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德語:Angst)在西方哲學以及西洋文化中,是指一种由內而生,因為認知而引發的緊張、不安或焦虑的情绪。和源於外在威脅的「恐懼」(德語:Furcht、英語:Fear)略有不同。

呐喊》,爱德华·孟克,1893

哲学 编辑

存在主义哲学中,"畏"有特殊的概念性意义。最初使用这个词的是丹麦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在作品《焦虑的概念英语The Concept of Anxiety》中,克尔凯郭尔使用"畏"(丹麥語angst)来指代一种深层的情绪。他认为,除了人类以外的动物,它们的行为只被本能所引导,只有人类得以享受基于自由的选择,但也因此而感到恐惧。[1][2] 当考虑到前方未知的可能性,以及因选择而将要背负的无形义务,人们就会感到焦虑。[2][3]

后世哲学家,例如弗里德里希·尼采让-保罗·萨特马丁·海德格尔等人继承了克尔凯郭尔的"畏"的概念。他们对这个概念进行了自主的延伸。克尔凯郭尔对于"畏"的理解更多是出于一种关于宗教的个人情感,而其他哲学家则寻求在个人原则、文化传统以及存在的绝望英语Existential crisis等方面进行自己的探索。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认为,"此在的生存论意义就是畏","此在就是畏","此在的存在结构就是畏" 。畏的是"存在自身",畏的是随时都可能来临,而又无法回避的"死","为死而存在就是畏" 。他认为存在是死亡的开始,而死亡是存在的终结,当人真正认清了此在的这个实质时,他就不会终日惶惶于死亡,就能视死如归,从畏转向大无畏。

音乐 编辑

存在主义的畏也体现在二十世纪的古典音乐创作中,这种潮流受当时的哲学影响,也反映了彼时世界于战争中的境况。相关的著名作曲家包括古斯塔夫·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歌剧厄勒克特拉莎乐美)、克劳德·德彪西(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芭蕾游戏英语Jeux)、让·西贝柳斯(第四交响曲)、阿诺德·勋伯格华沙幸存者英语A Survivor from Warsaw)、阿尔班·贝尔格弗朗西斯·普朗克(歌剧圣衣会修女对话录)、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歌剧姆岑斯克郡的麦克白夫人,交响曲和其它室内乐)、巴托克·贝拉(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哀悼广岛幸存者英语Threnody to the Victims of Hiroshima)。

自1950年代中后期,鉴于当时世界的紧张局势核扩散流行音乐开始引入畏的元素。杰夫·纳托尔英语Jeff Nuttall在其书籍《炸弹文化英语Bomb Culture(1968)》中认为,流行文化中的畏源自广岛原子弹爆炸事件。恐惧也在民谣摇滚中得到了表达,例如鲍勃·迪伦的《Masters of War英语Masters of War》和《A Hard Rain's a-Gonna Fall英语A Hard Rain's a-Gonna Fall》。畏也时常被用于形容朋克摇滚垃圾摇滚新金属Emo等音乐流派的忧郁存在的绝望英语Existential crisis虚无主义元素。

另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註腳 编辑

  1. ^ . The Free Dictionary. [2022-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8). 
  2. ^ 2.0 2.1 Marino, Gordon. . Opinionator. 1332009038 [2022-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30) (英语). 
  3. ^ Backhouse, Stephen. Kierkegaard : a single life. Grand Rapids, Michigan. 2016. ISBN 978-0-310-52088-7. OCLC 932828251. 

德語, angst, 在西方哲學以及西洋文化中, 是指一种由內而生, 因為認知而引發的緊張, 不安或焦虑的情绪, 和源於外在威脅的, 恐懼, 德語, furcht, 英語, fear, 略有不同, 呐喊, 爱德华, 孟克, 1893, 目录, 哲学, 音乐, 另见, 参考文献, 註腳哲学, 编辑在存在主义哲学中, 有特殊的概念性意义, 最初使用这个词的是丹麦哲学家索伦, 克尔凯郭尔, 在作品, 焦虑的概念, 英语, concept, anxiety, 克尔凯郭尔使用, 丹麥語, angst, 来指代一种深层的情绪,. 畏 德語 Angst 在西方哲學以及西洋文化中 是指一种由內而生 因為認知而引發的緊張 不安或焦虑的情绪 和源於外在威脅的 恐懼 德語 Furcht 英語 Fear 略有不同 呐喊 爱德华 孟克 1893 目录 1 哲学 2 音乐 3 另见 4 参考文献 4 1 註腳哲学 编辑在存在主义哲学中 畏 有特殊的概念性意义 最初使用这个词的是丹麦哲学家索伦 克尔凯郭尔 在作品 焦虑的概念 英语 The Concept of Anxiety 中 克尔凯郭尔使用 畏 丹麥語 angst 来指代一种深层的情绪 他认为 除了人类以外的动物 它们的行为只被本能所引导 只有人类得以享受基于自由的选择 但也因此而感到恐惧 1 2 当考虑到前方未知的可能性 以及因选择而将要背负的无形义务 人们就会感到焦虑 2 3 后世哲学家 例如弗里德里希 尼采 让 保罗 萨特 马丁 海德格尔等人继承了克尔凯郭尔的 畏 的概念 他们对这个概念进行了自主的延伸 克尔凯郭尔对于 畏 的理解更多是出于一种关于宗教的个人情感 而其他哲学家则寻求在个人原则 文化传统以及存在的绝望 英语 Existential crisis 等方面进行自己的探索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认为 此在的生存论意义就是畏 此在就是畏 此在的存在结构就是畏 畏的是 存在自身 畏的是随时都可能来临 而又无法回避的 死 为死而存在就是畏 他认为存在是死亡的开始 而死亡是存在的终结 当人真正认清了此在的这个实质时 他就不会终日惶惶于死亡 就能视死如归 从畏转向大无畏 音乐 编辑存在主义的畏也体现在二十世纪的古典音乐创作中 这种潮流受当时的哲学影响 也反映了彼时世界于战争中的境况 相关的著名作曲家包括古斯塔夫 马勒 理查德 施特劳斯 歌剧厄勒克特拉和莎乐美 克劳德 德彪西 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芭蕾游戏 英语 Jeux 让 西贝柳斯 第四交响曲 阿诺德 勋伯格 华沙幸存者 英语 A Survivor from Warsaw 阿尔班 贝尔格 弗朗西斯 普朗克 歌剧圣衣会修女对话录 德米特里 肖斯塔科维奇 歌剧姆岑斯克郡的麦克白夫人 交响曲和其它室内乐 巴托克 贝拉 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 克里斯托弗 潘德列茨基 哀悼广岛幸存者 英语 Threnody to the Victims of Hiroshima 自1950年代中后期 鉴于当时世界的紧张局势和核扩散 流行音乐开始引入畏的元素 杰夫 纳托尔 英语 Jeff Nuttall 在其书籍 炸弹文化 英语 Bomb Culture 1968 中认为 流行文化中的畏源自广岛原子弹爆炸事件 恐惧也在民谣摇滚中得到了表达 例如鲍勃 迪伦的 Masters of War 英语 Masters of War 和 A Hard Rain s a Gonna Fall 英语 A Hard Rain s a Gonna Fall 畏也时常被用于形容朋克摇滚 垃圾摇滚 新金属 Emo等音乐流派的忧郁 存在的绝望 英语 Existential crisis 和虚无主义元素 另见 编辑愤怒 一种强烈的情绪状态 拜伦式英雄 孤立 沉思的反英雄人格 情绪 人类的主观意识体验 存在主义 关注个体存在的哲学领域 卡夫卡式 Kafkaesque 如卡夫卡作品中那样的离奇状态 死亡焦虑 由思索死亡引发的焦虑 异化 与社会关系的疏离 狂飙突进运动 德国文学和音乐的浪漫主义运动 恐惧管理理论 社会与演化心理学理论参考文献 编辑註腳 编辑 angst The Free Dictionary 2022 06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08 2 0 2 1 Marino Gordon The Danish Doctor of Dread Opinionator 1332009038 2022 06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30 英语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Backhouse Stephen Kierkegaard a single life Grand Rapids Michigan 2016 ISBN 978 0 310 52088 7 OCLC 932828251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畏 amp oldid 7868790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