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危害

电磁辐射可根据其电离原子及破坏化学键的能力分为两类: 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紫外线及更高频率的射线(如X射线γ射线等)属于电离辐射,它们有其特殊的危害性,具体可参见辐射急性辐射综合症慢性辐射综合症等条目。就目前而言,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类辐射损伤是晒伤,该损伤每年导致超过一百万人患上皮肤癌[1]

危害的种类 编辑

电气危害 编辑

超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可以感应产生足以对人畜造成电击的强大电流,并可导致电气设备过载和损坏。太阳风暴也是通过震荡磁场感生电流的方式对地面电气电子设备产生影响的,这会导致输变电设备的损坏甚至爆炸[2],造成灾难性的大规模停电(如发生在1989年3月的超强磁暴就导致加拿大魁北克地区大面积停电)以及干扰电磁信号(如广播、电视及电话信号等)[3]

火灾危害 编辑

当高强度电磁辐射所产生的感应电压超过周围介质(比如空气)的击穿电压时,感应电流就可以在介质中激发电火花(电弧)。这些电火花可以引燃周围的易燃物或易燃气体,甚至造成爆炸。

尤其是对于周围存放有爆炸物或军火弹药的场所而言,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安全威胁,因为高强度的电磁辐射所产生的电火花可能导致可怕的爆炸事故。这种潜在的风险被称作HERO,即电磁辐射对军械的危害(Hazard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to Ordnance)。美军MIL-STD-464A标准就要求对系统中的HERO风险做出评估,美国海军的OD 30393号文件则为HERO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一些设计及实践原则。

另一方面,与燃料相关的电磁辐射危害被称作HERF,即电磁辐射对燃料的危害(Hazard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to Fuel)。针对HERF风险,美国海军OP 3565号文件第1卷给出的估计是在225MHz频率下最大许可的电磁功率密度是0.09W/m²(大致相当于距离40W发射器4.2米处的功率密度)。

生物危害 编辑

关于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目前人们了解的最为清楚的就是射频加热英语dielectric heating,譬如在高功率发射器工作期间接触其天线或者在其附近逗留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烧伤。微波炉正是利用这种效应对食物进行加热的。

这种加热效应与电磁辐射的功率及频率有关,具体强弱可用吸收辐射率英语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来度量,其单位是瓦/千克(W/kg)。为避免射频加热效应对人体产生损害,IEEE[4]和许多政府监管部门都按照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英语ICNIRP(ICNIRP)的导则[5]针对不同频率电磁辐射确立了以SAR描述的安全限值。

一些学术刊物和报告认为功率极弱的、无加热效应的电磁场也会对生物体产生复杂的生物效应(参见生物电磁学英语Bioelectromagnetics),其中包括超低频率的低功率电磁场[6][7]、调制射频和微波[8]。但到目前为止,学界对于无加热效应的极弱电磁场对生物体作用的基本机理仍缺乏足够的了解[9]

2009年,瑞士巴塞尔大学的F.Focke等人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分析法研究了电磁辐射对于人体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间歇性发射的强度为1mT(10G)的50Hz电磁波影响下,人体细胞DNA断链的概率显著增加[10]。不过需注意该项研究中电磁场照射剂量高于目前已制定的安全限值。

政府及科学团体立场 编辑

世界卫生组织 编辑

2011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电磁场健康风险的评估报告认为,关于使用移动电话可导致神经胶质瘤听神经瘤英语Vestibular schwannoma的证据十分有限,同时关于电磁场引起其他健康风险的证据也不够充分[11][12]。其中“可能致癌”的表述往往被人误读为学界已经发现并确认了明确的健康风险,但事实上这一表述的含义是按照现有数据资料无法彻底地、结论性地排除这种可能性[13]

加拿大卫生部 编辑

“没有发现明确的、结论性的证据能够证明加拿大家庭和学校所处环境中(包括靠近输电线路的场所环境)的电磁场辐照水平可引起任何健康损害。”[14]

比利时2014年关于移动电话的立法 编辑

比利时政府关于“联邦公共服务:健康、食品安全与环境”的网站上指出:

“2014年3月1日,移动电话的销售将适用新的法规。一方面,针对7岁以下少年儿童生产的移动电话将禁止销售;另一方面,所有销售手机的场所(包括线上电商和线下商场)都必须标明移动电话的SAR值”……“为何要标明这个量值?主要是作为一种预防手段,因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于2011年发布的报告指出频繁使用移动电话有潜在的可能会增加罹患脑癌的概率,射频无线电也因此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为‘可能致癌物’。在学界得出清楚明确的科学结论之前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立法的本意就是要引起移动电话用户对这一问题的关注。”[15]

美国联邦标准 编辑

在美国联邦标准1037C中,美国政府采纳了以下定义:

电磁辐射的危害(RADHAZ):由无线电发射器或天线产生的电磁辐射对周边军械、人员或燃料产生的超出已有安全限值或将当前水平增加到危险水平的危害;或者环境中的电磁辐射对人员、军械或燃料的既定任务或使用所带来的危害。这些危害主要由足够强度的电磁场以下方式产生:(a)感应足够强大的电流或足够高的电压激发弹药的电子引爆器或其他武器装备的电控爆炸装置;(b)对人畜的生理健康产生危害;(c)击穿介质产生足以引燃易燃物质的电火花。 —国防部军事及相关术语词典编辑部英语Department of Defense Dictionary of Military and Associated Terms

电力输送 编辑

优势证据表明因电力输送而产生的低功率、低频率电磁辐射不会导致短期或长期的健康风险。尽管学者提出了一些关于电磁辐射致癌的生物机理(例如输电线路产生的电场可以吸引和集聚气溶胶污染物[16][17]),但其中还没有一种机理得到证实[18][19][20][21][22][23]。即便如此,还是有一些研究报道了电磁场与一系列不利的健康效应之间存在相关性,对此有学者认为二者并非真正相关,而是统计学上的相关不蕴涵因果。这些被提及的健康风险包括儿童白血病[18]成人白血病[24]神经退行性疾病(比如俗称“渐冻人症”的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25][26][27]流产[28][29][30]阿兹海默症[31]。一些研究则认为电磁辐射与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帕金森症多发性硬化无关[31]

缓解措施 编辑

鉴于高架输电线路可能会有潜在的健康风险,一种应对措施是将其埋于地下。地下电缆周围的土壤和包容物可以显著地阻止输电线路产生的电场向外辐射,并大幅降低电缆辐射出的磁场强度[32]。但不论如何,埋设地下电缆的成本还是要比高架输电线路高出数倍[33]

白血病与癌症 编辑

支持电磁辐射与白血病/癌症无关的意见 编辑

1997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IARC)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份为期七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的结论报告。这项研究调查了罹患儿童白血病的638位儿童和620位控制组对象,得出的结论是“几乎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在较高的平均电磁场水平(时间加权平均)环境中生活会增加儿童罹患儿童白血病的风险”[34]。在这份报告发布之后,美国能源部解散了电磁场研究与公众信息传播研究项目(RAPID),给出的理由是此项目已没有必要继续进行[35]

2005年加拿大联邦-省份-地方辐射防护委员会发表声明:“近来的一份对于多个流行病学调查的汇总分析报告指出,在平均磁场强度大于0.4µT的环境中生活的儿童罹患白血病的概率比其他儿童高出一倍。尽管如此,本委员会的观点是迄今为止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都不足以可靠地证明加拿大家庭(不论是否靠近输电线路)环境中的电磁辐射会导致儿童罹患白血病。”[36]

2007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基于世卫组织工作组、IARC和ICNIRP相关研究课题的322号情况说明,其中综述了近来的若干研究成果。这份情况说明指出:“就公众日常所能接触到的超低频电场而言,没有证据证明其对人体健康能产生实质性的不良影响”;对于超低频磁场,该说明认为:“现有的证据不足以证明超低频磁场与儿童白血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对于其它儿童或成人的癌症等疾病,世卫组织工作组认为支持超低频磁场与这些疾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证据比儿童白血病的相关证据还要更弱一些。对于某些癌症(比如乳腺癌),现有证据表明电磁场与其无关。”[18]

按照印度国家物理实验室Lakshmikumar博士的说法,要在射频无线电和癌症(包括白血病)之间建立直接的因果关系就意味着“对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及整个量子力学的彻底背弃。”[37]

2010年M.Maslanyj等学者采用布拉德福德·希尔准则对现有的证据进行了校验,以了解这些证据是否支持减少电磁辐射照射剂量能够作为一种合理有效的针对微小且不确定的公众健康风险的预防手段。在汇总了所有数据之后,他们认为现有证据不足以确立“足够的相关性、剂量-反馈关系、生物合理性或生物一致性”。他们同时也指出只要学界还存在着对于数据的不同解释方法,有关这一问题的争议和矛盾就将一直持续下去[38]

支持电磁辐射与白血病/癌症有关的意见 编辑

2001年I.C.Ahlbom等学者对电磁场与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平均磁场强度大于0.4µT的环境中生活的儿童罹患白血病的概率比其他儿童高出一倍,但他们同时也指出“……这有一定可能是统计偏差。在没有明确的理论机理或可再现的实验证据支持下,学界很难对相关问题做出确切的解释。”[39]

2002年P.Michelozzi等学者的研究发现居住地距离梵蒂冈广播电台发射塔的远近与白血病发病率之间存在相关性,但是“这项研究本身存在局限性,因为案例数据较少并且缺乏具体的照射剂量数据。”[40]

2005年G.Draper等学者发现在高架输电线附近200米(656英尺)距离内儿童白血病发病率要比平均水平高出70%,而在200至600米(656至1,969英尺)距离内的发病率比平均水平高23%。他们认为“这一相关性可能只是巧合或统计混淆”,尤其是在200至600米(656至1,969英尺)距离内的发病率数据,因为他们确知这一区域内磁场强度远低于0.4µT[41]。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曾针对这些发病率的增长提出过一种可能的机理,即输电线附近的电场会吸引和集聚气溶胶污染物[17]

其它结论 编辑

2001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关于超低频电磁场与癌症关系的263号情况说明。此说明指出根据IARC关于儿童白血病的类似评估,超低频电磁场属于“可能致癌物”;但其中同时也表明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能够确切地、结论性地将其它癌症与超低频电磁场关联起来[42]。世卫组织稍后指出以上结论所依赖的证据的效力“因处理方法方面的问题而有所减弱”,因此“总的来说,关于儿童白血病的证据不足以支持确切的因果关系。”[18]

2007年英国健康保护局英语Health Protection Agency发布报告指出英国43%的家庭因为受到地上或地下132kV以上输电线路的影响而出现超过0.4µT的磁场水平[43]

英国SAGE报告 编辑

2004年英国卫生部成立了关于超低频电磁场健康效应的利益相关方咨询会员会(SAGE)以了解并预防输电线路的电磁场对于儿童白血病的潜在影响。2007年4月,该委员会发布了第一阶段中期评估报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认为居住地靠近输电线路的远近与儿童白血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已经确切到足够发布预防建议的程度,具体建议包括将新建的输电线路尽可能改为地下线路以及禁止在距离输电线路60米(197英尺)以内建设新的住房。其中关于新建住房的限制措施并不是向政府提出的官方建议,因为对儿童白血病风险所做的成本效益分析表明其潜在效益不足以让政府发布相关条例;这项建议之所以被列入评估报告是因为如果后续研究表明其它健康风险也与输电线路电磁场相关的话,政府就有必要根据此建议发布限制新建住房的位置[44]

移动电话 编辑

随着移动电话用户的大幅增长(截止到2005年8月,全球共有20亿人使用移动电话),移动电话辐射和健康这个话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移动电话使用微波波段的电磁波进行通讯,一些人认为[45]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46]。这些担忧促使学界进行了大量的针对性研究(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既有动物模型也有人体实验)[47][48]。近来人们也开始陆续关注其他无线电子设备及系统(如无线网络)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根据科学及医疗团体的一致意见,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声明指出移动电话及移动通讯基站造成健康损害(如头痛或致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49]。不过,“IARC仍将射频电磁场列为可能致癌物(2B类致癌物)。该分类下的物质或环境可能与癌症之间存在可信的因果关系,但巧合、偏差及统计混淆等因素始终存在,因而无法建立确切合理的联系。"[50]

物理学家Vasant Natarajan指出:“我们的确应该警觉现代化、工业化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充满了致癌物——从食物中含有的杀虫剂到空气及水中的工业污染物等等。但我确信移动电话的电磁辐射不属于致癌物。”他认为移动电话的电磁辐射能量低于任何可能的致癌阈值,因此不会导致使用者罹患癌症[51]

照明 编辑

紧凑型荧光灯泡 编辑

当包裹荧光涂层的屏蔽保护层因安装错误等原因而出现损坏或破碎时,紧凑型的节能荧光灯可能会放射出达到危险水平的紫外线。这种情况下发生出的紫外线足以导致烧伤甚至引发皮肤癌。这种荧光灯泡之所以会产生紫外线,是由其发光机理决定的:先由灯泡中的蒸气退激发出不可见的紫外线,再由荧光涂层将紫外线转化为可见的荧光[52][53]

LED路灯 编辑

  • LED灯泡照射对于人体褪黑素合成的抑制作用是高压钠灯的五倍[54]。人们已知峰值波长在400-500nm左右的白光可以有效抑制松果体合成褪黑素,具体机理是白光干扰了人体的生物钟并导致睡眠周期的紊乱[55]
  • 人工夜灯对于人体(以及野生动物)会产生各种效应,例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心理及行为。其中很多领域尚未被人们所了解,照明工程学会(IES)也强调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56]

不同频率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编辑

尽管大多数电磁辐射引起的急性病都可以很快地被确认为晒伤,但有关长期或职业性照射可能需要数月乃至数年才能产生可供辨识的健康效应。

超低频射频无线电 编辑

高功率的超低频射频无线电可以产生大致为数个kV/m的电场,目前人们已知这种电场可以在人体内感应出可感知的电流并导致令人不悦的刺痛感。通常情况下,这些体内产生的电流都可以通过与地面相接触的双脚或者人体与地面之间形成的电弧而流入大地[57][58]

微波 编辑

低于政府监管机构设定的SAR限值的微波辐照被认为是一种无害的非电离辐射,它对人体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但高于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设定限值的微波辐照则被认为具有潜在的危害性。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为射频及微波设定的SAR安全辐照限值是4W/kg,高于该限值的辐照意味着人体吸收的能量已经足以产生有害的生理效应。为保险起见,最终推荐的保护导则采用了10倍的安全因子,将射频及微波的SAR阈值设定为0.4W/kg。关于射频辐射究竟要低到什么程度才属于“安全”,目前仍有不少分歧,比如俄罗斯和东欧国家针对射频及微波设定的SAR阈值就远低于西方国家。

人体中的眼睛睾丸往往被人们怀疑最容易受到射频加热的影响,因为这两个器官相比之下都缺少足以散热的血液流量。实验室中的实验研究表明短期高水平射频照射(100-200 mW/cm²)可以导致兔子患上白内障。此外,实验中还发现高水平射频照射可能影响精子数量和精子活性,并因此导致暂时性的不育。

通过动物模型实验以及流行病学调查,人们已经发现长期高水平微波照射可导致白内障。其具体机理尚不清楚,但据推测可能包括射频加热影响了晶状体保护细胞蛋白质的热敏酶。另一张可能的机理是射频在眼房水中引发的压力波直接损坏了晶状体。

目前已知高功率的微波射频照射可导致皮肤烧灼感、微波听觉效应、中等规模的剧烈疼痛、微波烧伤英语microwave burn以及皮肤水泡等。

毫米波 编辑

随着科技的进步,近来出现的应用于机场安保毫米波扫描仪英语Millimeter wave scanner及应用于个人局域网络的WiGig使得SAR安全限值法规开始面向60GHz及微波以上波段。在此之前,这一波段的微波主要应用于点对点的卫星通讯,所产生的人体照射剂量极小。毫米波段的辐射水平相当于高频微波波段或接近红外部分波段的水平[59]

红外线 编辑

750nm以上波长的红外线可以影响人眼的晶状体。例如玻璃工人型白内障英语Glassblower's cataract就是玻璃或钢铁工人因红外热辐照而罹患晶体异位的病症。长期裸眼观察烧红的玻璃或钢铁的工人们的眼睛还有可能患上其他类白内障的病变。

影响致病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工人与红外辐射源之间的距离。以电弧焊作业为例,红外辐射的强度随距离剧烈衰减,因此在距离焊接处3英尺的位置上红外线就不足以对人眼造成损伤,但焊接产生的紫外线仍会构成健康威胁。这就是为何焊接者必须佩戴染成深色的护目镜,而旁边的观察者却只需要佩戴能过滤紫外线的无色护目镜。

可见光 编辑

调制的高功率激光足以灼伤视网膜甚至是皮肤。为避免危害的发生,人们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例如ANSI的Z136标准和IEC的60825标准都按照功率和波长对激光进行了分类,这些标准规范同时也规定了相应的安全措施,例如给激光器增加安全警告标志,要求激光使用人员必须佩戴专门的护目镜等等(参见激光安全英语laser safety)。

除了红外线和紫外线之外,焊接作业还会产生剧烈的可见亮光,这可能会导致暂时性的闪光盲英语flash blindness。一些资料认为在没有合适的安全保护的情况下,不存在所谓裸眼观察焊接作业的最小安全距离。[60]

紫外线 编辑

短期(数小时)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可以导致晒伤。

紫外线(特别是其中UV-B)已被证实可以导致白内障,同时一些证据表明年轻或幼年时佩戴太阳眼镜可以减缓老年时白内障病症的发展[61]。地球大气层能够过滤掉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因此经常在高空大气中飞行的飞行员因为接受紫外线照射剂量较高的缘故往往更容易罹患白内障[62]。有学者认为臭氧层空洞所导致的地面紫外线强度升高会增加今后白内障的发病率[63]。需注意人眼晶状体可自行过滤掉紫外线,因此如果晶状体被外科手术摘除,则人眼应当可以直接看到紫外线[64]

长期的阳光紫外线照射可能导致黑色素瘤或其他皮肤恶性肿瘤[1]。现有证据可靠地证明了紫外线(特别是其中段的UV-B)是导致绝大多数非黑瘤皮肤癌(世界上最为常见的一类癌症)的最主要致病因素[1]。紫外线还能引起皱纹雀斑等皮肤问题。紫外线的损害是终生累积的,因此某些危害在照射后可能不会立即显现[65]

300nm以下的紫外线辐射(光化射线英语actinic rays)能够杀伤角膜上皮细胞,这种损伤在高海拔地区以及雪原、湖泊或沙漠等易反射阳光的环境中非常常见。与之类似,焊接作业所产生的紫外线也能够伤害角膜并导致光性角膜炎

X射线 编辑

包括X射线在内的电离辐射都可导致白内障[66] 。正对晶状体的500-800拉德X射线辐照剂量即可引起白内障,在某些情况下晶状体浑浊可能要等照射后数月至一年左右才会显现[67]

X射线装置使用中一个最主要的潜在危害就是局部皮肤受照后产生的烧伤。根据相对较大面积的X射线皮肤烧伤病例推算,大约300拉德(3戈瑞)的辐照剂量就可以导致可见的皮肤红肿;大约1500拉德(15戈瑞)的剂量可以产生带有水泡的严重烧伤;当剂量达到3000拉德(30戈瑞)时,辐照所导致的烧伤就需要采取植皮手术或截肢处理。这种烧伤症状根据剂量的不同,可能需要一到数周的病程发展[68]

备注:截止到2014年,市面上还没有针对50eV至10keV区间软X射线的商品化探测器[69]

γ射线 编辑

高剂量的γ射线或其他电离辐射可以导致大量细胞损伤和死亡。人们对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影响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这些数据表明受辐照者患癌概率明显高于常人,并且罹患癌症的概率随着受照剂量的升高而升高。

大于5戈瑞的一次性高能射线全身照射通常会导致受照者在14天内死亡。这个量值相当于一个75千克的成年人吸收375焦耳的能量(大致相当于20mg蔗糖所包含的化学能)。对于辐射剂量而言,戈瑞是一个很大的单位,因此辐照医学中经常使用毫戈瑞(mGy)作为单位[來源請求]

根据对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的跟踪调查,受照剂量超过1戈瑞时就会出现脱发;一次性接收10戈瑞的剂量即可出现永久性的脱发,但如果分次进行照射,则总剂量达到45戈瑞时才会导致永久脱发。唾液腺泪腺能够承受的剂量限值是总共30戈瑞(每次2戈瑞),但通常头颈部癌症治疗时所用的辐照剂量都超过了这个值,因此接受治疗的患者会感到口干眼干英语xerophthalmia,这可能会成为令人苦恼的长期折磨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之类似,受照皮肤的汗腺将会停止分泌汗液,而接受盆腔放疗的妇女也往往会受到阴道粘膜干燥的困扰[來源請求]。对卵巢进行8戈瑞剂量以上的辐照可导致永久性的不孕[70]

一般性的射频辐照 编辑

加拿大健康与福利部安全法第6条推荐将100kV/m作为脉冲电磁场的电场强度限值以避免空气击穿和产生电火花。根据实验室研究的结果,该法规还附加了合理限制以避免实验室中大鼠曾出现过的微波听觉效应或因电磁能量导致的神志昏迷[71]

相关条目 编辑

  • 无线电子设备与健康英语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s and health
  • 移动电话辐射和健康
  • 宇宙射线的健康威胁英语Health threat from cosmic rays
  •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ffects from radiation exposure during spaceflight
  • 电磁波过敏症
  • 电磁辐射计英语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meter
  • 电磁场测量英语EMF measurements
  • 宇宙线
  • 本底辐射
  • BioInitiative Report
  • COSMOS cohort study
  • 电磁学
  • 磁生物学英语Magnetobiology
  • Microwave News
  • 微波听觉效应
  • 吸收辐射率英语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Cleaver JE, Mitchell DL. 15. Ultraviolet Radiation Carcinogenesis. Bast RC, Kufe DW, Pollock RE; et al (编). Holland-Frei Cancer Medicine 5th. Hamilton, Ontario: B.C. Decker. 2000 [2011-01-31]. ISBN 1-55009-113-1. (原始内容于2015-09-04). 
  2. ^ 存档副本. [2014-03-15]. (原始内容于2014-03-16). 
  3. ^ Transcript of "Blackout: The Sun-Earth Connection", Part 4: When Solar Plasma Distorts Earth's Magnetic Field. [2014-03-15]. (原始内容于2009-03-20). 
  4. ^ Standard for Safety Level with Respect to Human Exposure to Radio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3KHz to 300GHz. IEEE Std (IEEE). Oct 2005, C95.1. 
  5. ^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Non-Ionizing Radiation Protection. (PDF). Health Physics. April 1998, 74 (4): 494–522. PMID 952542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11-13). 
  6. ^ Delgado JM, Leal J, Monteagudo JL, Gracia MG. Embryological changes induced by weak,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Journal of Anatomy. May 1982, 134 (3): 533–51. PMC 1167891 . PMID 7107514. 
  7. ^ Harland JD, Liburdy RP. Environmental magnetic fields inhibit the antiproliferative action of tamoxifen and melatonin in a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 line. Bioelectromagnetics. 1997, 18 (8): 555–62. PMID 9383244. doi:10.1002/(SICI)1521-186X(1997)18:8<555::AID-BEM4>3.0.CO;2-1. 
  8. ^ Aalto S, Haarala C, Brück A, Sipilä H, Hämäläinen H, Rinne JO. Mobile phone affects cerebral blood flow in humans. Journal of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Metabolism. July 2006, 26 (7): 885–90. PMID 16495939. doi:10.1038/sj.jcbfm.9600279. 
  9. ^ Binhi, Vladimir N; Repiev, A & Edelev, M (translators from Russian). Magnetobiology: underlying physical problems.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2002: 1–16. ISBN 978-0-12-100071-4. OCLC 49700531. 
  10. ^ Focke F, Schuermann D, Kuster N, Schär P. DNA fragmentation in human fibroblasts under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 exposure. Mutation Research. November 2009, 683 (1–2): 74–83. PMID 19896957. doi:10.1016/j.mrfmmm.2009.10.012. 
  11. ^ IARC classifies 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s possi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 (PDF) (新闻稿). 2011-05-31 [2011-08-01]. (原始内容 (PDF)于2011-06-01). 
  12. ^ Baan R, Grosse Y, Lauby-Secretan B, El Ghissassi F, Bouvard V, Benbrahim-Tallaa L, Guha N, Islami F, Galichet L, Straif K, on behalf of the WHO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Monograph Working Group. Carcinogenicity of 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The Lancet Oncology. 1 July 2011, 12 (7): 624–6. PMID 21845765. doi:10.1016/S1470-2045(11)70147-4.  (free, registration required)
  13. ^ Boice JD Jr, Tarone RE. Cell phones, cancer, and children. J Natl Cancer Inst. 2011, 103 (16): 1211–3. PMID 21795667. doi:10.1093/jnci/djr285. 
  14. ^ . Health Canada. 2010-01-19 [2010-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21). 
  15. ^ http://health.belgium.be/eportal/19089508_EN#.UtLlK56SyA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elgian Government website announces 2014 law prohibiting mobile phones specifically manufactured for young children and requiring exposure rate labelling on all mobile phones
  16. ^ Fews AP, Henshaw DL, Keitch PA, Close JJ, Wilding RJ. Increased exposure to pollutant aerosols under high voltage power lin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Biology. December 1999, 75 (12): 1505–21. PMID 10622257. doi:10.1080/095530099139115.  (primary source)
  17. ^ 17.0 17.1 Fews AP, Henshaw DL, Wilding RJ, Keitch PA. Corona ions from power lines and increased exposure to pollutant aeroso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Biology. December 1999, 75 (12): 1523–31. PMID 10622258. doi:10.1080/095530099139124.  (primary source)
  18. ^ 18.0 18.1 18.2 18.3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public health: Exposure to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fields. Fact sheet No. 32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June 2007 [January 23, 2008]. (原始内容于2009-02-16). 
  19. ^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public health: Electromagnetic hypersensitivity. Fact sheet No.29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cember 2005 [November 17, 2007]. (原始内容于2007-11-16). 
  20. ^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 and Public Health. National Policy. 美国物理学会. April 15, 2005 [January 29, 2008]. (原始内容于2014-03-16). 
  21. ^ (PDF). 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 June 2002 [January 29, 200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年9月16日). 
  22. ^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Non-Ionizing Radiation Protection. ICNIRP statement related to the use of security and similar devices utiliz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s. Health Physics. August 2004, 87 (2): 187–96. PMID 15257219. doi:10.1097/00004032-200408000-00007. Similarly, there is no convincing evidence for an association with neurologic disease, birth defects, heart disease, or suicide. 
  23. ^ Report 7 of the Council on Scientific Affairs (I-94).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December 1994 [December 3, 2009]. (原始内容于2010-10-26). no scientifically documented health risk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usually occurring levels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24. ^ Tynes T, Klaeboe L, Haldorsen T. Residential and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50 Hz magnetic fields and malignant melanoma: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May 2003, 60 (5): 343–7. PMC 1740536 . PMID 12709519. doi:10.1136/oem.60.5.343.  (primary source)
  25. ^ Feychting M, Jonsson F, Pedersen NL, Ahlbom A. Occupational magnetic field exposure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Epidemiology. July 2003, 14 (4): 413–9; discussion 427–8. PMID 12843764. doi:10.1097/01.EDE.0000071409.23291.7b. 
  26. ^ Håkansson N, Gustavsson P, Johansen C, Floderus B.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in welders and other workers exposed to high levels of magnetic fields. Epidemiology. July 2003, 14 (4): 420–6; discussion 427–8. PMID 12843765. doi:10.1097/01.EDE.0000078446.76859.c9.  (primary source)
  27. ^ Ahlbom A.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suicide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relation to EMF. Bioelectromagnetics. 2001,. Suppl 5: S132–43. PMID 11170123. doi:10.1002/1521-186X(2001)22:5+<::AID-BEM1029>3.0.CO;2-V. 
  28. ^ Lee GM, Neutra RR, Hristova L, Yost M, Hiatt RA. A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of residential and personal magnetic field measures and miscarriages. Epidemiology. January 2002, 13 (1): 21–31. PMID 11805582. doi:10.1097/00001648-200201000-00005.  (primary source)
  29. ^ Li DK, Odouli R, Wi S; et al. A population-based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personal exposure to magnetic fields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 risk of miscarriage. Epidemiology. January 2002, 13 (1): 9–20. PMID 11805581. doi:10.1097/00001648-200201000-00004.  (primary source)
  30. ^ Cao YN, Zhang Y, Liu Y. [Effects of exposure to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on reproduction of female mice and development of offsprings]. Zhonghua Lao Dong Wei Sheng Zhi Ye Bing Za Zhi. August 2006, 24 (8): 468–70. PMID 16978513 (中文).  (primary source)
  31. ^ 31.0 31.1 Huss, A; Spoerri, A; Egger, M; Röösli, M; Swiss National Cohort, Study. Residence near power lines and mortality from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Swiss popul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Jan 15, 2009, 169 (2): 167–75. PMID 18990717. doi:10.1093/aje/kwn297.  (primary source)
  32. ^ UK National Grid EMF information sit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08-07-05.
  33. ^ 参见输电系统#地下输电线路
  34. ^ Linet MS, Hatch EE, Kleinerman RA; et al. Residential exposure to magnetic fields an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in childre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July 1997, 337 (1): 1–7. PMID 9203424. doi:10.1056/NEJM199707033370101. 
  35. ^ Park, Robert L. Voodoo Science: The road from foolishness to fraud. Oxford, U.K.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160 [3 March 2011]. ISBN 0-19-860443-2. (原始内容于2013-05-27). 
  36. ^ . Federal-Provincial-Territorial Radiation Protection Committee. 2005-01-20 [2011-03-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3-07). 
  37. ^ Lakshmikumar ST. Power line panic and mobile mania. Skeptical Inquirer. 2009, 33 (5): 35 [2014-03-15]. (原始内容于2014-03-16). 
  38. ^ Maslanyj M, Lightfoot T, Schüz J, Sienkiewicz Z, McKinlay A. A precautionary public health protection strategy for the possible risk of childhood leukaemia from exposure to power frequency magnetic fields. BMC Public Health. 2010-11-05, 10: 673. PMC 3091578 . PMID 21054823. doi:10.1186/1471-2458-10-673. 
  39. ^ Ahlbom IC, Cardis E, Green A, Linet M, Savitz D, Swerdlow A. Review of the epidemiologic literature on EMF and Health.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December 2001, 109 (Suppl 6): 911–33. JSTOR 3454653. PMC 1240626 . PMID 11744509. doi:10.2307/3454653. 
  40. ^ Michelozzi P, Capon A, Kirchmayer U, Forastiere F, Biggeri A, Barca A, PeruccAdult CA. Childhood Leukemia near a high-power radio station in Rome, Italy.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02, 155 (12): 1096–103 [2014-03-15]. PMID 12048223. doi:10.1093/aje/155.12.1096. (原始内容于2008-07-06). 
  41. ^ Draper G, Vincent T, Kroll ME, Swanson J. Childhood cancer in relation to distance from high voltage power lines in England and Wales: a case-control study. BMJ. June 2005, 330 (7503): 1290. PMC 558197 . PMID 15933351. doi:10.1136/bmj.330.7503.1290. 
  42. ^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public health: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fields and cancer. Fact sheet No. 26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ctober 2001 [January 23, 2008]. (原始内容于2008-02-02). 
  43. ^ Maslanyj MP, Mee TJ, Renew DC;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 sources of residential power frequency magnetic field exposure in the UK Childhood Cancer Study.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March 2007, 27 (1): 41–58. Bibcode:2007JRP....27...41M. PMID 17341803. doi:10.1088/0952-4746/27/1/002. 
  44. ^ "SAGE first interim assessment: Power Lines and Property, Wiring in Homes,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in Homes". [2014-03-15]. (原始内容于2007-07-04). 
  45. ^ Researcher warns of brain cancer risk from cellphones. New York Times. July 24, 2008 [November 24, 2010]. (原始内容于2019-05-03). 
  46. ^ Health risks from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Toxicol. Lett. 2001, 120: 323–331. doi:10.1016/S0378-4274(01)00285-5. 
  47. ^ Animal carcinogenicity studies on radiofrequency fields related to mobile phones and base stations. Toxicol. Appl. Pharmacol. 2005, 207: S342 – S346. doi:10.1016/j.taap.2005.04.032. 
  48. ^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for an association between use of wireless phones and tumor diseases. Pathophysiol. 2009, 16: 113–122. 
  49. ^ What are the health risks associated with mobile phones and their base stations?. Online Q&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cember 5, 2005 [January 19, 2008]. (原始内容于2014-03-26). 
  50. ^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public health: mobile phones. Fact sheet N°19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June 2011 [5 November 2013]. (原始内容于2016-05-25). 
  51. ^ Natarajan, Vasant. The Myth of Cell Phone Radiation (PDF). Resonance: 1048–53. [2014-03-15]. (原始内容 (PDF)于2013-11-05). 
  52. ^ Mironava, T.; Hadjiargyrou, M., Simon, M. and Rafailovich, M. H. The Effects of UV Emission from Compact Fluorescent Light Exposure on Human Dermal Fibroblasts and Keratinocytes In Vitro.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20 Jul 2012. doi:10.1111/j.1751-1097.2012.01192.x. 
  53. ^ Nicole, Wendee. Ultraviolet Leaks from CFLs.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12 October, 120 (10): a387. PMC 3491932 . doi:10.1289/ehp.120-a387. 
  54. ^ University of Haifa study by Professor Abraham Haim, director of the Israeli Center for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Chronobiology Sept 2012
  55. ^ 存档副本. [2014-03-15]. (原始内容于2014-07-09). 
  56. ^ 存档副本. [2014-03-15]. (原始内容于2013-11-02). 
  57. ^ Limits of Human Exposure to 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in the Frequency Range from 3 kHz to 300 GHz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anada Safety Code 6, page 63
  58. ^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Fields Environmental Health Criteria Monograph No.23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hapter 5, page 121, WHO
  59. ^ (PDF). [2014-03-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2-01). 
  60. ^ . The Welding Institute (TWI Global). [10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0). 
  61. ^ Sliney DH. UV radiation ocular exposure dosimetry. Doc Ophthalmol. 1994, 88 (3-4): 243–54. PMID 7634993. 
  62. ^ Rafnsson, V; Olafsdottir E, Hrafnkelsson J, Sasaki H, Arnarsson A, Jonasson F. Cosmic radiation increases the risk of nuclear cataract in airline pilots: a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 Arch Ophthalmol. 2005, 123 (8): 1102–5. PMID 16087845. doi:10.1001/archopht.123.8.1102. 
  63. ^ Roger Dobson. Ozone depletion will bring big rise in number of cataracts. BMJ. 2005-12-01, 331 (7528): 1292 [2018-04-02]. ISSN 0959-8138. doi:10.1136/bmj.331.7528.1292-d. (原始内容于2018-06-02) (英语). 
  64. ^ Komarnitsky. Case study of ultraviolet vision after IOL removal for Cataract Surgery. [2014-03-15]. (原始内容于2014-02-09). 
  65. ^ UV Exposure & Your Health. UV Awareness. [10 March 2014]. (原始内容于2019-05-02). 
  66. ^ Lipman RM, Tripathi BJ, Tripathi RC. Cataracts induced by microwave and ionizing radiation. Surv Ophthalmol. 1988, 33 (3): 200–10. PMID 3068822. doi:10.1016/0039-6257(88)90088-4. 
  67. ^ . [2014-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21). 
  68. ^ Appendix A: Radiation Hazards of Analytical X-Ray Equipment, Arizona Stat university, Office of Radiation Safety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14-03-07.
  69. ^ Seeing X-rays in a new light: Soft X-ray detector could improve breast cancer imaging. [2014-03-15]. (原始内容于2014-07-09). 
  70. ^ Bradshaw, Karen D.; Schorge, John O.; Schaffer, Joseph; Lisa M. Halvorson; Hoffman, Barbara G. Amenorrhea. Williams' Gynecology. McGraw-Hill Professional. 2008. ISBN 0-07-147257-6. 
  71. ^ "Limits of Human Exposure to 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in the Frequency Range from 3 kHz to 300 GHz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anada Safety Code 6, page 62

外部链接 编辑

  • Information pag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n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t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eb site
  • Biological Effects of Power Frequency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 (May 198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ver 100 pages)
  • CDC - Electric and Mangetic Fields - NIOSH Workplace Safety and Health Topi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危害,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 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 请咨询专业人士, 詳見醫學聲明, 此條目介紹的是非电离辐射的健康效应, 关于电离辐射的健康效应, 急性, 请见, 急性辐射综合症, 关于电离辐射的健康效应, 慢性, 请见, 慢性辐射综合症, 电磁辐射可根据其电离原子及破坏化学键的能力分为两类, 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紫外线及更高频率的射线, 如x射线, γ射线等, 属于电离辐射, 它们有其特殊的危害性, 具体可参见辐射, 急性辐射综合症和慢性辐射综合症等条目,.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 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 请咨询专业人士 詳見醫學聲明 此條目介紹的是非电离辐射的健康效应 关于电离辐射的健康效应 急性 请见 急性辐射综合症 关于电离辐射的健康效应 慢性 请见 慢性辐射综合症 电磁辐射可根据其电离原子及破坏化学键的能力分为两类 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紫外线及更高频率的射线 如X射线 g射线等 属于电离辐射 它们有其特殊的危害性 具体可参见辐射 急性辐射综合症和慢性辐射综合症等条目 就目前而言 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类辐射损伤是晒伤 该损伤每年导致超过一百万人患上皮肤癌 1 目录 1 危害的种类 1 1 电气危害 1 2 火灾危害 1 3 生物危害 2 政府及科学团体立场 2 1 世界卫生组织 2 2 加拿大卫生部 2 3 比利时2014年关于移动电话的立法 2 4 美国联邦标准 3 电力输送 3 1 缓解措施 3 2 白血病与癌症 3 2 1 支持电磁辐射与白血病 癌症无关的意见 3 2 2 支持电磁辐射与白血病 癌症有关的意见 3 2 3 其它结论 3 2 4 英国SAGE报告 4 移动电话 5 照明 5 1 紧凑型荧光灯泡 5 2 LED路灯 6 不同频率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6 1 超低频射频无线电 6 2 微波 6 3 毫米波 6 4 红外线 6 5 可见光 6 6 紫外线 6 7 X射线 6 8 g射线 6 9 一般性的射频辐照 7 相关条目 8 参考资料 9 外部链接危害的种类 编辑电气危害 编辑 超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可以感应产生足以对人畜造成电击的强大电流 并可导致电气设备过载和损坏 太阳风暴也是通过震荡磁场感生电流的方式对地面电气电子设备产生影响的 这会导致输变电设备的损坏甚至爆炸 2 造成灾难性的大规模停电 如发生在1989年3月的超强磁暴就导致加拿大魁北克地区大面积停电 以及干扰电磁信号 如广播 电视及电话信号等 3 火灾危害 编辑 当高强度电磁辐射所产生的感应电压超过周围介质 比如空气 的击穿电压时 感应电流就可以在介质中激发电火花 电弧 这些电火花可以引燃周围的易燃物或易燃气体 甚至造成爆炸 尤其是对于周围存放有爆炸物或军火弹药的场所而言 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安全威胁 因为高强度的电磁辐射所产生的电火花可能导致可怕的爆炸事故 这种潜在的风险被称作HERO 即电磁辐射对军械的危害 Hazard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to Ordnance 美军MIL STD 464A标准就要求对系统中的HERO风险做出评估 美国海军的OD 30393号文件则为HERO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一些设计及实践原则 另一方面 与燃料相关的电磁辐射危害被称作HERF 即电磁辐射对燃料的危害 Hazard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to Fuel 针对HERF风险 美国海军OP 3565号文件第1卷给出的估计是在225MHz频率下最大许可的电磁功率密度是0 09W m 大致相当于距离40W发射器4 2米处的功率密度 生物危害 编辑 关于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 目前人们了解的最为清楚的就是射频加热 英语 dielectric heating 譬如在高功率发射器工作期间接触其天线或者在其附近逗留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烧伤 微波炉正是利用这种效应对食物进行加热的 这种加热效应与电磁辐射的功率及频率有关 具体强弱可用吸收辐射率 英语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 来度量 其单位是瓦 千克 W kg 为避免射频加热效应对人体产生损害 IEEE 4 和许多政府监管部门都按照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 英语 ICNIRP ICNIRP 的导则 5 针对不同频率电磁辐射确立了以SAR描述的安全限值 一些学术刊物和报告认为功率极弱的 无加热效应的电磁场也会对生物体产生复杂的生物效应 参见生物电磁学 英语 Bioelectromagnetics 其中包括超低频率的低功率电磁场 6 7 调制射频和微波 8 但到目前为止 学界对于无加热效应的极弱电磁场对生物体作用的基本机理仍缺乏足够的了解 9 2009年 瑞士巴塞尔大学的F Focke等人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分析法研究了电磁辐射对于人体细胞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间歇性发射的强度为1mT 10G 的50Hz电磁波影响下 人体细胞DNA断链的概率显著增加 10 不过需注意该项研究中电磁场照射剂量高于目前已制定的安全限值 政府及科学团体立场 编辑世界卫生组织 编辑 2011年5月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电磁场健康风险的评估报告认为 关于使用移动电话可导致神经胶质瘤与听神经瘤 英语 Vestibular schwannoma 的证据十分有限 同时关于电磁场引起其他健康风险的证据也不够充分 11 12 其中 可能致癌 的表述往往被人误读为学界已经发现并确认了明确的健康风险 但事实上这一表述的含义是按照现有数据资料无法彻底地 结论性地排除这种可能性 13 加拿大卫生部 编辑 没有发现明确的 结论性的证据能够证明加拿大家庭和学校所处环境中 包括靠近输电线路的场所环境 的电磁场辐照水平可引起任何健康损害 14 比利时2014年关于移动电话的立法 编辑 比利时政府关于 联邦公共服务 健康 食品安全与环境 的网站上指出 2014年3月1日 移动电话的销售将适用新的法规 一方面 针对7岁以下少年儿童生产的移动电话将禁止销售 另一方面 所有销售手机的场所 包括线上电商和线下商场 都必须标明移动电话的SAR值 为何要标明这个量值 主要是作为一种预防手段 因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于2011年发布的报告指出频繁使用移动电话有潜在的可能会增加罹患脑癌的概率 射频无线电也因此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为 可能致癌物 在学界得出清楚明确的科学结论之前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立法的本意就是要引起移动电话用户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15 美国联邦标准 编辑 在美国联邦标准1037C中 美国政府采纳了以下定义 电磁辐射的危害 RADHAZ 由无线电发射器或天线产生的电磁辐射对周边军械 人员或燃料产生的超出已有安全限值或将当前水平增加到危险水平的危害 或者环境中的电磁辐射对人员 军械或燃料的既定任务或使用所带来的危害 这些危害主要由足够强度的电磁场以下方式产生 a 感应足够强大的电流或足够高的电压激发弹药的电子引爆器或其他武器装备的电控爆炸装置 b 对人畜的生理健康产生危害 c 击穿介质产生足以引燃易燃物质的电火花 国防部军事及相关术语词典编辑部 英语 Department of Defense Dictionary of Military and Associated Terms 电力输送 编辑优势证据表明因电力输送而产生的低功率 低频率电磁辐射不会导致短期或长期的健康风险 尽管学者提出了一些关于电磁辐射致癌的生物机理 例如输电线路产生的电场可以吸引和集聚气溶胶污染物 16 17 但其中还没有一种机理得到证实 18 19 20 21 22 23 即便如此 还是有一些研究报道了电磁场与一系列不利的健康效应之间存在相关性 对此有学者认为二者并非真正相关 而是统计学上的相关不蕴涵因果 这些被提及的健康风险包括儿童白血病 18 成人白血病 24 神经退行性疾病 比如俗称 渐冻人症 的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25 26 27 流产 28 29 30 及阿兹海默症 31 一些研究则认为电磁辐射与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帕金森症或多发性硬化无关 31 缓解措施 编辑 鉴于高架输电线路可能会有潜在的健康风险 一种应对措施是将其埋于地下 地下电缆周围的土壤和包容物可以显著地阻止输电线路产生的电场向外辐射 并大幅降低电缆辐射出的磁场强度 32 但不论如何 埋设地下电缆的成本还是要比高架输电线路高出数倍 33 白血病与癌症 编辑 支持电磁辐射与白血病 癌症无关的意见 编辑 1997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 IARC 在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上发表了一份为期七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的结论报告 这项研究调查了罹患儿童白血病的638位儿童和620位控制组对象 得出的结论是 几乎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在较高的平均电磁场水平 时间加权平均 环境中生活会增加儿童罹患儿童白血病的风险 34 在这份报告发布之后 美国能源部解散了电磁场研究与公众信息传播研究项目 RAPID 给出的理由是此项目已没有必要继续进行 35 2005年加拿大联邦 省份 地方辐射防护委员会发表声明 近来的一份对于多个流行病学调查的汇总分析报告指出 在平均磁场强度大于0 4µT的环境中生活的儿童罹患白血病的概率比其他儿童高出一倍 尽管如此 本委员会的观点是迄今为止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都不足以可靠地证明加拿大家庭 不论是否靠近输电线路 环境中的电磁辐射会导致儿童罹患白血病 36 2007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基于世卫组织工作组 IARC和ICNIRP相关研究课题的322号情况说明 其中综述了近来的若干研究成果 这份情况说明指出 就公众日常所能接触到的超低频电场而言 没有证据证明其对人体健康能产生实质性的不良影响 对于超低频磁场 该说明认为 现有的证据不足以证明超低频磁场与儿童白血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而对于其它儿童或成人的癌症等疾病 世卫组织工作组认为支持超低频磁场与这些疾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证据比儿童白血病的相关证据还要更弱一些 对于某些癌症 比如乳腺癌 现有证据表明电磁场与其无关 18 按照印度国家物理实验室Lakshmikumar博士的说法 要在射频无线电和癌症 包括白血病 之间建立直接的因果关系就意味着 对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及整个量子力学的彻底背弃 37 2010年M Maslanyj等学者采用布拉德福德 希尔准则对现有的证据进行了校验 以了解这些证据是否支持减少电磁辐射照射剂量能够作为一种合理有效的针对微小且不确定的公众健康风险的预防手段 在汇总了所有数据之后 他们认为现有证据不足以确立 足够的相关性 剂量 反馈关系 生物合理性或生物一致性 他们同时也指出只要学界还存在着对于数据的不同解释方法 有关这一问题的争议和矛盾就将一直持续下去 38 支持电磁辐射与白血病 癌症有关的意见 编辑 2001年I C Ahlbom等学者对电磁场与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在平均磁场强度大于0 4µT的环境中生活的儿童罹患白血病的概率比其他儿童高出一倍 但他们同时也指出 这有一定可能是统计偏差 在没有明确的理论机理或可再现的实验证据支持下 学界很难对相关问题做出确切的解释 39 2002年P Michelozzi等学者的研究发现居住地距离梵蒂冈广播电台发射塔的远近与白血病发病率之间存在相关性 但是 这项研究本身存在局限性 因为案例数据较少并且缺乏具体的照射剂量数据 40 2005年G Draper等学者发现在高架输电线附近200米 656英尺 距离内儿童白血病发病率要比平均水平高出70 而在200至600米 656至1 969英尺 距离内的发病率比平均水平高23 他们认为 这一相关性可能只是巧合或统计混淆 尤其是在200至600米 656至1 969英尺 距离内的发病率数据 因为他们确知这一区域内磁场强度远低于0 4µT 41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曾针对这些发病率的增长提出过一种可能的机理 即输电线附近的电场会吸引和集聚气溶胶污染物 17 其它结论 编辑 2001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关于超低频电磁场与癌症关系的263号情况说明 此说明指出根据IARC关于儿童白血病的类似评估 超低频电磁场属于 可能致癌物 但其中同时也表明目前 没有足够的证据 能够确切地 结论性地将其它癌症与超低频电磁场关联起来 42 世卫组织稍后指出以上结论所依赖的证据的效力 因处理方法方面的问题而有所减弱 因此 总的来说 关于儿童白血病的证据不足以支持确切的因果关系 18 2007年英国健康保护局 英语 Health Protection Agency 发布报告指出英国43 的家庭因为受到地上或地下132kV以上输电线路的影响而出现超过0 4µT的磁场水平 43 英国SAGE报告 编辑 2004年英国卫生部成立了关于超低频电磁场健康效应的利益相关方咨询会员会 SAGE 以了解并预防输电线路的电磁场对于儿童白血病的潜在影响 2007年4月 该委员会发布了第一阶段中期评估报告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认为居住地靠近输电线路的远近与儿童白血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已经确切到足够发布预防建议的程度 具体建议包括将新建的输电线路尽可能改为地下线路以及禁止在距离输电线路60米 197英尺 以内建设新的住房 其中关于新建住房的限制措施并不是向政府提出的官方建议 因为对儿童白血病风险所做的成本效益分析表明其潜在效益不足以让政府发布相关条例 这项建议之所以被列入评估报告是因为如果后续研究表明其它健康风险也与输电线路电磁场相关的话 政府就有必要根据此建议发布限制新建住房的位置 44 移动电话 编辑主条目 移动电话辐射和健康 随着移动电话用户的大幅增长 截止到2005年8月 全球共有20亿人使用移动电话 移动电话辐射和健康这个话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移动电话使用微波波段的电磁波进行通讯 一些人认为 45 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46 这些担忧促使学界进行了大量的针对性研究 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 既有动物模型也有人体实验 47 48 近来人们也开始陆续关注其他无线电子设备及系统 如无线网络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根据科学及医疗团体的一致意见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声明指出移动电话及移动通讯基站造成健康损害 如头痛或致癌 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49 不过 IARC仍将射频电磁场列为可能致癌物 2B类致癌物 该分类下的物质或环境可能与癌症之间存在可信的因果关系 但巧合 偏差及统计混淆等因素始终存在 因而无法建立确切合理的联系 50 物理学家Vasant Natarajan指出 我们的确应该警觉现代化 工业化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充满了致癌物 从食物中含有的杀虫剂到空气及水中的工业污染物等等 但我确信移动电话的电磁辐射不属于致癌物 他认为移动电话的电磁辐射能量低于任何可能的致癌阈值 因此不会导致使用者罹患癌症 51 照明 编辑紧凑型荧光灯泡 编辑 当包裹荧光涂层的屏蔽保护层因安装错误等原因而出现损坏或破碎时 紧凑型的节能荧光灯可能会放射出达到危险水平的紫外线 这种情况下发生出的紫外线足以导致烧伤甚至引发皮肤癌 这种荧光灯泡之所以会产生紫外线 是由其发光机理决定的 先由灯泡中的蒸气退激发出不可见的紫外线 再由荧光涂层将紫外线转化为可见的荧光 52 53 LED路灯 编辑 LED灯泡照射对于人体褪黑素合成的抑制作用是高压钠灯的五倍 54 人们已知峰值波长在400 500nm左右的白光可以有效抑制松果体合成褪黑素 具体机理是白光干扰了人体的生物钟并导致睡眠周期的紊乱 55 人工夜灯对于人体 以及野生动物 会产生各种效应 例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心理及行为 其中很多领域尚未被人们所了解 照明工程学会 IES 也强调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 56 不同频率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编辑尽管大多数电磁辐射引起的急性病都可以很快地被确认为晒伤 但有关长期或职业性照射可能需要数月乃至数年才能产生可供辨识的健康效应 超低频射频无线电 编辑 高功率的超低频射频无线电可以产生大致为数个kV m的电场 目前人们已知这种电场可以在人体内感应出可感知的电流并导致令人不悦的刺痛感 通常情况下 这些体内产生的电流都可以通过与地面相接触的双脚或者人体与地面之间形成的电弧而流入大地 57 58 微波 编辑 低于政府监管机构设定的SAR限值的微波辐照被认为是一种无害的非电离辐射 它对人体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但高于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设定限值的微波辐照则被认为具有潜在的危害性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 ANSI 为射频及微波设定的SAR安全辐照限值是4W kg 高于该限值的辐照意味着人体吸收的能量已经足以产生有害的生理效应 为保险起见 最终推荐的保护导则采用了10倍的安全因子 将射频及微波的SAR阈值设定为0 4W kg 关于射频辐射究竟要低到什么程度才属于 安全 目前仍有不少分歧 比如俄罗斯和东欧国家针对射频及微波设定的SAR阈值就远低于西方国家 人体中的眼睛和睾丸往往被人们怀疑最容易受到射频加热的影响 因为这两个器官相比之下都缺少足以散热的血液流量 实验室中的实验研究表明短期高水平射频照射 100 200 mW cm 可以导致兔子患上白内障 此外 实验中还发现高水平射频照射可能影响精子数量和精子活性 并因此导致暂时性的不育 通过动物模型实验以及流行病学调查 人们已经发现长期高水平微波照射可导致白内障 其具体机理尚不清楚 但据推测可能包括射频加热影响了晶状体保护细胞蛋白质的热敏酶 另一张可能的机理是射频在眼房水中引发的压力波直接损坏了晶状体 目前已知高功率的微波射频照射可导致皮肤烧灼感 微波听觉效应 中等规模的剧烈疼痛 微波烧伤 英语 microwave burn 以及皮肤水泡等 毫米波 编辑 随着科技的进步 近来出现的应用于机场安保的毫米波扫描仪 英语 Millimeter wave scanner 及应用于个人局域网络的WiGig使得SAR安全限值法规开始面向60GHz及微波以上波段 在此之前 这一波段的微波主要应用于点对点的卫星通讯 所产生的人体照射剂量极小 毫米波段的辐射水平相当于高频微波波段或接近红外部分波段的水平 59 红外线 编辑 750nm以上波长的红外线可以影响人眼的晶状体 例如玻璃工人型白内障 英语 Glassblower s cataract 就是玻璃或钢铁工人因红外热辐照而罹患晶体异位的病症 长期裸眼观察烧红的玻璃或钢铁的工人们的眼睛还有可能患上其他类白内障的病变 影响致病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工人与红外辐射源之间的距离 以电弧焊作业为例 红外辐射的强度随距离剧烈衰减 因此在距离焊接处3英尺的位置上红外线就不足以对人眼造成损伤 但焊接产生的紫外线仍会构成健康威胁 这就是为何焊接者必须佩戴染成深色的护目镜 而旁边的观察者却只需要佩戴能过滤紫外线的无色护目镜 可见光 编辑 调制的高功率激光足以灼伤视网膜甚至是皮肤 为避免危害的发生 人们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 例如ANSI的Z136标准和IEC的60825标准都按照功率和波长对激光进行了分类 这些标准规范同时也规定了相应的安全措施 例如给激光器增加安全警告标志 要求激光使用人员必须佩戴专门的护目镜等等 参见激光安全 英语 laser safety 除了红外线和紫外线之外 焊接作业还会产生剧烈的可见亮光 这可能会导致暂时性的闪光盲 英语 flash blindness 一些资料认为在没有合适的安全保护的情况下 不存在所谓裸眼观察焊接作业的最小安全距离 60 紫外线 编辑 短期 数小时 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可以导致晒伤 紫外线 特别是其中UV B 已被证实可以导致白内障 同时一些证据表明年轻或幼年时佩戴太阳眼镜可以减缓老年时白内障病症的发展 61 地球大气层能够过滤掉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 因此经常在高空大气中飞行的飞行员因为接受紫外线照射剂量较高的缘故往往更容易罹患白内障 62 有学者认为臭氧层空洞所导致的地面紫外线强度升高会增加今后白内障的发病率 63 需注意人眼晶状体可自行过滤掉紫外线 因此如果晶状体被外科手术摘除 则人眼应当可以直接看到紫外线 64 长期的阳光紫外线照射可能导致黑色素瘤或其他皮肤恶性肿瘤 1 现有证据可靠地证明了紫外线 特别是其中段的UV B 是导致绝大多数非黑瘤皮肤癌 世界上最为常见的一类癌症 的最主要致病因素 1 紫外线还能引起皱纹 雀斑和痣等皮肤问题 紫外线的损害是终生累积的 因此某些危害在照射后可能不会立即显现 65 300nm以下的紫外线辐射 光化射线 英语 actinic rays 能够杀伤角膜上皮细胞 这种损伤在高海拔地区以及雪原 湖泊或沙漠等易反射阳光的环境中非常常见 与之类似 焊接作业所产生的紫外线也能够伤害角膜并导致光性角膜炎 X射线 编辑 包括X射线在内的电离辐射都可导致白内障 66 正对晶状体的500 800拉德X射线辐照剂量即可引起白内障 在某些情况下晶状体浑浊可能要等照射后数月至一年左右才会显现 67 X射线装置使用中一个最主要的潜在危害就是局部皮肤受照后产生的烧伤 根据相对较大面积的X射线皮肤烧伤病例推算 大约300拉德 3戈瑞 的辐照剂量就可以导致可见的皮肤红肿 大约1500拉德 15戈瑞 的剂量可以产生带有水泡的严重烧伤 当剂量达到3000拉德 30戈瑞 时 辐照所导致的烧伤就需要采取植皮手术或截肢处理 这种烧伤症状根据剂量的不同 可能需要一到数周的病程发展 68 备注 截止到2014年 市面上还没有针对50eV至10keV区间软X射线的商品化探测器 69 g射线 编辑 高剂量的g射线或其他电离辐射可以导致大量细胞损伤和死亡 人们对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影响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 这些数据表明受辐照者患癌概率明显高于常人 并且罹患癌症的概率随着受照剂量的升高而升高 大于5戈瑞的一次性高能射线全身照射通常会导致受照者在14天内死亡 这个量值相当于一个75千克的成年人吸收375焦耳的能量 大致相当于20mg蔗糖所包含的化学能 对于辐射剂量而言 戈瑞是一个很大的单位 因此辐照医学中经常使用毫戈瑞 mGy 作为单位 來源請求 根据对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的跟踪调查 受照剂量超过1戈瑞时就会出现脱发 一次性接收10戈瑞的剂量即可出现永久性的脱发 但如果分次进行照射 则总剂量达到45戈瑞时才会导致永久脱发 唾液腺和泪腺能够承受的剂量限值是总共30戈瑞 每次2戈瑞 但通常头颈部癌症治疗时所用的辐照剂量都超过了这个值 因此接受治疗的患者会感到口干和眼干 英语 xerophthalmia 这可能会成为令人苦恼的长期折磨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与之类似 受照皮肤的汗腺将会停止分泌汗液 而接受盆腔放疗的妇女也往往会受到阴道粘膜干燥的困扰 來源請求 对卵巢进行8戈瑞剂量以上的辐照可导致永久性的不孕 70 一般性的射频辐照 编辑 加拿大健康与福利部安全法第6条推荐将100kV m作为脉冲电磁场的电场强度限值以避免空气击穿和产生电火花 根据实验室研究的结果 该法规还附加了合理限制以避免实验室中大鼠曾出现过的微波听觉效应或因电磁能量导致的神志昏迷 71 相关条目 编辑无线电子设备与健康 英语 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s and health 移动电话辐射和健康 宇宙射线的健康威胁 英语 Health threat from cosmic ray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ffects from radiation exposure during spaceflight 电磁波过敏症 电磁辐射计 英语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meter 电磁场测量 英语 EMF measurements 宇宙线 本底辐射 BioInitiative Report COSMOS cohort study 电磁学 磁生物学 英语 Magnetobiology Microwave News 微波听觉效应 吸收辐射率 英语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参考资料 编辑 1 0 1 1 1 2 Cleaver JE Mitchell DL 15 Ultraviolet Radiation Carcinogenesis Bast RC Kufe DW Pollock RE et al 编 Holland Frei Cancer Medicine 5th Hamilton Ontario B C Decker 2000 2011 01 31 ISBN 1 55009 113 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9 04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存档副本 2014 03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3 16 Transcript of Blackout The Sun Earth Connection Part 4 When Solar Plasma Distorts Earth s Magnetic Field 2014 03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3 20 Standard for Safety Level with Respect to Human Exposure to Radio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3KHz to 300GHz IEEE Std IEEE Oct 2005 C95 1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Non Ionizing Radiation Protection Guidelines for limiting exposure to time varying electric magnetic and electromagnetic fields up to 300 GHz PDF Health Physics April 1998 74 4 494 522 PMID 9525427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8 11 13 Delgado JM Leal J Monteagudo JL Gracia MG Embryological changes induced by weak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Journal of Anatomy May 1982 134 3 533 51 PMC 1167891 nbsp PMID 7107514 Harland JD Liburdy RP Environmental magnetic fields inhibit the antiproliferative action of tamoxifen and melatonin in a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 line Bioelectromagnetics 1997 18 8 555 62 PMID 9383244 doi 10 1002 SICI 1521 186X 1997 18 8 lt 555 AID BEM4 gt 3 0 CO 2 1 Aalto S Haarala C Bruck A Sipila H Hamalainen H Rinne JO Mobile phone affects cerebral blood flow in humans Journal of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Metabolism July 2006 26 7 885 90 PMID 16495939 doi 10 1038 sj jcbfm 9600279 Binhi Vladimir N Repiev A amp Edelev M translators from Russian Magnetobiology underlying physical problems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2002 1 16 ISBN 978 0 12 100071 4 OCLC 49700531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Focke F Schuermann D Kuster N Schar P DNA fragmentation in human fibroblasts under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 exposure Mutation Research November 2009 683 1 2 74 83 PMID 19896957 doi 10 1016 j mrfmmm 2009 10 012 IARC classifies 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s possi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 PDF 新闻稿 2011 05 31 2011 08 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1 06 01 Baan R Grosse Y Lauby Secretan B El Ghissassi F Bouvard V Benbrahim Tallaa L Guha N Islami F Galichet L Straif K on behalf of the WHO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Monograph Working Group Carcinogenicity of 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The Lancet Oncology 1 July 2011 12 7 624 6 PMID 21845765 doi 10 1016 S1470 2045 11 70147 4 free registration required Boice JD Jr Tarone RE Cell phones cancer and children J Natl Cancer Inst 2011 103 16 1211 3 PMID 21795667 doi 10 1093 jnci djr285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 at Extremely Low Frequencies Health Canada 2010 01 19 2010 05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1 21 http health belgium be eportal 19089508 EN UtLlK56SyAk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elgian Government website announces 2014 law prohibiting mobile phones specifically manufactured for young children and requiring exposure rate labelling on all mobile phones Fews AP Henshaw DL Keitch PA Close JJ Wilding RJ Increased exposure to pollutant aerosols under high voltage power lin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Biology December 1999 75 12 1505 21 PMID 10622257 doi 10 1080 095530099139115 primary source 17 0 17 1 Fews AP Henshaw DL Wilding RJ Keitch PA Corona ions from power lines and increased exposure to pollutant aeroso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Biology December 1999 75 12 1523 31 PMID 10622258 doi 10 1080 095530099139124 primary source 18 0 18 1 18 2 18 3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public health Exposure to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fields Fact sheet No 32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June 2007 January 23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2 16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public health Electromagnetic hypersensitivity Fact sheet No 29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cember 2005 November 17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11 16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 and Public Health National Policy 美国物理学会 April 15 2005 January 29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3 16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Power PDF 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 June 2002 January 29 2008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8年9月16日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Non Ionizing Radiation Protection ICNIRP statement related to the use of security and similar devices utiliz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s Health Physics August 2004 87 2 187 96 PMID 15257219 doi 10 1097 00004032 200408000 00007 Similarly there is no convincing evidence for an association with neurologic disease birth defects heart disease or suicide Report 7 of the Council on Scientific Affairs I 94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December 1994 December 3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10 26 no scientifically documented health risk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usually occurring levels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Tynes T Klaeboe L Haldorsen T Residential and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50 Hz magnetic fields and malignant melanoma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May 2003 60 5 343 7 PMC 1740536 nbsp PMID 12709519 doi 10 1136 oem 60 5 343 primary source Feychting M Jonsson F Pedersen NL Ahlbom A Occupational magnetic field exposure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Epidemiology July 2003 14 4 413 9 discussion 427 8 PMID 12843764 doi 10 1097 01 EDE 0000071409 23291 7b Hakansson N Gustavsson P Johansen C Floderus B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in welders and other workers exposed to high levels of magnetic fields Epidemiology July 2003 14 4 420 6 discussion 427 8 PMID 12843765 doi 10 1097 01 EDE 0000078446 76859 c9 primary source Ahlbom A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suicide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relation to EMF Bioelectromagnetics 2001 Suppl 5 S132 43 PMID 11170123 doi 10 1002 1521 186X 2001 22 5 lt AID BEM1029 gt 3 0 CO 2 V Lee GM Neutra RR Hristova L Yost M Hiatt RA A nested case control study of residential and personal magnetic field measures and miscarriages Epidemiology January 2002 13 1 21 31 PMID 11805582 doi 10 1097 00001648 200201000 00005 primary source Li DK Odouli R Wi S et al A population based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personal exposure to magnetic fields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 risk of miscarriage Epidemiology January 2002 13 1 9 20 PMID 11805581 doi 10 1097 00001648 200201000 00004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primary source Cao YN Zhang Y Liu Y Effects of exposure to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on reproduction of female mice and development of offsprings Zhonghua Lao Dong Wei Sheng Zhi Ye Bing Za Zhi August 2006 24 8 468 70 PMID 16978513 中文 primary source 31 0 31 1 Huss A Spoerri A Egger M Roosli M Swiss National Cohort Study Residence near power lines and mortality from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Swiss popul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Jan 15 2009 169 2 167 75 PMID 18990717 doi 10 1093 aje kwn297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primary source UK National Grid EMF information sit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08 07 05 参见输电系统 地下输电线路 Linet MS Hatch EE Kleinerman RA et al Residential exposure to magnetic fields an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in childre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July 1997 337 1 1 7 PMID 9203424 doi 10 1056 NEJM199707033370101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Park Robert L Voodoo Science The road from foolishness to fraud Oxford U K amp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160 3 March 2011 ISBN 0 19 860443 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5 27 Response statement to the issue of power frequency magnetic fields and childhood leukemia Federal Provincial Territorial Radiation Protection Committee 2005 01 20 2011 03 18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2 03 07 Lakshmikumar ST Power line panic and mobile mania Skeptical Inquirer 2009 33 5 35 2014 03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3 16 Maslanyj M Lightfoot T Schuz J Sienkiewicz Z McKinlay A A precautionary public health protection strategy for the possible risk of childhood leukaemia from exposure to power frequency magnetic fields BMC Public Health 2010 11 05 10 673 PMC 3091578 nbsp PMID 21054823 doi 10 1186 1471 2458 10 673 Ahlbom IC Cardis E Green A Linet M Savitz D Swerdlow A Review of the epidemiologic literature on EMF and Health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December 2001 109 Suppl 6 911 33 JSTOR 3454653 PMC 1240626 nbsp PMID 11744509 doi 10 2307 3454653 Michelozzi P Capon A Kirchmayer U Forastiere F Biggeri A Barca A PeruccAdult CA Childhood Leukemia near a high power radio station in Rome Italy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02 155 12 1096 103 2014 03 15 PMID 12048223 doi 10 1093 aje 155 12 109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7 06 Draper G Vincent T Kroll ME Swanson J Childhood cancer in relation to distance from high voltage power lines in England and Wales a case control study BMJ June 2005 330 7503 1290 PMC 558197 nbsp PMID 15933351 doi 10 1136 bmj 330 7503 1290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public health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fields and cancer Fact sheet No 26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ctober 2001 January 23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2 02 Maslanyj MP Mee TJ Renew DC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 sources of residential power frequency magnetic field exposure in the UK Childhood Cancer Study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March 2007 27 1 41 58 Bibcode 2007JRP 27 41M PMID 17341803 doi 10 1088 0952 4746 27 1 002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SAGE first interim assessment Power Lines and Property Wiring in Homes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in Homes 2014 03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07 04 Researcher warns of brain cancer risk from cellphones New York Times July 24 2008 November 24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5 03 Health risks from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Toxicol Lett 2001 120 323 331 doi 10 1016 S0378 4274 01 00285 5 Animal carcinogenicity studies on radiofrequency fields related to mobile phones and base stations Toxicol Appl Pharmacol 2005 207 S342 S346 doi 10 1016 j taap 2005 04 032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for an association between use of wireless phones and tumor diseases Pathophysiol 2009 16 113 122 What are the health risks associated with mobile phones and their base stations Online Q amp 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cember 5 2005 January 19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3 26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public health mobile phones Fact sheet N 19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June 2011 5 Nov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5 25 Natarajan Vasant The Myth of Cell Phone Radiation PDF Resonance 1048 53 2014 03 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3 11 05 Mironava T Hadjiargyrou M Simon M and Rafailovich M H The Effects of UV Emission from Compact Fluorescent Light Exposure on Human Dermal Fibroblasts and Keratinocytes In Vitro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20 Jul 2012 doi 10 1111 j 1751 1097 2012 01192 x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Nicole Wendee Ultraviolet Leaks from CFLs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12 October 120 10 a387 PMC 3491932 nbsp doi 10 1289 ehp 120 a387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University of Haifa study by Professor Abraham Haim director of the Israeli Center for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Chronobiology Sept 2012 存档副本 2014 03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7 09 存档副本 2014 03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1 02 Limits of Human Exposure to 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in the Frequency Range from 3 kHz to 300 GHz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anada Safety Code 6 page 63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Fields Environmental Health Criteria Monograph No 238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hapter 5 page 121 WHO Characterization of 60GHz Millimeter Wave Focusing Beam for Living Body Exposure Experiments Tokoy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saki KOUZAI et al 2009 PDF 2014 03 15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4 02 01 What is the minimum safe distance from the welding arc above which there is no risk of eye damage The Welding Institute TWI Global 10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3 10 Sliney DH UV radiation ocular exposure dosimetry Doc Ophthalmol 1994 88 3 4 243 54 PMID 7634993 Rafnsson V Olafsdottir E Hrafnkelsson J Sasaki H Arnarsson A Jonasson F Cosmic radiation increases the risk of nuclear cataract in airline pilots a population based case control study Arch Ophthalmol 2005 123 8 1102 5 PMID 16087845 doi 10 1001 archopht 123 8 1102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Roger Dobson Ozone depletion will bring big rise in number of cataracts BMJ 2005 12 01 331 7528 1292 2018 04 02 ISSN 0959 8138 doi 10 1136 bmj 331 7528 1292 d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6 02 英语 Komarnitsky Case study of ultraviolet vision after IOL removal for Cataract Surgery 2014 03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2 09 UV Exposure amp Your Health UV Awareness 10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5 02 Lipman RM Tripathi BJ Tripathi RC Cataracts induced by microwave and ionizing radiation Surv Ophthalmol 1988 33 3 200 10 PMID 3068822 doi 10 1016 0039 6257 88 90088 4 Eye Injuries Due to Radiation 2014 03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1 21 Appendix A Radiation Hazards of Analytical X Ray Equipment Arizona Stat university Office of Radiation Safety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4 03 07 Seeing X rays in a new light Soft X ray detector could improve breast cancer imaging 2014 03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7 09 Bradshaw Karen D Schorge John O Schaffer Joseph Lisa M Halvorson Hoffman Barbara G Amenorrhea Williams Gynecology McGraw Hill Professional 2008 ISBN 0 07 147257 6 Limits of Human Exposure to 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in the Frequency Range from 3 kHz to 300 GHz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anada Safety Code 6 page 62外部链接 编辑Information pag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n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t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eb site Biological Effects of Power Frequency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 May 1989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ver 100 pages CDC Electric and Mangetic Fields NIOSH Workplace Safety and Health Topic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危害 amp oldid 7843712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