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聚乙炔

聚乙炔(英語:polyacetyleneIUPAC名:polyethyne)是一种结构单元为(C2H2)n聚合物材料,常写成(CH)n。这种聚合物经掺杂之后导电性会提高到金属水平,这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白川英树艾伦·黑格艾伦·麦克迪尔米德因“发现和发展导电聚合物”获得了200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如今聚乙炔以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和电活性聚合物等。

聚乙炔
IUPAC名
Polyethyne
别名 Polyacetylene, PAc
识别
CAS号 25067-58-7  N
ChemSpider NA
性质
化学式 [C2H2]n
溶解性 不溶
危险性
警示术语 R:R10
安全术语 S:–
相关物质
相关化学品 乙炔(单体)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标准状态(25 ℃,100 kPa)下。

结构与性质 编辑

聚乙炔包括单双键交替的共轭结构。由于双键不可扭转的性质,聚乙炔的每个结构单元都有顺式和反式两种结构。如果每个结构单元都呈顺式,则成为顺式聚乙炔,反之为反式聚乙炔。两者的光学性质有很大差别,顺式聚乙炔是发光材料,但没有光导性;反式聚乙炔有光导性,却不发光。

聚乙炔的长链共轭结构使得双键上有一定离域性的电子有沿着主链移动的可能,但可能性并不大,所以顺式和反式聚乙炔的电导率分别为10−9和10−5欧姆·厘米。但在掺杂之后,所掺杂的物质和聚乙炔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了可移动的电荷,电导率可以提高一千万倍。

常见的掺杂方式有两种,使用溴和碘进行掺杂的p型和使用钠或三氟化砷路易斯酸进行掺杂的n型

聚乙炔不溶于绝大多数溶剂,这使得研究者难以获知它的分子量和结构。聚乙炔易于被氧化,也易于发生加成反应,发生加成反应后整个的共轭体系就被破坏,所以研究者在努力提高聚乙炔的稳定性。

A segment of trans-polyacetylene
 
结构示意图
 
球-棍 模型

发现历史与制备 编辑

1958年,居里奥·纳塔首先使用四丁氧基钛-三乙基铝催化剂合成了聚乙炔,当时得到的是灰色粉末状聚乙炔。1961-1962年籏野昌弘等人制备了不同结晶度的聚乙炔[2]。1967年秋天日本化学家白川英树实验室的韩国学生偶然合成出了银白色带金属光泽的聚乙炔。白川英树分析了实验过程后,发现是实验者将实验方案中的毫摩尔理解成了摩尔,导致使用了通常用量一千倍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得到了聚乙炔样品高度结晶,且形成纤维状结构[3]

1975年,艾伦·麦克迪尔米德东京工业大学作访问学者,在会议上展示了自己研究的金色聚氮化硫白川英树则在会后喝茶时提到了银色聚乙炔。艾伦·麦克迪尔米德马上联想到聚乙炔的研究前景,邀请白川英树到美国共同研究。最初白川英树希望可以通过纯化聚乙炔来提高导电性,却发现越纯导电性越差,麦克迪尔米德想到在聚氮化硫中加入溴之后可以将电导率提高到十倍,就建议在聚乙炔里掺杂溴。1976年白川英树发现掺杂少量溴之后,电流表的指数猛的增大,以致烧坏了仪器。经测量,聚乙炔的导电性变成了之前的一億倍,这已经接近了银的导电性[4][5]随后他们和物理学家艾伦·黑格合作,对掺杂机理进行了研究。

聚乙炔的制取方法有以下几种[6]:通过主催化剂-助催化剂体系制取(包括齐格勒-纳塔催化剂、鲁廷格催化剂和烯烃歧化反应催化剂);通过单一催化剂制取(如四苯基钛);通过五氟化砷在低温下制取,和通过环辛四烯和其取代产物的开环聚合[7][8]或烯烃歧化反应制取[9][10]

参考文献 编辑

  1. ^ Heeger, Alan. Nobel Lecture: Semiconducting and metallic polymers: The fourth generation of polymeric materials.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free download). 2001, 73 (3): 681. doi:10.1103/RevModPhys.73.681. 
  2. ^ 籏野 昌弘; 神原 周; 岡本 重晴. ポリアセチレンの常磁性と電導性. 工業化学雑誌. 1962, 65 (5): 716–719. doi:10.1246/nikkashi1898.65.5_716. 
  3. ^ hideki shirakawa. [2013-04-23]. (原始内容于2013-03-21). 
  4. ^ Chiang, C. K.; Druy, M. A.; Gau, S. C.; Heeger, A. J.; Louis, E. J.; MacDiarmid, A. G.; Park, Y. W.; Shirakawa, H. Synthesis of Highly Conducting Films of Derivatives of Polyacetylene, (CH)x.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78, 100 (3): 1013. doi:10.1021/ja00471a081. 
  5. ^ Ebbing, Darrell; Steven Gammon. General Chemistry 8th. 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2005: 1042–1043. ISBN 0-618-399410. 
  6. ^ Hideki Shirakawa. Synthesis of polyacetylene:chapter 7 in handbook of Conducting Polymers. : 199–204. 
  7. ^ Korshak Yu. V., Korshak V. V., Kanischka G., Hoeker H. Die Makromolekulare Chemie, Rapid Communications. 1985, 6 (10): 685. doi:10.1002/marc.1985.030061010.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8. ^ V. V. Berdyugin, K. Ya. Burshtein, P. P. Shorygin, Yu. V. Korshak, A. V. Orlov, M. A. Tlenkopachev "Structure of Polyacetylene Obtained from Cyclooctatetraene" Proc. Acad. Sci. USSR, 1990, Phys. Chem. Sect. 312, 410 (English translation)
  9. ^ Gorman, C. B. Ginsburg, E. J.; Grubbs, R. H. Soluble, highly conjugated derivatives of polyacetylene from the ring-opening metathesis polymerization of monosubstituted cyclooctatetraenes: Synthesi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ymer structure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93, 115 (4): 1397. doi:10.1021/ja00057a024. 
  10. ^ Langsdorf, Brandi, L.; Zhou, Xin; Lonergan, Mark C. Kinetic Study of the Ring-Opening Metathesis Polymerization of Ionically Functionalized Cyclooctatetraenes. Macromolecules. 2001, 34 (8): 2450. doi:10.1021/ma0020685. 

外在链接 编辑

聚乙炔, 英語, polyacetylene, iupac名, polyethyne, 是一种结构单元为, c2h2, n的聚合物材料, 常写成, 这种聚合物经溴或碘掺杂之后导电性会提高到金属水平, 这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 白川英树, 艾伦, 黑格和艾伦, 麦克迪尔米德因, 发现和发展导电聚合物, 获得了200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如今以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 半导体材料和电活性聚合物等, iupac名polyethyne别名, polyacetylene, pac识别cas号, 25067, nchemspider. 聚乙炔 英語 polyacetylene IUPAC名 polyethyne 是一种结构单元为 C2H2 n的聚合物材料 常写成 CH n 这种聚合物经溴或碘掺杂之后导电性会提高到金属水平 这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 白川英树 艾伦 黑格和艾伦 麦克迪尔米德因 发现和发展导电聚合物 获得了200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 如今聚乙炔以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 半导体材料和电活性聚合物等 聚乙炔IUPAC名Polyethyne别名 Polyacetylene PAc识别CAS号 25067 58 7 NChemSpider NA性质化学式 C2H2 n溶解性 水 不溶危险性警示术语 R R10安全术语 S 相关物质相关化学品 乙炔 单体 若非注明 所有数据均出自标准状态 25 100 kPa 下 目录 1 结构与性质 2 发现历史与制备 3 参考文献 4 外在链接结构与性质 编辑聚乙炔包括单双键交替的共轭结构 由于双键不可扭转的性质 聚乙炔的每个结构单元都有顺式和反式两种结构 如果每个结构单元都呈顺式 则成为顺式聚乙炔 反之为反式聚乙炔 两者的光学性质有很大差别 顺式聚乙炔是发光材料 但没有光导性 反式聚乙炔有光导性 却不发光 聚乙炔的长链共轭结构使得双键上有一定离域性的电子有沿着主链移动的可能 但可能性并不大 所以顺式和反式聚乙炔的电导率分别为10 9和10 5欧姆 厘米 但在掺杂之后 所掺杂的物质和聚乙炔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产生了可移动的电荷 电导率可以提高一千万倍 常见的掺杂方式有两种 使用溴和碘进行掺杂的p型和使用钠或三氟化砷等路易斯酸进行掺杂的n型聚乙炔不溶于绝大多数溶剂 这使得研究者难以获知它的分子量和结构 聚乙炔易于被氧化 也易于发生加成反应 发生加成反应后整个的共轭体系就被破坏 所以研究者在努力提高聚乙炔的稳定性 A segment of trans polyacetylene nbsp 结构示意图 nbsp 球 棍 模型发现历史与制备 编辑1958年 居里奥 纳塔首先使用四丁氧基钛 三乙基铝催化剂合成了聚乙炔 当时得到的是灰色粉末状聚乙炔 1961 1962年籏野昌弘等人制备了不同结晶度的聚乙炔 2 1967年秋天日本化学家白川英树实验室的韩国学生偶然合成出了银白色带金属光泽的聚乙炔 白川英树分析了实验过程后 发现是实验者将实验方案中的毫摩尔理解成了摩尔 导致使用了通常用量一千倍的齐格勒 纳塔催化剂 得到了聚乙炔样品高度结晶 且形成纤维状结构 3 1975年 艾伦 麦克迪尔米德到东京工业大学作访问学者 在会议上展示了自己研究的金色聚氮化硫 白川英树则在会后喝茶时提到了银色聚乙炔 艾伦 麦克迪尔米德马上联想到聚乙炔的研究前景 邀请白川英树到美国共同研究 最初白川英树希望可以通过纯化聚乙炔来提高导电性 却发现越纯导电性越差 麦克迪尔米德想到在聚氮化硫中加入溴之后可以将电导率提高到十倍 就建议在聚乙炔里掺杂溴 1976年白川英树发现掺杂少量溴之后 电流表的指数猛的增大 以致烧坏了仪器 经测量 聚乙炔的导电性变成了之前的一億倍 这已经接近了银的导电性 4 5 随后他们和物理学家艾伦 黑格合作 对掺杂机理进行了研究 聚乙炔的制取方法有以下几种 6 通过主催化剂 助催化剂体系制取 包括齐格勒 纳塔催化剂 鲁廷格催化剂和烯烃歧化反应催化剂 通过单一催化剂制取 如四苯基钛 通过五氟化砷在低温下制取 和通过环辛四烯和其取代产物的开环聚合 7 8 或烯烃歧化反应制取 9 10 参考文献 编辑 Heeger Alan Nobel Lecture Semiconducting and metallic polymers The fourth generation of polymeric materials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free download 使用 format 需要含有 url 帮助 2001 73 3 681 doi 10 1103 RevModPhys 73 681 籏野 昌弘 神原 周 岡本 重晴 ポリアセチレンの常磁性と電導性 工業化学雑誌 1962 65 5 716 719 doi 10 1246 nikkashi1898 65 5 716 hideki shirakawa 2013 04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3 21 Chiang C K Druy M A Gau S C Heeger A J Louis E J MacDiarmid A G Park Y W Shirakawa H Synthesis of Highly Conducting Films of Derivatives of Polyacetylene CH x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78 100 3 1013 doi 10 1021 ja00471a081 Ebbing Darrell Steven Gammon General Chemistry 8th 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2005 1042 1043 ISBN 0 618 399410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Hideki Shirakawa Synthesis of polyacetylene chapter 7 in handbook of Conducting Polymers 199 204 Korshak Yu V Korshak V V Kanischka G Hoeker H Die Makromolekulare Chemie Rapid Communications 1985 6 10 685 doi 10 1002 marc 1985 030061010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V V Berdyugin K Ya Burshtein P P Shorygin Yu V Korshak A V Orlov M A Tlenkopachev Structure of Polyacetylene Obtained from Cyclooctatetraene Proc Acad Sci USSR 1990 Phys Chem Sect 312 410 English translation Gorman C B Ginsburg E J Grubbs R H Soluble highly conjugated derivatives of polyacetylene from the ring opening metathesis polymerization of monosubstituted cyclooctatetraenes Synthesi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ymer structure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93 115 4 1397 doi 10 1021 ja00057a024 Langsdorf Brandi L Zhou Xin Lonergan Mark C Kinetic Study of the Ring Opening Metathesis Polymerization of Ionically Functionalized Cyclooctatetraenes Macromolecules 2001 34 8 2450 doi 10 1021 ma0020685 外在链接 编辑Polyacetylen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0 presentation speech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聚乙炔 amp oldid 7450832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