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萨尔盆地地区

薩爾盆地地區 (法語:Le Territoire du Bassin de la Sarre;德語:Saarbeckengebiet),簡稱薩爾,是國際聯盟委託下,1920至1935年間被法國英國佔領及管治的德國地區。薩爾的佔領是源於凡爾賽條約[1]的其中一條條款。1933年該地區人口812,000人,首府為薩爾布呂肯[2]此地區現時即是德國的薩爾邦,但是面積較小[3]。1935年的全民公投後,此區回歸德國

薩爾盆地地區
Saarbeckengebiet德語
Le Territoire du Bassin de la Sarre法語
1920年—1935年
国旗
国徽
該區地圖。地區以紫色表示。
地位國際聯盟托管地
首都薩爾布呂肯
委員會主席 
• 1920年-1926年
維克多·羅特
• 1926年-1927年
佐治·華盛頓·史提芬斯
• 1927年-1932年
歐尼斯特·哥連斯·惠爾通爵士
• 1932年-1935年
傑佛瑞·諾克斯爵士
历史时期戰間期
1920年1月10日
• 公民投票
1935年1月13日
• 併入德國
1935年3月1日
人口
• 1933年
812000
货币薩爾法郎

政府的委任 编辑

凡爾賽條約之下,高度工業化的薩爾會由國際聯盟接管15年,期間委托英國和法國進行佔領及管治,該區的煤礦將會交予法國經營。在這段時間薩爾由一個五人委員會管治,而該五名委員由佔領部隊的代表組成。在託管條款下,委員會必須最少包括一名法國代表和一名薩爾居民代表。[4]15年後薩爾將舉行全民公投決定薩爾的未來。薩爾地區包括普魯士萊茵省巴伐利亞普法爾茨選侯國的一部分。薩爾這段時間亦有本身的貨幣薩爾法郎,和郵票。

委員會主席 编辑

薩爾地區曾分別由以下的委員會主席統治:

  • 法國維克多·羅特 (1920年2月26日 - 1926年3月31日)
  • 加拿大佐治·華盛頓·史提芬斯 (1926年4月1日 - 1927年6月9日)
  • 英國韋禮敦爵士 (1927年6月9日 - 1932年3月31日)
  • 英國傑佛瑞·諾克斯爵士 (1932年4月1日 – 1935年2月28日)

全民公投 编辑

1933年,一批反對納粹主義的政治家來到了薩爾。由於薩爾是一戰後唯一仍然由外國軍隊佔領的德國地區,因此反納粹的人士致力推動薩爾在國聯委任下繼續由英國和法國佔領。可是,薩爾地區的人口大部分是德國人,本地居民亦有強烈的反法情緒,所以很多人十分懷疑這些意見的用心,甚至有人認為這是對他們德國人的背叛。隨著15年的托管期完結,1935年1月13日薩爾地區舉行了一次全民公投

阿道夫·希特勒亦渴望能夠向薩爾居民宣傳回歸德國的好處,因此宣傳部長 約瑟夫·戈培爾設計了一套統一的宣傳計劃向選民拉票。本地天主教團體亦大力幫助,他們對布爾什維克存有懷疑,相反希特勒卻是一個不錯的保障。[5] 公投的投票率達98%,公投的結果是絕對性的,90.73%的居民選擇回歸德意志國,只有8.86%的居民希望維持現況。而加入法國的第三選擇更只有0.41%的票數。

在投票之後,希特勒宣佈德國「沒有需要向法國再要求領土」。[5]

納粹德國的管治 编辑

 
1941年5月的德意志第三帝國。薩爾地區位處的西馬克省以黃色表示。

1935年1月17日,國聯批准薩爾回歸德國。3月1日,薩爾正式回歸大德意志帝國,德國當局指派約瑟夫·布呂克爾為「回歸的薩爾邦帝國地方行政長官」(Reichskommissar für die Rückgliederung des Saarlandes)。

很多原本逃亡到薩爾的納粹主義反對者、前政治家、或曾替佔領地政府工作的公職人員等在薩爾回歸後都被當局拘捕入獄。

當合併完成的時候,1936年6月17日省長的名銜又改稱「薩爾邦帝國地方行政長官」。由於德國重將領土伸展到萊茵河,包括歷史上的普法爾茨地區,因此這區1940年4月8日改稱「薩爾-普法爾茨」(Saarpfalz)。

法國戰役之後,法國摩澤爾重新合併到德國的行政區劃內。這區最終於1941年3月1日改稱「西馬克省」,代表「西部的邊界地區」或「西部邊界」,省長的名銜改稱「帝國西部邊界代理官」(Reichsstatthalter in der Westmark)。1944年9月28日,約瑟夫·布呂克爾自殺,省長由威利·史托接任直至1945年3月21日這地被盟軍及自由法國佔領為止。

法國保護領 编辑

在二戰後,這地成為了法國的一個保護領,其經濟和政治亦被迫向法國靠攏。1949年西德東德成立後,薩爾成為了法國的自治區(與英國內的蘇格蘭威爾斯情況類似),擁有自己的護照、奧運隊伍和國家足球隊。然而,薩爾的煤礦(當時該區的主要工業)仍然由法國直接控制(Regie des mines de la Sarre),法國當局亦堅持薩爾貨幣上(薩爾法郎)要與法國繼續一致。可是,與持續已久的傳聞,說德國人口對法國的佔領和領土追求十分反感並不相同,其實法國當局和當地居民未有考慮過薩爾會成為法國領土。1955年10月23日薩爾舉行的全民公投結束了法國的統治(直接或非直接),公投結束很快薩爾在1957年回歸德國

參見 编辑

注釋 编辑

  1. ^ 凡爾賽條約第四十五至五十條
  2. ^ . [2009-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3). 
  3. ^ 凡爾賽條約第48條指明地區範圍
  4. ^ 附加於凡爾賽條約第45-50條,第II章,第16-17段
  5. ^ 5.0 5.1 伊恩.克蕭,希特勒: 1889年-1936年: 驕傲 (1998年) 第546-547頁

外部連結 编辑

  • Archontology.org: 薩爾: 行政首長: 1920年-1935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WorldStatesmen.org上德國篇章中有關薩爾的資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萨尔盆地地区, 薩爾盆地地區, 法語, territoire, bassin, sarre, 德語, saarbeckengebiet, 簡稱薩爾, 是國際聯盟委託下, 1920至1935年間被法國和英國佔領及管治的德國地區, 薩爾的佔領是源於凡爾賽條約, 的其中一條條款, 1933年該地區人口812, 000人, 首府為薩爾布呂肯, 此地區現時即是德國的薩爾邦, 但是面積較小, 1935年的全民公投後, 此區回歸德國, 薩爾盆地地區, saarbeckengebiet, 德語, territoire, bassi. 薩爾盆地地區 法語 Le Territoire du Bassin de la Sarre 德語 Saarbeckengebiet 簡稱薩爾 是國際聯盟委託下 1920至1935年間被法國和英國佔領及管治的德國地區 薩爾的佔領是源於凡爾賽條約 1 的其中一條條款 1933年該地區人口812 000人 首府為薩爾布呂肯 2 此地區現時即是德國的薩爾邦 但是面積較小 3 1935年的全民公投後 此區回歸德國 薩爾盆地地區 Saarbeckengebiet 德語 Le Territoire du Bassin de la Sarre 法語 1920年 1935年国旗 国徽該區地圖 地區以紫色表示 地位國際聯盟托管地首都薩爾布呂肯委員會主席 1920年 1926年維克多 羅特 1926年 1927年佐治 華盛頓 史提芬斯 1927年 1932年歐尼斯特 哥連斯 惠爾通爵士 1932年 1935年傑佛瑞 諾克斯爵士历史时期戰間期 凡爾賽條約1920年1月10日 公民投票1935年1月13日 併入德國1935年3月1日人口 1933年812000货币薩爾法郎前身 继承普魯士自由邦萊茵省巴伐利亞自由邦萊茵圈 威斯特马克大区 目录 1 政府的委任 1 1 委員會主席 2 全民公投 3 納粹德國的管治 4 法國保護領 5 參見 6 注釋 7 外部連結政府的委任 编辑在凡爾賽條約之下 高度工業化的薩爾會由國際聯盟接管15年 期間委托英國和法國進行佔領及管治 該區的煤礦將會交予法國經營 在這段時間薩爾由一個五人委員會管治 而該五名委員由佔領部隊的代表組成 在託管條款下 委員會必須最少包括一名法國代表和一名薩爾居民代表 4 15年後薩爾將舉行全民公投決定薩爾的未來 薩爾地區包括普魯士的萊茵省和巴伐利亞的普法爾茨選侯國的一部分 薩爾這段時間亦有本身的貨幣薩爾法郎 和郵票 委員會主席 编辑 薩爾地區曾分別由以下的委員會主席統治 法國維克多 羅特 1920年2月26日 1926年3月31日 加拿大佐治 華盛頓 史提芬斯 1926年4月1日 1927年6月9日 英國韋禮敦爵士 1927年6月9日 1932年3月31日 英國傑佛瑞 諾克斯爵士 1932年4月1日 1935年2月28日 全民公投 编辑1933年 一批反對納粹主義的政治家來到了薩爾 由於薩爾是一戰後唯一仍然由外國軍隊佔領的德國地區 因此反納粹的人士致力推動薩爾在國聯委任下繼續由英國和法國佔領 可是 薩爾地區的人口大部分是德國人 本地居民亦有強烈的反法情緒 所以很多人十分懷疑這些意見的用心 甚至有人認為這是對他們德國人的背叛 隨著15年的托管期完結 1935年1月13日薩爾地區舉行了一次全民公投 阿道夫 希特勒亦渴望能夠向薩爾居民宣傳回歸德國的好處 因此宣傳部長 約瑟夫 戈培爾設計了一套統一的宣傳計劃向選民拉票 本地天主教團體亦大力幫助 他們對布爾什維克存有懷疑 相反希特勒卻是一個不錯的保障 5 公投的投票率達98 公投的結果是絕對性的 90 73 的居民選擇回歸德意志國 只有8 86 的居民希望維持現況 而加入法國的第三選擇更只有0 41 的票數 在投票之後 希特勒宣佈德國 沒有需要向法國再要求領土 5 納粹德國的管治 编辑 nbsp 1941年5月的德意志第三帝國 薩爾地區位處的西馬克省以黃色表示 1935年1月17日 國聯批准薩爾回歸德國 3月1日 薩爾正式回歸大德意志帝國 德國當局指派約瑟夫 布呂克爾為 回歸的薩爾邦帝國地方行政長官 Reichskommissar fur die Ruckgliederung des Saarlandes 很多原本逃亡到薩爾的納粹主義反對者 前政治家 或曾替佔領地政府工作的公職人員等在薩爾回歸後都被當局拘捕入獄 當合併完成的時候 1936年6月17日省長的名銜又改稱 薩爾邦帝國地方行政長官 由於德國重將領土伸展到萊茵河 包括歷史上的普法爾茨地區 因此這區1940年4月8日改稱 薩爾 普法爾茨 Saarpfalz 在法國戰役之後 法國的摩澤爾省重新合併到德國的行政區劃內 這區最終於1941年3月1日改稱 西馬克省 代表 西部的邊界地區 或 西部邊界 省長的名銜改稱 帝國西部邊界代理官 Reichsstatthalter in der Westmark 1944年9月28日 約瑟夫 布呂克爾自殺 省長由威利 史托接任直至1945年3月21日這地被盟軍及自由法國佔領為止 法國保護領 编辑主条目 薩爾保護領 在二戰後 這地成為了法國的一個保護領 其經濟和政治亦被迫向法國靠攏 1949年西德和東德成立後 薩爾成為了法國的自治區 與英國內的蘇格蘭和威爾斯情況類似 擁有自己的護照 奧運隊伍和國家足球隊 然而 薩爾的煤礦 當時該區的主要工業 仍然由法國直接控制 Regie des mines de la Sarre 法國當局亦堅持薩爾貨幣上 薩爾法郎 要與法國繼續一致 可是 與持續已久的傳聞 說德國人口對法國的佔領和領土追求十分反感並不相同 其實法國當局和當地居民未有考慮過薩爾會成為法國領土 1955年10月23日薩爾舉行的全民公投結束了法國的統治 直接或非直接 公投結束很快薩爾在1957年回歸德國 參見 编辑薩爾邦 薩爾保護領 1947年 1956年 薩爾省 1798年 1814年間法國的一個省 薩爾河 納粹德國注釋 编辑 凡爾賽條約第四十五至五十條 Archontology org 薩爾 行政首府 1920年 1935年 2009 07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0 13 凡爾賽條約第48條指明地區範圍 附加於凡爾賽條約第45 50條 第II章 第16 17段 5 0 5 1 伊恩 克蕭 希特勒 1889年 1936年 驕傲 1998年 第546 547頁外部連結 编辑Archontology org 薩爾 行政首長 1920年 1935年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orldStatesmen org上德國篇章中有關薩爾的資料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rt III 政治條款 凡爾賽條約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萨尔盆地地区 amp oldid 7821414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