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第三紀

古新世至上新世的主要分层
-65 —
-60 —
-55 —
-50 —
-45 —
-40 —
-35 —
-30 —
-25 —
-20 —
-15 —
-10 —
-5 —
0 —
北美草原扩张[1]
南极冰盖出现[2]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
古新世至上新世的时间表
直轴:百万年前

第三紀(英語:Tertiary Period),是地球地質年代中的一段時期,是古近紀新近紀的舊稱。

國際地層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已不再承認第三紀是正式的地質年代名稱,並拆分為古近紀與新近紀兩個時期。然而地質學界仍廣泛使用第三紀一詞。[4]

沿革 编辑

第三紀Tertiary)一詞最早由義大利地質先驅喬瓦尼·阿爾杜伊諾於1759年命名,代表一段地質年代。阿杜諾觀察義大利北部的地質,將該地的地層依年代依序分為第一紀(Primary)、第二紀Secondary)、第三紀。經過近70年的發展,陸續有地質學家開始應用第三紀一詞。撰寫《地質學原理》的英國地質學家查爾斯·萊爾爵士(Charles Lyell, 1797-1875)在其1828年的地層分類中納入第三紀,同時又依據地層中軟體動物化石含量,將第三紀細分為漸新世(Eocene)、中新世(Miocene)、古上新世(Older Pliocene)和新上新世(Newer Pliocene)等4個世(epoch)。由於這個劃分法僅依據在阿爾卑斯山及義大利的研究,無法廣泛地應用到其他歐洲及美洲的地層,因此這些世的劃分後來就廢止不用。

1829年,法國地質學會創辦人之一的迪斯努瓦耶法语Jules DesnoyersJules Desnoyers, 1800-1887)研究法國巴黎盆地的地層,從第三紀中劃分出第四紀Quaternary),用以描述比第三紀岩石更年輕的沉積物。此後建立四個紀的地質年代架構,第一紀代表爬蟲類出現之前的年代、第二紀是爬蟲類動物盛行的年代、第三紀是哺乳動物的年代、第四紀則是人類的年代。經過後來的地質詳細研究,第一紀和第二紀的地層互有重疊,可細分出更多地質年代。在經過整合後,第一紀和第二紀的名稱在19世紀廢棄,並分別以古生代Paleozoic,分為六個紀)和中生代Mesozoic,分為三個紀)取代。第三紀的年代則被定義在中生代的最後一紀白堊紀與第四紀之間,並與第四紀合稱為新生代Cenozoic)。

1976年赫貝格(Hedberg)在國際地質科學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s, IUGS)國際地層委員會出版的《國際地層指南》,認為既然第一紀、第二紀都廢止了,第三紀和第四紀也不應該繼續使用。因而將新生代分為古近紀Paleogene)、新近紀Neogene)和第四紀,其中原屬第三紀的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劃歸古近紀,而中新世、上新世則劃歸新近紀。赫貝格的觀念逐漸獲得國際上的支持。1989年考伊(Cowie)和巴塞(Bassett)所編的國際年代地層表中,正式刪除了第三紀一詞。仍有許多地質學者不斷使用第三紀一詞,第三紀與古近紀、新近紀併用,造成了名詞混淆且爭議不斷。2009年美國地質學會(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的地質年代表上便將第三紀與古近紀、新近紀併用。國際地層委員會已定調廢除第三紀,國際地層委員會旗下的第三紀小組(Tertiary Subcommission)在2012年已改為古近紀小組與新近紀小組。[4]

在過去,古近紀和新近紀也曾分別被叫做早第三紀和晚第三紀。

早第三紀(古近紀):

晚第三紀(新近紀):

参见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Retallack, Gregory J. Neogene expansion of the North American prairie. PALAIOS. 1997-08-01, 12 (4): 380–390. ISSN 0883-1351. doi:10.2307/3515337 (英语). 
  2. ^ Zachos, James C.; Kump, Lee R. Carbon cycle feedbacks and the initiation of Antarctic glaciation in the earliest Oligocene.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2005-05-01, 47 (1): 51–66. ISSN 0921-8181. doi:10.1016/j.gloplacha.2005.01.001. 
  3. ^ Krijgsman, W.; Garcés, M.; Langereis, C. G.; Daams, R.; van Dam, J.; van der Meulen, A. J.; Agustí, J.; Cabrera, L. A new chronology for the middle to late Miocene continental record in Spain.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1996-08-01, 142 (3): 367–380. ISSN 0012-821X. doi:10.1016/0012-821X(96)00109-4. 
  4. ^ 4.0 4.1 蘇品如. 地質時代「第三紀」存廢爭議 (报告). 2016-11 –通过ResearchGate GmbH. 

第三紀, 古新世至上新世的主要分层查论编, 新生代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紀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达宁期塞兰特期赞尼特期伊普雷斯期路特期巴尔顿期普里阿邦期鲁培尔期恰特期阿基坦期波尔多期兰盖期塞拉瓦尔期托尔顿期墨西拿期赞克尔期皮亚琴期, 中新世上, 古新世, 始新世极热事件, 北美草原扩张, 南极冰盖出现, 白垩纪, 第三纪灭绝事件, 墨西拿盐度危机, 古新世至上新世的时间表直轴, 百万年前, 英語, tertiary, period, 是地球地質年代中的一段時期, 是古近紀及新近紀的舊稱, 國際地層委員會, intern. 古新世至上新世的主要分层查论编 65 60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新生代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紀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达宁期塞兰特期赞尼特期伊普雷斯期路特期巴尔顿期普里阿邦期鲁培尔期恰特期阿基坦期波尔多期兰盖期塞拉瓦尔期托尔顿期墨西拿期赞克尔期皮亚琴期 中新世上 古新世 始新世极热事件 北美草原扩张 1 南极冰盖出现 2 白垩纪 第三纪灭绝事件 墨西拿盐度危机 3 古新世至上新世的时间表直轴 百万年前 第三紀 英語 Tertiary Period 是地球地質年代中的一段時期 是古近紀及新近紀的舊稱 國際地層委員會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 已不再承認第三紀是正式的地質年代名稱 並拆分為古近紀與新近紀兩個時期 然而地質學界仍廣泛使用第三紀一詞 4 沿革 编辑第三紀 Tertiary 一詞最早由義大利地質先驅喬瓦尼 阿爾杜伊諾於1759年命名 代表一段地質年代 阿杜諾觀察義大利北部的地質 將該地的地層依年代依序分為第一紀 Primary 第二紀 Secondary 第三紀 經過近70年的發展 陸續有地質學家開始應用第三紀一詞 撰寫 地質學原理 的英國地質學家查爾斯 萊爾爵士 Charles Lyell 1797 1875 在其1828年的地層分類中納入第三紀 同時又依據地層中軟體動物化石含量 將第三紀細分為漸新世 Eocene 中新世 Miocene 古上新世 Older Pliocene 和新上新世 Newer Pliocene 等4個世 epoch 由於這個劃分法僅依據在阿爾卑斯山及義大利的研究 無法廣泛地應用到其他歐洲及美洲的地層 因此這些世的劃分後來就廢止不用 1829年 法國地質學會創辦人之一的迪斯努瓦耶 法语 Jules Desnoyers Jules Desnoyers 1800 1887 研究法國巴黎盆地的地層 從第三紀中劃分出第四紀 Quaternary 用以描述比第三紀岩石更年輕的沉積物 此後建立四個紀的地質年代架構 第一紀代表爬蟲類出現之前的年代 第二紀是爬蟲類動物盛行的年代 第三紀是哺乳動物的年代 第四紀則是人類的年代 經過後來的地質詳細研究 第一紀和第二紀的地層互有重疊 可細分出更多地質年代 在經過整合後 第一紀和第二紀的名稱在19世紀廢棄 並分別以古生代 Paleozoic 分為六個紀 和中生代 Mesozoic 分為三個紀 取代 第三紀的年代則被定義在中生代的最後一紀白堊紀與第四紀之間 並與第四紀合稱為新生代 Cenozoic 1976年赫貝格 Hedberg 在國際地質科學聯盟 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s IUGS 國際地層委員會出版的 國際地層指南 認為既然第一紀 第二紀都廢止了 第三紀和第四紀也不應該繼續使用 因而將新生代分為古近紀 Paleogene 新近紀 Neogene 和第四紀 其中原屬第三紀的古新世 始新世 漸新世劃歸古近紀 而中新世 上新世則劃歸新近紀 赫貝格的觀念逐漸獲得國際上的支持 1989年考伊 Cowie 和巴塞 Bassett 所編的國際年代地層表中 正式刪除了第三紀一詞 仍有許多地質學者不斷使用第三紀一詞 第三紀與古近紀 新近紀併用 造成了名詞混淆且爭議不斷 2009年美國地質學會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的地質年代表上便將第三紀與古近紀 新近紀併用 國際地層委員會已定調廢除第三紀 國際地層委員會旗下的第三紀小組 Tertiary Subcommission 在2012年已改為古近紀小組與新近紀小組 4 在過去 古近紀和新近紀也曾分別被叫做早第三紀和晚第三紀 早第三紀 古近紀 古新世 始新世 漸新世晚第三紀 新近紀 中新世 上新世参见 编辑第四纪參考資料 编辑 Retallack Gregory J Neogene expansion of the North American prairie PALAIOS 1997 08 01 12 4 380 390 ISSN 0883 1351 doi 10 2307 3515337 英语 Zachos James C Kump Lee R Carbon cycle feedbacks and the initiation of Antarctic glaciation in the earliest Oligocene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2005 05 01 47 1 51 66 ISSN 0921 8181 doi 10 1016 j gloplacha 2005 01 001 Krijgsman W Garces M Langereis C G Daams R van Dam J van der Meulen A J Agusti J Cabrera L A new chronology for the middle to late Miocene continental record in Spain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1996 08 01 142 3 367 380 ISSN 0012 821X doi 10 1016 0012 821X 96 00109 4 4 0 4 1 蘇品如 地質時代 第三紀 存廢爭議 报告 2016 11 通过ResearchGate GmbH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第三紀 amp oldid 7896770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