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背甲目

背甲目学名Notostraca),其下僅有鲎虫科(学名:Triopsidae)一科,俗称“恐龍蝦”、“蝌蚪虾[1]或“盾虾[2],其下鲎虫属Triops)和鳞尾虫属Lepidurus)两属。本科在形態演化上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自三叠纪以来在外形上都没有发生过显著的变化。鲎虫有着宽阔、平坦的背甲,甲下埋藏着鲎虫的头部,头上有一对复眼。鲎虫的腹部很长,呈节状,生有多对扁平足。尾节的两侧是一对细长的尾叉。间的表型可塑性及繁殖模式的變異性導致種間辨識困難。鲎虫性杂食,生活在暂时性水池英语temporary pool和浅塘的底部。

鱟蟲科
化石时期:石炭纪–最近
蟹形鲎虫 Triops australiensis
Lepidurus apus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亚门: 甲殼亞門 Crustacea
纲: 鰓足綱 Branchiopoda
目: 背甲目 Notostraca
科: 鱟蟲科 Triopsidae
Keilhack英语Ludwig Keilhack, 1909

描述

 
Triops australiensis 的腹面,生有多對鰓足。

背甲目體長約2~10公分,身體前側生有寬大的背甲,後側為修長的腹部[1],外觀類似蝌蚪,因而得名「蝌蚪蝦」[1],背甲上下扁平,表面光滑,不具吻突;頭部背側生有兩個複眼,不具眼柄[1];生有兩對退化的觸角,有些物種觸角消失[2];生有一對不分節不具副肢的大顎[2]

軀幹由無數「體環(body rings)」組成,體環類似體節,但其分節較不明顯[1],第一到第七體環為胸部,每環生有一對足,第七體環生有生殖孔[1],雌性生殖孔特化成「育幼囊(brood pouch)」[3],第一對或前兩對足形態與其他足相異,其功能可能是感知外界[3]

其他部位為腹部,體環數量因個體、物種而異[1],每一體環上的足對數多變,最高可達一節六對足[4],越靠近末端的足越小[3],最後一節沒有足[1]

腹部末端生有尾節還有一對細長的尾毛,尾毛具有多個關節[5],尾節的形態因屬而異,鱗尾蟲屬(Lepidurus)的尾毛之間生有一個圓形的凸出物,鱟蟲屬(Triops)則無[1]


生命週期

 
湖底層積物,其中粉紅色的是Triops longicaudatus 的卵。

背甲目繁殖方式多變,同個物種甚至會擁有不同繁殖方式,有些行有性生殖,有些行孤雌生殖,有些則兩者兼具[1],因此雄性個體的數量因情況而異[3],在行孤雌生殖的群落中,雄性不具陰莖,它們從一個構造簡單的孔排出精子,雌性將卵排出體外並攜帶在杯狀的育幼袋中[3],過段時間後產下[4],幼體不行變態[2]

生態與分布

背甲目為雜食性,取食魚及仙女蝦等小型動物[1],全球廣布,棲息在淡水、半鹹水、鹹水域中,如湖、泥炭沼、高沼地中[2]。在加州,三眼恐龍蝦Triops longicaudatus)被當成害蟲,因為它們會攪動稻田的底層物質,讓種子照不到陽光[6]

化石與演化

背甲目化石紀錄橫跨的時間尺度大,且分布廣泛,最早可追溯至石炭紀[7],2億5千萬年來形態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因此被稱作活化石[8]

哈萨克鲎虫目(Kazacharthra)年代介於三疊紀至侏儸紀之間,分布於哈薩克和中國西方[9],其親緣關係極為接近背甲目,甚至有可能是背甲目之下的成員[10]

背甲目最重要的自衍徵是:所有的成員底棲於含沉積物的封閉水域,取食底層的小顆粒,獵食小型動物,而不是棲息於開放水域,以濾食為生[4]。很多相關的形態變化圍繞著該特徵產生,例如相較於背甲目的近緣種,它們的體型較大;雖然能將背甲目物種分為兩瓣的痕跡還保留著,但是閉合肌(Adductor muscle)早已完全消失[4],因此背甲目不具閉合甲殼的能力;相較於其他鰓足綱物種癒合成一個的複眼,背甲目兩個分開的複眼是祖徵[4]

分類

背甲目下轄單科鱟蟲科(Triopsidae)兩屬鱟蟲屬(Triops)和鱗尾蟲屬(Lepidurus[8]

表型可塑性導致背甲目物種分辨困難[8],很多物種是根據形態差異而發表的,1950年代,物種數已達70種[8]。背甲目兩次重要的重整分別是1952年由 Linder[11]和1955年由 Longhurst[12],他們把大部分的物種都同物異名了,最後只剩下2屬11種,這種分類方式在接下來的數十年內被廣為接受,甚至被奉為圭臬[8]。近期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顯示,這11個物種中包含了大量生殖隔離的族群[8]

延伸閱讀

参考文献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Denton Belk. Branchiopoda. Sol Felty Light & James T. Carlton (编). 4t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7: 414–417 [2011-06-19]. ISBN 97805202393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3). 
  2. ^ 2.0 2.1 2.2 2.3 2.4 J. K. Lowry. . Crustacea, the Higher Taxa: Description, Identification, and Information Retrieval. 1999-10-02 [2011-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3). 
  3. ^ 3.0 3.1 3.2 3.3 3.4 Douglas Grant Smith. 4th. John Wiley and Sons. 2001 [2019-02-06]. ISBN 978-0-471-35837-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0). 
  4. ^ 4.0 4.1 4.2 4.3 4.4 Peter Ax. Notostraca. . Springer. 2000: 158–159 [2019-02-06]. ISBN 978-3-540-67406-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0). 
  5. ^ Subclass 1. Branchiopoda. 4t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1: 368–375 [201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7). 
  6. ^ Hugh F. Clifford. Notostraca: tadpole shrimp. Aquatic Invertebrates of Alberta: an Illustrated Guide. University of Alberta. 1991: 144–145. ISBN 978-0-88864-234-9. 
  7. ^ Atte Korhola & Milla Rautio. Cladocera and other branchiopod crustaceans. John P. Smol; Harry John Betteley Birks & William M. Last (编). Tracking Environmental Change Using Lake Sediments. Volume 4: Zoological Indicator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1: 5–41. ISBN 978-1-4020-0658-6. 
  8. ^ 8.0 8.1 8.2 8.3 8.4 8.5 Brendonck, Luc; Rogers, D. Christopher; Olesen, Jorgen; Weeks, Stephen; Hoeh, Walter R. Global diversity of large branchiopods (Crustacea: Branchiopoda) in freshwater. Hydrobiologia. 2008-01-01, 595 (1): 167–176. ISSN 1573-5117. doi:10.1007/s10750-007-9119-9 (英语). 
  9. ^ Liu, Hongfu. New materials of Late Triassic Kazacharthra from Xinjaing. Acta Palaeontologica Sinica. 1996, 4 (35): 490–494 [201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4). 
  10. ^ Marjorie L. Reaka-Kudla. Habitat specialization and its relation to conservation policy in Crustacea. Elva Escobar-Briones & Fernando Alvarez (编). Modern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Crustacea. Springer. 2002: 211–221. ISBN 978-0-306-47366-1. 
  11. ^ Folke Linder. Contributions to the morphology and taxonomy of the Branchiopoda Notostrac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North American species. Proceedings of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Museum. 1952, 102 (3291): 1–69 [2019-02-06]. doi:10.5479/si.00963801.102-3291.1. (原始内容于2012-10-24). 
  12. ^ Alan R. Longhurst. A review of the Notostraca. Bulletin of the British Museum (Natural History). 1955, 3 (1): 1–57 [2019-02-06]. (原始内容于2012-03-04). 

外部連結

  • ARKive网的Triops cancriformis媒体资料
  • L. D. Godfrey & L. A. Espino. . UC Pest Management Guidelin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February 2009 [201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信息:背甲目

背甲目, 学名, notostraca, 其下僅有鲎虫科, 学名, triopsidae, 一科, 俗称, 恐龍蝦, 蝌蚪虾, 盾虾, 其下鲎虫属, triops, 和鳞尾虫属, lepidurus, 两属, 本科在形態演化上具有高度的保守性, 自三叠纪以来在外形上都没有发生过显著的变化, 鲎虫有着宽阔, 平坦的背甲, 甲下埋藏着鲎虫的头部, 头上有一对复眼, 鲎虫的腹部很长, 呈节状, 生有多对扁平足, 尾节的两侧是一对细长的尾叉, 群间的表型可塑性及繁殖模式的變異性導致種間辨識困難, 鲎虫性杂食, 生活在暂时性. 背甲目 学名 Notostraca 其下僅有鲎虫科 学名 Triopsidae 一科 俗称 恐龍蝦 蝌蚪虾 1 或 盾虾 2 其下鲎虫属 Triops 和鳞尾虫属 Lepidurus 两属 本科在形態演化上具有高度的保守性 自三叠纪以来在外形上都没有发生过显著的变化 鲎虫有着宽阔 平坦的背甲 甲下埋藏着鲎虫的头部 头上有一对复眼 鲎虫的腹部很长 呈节状 生有多对扁平足 尾节的两侧是一对细长的尾叉 群间的表型可塑性及繁殖模式的變異性導致種間辨識困難 鲎虫性杂食 生活在暂时性水池 英语 temporary pool 和浅塘的底部 鱟蟲科 化石时期 石炭纪 最近 PreYe Ye O S D C P T J K Pg N蟹形鲎虫 Triops australiensisLepidurus apus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亚门 甲殼亞門 Crustacea纲 鰓足綱 Branchiopoda目 背甲目 Notostraca科 鱟蟲科 Triopsidae Keilhack 英语 Ludwig Keilhack 1909屬鳞尾虫属 Lepidurus Leach 1819 鲎虫属 Triops Schrank 1803 目录 1 描述 2 生命週期 3 生態與分布 4 化石與演化 5 分類 6 延伸閱讀 7 参考文献 8 外部連結描述 编辑 Triops australiensis 的腹面 生有多對鰓足 背甲目體長約2 10公分 身體前側生有寬大的背甲 後側為修長的腹部 1 外觀類似蝌蚪 因而得名 蝌蚪蝦 1 背甲上下扁平 表面光滑 不具吻突 頭部背側生有兩個複眼 不具眼柄 1 生有兩對退化的觸角 有些物種觸角消失 2 生有一對不分節不具副肢的大顎 2 軀幹由無數 體環 body rings 組成 體環類似體節 但其分節較不明顯 1 第一到第七體環為胸部 每環生有一對足 第七體環生有生殖孔 1 雌性生殖孔特化成 育幼囊 brood pouch 3 第一對或前兩對足形態與其他足相異 其功能可能是感知外界 3 其他部位為腹部 體環數量因個體 物種而異 1 每一體環上的足對數多變 最高可達一節六對足 4 越靠近末端的足越小 3 最後一節沒有足 1 腹部末端生有尾節還有一對細長的尾毛 尾毛具有多個關節 5 尾節的形態因屬而異 鱗尾蟲屬 Lepidurus 的尾毛之間生有一個圓形的凸出物 鱟蟲屬 Triops 則無 1 生命週期 编辑 湖底層積物 其中粉紅色的是Triops longicaudatus 的卵 背甲目繁殖方式多變 同個物種甚至會擁有不同繁殖方式 有些行有性生殖 有些行孤雌生殖 有些則兩者兼具 1 因此雄性個體的數量因情況而異 3 在行孤雌生殖的群落中 雄性不具陰莖 它們從一個構造簡單的孔排出精子 雌性將卵排出體外並攜帶在杯狀的育幼袋中 3 過段時間後產下 4 幼體不行變態 2 生態與分布 编辑背甲目為雜食性 取食魚及仙女蝦等小型動物 1 全球廣布 棲息在淡水 半鹹水 鹹水域中 如湖 泥炭沼 高沼地中 2 在加州 三眼恐龍蝦 Triops longicaudatus 被當成害蟲 因為它們會攪動稻田的底層物質 讓種子照不到陽光 6 化石與演化 编辑背甲目化石紀錄橫跨的時間尺度大 且分布廣泛 最早可追溯至石炭紀 7 2億5千萬年來形態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因此被稱作活化石 8 哈萨克鲎虫目 Kazacharthra 年代介於三疊紀至侏儸紀之間 分布於哈薩克和中國西方 9 其親緣關係極為接近背甲目 甚至有可能是背甲目之下的成員 10 背甲目最重要的自衍徵是 所有的成員底棲於含沉積物的封閉水域 取食底層的小顆粒 獵食小型動物 而不是棲息於開放水域 以濾食為生 4 很多相關的形態變化圍繞著該特徵產生 例如相較於背甲目的近緣種 它們的體型較大 雖然能將背甲目物種分為兩瓣的痕跡還保留著 但是閉合肌 Adductor muscle 早已完全消失 4 因此背甲目不具閉合甲殼的能力 相較於其他鰓足綱物種癒合成一個的複眼 背甲目兩個分開的複眼是祖徵 4 分類 编辑背甲目下轄單科鱟蟲科 Triopsidae 兩屬鱟蟲屬 Triops 和鱗尾蟲屬 Lepidurus 8 表型可塑性導致背甲目物種分辨困難 8 很多物種是根據形態差異而發表的 1950年代 物種數已達70種 8 背甲目兩次重要的重整分別是1952年由 Linder 11 和1955年由 Longhurst 12 他們把大部分的物種都同物異名了 最後只剩下2屬11種 這種分類方式在接下來的數十年內被廣為接受 甚至被奉為圭臬 8 近期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顯示 這11個物種中包含了大量生殖隔離的族群 8 延伸閱讀 编辑三葉蟲参考文献 编辑 1 00 1 01 1 02 1 03 1 04 1 05 1 06 1 07 1 08 1 09 1 10 Denton Belk Branchiopoda Sol Felty Light amp James T Carlton 编 The Light and Smith Manual Intertidal Invertebrates from Central California to Oregon 4t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7 414 417 2011 06 19 ISBN 97805202393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1 23 2 0 2 1 2 2 2 3 2 4 J K Lowry Notostraca Branchiopoda Crustacea the Higher Taxa Description Identification and Information Retrieval 1999 10 02 2011 02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7 23 3 0 3 1 3 2 3 3 3 4 Douglas Grant Smith Pennak s freshwater invertebrates of the United States Porifera to Crustacea 4th John Wiley and Sons 2001 2019 02 06 ISBN 978 0 471 35837 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9 20 4 0 4 1 4 2 4 3 4 4 Peter Ax Notostraca Multicellular Animals The Phylogenetic System of the Metazoa Volume II Springer 2000 158 159 2019 02 06 ISBN 978 3 540 67406 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6 20 Subclass 1 Branchiopoda The Invertebrata 4t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1 368 375 2019 02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2 27 Hugh F Clifford Notostraca tadpole shrimp Aquatic Invertebrates of Alberta an Illustrated Guide University of Alberta 1991 144 145 ISBN 978 0 88864 234 9 Atte Korhola amp Milla Rautio Cladocera and other branchiopod crustaceans John P Smol Harry John Betteley Birks amp William M Last 编 Tracking Environmental Change Using Lake Sediments Volume 4 Zoological Indicator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1 5 41 ISBN 978 1 4020 0658 6 8 0 8 1 8 2 8 3 8 4 8 5 Brendonck Luc Rogers D Christopher Olesen Jorgen Weeks Stephen Hoeh Walter R Global diversity of large branchiopods Crustacea Branchiopoda in freshwater Hydrobiologia 2008 01 01 595 1 167 176 ISSN 1573 5117 doi 10 1007 s10750 007 9119 9 英语 Liu Hongfu New materials of Late Triassic Kazacharthra from Xinjaing Acta Palaeontologica Sinica 1996 4 35 490 494 2019 02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4 14 Marjorie L Reaka Kudla Habitat specialization and its relation to conservation policy in Crustacea Elva Escobar Briones amp Fernando Alvarez 编 Modern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Crustacea Springer 2002 211 221 ISBN 978 0 306 47366 1 Folke Linder Contributions to the morphology and taxonomy of the Branchiopoda Notostrac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North American species Proceedings of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Museum 1952 102 3291 1 69 2019 02 06 doi 10 5479 si 00963801 102 3291 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10 24 Alan R Longhurst A review of the Notostraca Bulletin of the British Museum Natural History 1955 3 1 1 57 2019 02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3 04 外部連結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背甲目ARKive网的Triops cancriformis媒体资料 L D Godfrey amp L A Espino Tadpole shrimp Scientific name Triops longicaudatus UC Pest Management Guidelin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February 2009 2019 02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5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信息 背甲目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背甲目 amp oldid 7356774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