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温疫论

温疫论》亦作《瘟疫》,中医温病学著作,为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急性传染病、温疫病治法的专著。全书分上下两卷,补遗一卷,明朝吴有性(吴又可)著。

歷史背景 编辑

吴有性是明末著名医学家。南直隶吴县人。崇祯十四年(1641年),人民生活极度贫困,温疫流行,山东浙江、南北直隶等地感染者甚众,到五六月份情况更严重。江南一带,“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者”。当时医者误用伤寒法治疗,毫无效果。温疫误用伤寒治法死亡率很高,使许多患者“不死于病,乃死于医”。他深感“守古法不合新病”,不顾危险,密切观察,静心研究病因、病情,对病因、病机深入探求。提出戾气病因说,指出温疫“非寒非热,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疫病流行“不可以年岁四时为拘,盖非五运六气所能定”,是感染“异气”(又名疠气、杂气或戾气)所致,病由而入,与伤寒之症虽症状相似,其实不同。

全書特色 编辑

吴有性对瘟疫病因和传染途径的认识,较之前人有较大突破。从而为传染病的认识和治疗开创了新的途径。吴氏参考古今医案,创造了一些实用有效的治法。并将个人心得及平日所用有效方法,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著成本书。书中共分93论,上卷载文50篇,阐发温疫病因、病机、证候及治疗,论述温疫与伤寒不同之理;下卷载文33篇,叙述温疫各兼挟症。指出了瘟疫与伤寒的鉴别和治法,详细记载了瘟疫病因、初起、病机、传变途径、发病规律及治疗方法。创“温疫疠气”病因学说,认为疫病是由戾气从口鼻侵入体内引起,用药可制服。戾气不同,引起的疫病不同,侵犯的脏腑亦不同。且痘疹与疔疮的化脓感染亦由戾气引起。见解独到,发展了古代六淫致病学说,在世界传染病流行病史上处于领先地位。本书亦很重视热性病的食疗,载有“论食”一节。

版本 编辑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其较详辑要,清代的《结一庐书目》、《八千卷楼书目》、《壬子文澜阁所存书目》等均载其著录。历代版本很多,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初刻本、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年)葆真堂刻本和康熙三十九年(1709年)积秀堂版本。乾隆年间,洪天锡予以补注。其后,从清代至民国间版本迭出,不下45种。人民卫生出版社根据郑重光补注本《温疫论补注》出版了影印本。

相關條目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 溫疫論 中藥方劑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参考文献 编辑

  • 《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
  • 《中医辞海·下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9

温疫论,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溫疫論, 亦作, 瘟疫论, 中医温病学著作, 为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急性传染病, 温疫病治法的专著, 全书分上下两卷, 补遗一卷, 明朝吴有性, 吴又可, 目录, 歷史背景, 全書特色, 版本,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参考文献歷史背景, 编辑吴有性是明末著名医学家, 南直隶吴县人, 崇祯十四年, 1641年, 人民生活极度贫困, 温疫流行, 山东, 浙江, 南北直隶等地感染者甚众, 到五六月份情况更严重, 江南一带, 一巷百余家, 无一家仅免, 一门数十口, 无一口仅存者, 当.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溫疫論 温疫论 亦作 瘟疫论 中医温病学著作 为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急性传染病 温疫病治法的专著 全书分上下两卷 补遗一卷 明朝吴有性 吴又可 著 目录 1 歷史背景 2 全書特色 3 版本 4 相關條目 5 外部連結 6 参考文献歷史背景 编辑吴有性是明末著名医学家 南直隶吴县人 崇祯十四年 1641年 人民生活极度贫困 温疫流行 山东 浙江 南北直隶等地感染者甚众 到五六月份情况更严重 江南一带 一巷百余家 无一家仅免 一门数十口 无一口仅存者 当时医者误用伤寒法治疗 毫无效果 温疫误用伤寒治法死亡率很高 使许多患者 不死于病 乃死于医 他深感 守古法不合新病 不顾危险 密切观察 静心研究病因 病情 对病因 病机深入探求 提出戾气病因说 指出温疫 非寒非热 非暑非湿 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疫病流行 不可以年岁四时为拘 盖非五运六气所能定 是感染 异气 又名疠气 杂气或戾气 所致 病由口鼻而入 与伤寒之症虽症状相似 其实不同 全書特色 编辑吴有性对瘟疫病因和传染途径的认识 较之前人有较大突破 从而为传染病的认识和治疗开创了新的途径 吴氏参考古今医案 创造了一些实用有效的治法 并将个人心得及平日所用有效方法 于崇祯十五年 1642年 著成本书 书中共分93论 上卷载文50篇 阐发温疫病因 病机 证候及治疗 论述温疫与伤寒不同之理 下卷载文33篇 叙述温疫各兼挟症 指出了瘟疫与伤寒的鉴别和治法 详细记载了瘟疫病因 初起 病机 传变途径 发病规律及治疗方法 创 温疫疠气 病因学说 认为疫病是由戾气从口鼻侵入体内引起 用药可制服 戾气不同 引起的疫病不同 侵犯的脏腑亦不同 且痘疹与疔疮的化脓感染亦由戾气引起 见解独到 发展了古代六淫致病学说 在世界传染病流行病史上处于领先地位 本书亦很重视热性病的食疗 载有 论食 一节 版本 编辑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有其较详辑要 清代的 结一庐书目 八千卷楼书目 壬子文澜阁所存书目 等均载其著录 历代版本很多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初刻本 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乙丑 1685年 葆真堂刻本和康熙三十九年 1709年 积秀堂版本 乾隆年间 洪天锡予以补注 其后 从清代至民国间版本迭出 不下45种 人民卫生出版社根据郑重光补注本 温疫论补注 出版了影印本 相關條目 编辑吳有性 達原飲外部連結 编辑溫疫論 中藥方劑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 英文 参考文献 编辑 中国历史大辞典 下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 中医辞海 下册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9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温疫论 amp oldid 6814822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