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石埤腳

石埤腳 ,是臺灣彰化縣埔鹽鄉二林鎮交界地帶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埔鹽鄉西部及二林鎮北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埔鹽鄉的石埤村、天盛村,以及二林鎮西庄里的西北部凸出部分。

石埤腳
漢字 石埤腳
白話字 Chio̍h-pi-kha
臺羅拼音Tsio̍h-pi-kha
閩南拼音Zióhbīkā

歷史 编辑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石埤腳地區為一街庄,稱為「石埤腳庄」,隸屬於二林上堡。該庄昔日南隔濁水溪主流(今舊濁水溪)與萬興庄相望,西邊為草湖庄,北與鎮平庄為鄰,東與浸水庄為鄰[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該庄隸屬於彰化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改隸屬於臺中廳。1920年(大正九年),該庄改制為「石埤腳」大字,隸屬於臺中州員林郡埔鹽庄[2]

戰後埔鹽庄改制為埔鹽鄉,隸屬於彰化縣,大字亦改制為村。

河道變遷 编辑

往昔濁水溪出山區行至二水、林內附近後,分成四股水路。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濁水溪南岸支流清水溪上游草嶺潭潰決,洪水排入北路分流,令其成為濁水溪下游的主流。[3]在1904年出版的《臺灣堡圖》上,該分流即標示「濁水溪」,而流經西螺的分流則標示「西螺溪」。 

濁水溪水系的治理於日治時期的1911年即已開始,濁水溪下游平原發生大洪水後,日人成立「濁水溪治水工事事務所」,分三期進行整治工作[4],台鐵縱貫線通車後,為了保護鐵路,在二水鐵路橋上下游兩岸興建堤防,將原來分流四散的河道截堵成現在流經西螺的濁水溪樣貌[5]。原有北路分流成為排水渠道,改稱舊濁水溪;因於福興鄉麥嶼厝出海,故又稱「麥嶼厝溪」[6]。到了1926年,濁水溪下游主流明顯地幾乎都集中到今天的濁水溪(西螺溪)流路,其他分流流量明顯萎縮[7]

昔日「濁水溪」主流河道自蕃薯聚落以下係西流入海,且為石埤腳地區的南部邊界;而流經麥嶼厝的是另一條小溪流。今日的「舊濁水溪」河道自蕃薯聚落以下係奪麥嶼厝小溪流而向西北流入海,石埤腳地區也被河道分割成東、西兩部分,分屬埔鹽鄉、二林鎮;而昔日「濁水溪」主流最下游則成為「萬興排水溝」下游河道。

交通 编辑

縣道135甲線(番金路)是埔鹽盧厝至溪湖鹿島橋的道路,大致以縱向且向西凸出的路線蜿蜒經過石埤腳地區東北部,往北可前往牛埔厝東北部邊界處與縣道135號本線交會,往東南可前往溪湖市區南邊的新厝巷與省道台19線交會。

學校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臺灣堡圖》,臺灣總督府,1904年
  2. ^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灣總督府
  3. ^ 張素玢. 與河爭地 -- 濁水溪河川地的利用與環境變遷. 淡江大學歷史學系. [2015-09-02]. (原始内容于2012-04-15) (中文(臺灣)). 
  4. ^ . 水利署第四河川局. [2015-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臺灣)). 
  5. ^ 張炎銘. 遊大河聽故事. 臺北市: 科技圖書. 2013. ISBN 978-957-655-517-6. 
  6. ^ 黃繁光、周宗賢,《二水鄉志》,歷史篇,2002年,第198-200頁
  7. ^ 陳榮慶. 濁水溪. [2015-09-02]. (原始内容于2021-04-13) (中文(臺灣)). 


石埤腳, 是臺灣彰化縣埔鹽鄉, 二林鎮交界地帶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 位於埔鹽鄉西部及二林鎮北部,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 其範圍大致包括埔鹽鄉的石埤村, 天盛村, 以及二林鎮西庄里的西北部凸出部分, 漢字白話字chio, kha臺羅拼音tsio, kha閩南拼音zióhbīkā, 目录, 歷史, 河道變遷, 交通, 學校, 參考文獻歷史, 编辑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 地區為一街庄, 稱為, 隸屬於二林上堡, 該庄昔日南隔濁水溪主流, 今舊濁水溪, 與萬興庄相望, 西邊為草湖庄, 北與鎮平庄為鄰, 東與浸水庄為鄰, 1. 石埤腳 是臺灣彰化縣埔鹽鄉 二林鎮交界地帶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 位於埔鹽鄉西部及二林鎮北部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 其範圍大致包括埔鹽鄉的石埤村 天盛村 以及二林鎮西庄里的西北部凸出部分 石埤腳漢字石埤腳白話字Chio h pi kha臺羅拼音Tsio h pi kha閩南拼音Ziohbika 目录 1 歷史 2 河道變遷 3 交通 4 學校 5 參考文獻歷史 编辑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 石埤腳地區為一街庄 稱為 石埤腳庄 隸屬於二林上堡 該庄昔日南隔濁水溪主流 今舊濁水溪 與萬興庄相望 西邊為草湖庄 北與鎮平庄為鄰 東與浸水庄為鄰 1 1901年 日治明治三十四年 11月 該庄隸屬於彰化廳 1909年 明治四十二年 10月 改隸屬於臺中廳 1920年 大正九年 該庄改制為 石埤腳 大字 隸屬於臺中州員林郡埔鹽庄 2 戰後埔鹽庄改制為埔鹽鄉 隸屬於彰化縣 大字亦改制為村 河道變遷 编辑往昔濁水溪出山區行至二水 林內附近後 分成四股水路 1898年 清光緒二十四年 濁水溪南岸支流清水溪上游草嶺潭潰決 洪水排入北路分流 令其成為濁水溪下游的主流 3 在1904年出版的 臺灣堡圖 上 該分流即標示 濁水溪 而流經西螺的分流則標示 西螺溪 濁水溪水系的治理於日治時期的1911年即已開始 濁水溪下游平原發生大洪水後 日人成立 濁水溪治水工事事務所 分三期進行整治工作 4 台鐵縱貫線通車後 為了保護鐵路 在二水鐵路橋上下游兩岸興建堤防 將原來分流四散的河道截堵成現在流經西螺的濁水溪樣貌 5 原有北路分流成為排水渠道 改稱舊濁水溪 因於福興鄉麥嶼厝出海 故又稱 麥嶼厝溪 6 到了1926年 濁水溪下游主流明顯地幾乎都集中到今天的濁水溪 西螺溪 流路 其他分流流量明顯萎縮 7 昔日 濁水溪 主流河道自蕃薯聚落以下係西流入海 且為石埤腳地區的南部邊界 而流經麥嶼厝的是另一條小溪流 今日的 舊濁水溪 河道自蕃薯聚落以下係奪麥嶼厝小溪流而向西北流入海 石埤腳地區也被河道分割成東 西兩部分 分屬埔鹽鄉 二林鎮 而昔日 濁水溪 主流最下游則成為 萬興排水溝 下游河道 交通 编辑縣道135甲線 番金路 是埔鹽盧厝至溪湖鹿島橋的道路 大致以縱向且向西凸出的路線蜿蜒經過石埤腳地區東北部 往北可前往牛埔厝東北部邊界處與縣道135號本線交會 往東南可前往溪湖市區南邊的新厝巷與省道台19線交會 學校 编辑天盛國小參考文獻 编辑 臺灣堡圖 臺灣總督府 1904年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 臺灣總督府 張素玢 與河爭地 濁水溪河川地的利用與環境變遷 淡江大學歷史學系 2015 09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4 15 中文 臺灣 清朝 日治時期的濁水溪防洪 水利署第四河川局 2015 09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4 中文 臺灣 張炎銘 遊大河聽故事 臺北市 科技圖書 2013 ISBN 978 957 655 517 6 黃繁光 周宗賢 二水鄉志 歷史篇 2002年 第198 200頁 陳榮慶 濁水溪 2015 09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3 中文 臺灣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石埤腳 amp oldid 6975780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