦託管地政府 编辑 nbsp 1931年理藩部關於諾曼 本特威奇的備忘錄在英國軍事管理巴勒斯坦地區期間 本特威奇擔任高級司法人員 1920年後 他繼續在巴勒斯坦託管地政府擔任律政司 1931年卸任 1 本特威奇在巴勒斯坦法律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5 6 利霍夫斯基稱 本特威奇 集中精力為巴勒斯坦提供了一套現代商事法 他相信這將促進經濟發展 從而吸引更多猶太移民 6 本特威奇的錫安主義立場使他越來越不受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歡迎 阿拉伯人舉行示威及其他抗議活動反對他在政府中的存在 1 英國理藩部的一些官員開始將他視為累贅 巴勒斯坦託管地首席按察司米高 麥當奴對他尤為仇視 並鼓動將其解職 1 6 1929年 他不獲准許在蕭氏委員會代表政府檢控西牆暴動疑犯 1 1929年11月 本特威奇遭巴勒斯坦警察隊的一名17歲阿拉伯僱員刺殺未遂 大腿中槍 7 報章社論稱阿拉伯人煽動導致了暗殺事件 並指責託管地政府剝奪了猶太裔官員使用武器防身的權利 儘管本特威奇親自為襲擊者辯護 該人仍是被判處15年監禁 1 7 8 1930年底 他休假返回英國 並試圖為自己繼續在巴勒斯坦發揮作用尋求支持 但未有成功 1 毛里裘斯及塞浦路斯曾邀請他擔任高級司法職位 但遭其拒絕 9 1931年8月 英國副藩務大臣免去了本特威奇的律政司職務 理由是 巴勒斯坦特殊的種族及政治條件 以及政府因此要承受的困難 1 9 錫安主義者將本特威奇的解職視為託管地政府最嚴重的不公正作為之一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 编辑 1932至1951年間 本特威奇擔任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國際關係系主任 10 他的第一場演講 耶路撒冷 和平之城 遭猶太學生打斷 他們認為他對阿拉伯人過於傾向於和解 11 數名帶頭人 包括亞伯拉罕 斯特恩 因此遭停課 11 本特威奇是錫安主義思想家阿哈德 哈姆的弟子 12 並於1927年出版著作 阿哈德 哈姆與他的哲學 他是巴勒斯坦行政當局的猶太成員之一 於1929年加入 和平之約 Brit Shalom 協會 該協會旨在尋求巴勒斯坦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和解 13 晚年 编辑 他後來擔任英格蘭猶太歷史學會會長 他在 託管地回憶 Mandate Memories 一書中指出 貝爾福宣言 並不是英國政府魯莽或感情用事的行為 也不是精心策劃的政鬥措施 而是在經過再三權衡及與盟國協商後作出的審慎決定 14 本特威奇在倫敦度過了他生命的最後二十年 他的妻子海倫 本特威奇在倫敦從事政治 擔任倫敦郡議會議員 15 除其他職務外 本特威奇從1958年至逝世一直擔任一改革派猶太會堂的主席 本特威奇夫婦沒有子女 並將他們全部財產遺贈予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 出版作品 编辑本特威奇曾出版大量書籍及文章 此處列出他的部分著作 Philo Judaeus of Alexandria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 of America Philadelphia 1910 The Declaration of London with an introduction and notes and appendices E Wilson London 1911 Students leading cases and statutes on international law Sweet amp Maxwell London 1913 Josephus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 of America Philadelphia 1914 Palestine of the Jew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London 1919 Hellenism The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 of America Philadelphia 1919 Ahad Ha am and his philosophy Keren Hayesod Palestine Foundation Fund and the Keren Kayemeth Le Israel Jerusalem 1927 The Mandates System Longmans London 1930 England in Palestine Kegan Paul Trench Trubner amp Co Ltd London 1932 A Wanderer in the Promised Land The Soncino Press 1932 Palestine Benn London 1934 Fulfilment in the Promised land 1917 1937 Soncino Press London 1938 Solomon Schechter A Biography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 of America Philadelphia 1938 Wanderer Between Two Worlds An Autobiography Kegan Paul Trench Trubner London 1941 Judaea lives again V Gollancz London 1943 A Wanderer in War V Gollancz London 1946 Israel Ernest Bend 1952 For Zion s Sake A Biography of Judah L Magnes First Chancellor and First President of 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 1954 Israel And Her Neighbours A Short Historical Geography Rider And Company London 1955 The Jews in our Times Penguin Books Harmondsworth 1960 Israel Resurgent Ernest Benn London 1960 My 77 years an account of my life and times 1883 1960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 of America Philadelphia 1961 Mandate Memories with Helen Bentwich The Hogarth Press London 1965 Israel two fateful years 1967 69 Elec London 1970 Jewish Youth Comes Home The Story of the Youth Aliyah 1933 1943 Hyperion Press 1976 參考 编辑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Bernard Wasserstein The British in Palestine London Royal Historical Society 1978 209 215 McIlwraith Malcolm Domicile in Egypt Law Quarterly Review 1918 34 199 Norman Bentwich My Seventy Seven Years London Routledge amp Kegan Paul 1962 21 23 第31371號憲報 倫敦憲報 Supplement 30 May 1919 Martin Bunton Colonial Land Policies in Palestine 1917 1936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passim 6 0 6 1 6 2 Assaf Likhovski Law and Identity in Mandate Palestin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2006 57 58 7 0 7 1 Norman and Helen Bentwich Mandate Memories London The Hogarth Press 1965 136 139 J M Levy Arab gets 15 years for Palestine attack New York Times 28 February 1930 9 9 0 9 1 Norman and Helen Bentwich Mandate Memories London The Hogarth Press 1965 146 147 Bentwich Norman 11 0 11 1 Norman Bentwich My Seventy Seven Years London Routledge amp Kegan Paul 1962 98 100 Halpern Ben The Disciple Chaim Weizmann in Jacques Kornberg 1983 At the Crossroads Essays on Ahad Ha am SUNY Press Berit Shalom jewishvirtuallibrary org Happy Balfour Day Jerusalem Post Rubinstein Hilary L Bentwich nee Franklin Helen Caroline 1892 1972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October 2008 11 October 2020 外部連結 编辑諾曼 本特威奇的作品 古騰堡計劃 Works by or about Norman Bentwich at Internet Archive Bentwich Norman The Law of Private Property in War with a Chapter on Conquest PDF London Sweet amp Maxwell Limited 1907 his Yorke prize essay from 1906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諾曼 本特威奇 amp oldid 8004454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