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日语:草間 彌生くさま やよい Kusama Yayoi,1929年3月22日),被稱為日本現存的經典藝術家,出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畢業於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現京都藝大)。在1957年移居美國紐約市,並開始展露她占有領導地位的前衛藝術創作,現居住在日本東京。她曾與當代其他藝術家如安迪·沃荷克拉斯·奥尔登堡賈斯培·瓊斯一起聯展。被美國藝術網站My Morden Met選為「21世紀十大前衛藝術家」,同時入選的日本藝術家還有山下工美與深堀隆介。

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蠟像
原文名草間 彌生
出生 (1929-03-22) 1929年3月22日94歲)
 日本長野縣松本市
国籍 日本
教育程度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絵画科畢業(今京都市立藝術大學(京都藝大))
知名于繪畫素描雕塑裝置藝術行為藝術電影虛構作品時裝寫作
知名作品《南瓜》系列(1982~2014)
《高跟鞋》系列(1999~2015)
無限鏡屋》系列(1965-2014)
《無限的網與點》系列
(1961~2013)
运动波普藝術極簡主義女性主義藝術環境藝術英语Environmental art
网站http://www.yayoi-kusama.jp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草間 彌生
假名くさま やよい
平文式罗马字Kusama Yayoi
《無限鏡屋 - 數百萬光年外的靈魂》
(Infinity Mirrored Room - The Souls of Millions of Light Years Away, 2013)
《生命的足跡》
(Footprints of Life, 2010)

簡史

 
《南瓜》,圖中地點位於香川縣香川郡直島町南瓜是草間最喜歡的蔬果,此件作品亦為她最知名作品

早年生活:1929-1949

  • 1939年,草間彌生約10歲時產生幻覺幻聽,以及主治醫師西丸四方博士的診斷的高度性障礙(性行為恐懼),而常有自殺企圖。她留有當時為母親畫的鉛筆畫,畫中就已充滿了小圓點
  • 青年時就讀長野縣松本高等女學校日语長野県松本蟻ヶ崎高等学校,畢業後到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現在的京都市立藝術大學(京都藝大))主修日本畫

在日本的初步成功:1950-1956

到1950年,草間彌生主要在紙上用水彩,不透明水彩及油彩繪畫抽象自然形式。她開始用波卡圓點來覆蓋各種表面,例如墻壁、地板、畫布、以及後來的生活用品與裸體的助理,這些波卡圓點後來成為了她的作品的特徵。 被她稱為“無限的網”的充滿波卡圓點的廣闊領域是直接取自於她的幻覺。1939年草間彌生10歲時,已完成最早有記錄的融入圓點的作品。在圖像中有一個穿著和服的日本女子 (推定為草間的母親)被圓點覆蓋及抹滅。[1]她的第一個大型畫作系列為《無限的網》,其中包含超過30英呎長的畫作。這個系列完全被網和圓點的序列所覆蓋,暗示著她的幻覺。

在草間彌生1954年的畫作《花(D.S.P.S)》中曾說:「某日我觀看著紅色桌布上的花紋,並開始在周圍尋找是否有同樣的花紋,從天花板、窗戶、牆壁到屋子裡的各個角落,最後是我的身體、宇宙。在尋找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被抹滅,因無限大的時間與絕對的空間感不停旋轉著,我變得渺小而且微不足道。剎那間,我領會到這不是只有我的想像,而是現實中的狀況。我被嚇到了,於是我對紅色桌布和上面的花紋產生了強烈的恐懼,我認為它就像是咒語,正在剝奪我的生活。我衝上階梯企圖逃跑,但階梯卻在我腳下散開,於是我從上面跌下來,腳踝也扭傷了。」[2]

紐約市:1957-1972

經歷東京和法國的生活,草間彌生在27歲時移居美國。她曾說,她認為日本社會「太小、太奴役、太封建,且太鄙視女性了」。 [3]在前往美國前,她銷毀了很多早期作品。[4]1957年,她移居西雅圖。在西雅圖的佐伊·杜桑(Zoe Dusanne)畫廊中舉辦了畫展。[20]一年後,[5]根據她與喬治亞·歐姬芙的通信,她表達了想要走進紐約市民眾目光的想法,在尋求喬治亞·歐姬芙的建議之後,她搬到了紐約市。[21]在美國期間,她迅速樹立了前衛運動領袖的名聲,她的作品獲得了無政府主義藝術評論家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的讚賞。[6]

1961年她將工作室搬到唐納德·賈德(Donald Judd)和雕塑家伊娃·黑塞(Eva Hesse)所在的大樓,並與黑塞成為了摯友。1960年代初期,草間彌生開始以白色陽具凸起物來覆蓋物品,例如梯子、鞋子及椅子。[7]儘管她對她的畫作進行了細微且複雜的管理,但她還是快速又批量地將它們展示出來,建立了她一直維持的創作產出節奏。她也養成了其他習慣,例如例行性拍攝她的新作品[8],並經常戴著她標誌性的妹妹頭假髮和五顏六色前衛時尚服飾公開露面。[9]

1963年以來,草間彌生持續她的《無限鏡屋》系列。在這些複雜的無限反射鏡裝置中,專門建造的房間內襯有鏡面玻璃,裡面掛著許多霓虹色的球,這些球以不同高度懸掛在觀看者上方。站在一個小平台的之上,觀察者可以看到光從鏡面表面反復反射,從而創造出一個永無止境的空間的幻覺。[10]

接下來數年,草間彌生創作許多作品,到1966年,她開始嘗試將鏡子,燈光和管道音樂納入室內的獨立式裝置。她把唐納德·賈德(Donald Judd)和約瑟夫·康奈爾(Joseph Cornell)視為朋友和支持者。但是她沒有從工作中獲利。大約此時,草間彌生因過度勞累而定期住院,喬治亞·歐姬芙說服了自己的經銷商伊迪絲·赫伯特(Edith Herbert)購買了幾幅作品,以幫助草間彌生擺脫財務困難。[11]許多男性藝術家複製了她的創造力,並且以此成名,但草間彌生卻沒有。因此,她無法賺到她認為自己應得的財富。這種極度的挫敗感令她企圖自殺。[12]

1960年代,草間彌生在中央公園和布魯克林大橋等引人注目的地方組織了奇特的活動,這些活動通常涉及裸體,旨在抗議越南戰爭。在其中一次活動,她給理查·尼克森(Richard Nixon)寫了一封公開信:只要他中止越戰,她可以和他發生關係。

1966年,草間彌生在未受邀的情況下首次參加了第33屆威尼斯雙年展。她的《自戀庭園》(Narcissus Garden)是由數百個不鏽鋼球放置在室外所構成,放置在她所謂的「運動地毯」中。作品放在意大利展館的戶外展場後,草間彌生穿著金色和服端坐其中。開始每個球體以1,200里拉(2美元)的價格出售,直到被雙年展主辦單位強制驅離。 《自戀庭園》通過媒體的敘述主要是關於藝術家個人的推銷,因為提供了對機械化和商業化的藝術市場進行批判的機會。

1967年至1969年,她集中精力公開宣傳表演,經常在裸露的表演者身上畫波卡圓點,例如,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雕塑花園中舉行快閃行為藝術《喚醒死人大狂歡》(Grand Orgy to Awaken the Dead at the MoMA,1969年)。在這次未經許可的活動中,草間彌生指揮的八位表演者脫下衣服,裸體進入噴泉,並擺出了模仿附近畢加索,賈科梅蒂和馬約爾雕塑的姿勢[13]

在1967年,朱德·雅科特(Jud Yalkut)製作了關於草間彌生的電影,名為《草間的自我消融》。[14] 在1968年,草間彌生在紐約曼哈頓市中心沃克街33號被草間稱為「自我消融」的教堂中主持過一場名叫《同性戀婚禮》的行為藝術,並在紐約市在菲爾莫爾東部(Fillmore East)與佛利伍麥克(Fleetwood Mac)和喬和魚(Country Joe and the Fish)一起演出。她開設了裸體繪畫工作室和一個名為Kusama'Omophile Kompany(kok)的同性戀社交俱樂部。[15]草間彌生的藝術和藝術抗議活動中出現的裸體讓她的家人覺得非常可恥。這使她感到孤單,然後她再次嘗試自殺。[12]

草間彌生在紐約期間,與藝術家唐納德·賈德(Donald Judd)曾有短暫的浪漫關係。[16]她之後與超現實主義畫家約瑟夫·康奈爾(Joseph Cornell)建立了熱情但柏拉圖式的浪漫關係。她比康奈爾年輕26歲,他們每天都會互相打電話,互相畫素描,他會送她為她特製的拼貼畫。他們長期的交往一直持續到1972年康奈爾過世。[16]

返回日本:1973–1977年

1973年,草間彌生因病重返日本,在那裡她開始撰寫令人震驚的內臟和超現實主義小說,短篇小說和詩歌。1975年二月,草間彌生短暫的回到日本,原本預計在新宿醫院接受手術治療之後返回美國,卻因為找不出病因,而從此居於日本。對相隔十七年才回到日本的草間彌生來說,日本這種壓抑情緒、抑制個人性慾的社會文化,以及日漸失去日本傳統美感的生活型態令她非常失望,常常在逛街的路上看見文宣她都會在心中感嘆自己已經失去故鄉。[17]不過她仍繼續通過各種媒體製作藝術品,並通過出版多本小說、一本詩歌集和一本自傳來開展文學事業。[18]她的繪畫風格逐漸擴大為畫布上的彩色丙烯酸樹脂。[8]

復興時期:1980年代至今

她到達紐約後就開始用一種或兩種有機顏色繪畫(無限網系列),與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和巴尼特·紐曼(Barnett Newman)的作品進行了比較。當她離開紐約回到故鄉日本,對於草間彌生的評價幾乎都是「醜聞女王」、「不要臉的藝術家」、「裸體的幕後黑手」諸如此類的低俗膚淺評價。直到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當全世界都在重視裸體乍現和人體彩繪時,草間的重要性才又重新引起了國際關注。[19] 1987年3月,福岡北九州市立美術館首度召開草間的回顧展,這次的回顧展對於草間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此次的展覽包含草間從19歲 (1948年)到當時,橫跨近40年的作品,當中包含著水彩、拼貼等46幅完稿的平面作品、以及33件立體作品,總計79件。這次的展覽不僅讓日本對於草間有更深刻的認識,也瞬間使得草間對於前衛藝術的熱情傳達到了世界。[17]

這種現象促成了1989年9月,於紐約國際當代藝術中心(CICA),以銅管的開幕紀念展為名義,召開了《草間彌生回顧展》。[20][8]這次的展覽成為美國對於草間彌生藝術重新認識的契機。不僅如此,在這次的展覽中重新整理出的展覽文稿中,也讓同時讓美國對於戰後的藝術有了新的貴重資料的發展。[17]

1993年草間以日本代表身分正式參加第45屆「威尼斯雙年展」,這次是繼1966年突襲式參加第33屆威尼斯雙年展算起,相隔27年真正正式以日本人的身分受到邀請。[17]

1994年草間開始著手於戶外雕塑,於福岡健康中心、福岡美術館、倍樂生直島藝術圈、霧島藝術之森、松本市美術館、新瀉縣松代車站站前、大林組總公司大廳、赤穗市立圖書館、法國的里爾(Lille)車站站前、好萊塢、韓國安養市設置戶外雕塑,並於里斯本的地鐵走道製作壁畫。[17]

2015年至2016年,由瑪麗·勞伯格(Marie Laurberg)策劃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首個回顧展前往該地區的四個主要博物館,在丹麥的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開幕,並繼續前往挪威的海涅·恩斯塔德博物館,瑞典的摩登那博物館和芬蘭的赫爾辛基美術博物館。這次大型展覽包含了100多個展品和大型鏡室裝置。它介紹了自首次創作之後從未向公眾展示的早期作品,其中包括對草間彌生從1960年代開始的實驗性時裝設計的介紹。

2017年,她的作品50年回顧展在華盛頓特區的赫希霍恩博物館(Hirshhorn Museum)開幕。展覽設有六個無限鏡室,併計劃前往美國和加拿大的五個博物館。[21]

2017年2月25日,草間彌生的《我對南瓜的永恆之愛》展覽是她在赫希霍恩博物館(Hirshhorn Museum)的無限鏡室中六個組成部分之一,但由於其中一個發光的南瓜雕塑受到損壞,該展覽暫時關閉了三天。這個房間佔地13平方英尺(1.2平方公尺),裡面裝滿了60多個南瓜雕塑,是博物館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赫希霍恩博物館的發言人艾莉森·派克(Allison Peck)在一次採訪中說,博物館「從未有這種遊客需求的展覽」,在開幕到臨時關閉之間,平均有8000名遊客參觀。媒體上關於受損雕塑的成本以及其損壞程度的報導相互矛盾,但艾莉森·派克(Allison Peck)表示:「單個作品沒有內在價值,那是較大作品的製造組件。」展品經過重新配置,且草間彌生已為展品製作一個新的雕塑以彌補丟失的雕塑。[22]《無限之鏡》展覽在藝術評論家以及社交媒體上引起轟動。博物館參觀者在Instagram帳戶上分享了34,000張展覽圖片,並使用#InfiniteKusama主題標籤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3.3億次印象,這是展覽結束後第二天的史密森尼學會的報導。[23] 這些作品為Instagram自拍提供了完美的環境,而無意中增加了作品的表演性。 [24]

同樣在2017年,草間彌生博物館在東京開幕,展出了她的作品。[25]

2019年11月9日,草間彌生的《每天為愛祈禱》展覽在David Zwirner畫廊展出,直到2019年12月14日。該展覽包括雕塑和繪畫。展覽伴隨著大衛·卓納(David Zwirner)出版的目錄,其中包含藝術家的文字和詩歌。該展覽還包括她初次亮相的無限鏡屋——宇宙的曙光「飛向宇宙的舞動之光」(INFINITY MIRRORED ROOM——The Dawn of the Universe ‘DANCING LIGHTS THAT FLEW UP TO THE UNIVERSE’ ),2019年。[26] 2020年1月,赫希霍恩(Hirshhorn)宣布將在即將舉行的名為《永恆的人:赫希霍恩(Hirshhorn)收藏品中的草間彌生》的展覽中,首次公開收購的草間彌生的作品,其中包括兩間無限鏡房。[27] 展覽名稱來源於草間彌生在1968年給時任總統理查德·尼克森的一封公開信中寫道:「讓我們忘掉自己,最親愛的理查德,並與絕對的人合而為一。」 [28]對於草間彌生來說,在她的一生中總是在思考著如何讓生命的路走得更加完善,所以打從十幾歲就開始計畫的她來說,她相信生命是寧靜中綻放出的斑斕光彩,所以在後期,對於藝術的概念就是死亡,對於她來說死亡就是從生命這間房間走向另一間空間,不可怕,其實本質上是相同的。[22]

藝術可以說是維繫生命的主因。在《草間彌生無限的網》一書當中,草間自己提到:「因此為了藝術,再怎麼辛苦我都不會後悔,我就是這樣一路走到現在,今後也會這樣繼續生活下去。」[22]

現況

她目前住在東京的心理治療所中,繼續從事藝術創作,她的工作室離治療所不遠,她曾經常對媒體表示「如果不是為了藝術,我應該很早就自殺了。」

2018年,拍攝紀錄片《點止草間彌生》(港譯),當中亦有提及到無限圓點與強迫症的因由及過往挑戰社會界限地創作藝術的後果[29]

2018年,於倫敦再次展出在1966年時在未受邀請的狀態下於第 33 屆威尼斯雙年展展出的Narcissus Garden Kusama” (自戀庭園,草間)[30]

特色

 
草間彌生的自塑像
 
互動式作品《消融之屋》,參觀者可以在此空間中任意貼上圓點貼紙,空間中的家具擺設按照參展地區而各別設計

草間彌生的創作被評論家歸類到相當多的藝術派別,包含了女性主義極簡主義超現實主義、原生藝術(Art Brut)和抽象表現主義等。但在草間對自己的描述中,她僅是一位「精神病藝術家」(obsessive artist)。從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她企圖呈現的是一種自傳式的、深入心理的、性取向的內容;草間所用的創作手法則有繪畫、軟雕塑、行動藝術與裝置藝術等。

草間在相當早的創作時期就發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她善用高彩度對比的圓點花紋加上鏡子,大量包覆各種物體的表面,如牆壁、地板、畫布、家裡會出現的物品(還有裸體的助理)。她自己的打扮往往也與作品有很高的同質性,並以短上衣和非常強烈的眼影妝及鮮豔紅色假髮聞名。草間曾說明這些視覺特色都來自於她的幻覺,她認為這些點組成了一面無限大的捕捉網(Infinity nets),代表了她的生命。

此外,草間也發展出自己獨特的「繁殖」特色,她有許多作品都以蕈類聚生的造型出現。在1990年代之後,草間加入了商業藝術的領域,與時裝設計界合作,推出了帶有濃厚圓點草間風格的服飾,並開始販賣許多藝術商品。

軼事

 
《自戀庭園》
(Narcissus Garden, 1966 / 2009)
  • 早期草間彌生在美國時一直很想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因此在1966年她帶著她的作品《自戀庭園》(Narcissus Garden),在未受官方邀請下「自行參加」了第33屆威尼斯雙年展:趁著半夜時自己一個人將總共1500顆不鏽鋼球(球的內部是塑膠製,每顆直徑30公分)放在Italian Pavilion戶外展場上,草間本人穿著金色和服端坐其中。以每顆不鏽鋼球2美元的價格售出,一方面以賺取生活費,另一方面也被認為她大力批評當年商業化的藝術市場。雖然她很快就被主辦單位強制驅離,但她獨特的做法也引起了不少熱烈的討論與關注。

作品與出版物

 
《Ascension of Polkadots on the Trees》(2006)

著作

草間彌生也是日本當代作家之一,自她在1978年回到日本定居之後,陸續出版了含自傳在內有10幾本書籍。除了前面生平提到的幾本重要小說之外,還包括了《聖馬克教堂的燃燒》(1985年)、《天地之間》(1988年)、《拱形吊燈》(1989年)、《櫻塚的雙重自殺》(1989年)、《如此之憂》(詩集,1989年)、《鱈魚角的天使》(1990年)、《中央公園的毛地黃》(1991年)、《沼地迷失》(1992年)、《紐約故事》(1993年)、《螞蟻的精神病院》(1993年)、《堇的強迫》(1998年)、《1969年的紐約》(1998年)

「聖マルコ教会の燃焼」(1985)、「天と地の間に」(1988)、「アーチシャンデリア」(1989)、「心中桜塚」(1989)、「真の懸念」(詩、1989)、「ケープコッド·エンジェル」(1990)、「セントラル·パークフォックスグローブ」(1991)、「ロストを係留」(1992)、「ニューヨーク·ストーリー」(1993)、「蟻精神病院」(1993)、「ヴィオラ強制」(1998)、「ニューヨーク1969」(1998年)

表演藝術

草間彌生的《行走的作品》(Walking Piece,1966),以一系列18幅彩色幻燈片來呈現,草間彌生穿著日本傳統的和服及拿著陽傘於紐約街頭行走。和服意味著日本風俗中女性的傳統角色。但陽傘實際上是一把黑色的雨傘,外表面漆成白色,並裝飾有假花,被故意製作的看起來很不真實。草間彌生帶著一個未知的任務沿著空無一人的街道走去。然後她無故轉身哭泣,最終走開並從視線中消失了。

這個表演通過對和服的聯想,表現了亞裔婦女需要持續面對的刻板印象。但是作為住在紐約的前衛藝術家,她的處境改變了這件衣服的意涵,創造了跨文化的融合。草間彌生可以通過強調在世界上最大的熔爐中對人進行文化分類的荒謬性,從而突出了美國白人觀眾對她進行分類的刻板印象。[31]

電影作品

在1968年,草間彌生和朱德·雅科特(Jud Yalkut)的合作作品《草間的自我消融》在比利時第四屆國際短片大獎[32] 和第二屆馬里蘭電影節(Maryland Film Festival)上均獲得了大獎,並在安阿伯電影節(Ann Arbor Film Festival)上獲得了二等獎。草間彌生製作並出演的1967年實驗電影描繪了草間彌生在她周圍的所有物體(包括身體)上畫波卡圓點。 在1991年,草間彌生參演了由村上龍(Ryu Murakami)執導和執導的電影《墮落東京(Tokyo Decadence)》。在1993年,她與英國音樂家彼特·蓋伯瑞(Peter Gabriel)在橫濱合作。

相關時尚作品

1968年,草間創立了草間時裝有限公司,並開始在布魯明黛的“草間角”出售前衛時尚。[33]在2009年,草間彌生設計了一款手提包形狗形手機外殼的粉紅色電話,名為為了太空旅行的手提袋——我的小狗玲玲(Handbag for Space Travel, My Doggie Ring-Ring)。以及在被稱為圓點成癮——滿溢的喜悅與圓點(Dots Obsession, Full Happiness With Dots)的紅色和白色點點的方形手機內帶有鏡子的電話。這些是為了日本移動通信巨頭KDDI公司的“ iida”品牌所設計的。[34] 每一種電話各限量1,000件。

2011年,草間彌生為蘭蔻的六種限量版唇彩創作了作品。[35] 同年,她與馬克·雅各布斯(Marc Jacobs,2006年訪問了日本的工作室)合作生產了一系列路易威登產品,[36] 其中包括皮革製品,成衣,配飾,鞋子,手錶和珠寶。[37] 該產品於2012年在SoHo快閃店中面市,該商店以草間彌生的觸手狀突起和圓點裝飾。終於,在世界各地開設了另外6家快閃店。當被問及與馬克·雅各布斯的合作時,草間彌生說“他對藝術的真誠態度”與她自己一樣。[38]

她接受的委託案件

迄今為止,草間彌生已經為公共和私人機構完成了幾項主要戶外雕塑的委託任務,主要是鮮豔奪目的怪獸一般巨大的植物和花卉,包括福岡市立美術館的《南瓜》(1994)。松本市美術館的《幻之華》(2002年);新潟縣松代站的《花開妻有》(2003年); 法國里爾(Lille)歐拉里爾街區《香格里拉鬱金香》(Tulipes de Shangri-La,2003); 在香川直島的《南瓜》(2006年)。在安養的《充滿愛意對安養說你好》(Hello, Anyang with Love,2007年);和位於洛杉磯的比佛利山莊的《生活讚美詩:鬱金香》(Hymn of Life: Tulips,2007年)。[39]在1998年,她在里斯本的東方車站的走廊上創作了壁畫。除了這些大型作品,她還製作了一些較小規模的戶外作品,包括一對成對的斑點狗狗Key-Chan和Ryu-Chan。所有的戶外作品均採用高度耐用的玻璃纖維強化塑料澆鑄而成,然後塗上氨基甲酸乙酯漆以達到完美的光澤。[40]

草間彌生在2010年設計了一款Town Sneaker的周遊巴士,她的名字叫“ 水玉亂舞”(野生圓點舞),其路線經過她的家鄉松本。2011年,她受命設計數百萬張袖珍倫敦地鐵地圖的封面,作品名稱為《在倫敦的波卡圓點盛宴》(Polka Dots Festival in London,2011)。與2012年在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的一次藝術家作品展覽同時,草間彌生的繪畫《黃樹》(1994)的複製品以120英呎(37 m)的尺寸,覆蓋了紐約米特帕金地區正在建造的公寓大樓。[41] 與此同年,草間彌生構思了她的地板裝置《千眼》(Thousands of Eyes),作為布里斯班新伊麗莎白女王二世法院的委託。[42]

荣誉

日本勋章奖章

參見

参考资料

  1. ^ . [2022-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4. 
  2. ^ acbayly.blogspo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26). 
  3. ^ . [2021-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5). 
  4. ^ .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21-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5) (英语). 
  5. ^ . [2021-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5). 
  6. ^ Yoshimoto, Midori. .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2005 [2021-05-23]. ISBN 978-0-8135-35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5). 
  7. ^ . [2021-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6). 
  8. ^ 8.0 8.1 8.2 . New York Times. [2021-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5). 
  9. ^ . Financial Times. [2021-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5). 
  10. ^ . [2021-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9). 
  11. ^ . [2021-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5). 
  12. ^ 12.0 12.1 . [2021-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6). 
  13. ^ Yoshimoto, Midori. .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2005-04-28 [2021-05-23]. ISBN 978-0-8135-4105-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6) (英语). 
  14. ^ Gregory Zinman. . [2021-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5). 
  15. ^ Carl Swanson. . 2012-07-06 [2021-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6). 
  16. ^ 16.0 16.1 . [2021-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6). 
  17. ^ 17.0 17.1 17.2 17.3 17.4 . [2021-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5). 
  18. ^ . [2021-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9). 
  19. ^ . [2021-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6). 
  20. ^ . [2021-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6). 
  21. ^ . The Eli and Edythe Broad Foundation. 2016-08-22 [2021-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5) (美国英语). 
  22. ^ 22.0 22.1 22.2 Hauser, Christine. . The New York Times. 2017-02-28 [2021-11-06].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6) (美国英语). 
  23. ^ . [2021-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5). 
  24. ^ . [2021-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5). 
  25. ^ . japantimes. [2021-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5). 
  26. ^ David Zwirner. . [2021-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6). 
  27. ^ . [2021-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5). 
  28. ^ . [2021-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5). 
  29. ^ 《點止草間彌生》:從波點女王紀錄片看懂的五件事. [2018-10-09]. (原始内容于2018-10-09). 
  30. ^ 歡迎光臨,草間彌生種於倫敦的《自戀庭園》. [2018-10-24]. (原始内容于2018-10-24). 
  31. ^ Schultz, Stacy E. Asian American Women Artists: Performative Strategies Redefined. Journal of Asian American Studies. 2012, 15 (1): 105–27. doi:10.1353/jaas.2012.0000. 
  32. ^ Foster, Gwendolyn Audrey. . Film International. 18 October 2013 [2021-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5). 
  33. ^ Midori Matsui, Interview: Yayoi Kusama, 199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Index Magazine.
  34. ^ KDDI Corporation.
  35. ^ Emili Vesilind (24 May 2011), Lancôme collaborates with Japanese artist Yayoi Kusama on new Juicy Tub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Los Angeles Times.
  36. ^ . British Vogue. [11 March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5). 
  37. ^ Ann Binlot (9 January 2012), Marc Jacobs Recruits Yayoi Kusama for Latest Louis Vuitton Collabor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BLOUINARTINFO.
  38. ^ . The Cut. 9 July 2012 [11 March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8). 
  39. ^ Kusama, 16 April – 27 June 2009[失效連結] Gagosian Gallery, New York/Los Angeles.
  40. ^ Victoria Miro Gallery, London.
  41. ^ Laura Kusisto (2 August 2012), 'Yellow Trees' Growi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he Wall Street Journal.
  42. ^ Des Houghton (8 June 2012), Justice Minister Jarrod Bleijie condemns Yayoi Kusama artwork at new Supreme Court and District Court building in Brisbane The Courier-Mail.
  43. ^ . www.city.niigata.lg.jp. [2021-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7). 
  44. ^ (日語) (PDF). 内阁府. 2016-11-03 [2021-07-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7-09). 

外部链接

  • (日語) 草間彌生的官方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文)
  • (繁體中文)

草間彌生, 此條目體裁可能更适合散文而非列表, 2018年11月10日, 如果合适请协助将此条目改写为散文, 查看编辑帮助, 日语, 草間, 彌生, くさま, やよい, kusama, yayoi, 1929年3月22日, 被稱為日本現存的經典藝術家, 出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 畢業於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 現京都藝大, 在1957年移居美國紐約市, 並開始展露她占有領導地位的前衛藝術創作, 現居住在日本東京, 她曾與當代其他藝術家如安迪, 沃荷, 克拉斯, 奥尔登堡, 賈斯培, 瓊斯一起聯展, 被美國藝術網站my. 此條目體裁可能更适合散文而非列表 2018年11月10日 如果合适请协助将此条目改写为散文 查看编辑帮助 草間彌生 日语 草間 彌生 くさま やよい Kusama Yayoi 1929年3月22日 被稱為日本現存的經典藝術家 出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 畢業於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 現京都藝大 在1957年移居美國紐約市 並開始展露她占有領導地位的前衛藝術創作 現居住在日本東京 她曾與當代其他藝術家如安迪 沃荷 克拉斯 奥尔登堡 賈斯培 瓊斯一起聯展 被美國藝術網站My Morden Met選為 21世紀十大前衛藝術家 同時入選的日本藝術家還有山下工美與深堀隆介 草間彌生草間彌生蠟像原文名草間 彌生出生 1929 03 22 1929年3月22日 94歲 日本長野縣松本市国籍 日本教育程度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絵画科畢業 今京都市立藝術大學 京都藝大 知名于繪畫 素描 雕塑 裝置藝術 行為藝術 電影 虛構作品 時裝 寫作知名作品 南瓜 系列 1982 2014 高跟鞋 系列 1999 2015 無限鏡屋 系列 1965 2014 無限的網與點 系列 1961 2013 运动波普藝術 極簡主義 女性主義藝術 環境藝術 英语 Environmental art 网站http www yayoi kusama jp日語寫法日語原文草間 彌生假名くさま やよい平文式罗马字Kusama Yayoi 無限鏡屋 數百萬光年外的靈魂 Infinity Mirrored Room The Souls of Millions of Light Years Away 2013 生命的足跡 Footprints of Life 2010 目录 1 簡史 1 1 早年生活 1929 1949 1 2 在日本的初步成功 1950 1956 1 3 紐約市 1957 1972 1 4 返回日本 1973 1977年 1 5 復興時期 1980年代至今 2 現況 3 特色 4 軼事 5 作品與出版物 5 1 著作 5 2 表演藝術 5 3 電影作品 5 4 相關時尚作品 5 5 她接受的委託案件 6 荣誉 6 1 日本勋章奖章 7 參見 8 参考资料 9 外部链接簡史 编辑 南瓜 圖中地點位於香川縣香川郡直島町 南瓜是草間最喜歡的蔬果 此件作品亦為她最知名作品 早年生活 1929 1949 编辑 1939年 草間彌生約10歲時產生幻覺幻聽 以及主治醫師西丸四方博士的診斷的高度性障礙 性行為恐懼 而常有自殺企圖 她留有當時為母親畫的鉛筆畫 畫中就已充滿了小圓點 青年時就讀長野縣松本高等女學校 日语 長野県松本蟻ヶ崎高等学校 畢業後到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 現在的京都市立藝術大學 京都藝大 主修日本畫 在日本的初步成功 1950 1956 编辑 到1950年 草間彌生主要在紙上用水彩 不透明水彩及油彩繪畫抽象自然形式 她開始用波卡圓點來覆蓋各種表面 例如墻壁 地板 畫布 以及後來的生活用品與裸體的助理 這些波卡圓點後來成為了她的作品的特徵 被她稱為 無限的網 的充滿波卡圓點的廣闊領域是直接取自於她的幻覺 1939年草間彌生10歲時 已完成最早有記錄的融入圓點的作品 在圖像中有一個穿著和服的日本女子 推定為草間的母親 被圓點覆蓋及抹滅 1 她的第一個大型畫作系列為 無限的網 其中包含超過30英呎長的畫作 這個系列完全被網和圓點的序列所覆蓋 暗示著她的幻覺 在草間彌生1954年的畫作 花 D S P S 中曾說 某日我觀看著紅色桌布上的花紋 並開始在周圍尋找是否有同樣的花紋 從天花板 窗戶 牆壁到屋子裡的各個角落 最後是我的身體 宇宙 在尋找的過程中 我感覺自己被抹滅 因無限大的時間與絕對的空間感不停旋轉著 我變得渺小而且微不足道 剎那間 我領會到這不是只有我的想像 而是現實中的狀況 我被嚇到了 於是我對紅色桌布和上面的花紋產生了強烈的恐懼 我認為它就像是咒語 正在剝奪我的生活 我衝上階梯企圖逃跑 但階梯卻在我腳下散開 於是我從上面跌下來 腳踝也扭傷了 2 紐約市 1957 1972 编辑 經歷東京和法國的生活 草間彌生在27歲時移居美國 她曾說 她認為日本社會 太小 太奴役 太封建 且太鄙視女性了 3 在前往美國前 她銷毀了很多早期作品 4 1957年 她移居西雅圖 在西雅圖的佐伊 杜桑 Zoe Dusanne 畫廊中舉辦了畫展 20 一年後 5 根據她與喬治亞 歐姬芙的通信 她表達了想要走進紐約市民眾目光的想法 在尋求喬治亞 歐姬芙的建議之後 她搬到了紐約市 21 在美國期間 她迅速樹立了前衛運動領袖的名聲 她的作品獲得了無政府主義藝術評論家赫伯特 里德 Herbert Read 的讚賞 6 1961年她將工作室搬到唐納德 賈德 Donald Judd 和雕塑家伊娃 黑塞 Eva Hesse 所在的大樓 並與黑塞成為了摯友 1960年代初期 草間彌生開始以白色陽具凸起物來覆蓋物品 例如梯子 鞋子及椅子 7 儘管她對她的畫作進行了細微且複雜的管理 但她還是快速又批量地將它們展示出來 建立了她一直維持的創作產出節奏 她也養成了其他習慣 例如例行性拍攝她的新作品 8 並經常戴著她標誌性的妹妹頭假髮和五顏六色前衛時尚服飾公開露面 9 1963年以來 草間彌生持續她的 無限鏡屋 系列 在這些複雜的無限反射鏡裝置中 專門建造的房間內襯有鏡面玻璃 裡面掛著許多霓虹色的球 這些球以不同高度懸掛在觀看者上方 站在一個小平台的之上 觀察者可以看到光從鏡面表面反復反射 從而創造出一個永無止境的空間的幻覺 10 接下來數年 草間彌生創作許多作品 到1966年 她開始嘗試將鏡子 燈光和管道音樂納入室內的獨立式裝置 她把唐納德 賈德 Donald Judd 和約瑟夫 康奈爾 Joseph Cornell 視為朋友和支持者 但是她沒有從工作中獲利 大約此時 草間彌生因過度勞累而定期住院 喬治亞 歐姬芙說服了自己的經銷商伊迪絲 赫伯特 Edith Herbert 購買了幾幅作品 以幫助草間彌生擺脫財務困難 11 許多男性藝術家複製了她的創造力 並且以此成名 但草間彌生卻沒有 因此 她無法賺到她認為自己應得的財富 這種極度的挫敗感令她企圖自殺 12 1960年代 草間彌生在中央公園和布魯克林大橋等引人注目的地方組織了奇特的活動 這些活動通常涉及裸體 旨在抗議越南戰爭 在其中一次活動 她給理查 尼克森 Richard Nixon 寫了一封公開信 只要他中止越戰 她可以和他發生關係 1966年 草間彌生在未受邀的情況下首次參加了第33屆威尼斯雙年展 她的 自戀庭園 Narcissus Garden 是由數百個不鏽鋼球放置在室外所構成 放置在她所謂的 運動地毯 中 作品放在意大利展館的戶外展場後 草間彌生穿著金色和服端坐其中 開始每個球體以1 200里拉 2美元 的價格出售 直到被雙年展主辦單位強制驅離 自戀庭園 通過媒體的敘述主要是關於藝術家個人的推銷 因為提供了對機械化和商業化的藝術市場進行批判的機會 1967年至1969年 她集中精力公開宣傳表演 經常在裸露的表演者身上畫波卡圓點 例如 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雕塑花園中舉行快閃行為藝術 喚醒死人大狂歡 Grand Orgy to Awaken the Dead at the MoMA 1969年 在這次未經許可的活動中 草間彌生指揮的八位表演者脫下衣服 裸體進入噴泉 並擺出了模仿附近畢加索 賈科梅蒂和馬約爾雕塑的姿勢 13 在1967年 朱德 雅科特 Jud Yalkut 製作了關於草間彌生的電影 名為 草間的自我消融 14 在1968年 草間彌生在紐約曼哈頓市中心沃克街33號被草間稱為 自我消融 的教堂中主持過一場名叫 同性戀婚禮 的行為藝術 並在紐約市在菲爾莫爾東部 Fillmore East 與佛利伍麥克 Fleetwood Mac 和喬和魚 Country Joe and the Fish 一起演出 她開設了裸體繪畫工作室和一個名為Kusama Omophile Kompany kok 的同性戀社交俱樂部 15 草間彌生的藝術和藝術抗議活動中出現的裸體讓她的家人覺得非常可恥 這使她感到孤單 然後她再次嘗試自殺 12 草間彌生在紐約期間 與藝術家唐納德 賈德 Donald Judd 曾有短暫的浪漫關係 16 她之後與超現實主義畫家約瑟夫 康奈爾 Joseph Cornell 建立了熱情但柏拉圖式的浪漫關係 她比康奈爾年輕26歲 他們每天都會互相打電話 互相畫素描 他會送她為她特製的拼貼畫 他們長期的交往一直持續到1972年康奈爾過世 16 返回日本 1973 1977年 编辑 1973年 草間彌生因病重返日本 在那裡她開始撰寫令人震驚的內臟和超現實主義小說 短篇小說和詩歌 1975年二月 草間彌生短暫的回到日本 原本預計在新宿醫院接受手術治療之後返回美國 卻因為找不出病因 而從此居於日本 對相隔十七年才回到日本的草間彌生來說 日本這種壓抑情緒 抑制個人性慾的社會文化 以及日漸失去日本傳統美感的生活型態令她非常失望 常常在逛街的路上看見文宣她都會在心中感嘆自己已經失去故鄉 17 不過她仍繼續通過各種媒體製作藝術品 並通過出版多本小說 一本詩歌集和一本自傳來開展文學事業 18 她的繪畫風格逐漸擴大為畫布上的彩色丙烯酸樹脂 8 復興時期 1980年代至今 编辑 她到達紐約後就開始用一種或兩種有機顏色繪畫 無限網系列 與傑克遜 波洛克 Jackson Pollock 馬克 羅斯科 Mark Rothko 和巴尼特 紐曼 Barnett Newman 的作品進行了比較 當她離開紐約回到故鄉日本 對於草間彌生的評價幾乎都是 醜聞女王 不要臉的藝術家 裸體的幕後黑手 諸如此類的低俗膚淺評價 直到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 當全世界都在重視裸體乍現和人體彩繪時 草間的重要性才又重新引起了國際關注 19 1987年3月 福岡北九州市立美術館首度召開草間的回顧展 這次的回顧展對於草間來說 有著重要的意義 此次的展覽包含草間從19歲 1948年 到當時 橫跨近40年的作品 當中包含著水彩 拼貼等46幅完稿的平面作品 以及33件立體作品 總計79件 這次的展覽不僅讓日本對於草間有更深刻的認識 也瞬間使得草間對於前衛藝術的熱情傳達到了世界 17 這種現象促成了1989年9月 於紐約國際當代藝術中心 CICA 以銅管的開幕紀念展為名義 召開了 草間彌生回顧展 20 8 這次的展覽成為美國對於草間彌生藝術重新認識的契機 不僅如此 在這次的展覽中重新整理出的展覽文稿中 也讓同時讓美國對於戰後的藝術有了新的貴重資料的發展 17 1993年草間以日本代表身分正式參加第45屆 威尼斯雙年展 這次是繼1966年突襲式參加第33屆威尼斯雙年展算起 相隔27年真正正式以日本人的身分受到邀請 17 1994年草間開始著手於戶外雕塑 於福岡健康中心 福岡美術館 倍樂生直島藝術圈 霧島藝術之森 松本市美術館 新瀉縣松代車站站前 大林組總公司大廳 赤穗市立圖書館 法國的里爾 Lille 車站站前 好萊塢 韓國安養市設置戶外雕塑 並於里斯本的地鐵走道製作壁畫 17 2015年至2016年 由瑪麗 勞伯格 Marie Laurberg 策劃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首個回顧展前往該地區的四個主要博物館 在丹麥的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開幕 並繼續前往挪威的海涅 恩斯塔德博物館 瑞典的摩登那博物館和芬蘭的赫爾辛基美術博物館 這次大型展覽包含了100多個展品和大型鏡室裝置 它介紹了自首次創作之後從未向公眾展示的早期作品 其中包括對草間彌生從1960年代開始的實驗性時裝設計的介紹 2017年 她的作品50年回顧展在華盛頓特區的赫希霍恩博物館 Hirshhorn Museum 開幕 展覽設有六個無限鏡室 併計劃前往美國和加拿大的五個博物館 21 2017年2月25日 草間彌生的 我對南瓜的永恆之愛 展覽是她在赫希霍恩博物館 Hirshhorn Museum 的無限鏡室中六個組成部分之一 但由於其中一個發光的南瓜雕塑受到損壞 該展覽暫時關閉了三天 這個房間佔地13平方英尺 1 2平方公尺 裡面裝滿了60多個南瓜雕塑 是博物館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 赫希霍恩博物館的發言人艾莉森 派克 Allison Peck 在一次採訪中說 博物館 從未有這種遊客需求的展覽 在開幕到臨時關閉之間 平均有8000名遊客參觀 媒體上關於受損雕塑的成本以及其損壞程度的報導相互矛盾 但艾莉森 派克 Allison Peck 表示 單個作品沒有內在價值 那是較大作品的製造組件 展品經過重新配置 且草間彌生已為展品製作一個新的雕塑以彌補丟失的雕塑 22 無限之鏡 展覽在藝術評論家以及社交媒體上引起轟動 博物館參觀者在Instagram帳戶上分享了34 000張展覽圖片 並使用 InfiniteKusama主題標籤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3 3億次印象 這是展覽結束後第二天的史密森尼學會的報導 23 這些作品為Instagram自拍提供了完美的環境 而無意中增加了作品的表演性 24 同樣在2017年 草間彌生博物館在東京開幕 展出了她的作品 25 2019年11月9日 草間彌生的 每天為愛祈禱 展覽在David Zwirner畫廊展出 直到2019年12月14日 該展覽包括雕塑和繪畫 展覽伴隨著大衛 卓納 David Zwirner 出版的目錄 其中包含藝術家的文字和詩歌 該展覽還包括她初次亮相的無限鏡屋 宇宙的曙光 飛向宇宙的舞動之光 INFINITY MIRRORED ROOM The Dawn of the Universe DANCING LIGHTS THAT FLEW UP TO THE UNIVERSE 2019年 26 2020年1月 赫希霍恩 Hirshhorn 宣布將在即將舉行的名為 永恆的人 赫希霍恩 Hirshhorn 收藏品中的草間彌生 的展覽中 首次公開收購的草間彌生的作品 其中包括兩間無限鏡房 27 展覽名稱來源於草間彌生在1968年給時任總統理查德 尼克森的一封公開信中寫道 讓我們忘掉自己 最親愛的理查德 並與絕對的人合而為一 28 對於草間彌生來說 在她的一生中總是在思考著如何讓生命的路走得更加完善 所以打從十幾歲就開始計畫的她來說 她相信生命是寧靜中綻放出的斑斕光彩 所以在後期 對於藝術的概念就是死亡 對於她來說死亡就是從生命這間房間走向另一間空間 不可怕 其實本質上是相同的 22 藝術可以說是維繫生命的主因 在 草間彌生無限的網 一書當中 草間自己提到 因此為了藝術 再怎麼辛苦我都不會後悔 我就是這樣一路走到現在 今後也會這樣繼續生活下去 22 現況 编辑她目前住在東京的心理治療所中 繼續從事藝術創作 她的工作室離治療所不遠 她曾經常對媒體表示 如果不是為了藝術 我應該很早就自殺了 2018年 拍攝紀錄片 點止草間彌生 港譯 當中亦有提及到無限圓點與強迫症的因由及過往挑戰社會界限地創作藝術的後果 29 2018年 於倫敦再次展出在1966年時在未受邀請的狀態下於第 33 屆威尼斯雙年展展出的Narcissus Garden Kusama 自戀庭園 草間 30 特色 编辑 草間彌生的自塑像 互動式作品 消融之屋 參觀者可以在此空間中任意貼上圓點貼紙 空間中的家具擺設按照參展地區而各別設計 草間彌生的創作被評論家歸類到相當多的藝術派別 包含了女性主義 極簡主義 超現實主義 原生藝術 Art Brut 和抽象表現主義等 但在草間對自己的描述中 她僅是一位 精神病藝術家 obsessive artist 從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 她企圖呈現的是一種自傳式的 深入心理的 性取向的內容 草間所用的創作手法則有繪畫 軟雕塑 行動藝術與裝置藝術等 草間在相當早的創作時期就發展出了自己的特色 她善用高彩度對比的圓點花紋加上鏡子 大量包覆各種物體的表面 如牆壁 地板 畫布 家裡會出現的物品 還有裸體的助理 她自己的打扮往往也與作品有很高的同質性 並以短上衣和非常強烈的眼影妝及鮮豔紅色假髮聞名 草間曾說明這些視覺特色都來自於她的幻覺 她認為這些點組成了一面無限大的捕捉網 Infinity nets 代表了她的生命 此外 草間也發展出自己獨特的 繁殖 特色 她有許多作品都以蕈類聚生的造型出現 在1990年代之後 草間加入了商業藝術的領域 與時裝設計界合作 推出了帶有濃厚圓點草間風格的服飾 並開始販賣許多藝術商品 軼事 编辑 自戀庭園 Narcissus Garden 1966 2009 早期草間彌生在美國時一直很想參加威尼斯雙年展 因此在1966年她帶著她的作品 自戀庭園 Narcissus Garden 在未受官方邀請下 自行參加 了第33屆威尼斯雙年展 趁著半夜時自己一個人將總共1500顆不鏽鋼球 球的內部是塑膠製 每顆直徑30公分 放在Italian Pavilion戶外展場上 草間本人穿著金色和服端坐其中 以每顆不鏽鋼球2美元的價格售出 一方面以賺取生活費 另一方面也被認為她大力批評當年商業化的藝術市場 雖然她很快就被主辦單位強制驅離 但她獨特的做法也引起了不少熱烈的討論與關注 作品與出版物 编辑 Ascension of Polkadots on the Trees 2006 著作 编辑 草間彌生也是日本當代作家之一 自她在1978年回到日本定居之後 陸續出版了含自傳在內有10幾本書籍 除了前面生平提到的幾本重要小說之外 還包括了 聖馬克教堂的燃燒 1985年 天地之間 1988年 拱形吊燈 1989年 櫻塚的雙重自殺 1989年 如此之憂 詩集 1989年 鱈魚角的天使 1990年 中央公園的毛地黃 1991年 沼地迷失 1992年 紐約故事 1993年 螞蟻的精神病院 1993年 堇的強迫 1998年 1969年的紐約 1998年 聖マルコ教会の燃焼 1985 天と地の間に 1988 アーチシャンデリア 1989 心中桜塚 1989 真の懸念 詩 1989 ケープコッド エンジェル 1990 セントラル パークフォックスグローブ 1991 ロストを係留 1992 ニューヨーク ストーリー 1993 蟻精神病院 1993 ヴィオラ強制 1998 ニューヨーク1969 1998年 表演藝術 编辑 草間彌生的 行走的作品 Walking Piece 1966 以一系列18幅彩色幻燈片來呈現 草間彌生穿著日本傳統的和服及拿著陽傘於紐約街頭行走 和服意味著日本風俗中女性的傳統角色 但陽傘實際上是一把黑色的雨傘 外表面漆成白色 並裝飾有假花 被故意製作的看起來很不真實 草間彌生帶著一個未知的任務沿著空無一人的街道走去 然後她無故轉身哭泣 最終走開並從視線中消失了 這個表演通過對和服的聯想 表現了亞裔婦女需要持續面對的刻板印象 但是作為住在紐約的前衛藝術家 她的處境改變了這件衣服的意涵 創造了跨文化的融合 草間彌生可以通過強調在世界上最大的熔爐中對人進行文化分類的荒謬性 從而突出了美國白人觀眾對她進行分類的刻板印象 31 電影作品 编辑 在1968年 草間彌生和朱德 雅科特 Jud Yalkut 的合作作品 草間的自我消融 在比利時第四屆國際短片大獎 32 和第二屆馬里蘭電影節 Maryland Film Festival 上均獲得了大獎 並在安阿伯電影節 Ann Arbor Film Festival 上獲得了二等獎 草間彌生製作並出演的1967年實驗電影描繪了草間彌生在她周圍的所有物體 包括身體 上畫波卡圓點 在1991年 草間彌生參演了由村上龍 Ryu Murakami 執導和執導的電影 墮落東京 Tokyo Decadence 在1993年 她與英國音樂家彼特 蓋伯瑞 Peter Gabriel 在橫濱合作 相關時尚作品 编辑 1968年 草間創立了草間時裝有限公司 並開始在布魯明黛的 草間角 出售前衛時尚 33 在2009年 草間彌生設計了一款手提包形狗形手機外殼的粉紅色電話 名為為了太空旅行的手提袋 我的小狗玲玲 Handbag for Space Travel My Doggie Ring Ring 以及在被稱為圓點成癮 滿溢的喜悅與圓點 Dots Obsession Full Happiness With Dots 的紅色和白色點點的方形手機內帶有鏡子的電話 這些是為了日本移動通信巨頭KDDI公司的 iida 品牌所設計的 34 每一種電話各限量1 000件 2011年 草間彌生為蘭蔻的六種限量版唇彩創作了作品 35 同年 她與馬克 雅各布斯 Marc Jacobs 2006年訪問了日本的工作室 合作生產了一系列路易威登產品 36 其中包括皮革製品 成衣 配飾 鞋子 手錶和珠寶 37 該產品於2012年在SoHo快閃店中面市 該商店以草間彌生的觸手狀突起和圓點裝飾 終於 在世界各地開設了另外6家快閃店 當被問及與馬克 雅各布斯的合作時 草間彌生說 他對藝術的真誠態度 與她自己一樣 38 她接受的委託案件 编辑 迄今為止 草間彌生已經為公共和私人機構完成了幾項主要戶外雕塑的委託任務 主要是鮮豔奪目的怪獸一般巨大的植物和花卉 包括福岡市立美術館的 南瓜 1994 松本市美術館的 幻之華 2002年 新潟縣松代站的 花開妻有 2003年 法國里爾 Lille 歐拉里爾街區 香格里拉鬱金香 Tulipes de Shangri La 2003 在香川直島的 南瓜 2006年 在安養的 充滿愛意對安養說你好 Hello Anyang with Love 2007年 和位於洛杉磯的比佛利山莊的 生活讚美詩 鬱金香 Hymn of Life Tulips 2007年 39 在1998年 她在里斯本的東方車站的走廊上創作了壁畫 除了這些大型作品 她還製作了一些較小規模的戶外作品 包括一對成對的斑點狗狗Key Chan和Ryu Chan 所有的戶外作品均採用高度耐用的玻璃纖維強化塑料澆鑄而成 然後塗上氨基甲酸乙酯漆以達到完美的光澤 40 草間彌生在2010年設計了一款Town Sneaker的周遊巴士 她的名字叫 水玉亂舞 野生圓點舞 其路線經過她的家鄉松本 2011年 她受命設計數百萬張袖珍倫敦地鐵地圖的封面 作品名稱為 在倫敦的波卡圓點盛宴 Polka Dots Festival in London 2011 與2012年在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的一次藝術家作品展覽同時 草間彌生的繪畫 黃樹 1994 的複製品以120英呎 37 m 的尺寸 覆蓋了紐約米特帕金地區正在建造的公寓大樓 41 與此同年 草間彌生構思了她的地板裝置 千眼 Thousands of Eyes 作為布里斯班新伊麗莎白女王二世法院的委託 42 荣誉 编辑2014年 第9屆安吾獎 43 日本勋章奖章 编辑 绀绶褒章 2002年公布 文化勋章 2016年11月3日公布 44 參見 编辑前衛藝術 岡本太郎 波尔卡点参考资料 编辑 Yayoi Kusama Exhibitions Victoria Miro 2022 12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3 04 acbayly blogspo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8 26 How Yayoi Kusama s Infinity Mirrors pushed pop art into the new age 2021 05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15 Yayoi Kusama Biography Art Infinity Mirrored Room Pumpkin amp Facts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21 11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25 英语 yayoi kusama at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2021 05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15 Yoshimoto Midori Into Performance Japanese Women Artists in New York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2005 2021 05 23 ISBN 978 0 8135 3520 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25 moma Yayoi Kusama 2021 05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26 8 0 8 1 8 2 Vivid Hallucinations From a Fragile Life New York Times 2021 05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15 The world according to Yayoi Kusama Financial Times 2021 05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15 Soul under the moon 2002 2021 05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09 Yayoi Kusama with Harry Shunk Janos Kender Mirror Performance New York 1968 2021 05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15 12 0 12 1 Yayoi Kusama s extraordinary survival story 2021 05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26 Yoshimoto Midori Into Performance Japanese Women Artists in New York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2005 04 28 2021 05 23 ISBN 978 0 8135 4105 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26 英语 Gregory Zinman DREAM REELER Jud Yalkut 1938 2013 2021 05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25 Carl Swanson The Art of the Flame Out 2012 07 06 2021 05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26 16 0 16 1 95 Yayoi Kusama ideas 2021 05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26 17 0 17 1 17 2 17 3 17 4 無限的網 草間彌生自傳 2021 05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25 WACK Art Feminist Revolution Press 2021 05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8 19 Yayoi Kusama 2021 05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26 Yayoi Kusama A Retrospective 2021 05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26 The Broad to Host Yayoi Kusama Infinity Mirrors Exhibition in Fall 2017 The Eli and Edythe Broad Foundation 2016 08 22 2021 11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25 美国英语 22 0 22 1 22 2 Hauser Christine Kusama Infinity Room Reopens at Hirshhorn Exhibition After Sculpture Damage The New York Times 2017 02 28 2021 11 06 ISSN 0362 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26 美国英语 Hirshhorn s Yayoi Kusama Infinity Mirrors Breaks Records 2021 05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15 A Night With Yayoi Kusama s Die hard Selfie taking Fans 2021 05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2 05 YAYOI KUSAMA japantimes 2021 05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25 David Zwirner Back to Yayoi Kusama EVERY DAY I PRAY FOR LOVE 2021 05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26 Hirshhorn Acquires Three Major Works by Yayoi Kusama Announces 2020 Legacy Exhibition 2021 05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15 Celebrating the Eternal Legacy of Artist Yayoi Kusama 2021 05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15 點止草間彌生 從波點女王紀錄片看懂的五件事 2018 10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0 09 歡迎光臨 草間彌生種於倫敦的 自戀庭園 2018 10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0 24 Schultz Stacy E Asian American Women Artists Performative Strategies Redefined Journal of Asian American Studies 2012 15 1 105 27 doi 10 1353 jaas 2012 0000 Foster Gwendolyn Audrey Yayoi Kusama The Orgy of Self Obliteration Film International 18 October 2013 2021 05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15 Midori Matsui Interview Yayoi Kusama 1998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dex Magazine Art Editions Yayoi Kusama KDDI Corporation Emili Vesilind 24 May 2011 Lancome collaborates with Japanese artist Yayoi Kusama on new Juicy Tube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os Angeles Times Vuitton And Kusama British Vogue 11 March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15 Ann Binlot 9 January 2012 Marc Jacobs Recruits Yayoi Kusama for Latest Louis Vuitton Collaboratio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LOUINARTINFO Exclusive Yayoi Kusama Talks Louis Vuitton Plus a First Look at the Collection The Cut 9 July 2012 11 March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2 18 Kusama 16 April 27 June 2009 失效連結 Gagosian Gallery New York Los Angeles Yayoi Kusama Outdoor Sculptures 23 June 25 July 2009 Victoria Miro Gallery London Laura Kusisto 2 August 2012 Yellow Trees Growing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Des Houghton 8 June 2012 Justice Minister Jarrod Bleijie condemns Yayoi Kusama artwork at new Supreme Court and District Court building in Brisbane The Courier Mail 新潟市 安吾賞 Ango Awards 第9回 受賞者 草間彌生 www city niigata lg jp 2021 11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1 07 日語 平成28年度文化勲章受章者名簿 PDF 内阁府 2016 11 03 2021 07 02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21 07 09 外部链接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草間彌生维基语录上的草間彌生语录 日語 草間彌生的官方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 草間彌生的繪畫與生平 繁體中文 張麗華老師藝術與人文網站 怪婆婆的前衛畫家 草間彌生 かぼちゃ美術館 神奈川県足柄下郡湯河原町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草間彌生 amp oldid 7640309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