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草鞋墩遺址

坐标23°58′35″N 120°40′44″E / 23.976322°N 120.678938°E / 23.976322; 120.678938 草鞋墩遺址,是位於臺灣南投縣草屯鎮敦和里、聖音禪寺後方的台形土墩,遺留原住民文物,被附會是舊草鞋堆成,成為當地鎮名、鎮徽的由來。

聖音禪寺後方草鞋墩遺址

歷史 编辑

史前時期前30世纪牛罵頭文化的臺灣原住民沿著大肚山台地到草屯居住,以前25世紀的細繩紋紅陶器為其文化代表,前20世紀前16世纪再從草屯漸漸移足到竹山八卦山等地,同時人口也沿著烏溪擴充到濁水溪中流[1]。後來漢人在草屯見到來歷不明的土墩群,謂為「七星落地」[2]

清治時期,欲從西臺灣進入水沙連地區,有兩條南北路線可走:南路是從斗六濁水溪上游,直達日月潭,但天然環境較險,路程也較遠;北路則由彰化向東溯烏溪經過現在的草屯、國姓等地,直達埔里,里程較近[2]。傳說天水夫人的商隊就有走過草屯這條路線[3]。剛好位在北路的中央點、為平原進入山區之處的草屯,還是往台中南投員林龍眼林和後來中興新村的五條路線的輻輳中心,自然而然成為台灣中部山地和平地之間的交通要衝[2]

因長旅需要換草鞋,當時草屯又盛產水稻,稻草取得容易,因此成為草鞋製造及集散地[4]。據草屯當地尼師釋禪聞說,過去賣草鞋的小販喜歡在這裡的土墩附近作買賣,並稱這些土堆是數百年買家換下舊鞋所堆成,日久化為泥土,藉此作為賣者交易實績的象徵、招牌[2]。早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草鞋墩」的地名出現在當地地契上,今由文史工作者梁志忠所收藏[5]。道光末年,北路沿線原住民與漢族關係逐漸和緩,入墾埔里的人大量上路,讓草屯更居交通要道[2]

1920年,日本政府將地名「草鞋墩」改成「草屯[2][5]

清朝中葉時,建有三邊堂的草屯李氏在此擁有大片土地[6]。戰後,農民各自毀墩為田,僅存地主為李豐緒的一座,至1973年4月,釋禪聞在此建立聖音禪寺,獲得該土墩的一半地權,另一半在簡姓民眾手中[2]。敦和里里長李新強說,位在聖音禪寺後方的此墩過去生長竹林,後種植柏,位置很隱密,很少人知道其存在,並講這是鄭成功軍隊所留下的草鞋堆成[7]。另一說該土墩是林爽文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從大里杙敗軍,中途逃到此全軍換鞋所留下,但黎澤霖在其書《蓬壼擷勝錄》認為未免荒誕不合情理[2]

1970年代,張光直整合學界,對濁水溪與大漢溪流域進行稱為「濁大研究」的地質與考古研究[1][8]。1973到1974年間,中央研究院考古組於此墩陸續掘出許多原住民文化的陶片、石刀、石斧、石鏃等物,經攜回台北鑑定有四千年歷史[9]。土墩的所在從農業用地變更成文化保留區,但因1981年時市價一坪便達台幣七千餘元,鎮方無法負擔兩百坪左右的購地費,因此草屯鎮長洪錫生表示無法收購保留作公共之用[2]

1996年,草屯鎮公所以稻穗、草鞋搭配此土墩作鎮徽[10]。草屯鎮公所規劃的六十四號計畫道路,還因明顯避開此地,捨直取彎,遭六十餘名附近地主異議[11]。後,墩上安置龍龜碑記一座,內文為省文獻會主任委員簡榮聰所作,2009年3月23日揭碑[12]

至於草屯的草鞋業也沒落,除了殯葬使用,難有訂單[4]。2019年,僅存已九旬的李洪燕老婦人依然在販賣她自己編的草鞋[13]

參考 编辑

  1. ^ 1.0 1.1 陳長華. 大肚濁水兩溪流域 專家探尋先民遺跡 滄海桑田 數千年前文化重現 殘陶碎片 有助現代經濟開發. 《聯合報》. 1973-08-04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林元輝. 埋葬草鞋的庄鎮. 《民生報》. 1981-04-13 (中文(臺灣)). 
  3. ^ 蔡佳倫. 埔里小鎮的在地女神-「天水夫人」. 《大埔里回報》. 2012-11-07 [2018-08-13]. (原始内容于2020-06-15) (中文(臺灣)). 
  4. ^ 4.0 4.1 張慧君. 沒落的草鞋、草編技藝將在台灣特色工藝展出. 《中國時報》. 1998-09-11 (中文(臺灣)). 
  5. ^ 5.0 5.1 陳亮諭. 草屯舊名 乾隆地契有載. 《聯合報》. 2007-11-28 (中文(臺灣)). 
  6. ^ 魏裕鑫. 草屯最大祖祠今非昔比 李家現況式微 應驗了「雞腱厝」軼聞. 《中國時報》. 1995-01-10 (中文(臺灣)). 
  7. ^ 蔡佳妤. 《里長帶路》敦和里 李新強 悠遊草鞋墩 尋訪鄭成功足跡. 《聯合報》. 2008-07-23 (中文(臺灣)). 
  8. ^ 林照真. 張光直自稱蕃薯人 執著考古學 橫跨兩岸貢獻多. 《中國時報》. 2001-01-05 (中文(臺灣)). 
  9. ^ 草屯草鞋墩 掘出古陶片. 《聯合報》. 1974-10-14 (中文(臺灣)). 
  10. ^ 王祖弘. 塑造南投新形象 地方圖徽趕流行 鹿谷鄉徽取得商標專用權 但仍有中寮等四鄉未有代表標誌. 《中國時報》. 1996-03-28 (中文(臺灣)). 
  11. ^ 紀文禮. 草屯64號計畫道 重畫. 《聯合報》. 2004-04-29 (中文(臺灣)). 
  12. ^ 陳鳳麗. 聖音圖書館啟用 照亮弱勢學子. 《自由時報》. 2009-03-24 [2020-06-16]. (原始内容于2020-06-15) (中文(臺灣)). 
  13. ^ 李為國. 草鞋情緣. 《聯合報》. 2019-02-07 [2020-09-15]. (原始内容于2020-06-15)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编辑

  • 1974年_草鞋墩遺址試掘上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臧振華 1974-10-10~24(Paul Sun 2009-08-16)
  • 1974年_草鞋墩遺址試掘下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臧振華 1974-10-10~24(Paul Sun 2009-08-16)

草鞋墩遺址, 坐标, 976322, 678938, 976322, 678938, 是位於臺灣南投縣草屯鎮敦和里, 聖音禪寺後方的台形土墩, 遺留原住民文物, 被附會是舊草鞋堆成, 成為當地鎮名, 鎮徽的由來, 聖音禪寺後方歷史, 编辑史前時期, 前30世纪, 牛罵頭文化的臺灣原住民沿著大肚山台地到草屯居住, 以前25世紀的細繩紋紅陶器為其文化代表, 前20世紀到前16世纪再從草屯漸漸移足到竹山, 八卦山等地, 同時人口也沿著烏溪擴充到濁水溪中流, 後來漢人在草屯見到來歷不明的土墩群, 謂為, 七星落地, 清治時. 坐标 23 58 35 N 120 40 44 E 23 976322 N 120 678938 E 23 976322 120 678938 草鞋墩遺址 是位於臺灣南投縣草屯鎮敦和里 聖音禪寺後方的台形土墩 遺留原住民文物 被附會是舊草鞋堆成 成為當地鎮名 鎮徽的由來 聖音禪寺後方草鞋墩遺址歷史 编辑史前時期 前30世纪 牛罵頭文化的臺灣原住民沿著大肚山台地到草屯居住 以前25世紀的細繩紋紅陶器為其文化代表 前20世紀到前16世纪再從草屯漸漸移足到竹山 八卦山等地 同時人口也沿著烏溪擴充到濁水溪中流 1 後來漢人在草屯見到來歷不明的土墩群 謂為 七星落地 2 清治時期 欲從西臺灣進入水沙連地區 有兩條南北路線可走 南路是從斗六溯濁水溪上游 直達日月潭 但天然環境較險 路程也較遠 北路則由彰化向東溯烏溪經過現在的草屯 國姓等地 直達埔里 里程較近 2 傳說天水夫人的商隊就有走過草屯這條路線 3 剛好位在北路的中央點 為平原進入山區之處的草屯 還是往台中 南投 員林 龍眼林和後來中興新村的五條路線的輻輳中心 自然而然成為台灣中部山地和平地之間的交通要衝 2 因長旅需要換草鞋 當時草屯又盛產水稻 稻草取得容易 因此成為草鞋製造及集散地 4 據草屯當地尼師釋禪聞說 過去賣草鞋的小販喜歡在這裡的土墩附近作買賣 並稱這些土堆是數百年買家換下舊鞋所堆成 日久化為泥土 藉此作為賣者交易實績的象徵 招牌 2 早於乾隆二十三年 1758年 草鞋墩 的地名出現在當地地契上 今由文史工作者梁志忠所收藏 5 道光末年 北路沿線原住民與漢族關係逐漸和緩 入墾埔里的人大量上路 讓草屯更居交通要道 2 1920年 日本政府將地名 草鞋墩 改成 草屯 2 5 清朝中葉時 建有三邊堂的草屯李氏在此擁有大片土地 6 戰後 農民各自毀墩為田 僅存地主為李豐緒的一座 至1973年4月 釋禪聞在此建立聖音禪寺 獲得該土墩的一半地權 另一半在簡姓民眾手中 2 敦和里里長李新強說 位在聖音禪寺後方的此墩過去生長竹林 後種植柏 位置很隱密 很少人知道其存在 並講這是鄭成功軍隊所留下的草鞋堆成 7 另一說該土墩是林爽文在乾隆五十二年 1787年 從大里杙敗軍 中途逃到此全軍換鞋所留下 但黎澤霖在其書 蓬壼擷勝錄 認為未免荒誕不合情理 2 1970年代 張光直整合學界 對濁水溪與大漢溪流域進行稱為 濁大研究 的地質與考古研究 1 8 1973到1974年間 中央研究院考古組於此墩陸續掘出許多原住民文化的陶片 石刀 石斧 石鏃等物 經攜回台北鑑定有四千年歷史 9 土墩的所在從農業用地變更成文化保留區 但因1981年時市價一坪便達台幣七千餘元 鎮方無法負擔兩百坪左右的購地費 因此草屯鎮長洪錫生表示無法收購保留作公共之用 2 1996年 草屯鎮公所以稻穗 草鞋搭配此土墩作鎮徽 10 草屯鎮公所規劃的六十四號計畫道路 還因明顯避開此地 捨直取彎 遭六十餘名附近地主異議 11 後 墩上安置龍龜碑記一座 內文為省文獻會主任委員簡榮聰所作 2009年3月23日揭碑 12 至於草屯的草鞋業也沒落 除了殯葬使用 難有訂單 4 2019年 僅存已九旬的李洪燕老婦人依然在販賣她自己編的草鞋 13 參考 编辑 1 0 1 1 陳長華 大肚濁水兩溪流域 專家探尋先民遺跡 滄海桑田 數千年前文化重現 殘陶碎片 有助現代經濟開發 聯合報 1973 08 04 中文 臺灣 2 0 2 1 2 2 2 3 2 4 2 5 2 6 2 7 2 8 林元輝 埋葬草鞋的庄鎮 民生報 1981 04 13 中文 臺灣 蔡佳倫 埔里小鎮的在地女神 天水夫人 大埔里回報 2012 11 07 2018 08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6 15 中文 臺灣 4 0 4 1 張慧君 沒落的草鞋 草編技藝將在台灣特色工藝展出 中國時報 1998 09 11 中文 臺灣 5 0 5 1 陳亮諭 草屯舊名 乾隆地契有載 聯合報 2007 11 28 中文 臺灣 魏裕鑫 草屯最大祖祠今非昔比 李家現況式微 應驗了 雞腱厝 軼聞 中國時報 1995 01 10 中文 臺灣 蔡佳妤 里長帶路 敦和里 李新強 悠遊草鞋墩 尋訪鄭成功足跡 聯合報 2008 07 23 中文 臺灣 林照真 張光直自稱蕃薯人 執著考古學 橫跨兩岸貢獻多 中國時報 2001 01 05 中文 臺灣 草屯草鞋墩 掘出古陶片 聯合報 1974 10 14 中文 臺灣 王祖弘 塑造南投新形象 地方圖徽趕流行 鹿谷鄉徽取得商標專用權 但仍有中寮等四鄉未有代表標誌 中國時報 1996 03 28 中文 臺灣 紀文禮 草屯64號計畫道 重畫 聯合報 2004 04 29 中文 臺灣 陳鳳麗 聖音圖書館啟用 照亮弱勢學子 自由時報 2009 03 24 2020 06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6 15 中文 臺灣 李為國 草鞋情緣 聯合報 2019 02 07 2020 09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6 15 中文 臺灣 外部連結 编辑1974年 草鞋墩遺址試掘上篇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臧振華 1974 10 10 24 Paul Sun 2009 08 16 1974年 草鞋墩遺址試掘下篇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臧振華 1974 10 10 24 Paul Sun 2009 08 16 nbsp 南投主题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草鞋墩遺址 amp oldid 7912316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