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萬葉集

萬葉集》(日语:万葉集まんようしゅう、まんにょうしゅうまんえふしふ)是現存最早的日語詩歌和歌[a]總集,收錄由四世紀至八世紀中4500多首長歌、短歌,共計二十卷,於八世紀後半編輯完成,按內容分為雜歌、相聞、輓歌等。编者,或者说诸位编者中的最后一位,今日一般认为是大伴家持,也有许多其他理论。《万叶集》的最晚一首和歌写于759年(4516首),[1]大部分和歌写于7世纪至8世纪初。完本中,被推定为镰仓时代后期的西本願寺本《万叶集》是最古老的[2]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万葉集
假名まんようしゅう
平文式罗马字man'yōshū
日語舊字體萬葉集
額田姬王,《萬葉集》第一卷


《万叶集》的编写还保留了早期日本诗歌总集的名称,如《類聚歌林》;有几篇据称来自《古歌集》;还有一些来自家族或个人的收藏,被称作《家集》。[3]

名称

 
元暦本《万叶集》一页

据20世纪学者久松潜一的说法,《万叶集》这一名称的可能解释有:

  1. 收录大量诗作的书;[4]
  2. 为所有世代而写的书;[4]
  3. 用了大量纸张写成的诗集。[4]

第一种解释又可分为:

  1. “叶”相当于“话”(言の葉字面意思即“话语的叶子”),题名相当于“万言”即“很多和歌”。[4]赞同此说者有仙觉[5]下河辺長流、[6] 荷田春满[6]贺茂真渊等人[6]
  2. 将树叶比作诗,[6]赞同此说者有上田秋成[6]木村正辞、[6]岡田正之、[6]鈴木虎雄、[6]星川清孝、中西进等人。[6]

第二种解释又可分为

  1. 应永传万世的作品[6]契冲提出,[6][b]鹿持雅澄、[6]井上通泰、[6]山田孝雄、[6]小島憲之、[6]大久保正[6]等人支持)。此说目前为主流,因为其取《古事记》为旁证:其序文中写道“欲流于后叶”,应是将“叶”取“世”意,即“应永远流传到万世的歌集”;
  2. 为祝愿天皇和皇后长寿[6](折口信夫[6]);
  3. 为表示包含所有世代的诗歌[6](山田孝雄[6]提出)。

武田祐吉在《萬葉集新解上》[6]中提出了“使用大量纸张的诗集”的解释,但他也接受第二种解释。该理论没有得到其他学者支持。[6]

另外,“万叶”一词在当时除了指《万叶集》之外几乎不见任何用例。有一例见于延暦25年(806)4月16日,五百枝王向平城天皇请求赐姓春原朝臣时的上表文中,可见“榮宗枝於萬葉”这样一句话(《日本後紀》)。有一说认为五百枝王是今日所见《万葉集》的最终编者(后详),上述上表文是五百枝王参与了《万叶集》编篡的决定证据。[7][8]


编者与成书时间

本集中所收錄的和歌,作者上至天皇,下至不具名民謠,其中主要是由柿本人麻呂山部赤人山上憶良大伴旅人大伴家持等著名歌人所作。《万叶集》的成书过程不详,自古以来就有勅撰説、橘諸兄編纂説、大伴家持編纂説等,现在的主流观点认为家持編纂説最有力。《万叶集》编者绝非一人,不同卷的编者也不同,但经由大伴家持最终总结为二十卷。據《大日本史大伴家持傳云:“家持善和歌,撰萬葉集二十卷。上自雄略,下迄廢帝朝,所收凡四千餘首,蒐羅該博,足以觀民風。先是篇詠未有成書,後世言和歌者,取為模範焉。【○萬葉集撰人,諸說紛紜,無所適從。今考本集,且據拾芥抄所載藤原定家說,定為家持所傳。】”

和歌创作的年代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阶段自雄略天皇 (约456–约479)到用明天皇(585–587)、皇极天皇(594–661)、大化改新期间的天智天皇(668–671)和藤原镰足(614–669)时。第二个阶段覆盖7世纪末,与日本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的柿本人麻吕的活跃时期吻合。第三阶段约是700-730年,作者主要为山部赤人大伴旅人山上忆良等。第四阶段约是730-760年,包括本集的编者——大伴家持本人的诗歌。他不仅写了许多原创诗歌,还编辑、改写了数量不详的古诗词。

虽无明确记载《万叶集》二十卷的年代,推测大致按以下顺序增补:

  1. 卷1前半部分(1 -53)…
    原本《万葉集》:将各天皇称作“天皇”。可以说是《万叶集》的原型。据推测,持統天皇柿本人麻呂可能参与了编写。
  2. 卷1後半部分+卷2增補…2卷本万葉集
    持統天皇称作“太上天皇”、将文武天皇称作“大行天皇”,可能写于元明天皇在位期间。据推测,元明天皇太安万侶可能参与了编写。
  3. 卷3 - 卷15+卷16的一部分增補…15卷本万葉集
    契冲提出万叶集二次撰成说(第一次完成万葉集第1 - 16卷,之后增补了第17 - 20卷)以来,相关问题曾有过激烈讨论。但随着元历校本、尼崎本等第15卷才有目录的古写本的发现,以及同时代的万叶集引文,也有很多史料可以证明《万叶集》应在16和17卷之间分开。据推测,元正天皇、市原王、大伴家持大伴坂上郎女等人可能参与了编写。
  4. 残卷增補…20卷本万葉集
    延暦2年(783)左右,由大伴家持完成。


但是,《万叶集》在延历2年之后,并没有马上公开。延历4年(785),大伴家持死后不久就发生了大伴継人暗杀藤原種継的事件,家持也遭连坐。由此可以推测,《万叶集》的编篡是在平城天皇即位之后,恩赦了大伴家持的罪的延历25年(806)之后才完成的。《古今和歌集·真名序》中有:“昔平城天子詔侍臣令撰万葉集”,也被认为是反映了大伴家持获得赦免后,才最终完成编篡的记述[9][10]。但也可能有代替大伴家持,补完遗稿并得到公众认可的“编者”,一个可能的人选是五百枝王(臣籍降下後是春原五百枝)[7][11][8]。五百枝王是参与了编篡的市原王之子,藤原種継暗殺事件中,由于和大伴家持的亲密往来而遭连坐。此说的证据是现存记录中“万叶”一词的早期使用者(前述),但疑点过多。

《万叶集》在平安时代中期(~10世纪)的文献中没有出现。这可能是因为785年的事件后,大伴家持遭到抄家,其中就有歌集。以此为契机问世之后很快流行起来,到平安中期已被认为是史料[12]

《万叶集》的绝大多数诗歌都创作于一个世纪内[c]额田姬王的诗歌被归入第一时期(645–672),[13]柿本人麻吕的诗歌被归入第二时期(673–701),普遍认为他是日本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14]高市黑人的诗歌被归入第三时期(702–729)[15]唐纳德·基恩认为他是这一时期初“唯一重要的新诗人”。[16]当时藤原不比等正在大力推广汉诗创作。[17]其他“第三阶段”诗人有:一度与柿本人麻吕齐名,但现代名声受到了影响的山部赤人[18]最后几位伟大的长歌诗人之一高橋虫麻呂,记录了许多民俗传说,如浦岛太郎[19]高级朝臣、长歌诗人笠金村,他的诗稍逊色于前两人。[20]第三阶段最突出、最重要的诗人是大伴家持的父亲大伴旅人,也是大宰府诗坛的领袖[21];以及大伴旅人的朋友山上忆良,可能是来自百济的移民,他的诗在语言和题材上都有很大的特异性,在现代受到了大力赞扬。[22]大伴家持本人是第四时期(730–759)的诗人,[23]据基恩所说他“主宰了”这个时期。[24]他在759年创作了最后一首带日期的诗。[25]

万叶集的构成和内容

《万叶集》全书共有二十卷。因为编撰者在编辑时,将数卷零散的和歌整理成一册,因此它的内容并不连贯。

而从分类上看,《万叶集》可分为三类:杂歌、相闻歌和挽歌。

  • 杂歌:“种类繁多的歌谣”的意思。在这一类别中,收录了除相闻歌和挽歌以外的和歌。包括具有公家性质的,与朝廷有关的和歌,以及吟咏旅途、品吟自然和四季的和歌。
  • 相闻歌:所谓相闻,指的是彼此之间互通消息。这一类别中,主要是吟咏男女爱情的和歌。
  • 挽歌:在葬礼时唱的歌谣。这一类别中,收录了哀悼死者,倾诉哀伤的和歌。

从表现方式上看,又可分为:

  • 寄物陳思:举自然景物为例子,表现恋爱的感情。
  • 正述心緒:直接表现内心情感。
  • 咏物:吟咏四季中的特色景观。
  • 譬喻:将所思所想寄托于客观事物。

从歌体看,可分为短歌、长歌和旋头歌。短句有五个音节,长句有七个音节。

  • 短歌的句式:共五句,每句音节分别为:五七五七七。
  • 长歌的句式:长度一般从十句到二十几句。开头两句的音节分别是五和七,而最后的三句,音节是五七七。而跟在长歌之后的一首或几首短歌则被称为反歌。
  • 旋头歌的句式:以五、七音节的两句为一组,再加一句七音节的句子构成“片歌”,再将“片歌”的句式重复两回,整体构成一首旋头歌。头三句和尾三句形式相同,这也是它被称为旋头歌的原因。


各版本

《万叶集》各个版本可大致分为“古点本”“次点本”“新点本”三类。这一分类由镰仓时代学僧仙覚最早提出。“点”指万叶集汉字正文中附带的训读,据其年代可分为三挡。古点来自天历5年(951)梨壺五人的附訓,加训了《万叶集》和歌的九成以上。虽然没有确实的现存古点本,但武田祐吉和小川靖彦认为桂本可能保留了古点本的相当一部分。此外,久松潜一还认为藍紙本可能也保留了一些古点。山田孝雄和上田英夫认为,《古今和歌六帖》和平安时代中期的歌集中引用的万叶和歌可能也保留了古点,但目前认为它们不太有力。


总之,古点本是指梨壺五人一次写成的内容;次点本是古点以后、新点以前漫长时期的成果,注者主要有藤原道長、大江佐国、大江匡房、惟宗孝言、源国实、源師赖、藤原基俊、藤原敦隆、藤原仲实、藤原清輔、藤原長忠、顕昭等人。属于次点本的现存诸本,主要有嘉历伝承本、元历校本、金澤本、類聚古集、廣濑本等,但都没能以完本传世。其中,廣濑本被认为是藤原定家校訂的冷泉本定家系《万葉集》。1993年,関西大学教授木下正俊、神堀忍于元同大学教授廣濑捨三的收藏中发现,以藏者之姓,称作廣濑本。但廣濑本的跋文中有甲府町年寄的春日昌預(1751-1836、山本金右衛門)和本居宣長門弟的国学者萩原元克(1749-1805)等甲斐国出身的国学者们校订痕迹的文言,也依据賀茂真渊《万叶考》对正文和注释进行了修订。

新点本指仙覚校訂的諸本,大致分为宽元本系统和文永本系统。宽元本没能传下来,据上田英夫考証,神宮文庫本是最接近寛元本的版本。另外,据橋本進吉和田中大士,紀州本的前10卷十分接近宽元本。根据西本願寺本第1卷的跋文,宽元本是通过校对源实朝本(镰仓右大臣本)等数种古写本,再加上仙觉自己的校订的书。

文永本系统以最古的西本願寺本为首,学習院大学本、陽明文庫本等齐备的各本数量很多,特别是西本願寺本保留了最多的歌数。因此现在基本指定其为底本。

古点本

本节如无特别说明,均据岩波書店出版的林勉《日本古典文学大辞典》“万葉集”条目。

桂本

皇室御物。推定为平安時代中期(10世纪)的抄本,是现存最古老的抄本。除了收录第4卷三分之一篇幅的109首外,还有以断简形式(也称“栂尾切”)保留的66首和37首的目录。写者有源兼行、紀貫之、源順、藤原行成、源俊房等说。受次点影响很小,保留了古点本的面貌。使用了描绘花鳥草木的継色紙,纸背接缝的花押表示是献给伏見天皇的御物。之后为前田利家芳春院所有,其子前田利常献给桂宮家,“桂本”由此得名。1881年,因桂宫家血脉断絶而进入皇室。断簡现藏于石川武美記念図書館、五島美術館出光美術館、梅沢記念館。

金砂子切

写于平安時代後期的类桂本。现存第13卷8页13首。長歌无训。书页为散有金砂子的鸟子纸,因而得名。现藏于醍醐寺、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等处。

嘉历传承本

有嘉历3年(1328)由増充传给慶俊的字样,因而得名。第11卷大部,472首诗被收在一帖里。以定家仮名遣加注次点,但与《拾遗和歌集》所收的万叶和歌一致,反映了古点。松坂高尾家旧藏,从本居、松本、中山、佐佐木家经由文化厅,现存于国立歴史民俗博物館。三村家藏有7首第11卷中缺失部分的临摹断简。

次点本

藍紙本

 
藍紙本万葉集
 
藍紙本万葉集 第9卷

平安時代中後期的写本,可能为藤原伊房或藤原公任所写。写在淡蓝色抄纸上,上散有銀砂子,由此得名。现存有第9卷五分之四左右的110首和111首目录组成的一卷。除此之外还有

  • 卷1的2首
  • 卷9的23首
  • 卷10的4首
  • 卷18的27首

的断簡残留。与下节所述元历校本属同一系统。经会津松平、原、中村家,现存于京都国立博物館。断簡藏于日本学士院、石川武美記念図書館、京都国立博物館逸翁美術館五島美術館、徳川美術館、書芸文化院等处。

元历校本

元历元年(1184)校对完毕。平安時代中後期数次编辑的合写。其中17、18卷是同笔,6卷当为镰仓時代初的補写。除3卷、5卷、8卷、11卷、15卷、16卷外,现存14卷,計2617首和2129首的目録。断簡(又称難波切有栖川切)除3卷、5卷、8卷、9卷、13卷、15卷、16卷外还有13卷148首和201首的目录。现存15卷的全部和歌保存了6成以上,十分珍贵。


江户時代初(17世纪初)减到15册,又减到14册。1卷、4卷、6卷、10卷、12卷、19卷6册各一部分从有栖川宮家转移到高松宮家,剩下的大部分从伊勢富山家、神户俵屋在天保初年(1830年代)转移到桑名松平家,1843年转移到水野忠邦家,1911年转移到古河家,之后都为文化財保護委員会收藏。高松宫家旧藏6册和古河家旧藏14册现藏于東京国立博物館[26]。断簡は藏于仁和寺、宫内厅侍从職、東山御文庫、常盤山文庫、國學院大學图書館、石水博物館、白鶴美術館MOA美術館等处。经荒木田久老、加藤千蔭、橋本经亮、鹿持雅澄等人校訂。


金泽本

现藏于三之丸尚藏館[27]。书者有藤原定信、源俊頼、藤原公任等说。第2卷约五分之四的129首及150首的目录、第4卷约四分之一的79首,合在一起为一帖。除此之外,还有第3、4、6卷的24首和76首的目录的断简留存。正文和训注最接近元历校本和纪州本。曾藏于金泽前田家,由此得名。1910年由前田家献给皇室。断簡藏于逸翁美術館等处。又被收录于古筆手鑑《筆林翠露》中。

天治本

跋文成于天治元年(1124),由此得名。这是万叶集最古老的书写记录,后述卷2断简写于1129年。现存第13卷的完本和第15卷58首,及

  • 卷2的6首
  • 卷10的42首
  • 卷14的10首
  • 卷15的25首

的断簡(也称仁和寺切)。属仙觉本底本系統。藏于福井家和賀川冠纓神社。断簡藏于加藤、熊沢、角田、沢瀉、武田、岡村、池上、久曾神家及東京国立博物館、京都国立博物館、天理图書館、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岡山美術館、五島美術館等处。

1845年,伴信友影抄京都曼殊院所藏零本5卷(现已亡佚),成《検天治万葉集》,残有:

  • 卷2的9首
  • 卷10的4首
  • 卷14的10首
  • 卷15的11首
  • 卷17的4首

共存306首,现存京都大学。

传壬生隆祐筆本

写于镰仓时代中期(12世纪)。据书写者的传承得名,没有确证。以原册子本为卷子本,现存第9卷前半部分85首,还有后面紧跟4首的断简。与天治本同,属仙觉本底本系統。旧藏于四日市高尾家,经由佐佐木家,现藏于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

尼崎本

写于平安时代末(12世纪后半叶)。留有卷16全1帖(缺1张)101首、卷12的61首的断簡、11首的临摹。属天治本系、仙觉本底本系統,与《類聚古集》相近。断簡出土于尼崎,由此得名。京都大学自倉敷某家收藏。断簡藏于池上、亀井、反町、渡辺、酒井、沢瀉、田中、辻坂家及円照寺、京都女子大学、天理图書館、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白鶴美術館、出光美術館等处。临摹藏于東洋文庫。收录于古筆手鑑《桃花水》《心画帖》《鸞鳳帖》《筆鑑》《筆林》中。

传冷泉為赖筆本

几乎记载了第1卷全部83首,目录中含有后面的补校。训读为片假名,长歌的训注位于正文右侧,短歌则在左侧。江户時代初的冷泉為赖所写,但假名有古体写法,应是传承自室町时代底本。经尾張久米家、阪家、佐佐木家,现藏于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

春日本

跋文写于1243年及翌年,作者为春日神社若宫神官中臣祐定,由此得名。其中很多都是春日若宫神官的和歌懐紙的背面所用的断简,因此也称作春日懐紙切

  • 卷5的24首及書翰2
  • 卷6的37首及30首的目録
  • 卷7的100首及217首的目録
  • 卷8的54首及38首的目録
  • 卷9的8首
  • 卷10的15首
  • 卷13的14首
  • 卷14的37首
  • 卷19的16首
  • 卷20的77首

现存合計382首,及285首的目録和書翰2以上。

为欣赏懐紙的和歌,删去了部分和歌,所以有很多内容难以辨识。原文右边以片假名为训,是仙觉以前的次点本。旧藏于前田家,明治初期分散到松岡、関戸、福井、吉永、谷村、八木家及浄照坊、國學院大學图書館、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石川县立郷土資料館等处。

紀州本(神田本)

前10卷为次点本。镰仓时代末的合写。卷7缺2首,卷10重出1首。训读以片假名标注在原文右侧,新点的训读在左侧追加。卷10的跋文可见是藤原忠兼→源光行→行遠系統的本,与天治本不一定一致。11卷之后是1542年之前依文永三年本系新点本補写的。经後藤家,由公益财团法人後藤報恩会和昭和美術館收藏。与水户德川家《四点万葉》校合,也被契沖《万葉代匠記》引用。

《類聚古集》

依题材和体裁对和歌进行了分类。写于平安时期末(12世纪后半叶)。现存3834首。经中山家、大谷家,现藏于龍谷大学

《古葉略類聚鈔》

依题材和体裁对和歌进行了分类。写于1250年,现存1934首。现藏于奈良興福院与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

其他断简类

伝俊寛筆切:写于镰仓时代。只有卷1的2页2首,但正文、训注都与元历校本相近。藏于竹田家。
定家様切:写于镰仓时代莫至室町时代初。只有卷1的1页3首。以书风得名。与为赖本同系統。藏于滋賀县正禅庵。因橋本经亮的影写而闻名。
橋本経亮影写中臣祐春筆切:只有卷19的1页3首。春日本中臣祐春祐春的影写,现藏于稻葉家。
後京極様切:写于镰仓时代。只有卷7的4页8首。原来是小册子的样式。训读为片假名,本来在正文右边,追加的在左边。系统不明,但第二本与纪州本和《类聚古集》相近。有後京極摄政藤原良经的书法风格,由此得名。经佐佐木家,藏于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和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
传解脱上人筆切:写于镰仓时代初。现存卷9的1葉2首和卷10的1葉4首。与二条院御本有关。虽然题为《古筆名葉集》,但因书风也被称作為家様切。经佐佐木家,现藏于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及小西家。
传教家筆切:写于镰仓时代。只有卷3的1葉3首。片假名旁训中,有与纪州本、细井本一致的。名称传承自弘誓院教家的写本。经加藤家,收于伊東家手鑑。
橋本经亮影写無名氏筆切:写于镰仓时代。只有卷10的1葉4首。片假名旁训中,有与《类聚古集》相近的。名称取自开头。现藏于稻葉家。
传為家筆切:写于镰仓时代中期。只有卷1的1葉3首。旁训以平假名写就。得名自签名。现藏于天理图书馆。
柘枝切:写于镰仓时代末期到南北朝初期。只有卷3的1葉2首。本为卷子本。旁训用古体片假名写就,与京大本赤字訓注相近。名称取自詞句。经佐佐木家,现藏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
《万葉集目録》:写于平安时代后期。只有卷16的1葉5行。藏于近衛家。本应是全卷的,但残存的2卷2页于関東大震災中烧毁。只剩1页。原本的影写本由《万葉集叢書10》收录。

新点本

新点本中,大多数都是以旁训形式在正文右侧用片假名注训。其中文永本在斟酌古点、次点、新点时,会用颜色区分后记在右侧。相对地,宽元本会将古点和次点写在右侧,将新点写在左侧。

神宮文庫本

  • 卷1的1葉3首
  • 卷2的1葉1首
  • 卷19末尾左注以下的尾題

。写于1546年之前的室町时代后期。是最古的宽元本系写本。经外宮宮崎文庫,现藏于神宫文庫,由此得名。

細井本

缺卷4后半273首,代以卷3后半107首的重复。整体是写于江户时代初的宽元本,卷4、5、6是写于室町时代末,与为赖本同系统的次点本。1797年細井貞雄将其与温故堂本互相校对并写了跋文,因此得名。经木村正辞,现藏于東洋文庫

林道春校本

林道春在江户初年将细井本抄写了一遍,即是林道春校本。现藏于内閣文庫。后述版本的活字無訓本以此为底本。

学習院本

写于江户时代,基本上是宽元本系,卷5、6属次点本系。现藏于学習院大学图書館,因而得名。

今出河本

写于江户时代初期。基本上是宽元本系,卷4、5、6属文永本系。现藏于宮内厅書陵部

西本願寺本

据推测写于镰仓时代后期的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分20册。长约32.1cm,宽约24.8cm,有“大和缀”装帧。这本抄本属于1266年仙觉完成的《仙覚文永三年本萬葉集》(原本已佚)系统。镰仓幕府灭亡后,足利義满遣使前往北条实时所造横滨市称名寺收集珍贵书籍时,与《尾州家河内本源氏物語》(大小、装帧酷似)一起获得,后年献给皇室。名称来自後奈良天皇赐给本願寺第10世的証如,成为西本願寺的藏书,因此由佐佐木信綱命名。1917年交到佐佐木手中,现作为佐佐木捐赠的“竹柏園本”内的一点,藏于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28]

田中本

翻抄西本願寺本。文永本将训注拆成黑色、紺青、红色,但此本中紺青分为朱、黄、緑。写于室町時代末期,每卷的书写者都不同。得名于收藏者。

河野本

1677年,河野公業抄写了西本願寺本。与水户德川家《四点万葉》互相校对,将训注分为黑、青、朱、黄四色。《万葉代匠記》中也引作“幽斋本”。现藏于彰考館。

金沢文庫本

虽然写于室町時代初期,但也有说法认为是飛鳥井雅世、尊円法親王所写。本为大型册子,后做成卷子本。现存卷1、9、19全4卷(卷19被一分为二)和

  • 卷7的10首
  • 卷12的84首
  • 卷13的18首
  • 卷14的3首

的断简,以及卷13中3首的影抄版。此外,卷11毁于关东大震灾,但《校本万葉集》和木村正辞《万葉集書目提要》中记载了卷4。属文永三年本系,卷11、19属文永十年本寂印成俊本系。题词写得很低,卷7、9、11、12、13、19的训注分为黑、紺青、朱三色。藏于金泽文庫,由此得名。

巻1、19为大口鯛二旧藏,经佐佐木家,藏于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卷9为馬越家所藏。断簡现藏于久曾神、酒井、久松、渡辺、池上、藤井家及真如堂、金剛証寺、天理图書館、奈良县立万葉文化館、京都国立博物館、MOA美術館、山川美術财团等处。另外,在古筆手鑑《筆鑑》中,硬抄本被收录于東洋文庫《万葉切》。

陽明文庫本

全卷20册,缺卷10的152首。是陽明文庫旧藏,由此得名;卷9有作于元亀2年(1571)的跋文,因此也称元龟本。属文永十年本頼直本系,残有黑、紺青、朱三色训注。温故堂本的底本。自曼殊院经近衛家,现藏于京都大学图書館。

温故堂本

蝴蝶装,全20卷合本10帖。其中缺

  • 卷6的目録开头28首
  • 卷10的152首
  • 卷19的1首

卷6是木村正辞从温故堂一传所藏東京帝国大学本補写的。抄自文永十年赖直本系的陽明文庫本,但没有紺青訓,其部分空白较多。由木村正辞藏于東洋文庫。

東京帝国大学本

袋綴,全卷20册。光明寺覚雄等抄自温故堂本。为東京帝国大学旧藏,由此得名。毁于関東大震災,相比于温故堂本,欠缺的部分被校对为《校本万葉集》。

大矢本

室町時代末期数人合作写成。袋綴全20册,缺

  • 卷12的1首
  • 卷19的6首
  • 6首的訓

文永十年本寂印成俊本系,作为弥补宽永本卷7的错简资料十分重要。是大矢透旧藏,由此得名。本为京都木田家藏,经大矢家、佐佐木家,现藏于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

近衛本

写于江户时代初期。大型袋綴,全20册。属文永十年本寂印成俊本系,有见于中院本的禁裏御本卷1、20的跋文。与大矢本同系,但無訓歌只有5首,字型勾画了了,是更善本。藏于近衛家陽明文庫,由此得名。

京都大学本

写于江户时代初期。袋綴全20册,缺卷19的1首。属文永十年本寂印成俊本系。卷1、2、9、13、20有禁裏御本的跋文,全卷都有以红墨写的与禁裏御本的校对。卷1的跋文是记载了古万叶集序的中院本之一,是能了解宽元本内容的珍贵写本。藏于京都大学图書館。

其他諸本、断簡

谷森本:写于江户时代初期,袋綴。缺卷1,共19册。中院本系。題詞较低,卷3、4以蓝墨写训注。取名自所藏者,毁于关东大震灾。
谷森氏一本:写于江户时代初期,袋綴。全20册。中院本系。后半抄自谷森本。取名自所藏者,关东大震灾中卷1、2亡佚。
多和文庫本:写于江户时代,中院本系。是谷森本的一传本。藏于松岡家多和文庫,由此得名。
传空性法親王筆本:写于江户时代初期,属中院本。得名自传承名。藏于前田家。
岩崎文庫一本:江湖初年的寄合書,属中院本系。曾藏于岩崎文庫,由此得名,现藏于東洋文庫。
图書寮一本:写于江户时代初期,各卷由不同人写就,大型袋綴。缺卷1、2、14,17册。属文永十年本寂印成俊本系,除黑、朱外,卷5之外还有青紺訓。除卷5、19、20以外,与禁裏御本校合,但无跋文。由收藏处得名。
传清輔筆切:写于镰仓时代中期。只有卷10的1葉2首。片假名旁训有青紺訓。与西本願寺本相近。藏于久曾神家。
八田切:写于镰仓时代末期,有紹巴写就的说法。只有卷10的1葉2首。以片假名旁训。与神宮文庫本相近。名称取自歌词。经佐佐木家,现藏于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
為氏様切:写于镰仓时代末期。只有卷10的1葉2首。以片假名旁训。与西本願寺本等相近。名称来自书写风格。经佐佐木家,现藏于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
传貫之筆切:写于镰仓时代或平安时代末期。只有卷19的1葉3首。以片假名旁训,有文永本特征。名称取自签名。收于《日本之書》(講談社、1978年刊)。
桂様切:写于室町时代。现存卷7的4葉18首、卷8的4葉11首。属文永本系,有模仿桂本的金銀泥下絵,由此得名。现藏于团、酒井家及東山御文庫、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京都国立博物館等处。
传慈鎮筆切:写于室町时代。只有卷3的1葉3首。旁训为片假名,推定为新点本系。现藏于天理图書館。
传為継筆切:只有卷4的目録1葉6首。系統不詳。收于古筆《凌寒帖》。

版本

活字無訓本

刊行于江户时代初期,是万叶集的首个活字版本。涵盖全卷,但分10册和20册。一面是8行×18字,上下左右有二重界線。題詞和左注低1字。整体属宽元本系,但卷4、5、6依細井本系的林道春校,卷4后半残缺,卷3后半重出。另外,卷3末尾刊登了大伴旅人、大伴家持、藤原不比人等人的传说。藏于内閣文庫、東京大学図書館、大阪府立中之島图書館、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尊经閣文庫、大東急記念文庫、穗久邇文庫、大英博物館等处。

活字附訓本

以文永十年本系的寂印成俊本(现已亡佚)校对后加訓而成。木版袋綴,全卷10册。一般认为是江湖初年的慶長到元和(1596-1624)年间刊行的。另外附有以下跋文:

  • 卷1:文永十年及三年的仙覚跋文
  • 卷20:文永三年的仙覚跋文、寂印及成俊的跋文

现藏于国会图書館、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天理图書館、東洋文庫、宮内厅書陵部、東京大学图書館、大谷大学图書館、龍谷大学图書館等处。

寛永本

刊行于宽永20年(1643),有京都三条寺町安田十兵衛的刊記。木版袋綴,全卷20册。虽然是活字附訓本的整版本,但进行了若干增補改訂。自江户时代开始作为流传本,明治时代到战前作为各种版本的底本。现藏于国会图書館。

宝永本

刊行于宝永6年(1709)。藏于国会图書館。

旁註本

在宝永本原文上加旁注形成。木版袋綴,全卷20册。刊行于宽政元年(1789),注的作者常陸国惠岳在契沖、賀茂真渊説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见解。有出雲国寺和泉掾和同文治郎的刊記。现藏于国会图書館。

《古万葉集》

木版袋綴,全卷20册。1803年由和泉寺等发行。土佐国今村楽和横田美水对宝永本进行了改訂,只出版了正文,附有今村的序和横田的跋。现藏于内閣文庫。

校異本

全名为《校異本万葉集》。木版袋綴,全卷20册。将校異记在上欄。刊行于1805年,有出雲寺文治郎刊記。去除了旁註本的註,在元暦校本等橋本经亮的校異中,藤原(山田)以文进行了再校。现藏于国会图書館。


语言学意义

萬葉假名

除艺术上的出色外,《万叶集》的意义还在于它最早使用了书写日语的文字——万叶假名[29]全書採用漢字,部分用來表意,部分用來表音,有時既表意也表音,使用情況十分複雜,甚至超出實際用途,用漢字來作文字遊戲。假名的始祖万叶假名以此書為名,儘管在《萬葉集》以前已有日本作品用漢字來表音,如《古事記》(712)。


万叶假名的特点是,虽然使用汉文的题材,但语顺则符合日语的规则。

因为《万叶集》在编撰的时候还没有假名文字,所以才使用万叶假名这一独特的标记方法。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和汉字本身的意思没有关系,只采用汉字的音读和训读标记日语的方法。因此,万叶假名虽然使用汉字,但它却是第一个由日本人为了自己民族表情达意而创造的文字系统。

即便到现在,日本也有使用万叶假名的情况。比如难读的地名中,有很多就是来自万叶假名的。

这种用汉字来表示日语音节的做法最终催生了假名,假名即来自简化过的万叶假名。[30]

方言

与几乎所有上古日语文献一样,《万叶集》的绝大部分都是用上古日语西部方言写成的,即京都奈良周围的近畿地方的方言。但在文集中,特别是14卷和20卷,则有不少诗是用其他方言写成的。[31]一共有超过300首来自东部,即中部地方关东地方东北地方南部。

漢譯

最早的漢譯是錢稻孫在1940年代開始做的選譯,1957年在日本問世,曾在日本和中國多次再版。

1984年問世的杨烈譯本是史上第1個漢語全譯本。

影響 

2019年4月1日,日本公佈5月1日將即位之皇太子德仁親王的新年號為「令和」,典故自《萬葉集》,為日本史上首次以本土典籍作為年號的典故。其典故為《萬葉集·卷五·梅花歌卅二首·並序》漢詩文句:「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熏珮後之香。」[32]。取自奈良时代的政治家与诗人大伴旅人在神龟5年(728)因朝廷政争牵连被贬,前往九州大宰府任九州都督时所写的"梅花之歌"。

木简

古代日本的官员会使用各种尺寸的木简,用于记录备忘录、简单新建和官方文件。[33]现已发掘出3份含有万叶假名文本的木简。[34][35][36][37] A mokkan excavated from an in 京都木津川市一处考古遗迹中出土了一份木简,上面有用万叶假名写的第10卷2205号诗(《詠黄葉》)。定年结果为750年至780年,尺寸为23.4×2.4×1.2cm。用红外线照相机检查发现了其他字符,说明该木简可能是用来练字用的。另一份木简于1997年出土于滋贺县甲贺市宮町遗址的木简包含第16卷3807号诗,定年结果为8世纪中叶,宽2cm,厚1mm。奈良县明日香村石神遗址出土的木简上游第7卷1391号诗(《寄海》)的前14个字,尺寸为9.1×5.5×0.6cm。定年结果为7世纪末,是三者中最古老的。

相關作品

電影

參見

注释

  1. ^ 汉诗选集《怀风藻》要比《万叶集》早数年,因此《万叶集》并非日本最古老的诗歌集。
  2. ^ 契冲也认同第一种说法的可能性。[6]
  3. ^ 有少量的诗托古人名号,如雄略天皇等人。

参考文献

  1. ^ Satake (2004: 555)
  2. ^ 伊藤博. 図説 日本の古典2 萬葉集. 堀内末男. 1978-04-04: 28.  已忽略文本“和書” (帮助)
  3. ^ Man’yōshū • . A History . . of Japan . 日本歴史. 日本歴史. [2022-05-08] (英国英语). 
  4. ^ 4.0 4.1 4.2 4.3 Hisamatsu 1973,第16頁.
  5. ^ Hisamatsu 1973,第16–17頁.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Hisamatsu 1973,第17頁.
  7. ^ 7.0 7.1 安田喜代門『万葉集の正しい姿』(私家版、1970年)P130.
  8. ^ 8.0 8.1 木本好信「志貴皇子系諸王と『萬葉集』の成立」『奈良平安時代史の諸問題』和泉書房、2021年(原論文:『龍谷大学日本古代史論集』3号、2020年)2021年、P95-104.
  9. ^ 伊藤博『萬葉集釋注』十一(集英社、1998年)P248.
  10. ^ 朝比奈英夫『大伴家持研究-表現手法と歌巻編纂-』(塙書房、2019年)P243-249.
  11. ^ 大森亮尚「志貴家の人々-五百枝王の生涯と万葉集成立をめぐって-」(『山手国文論攷』6号、1984年)
  12. ^ 上田正昭(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13. ^ Keene,第92–102頁.
  14. ^ Keene,第102–118頁.
  15. ^ Keene,第118–146頁.
  16. ^ Keene,第119頁.
  17. ^ Keene,第118–119頁.
  18. ^ Keene,第123–127頁.
  19. ^ Keene,第127–128頁.
  20. ^ Keene,第128–130頁.
  21. ^ Keene,第130–138頁.
  22. ^ Keene,第138–146頁.
  23. ^ Keene,第146–157頁.
  24. ^ Keene,第146頁.
  25. ^ Keene,第89頁.
  26. ^ 国宝 元暦校本万葉集. 東京国立博物館. [2019-10-14]. 
  27. ^ 『皇室の名宝日本美の華』(展覧会図録)、東京国立博物館、2009、p.183
  28. ^ 小松靖彦「ことばの宇宙」『現代思想』2019年8月臨時増刊号
  29. ^ Shuichi Kato; Don Sanderson. A History of Japanese Literature: From the Manyoshu to Modern Times. Routledge. 2013-04-15: 24. ISBN 978-1-136-61368-5. 
  30. ^ Peter T. Daniels. The World's Writing System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12. ISBN 978-0-19-507993-7. 
  31. ^ Uemura 1981:25–26.[來源請求]
  32. ^ 新元号は「令和」(れいわ)万葉集典拠、国書由来は初. 朝日新聞. 2019-04-01 [2019-04-01]. (原始内容于2020-10-31). 
  33. ^ Piggott, Joan R. Mokkan: Wooden Documents from the Nara Period. Monumenta Nipponica (Sophia University). Winter 1990, 45 (4): 449–450. JSTOR 2385379. doi:10.2307/2385379. 
  34. ^ . Asahi. 2008-10-17 [2008-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20). 
  35. ^ 万葉集:3例目、万葉歌木簡 編さん期と一致--京都の遺跡・8世紀後半. Mainichi. 2008-10-23 [2008-10-31]. [失效連結]
  36. ^ . Mainichi. 2008-10-18 [2008-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20). 
  37. ^ 万葉集:和歌刻んだ最古の木簡出土 奈良・明日香. Asahi. 2008-10-17 [2008-10-31]. [失效連結]
  38. ^ 関原のり子. アニメ『君の名は。』監督・新海誠 繊細な映像文学. 日本経済新聞. 2016-08-31 [2020-07-18]. (原始内容于2021-03-23). 
  39. ^ 関原のり子. 《你的名字。》導演新海誠講述「光影文學」.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2016-09-12 [2020-07-18]. (原始内容于2021-02-07). 

外部連結

萬葉集, 此條目可参照日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 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 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 也不要翻译不可靠, 低品质内容, 依版权协议, 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 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 href,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html, title,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translated, page, 标签, 日语, 万葉集, まんようしゅう, まんにょうしゅう, まんえふしふ, 是現存最早的日語詩歌. 此條目可参照日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 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 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 也不要翻译不可靠 低品质内容 依版权协议 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 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 a href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html title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Translated page a 标签 萬葉集 日语 万葉集 まんようしゅう まんにょうしゅう まんえふしふ 是現存最早的日語詩歌 和歌 a 總集 收錄由四世紀至八世紀中4500多首長歌 短歌 共計二十卷 於八世紀後半編輯完成 按內容分為雜歌 相聞 輓歌等 编者 或者说诸位编者中的最后一位 今日一般认为是大伴家持 也有许多其他理论 万叶集 的最晚一首和歌写于759年 4516首 1 大部分和歌写于7世纪至8世纪初 完本中 被推定为镰仓时代后期的西本願寺本 万叶集 是最古老的 2 日語寫法日語原文万葉集假名まんようしゅう平文式罗马字man yōshu日語舊字體萬葉集額田姬王 萬葉集 第一卷 万叶集 的编写还保留了早期日本诗歌总集的名称 如 類聚歌林 有几篇据称来自 古歌集 还有一些来自家族或个人的收藏 被称作 家集 3 目录 1 名称 2 编者与成书时间 3 万叶集的构成和内容 4 各版本 4 1 古点本 4 1 1 桂本 4 1 2 金砂子切 4 1 3 嘉历传承本 4 2 次点本 4 2 1 藍紙本 4 2 2 元历校本 4 2 3 金泽本 4 2 4 天治本 4 2 5 传壬生隆祐筆本 4 2 6 尼崎本 4 2 7 传冷泉為赖筆本 4 2 8 春日本 4 2 9 紀州本 神田本 4 2 10 類聚古集 4 2 11 古葉略類聚鈔 4 2 12 其他断简类 4 3 新点本 4 3 1 神宮文庫本 4 3 2 細井本 4 3 3 林道春校本 4 3 4 学習院本 4 3 5 今出河本 4 3 6 西本願寺本 4 3 7 田中本 4 3 8 河野本 4 3 9 金沢文庫本 4 3 10 陽明文庫本 4 3 11 温故堂本 4 3 12 東京帝国大学本 4 3 13 大矢本 4 3 14 近衛本 4 3 15 京都大学本 4 3 16 其他諸本 断簡 4 4 版本 4 4 1 活字無訓本 4 4 2 活字附訓本 4 4 3 寛永本 4 4 4 宝永本 4 4 5 旁註本 4 4 6 古万葉集 4 4 7 校異本 5 语言学意义 5 1 萬葉假名 5 2 方言 6 漢譯 7 影響 8 木简 9 相關作品 9 1 電影 10 參見 11 注释 12 参考文献 13 外部連結名称 编辑 元暦本 万叶集 一页据20世纪学者久松潜一的说法 万叶集 这一名称的可能解释有 收录大量诗作的书 4 为所有世代而写的书 4 用了大量纸张写成的诗集 4 第一种解释又可分为 叶 相当于 话 言の葉字面意思即 话语的叶子 题名相当于 万言 即 很多和歌 4 赞同此说者有仙觉 5 下河辺長流 6 荷田春满 6 贺茂真渊等人 6 将树叶比作诗 6 赞同此说者有上田秋成 6 木村正辞 6 岡田正之 6 鈴木虎雄 6 星川清孝 中西进等人 6 第二种解释又可分为 应永传万世的作品 6 契冲提出 6 b 鹿持雅澄 6 井上通泰 6 山田孝雄 6 小島憲之 6 大久保正 6 等人支持 此说目前为主流 因为其取 古事记 为旁证 其序文中写道 欲流于后叶 应是将 叶 取 世 意 即 应永远流传到万世的歌集 为祝愿天皇和皇后长寿 6 折口信夫 6 为表示包含所有世代的诗歌 6 山田孝雄 6 提出 武田祐吉在 萬葉集新解上 6 中提出了 使用大量纸张的诗集 的解释 但他也接受第二种解释 该理论没有得到其他学者支持 6 另外 万叶 一词在当时除了指 万叶集 之外几乎不见任何用例 有一例见于延暦25年 806 4月16日 五百枝王向平城天皇请求赐姓春原朝臣时的上表文中 可见 榮宗枝於萬葉 这样一句话 日本後紀 有一说认为五百枝王是今日所见 万葉集 的最终编者 后详 上述上表文是五百枝王参与了 万叶集 编篡的决定证据 7 8 编者与成书时间 编辑主条目 万叶集 诗人列表 本集中所收錄的和歌 作者上至天皇 下至不具名民謠 其中主要是由柿本人麻呂 山部赤人 山上憶良 大伴旅人 大伴家持等著名歌人所作 万叶集 的成书过程不详 自古以来就有勅撰説 橘諸兄編纂説 大伴家持編纂説等 现在的主流观点认为家持編纂説最有力 万叶集 编者绝非一人 不同卷的编者也不同 但经由大伴家持最终总结为二十卷 據 大日本史 大伴家持傳云 家持善和歌 撰萬葉集二十卷 上自雄略 下迄廢帝朝 所收凡四千餘首 蒐羅該博 足以觀民風 先是篇詠未有成書 後世言和歌者 取為模範焉 萬葉集撰人 諸說紛紜 無所適從 今考本集 且據拾芥抄所載藤原定家說 定為家持所傳 和歌创作的年代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阶段自雄略天皇 约456 约479 到用明天皇 585 587 皇极天皇 594 661 大化改新期间的天智天皇 668 671 和藤原镰足 614 669 时 第二个阶段覆盖7世纪末 与日本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的柿本人麻吕的活跃时期吻合 第三阶段约是700 730年 作者主要为山部赤人 大伴旅人 山上忆良等 第四阶段约是730 760年 包括本集的编者 大伴家持本人的诗歌 他不仅写了许多原创诗歌 还编辑 改写了数量不详的古诗词 虽无明确记载 万叶集 二十卷的年代 推测大致按以下顺序增补 卷1前半部分 1 53 原本 万葉集 将各天皇称作 天皇 可以说是 万叶集 的原型 据推测 持統天皇和柿本人麻呂可能参与了编写 卷1後半部分 卷2增補 2卷本万葉集 将持統天皇称作 太上天皇 将文武天皇称作 大行天皇 可能写于元明天皇在位期间 据推测 元明天皇和太安万侶可能参与了编写 卷3 卷15 卷16的一部分增補 15卷本万葉集 自契冲提出万叶集二次撰成说 第一次完成万葉集第1 16卷 之后增补了第17 20卷 以来 相关问题曾有过激烈讨论 但随着元历校本 尼崎本等第15卷才有目录的古写本的发现 以及同时代的万叶集引文 也有很多史料可以证明 万叶集 应在16和17卷之间分开 据推测 元正天皇 市原王 大伴家持 大伴坂上郎女等人可能参与了编写 残卷增補 20卷本万葉集 延暦2年 783 左右 由大伴家持完成 但是 万叶集 在延历2年之后 并没有马上公开 延历4年 785 大伴家持死后不久就发生了大伴継人暗杀藤原種継的事件 家持也遭连坐 由此可以推测 万叶集 的编篡是在平城天皇即位之后 恩赦了大伴家持的罪的延历25年 806 之后才完成的 古今和歌集 真名序 中有 昔平城天子詔侍臣令撰万葉集 也被认为是反映了大伴家持获得赦免后 才最终完成编篡的记述 9 10 但也可能有代替大伴家持 补完遗稿并得到公众认可的 编者 一个可能的人选是五百枝王 臣籍降下後是春原五百枝 7 11 8 五百枝王是参与了编篡的市原王之子 藤原種継暗殺事件中 由于和大伴家持的亲密往来而遭连坐 此说的证据是现存记录中 万叶 一词的早期使用者 前述 但疑点过多 万叶集 在平安时代中期 10世纪 的文献中没有出现 这可能是因为785年的事件后 大伴家持遭到抄家 其中就有歌集 以此为契机问世之后很快流行起来 到平安中期已被认为是史料 12 万叶集 的绝大多数诗歌都创作于一个世纪内 c 额田姬王的诗歌被归入第一时期 645 672 13 柿本人麻吕的诗歌被归入第二时期 673 701 普遍认为他是日本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14 高市黑人的诗歌被归入第三时期 702 729 15 唐纳德 基恩认为他是这一时期初 唯一重要的新诗人 16 当时藤原不比等正在大力推广汉诗创作 17 其他 第三阶段 诗人有 一度与柿本人麻吕齐名 但现代名声受到了影响的山部赤人 18 最后几位伟大的长歌诗人之一高橋虫麻呂 记录了许多民俗传说 如浦岛太郎 19 高级朝臣 长歌诗人笠金村 他的诗稍逊色于前两人 20 第三阶段最突出 最重要的诗人是大伴家持的父亲大伴旅人 也是大宰府诗坛的领袖 21 以及大伴旅人的朋友山上忆良 可能是来自百济的移民 他的诗在语言和题材上都有很大的特异性 在现代受到了大力赞扬 22 大伴家持本人是第四时期 730 759 的诗人 23 据基恩所说他 主宰了 这个时期 24 他在759年创作了最后一首带日期的诗 25 万叶集的构成和内容 编辑 万叶集 全书共有二十卷 因为编撰者在编辑时 将数卷零散的和歌整理成一册 因此它的内容并不连贯 而从分类上看 万叶集 可分为三类 杂歌 相闻歌和挽歌 杂歌 种类繁多的歌谣 的意思 在这一类别中 收录了除相闻歌和挽歌以外的和歌 包括具有公家性质的 与朝廷有关的和歌 以及吟咏旅途 品吟自然和四季的和歌 相闻歌 所谓相闻 指的是彼此之间互通消息 这一类别中 主要是吟咏男女爱情的和歌 挽歌 在葬礼时唱的歌谣 这一类别中 收录了哀悼死者 倾诉哀伤的和歌 从表现方式上看 又可分为 寄物陳思 举自然景物为例子 表现恋爱的感情 正述心緒 直接表现内心情感 咏物 吟咏四季中的特色景观 譬喻 将所思所想寄托于客观事物 从歌体看 可分为短歌 长歌和旋头歌 短句有五个音节 长句有七个音节 短歌的句式 共五句 每句音节分别为 五七五七七 长歌的句式 长度一般从十句到二十几句 开头两句的音节分别是五和七 而最后的三句 音节是五七七 而跟在长歌之后的一首或几首短歌则被称为反歌 旋头歌的句式 以五 七音节的两句为一组 再加一句七音节的句子构成 片歌 再将 片歌 的句式重复两回 整体构成一首旋头歌 头三句和尾三句形式相同 这也是它被称为旋头歌的原因 各版本 编辑 万叶集 各个版本可大致分为 古点本 次点本 新点本 三类 这一分类由镰仓时代学僧仙覚最早提出 点 指万叶集汉字正文中附带的训读 据其年代可分为三挡 古点来自天历5年 951 梨壺五人的附訓 加训了 万叶集 和歌的九成以上 虽然没有确实的现存古点本 但武田祐吉和小川靖彦认为桂本可能保留了古点本的相当一部分 此外 久松潜一还认为藍紙本可能也保留了一些古点 山田孝雄和上田英夫认为 古今和歌六帖 和平安时代中期的歌集中引用的万叶和歌可能也保留了古点 但目前认为它们不太有力 总之 古点本是指梨壺五人一次写成的内容 次点本是古点以后 新点以前漫长时期的成果 注者主要有藤原道長 大江佐国 大江匡房 惟宗孝言 源国实 源師赖 藤原基俊 藤原敦隆 藤原仲实 藤原清輔 藤原長忠 顕昭等人 属于次点本的现存诸本 主要有嘉历伝承本 元历校本 金澤本 類聚古集 廣濑本等 但都没能以完本传世 其中 廣濑本被认为是藤原定家校訂的冷泉本定家系 万葉集 1993年 関西大学教授木下正俊 神堀忍于元同大学教授廣濑捨三的收藏中发现 以藏者之姓 称作廣濑本 但廣濑本的跋文中有甲府町年寄的春日昌預 1751 1836 山本金右衛門 和本居宣長門弟的国学者萩原元克 1749 1805 等甲斐国出身的国学者们校订痕迹的文言 也依据賀茂真渊 万叶考 对正文和注释进行了修订 新点本指仙覚校訂的諸本 大致分为宽元本系统和文永本系统 宽元本没能传下来 据上田英夫考証 神宮文庫本是最接近寛元本的版本 另外 据橋本進吉和田中大士 紀州本的前10卷十分接近宽元本 根据西本願寺本第1卷的跋文 宽元本是通过校对源实朝本 镰仓右大臣本 等数种古写本 再加上仙觉自己的校订的书 文永本系统以最古的西本願寺本为首 学習院大学本 陽明文庫本等齐备的各本数量很多 特别是西本願寺本保留了最多的歌数 因此现在基本指定其为底本 古点本 编辑 本节如无特别说明 均据岩波書店出版的林勉 日本古典文学大辞典 万葉集 条目 桂本 编辑 皇室御物 推定为平安時代中期 10世纪 的抄本 是现存最古老的抄本 除了收录第4卷三分之一篇幅的109首外 还有以断简形式 也称 栂尾切 保留的66首和37首的目录 写者有源兼行 紀貫之 源順 藤原行成 源俊房等说 受次点影响很小 保留了古点本的面貌 使用了描绘花鳥草木的継色紙 纸背接缝的花押表示是献给伏見天皇的御物 之后为前田利家室芳春院所有 其子前田利常献给桂宮家 桂本 由此得名 1881年 因桂宫家血脉断絶而进入皇室 断簡现藏于石川武美記念図書館 五島美術館 出光美術館 梅沢記念館 金砂子切 编辑 写于平安時代後期的类桂本 现存第13卷8页13首 長歌无训 书页为散有金砂子的鸟子纸 因而得名 现藏于醍醐寺 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等处 嘉历传承本 编辑 有嘉历3年 1328 由増充传给慶俊的字样 因而得名 第11卷大部 472首诗被收在一帖里 以定家仮名遣加注次点 但与 拾遗和歌集 所收的万叶和歌一致 反映了古点 松坂高尾家旧藏 从本居 松本 中山 佐佐木家经由文化厅 现存于国立歴史民俗博物館 三村家藏有7首第11卷中缺失部分的临摹断简 次点本 编辑 藍紙本 编辑 藍紙本万葉集 藍紙本万葉集 第9卷 平安時代中後期的写本 可能为藤原伊房或藤原公任所写 写在淡蓝色抄纸上 上散有銀砂子 由此得名 现存有第9卷五分之四左右的110首和111首目录组成的一卷 除此之外还有 卷1的2首 卷9的23首 卷10的4首 卷18的27首的断簡残留 与下节所述元历校本属同一系统 经会津松平 原 中村家 现存于京都国立博物館 断簡藏于日本学士院 石川武美記念図書館 京都国立博物館 逸翁美術館 五島美術館 徳川美術館 書芸文化院等处 元历校本 编辑 元历元年 1184 校对完毕 平安時代中後期数次编辑的合写 其中17 18卷是同笔 6卷当为镰仓時代初的補写 除3卷 5卷 8卷 11卷 15卷 16卷外 现存14卷 計2617首和2129首的目録 断簡 又称難波切或有栖川切 除3卷 5卷 8卷 9卷 13卷 15卷 16卷外还有13卷148首和201首的目录 现存15卷的全部和歌保存了6成以上 十分珍贵 江户時代初 17世纪初 减到15册 又减到14册 1卷 4卷 6卷 10卷 12卷 19卷6册各一部分从有栖川宮家转移到高松宮家 剩下的大部分从伊勢富山家 神户俵屋在天保初年 1830年代 转移到桑名松平家 1843年转移到水野忠邦家 1911年转移到古河家 之后都为文化財保護委員会收藏 高松宫家旧藏6册和古河家旧藏14册现藏于東京国立博物館 26 断簡は藏于仁和寺 宫内厅侍从職 東山御文庫 常盤山文庫 國學院大學图書館 石水博物館 白鶴美術館 MOA美術館等处 经荒木田久老 加藤千蔭 橋本经亮 鹿持雅澄等人校訂 金泽本 编辑 现藏于三之丸尚藏館 27 书者有藤原定信 源俊頼 藤原公任等说 第2卷约五分之四的129首及150首的目录 第4卷约四分之一的79首 合在一起为一帖 除此之外 还有第3 4 6卷的24首和76首的目录的断简留存 正文和训注最接近元历校本和纪州本 曾藏于金泽前田家 由此得名 1910年由前田家献给皇室 断簡藏于逸翁美術館等处 又被收录于古筆手鑑 筆林翠露 中 天治本 编辑 跋文成于天治元年 1124 由此得名 这是万叶集最古老的书写记录 后述卷2断简写于1129年 现存第13卷的完本和第15卷58首 及 卷2的6首 卷10的42首 卷14的10首 卷15的25首的断簡 也称仁和寺切 属仙觉本底本系統 藏于福井家和賀川冠纓神社 断簡藏于加藤 熊沢 角田 沢瀉 武田 岡村 池上 久曾神家及東京国立博物館 京都国立博物館 天理图書館 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 岡山美術館 五島美術館等处 1845年 伴信友影抄京都曼殊院所藏零本5卷 现已亡佚 成 検天治万葉集 残有 卷2的9首 卷10的4首 卷14的10首 卷15的11首 卷17的4首共存306首 现存京都大学 传壬生隆祐筆本 编辑 写于镰仓时代中期 12世纪 据书写者的传承得名 没有确证 以原册子本为卷子本 现存第9卷前半部分85首 还有后面紧跟4首的断简 与天治本同 属仙觉本底本系統 旧藏于四日市高尾家 经由佐佐木家 现藏于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 尼崎本 编辑 写于平安时代末 12世纪后半叶 留有卷16全1帖 缺1张 101首 卷12的61首的断簡 11首的临摹 属天治本系 仙觉本底本系統 与 類聚古集 相近 断簡出土于尼崎 由此得名 京都大学自倉敷某家收藏 断簡藏于池上 亀井 反町 渡辺 酒井 沢瀉 田中 辻坂家及円照寺 京都女子大学 天理图書館 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 白鶴美術館 出光美術館等处 临摹藏于東洋文庫 收录于古筆手鑑 桃花水 心画帖 鸞鳳帖 筆鑑 筆林 中 传冷泉為赖筆本 编辑 几乎记载了第1卷全部83首 目录中含有后面的补校 训读为片假名 长歌的训注位于正文右侧 短歌则在左侧 江户時代初的冷泉為赖所写 但假名有古体写法 应是传承自室町时代底本 经尾張久米家 阪家 佐佐木家 现藏于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 春日本 编辑 跋文写于1243年及翌年 作者为春日神社若宫神官中臣祐定 由此得名 其中很多都是春日若宫神官的和歌懐紙的背面所用的断简 因此也称作春日懐紙切 卷5的24首及書翰2 卷6的37首及30首的目録 卷7的100首及217首的目録 卷8的54首及38首的目録 卷9的8首 卷10的15首 卷13的14首 卷14的37首 卷19的16首 卷20的77首现存合計382首 及285首的目録和書翰2以上 为欣赏懐紙的和歌 删去了部分和歌 所以有很多内容难以辨识 原文右边以片假名为训 是仙觉以前的次点本 旧藏于前田家 明治初期分散到松岡 関戸 福井 吉永 谷村 八木家及浄照坊 國學院大學图書館 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 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 石川县立郷土資料館等处 紀州本 神田本 编辑 前10卷为次点本 镰仓时代末的合写 卷7缺2首 卷10重出1首 训读以片假名标注在原文右侧 新点的训读在左侧追加 卷10的跋文可见是藤原忠兼 源光行 行遠系統的本 与天治本不一定一致 11卷之后是1542年之前依文永三年本系新点本補写的 经後藤家 由公益财团法人後藤報恩会和昭和美術館收藏 与水户德川家 四点万葉 校合 也被契沖 万葉代匠記 引用 類聚古集 编辑 依题材和体裁对和歌进行了分类 写于平安时期末 12世纪后半叶 现存3834首 经中山家 大谷家 现藏于龍谷大学 古葉略類聚鈔 编辑 依题材和体裁对和歌进行了分类 写于1250年 现存1934首 现藏于奈良興福院与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 其他断简类 编辑 伝俊寛筆切 写于镰仓时代 只有卷1的2页2首 但正文 训注都与元历校本相近 藏于竹田家 定家様切 写于镰仓时代莫至室町时代初 只有卷1的1页3首 以书风得名 与为赖本同系統 藏于滋賀县正禅庵 因橋本经亮的影写而闻名 橋本経亮影写中臣祐春筆切 只有卷19的1页3首 春日本中臣祐春祐春的影写 现藏于稻葉家 後京極様切 写于镰仓时代 只有卷7的4页8首 原来是小册子的样式 训读为片假名 本来在正文右边 追加的在左边 系统不明 但第二本与纪州本和 类聚古集 相近 有後京極摄政藤原良经的书法风格 由此得名 经佐佐木家 藏于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和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 传解脱上人筆切 写于镰仓时代初 现存卷9的1葉2首和卷10的1葉4首 与二条院御本有关 虽然题为 古筆名葉集 但因书风也被称作為家様切 经佐佐木家 现藏于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及小西家 传教家筆切 写于镰仓时代 只有卷3的1葉3首 片假名旁训中 有与纪州本 细井本一致的 名称传承自弘誓院教家的写本 经加藤家 收于伊東家手鑑 橋本经亮影写無名氏筆切 写于镰仓时代 只有卷10的1葉4首 片假名旁训中 有与 类聚古集 相近的 名称取自开头 现藏于稻葉家 传為家筆切 写于镰仓时代中期 只有卷1的1葉3首 旁训以平假名写就 得名自签名 现藏于天理图书馆 柘枝切 写于镰仓时代末期到南北朝初期 只有卷3的1葉2首 本为卷子本 旁训用古体片假名写就 与京大本赤字訓注相近 名称取自詞句 经佐佐木家 现藏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 万葉集目録 写于平安时代后期 只有卷16的1葉5行 藏于近衛家 本应是全卷的 但残存的2卷2页于関東大震災中烧毁 只剩1页 原本的影写本由 万葉集叢書10 收录 dd 新点本 编辑 新点本中 大多数都是以旁训形式在正文右侧用片假名注训 其中文永本在斟酌古点 次点 新点时 会用颜色区分后记在右侧 相对地 宽元本会将古点和次点写在右侧 将新点写在左侧 神宮文庫本 编辑 缺 卷1的1葉3首 卷2的1葉1首 卷19末尾左注以下的尾題 写于1546年之前的室町时代后期 是最古的宽元本系写本 经外宮宮崎文庫 现藏于神宫文庫 由此得名 細井本 编辑 缺卷4后半273首 代以卷3后半107首的重复 整体是写于江户时代初的宽元本 卷4 5 6是写于室町时代末 与为赖本同系统的次点本 1797年細井貞雄将其与温故堂本互相校对并写了跋文 因此得名 经木村正辞 现藏于東洋文庫 林道春校本 编辑 林道春在江户初年将细井本抄写了一遍 即是林道春校本 现藏于内閣文庫 后述版本的活字無訓本以此为底本 学習院本 编辑 写于江户时代 基本上是宽元本系 卷5 6属次点本系 现藏于学習院大学图書館 因而得名 今出河本 编辑 写于江户时代初期 基本上是宽元本系 卷4 5 6属文永本系 现藏于宮内厅書陵部 西本願寺本 编辑 据推测写于镰仓时代后期的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 分20册 长约32 1cm 宽约24 8cm 有 大和缀 装帧 这本抄本属于1266年仙觉完成的 仙覚文永三年本萬葉集 原本已佚 系统 镰仓幕府灭亡后 足利義满遣使前往北条实时所造横滨市称名寺收集珍贵书籍时 与 尾州家河内本源氏物語 大小 装帧酷似 一起获得 后年献给皇室 名称来自後奈良天皇赐给本願寺第10世的証如 成为西本願寺的藏书 因此由佐佐木信綱命名 1917年交到佐佐木手中 现作为佐佐木捐赠的 竹柏園本 内的一点 藏于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 28 田中本 编辑 翻抄西本願寺本 文永本将训注拆成黑色 紺青 红色 但此本中紺青分为朱 黄 緑 写于室町時代末期 每卷的书写者都不同 得名于收藏者 河野本 编辑 1677年 河野公業抄写了西本願寺本 与水户德川家 四点万葉 互相校对 将训注分为黑 青 朱 黄四色 万葉代匠記 中也引作 幽斋本 现藏于彰考館 金沢文庫本 编辑 虽然写于室町時代初期 但也有说法认为是飛鳥井雅世 尊円法親王所写 本为大型册子 后做成卷子本 现存卷1 9 19全4卷 卷19被一分为二 和 卷7的10首 卷12的84首 卷13的18首 卷14的3首的断简 以及卷13中3首的影抄版 此外 卷11毁于关东大震灾 但 校本万葉集 和木村正辞 万葉集書目提要 中记载了卷4 属文永三年本系 卷11 19属文永十年本寂印成俊本系 题词写得很低 卷7 9 11 12 13 19的训注分为黑 紺青 朱三色 藏于金泽文庫 由此得名 巻1 19为大口鯛二旧藏 经佐佐木家 藏于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 卷9为馬越家所藏 断簡现藏于久曾神 酒井 久松 渡辺 池上 藤井家及真如堂 金剛証寺 天理图書館 奈良县立万葉文化館 京都国立博物館 MOA美術館 山川美術财团等处 另外 在古筆手鑑 筆鑑 中 硬抄本被收录于東洋文庫 万葉切 陽明文庫本 编辑 全卷20册 缺卷10的152首 是陽明文庫旧藏 由此得名 卷9有作于元亀2年 1571 的跋文 因此也称元龟本 属文永十年本頼直本系 残有黑 紺青 朱三色训注 温故堂本的底本 自曼殊院经近衛家 现藏于京都大学图書館 温故堂本 编辑 蝴蝶装 全20卷合本10帖 其中缺 卷6的目録开头28首 卷10的152首 卷19的1首卷6是木村正辞从温故堂一传所藏東京帝国大学本補写的 抄自文永十年赖直本系的陽明文庫本 但没有紺青訓 其部分空白较多 由木村正辞藏于東洋文庫 東京帝国大学本 编辑 袋綴 全卷20册 光明寺覚雄等抄自温故堂本 为東京帝国大学旧藏 由此得名 毁于関東大震災 相比于温故堂本 欠缺的部分被校对为 校本万葉集 大矢本 编辑 室町時代末期数人合作写成 袋綴全20册 缺 卷12的1首 卷19的6首 6首的訓文永十年本寂印成俊本系 作为弥补宽永本卷7的错简资料十分重要 是大矢透旧藏 由此得名 本为京都木田家藏 经大矢家 佐佐木家 现藏于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 近衛本 编辑 写于江户时代初期 大型袋綴 全20册 属文永十年本寂印成俊本系 有见于中院本的禁裏御本卷1 20的跋文 与大矢本同系 但無訓歌只有5首 字型勾画了了 是更善本 藏于近衛家陽明文庫 由此得名 京都大学本 编辑 写于江户时代初期 袋綴全20册 缺卷19的1首 属文永十年本寂印成俊本系 卷1 2 9 13 20有禁裏御本的跋文 全卷都有以红墨写的与禁裏御本的校对 卷1的跋文是记载了古万叶集序的中院本之一 是能了解宽元本内容的珍贵写本 藏于京都大学图書館 其他諸本 断簡 编辑 谷森本 写于江户时代初期 袋綴 缺卷1 共19册 中院本系 題詞较低 卷3 4以蓝墨写训注 取名自所藏者 毁于关东大震灾 谷森氏一本 写于江户时代初期 袋綴 全20册 中院本系 后半抄自谷森本 取名自所藏者 关东大震灾中卷1 2亡佚 多和文庫本 写于江户时代 中院本系 是谷森本的一传本 藏于松岡家多和文庫 由此得名 传空性法親王筆本 写于江户时代初期 属中院本 得名自传承名 藏于前田家 岩崎文庫一本 江湖初年的寄合書 属中院本系 曾藏于岩崎文庫 由此得名 现藏于東洋文庫 图書寮一本 写于江户时代初期 各卷由不同人写就 大型袋綴 缺卷1 2 14 17册 属文永十年本寂印成俊本系 除黑 朱外 卷5之外还有青紺訓 除卷5 19 20以外 与禁裏御本校合 但无跋文 由收藏处得名 传清輔筆切 写于镰仓时代中期 只有卷10的1葉2首 片假名旁训有青紺訓 与西本願寺本相近 藏于久曾神家 八田切 写于镰仓时代末期 有紹巴写就的说法 只有卷10的1葉2首 以片假名旁训 与神宮文庫本相近 名称取自歌词 经佐佐木家 现藏于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 為氏様切 写于镰仓时代末期 只有卷10的1葉2首 以片假名旁训 与西本願寺本等相近 名称来自书写风格 经佐佐木家 现藏于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 传貫之筆切 写于镰仓时代或平安时代末期 只有卷19的1葉3首 以片假名旁训 有文永本特征 名称取自签名 收于 日本之書 講談社 1978年刊 桂様切 写于室町时代 现存卷7的4葉18首 卷8的4葉11首 属文永本系 有模仿桂本的金銀泥下絵 由此得名 现藏于团 酒井家及東山御文庫 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 京都国立博物館等处 传慈鎮筆切 写于室町时代 只有卷3的1葉3首 旁训为片假名 推定为新点本系 现藏于天理图書館 传為継筆切 只有卷4的目録1葉6首 系統不詳 收于古筆 凌寒帖 dd 版本 编辑 活字無訓本 编辑 刊行于江户时代初期 是万叶集的首个活字版本 涵盖全卷 但分10册和20册 一面是8行 18字 上下左右有二重界線 題詞和左注低1字 整体属宽元本系 但卷4 5 6依細井本系的林道春校 卷4后半残缺 卷3后半重出 另外 卷3末尾刊登了大伴旅人 大伴家持 藤原不比人等人的传说 藏于内閣文庫 東京大学図書館 大阪府立中之島图書館 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 尊经閣文庫 大東急記念文庫 穗久邇文庫 大英博物館等处 活字附訓本 编辑 以文永十年本系的寂印成俊本 现已亡佚 校对后加訓而成 木版袋綴 全卷10册 一般认为是江湖初年的慶長到元和 1596 1624 年间刊行的 另外附有以下跋文 卷1 文永十年及三年的仙覚跋文 卷20 文永三年的仙覚跋文 寂印及成俊的跋文现藏于国会图書館 石川武美記念图書館 天理图書館 東洋文庫 宮内厅書陵部 東京大学图書館 大谷大学图書館 龍谷大学图書館等处 寛永本 编辑 刊行于宽永20年 1643 有京都三条寺町安田十兵衛的刊記 木版袋綴 全卷20册 虽然是活字附訓本的整版本 但进行了若干增補改訂 自江户时代开始作为流传本 明治时代到战前作为各种版本的底本 现藏于国会图書館 宝永本 编辑 刊行于宝永6年 1709 藏于国会图書館 旁註本 编辑 在宝永本原文上加旁注形成 木版袋綴 全卷20册 刊行于宽政元年 1789 注的作者常陸国惠岳在契沖 賀茂真渊説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见解 有出雲国寺和泉掾和同文治郎的刊記 现藏于国会图書館 古万葉集 编辑 木版袋綴 全卷20册 1803年由和泉寺等发行 土佐国今村楽和横田美水对宝永本进行了改訂 只出版了正文 附有今村的序和横田的跋 现藏于内閣文庫 校異本 编辑 全名为 校異本万葉集 木版袋綴 全卷20册 将校異记在上欄 刊行于1805年 有出雲寺文治郎刊記 去除了旁註本的註 在元暦校本等橋本经亮的校異中 藤原 山田 以文进行了再校 现藏于国会图書館 语言学意义 编辑萬葉假名 编辑 主条目 萬葉假名 除艺术上的出色外 万叶集 的意义还在于它最早使用了书写日语的文字 万叶假名 29 全書採用漢字 部分用來表意 部分用來表音 有時既表意也表音 使用情況十分複雜 甚至超出實際用途 用漢字來作文字遊戲 假名的始祖万叶假名以此書為名 儘管在 萬葉集 以前已有日本作品用漢字來表音 如 古事記 712 万叶假名的特点是 虽然使用汉文的题材 但语顺则符合日语的规则 因为 万叶集 在编撰的时候还没有假名文字 所以才使用万叶假名这一独特的标记方法 也就是说 这是一种和汉字本身的意思没有关系 只采用汉字的音读和训读标记日语的方法 因此 万叶假名虽然使用汉字 但它却是第一个由日本人为了自己民族表情达意而创造的文字系统 即便到现在 日本也有使用万叶假名的情况 比如难读的地名中 有很多就是来自万叶假名的 这种用汉字来表示日语音节的做法最终催生了假名 假名即来自简化过的万叶假名 30 方言 编辑 与几乎所有上古日语文献一样 万叶集 的绝大部分都是用上古日语西部方言写成的 即京都及奈良周围的近畿地方的方言 但在文集中 特别是14卷和20卷 则有不少诗是用其他方言写成的 31 一共有超过300首来自东部 即中部地方 关东地方和东北地方南部 漢譯 编辑最早的漢譯是錢稻孫在1940年代開始做的選譯 1957年在日本問世 曾在日本和中國多次再版 1984年問世的杨烈譯本是史上第1個漢語全譯本 影響 编辑2019年4月1日 日本公佈5月1日將即位之皇太子德仁親王的新年號為 令和 典故自 萬葉集 為日本史上首次以本土典籍作為年號的典故 其典故為 萬葉集 卷五 梅花歌卅二首 並序 漢詩文句 初春令月 氣淑風和 梅披鏡前之粉 蘭熏珮後之香 32 取自奈良时代的政治家与诗人大伴旅人在神龟5年 728 因朝廷政争牵连被贬 前往九州大宰府任九州都督时所写的 梅花之歌 木简 编辑古代日本的官员会使用各种尺寸的木简 用于记录备忘录 简单新建和官方文件 33 现已发掘出3份含有万叶假名文本的木简 34 35 36 37 A mokkan excavated from an in 京都木津川市一处考古遗迹中出土了一份木简 上面有用万叶假名写的第10卷2205号诗 詠黄葉 定年结果为750年至780年 尺寸为23 4 2 4 1 2cm 用红外线照相机检查发现了其他字符 说明该木简可能是用来练字用的 另一份木简于1997年出土于滋贺县甲贺市宮町遗址的木简包含第16卷3807号诗 定年结果为8世纪中叶 宽2cm 厚1mm 奈良县明日香村石神遗址出土的木简上游第7卷1391号诗 寄海 的前14个字 尺寸为9 1 5 5 0 6cm 定年结果为7世纪末 是三者中最古老的 相關作品 编辑電影 编辑 新海誠 言葉之庭 你的名字 38 39 參見 编辑柿本人麻呂 大伴旅人 大伴坂上郎女 大伴家持注释 编辑 汉诗选集 怀风藻 要比 万叶集 早数年 因此 万叶集 并非日本最古老的诗歌集 契冲也认同第一种说法的可能性 6 有少量的诗托古人名号 如雄略天皇等人 参考文献 编辑 Satake 2004 555 伊藤博 図説 日本の古典2 萬葉集 堀内末男 1978 04 04 28 已忽略文本 和書 帮助 Man yōshu A History of Japan 日本歴史 日本歴史 2022 05 08 英国英语 4 0 4 1 4 2 4 3 Hisamatsu 1973 第16頁 Hisamatsu 1973 第16 17頁 6 00 6 01 6 02 6 03 6 04 6 05 6 06 6 07 6 08 6 09 6 10 6 11 6 12 6 13 6 14 6 15 6 16 6 17 6 18 6 19 6 20 6 21 6 22 Hisamatsu 1973 第17頁 7 0 7 1 安田喜代門 万葉集の正しい姿 私家版 1970年 P130 8 0 8 1 木本好信 志貴皇子系諸王と 萬葉集 の成立 奈良平安時代史の諸問題 和泉書房 2021年 原論文 龍谷大学日本古代史論集 3号 2020年 2021年 P95 104 伊藤博 萬葉集釋注 十一 集英社 1998年 P248 朝比奈英夫 大伴家持研究 表現手法と歌巻編纂 塙書房 2019年 P243 249 大森亮尚 志貴家の人々 五百枝王の生涯と万葉集成立をめぐって 山手国文論攷 6号 1984年 上田正昭 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Keene 第92 102頁 Keene 第102 118頁 Keene 第118 146頁 Keene 第119頁 Keene 第118 119頁 Keene 第123 127頁 Keene 第127 128頁 Keene 第128 130頁 Keene 第130 138頁 Keene 第138 146頁 Keene 第146 157頁 Keene 第146頁 Keene 第89頁 国宝 元暦校本万葉集 東京国立博物館 2019 10 14 皇室の名宝日本美の華 展覧会図録 東京国立博物館 2009 p 183 小松靖彦 ことばの宇宙 現代思想 2019年8月臨時増刊号 Shuichi Kato Don Sanderson A History of Japanese Literature From the Manyoshu to Modern Times Routledge 2013 04 15 24 ISBN 978 1 136 61368 5 Peter T Daniels The World s Writing System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12 ISBN 978 0 19 507993 7 Uemura 1981 25 26 來源請求 新元号は 令和 れいわ 万葉集典拠 国書由来は初 朝日新聞 2019 04 01 2019 04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0 31 Piggott Joan R Mokkan Wooden Documents from the Nara Period Monumenta Nipponica Sophia University Winter 1990 45 4 449 450 JSTOR 2385379 doi 10 2307 2385379 7世紀の木簡に万葉の歌 奈良 石神遺跡 60年更新 Asahi 2008 10 17 2008 10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10 20 万葉集 3例目 万葉歌木簡 編さん期と一致 京都の遺跡 8世紀後半 Mainichi 2008 10 23 2008 10 31 失效連結 万葉集 万葉歌 最古の木簡 7世紀後半 奈良 石神遺跡 Mainichi 2008 10 18 2008 10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12 20 万葉集 和歌刻んだ最古の木簡出土 奈良 明日香 Asahi 2008 10 17 2008 10 31 失效連結 関原のり子 アニメ 君の名は 監督 新海誠 繊細な映像文学 日本経済新聞 2016 08 31 2020 07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23 関原のり子 你的名字 導演新海誠講述 光影文學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2016 09 12 2020 07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07 外部連結 编辑日語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万葉集 万葉集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真字萬葉集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新撰萬葉集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萬葉集 amp oldid 7603043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