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圖像小說

圖像小說(英語:Graphic novel),又譯「視覺文學」,是一種利用漫畫表現語法進行創作,並且集結成書的作品,目標是給普遍成人讀者閱讀。在當今西方漫畫創作界,這個名詞通常隱含著內容更複雜、更有企圖心的意涵,想要和傳統針對兒童創作的漫畫做出區隔。[1][2]

鼠族》在1992年以漫畫形式首度普立茲獎,2000年後《我在伊朗長大》(直譯《波斯波利斯》)在西方世界狂銷,讓Graphic Novel這個名詞進入出版主流市場。美國圖像小說家艾莉森·貝克德爾以《悲喜交家英语Fun Home》(或譯《歡樂之家》)橫掃眾多同志與傳記文學獎,並因突破性的敘事成就,與人權律師、科學家等並列榮獲2014年麥克阿瑟基金會傑出表揚[3]如今全球許多國家的文學獎助,都開始補助圖像小說。[4]全球文學節紛紛邀請圖像小說的創作者與會,更是前所未見的新現象。

德國重要圖像小說出版社「Reprodukt德语Reprodukt」創辦人德克·雷姆(Dirk Rehm)說:「圖像小說這個詞對行銷有具體幫助。現在德國有些成人讀者甚至會說我看圖像小說,不看漫畫。」[5]這就像同樣讀小說,卻有明確的讀者區隔,來滿足不同的需求。圖像小說的讀者比較接近文字書讀者,而非娛樂性的漫畫讀者。如今,柏林國際文學節邀請圖像小說作者與會,圖像小說作品《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英语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 (comics)》改編電影奪下坎城金棕櫚大獎;《歡樂之家》(Fun Home: A Family Tragicomic)叫好叫座的改編百老匯歌舞劇,甚至舉辦了學術研討會;而東京世田谷文學館於2015年舉辦漫畫家/圖像小說作者岡崎京子特展……[6]。從這些現象我們也可看到同為廣義的漫畫,其定位卻截然不同。

2000年後,從《吉米·科瑞根英语Jimmy Corrigan, the Smartest Kid on Earth》、《我在伊朗長大》到《悲喜交家》,圖像小說類陸續出現叫好叫座的代表作品,進而帶動主流閱讀市場,並在世界出版不景氣之下逆勢成長。德、英、荷、加等圖像小說類的市場小國,如雨後春筍陸續成立新銳圖像小說出版社,而英美正規大型文學出版社也都開始投入經營。[7]甚至日本漫畫作品翻譯到海外,只要目標為成人讀者,文學藝術性強烈,也都被歸類到圖像小說的分類當中,譬如妖怪大師水木茂[8],或者法國銷量比日本更高的國際大家谷口治郎

定義

根據韋伯字典的定義,圖像小說為「以漫畫形式呈現並出版成書的虛構故事」[9],然而在許多圖書館或書店中,也常把不構成連續故事的漫畫書集、精選輯、或是內容鬆散連結性不高的作品集,甚或是非虛構類的作品列入圖像小說區。此術語有時也被定義為獨立故事的漫畫作品,用來與長期連載的漫畫區分。[10][11]

歷史

50年代的美國相當保守。政治上,麥卡錫利用反共的名義,剷除異己、推行白色恐怖,自由解放被當成威脅社會安定的毒瘤。這股緊繃的氣氛延伸到立法機關,官員聽信保守派心理學家的說法,覺得電視和漫畫毒害青少年影響社會風氣。1954年,《漫畫自律法》(Comic Code Authority)正式推行,此後所有漫畫出版品都必須接受美國漫畫雜誌出版商協會審查,否則不得在市面上流通。這項自律法的內容非常耐人尋味,譬如:規定黑人不得擔任主角,警察在故事中不得被畫為反派,非正常性行為(如同性愛)不得出現在漫畫內容當中等等。從同志議題、性自主到政治參與,「兒童不宜」這個標籤,變成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和鞏固國家暴力的工具,進而直接干預言論自由。

隨著60年代反戰、性別平權、消弭種族歧視等等運動興起,年輕世代開始利用自己熟悉的表現方式衝撞當權主流。漫畫就像搖滾樂,透過年輕人熟悉並喜愛的表現形式,開始和社會對話。既然不能正式出版,英美的漫畫家們把comics改成comiX,自己把自己標上限制級的「X」,進行地下獨立出版,正面挑戰保守價值觀。與此同時,日本也出現相似的運動,反美、反戰還有左翼思潮結合在一起,學運學生高喊標語,一手高舉國際新聞雜誌,一手高舉漫畫刊物。就像電影有新浪潮一樣,漫畫就在這時出現自己的新浪潮,開始席捲全世界。

戰後嬰兒潮在這股社會變遷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創作者和讀者一起長大,不再想要只是畫騙小孩的囡仔冊,希望透過自己的畫筆和世界對話。另一方面,創作題材也跟著社會關懷的方向一同解放,不再侷限於冒險、愛情與英雄,同時也可以描繪絕望、社會黑暗、複雜人性或者價值衝突。1964年,長井勝一在日本創辦漫畫雜誌《GARO》,吸引安西水丸(插畫家)、系井重里(廣告創意總監)、鶴見俊輔(當代重要哲學家)、鈴木清順(藝術電影大導)等文化人投入,廣受學運時代支持。美國發展到80年代,漫畫家Art Spiegleman不僅創辦前衛漫畫藝文雜誌《RAW》,更以《Maus》這部動物擬人化作品,描繪父母逃離納粹大屠殺的個人經驗,首度以漫畫奪下普立茲獎。

為了區隔自己畫的東西和過往以兒童為主要讀者群的「漫畫/Comics」不同,東西方漫畫界先後發明「劇畫」、「萬畫[12][13]」、「BD Novel」、「Illustories」、「Picto-Fiction」「[Sequential Art英语Sequential art」等各式各樣的名詞作區隔。如今一般傾向用「動畫」(animation)而非「卡通」(cartoon)來描述影像類的繪製作品,正是為了擺脫稚氣,包容更廣的藝術概念與表現形式。在發展50年後,「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專門文類。日本主流出版社改用「青年漫畫」「女性漫畫」指稱成人閱讀的漫畫作品,直接因應三十歲到五十歲的目標讀者群創辦漫畫雜誌。當日本漫畫作品翻譯到西方世界,西方出版社也都會依據作品的文學藝術性作區隔,把手塚治虫谷口治郎等重新包裝定位成圖像小說。

物質性

漫畫與圖像小說的定位區隔與差異,在一般書店表現更明顯。在美國這個文類還有另一個意義,因為一般所謂的「comic books」指稱的是輕薄的漫畫期刊,普遍規格約30頁,只能進入雜誌通路在書報攤販售,不被當成真正的書。北美過去的comic books會四五冊集結成稍有厚度的合訂本(Trade Paper Back: TPB)。然而兩到三本合訂本才會集結成書的厚度。

這種物質特性促使一般書店完全不會販賣「comic books」,只會販賣集結成書的「圖像小說」。在圖像小說出現之前,美國並沒有漫畫「書」的概念。[14]如今,輕薄廉價的Comics只會在書報攤和漫畫專門店販售,不可能出現在一般書店。一般藝文、社科等人文書店可能完全不進青少年漫畫,但是卻普遍擁有圖像小說專區。從舊金山垮世代文藝詩人獨立書店「City Lights Bookstore」,到倫敦大型獨立書店「Foyles」,我們都可以看到圖像小說以獨立專區陳設在純文學、類型小說與藝術設計之間,櫃位連年擴大,甚至占滿整面牆。

爭議

部分漫畫界人士認為圖像小說一詞沒有存在必要性,或是認為此稱呼已被商業利益給綁架侵蝕。《守護者》的作者艾倫·摩爾認為:

「這就只是一個行銷用語......我根本對這個詞沒有任何歸屬感,『漫畫』一詞對我而言就已經夠用了......問題在於,現在的『圖像小說』根本就只是某種『昂貴的漫畫書』而已,漫威漫畫DC漫畫那些人,單純覺得『圖像小說』這個詞比較吸睛,所以把近期出版的隨便六期垃圾集結成書,貼上一個光鮮亮麗的封面,稱之為《女浩克》圖像小說,這就是你買到手的東西。」[15]

美國文化評論家葛倫·威爾登亦認為:

「現在是廢除『圖像小說』或是『連環藝術畫』這種術語的最好時機,這些術語根本就只是在對其他不相干的藝術類型搭便車。更何況,這兩種術語之所以會出現,就只是為了遮羞與辯解,所以兩者都散發出一種絕望的感覺,渴望著能獲得人們的接納。忘掉它們,就稱呼他們『漫畫』(Comics)吧。」[16]

作家丹尼爾·雷本寫道:「我對這個新詞嗤之以鼻,首先是因為它那種缺乏安全感的自命不凡——就像是藝文界版本的把收垃圾的稱呼為『衛生工程師』——再來,『圖像小說』的確不是單期薄本漫畫或是漫畫雜誌,但它實際上,就是自己羞於承認的東西:一本漫畫書。」[17]

英國奇幻作家尼爾·蓋曼,對那些宣稱他不寫漫畫書,只寫圖像小說的人回應:「我想這大概是一種讚美,但突然間,我覺得自己其實就只是被告知『妳不是妓女,妳是個夜間女郎。』」[18]

如同許多發展中的概念,這個專有名詞至今還是充滿爭議,並沒有非常嚴謹的定義,即使在西方世界,在不同的圈子我們也會看到不同的用法。學術圈、圖像小說出版社、帶有文藝傾向的漫畫創作者認為這個名詞有助於進行讀者區隔[1],然而並非每個作者都接受自己被貼上這樣的標籤。

在北美,由於物質性的限制,因此只有集結成冊,看起來像是書的作品才有辦法進入書籍通路。因此,有些書店和漫畫店會將所有頁數較厚裝訂成冊的漫畫作品,包含短篇合輯、通俗流行漫畫的單行本等等通通歸類為圖像小說。商業主流出版社為了爭取不同讀者群,也會把這當成是宣傳行銷術語使用,使得這個名詞涵蓋的範圍與定義有點曖昧。譬如說,紐約漫畫專賣老店「Forbidden Planet」裡面把成書的漫畫櫃位全部稱之為「圖像小說區」。

參看

註腳

參考來源

  1. ^ 1.0 1.1 Graphic novel. 大英百科全書. Britannica Group, Inc. [2020-05-28]. (原始内容于2020-11-11) (英语). 
  2. ^ 英國重要漫畫史家Paul Gravitt在全球文學網English Pen針對Graphic Novel起源與定義撰寫的專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參見麥克阿瑟基金會得獎人介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紐西蘭重要作者提姆·吉柏森(Tim Gibson)創作線上漫畫《蛾城》(Moth City)獲得紐西蘭藝術委員會「創意紐西蘭文學補助」(Creative New Zealand Literature Fundi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除此之外,比利時(Flemish Literature Fund)、芬蘭(Finnish Literature Exchange)、荷蘭(Dutch Foundation for Literature)也都有進行相關補助。
  5. ^ 參見我們錯過的50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參見東京世田谷文學館媒體新聞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早在1995年,聲譽卓著的企鵝出版社就已開始媒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萊辛和以《陰屍路》紅遍全球的查理·艾德勒,合作創作視覺文學。
  8. ^ 參見北美出版社Drawn & Quarterly的水木茂作者介紹專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Definition of GRAPHIC NOVEL. www.merriam-webster.com. [2022-08-09]. (原始内容于2016-03-16) (英语). 
  10. ^ Lieber, Steve. The complete idiot's guide to creating a graphic novel. Indianapolis, IN: Alpha Books https://www.worldcat.org/oclc/55851463. 2004. ISBN 1-59257-233-2. OCLC 55851463.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11. ^ Kaplan, Arie. Masters of the comic book universe revealed!. 1st ed. Chicago: Chicago Review Press https://www.worldcat.org/oclc/64335863. 2006. ISBN 1-55652-633-4. OCLC 64335863.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12. ^ 石之森章太郎. 絆 不肖の息子から不肖の息子たちへ. NTT出版. 1998: 18–26. ISBN 978-4757150089 (日语). 
  13. ^ . 石ノ森WEBサイト〜変身!〜. 石森プロ. [2012-10-23]. (原始内容 (PNG)存档于2013-03-20). 
  14. ^ 參見當諾貝爾文學獎 搭上《陰屍路》——專訪北美視覺文學專業出版社Drawn & Quarterl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5. ^ The Alan Moore Interview: Northampton / "Graphic novel". Blather. 2013-11-16 [2022-08-09]. (原始内容于2022-01-21) (英国英语). 
  16. ^ Weldon, Glen. The Term 'Graphic Novel' Has Had A Good Run. We Don't Need It Anymore. NPR. 2016-11-17 [2022-08-09]. (原始内容于2022-08-09) (英语). 
  17. ^ Raeburn, Daniel K. Chris Ware.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https://www.worldcat.org/oclc/56779352. 2004. ISBN 0-300-10291-7. OCLC 56779352.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18. ^ Gaiman, Neil. The Sandman companion. 1st ed. New York: Vertigo/DC Comics https://www.worldcat.org/oclc/43111215. 1999 [2022-08-09]. ISBN 1-56389-465-3. OCLC 43111215. (原始内容于2008-07-04).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參考網頁

  • OKAPI「來讀圖像小說」專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OFF—漫畫與圖像小說之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論文】圖像小說的表現形式與意義建構之關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Who invented the graphic nove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當恐龍開始看漫畫——自由、社會與視覺文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紐約時報》圖像小說新聞與新聞專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參考書目

  • Graphic Novels: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by Paul Gravett
  • Understanding Comics: The Invisible Art by Scott McCloud
  • The Victorian Age: Comic Strips and Books 1646-1900 Origins of Early American Comic Strips Before The Yellow Kid, Overstreet Comic Book Price Guide #38 2008 pages 330-366 by Robert Lee Beerbohm, Doug Wheeler, Richard Samuel West and Richard D. Olson, PhD
  • Weiner, Stephen & Couch, Chris. Faster than a speeding bullet: the rise of the graphic novel, NBM, 2004, ISBN 978-1-56163-368-5

外部連結

    圖像小說, 关于日本的visual, novel, 請見, 视觉小说,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2年3月22日,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 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 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 也不要翻译不可靠, 低品质内容, 依版权协议, 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 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 href,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html, title,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translated, page, 标签, 此条目. 关于日本的Visual novel 請見 视觉小说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2年3月22日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 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 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 也不要翻译不可靠 低品质内容 依版权协议 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 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 a href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html title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Translated page a 标签 此条目論述以西方為主 未必具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請協助補充內容 以避免偏頗 或討論本文的問題 圖像小說 英語 Graphic novel 又譯 視覺文學 是一種利用漫畫表現語法進行創作 並且集結成書的作品 目標是給普遍成人讀者閱讀 在當今西方漫畫創作界 這個名詞通常隱含著內容更複雜 更有企圖心的意涵 想要和傳統針對兒童創作的漫畫做出區隔 1 2 鼠族 在1992年以漫畫形式首度普立茲獎 2000年後 我在伊朗長大 直譯 波斯波利斯 在西方世界狂銷 讓Graphic Novel這個名詞進入出版主流市場 美國圖像小說家艾莉森 貝克德爾以 悲喜交家 英语 Fun Home 或譯 歡樂之家 橫掃眾多同志與傳記文學獎 並因突破性的敘事成就 與人權律師 科學家等並列榮獲2014年麥克阿瑟基金會傑出表揚 3 如今全球許多國家的文學獎助 都開始補助圖像小說 4 全球文學節紛紛邀請圖像小說的創作者與會 更是前所未見的新現象 德國重要圖像小說出版社 Reprodukt 德语 Reprodukt 創辦人德克 雷姆 Dirk Rehm 說 圖像小說這個詞對行銷有具體幫助 現在德國有些成人讀者甚至會說我看圖像小說 不看漫畫 5 這就像同樣讀小說 卻有明確的讀者區隔 來滿足不同的需求 圖像小說的讀者比較接近文字書讀者 而非娛樂性的漫畫讀者 如今 柏林國際文學節邀請圖像小說作者與會 圖像小說作品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 英语 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 comics 改編電影奪下坎城金棕櫚大獎 歡樂之家 Fun Home A Family Tragicomic 叫好叫座的改編百老匯歌舞劇 甚至舉辦了學術研討會 而東京世田谷文學館於2015年舉辦漫畫家 圖像小說作者岡崎京子特展 6 從這些現象我們也可看到同為廣義的漫畫 其定位卻截然不同 2000年後 從 吉米 科瑞根 英语 Jimmy Corrigan the Smartest Kid on Earth 我在伊朗長大 到 悲喜交家 圖像小說類陸續出現叫好叫座的代表作品 進而帶動主流閱讀市場 並在世界出版不景氣之下逆勢成長 德 英 荷 加等圖像小說類的市場小國 如雨後春筍陸續成立新銳圖像小說出版社 而英美正規大型文學出版社也都開始投入經營 7 甚至日本漫畫作品翻譯到海外 只要目標為成人讀者 文學藝術性強烈 也都被歸類到圖像小說的分類當中 譬如妖怪大師水木茂 8 或者法國銷量比日本更高的國際大家谷口治郎 目录 1 定義 2 歷史 3 物質性 4 爭議 5 參看 6 註腳 7 參考來源 8 參考網頁 9 參考書目 10 外部連結定義 编辑根據韋伯字典的定義 圖像小說為 以漫畫形式呈現並出版成書的虛構故事 9 然而在許多圖書館或書店中 也常把不構成連續故事的漫畫書集 精選輯 或是內容鬆散連結性不高的作品集 甚或是非虛構類的作品列入圖像小說區 此術語有時也被定義為獨立故事的漫畫作品 用來與長期連載的漫畫區分 10 11 歷史 编辑50年代的美國相當保守 政治上 麥卡錫利用反共的名義 剷除異己 推行白色恐怖 自由解放被當成威脅社會安定的毒瘤 這股緊繃的氣氛延伸到立法機關 官員聽信保守派心理學家的說法 覺得電視和漫畫毒害青少年影響社會風氣 1954年 漫畫自律法 Comic Code Authority 正式推行 此後所有漫畫出版品都必須接受美國漫畫雜誌出版商協會審查 否則不得在市面上流通 這項自律法的內容非常耐人尋味 譬如 規定黑人不得擔任主角 警察在故事中不得被畫為反派 非正常性行為 如同性愛 不得出現在漫畫內容當中等等 從同志議題 性自主到政治參與 兒童不宜 這個標籤 變成種族歧視 性別歧視和鞏固國家暴力的工具 進而直接干預言論自由 隨著60年代反戰 性別平權 消弭種族歧視等等運動興起 年輕世代開始利用自己熟悉的表現方式衝撞當權主流 漫畫就像搖滾樂 透過年輕人熟悉並喜愛的表現形式 開始和社會對話 既然不能正式出版 英美的漫畫家們把comics改成comiX 自己把自己標上限制級的 X 進行地下獨立出版 正面挑戰保守價值觀 與此同時 日本也出現相似的運動 反美 反戰還有左翼思潮結合在一起 學運學生高喊標語 一手高舉國際新聞雜誌 一手高舉漫畫刊物 就像電影有新浪潮一樣 漫畫就在這時出現自己的新浪潮 開始席捲全世界 戰後嬰兒潮在這股社會變遷中 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 創作者和讀者一起長大 不再想要只是畫騙小孩的囡仔冊 希望透過自己的畫筆和世界對話 另一方面 創作題材也跟著社會關懷的方向一同解放 不再侷限於冒險 愛情與英雄 同時也可以描繪絕望 社會黑暗 複雜人性或者價值衝突 1964年 長井勝一在日本創辦漫畫雜誌 GARO 吸引安西水丸 插畫家 系井重里 廣告創意總監 鶴見俊輔 當代重要哲學家 鈴木清順 藝術電影大導 等文化人投入 廣受學運時代支持 美國發展到80年代 漫畫家Art Spiegleman不僅創辦前衛漫畫藝文雜誌 RAW 更以 Maus 這部動物擬人化作品 描繪父母逃離納粹大屠殺的個人經驗 首度以漫畫奪下普立茲獎 為了區隔自己畫的東西和過往以兒童為主要讀者群的 漫畫 Comics 不同 東西方漫畫界先後發明 劇畫 萬畫 12 13 BD Novel Illustories Picto Fiction Sequential Art 英语 Sequential art 等各式各樣的名詞作區隔 如今一般傾向用 動畫 animation 而非 卡通 cartoon 來描述影像類的繪製作品 正是為了擺脫稚氣 包容更廣的藝術概念與表現形式 在發展50年後 圖像小說 Graphic Novel 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專門文類 日本主流出版社改用 青年漫畫 女性漫畫 指稱成人閱讀的漫畫作品 直接因應三十歲到五十歲的目標讀者群創辦漫畫雜誌 當日本漫畫作品翻譯到西方世界 西方出版社也都會依據作品的文學藝術性作區隔 把手塚治虫 谷口治郎等重新包裝定位成圖像小說 物質性 编辑漫畫與圖像小說的定位區隔與差異 在一般書店表現更明顯 在美國這個文類還有另一個意義 因為一般所謂的 comic books 指稱的是輕薄的漫畫期刊 普遍規格約30頁 只能進入雜誌通路在書報攤販售 不被當成真正的書 北美過去的comic books會四五冊集結成稍有厚度的合訂本 Trade Paper Back TPB 然而兩到三本合訂本才會集結成書的厚度 這種物質特性促使一般書店完全不會販賣 comic books 只會販賣集結成書的 圖像小說 在圖像小說出現之前 美國並沒有漫畫 書 的概念 14 如今 輕薄廉價的Comics只會在書報攤和漫畫專門店販售 不可能出現在一般書店 一般藝文 社科等人文書店可能完全不進青少年漫畫 但是卻普遍擁有圖像小說專區 從舊金山垮世代文藝詩人獨立書店 City Lights Bookstore 到倫敦大型獨立書店 Foyles 我們都可以看到圖像小說以獨立專區陳設在純文學 類型小說與藝術設計之間 櫃位連年擴大 甚至占滿整面牆 爭議 编辑部分漫畫界人士認為圖像小說一詞沒有存在必要性 或是認為此稱呼已被商業利益給綁架侵蝕 守護者 的作者艾倫 摩爾認為 這就只是一個行銷用語 我根本對這個詞沒有任何歸屬感 漫畫 一詞對我而言就已經夠用了 問題在於 現在的 圖像小說 根本就只是某種 昂貴的漫畫書 而已 漫威漫畫或DC漫畫那些人 單純覺得 圖像小說 這個詞比較吸睛 所以把近期出版的隨便六期垃圾集結成書 貼上一個光鮮亮麗的封面 稱之為 女浩克 圖像小說 這就是你買到手的東西 15 美國文化評論家葛倫 威爾登亦認為 現在是廢除 圖像小說 或是 連環藝術畫 這種術語的最好時機 這些術語根本就只是在對其他不相干的藝術類型搭便車 更何況 這兩種術語之所以會出現 就只是為了遮羞與辯解 所以兩者都散發出一種絕望的感覺 渴望著能獲得人們的接納 忘掉它們 就稱呼他們 漫畫 Comics 吧 16 作家丹尼爾 雷本寫道 我對這個新詞嗤之以鼻 首先是因為它那種缺乏安全感的自命不凡 就像是藝文界版本的把收垃圾的稱呼為 衛生工程師 再來 圖像小說 的確不是單期薄本漫畫或是漫畫雜誌 但它實際上 就是自己羞於承認的東西 一本漫畫書 17 英國奇幻作家尼爾 蓋曼 對那些宣稱他不寫漫畫書 只寫圖像小說的人回應 我想這大概是一種讚美 但突然間 我覺得自己其實就只是被告知 妳不是妓女 妳是個夜間女郎 18 如同許多發展中的概念 這個專有名詞至今還是充滿爭議 並沒有非常嚴謹的定義 即使在西方世界 在不同的圈子我們也會看到不同的用法 學術圈 圖像小說出版社 帶有文藝傾向的漫畫創作者認為這個名詞有助於進行讀者區隔 1 然而並非每個作者都接受自己被貼上這樣的標籤 在北美 由於物質性的限制 因此只有集結成冊 看起來像是書的作品才有辦法進入書籍通路 因此 有些書店和漫畫店會將所有頁數較厚裝訂成冊的漫畫作品 包含短篇合輯 通俗流行漫畫的單行本等等通通歸類為圖像小說 商業主流出版社為了爭取不同讀者群 也會把這當成是宣傳行銷術語使用 使得這個名詞涵蓋的範圍與定義有點曖昧 譬如說 紐約漫畫專賣老店 Forbidden Planet 裡面把成書的漫畫櫃位全部稱之為 圖像小說區 參看 编辑 漫畫主题 已隱藏部分未翻譯内容 歡迎參與翻譯 Artist s book Collage novel Comics studies Non fiction comics List of award winning graphic novels 單行本 广播剧 互动电影註腳 编辑參考來源 编辑 1 0 1 1 Graphic novel 大英百科全書 Britannica Group Inc 2020 05 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11 英语 英國重要漫畫史家Paul Gravitt在全球文學網English Pen針對Graphic Novel起源與定義撰寫的專文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參見麥克阿瑟基金會得獎人介紹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紐西蘭重要作者提姆 吉柏森 Tim Gibson 創作線上漫畫 蛾城 Moth City 獲得紐西蘭藝術委員會 創意紐西蘭文學補助 Creative New Zealand Literature Funding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除此之外 比利時 Flemish Literature Fund 芬蘭 Finnish Literature Exchange 荷蘭 Dutch Foundation for Literature 也都有進行相關補助 參見我們錯過的50年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參見東京世田谷文學館媒體新聞稿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早在1995年 聲譽卓著的企鵝出版社就已開始媒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 萊辛和以 陰屍路 紅遍全球的查理 艾德勒 合作創作視覺文學 參見北美出版社Drawn amp Quarterly的水木茂作者介紹專頁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efinition of GRAPHIC NOVEL www merriam webster com 2022 08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16 英语 Lieber Steve The complete idiot s guide to creating a graphic novel Indianapolis IN Alpha Books https www worldcat org oclc 55851463 2004 ISBN 1 59257 233 2 OCLC 55851463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Kaplan Arie Masters of the comic book universe revealed 1st ed Chicago Chicago Review Press https www worldcat org oclc 64335863 2006 ISBN 1 55652 633 4 OCLC 64335863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石之森章太郎 絆 不肖の息子から不肖の息子たちへ NTT出版 1998 18 26 ISBN 978 4757150089 日语 萬画宣言 石ノ森WEBサイト 変身 石森プロ 2012 10 23 原始内容 PNG 存档于2013 03 20 參見當諾貝爾文學獎 搭上 陰屍路 專訪北美視覺文學專業出版社Drawn amp Quarterl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Alan Moore Interview Northampton Graphic novel Blather 2013 11 16 2022 08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1 21 英国英语 Weldon Glen The Term Graphic Novel Has Had A Good Run We Don t Need It Anymore NPR 2016 11 17 2022 08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8 09 英语 Raeburn Daniel K Chris Ware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https www worldcat org oclc 56779352 2004 ISBN 0 300 10291 7 OCLC 56779352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Gaiman Neil The Sandman companion 1st ed New York Vertigo DC Comics https www worldcat org oclc 43111215 1999 2022 08 09 ISBN 1 56389 465 3 OCLC 4311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7 04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參考網頁 编辑OKAPI 來讀圖像小說 專題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FF 漫畫與圖像小說之間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關於 圖像小說 的一些事兒 論文 圖像小說的表現形式與意義建構之關係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ho invented the graphic novel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當恐龍開始看漫畫 自由 社會與視覺文學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我們錯過的50年 讀者轉型 漫畫新浪潮與視覺文學 紐約時報 圖像小說新聞與新聞專頁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參考書目 编辑Graphic Novels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by Paul Gravett Understanding Comics The Invisible Art by Scott McCloud The Victorian Age Comic Strips and Books 1646 1900 Origins of Early American Comic Strips Before The Yellow Kid Overstreet Comic Book Price Guide 38 2008 pages 330 366 by Robert Lee Beerbohm Doug Wheeler Richard Samuel West and Richard D Olson PhD Weiner Stephen amp Couch Chris Faster than a speeding bullet the rise of the graphic novel NBM 2004 ISBN 978 1 56163 368 5外部連結 编辑大人的視覺文學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圖像小說 amp oldid 7385249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