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艾尼克斯

艾尼克斯株式会社エニックス,Enix Corporation)是日本一家电子游戏动漫出品公司。其由福岛康博于1975年9月22日建立,公司建立时名为株式会社营团社募集服务中心株式会社営団社募集サービスセンター,后于1982年易名为艾尼克斯[1]。公司名称有双关含义,既表示从灰烬中重生的神话鸟类不死鳥,又象征世界第一台数字计算机艾尼阿克[2]

株式會社艾尼克斯
Enix Corporation
原文名称株式会社エニックス
曾用名營團社募集服務中心
(1975年至1982年)
公司類型株式會社
公司結局史克威尔合并
後繼機構史克威尔艾尼克斯
成立1975年9月22日
结束2003年4月1日
代表人物本多圭司(社长)
福岛康博(创办人、CEO)
總部日本东京
产业软件、程序出版
动画
漫画
產品勇者斗恶龙系列
星之海洋系列
主要子公司Digital Entertainment Academy
艾尼克斯美國
网站http://www.square-enix.co.jp/ 

該公司由福島康弘於1975年9月22日創立,作為永丹社博樹服務中心(Kabushiki Gaisha Eidansha Boshū Sābisu Sentā)。“艾尼克斯”這個名字是對“鳳凰”一詞的演繹,一種神話中的鳥是從自己的灰燼中重生,世界上第一台數字計算機“ENIAC”。[3]

艾尼克斯以发行电子角色扮演游戏系列勇者斗恶龙而知名,于2003年和史克威尔合并为史克威尔艾尼克斯

历史

艾尼克斯于1975年9月22日成立,创办时名称为株式会社营团社募集服务中心,创办人福岛康博是一名建筑师转行的企业家[1][4]。公司最初发行不动产广告小型报[5]。在1982年,公司开始全国业务的尝试失败后,新易名的艾尼克斯通过举办个人电脑游戏程序竞赛,开始踏入游戏市场[6]。竞赛获胜游戏之一是堀井雄二的《Love Match Tennis》。其成为公司发行的第一个PC游戏[7]。另一个获胜游戏是中村光一的《Door Door》,其成为公司最知名的家庭电脑作品之一,公司随后将其复刻到任天堂FC游戏机平台。中村成为艾尼克斯一名关键程序员[6]

在接下来几年里,艾尼克斯为多种日本家用电脑发行了数部游戏。与公司内部自己开发游戏不同,艾尼克斯通过分配版税,将游戏制作外包给其它开发者[6]。艾尼克斯以游戏机游戏系列勇者斗恶龙的发行而知名。系列前期作品的主要创作人员包括总监中村光一,编辑堀井雄二,美工师鸟山明和作曲家椙山浩一。FC平台的系列首作于1986年发行,最终在日本售出150万份[7][8]。系列确立了艾尼克斯在业界的地位。

1991年,艾尼克斯在日本证券交易商协会(即后来的JASDAQ)注册了股票[1]。艾尼克斯不久就开始通过其少年杂志《月刊少年Gangan》出版漫画。公司继续与电子游戏开发商建立关系,并在第四、第五和第六游戏机世代发行了多部游戏。因为艾尼克斯长期对手史克威尔宣布为索尼PlayStation独占开发游戏,艾尼克斯于1997年1月宣布将为任天堂和索尼两方的游戏机发布游戏[9]。这使得艾尼克斯和索尼两方的股票皆大幅上涨[10]。1999年11月,艾尼克斯列入东京证券交易所表明“大公司”的第一部[1][11]

与史克威尔合并

2001年6月,因为网络游戏越来越高的开发成本,艾尼克斯表示,有兴趣同史克威尔和南梦宫在这方面合作[12]。同月,艾尼克斯为发行Game Arts公司的格兰蒂亚系列,购买了该公司价值9,920万日元的股份[13]。虽然艾尼克斯《勇者斗恶龙VII》的营销计入1999年,但游戏数度延迟,直到2000年才发行。这导致游戏在1999年财政年度收入为0,公司2000年上半年销售利率下降一半,股票价值下跌40%[6][14]。艾尼克斯又在2001年日本《勇者斗恶龙怪兽篇2》的销售延迟中进一步受损,2001年上半年利润跌幅89.71%[15]

史克威尔也在2001年遭遇财政困难,主因是剧情片《最终幻想:灵魂深处》的票房失败[16]。然而,在2002年11月26日,艾尼克斯与史克威尔宣布,为相互降低开发成本并与国外开发者竞争,将在次年进行合并[17]。合并延迟到2003年4月1日,随着合并,新的公司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出现[1]。艾尼克斯与史克威尔的合并至少在2000年就有过考虑[16]

子公司

亚洲

1991年建立的Digital Entertainment Academy是艾尼克斯的部分子公司[1]。其最初名为丰岛区北大塚大学,是一所教授游戏开发的学校。截至2008年4月,其得到包括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在内的20所游戏公司资助[18]

网星史克威尔艾尼克斯网星网络科技(北京)是史克威尔和大宇公司旗下毛里求斯网星在2001年共同创办的公司,负责在中国开发网络和手机游戏,并在后来将业务扩展到其他亚洲地区。其中产品之一为MMORPG《魔力宝贝》。子公司在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合并中随之转入,但2005年史克威尔艾尼克斯中国建立后,公司解散[19]

北美

艾尼克斯美国(Enix America Corporation)是公司在美国当地的首个子公司。其在1989年任天堂北美发行《勇者斗恶龙》后建立。子公司1990年建立,但在1995年11月,母公司因销量惨淡,决定不再于北美发行产品后,故公司关闭[20][21]。《亚瑟王和正义的骑士》是艾尼克斯唯一在北美独占发行的游戏[22]

艾尼克斯美国股份有限公司(Enix America, Inc.)是艾尼克斯最后一个美国当地公司,其于1999年发行《勇者斗恶龙怪兽篇 特瑞仙境》后,通过与Eidos合资建立[23]。原艾尼克斯美国公司职员保罗·德尔曼返回艾尼克斯美国担任总裁。公司一直运营到2003年和史克威尔合并时[24]

产品

电子游戏

在1983年至1993年间,艾尼克斯为NEC PC-8801MSXSharp X68000FM-7等日本家用电脑发行了游戏。自FC游戏机平台起,艾尼克斯开始发行大获成功的勇者斗恶龙系列,在和艾尼克斯合并后,系列已在全球售出3,500万份以上[25]。虽然其前几部作品由Chunsoft开发,但系列之后的本传、衍生作品和重制版由Heartbeat、ArtePiazzaTose制作。勇者斗恶龙系列继续成为史克威尔艾尼克斯的重要资产。其它艾尼克斯发行的作品还有tri-Ace開發的星海遊俠系列北欧女神,其之后继续由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出品。Quintet为艾尼克斯开发了数部角色扮演游戏,如超级任天堂平台的《雷莎出击》、《勇者机器人》、《创世封魔录》、《盖亚幻想记》和《天地创造》。

漫画与玩具

艾尼克斯于1991年起,以自己的Gangan Comics出版社出版漫画,其最初由《月刊少年Gangan》、《月刊Gangan Wing》和《月刊GFantasy组成》。

其他产品

2000年11月,艾尼克斯在神奈川县川崎建立了子公司BMF,负责指纹识别系统操作。艾尼克斯持有68%的股份,计2亿日元。子公司预计运营前五个月会产生1.35亿日元的营业额,以及1200万日元利润[26]。2002年9月,艾尼克斯与早稻田大学合资进入宽频体育发布内容,艾尼克斯和早稻田大学分别持有子公司Sports BB的80%和20%股份[27]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1.5 Square Enix. Square Enix History (timeline). Square Enix. [2007-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3). 
  2. ^ David Smith. Feature: What's in a Name?. 1UP.com. 2005-06-16 [2008-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3). 
  3. ^ David Smith. [2006年6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4月23日). 
  4. ^ Gotemba, Goro and Iwamoto, Yoshiyuki. Japan On The Upswing: Why the Bubble Burst and Japan's Economic Renewal. Algora Publishing. 2006-04-02: 199. ISBN 978-0-87586-461-7. 
  5. ^ Koehler, Chris. Power-Up: How Japanese Video Games Gave the World an Extra Life. United States: Brady Games. 2004-09-04: 84. ISBN 978-0-7440-0424-3. 
  6. ^ 6.0 6.1 6.2 6.3 Fujii, Daiji. (PDF). Faculty of Economics, Okayama University. January 2006 [2008-06-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9-30). 
  7. ^ 7.0 7.1 Rusel DeMaria, Johnny L. Wilson. Across the Pacific. High Score!: Th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Electronic Games 2nd. McGraw-Hill Professional. 2004: 374. ISBN 0-07-223172-6. 
  8. ^ Square Enix: February 2, 2004 - February 4, 2004 (PDF). Square Enix: 27. 2004-02-04 [2008-07-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12-04). 
  9. ^ IGN staff. Enix To Develop Titles For The PlayStation. IGN. 1997-01-09 [2008-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3). 
  10. ^ IGN staff. Enix/Sony Update. IGN. 1997-01-16 [2008-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3). 
  11. ^ . Tokyo Stock Exchange. March 2008 [2008-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28). 
  12. ^ IGN staff. Square, Enix and Namco Reveal First 商業搭配 Details. IGN. 2001-06-18 [2008-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3). 
  13. ^ Long, Andrew. . RPGamer. 2001-06-04 [2007-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年11月6日). 
  14. ^ IGN staff. Dragon Quest VII Sells Like Crazy. IGN. 2000-04-28 [2008-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3). 
  15. ^ Long, Andrew. . RPGamer. 2001-11-14 [2007-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年3月11日). 
  16. ^ 16.0 16.1 Long, Andrew. Square-Enix Gives Chrono Break Trademark Some Playmates. RPGamer. 2003 [2008-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3). 
  17. ^ Anoop Gantayat. . IGN. 2002-11-25 [2008-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5). 
  18. ^ . Digital Entertainment Academy. [2008-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9) (日语). 
  19. ^ Square Enix enhanced a presence in the Chinese online and mobile game market with a 100% Square Enix subsidiary based in Beijing. (PDF). Square Enix staff. 2005-02-28 [2008-07-27]. (原始内容 (PDF)于2006-05-06). 
  20. ^ Enix on a Quest. Nintendo Power. Epic Center (Nintendo of America). January 1996, (80): p. 58. 
  21. ^ Enix Corp.. Japan-U.S. Business Report. 1999-11-01 [2010-02-10]. 
  22. ^ Averill, Alan. King Arthur & the Knights of Justice. Nintendo Power. Epic Center (Nintendo of America). March 1995, (70): p. 36. . "Our first Epic Center developer focus zooms in on King Arthur & the Knights of Justice from Enix. Manley & Associates is breaking ground with this game as the first American developer of a major adventure for Enix."
  23. ^ Tidwell, Mike. . RPGamer. 1999-08-03 [2008-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年3月10日). 
  24. ^ Stone, Cortney. . RPGamer. 2003 [2007-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年11月6日). 
  25. ^ IR Roadshow Document (June 28, 2004 - June 30, 2004) (PDF). Square Enix. 2004-07-07 [2008-08-04]. (原始内容 (PDF)于2006-05-06). 
  26. ^ Enix to step up fingerprint ID system operations.. Japan Computer Industry Scan. 2000-10-23 [2010-02-10]. 
  27. ^ Enix, Waseda Univ. to tie up on broadband content on sports.. Japan Weekly Monitor. 2002-09-17 [2010-02-10]. 

外部链接

艾尼克斯,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內容疑欠准确, 有待查證, 2013年10月9日, 請在讨论页討論問題所在及加以改善, 若此條目仍有爭議及准确度欠佳, 會被提出存廢討論,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3年10月9日, 请協助改善这篇條目, 更進一步的信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扩充请求中找到, 请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株式会社エニックス, enix, corporation, 是日本一家电子游戏与动漫出品公司, 其由福岛康博于1975年9月22日建立, 公司建立时名为.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內容疑欠准确 有待查證 2013年10月9日 請在讨论页討論問題所在及加以改善 若此條目仍有爭議及准确度欠佳 會被提出存廢討論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3年10月9日 请協助改善这篇條目 更進一步的信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扩充请求中找到 请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艾尼克斯 株式会社エニックス Enix Corporation 是日本一家电子游戏与动漫出品公司 其由福岛康博于1975年9月22日建立 公司建立时名为株式会社营团社募集服务中心 株式会社営団社募集サービスセンター 后于1982年易名为艾尼克斯 1 公司名称有双关含义 既表示从灰烬中重生的神话鸟类不死鳥 又象征世界第一台数字计算机艾尼阿克 2 株式會社艾尼克斯Enix Corporation原文名称株式会社エニックス曾用名營團社募集服務中心 1975年至1982年 公司類型株式會社公司結局与史克威尔合并後繼機構史克威尔艾尼克斯成立1975年9月22日结束2003年4月1日代表人物本多圭司 社长 福岛康博 创办人 CEO 總部日本东京产业软件 程序出版动画漫画產品勇者斗恶龙系列星之海洋系列主要子公司Digital Entertainment Academy艾尼克斯美國网站http www square enix co jp 該公司由福島康弘於1975年9月22日創立 作為永丹社博樹服務中心 Kabushiki Gaisha Eidansha Boshu Sabisu Senta 艾尼克斯 這個名字是對 鳳凰 一詞的演繹 一種神話中的鳥是從自己的灰燼中重生 世界上第一台數字計算機 ENIAC 3 艾尼克斯以发行电子角色扮演游戏系列勇者斗恶龙而知名 于2003年和史克威尔合并为史克威尔艾尼克斯 目录 1 历史 1 1 与史克威尔合并 2 子公司 2 1 亚洲 2 2 北美 3 产品 3 1 电子游戏 3 2 漫画与玩具 3 3 其他产品 4 参考文献 5 外部链接历史 编辑艾尼克斯于1975年9月22日成立 创办时名称为株式会社营团社募集服务中心 创办人福岛康博是一名建筑师转行的企业家 1 4 公司最初发行不动产广告小型报 5 在1982年 公司开始全国业务的尝试失败后 新易名的艾尼克斯通过举办个人电脑游戏程序竞赛 开始踏入游戏市场 6 竞赛获胜游戏之一是堀井雄二的 Love Match Tennis 其成为公司发行的第一个PC游戏 7 另一个获胜游戏是中村光一的 Door Door 其成为公司最知名的家庭电脑作品之一 公司随后将其复刻到任天堂FC游戏机平台 中村成为艾尼克斯一名关键程序员 6 在接下来几年里 艾尼克斯为多种日本家用电脑发行了数部游戏 与公司内部自己开发游戏不同 艾尼克斯通过分配版税 将游戏制作外包给其它开发者 6 艾尼克斯以游戏机游戏系列勇者斗恶龙的发行而知名 系列前期作品的主要创作人员包括总监中村光一 编辑堀井雄二 美工师鸟山明和作曲家椙山浩一 FC平台的系列首作于1986年发行 最终在日本售出150万份 7 8 系列确立了艾尼克斯在业界的地位 1991年 艾尼克斯在日本证券交易商协会 即后来的JASDAQ 注册了股票 1 艾尼克斯不久就开始通过其少年杂志 月刊少年Gangan 出版漫画 公司继续与电子游戏开发商建立关系 并在第四 第五和第六游戏机世代发行了多部游戏 因为艾尼克斯长期对手史克威尔宣布为索尼PlayStation独占开发游戏 艾尼克斯于1997年1月宣布将为任天堂和索尼两方的游戏机发布游戏 9 这使得艾尼克斯和索尼两方的股票皆大幅上涨 10 1999年11月 艾尼克斯列入东京证券交易所表明 大公司 的第一部 1 11 与史克威尔合并 编辑 2001年6月 因为网络游戏越来越高的开发成本 艾尼克斯表示 有兴趣同史克威尔和南梦宫在这方面合作 12 同月 艾尼克斯为发行Game Arts公司的格兰蒂亚系列 购买了该公司价值9 920万日元的股份 13 虽然艾尼克斯 勇者斗恶龙VII 的营销计入1999年 但游戏数度延迟 直到2000年才发行 这导致游戏在1999年财政年度收入为0 公司2000年上半年销售利率下降一半 股票价值下跌40 6 14 艾尼克斯又在2001年日本 勇者斗恶龙怪兽篇2 的销售延迟中进一步受损 2001年上半年利润跌幅89 71 15 史克威尔也在2001年遭遇财政困难 主因是剧情片 最终幻想 灵魂深处 的票房失败 16 然而 在2002年11月26日 艾尼克斯与史克威尔宣布 为相互降低开发成本并与国外开发者竞争 将在次年进行合并 17 合并延迟到2003年4月1日 随着合并 新的公司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出现 1 艾尼克斯与史克威尔的合并至少在2000年就有过考虑 16 子公司 编辑亚洲 编辑 1991年建立的Digital Entertainment Academy是艾尼克斯的部分子公司 1 其最初名为丰岛区北大塚大学 是一所教授游戏开发的学校 截至2008年4月 其得到包括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在内的20所游戏公司资助 18 网星史克威尔艾尼克斯网星网络科技 北京 是史克威尔和大宇公司旗下毛里求斯网星在2001年共同创办的公司 负责在中国开发网络和手机游戏 并在后来将业务扩展到其他亚洲地区 其中产品之一为MMORPG 魔力宝贝 子公司在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合并中随之转入 但2005年史克威尔艾尼克斯中国建立后 公司解散 19 北美 编辑 艾尼克斯美国 Enix America Corporation 是公司在美国当地的首个子公司 其在1989年任天堂北美发行 勇者斗恶龙 后建立 子公司1990年建立 但在1995年11月 母公司因销量惨淡 决定不再于北美发行产品后 故公司关闭 20 21 亚瑟王和正义的骑士 是艾尼克斯唯一在北美独占发行的游戏 22 艾尼克斯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Enix America Inc 是艾尼克斯最后一个美国当地公司 其于1999年发行 勇者斗恶龙怪兽篇 特瑞仙境 后 通过与Eidos合资建立 23 原艾尼克斯美国公司职员保罗 德尔曼返回艾尼克斯美国担任总裁 公司一直运营到2003年和史克威尔合并时 24 产品 编辑此章节需要扩充 2013年12月14日 电子游戏 编辑 主条目 艾尼克斯电子游戏列表 在1983年至1993年间 艾尼克斯为NEC PC 8801 MSX Sharp X68000和FM 7等日本家用电脑发行了游戏 自FC游戏机平台起 艾尼克斯开始发行大获成功的勇者斗恶龙系列 在和艾尼克斯合并后 系列已在全球售出3 500万份以上 25 虽然其前几部作品由Chunsoft开发 但系列之后的本传 衍生作品和重制版由Heartbeat ArtePiazza和Tose制作 勇者斗恶龙系列继续成为史克威尔艾尼克斯的重要资产 其它艾尼克斯发行的作品还有tri Ace開發的星海遊俠系列和北欧女神 其之后继续由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出品 Quintet为艾尼克斯开发了数部角色扮演游戏 如超级任天堂平台的 雷莎出击 勇者机器人 创世封魔录 盖亚幻想记 和 天地创造 漫画与玩具 编辑 艾尼克斯于1991年起 以自己的Gangan Comics出版社出版漫画 其最初由 月刊少年Gangan 月刊Gangan Wing 和 月刊GFantasy组成 其他产品 编辑 2000年11月 艾尼克斯在神奈川县川崎建立了子公司BMF 负责指纹识别系统操作 艾尼克斯持有68 的股份 计2亿日元 子公司预计运营前五个月会产生1 35亿日元的营业额 以及1200万日元利润 26 2002年9月 艾尼克斯与早稻田大学合资进入宽频体育发布内容 艾尼克斯和早稻田大学分别持有子公司Sports BB的80 和20 股份 27 参考文献 编辑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Square Enix Square Enix History timeline Square Enix 2007 08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10 23 David Smith Feature What s in a Name 1UP com 2005 06 16 2008 07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4 23 David Smith 2006年6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4月23日 Gotemba Goro and Iwamoto Yoshiyuki Japan On The Upswing Why the Bubble Burst and Japan s Economic Renewal Algora Publishing 2006 04 02 199 ISBN 978 0 87586 461 7 Koehler Chris Power Up How Japanese Video Games Gave the World an Extra Life United States Brady Games 2004 09 04 84 ISBN 978 0 7440 0424 3 6 0 6 1 6 2 6 3 Fujii Daiji Entrepreneurial choices of strategic options in Japan s RPG development PDF Faculty of Economics Okayama University January 2006 2008 06 01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7 09 30 7 0 7 1 Rusel DeMaria Johnny L Wilson Across the Pacific High Score Th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Electronic Games 2nd McGraw Hill Professional 2004 374 ISBN 0 07 223172 6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使用 accessdate 需要含有 url 帮助 Square Enix February 2 2004 February 4 2004 PDF Square Enix 27 2004 02 04 2008 07 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2 12 04 IGN staff Enix To Develop Titles For The PlayStation IGN 1997 01 09 2008 07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4 23 IGN staff Enix Sony Update IGN 1997 01 16 2008 07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4 23 Transfers to 1st section Tokyo Stock Exchange March 2008 2008 07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9 28 IGN staff Square Enix and Namco Reveal First 商業搭配 Details IGN 2001 06 18 2008 07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4 23 Long Andrew Enix Acquires Share In Game Arts RPGamer 2001 06 04 2007 07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年11月6日 IGN staff Dragon Quest VII Sells Like Crazy IGN 2000 04 28 2008 06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4 23 Long Andrew Enix Announces Figures RPGamer 2001 11 14 2007 07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年3月11日 16 0 16 1 Long Andrew Square Enix Gives Chrono Break Trademark Some Playmates RPGamer 2003 2008 06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8 03 Anoop Gantayat Square and Enix Merge IGN 2002 11 25 2008 07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7 05 Digital Entertainment Academy history Digital Entertainment Academy 2008 07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12 19 日语 Square Enix enhanced a presence in the Chinese online and mobile game market with a 100 Square Enix subsidiary based in Beijing PDF Square Enix staff 2005 02 28 2008 07 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06 05 06 Enix on a Quest Nintendo Power Epic Center Nintendo of America January 1996 80 p 58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Enix Corp Japan U S Business Report 1999 11 01 2010 02 10 Averill Alan King Arthur amp the Knights of Justice Nintendo Power Epic Center Nintendo of America March 1995 70 p 36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Our first Epic Center developer focus zooms in on King Arthur amp the Knights of Justice from Enix Manley amp Associates is breaking ground with this game as the first American developer of a major adventure for Enix Tidwell Mike News from Enix RPGamer 1999 08 03 2008 07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年3月10日 Stone Cortney Enix America Shuts Down RPGamer 2003 2007 09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年11月6日 IR Roadshow Document June 28 2004 June 30 2004 PDF Square Enix 2004 07 07 2008 08 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06 05 06 Enix to step up fingerprint ID system operations Japan Computer Industry Scan 2000 10 23 2010 02 10 Enix Waseda Univ to tie up on broadband content on sports Japan Weekly Monitor 2002 09 17 2010 02 10 外部链接 编辑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全球站点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史克威尔和艾尼克斯的历史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艾尼克斯 amp oldid 7500864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