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苏联蒙太奇学派

苏联蒙太奇学派(俄語:Советская школа монтажа)是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苏联电影理论流派,依赖称为“蒙太奇”(法語:montage,剪接)的剪辑手段,通过一连串镜头的组接传达表意,并将之视为电影艺术的内涵所在,因而得名。蒙太奇学派的理论和实践对世界电影艺术有着深远影响,开创形式主义电影英语Formalist film theory之先河。20世纪30年代,蒙太奇学派遭到苏联官方压制,当局更鼓励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的创作。

苏联蒙太奇学派
爱森斯坦导演作品《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蒙太奇组接示意
時間1920年代–1930年代
國家苏联
代表谢尔盖·爱森斯坦
列夫·库里肖夫
弗谢沃罗德·普多夫金
受影響於未来主义
构成主义
德国表现主义
法国印象主义英语French impressionist cinema

蒙太奇学派的理论家相信蒙太奇是电影制作的基础,也是最能调动观众情感的表现媒介[1]。这些理论家包括谢尔盖·爱森斯坦列夫·库里肖夫弗谢沃罗德·普多夫金等,他们原本都是艺术理论学者,对电影、戏剧和文学有过大量分析研究[2][3]。蒙太奇学派的大多数影片都有着明确的政治宣传主题,但是仍因其风格强烈而创新的制作手段而被归类为先锋派艺术[4]。蒙太奇学派虽非当时苏联电影的主流趋势,但仍对后世欧洲电影艺术有着深远影响[5]

蒙太奇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谢尔盖·爱森斯坦列夫·库里肖夫弗谢沃罗德·普多夫金季加·维尔托夫英语Dziga Vertov格里戈里·科津采夫列昂尼德·特劳贝格英语Leonid Trauberg亚历山大·多夫任科。代表作包括爱森斯坦导演的《罢工》《战舰波将金号》《十月:震撼世界的十天》;多夫任科的《母亲》《土地英语Earth (1930 film)》;维尔托夫的《持攝影機的人》。

历史 编辑

 
1925年电影《战舰波将金号》著名的“敖德萨阶梯”场面,通过蒙太奇手段营造强烈的情绪。本片亦是蒙太奇学派的代表作品

谢尔盖·爱森斯坦是蒙太奇学派最重要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他最早在无产阶级文化协会从事创作,逐渐将蒙太奇注入到电影创作之中,形成蒙太奇理论。他的创作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的特点是“群众戏剧”,重点是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治斗争形式化。《罢工》和《战舰波将金号》是这一时期的著名作品,主要讲述群众的反抗。第二个时期,他转向个人化叙事,并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原则。尽管爱森斯坦的理论成就未得到当代电影制作人的同等认可,他的理论却不断在不同类型、不同国家、不同语言和不同政治体的电影中得到实践[6]

列夫·库里肖夫通过一系列实验,提出“库里肖夫效应”,亦成为蒙太奇学派的理论基础。在一次实验中,他将无任何表情的男性面部画面,分别剪辑接上一盆汤、一口棺材和一位小女孩的画面,观众却对这四组画面产生了不同的情感认同。据此,库里肖夫认为,这种感官效果是镜头剪辑语言所带来,电影的情绪不仅仅是从单个镜头的内容来反映,而是通过多个画面之间的组合连接来暗示表达的[7][8]

蒙太奇学派的成就较晚被西方世界所知,到1928年,爱森斯坦的理论才传到英国媒体界[9]。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反对蒙太奇学派的理论,巴赞及电影手册派认为完整而自然的镜头是电影艺术的内涵所在,而非镜头的组接[10]

1928年,苏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决议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中指出电影工业应由苏共统一集中领导,国内电影应加强意识形态监督,去除资产阶级影响[11]。1930年,成立全苏电影业联合公司,管理苏联所有加盟共和国影片的制作、发行和放映,鲍里斯·舒米亚茨基任主席。舒米亚茨基反对先锋派艺术,此后苏联电影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并得到斯大林政权支持,在1934年被确立为苏联的官方艺术风格[12]

理论 编辑

谢尔盖·爱森斯坦在《电影形式的辩证法》一书中指出蒙太奇是“电影的神经”,“确定蒙太奇的本质,就是在解决电影的媒介特异性问题[13]”。据此,蒙太奇的应用是电影与其他媒介的本质区别所在——构成影片力量的是镜头的剪辑,而非影像本身的内容。在相连的画面序列中可以提取出复杂的思想,将之串联起来,就构成一部影片的全部思想。普多夫金认为独立的镜头影像本身是“死的”对象,只有当这些影像组接起来,这些影像才算是有了生命。普多夫金认为当时的无声电影采用字幕卡支持叙事,但文字的力量远远不够[14]

蒙太奇学派对于当时的电影制作的一些概念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用法。例如,传统电影中,剪辑服从于既定的叙事,以空间为导向,填补电影叙事进程中不同地点和时刻之间的空白。蒙太奇学派则认为,影片的意义就在于影像之间的辩证关系,因此剧本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镜头之间所产生的联系;空间也可以是不连续的,而这种空间选择的自由亦给予影片操纵观众认知的余地。例如《持摄影机的人》中即组接了人们在不同地点和时间的活动。蒙太奇学派还提倡以各种非常规构图表意,例如逆光仰视构图、倾斜构图等,亦可见双重曝光和分屏(尤其是维尔托夫的作品)等特殊效果[5]

参考文献 编辑

  1. ^ Historia myśli filmowej. Podręcznik. — Gdańsk: wydawnictwo słowo/obraz terytoria, 2007. — ISBN 9788374538206. P. 55.
  2. ^ Sztuka filmowa (польск.). — С. 32—37. Кулешов изучил реакцию зрителей на российские и зарубежные фильмы (с особым акцентом на американские). На фильмы американская публика реагировала наиболее ярко, поэтому впоследствии подражал их стилю.
  3. ^ Wybór pism (польск.). — С. 307—309. В своей статье Эйстенштейн сравнивает хайку с "монтажной фразой", или сценой.
  4. ^ David Bordwell; Kristin Thompson. Film history. An introduction. — New York: McGraw-Hill Education, 2003. — ISBN 978-0-07-038429-3. P. 124-125.
  5. ^ 5.0 5.1 Bordwell; Thompson. Film history. An introduction. — P. 136—138.
  6. ^ Mircea, Eugenia. The Dialectical Image: Eisenstein In The Soviet Cinema. Scientific Journal of Humanistic Studies. 2012. 
  7. ^ Kuleshov, Lev. Kuleshov on Film: Writing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4: 47–48. 
  8. ^ 库里肖夫效应, 《时事报告》2010年 第9期, [2019-02-22], (原始内容于2019-02-22) 
  9. ^ Maclean, Caroline. That Magic Force That Is Montage': Eisenstein's Filmic Fourth Dimension, Borderline And H. D.. Literature & History. 2012, 21: 44–60. S2CID 191493580. doi:10.7227/LH.21.1.4. 
  10. ^ Eisenstein, Sergei. Eisenstein Reader. London: British Film Institute. 1998: 134–39. 
  11. ^ Toeplitz. Historia sztuki filmowej (польск.)— Warszawa: Filmowa Agencja Wydawnicza, 1956. С. 186.
  12. ^ Bordwell; Thompson. Film history. An introduction (англ.). — P. 139—140.
  13. ^ Metz, Christian. Film Language; A Semiotics of Cinem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133. 
  14. ^ Pudovkin, Vsevolod Illarionovich. Film Technique. And Film Acting, The Cinema Writings Of V. I. Pudovkin. New York: Bonanza Books. 1949: 54–55. 
  • Eisenstein, Sergei. The Film Sense. Trans. and edited by Jay Leyda. Harcourt Brace and Company. 1942. ISBN 0-15-630935-1. OCLC 01289114. 
  • Eisenstein, Sergei. Film Form. Trans. by Jay Leyda. Harcourt Brace and Company. 1949. ISBN 0-15-630920-3. OCLC 715230100. 
  • Smith, Greg M. Moving Explosions: Metaphors of Emotion in Sergei Eisenstein's Writings. Quarterly Review of Film and Video. October–November 2004, 21 (4): 303–315 [2006-12-28]. S2CID 194083933. doi:10.1080/10509200490446196. 

外部链接 编辑

  • "", Humanities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Glasgow.
  • Tomi Huttunen: Montage Culture Dept. of Slavonic and Baltic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University of Helsinki

苏联蒙太奇学派, 俄語, Советская, школа, монтажа, 是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电影理论流派, 依赖称为, 蒙太奇, 法語, montage, 剪接, 的剪辑手段, 通过一连串镜头的组接传达表意, 并将之视为电影艺术的内涵所在, 因而得名, 蒙太奇学派的理论和实践对世界电影艺术有着深远影响, 开创形式主义电影, 英语, formalist, film, theory, 之先河, 20世纪30年代, 蒙太奇学派遭到苏联官方压制, 当局更鼓励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的创作, 爱森斯坦导演作品,. 苏联蒙太奇学派 俄語 Sovetskaya shkola montazha 是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电影理论流派 依赖称为 蒙太奇 法語 montage 剪接 的剪辑手段 通过一连串镜头的组接传达表意 并将之视为电影艺术的内涵所在 因而得名 蒙太奇学派的理论和实践对世界电影艺术有着深远影响 开创形式主义电影 英语 Formalist film theory 之先河 20世纪30年代 蒙太奇学派遭到苏联官方压制 当局更鼓励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的创作 苏联蒙太奇学派爱森斯坦导演作品 亚历山大 涅夫斯基 的蒙太奇组接示意時間1920年代 1930年代國家苏联代表谢尔盖 爱森斯坦列夫 库里肖夫弗谢沃罗德 普多夫金受影響於未来主义构成主义德国表现主义法国印象主义 英语 French impressionist cinema 蒙太奇学派的理论家相信蒙太奇是电影制作的基础 也是最能调动观众情感的表现媒介 1 这些理论家包括谢尔盖 爱森斯坦 列夫 库里肖夫 弗谢沃罗德 普多夫金等 他们原本都是艺术理论学者 对电影 戏剧和文学有过大量分析研究 2 3 蒙太奇学派的大多数影片都有着明确的政治宣传主题 但是仍因其风格强烈而创新的制作手段而被归类为先锋派艺术 4 蒙太奇学派虽非当时苏联电影的主流趋势 但仍对后世欧洲电影艺术有着深远影响 5 蒙太奇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谢尔盖 爱森斯坦 列夫 库里肖夫 弗谢沃罗德 普多夫金 季加 维尔托夫 英语 Dziga Vertov 格里戈里 科津采夫 列昂尼德 特劳贝格 英语 Leonid Trauberg 亚历山大 多夫任科 代表作包括爱森斯坦导演的 罢工 战舰波将金号 十月 震撼世界的十天 多夫任科的 母亲 土地 英语 Earth 1930 film 维尔托夫的 持攝影機的人 目录 1 历史 2 理论 3 参考文献 4 外部链接历史 编辑 nbsp 1925年电影 战舰波将金号 著名的 敖德萨阶梯 场面 通过蒙太奇手段营造强烈的情绪 本片亦是蒙太奇学派的代表作品谢尔盖 爱森斯坦是蒙太奇学派最重要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他最早在无产阶级文化协会 从事创作 逐渐将蒙太奇注入到电影创作之中 形成蒙太奇理论 他的创作可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的特点是 群众戏剧 重点是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治斗争形式化 罢工 和 战舰波将金号 是这一时期的著名作品 主要讲述群众的反抗 第二个时期 他转向个人化叙事 并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原则 尽管爱森斯坦的理论成就未得到当代电影制作人的同等认可 他的理论却不断在不同类型 不同国家 不同语言和不同政治体的电影中得到实践 6 列夫 库里肖夫通过一系列实验 提出 库里肖夫效应 亦成为蒙太奇学派的理论基础 在一次实验中 他将无任何表情的男性面部画面 分别剪辑接上一盆汤 一口棺材和一位小女孩的画面 观众却对这四组画面产生了不同的情感认同 据此 库里肖夫认为 这种感官效果是镜头剪辑语言所带来 电影的情绪不仅仅是从单个镜头的内容来反映 而是通过多个画面之间的组合连接来暗示表达的 7 8 蒙太奇学派的成就较晚被西方世界所知 到1928年 爱森斯坦的理论才传到英国媒体界 9 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 巴赞反对蒙太奇学派的理论 巴赞及电影手册派认为完整而自然的镜头是电影艺术的内涵所在 而非镜头的组接 10 1928年 苏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决议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其中指出电影工业应由苏共统一集中领导 国内电影应加强意识形态监督 去除资产阶级影响 11 1930年 成立全苏电影业联合公司 管理苏联所有加盟共和国影片的制作 发行和放映 鲍里斯 舒米亚茨基任主席 舒米亚茨基反对先锋派艺术 此后苏联电影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 并得到斯大林政权支持 在1934年被确立为苏联的官方艺术风格 12 理论 编辑谢尔盖 爱森斯坦在 电影形式的辩证法 一书中指出蒙太奇是 电影的神经 确定蒙太奇的本质 就是在解决电影的媒介特异性问题 13 据此 蒙太奇的应用是电影与其他媒介的本质区别所在 构成影片力量的是镜头的剪辑 而非影像本身的内容 在相连的画面序列中可以提取出复杂的思想 将之串联起来 就构成一部影片的全部思想 普多夫金认为独立的镜头影像本身是 死的 对象 只有当这些影像组接起来 这些影像才算是有了生命 普多夫金认为当时的无声电影采用字幕卡支持叙事 但文字的力量远远不够 14 蒙太奇学派对于当时的电影制作的一些概念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用法 例如 传统电影中 剪辑服从于既定的叙事 以空间为导向 填补电影叙事进程中不同地点和时刻之间的空白 蒙太奇学派则认为 影片的意义就在于影像之间的辩证关系 因此剧本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镜头之间所产生的联系 空间也可以是不连续的 而这种空间选择的自由亦给予影片操纵观众认知的余地 例如 持摄影机的人 中即组接了人们在不同地点和时间的活动 蒙太奇学派还提倡以各种非常规构图表意 例如逆光仰视构图 倾斜构图等 亦可见双重曝光和分屏 尤其是维尔托夫的作品 等特殊效果 5 参考文献 编辑 Historia mysli filmowej Podrecznik Gdansk wydawnictwo slowo obraz terytoria 2007 ISBN 9788374538206 P 55 Sztuka filmowa polsk S 32 37 Kuleshov izuchil reakciyu zritelej na rossijskie i zarubezhnye filmy s osobym akcentom na amerikanskie Na filmy amerikanskaya publika reagirovala naibolee yarko poetomu vposledstvii podrazhal ih stilyu Wybor pism polsk S 307 309 V svoej state Ejstenshtejn sravnivaet hajku s montazhnoj frazoj ili scenoj David Bordwell Kristin Thompson Film history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McGraw Hill Education 2003 ISBN 978 0 07 038429 3 P 124 125 5 0 5 1 Bordwell Thompson Film history An introduction P 136 138 Mircea Eugenia The Dialectical Image Eisenstein In The Soviet Cinema Scientific Journal of Humanistic Studies 2012 Kuleshov Lev Kuleshov on Film Writing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4 47 48 库里肖夫效应 时事报告 2010年 第9期 2019 02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2 22 Maclean Caroline That Magic Force That Is Montage Eisenstein s Filmic Fourth Dimension Borderline And H D Literature amp History 2012 21 44 60 S2CID 191493580 doi 10 7227 LH 21 1 4 Eisenstein Sergei Eisenstein Reader London British Film Institute 1998 134 39 Toeplitz Historia sztuki filmowej polsk Warszawa Filmowa Agencja Wydawnicza 1956 S 186 Bordwell Thompson Film history An introduction angl P 139 140 Metz Christian Film Language A Semiotics of Cinem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133 Pudovkin Vsevolod Illarionovich Film Technique And Film Acting The Cinema Writings Of V I Pudovkin New York Bonanza Books 1949 54 55 Eisenstein Sergei The Film Sense Trans and edited by Jay Leyda Harcourt Brace and Company 1942 ISBN 0 15 630935 1 OCLC 01289114 Eisenstein Sergei Film Form Trans by Jay Leyda Harcourt Brace and Company 1949 ISBN 0 15 630920 3 OCLC 715230100 Smith Greg M Moving Explosions Metaphors of Emotion in Sergei Eisenstein s Writings Quarterly Review of Film and Video October November 2004 21 4 303 315 2006 12 28 S2CID 194083933 doi 10 1080 10509200490446196 外部链接 编辑 Eisenstein s Montage Humanities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Glasgow Tomi Huttunen Montage Culture Dept of Slavonic and Baltic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University of Helsinki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苏联蒙太奇学派 amp oldid 8031882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