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輸電系統

輸電系統(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也稱輸電線路,是指由發電廠至“次級本地負載中心”(變電所)之間的電能大量移動(極高壓大電能輸送過程)[1];由負載中心轉換電壓至中高壓再輸送至客戶則為配電系統,兩者相加則為輸電網路、輸配線,也簡稱“電網”。自電流戰爭起,電力系統由大量獨立小型電力網絡整合為一個大型的電力輸送網絡,而發電能力亦集中至遠離民居的大型發電廠。輸電系統着重於可靠且低損耗地將大量電力作遠距離輸送,亦需要為各電網、發電與供電之間的連接作平衡[2]:91。例如在大範圍同步電力網絡英语wide area synchronous grid之中,為增加電力傳送的效率同時降低發電與輸電的成本,電力或需要跨國傳送,將輸電網絡連結亦能提升輸電系統的穩定性[2]:122。輸電系統當中某單獨一段輸電線則可稱之為輸電線路(Line)。

大古力水坝的500千伏三相輸電線,每座電塔左右方各有一組線路,圖右方樹後亦有另外兩組。全電廠發出的7079百萬瓦電力全部經由此六組輸電網路輸送

通常而言,輸電網絡與配電網絡同屬一間公司,但自1990年代起不少國家發起電力自由化,使部分電力市場之中輸電網絡與配電網絡未必屬於同一公司[3]

歷史 编辑

 
1890年紐約街頭,除電報線外亦有各種不同電壓的電線

商業供電的早期,直流電會以單一電壓輸送予客戶使用,其後為改進電動機及其他設備的工作效率則改為輸送多種電壓以適應如照明、電動機或鐵路等不同的應用[4][5]。由於直流電於低壓高電流的輸送時效率甚低,故需於負載中心附近設置小型發電機供電,類似現今的分散式發電[6]

 
威廉·史坦雷安裝了世界第一組應用變壓器

首條長距離交流電纜為1884年都灵國際展覽中使用,約34公里(21英里)長,展示了交流電長距離輸電的能力[5]。首個商用交流電系統1885年於羅馬誕生,主要用於街燈照明,輸電距離共19公里長。數月後倫敦亦首次使用了交流電系統[7]威廉·史坦雷於1885年設計了首個實際可用的交流電變壓器[8]。他在乔治·威斯汀豪斯的支援下於1886年於麻省展示了一套基於變壓器的交流電照明系統。該系統由500伏西門子發電機推動,並以新設計的史坦雷變壓器降至100伏來供應予大街上23所商店,4,000英尺(1,200米)的輸電過程中僅有極少電力損失[9],由此推動威斯汀豪斯於該電其後開始安裝交流電系統[8]

1888年交流电动机誕生,為基於多相系統异步电动机,分別由加利莱奥·费拉里斯尼古拉·特斯拉獨立研發。該設計其後由米哈伊·多利和-多布羅斯基英语Mikhail Dolivo-Dobrovolsky查理·尤金·蘭斯洛特·布朗英语Charles Eugene Lancelot Brown發展為現今的三相電[10]。然而,由於電力供應未能支援而未有即時使用[11][12]。1880年代後期,小型電力公司開始合併至較大型公司,例如歐洲成立了冈茨公司AEG,美國則為通用电气西屋电气,這些公司則有繼續發展交流電系統但因技術問題未能立刻將各種電力系統合併[13]。隨着交流電技術的進步,各種舊有的用電系統,例如單相交流電、多相交流電、高低壓照明和直流電機等可以利用回轉變流機電動發電機等設備連接至一通用網絡,從而達致交流電大規模發電及輸電所帶來的規模經濟[13][14]

首條單相高壓交流電輸電網於1890年啟用,為威拉米特瀑布的水力發電廠輸送電力至俄勒岡州波特蘭,總長約14英里(23公里)[15]。首條三相高壓輸電線則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於1891年為1891年國際電能技術展覽英语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Exhibition – 1891而興建。內卡河畔勞芬法兰克福之間則建於一條175公里長的15千伏輸電線[7][16]

20世紀期間,輸電系統的電壓一直上升。至1914年共有55套輸電系統使用70千伏以上的電壓,最高則為150千伏[17]。輸電系統連接後使各發電機可以相連,從而減低了發電成本。電力網絡的穩定性亦因此而增加而資本投入則有所減少。輸電系統的發展亦容許設立水力發電等較遙遠的發電設備[4][7]。直至今天,輸電網絡的範圍亦因上述理由而合併越加擴展。

輸電系統簡述 编辑

 
整個電力系統,輸電系統以藍色標示

如前所述,輸電系統的作用為可靠且高效地輸送電力。其外,建設及維護系統的時候亦需要將經濟因素、安全性及冗餘等計算在內[2]

根據焦耳第一定律,電能損失與電流的大小的平方成正比,故輸電系統會大幅提高電壓,從而減少輸電線路中所流通的電流,繼而減少輸電過程中的電力損失[2]。另一方面,電壓越高,則兩端變壓站所需成本亦會有所上升,線路之間的絕緣能力亦需要提高。所以電壓不能無限制地提高,而需與成本、用電量之間作相應配合。交流電使用變壓器作為提高和降低電壓的工具,而高壓直流輸電技術雖可繼續減少電力損失卻則需要更為複雜的電力電子設備,故通常僅用於長距離大規模輸電之上[18]。高壓直流輸電技術亦用於超越50公里長的海底電䌫英语submarine power cable以及連接不同步的電力網絡,例如60赫茲與50赫茲之間的連接[18]。大多數輸電系統皆使用三相交流電,而電氣化鐵路中則或會使用單相電輸電系統。

 
歐盟大範圍同步電網英语wide area synchronous grid
 
變電站將電壓改變以適應發電及輸配電系統的電壓。圖為美國奥勒姆的一座變電站

除了輸送電力期間有電力損失的考慮,輸電系統在連接之後亦能同時提高系統的可靠性並降低發電成本和資本投入[2]。通常而言,新型發電機的效率較高[2]:268,然而電力公司僅會於該發電機不能再產生利潤時才會將其退役[19]。輸電系統可將各發電機連接,使電力系統整體可按經濟調度原則為各發電機分配發電量,從而減少發電的平均成本[19]。當輸電系統擴大之後,因電網或會跨越不同地區,例如一個大型電網的南方於夏季天氣炎熱而需要冷氣,北方則於冬季天氣寒冷供暖,電網整體就不再需要各自為本地的最高需要來計算冗餘發電容量。另外,當輸電系統以網狀連結時,當某一輸電線路受損又或修理之時,亦能使用其他線路繼續輸電[2]

長距離電力輸送的成本非常低,於美國最低僅為每度電0.005美元[20],於英國亦僅為每度電0.2便士[21],使距離較遠的電力供應商亦能便宜地提供電力[22]。長距離電力輸送亦使偏遠可再生能源能納入至電力系統之中,包括太陽能電廠風力發電場海上風力發電場等一般與負載中心距離甚遠的發電方法亦依靠輸電系統來減低電力損失。

發電端 编辑

發電機的終端電壓(發電電壓)對比輸配電系統通常較低,視乎其額定容量約為15千伏至25千伏之間[23]:87。發電機不遠處即連接着變壓器以提高電壓至輸電電壓,發電廠內或有變電站或開關站將發出的電力導至不同的輸電線路[2]

架空電纜 编辑

 
美國華盛頓州的三相高壓架空電纜,可見每相各自再分為三組
 
鋼芯鋁纜的橫切面,可見內含七條鋼芯,外面再覆上四層鋁芯

高壓架空電纜僅使用空氣作絕緣使其成本相對地底電纜大為下降。導線材質絕大多數為铝合金,多股導線再繞成一條電纜,電纜中間亦可能加入鋼纜以強化該電纜[2]:198。鋁合金導線相對銅導線可以於略低效能的情況下大幅降低成本,鋁合金重量較低亦能減少輸電塔所需支撐的拉力,從而降低輸電塔需要的結構強度,亦能降低土木工程相關的成本[2]:198。導線橫切面積由12mm2至750mm2不等,視乎該輸電線路所需的載流容量英语current-carrying capacity。較大的導線會因集膚效應使電流集中於電纜的外圍,從而降低導線內部導體的成本效益[2]:202。故此,高壓架空電纜可將電纜改為中空以節省材料[2]:202,亦可將同一相分隔為數條小電纜組(Bundle)而非合為一組大電纜同時亦能減少因电晕放电而導致的能量損失[2]:203。另外,架空電纜三相的三組電纜亦需要按距離如雙絞線般交換位置以減少外界環境做成三相不平衡,稱之為轉置相位[2]:168

架空電纜僅依靠空氣作絕緣,故電纜之間需要留有最小安全距離。強風或低温等惡劣天氣下則有可能導致電纜隨風漂動而使電纜之間的距離低於最小安全距離,使三相之間或對地發生电弧,引致設備故障或停電[24]。風亦能把架空電纜吹動而造成大波幅低頻率的震動,稱之為電線跳動英语conductor gallop又或導線跳動[2]:204-205

地底輸電 编辑

電力輸送亦可利用地下高壓電纜進行。地底電纜佔地需求較少,對景觀影響亦較低,受天氣干擾的機會亦較少[1]。然而,鋪設地底電纜的成本比架空電纜高約一成[23]:82。雖然自然發生故障的機會稍低,因路面工程而誤傷電纜的機會卻因而增加,發生故障後確認位置與維修所需的時間亦是更長。

地底電纜有非常多種類,常見的為充油電纜和XLPE電纜,前者使用油、紙等材質來絕緣和散熱,後者則使用特製塑膠絕緣[1]。電纜亦會外覆蓋上防水層。如果地底電纜直接置於地底(Direct Burial),則更會在外層加上金屬枝作保護,否則應將電纜置於石槽或鐵管內[2]:211。有些輸電線路會把這些槽管充油,並於故障發生時使用液態氮將該段電纜凍結以供維修,唯這種方法會延長維修需時,亦會提高維修費用[25][26][27]

地底電纜的主要限制為其温度限制,故載流容量通常不如架空電纜。長距離的交流電地底電纜亦會產生顯着的電容,而須作功率修正。直流電地底電纜不會產生電容故不受其限制,但就需要於變電站設置轉換器[18]

損耗 编辑

雖然輸電系統的電壓皆已大幅提高,長距離輸送電力之時仍會有一定程度的損耗,例如一條100英里(160公里)的763千伏架空電纜在輸送1吉瓦時有約0.5%至1.1%的損耗,但若改用345千伏則會有4.2%的損耗[18]。假設負載中心用電量不變,即輸電系統須輸送相同能量時,由於電能損失與電流的大小的平方成正比[18],亦可因應電流減少而相應縮減電纜的橫切面積,從而大幅節省輸電電纜的成本。長距離輸電的電壓一般可達115千伏至1,200千伏。若電壓繼續提高則电晕放电效應等損耗亦會隨之增加[2]:100,如對地達2,000千伏時电晕放电的損耗將抵消降低電流的好處。將同一相電力分股(bundle)輸送或直接加大電纜導體皆可降低电晕放电效應[28]

焦耳第一定律中電力的損耗除與電流有關外,亦與電纜本身所帶有的電阻成正比關系。電纜的材質、温度、卷扎方法、集膚效應等皆會影響電阻。當電纜温度上升時,其電阻亦隨之增加。集膚效應使較高頻率的交流電有更高損耗。這些電阻皆可使用數學模型估計[29]

輸配電損耗為發電量與客戶用電量之間的差異,主要可以歸於輸電和配電系統的損耗。美國的輸配電損耗於1997年估計為6.6%[30],2007年為6.5%[30],2013年至2019年則為5%[31]

1980年時估計直流電輸電符合成本效益的最長距離為7,000公里,而交流電則為4,000公里,但現今世上所有輸電線路遠遠短於此上限[20]

交流電輸電系統中,輸電的效能受電纜的电感與電容顯著的影響。電纜自身為電阻與電感的集合,而電纜與大地之間自然會產生電容。因這些特性而產生的電流為無功功率,僅會在輸電網絡間儲存及輸送,無法為負載提供實際功率。然而電流不論有否做功,依然會因電阻而產生損耗,故設計輸電系統時亦須減少系統當中的電容和電感,提升功率因数,減低因無功電流而做成的損耗。由於電感和電容是輸電網絡與電纜的固有特性無法直接消除,故只可額外加入電感和電容以抵消其效果,例如電容器組可與電纜串聯以抵消電纜自身的电感[2]:37。輸電系統亦會連同電抗器、相移變壓器英语phase-shifting transformer靜止無功補償器等補償其無功功率[2]:36-38

高壓直流輸電 编辑

高壓直流輸電(HVDC)用於長距離輸送大量電力,或用以連接不同步的輸電網絡[18]。當輸電距離越加延長,交流電的損耗亦會越來越大,直至超過某距離後使用直流電輸電就會較為便宜,因建設直流電塔以及於輸電兩端建設轉換變電站的費用比交流電損耗的所產生的費用為低。高壓直流輸電亦會用於海底電纜,因為交流電在海底會產生較大電容導致交流電升壓而未能使用[32]。這些高壓直流海底電纜主要用於連接島嶼至電網,例如大不列顛島與歐洲大陸之間、大不列顛島與爱尔兰岛之間以及塔斯馬尼亞與澳洲大陸之間、紐西蘭兩島之間等,可長約600公里左右[33]

高壓直流輸電亦能按負載流分析控制交流電電力潮流。輸電線中輸送的電力增加時,電力輸送源(發電機)與接收端之間的功角亦會隨之上升,而功角過高時會使兩者不再同步,即功角穩定問題。由於直流電由輸電線兩端獨立轉換,所以不會受功角所限制,而可輸送電纜所容許的最大容量。高壓直流輸電也可用於不同頻率的交流電系統互聯[18],例如日本有60赫茲與50赫茲兩套不同電網,而高壓直流輸電則可將兩者連接。

轉置相位 编辑

當電流流經輸電線時將產生感應磁場並影響附近電線的電感。電線導體的互感與導體之間的相互位置有關系。一般輸電塔上的三相電線會分別置於不同的高度,使位於中間的導線所得的互感與另外兩相有顯着的分別,再加上三條導線與大地的距離不一致而各有不同電容,最終引致三相的輸送電力不平衡。故此,輸電線須定期於轉置塔英语transposition tower轉置相位使三相所受的互感和對地電容大致相等。這種操作亦名線位轉換[2]:168

次輸電系統 编辑

 
菲律宾一條115千伏次輸電線路,連同20千伏配電線路和街燈皆安裝於电线杆之上

次輸電系統為輸電系統中使用較低電壓的一部分[2]:91。由於極高壓的設備較為大型且昂貴,一般情況下不會將所有變電站連接至輸電系統中,而是將較低電壓的變電站連接至配電系統。在一些較大型的極高壓輸電系統中,將輸電系統直接連接至配電系統亦有同樣問題,故就需要使用次輸電系統作為兩者之間的連接。次輸電系統通常為環狀連接以避免單一線路故障時影響大量客戶,環狀連接亦可作常閉連接以提供無間斷供電。較低電壓的次輸電系統的建築結構亦較為簡單且佔地較少,亦使地下輸電成本較低[2]:91

次輸電系統與輸電系統或配電系統之間沒有固定邊界,亦不能單靠電壓判斷。港燈的輸電系統中包含132千伏及275千伏的輸電線路,但並沒有區分次輸電系統與輸電系統,兩者皆會直接連接至配電系統[1]。北美的次輸電系統通常為69千伏、115千伏或138千伏。部份次輸電系統為輸電網絡因應發展而擴張及提高電壓後由輸電系統轉換而成。次輸電系統既帶有輸電系統輸送大量電力的特徵,亦有配電系統為地區供電的特點[34]

配電端 编辑

變電站會於輸電系統的分支將高壓電轉換為較低電壓並連接至配電系統[2]

輸電系統控制 编辑

容量 编辑

每條輸電電纜以及輸電線路皆有其額定容量,而此限制的原因按輸電線路的長度而有所不同。一條較短的線路主要受電纜導體的耐溫極限限制,若太多電流通過時電纜或會因為受熱變軟或延長最終導致接地故障。中等距離的輸電網絡則受電壓降限制,長距離交流電則為系統穩定性限制。高壓直流輸電如前述沒有功角問題,故只受温度和電壓降限制。由於難以監測電纜各處的温度,一般作系統控制時會較為保守。分散温度感應英语distributed temperature sensing系統為即時監測温度以提升輸電容量的第一步。現亦有使用光纖置於電纜之中作為監測温度的方法。從一邊射入激光時,光線會照温度作不同程度的拉曼散射,而從另一端檢測光線後即可得出電纜的温度,從而提升輸電電纜的輸電容量[35]

負載流控制 编辑

負載流分析又名電力潮流,是輸電網絡中整體電力輸送的数值分析,通常使用一線圖英语one-line diagram標么系統英语per-unit system以簡化計算,以集中處理電壓、功角、有用功及無用功等數值[36]。負載流分析用於計算穩態下的操作,並從此可得出在現有發電及負載之下系統應如何最佳化以在符合輸電要求的同時減少消耗並降低成本,亦可推算及計劃日後所需的系統擴展[37]。負載流分析亦能用於分析各設備故障後的情況,讓輸電系統擁有者提前作N+1冗餘英语N+1_redundancy等準備[36]

故障與繼電保護 编辑

 
圓形玻璃中的為電磁式保護繼電器,該繼電器會受感測到的電流推動,並於有故障時啟動並驅使斷路器運作。黑色長方形物體則為測試口,用於測試及隔離測量儀器的電路。

輸電過程中各種系統設備皆有可能發生故障,而繼電保護系統則是輸電系統中對抗故障的重要一環。繼電保護系統須盡可能減少故障發生、故障發生時限制其影響及破壞、降低故障時須關閉的輸電線路以及容許輸電系統盡早回復正常[2]:127。當中,其主要利用保護繼電器及斷路器以將輸電系統的故障隔離[2]:127。在設計過程中亦須以N+1冗餘英语N+1_redundancy作為標準,使故障發生時不會因為單一故障而做成停電。當電力負載大於最大發電量時,輸電系統亦應作供電限制英语Brownout (electricity)等方式作限制,而避免因供電不足而最終導致頻率出錯而引起停電。緊急情況下亦須作輪流停電英语Rolling blackout(Rolling blackout)或負載移除(Load shedding)以保護整個電力供應系統[2]:263

通訊 编辑

輸電系統的控制工程師現通常需要利用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遙距控制整體輸電網絡[1]。設於輸電線路兩端的保護繼電器須作有效通訊以監測流入及流出的電流以作比較及計算[2]:127。輸電系統上的設備亦需要透過通訊網絡將資料傳送回控制中心。由於電力系統的保護必須非常可靠且迅速,一般不會使用電訊商的通訊網絡,而是採用自行建設的通訊系統。一般輸電系統所使用的通訊系統會使用微波電話線光導纖維等方式[1]

輸電線亦能用作輸送數據,稱之為電力線通信。電力線通訊設備會於輸電線一端輸入高頻率訊號,並於另一端利用傅里葉分析或其他方式將高頻訊號分離並作分析。光纖一般會獨立設置,但亦可置於輸電線路地線的中央,稱之為複合光纜地線[38]

輸電系統的數學理論 编辑

高壓輸電系統的好處 编辑

高壓輸電系統令遠距離輸送電力的損耗較少,從而減低發電及操作成本。

 
沒有變壓器的輸電線路模型
 
帶有變壓器的輸電線路模型

在極為簡單的數學模型中可以假設輸電網路由單一發電機輸送電力至單一負載,由交流電源和純電阻表示,而輸電線僅有電阻。

由於線路為串聯且沒有變壓器,則輸電線的電阻與負載的電阻則為分壓器。串聯中所有零件皆有同樣電流流通,為 。故此,負載的所收到的可用功為:

 

現在輸電線路中加上變壓器,於供電最後階段變壓為低電壓高電流。理想變壓器僅將輸入的能量轉換,使電壓按比例 減少時,電流則以 增加。同樣按分壓器方法計算,輸電線路的電阻經過變壓器後僅為 ,而可用功則為:

 

 ,即電壓於負載則由高壓降至低壓,從上述算式可見輸電網絡的損耗將有所減少。

輸電系統模型及矩陣 编辑

 
輸電系統的「黑盒」數學模型

大多數時候,輸送系統的模型只會關注輸電線兩端的特性,包括傳送(S)及接收(R)兩端的電壓和電流。輸電網則可以化為一個2x2矩陣的「黑盒」:

 

輸電線一般假設為對稱的網絡,送電端與受電端相互對調時對輸送電力沒有影響。輸電矩陣T會有以下特性[2]:103

  •  
  •  

當中四個參數A、B、C及D由輸電網絡的電阻(R)、电感(L)、電容(C)、並聯電導(G)按照不同模型所組成。模型中的大寫字母皆為整條輸電線路上該參數的總和。

無損輸電線 编辑

無損輸電線為最不準確的模型,一般只用於極短的輸電線上。這種模型中送電端與受電端的電壓與電流皆相同。

短線模型 编辑

短距離輸電線模型,簡稱短線模型主要用於約50英里(80公里)長的輸電線。短線模型中電容和並聯電導數值較少而可以忽略而只須計算由電阻和串聯電感組成的阻抗(Z)[2]:101。最終參數為   ,故矩陣則為:

 

中線模型 编辑

 
中距離輸電線的電學模型,輸電線假定為一串聯阻抗,頭尾各有一組並聯電容電導。

中距離輸電線模型,簡稱中線模型主要用於約80-250英里(130-400公里)長的輸電線。此模型中由於輸電線路延長,不可再忽略輸電線所帶有的電容及並聯電導。此模型將所有電容和並聯電導加起,然後於輸電線兩側各置一半。模型可見上方一條串聯阻抗,頭尾各有電容連至大地,故又可按其形狀稱之為「π模型」[2]:103

 

中線模型的矩陣為:

 

由此輸電線會有以下特性:

  • 電壓會於低負載時上升(費冉倜效應英语Ferranti effect
  • 接收側(二次側)電流可高於輸送側(一次側)

長線模型 编辑

 
長距離輸電線的電學模型,可見輸電線分為多段,各有串聯阻抗以及並聯電容電導。

長距離輸電線模型,簡稱長線模型由电报员方程推論而得出,主要用於150英里(240公里)或以上的輸電線。長線模型與中線模型的主要分別為電容和並聯電導不再位於輸電線的兩端,而是分配於整條輸電線,使其有多於兩條並聯接地電容和電導[2]:102。此舉能提高模型的準碓性,但需要作較為複雜且多次的計算。下為長線模型的參數,而 傳播常數英语propagation constant.

 

長線模型可以用於計算輸電線上任何一點的電流和電壓,如須計算接收端的電流和電壓則須把 替換為 ,即輸電線的總長度。

負載流分析 编辑

商業輸電系統的網絡甚為複雜,難以人手計算,一般皆會使用輸電網絡分析器英语Network analyzer (AC power)自動計算,但其亦會依據牛頓-拉弗生法計算。首先將系統各處定為匯流排,然後按其特質分為鬆弛匯流排、發電機匯流排及負載匯流排,然後將未知數值作合理假設作為起始(flat start),再按以下公式疊代直至誤差少於精確度標準[36]

 

  稱為失配公式(mismatch equations), 則為雅可比矩阵  分別為導納矩陣實數虛數部分:

 

 

 

對健康的影響 编辑

有數個大型研究中無法找到居住於輸電線路附近與罹患疾病甚至癌症之間的關系。一個1997年的研究顯示不論與輸電線或變電站的距離有多近,皆沒有發現癌症或其他疾病的風險有所增加[39]

主流科學證據皆認為低功率低頻率的輸電線路電磁輻射不會構成任何長期或短期的風險,但部分研究則發現部分疾病或與於輸電線旁居住或工作有關連。整體而言沒有負面健康影響足以構成不居住於輸電系統旁的原因[40]

紐約州公共事業委員會英语New York State Public Service Commission於1978年舉行一項研究去評估電場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當中將一座新建的765千伏輸電線路邊沿的測量值,每米1.6千伏,定為日後州內新建輸電線路的最高容許值。該研究亦限制新建的輸電網絡最高電壓值為345千伏[41]。1990年9月11日,紐約州公共事業委員會再推行有關磁場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並將線路邊沿標準定為200mG[42]。如日常用品相比較,風筒或電暖氈約產生100mG至500mG的磁場。電動剃鬚刀等為每米2.6千伏。電場可利用屏蔽減少,而磁場則只能依靠最佳化各相的位置來減少[43][44]。當提出興建新輸電線路時,交予監管機構的申請表中通常需要加入輸電線邊沿的電場和磁場分析。這些分析通常由電力公司或顧問使用模型軟件計算而得。

暴露於1高斯的高磁環境可引起急性英语Acute toxicity生理反應。僅有有限證據指出住所環境中會對人體有致癌風險,對動物實驗的證據亦不足夠。其中,兒童白血病或與暴露於0.003至0.004高斯有關連,但一般家居環境於歐洲只有約上述數字的五分之一,於北美則只有約三分之一[45][46]

地球自然的地磁場約為0.35-0.70高斯,而一般人長期暴露於磁場中的標準則為400高斯[45]

輸電線路沿線使用的除草劑及樹木生長限制劑或對健康有影響[47]

各式輸電政策 编辑

部分監管機構將輸電系統定義為自然垄断的一種[48][49],但亦有不少國家將輸電系統與供電系統的其他部分分離,打破電力產業的垂直整合

電力公司控制輸電系統 编辑

第一種輸電系統為垂直整合的電力公司獨立控制,利用其輸電系統輸送電力至各負載中心再作售電。香港兩間電力公司皆為垂直整合公司,擁有完整的發電、輸電、配電及零售業務。根據利潤管制協議,電力公司可利用包括輸電系統在內的固定資產賺取一定利潤水平[50]蘇格蘭電力亦為一間垂直整合的電力公司,擁有整套電力業務,唯部分輸電系統交予英國國家電網公司營運[51]

單獨輸電業務公司 编辑

有些國家或地區擁有一間垄断性的輸電公司,電力公司可以作發電及零售,但當中必須經過輸電公司。西班牙為首個成立地區輸電組織的國家。西班牙電網公司於1985年由西班牙政府成立,負責管理西班牙全國的輸電系統。 英國的電力事業曾由國營的中央電力局掌控,1990年電力自由化後中央電力局解體後成立英國國家電網公司,獨立擁有英格蘭和威爾斯的輸電系統,並營運蘇格蘭南部的輸電系統。英國國家電網公司於1995年於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52]

強制開放輸電系統 编辑

 
時任美國總統的乔治·沃克·布什正在簽署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53]

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英语Federal Energy Regulatory Commission(FERC)是美國電力輸送及批發的主要監管機構,1920年以「聯邦電能委員會」之名成立。配電業務及售電則由各州各自管理。兩項較為重要的美國輸電系統政策為888號命令及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

888號命令訂立於1996年4月24日,用以「移除電力批發市場的障礙並由此為國內電力用戶提供更有效率及價格低廉的電能。此政策將糾正輸電系統中控制何種電力才能輸送的不正當壟斷。」[54]888號命令要求所有擁有、控制或營運跨州輸電系統的公共事業者設立不帶差別待遇的輸電收費機制。這種收費機制使發電業者可使用現有建成的輸電系統,而輸電系統的擁有者亦可從其中收回相關成本[54][55]。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則於2005年8月8日訂立,為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提供更多權力以管制輸電系統。委員會可以就輸電系統的穩定性標準執法,亦須設立誘因以鼓勵輸電系統的投資[56]

歷史上本地政府負責管控當地的輸電系統,故會為有益於其他州份而對該州份無益的行為施加大量限制。有較低廉電費的地區亦會反對跨州交易以免電費上升。美國的發電業務比輸電業務發展快達四倍,因輸電系統的建設需要跨州充份合作而難度有所增加。政策角度而言電網變得巴尔干化,以致前美國能源部長比尔·理查森指其為「第三世界電網」[57]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容許美國能源部批核輸電系統的建設,但當該部使用權力建立兩條國家利益輸電走廊英语National Interest Electric Transmission Corridor時被14名參議員聯署指其過於進取[58]

特殊輸電系統 编辑

鐵路電網 编辑

有些國家的電力機車電聯車使用低於一般電網的頻率,又或會使用直流供電,故會建立鐵路專用的單相或直流鐵路電網英语traction power network[59]。例子包括歐洲的16 2/3赫茲電網。

超導體輸電線 编辑

高溫超導技術能無損耗地輸送電力,故或會革新輸電系統的運作方式。現時超導體可在高於液氮温度的情況下保持無損耗性質,使其在於高負載之下有商業價值[60]。一般估計以此方法輸送電力可將電力損耗減半,餘下電力主要用於冷卻設備。部分公司如聯合愛迪生美國超導體英语American Superconductor等已開始商業製造上述系統[61]。一種可能的未來系統為液氮超級電網英语SuperGrid,將輸電線於液氮管線相連從而消除冷卻費用。

超導體輸電線特別適合於大城市中的商業區等集中負載區使用,因於當地通常皆需使用地底電纜,而且地役权相當昂貴[62]

超導體輸電線路[63]
地點 長度 電壓 容量 日期
佐治亞州卡羅爾頓[64] 30米 12.4千伏 15.5百萬瓦 2000年
雅賓利[65] 350米 34.5千伏 48百萬瓦 2006年
長島賀布克英语Holbrook Superconductor Project[66] 600米 138千伏 574百萬瓦 2008年
三友英语Tres Amigas SuperStation 5000百萬瓦 2013年提出
曼克頓:海德勒計劃 2014年提出
德國埃森[67][68] 1公里 10千伏 40百萬瓦 2014年

單線地回路 编辑

單線地回路系統使用單條電纜輸送單相電力,並以大地作為回路,以減少為偏遠地區提供電力的成本。此系統主要用於郊區電氣化,但亦有用於如水泵等較大的偏遠負載及海底高壓直流輸電[69]

無線輸電 编辑

 
尼古拉·特斯拉曾嘗試以沃登克里弗塔作大功率長距離輸電

尼古拉·特斯拉八木秀次都曾嘗試設計大型無線輸電系統,但兩者皆沒有成功[70]

2009年11月,激光動力英语Powerlight Technologies(LaserMotive)憑一款可驅動攀線器上升1公里的激光發射器贏得美國太空總署2009年供能激光挑戰(NASA 2009 Power Beaming Challenge)[71]。該系統可使接受端取得1千瓦的能量。2010年美國太空總署與私人公司簽約以研究有關激光輸能系統驅動低軌道衞星以及利用激光發射火箭的設計。太空太陽能亦有無線輸電的研究以便將太空中收集所得的能量以微波或激光形式傳送到地球,在地球表面接收後轉化爲電能[72]

輸電控制系統保安 编辑

美國政府承認美國國內的輸電網絡或受網絡戰的影響[73][74]美國國土安全部與業界合作辨識控制系統的弱點並提升網絡的保安。美國政府亦確保下世代的智能電網會配有合適的保安系統[75]

2019年6月俄罗斯承認其電網英语Electricity sector in Russia或受到美國綱絡攻擊[76]。紐約時報報導指美國網戰司令部的黑客設置了或有能力擾亂俄羅斯電網的惡意軟件[77]

紀錄 编辑

  • 最高容量系統:12吉瓦,准东-皖南±1100千伏高壓直流輸電系統(中华人民共和国[78][79]
  • 最高交流電壓:
    • 計畫:1.20百萬伏特,沃爾塔-奧郎加巴德線(印度[80]
    • 現有:1.15百萬伏特,埃基巴斯圖茲-科克舍套高壓輸電線英语埃基巴斯圖茲-科克舍套高壓輸電線哈萨克
  • 最大雙迴線輸電線路:北區-磐城輸電線英语Kita-Iwaki Powerline日本
  • 最高輸電塔英语Transmission tower:370米高,舟山島架空電纜英语Zhoushan Island Overhead Powerline Tie中华人民共和国
  • 最長輸電線路:1700公里長,因加-沙巴輸電網英语Inga-Shaba刚果民主共和国
  • 最長輸電線段(兩座輸電塔之間):5376米,阿米拉力線段英语Ameralik Span格陵兰
  • 最長海底電纜:
  • 最長地底電纜:
    • 美利線英语Murraylink澳洲,地底170公里)

參見 编辑

  • 電力動態需求英语Dynamic demand (electric power)
  • 需求反應
  • 儲能項目列表英语List of energy storage projects
  • 鐵路輸電網絡英语Traction power network
  • 電力回送英语Backfeeding
  • 電纜標示燈英语Conductor marking lights
  • 高压电线
  • 柔性交流輸電系統英语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FACTS)
  • 地磁感應電流英语Geomagnetically induced current(GIC)
  • 高壓地底及海底電纜列表英语List of high voltage underground and submarine cables
  • 負載流分析
  • 負載曲線英语Load profile
  • 國家電網 (消歧義)英语National Grid (disambiguation)
  • 電力系統模擬英语Power system simulation
  • 無線電頻輸電線英语Radio frequency power transmission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 System. 香港電燈有限公司. [2014].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Pansini, Anthony J., , Fairmont Press, 2004 [2020-08-12], ISBN 0-88173-50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 
  3. ^ (PDF). 美國能源部 Federal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英语Federal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 (FEMP). 2002-05 [2018-10-3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3-14). 
  4. ^ 4.0 4.1 Thomas P. Hughes. Networks of Power: Electrification in Western Society, 1880–1930.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3: 119–122. ISBN 0-8018-4614-5. 
  5. ^ 5.0 5.1 Guarnieri, M. The Beginning of Electric Energy Transmission: Part One. IEEE Industrial Electronics Magazine. 2013, 7 (1): 57–60. doi:10.1109/MIE.2012.2236484. 
  6. ^ National Council on Electricity Policy. (PDF). [2019-09-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3-27). 
  7. ^ 7.0 7.1 7.2 Guarnieri, M. The Beginning of Electric Energy Transmission: Part Two. IEEE Industrial Electronics Magazine. 2013, 7 (2): 52–59. doi:10.1109/MIE.2013.2256297. 
  8. ^ 8.0 8.1 Great Barrington Experiment. edisontechcenter.org. [2020-08-12]. (原始内容于2018-03-16). 
  9. ^ . ethw.org.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4). 
  10. ^ Arnold Heertje; Mark Perlman. . : 138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0). 
  11. ^ Carlson, W. Bernard. Tesla: Inventor of the Electrical Ag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3: 130. ISBN 1-4008-4655-2. 
  12. ^ Jonnes, Jill. Empires of Light: Edison, Tesla, Westinghouse, and the Race to Electrify the World. Random House Trade Paperbacks. 2004: 161. ISBN 978-0-375-75884-3. 
  13. ^ 13.0 13.1 Parke Hughes, Thomas. Networks of Power: Electrification in Western Society, 1880-1930. JHU Press. 1993: 120–121. 
  14. ^ Garud, Raghu; Kumaraswamy, Arun; Langlois, Richard. Managing in the Modular Age: Architectures, Networks, and Organizations. John Wiley & Sons. 2009: 249. 
  15. ^ Argersinger, R.E. Electric Transmission of Power. General Electric Review. 1915, XVIII: 454. 
  16. ^ Kiessling F; Nefzger P; Nolasco JF; Kaintzyk U. Overhead power lines. Berlin, Heidelberg, New York: Springer. 2003: 5. ISBN 978-3-642-05556-0. 
  17. ^ Bureau of Census data reprinted in Hughes, pp. 282–283
  18.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American Electric Power. (PDF).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6-04). 
  19. ^ 19.0 19.1 Kirschen, Daniel. Fundamentals of Power System Economics. Wiley. 2010. ISBN 978-0-470-84572-1. 
  20. ^ 20.0 20.1 Paris, L.; Zini, G.; Valtorta, M.; Manzoni, G.; Invernizzi, A.; De Franco, N.; Vian, A. . CIGRE英语CIGR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rge High Voltage Electric Systems, 1984 Session, 29 August – 6 September. Global Energy Network Institute英语Global Energy Network Institute. 1984 [2011-03-2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1-25). 
  21. ^ Dave Andrews. . Claverton Group. Claverton Energy Research Group. 2010-02-11 [2020-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 
  22. ^ . New York Independent System Operator. [2014-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2). 
  23. ^ 23.0 23.1 L.L. Grigsby. The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Handbook. CRC-Press. 2000-08-01. ISBN 0849385784. 
  24. ^ Hans Dieter Betz; Ulrich Schumann; Pierre Laroche. . Springer. 2009: 202-203 [2009-05-13]. ISBN 978-1-4020-9078-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 
  25. ^ Banerjee, Neela. . 2001-09-16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通过NYTimes.com. 
  26. ^ INVESTIGATION OF THE SEPTEMBER 2013 ELECTRIC OUTAGE OF A PORTION OF METRO-NORTH RAILROAD’S NEW HAVEN LINE. documents.dps.ny.gov. 2014 [2019-12-29]. 
  27. ^ NYSPSC case no. 13-E-0529
  28. ^ California Public Utilties Commission. (PDF). 2005-08 [2020-08-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3-04). 
  29. ^ Curt Harting. . 史丹佛大學. 2010-10-24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4). 
  30. ^ 30.0 30.1 Where can I find data on electricity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losses?.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 Electricity. 美国能源信息署. 2009-11-19 [2011-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2). 
  31. ^ .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 Electricity. 美国能源信息署. 2019-01-09 [2019-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4). 
  32. ^ Donald G. Fink; H. Wayne Beatty. Standard Handbook for Electrical Engineers 11. McGraw Hill. 1978: 15-58. ISBN 0-07-020974-X. 
  33. ^ Guarnieri, M. The Alternating Evolution of DC Power Transmission. IEEE Industrial Electronics Magazine. 2013, 7 (3): 60–63. doi:10.1109/MIE.2013.2272238. 
  34. ^ Donald G. Fink; H. Wayne Beaty. 18.5. Standard Handbook for Electrical Engineers 15. 2007. ISBN 978-0-07-144146-9. 
  35. ^ Amira, Zrelli; Bouyahi, Mohamed; Ezzedine, Tahar. Measurement of Temperature through Raman Scattering. 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 2015, 73: 350–357. ISSN 1877-0509. doi:10.1016/j.procs.2015.12.003. 
  36. ^ 36.0 36.1 36.2 (PDF). 電力潮流分析. 大華科技大學. [2020-08-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10-19). 
  37. ^ Low, S. H. Convex relaxation of optimal power flow: A tutorial. 2013 IREP Symposium Bulk Power System Dynamics and Control - IX Optimization, Security and Control of the Emerging Power Grid. 2013: 1–06. ISBN 978-1-4799-0199-9. doi:10.1109/IREP.2013.6629391. 
  38. ^ G. F. Moore, (ed) Electric Cables Handbook (3rd Edition) , Blackwell Publishing ,1997 ISBN 978-0-632-04075-9 , chapter 50.32 Composite overhead conductors
  39. ^ The Health Report / ABC Science. .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1997-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17). 
  40. ^ Backgrounder. . WHO. WHO Media centre. 2006-05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3). 
  41. ^ State of New York, Public Service Commission. (PDF). [2020-08-0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5-10). 
  42. ^ State of New York, Public Service Commission. (PDF). [2020-08-0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5-24). 
  43. ^ . TRC: 1–4. 2010-03 [2018-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6). 
  44. ^ (PDF). Transpower New Zealand Ltd: 2. [2018-11-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3-09). 
  45. ^ 45.0 45.1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public health. Fact sheet No. 322. 世界卫生组织. June 2007 [2008-01-23]. (原始内容于2009-02-16). 
  46. ^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Power (PDF). 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英语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 June 2002 [2008-01-29]. (原始内容 (PDF)于2008-09-16). 
  47. ^ North American Electric Reliability Corporation. (PDF). North American Electric Reliability Corporation: 14. [2020-08-0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2-25). 
  48. ^ Raghuvir Srinivasan. . The Hindu Business Line. The Hindu. 2004-08-15 [2008-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0). 
  49. ^ Lynne Kiesling. . Reason Foundation. 2003-08-18 [2008-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13). 
  50. ^ CLP. . Scheme of Control - CLP. CLP.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8). 
  51. ^ Scottish Power. .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 
  52. ^ . National Grid. [2018-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6). 
  53. ^ John Quiggin. Reviving nuclear power debates is a distraction. We need to use less energy. The Guardian. 8 November 2013 [2020-08-15]. (原始内容于2013-11-08). 
  54. ^ 54.0 54.1 .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Federal Energy Regulatory Commission.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5). 
  55. ^ Order No. 888, FERC. . [2016-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9). 
  56. ^ (PDF). FERC Washington, D.C. 2006-08-08 [2016-12-0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12-20). 
  57. ^ BILL RICHARDSON. . Politico Magazine. 2014-01-07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 
  58. ^ Wald, Matthew. . 纽约时报. 2008-08-27: A1 [2008-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59. ^ Hill, R.J. Electric railway traction. Part 3: Traction power supplies. Power Engineering Journal. 1994, 8 (6): 275–286. ISSN 0950-3366. doi:10.1049/pe:19940604. 
  60. ^ Jacob Oestergaard; et al. Energy losses of superconducting power transmission cables in the grid (PDF). 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2001, 11: 2375 [2020-08-12]. doi:10.1109/77.920339. (原始内容 (PDF)于2018-07-23). 
  61. ^ Reuters, New Scientist Tech and. . New Scientist.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 
  62. ^ . [2014-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63. ^ . [2012-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2). 
  64. ^ Sinha, U.K.; Lindsay, D.T.; Hughey, R.L.; Stovall, J.P.; Gouge, M.J.; Lue, J.W.; Haldar, P.; Selvamanickam, V.; Vo, N. Development and test of world's first industrial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HTS) power cable 2: 442–447. 2001. doi:10.1109/PESW.2001.916882. 
  65. ^ . www.superpower-inc.com.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66. ^ . www-03.ibm.com. 2017-08-10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8). 
  67. ^ Patel, 03/01/2012 | Sonal. . POWER Magazine. 2012-03-01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68. ^ . phys.org.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0). 
  69. ^ Mandeno, L. (PDF) 33. Proceedings of the New Zealand Institute of Engineers: 234. 1947 [2020-08-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11-16). 
  70. ^ Christopher Cooper. . Race Point Publishing. 2015-10-09: 143-144 [2020-08-12]. ISBN 163106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 
  71. ^ NASA. . NASA - After the Challenge: LaserMotive. NASA.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 
  72. ^ ESA. . ACT of ESA. ESA. 2013-04-15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8). 
  73. ^ . 2009-04-09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2) –通过news.bbc.co.uk. 
  74. ^ . www.cnn.com.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 
  75. ^ . 2009-04-08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通过in.reuters.com. 
  76. ^ US and Russia clash over power grid 'hack attacks. BBC News. 2019-06-18 [2020-08-12]. (原始内容于2019-06-30). 
  77. ^ How Not To Prevent a Cyberwar With Russia. Wired. 2019-06-18 [2020-08-12]. (原始内容于2019-06-23). 
  78. ^ (PDF).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3-08). 
  79. ^ 王前喜. . 新华网. 2019-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30). 
  80. ^ .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 World. January 2013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伸延閱讀 编辑

  • Grigsby, L. L., et al. The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Handbook. USA: CRC Press. (2001). ISBN 0-8493-8578-4
  • Hughes, Thomas P.英语Thomas P. Hughes, Networks of Power: Electrification in Western Society 1880–1930,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Baltimore 1983 ISBN 0-8018-2873-2
  • Reilly, Helen. Connecting the Country – New Zealand’s National Grid 1886–2007. Wellington: Steele Roberts. 2008: 376 pages. ISBN 978-1-877448-40-9. 
  • Pansini, Anthony J, E.E., P.E. undergrounding electric lines. USA Hayden Book Co, 1978. ISBN 0-8104-0827-9
  •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patents; Tesla polyphase system". (Transmission of power; polyphase system; Tesla patents英语Tesla patents)
  • The Physics of Everyday Stuff - Transmission Lin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輸電系統,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也稱輸電線路, 是指由發電廠至, 次級本地負載中心, 變電所, 之間的電能大量移動, 極高壓大電能輸送過程, 由負載中心轉換電壓至中高壓再輸送至客戶則為配電系統, 兩者相加則為輸電網路, 輸配線, 也簡稱, 電網, 自電流戰爭起, 電力系統由大量獨立小型電力網絡整合為一個大型的電力輸送網絡, 而發電能力亦集中至遠離民居的大型發電廠, 着重於可靠且低損耗地將大量電力作遠距離輸送, 亦需要為各電網, 發電與供電之間的連接作平衡, 例如在大範圍同步. 輸電系統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也稱輸電線路 是指由發電廠至 次級本地負載中心 變電所 之間的電能大量移動 極高壓大電能輸送過程 1 由負載中心轉換電壓至中高壓再輸送至客戶則為配電系統 兩者相加則為輸電網路 輸配線 也簡稱 電網 自電流戰爭起 電力系統由大量獨立小型電力網絡整合為一個大型的電力輸送網絡 而發電能力亦集中至遠離民居的大型發電廠 輸電系統着重於可靠且低損耗地將大量電力作遠距離輸送 亦需要為各電網 發電與供電之間的連接作平衡 2 91 例如在大範圍同步電力網絡 英语 wide area synchronous grid 之中 為增加電力傳送的效率同時降低發電與輸電的成本 電力或需要跨國傳送 將輸電網絡連結亦能提升輸電系統的穩定性 2 122 輸電系統當中某單獨一段輸電線則可稱之為輸電線路 Line 大古力水坝的500千伏三相輸電線 每座電塔左右方各有一組線路 圖右方樹後亦有另外兩組 全電廠發出的7079百萬瓦電力全部經由此六組輸電網路輸送通常而言 輸電網絡與配電網絡同屬一間公司 但自1990年代起不少國家發起電力自由化 使部分電力市場之中輸電網絡與配電網絡未必屬於同一公司 3 目录 1 歷史 2 輸電系統簡述 2 1 發電端 2 2 架空電纜 2 3 地底輸電 2 4 損耗 2 5 高壓直流輸電 2 6 轉置相位 2 7 次輸電系統 2 8 配電端 3 輸電系統控制 3 1 容量 3 2 負載流控制 3 3 故障與繼電保護 3 4 通訊 4 輸電系統的數學理論 4 1 高壓輸電系統的好處 4 2 輸電系統模型及矩陣 4 2 1 無損輸電線 4 2 2 短線模型 4 2 3 中線模型 4 2 4 長線模型 4 3 負載流分析 5 對健康的影響 6 各式輸電政策 6 1 電力公司控制輸電系統 6 2 單獨輸電業務公司 6 3 強制開放輸電系統 7 特殊輸電系統 7 1 鐵路電網 7 2 超導體輸電線 7 3 單線地回路 7 4 無線輸電 8 輸電控制系統保安 9 紀錄 10 參見 11 參考資料 12 伸延閱讀歷史 编辑主条目 電力輸送歷史 nbsp 1890年紐約街頭 除電報線外亦有各種不同電壓的電線商業供電的早期 直流電會以單一電壓輸送予客戶使用 其後為改進電動機及其他設備的工作效率則改為輸送多種電壓以適應如照明 電動機或鐵路等不同的應用 4 5 由於直流電於低壓高電流的輸送時效率甚低 故需於負載中心附近設置小型發電機供電 類似現今的分散式發電 6 nbsp 威廉 史坦雷安裝了世界第一組應用變壓器首條長距離交流電纜為1884年都灵國際展覽中使用 約34公里 21英里 長 展示了交流電長距離輸電的能力 5 首個商用交流電系統1885年於羅馬誕生 主要用於街燈照明 輸電距離共19公里長 數月後倫敦亦首次使用了交流電系統 7 威廉 史坦雷於1885年設計了首個實際可用的交流電變壓器 8 他在乔治 威斯汀豪斯的支援下於1886年於麻省展示了一套基於變壓器的交流電照明系統 該系統由500伏西門子發電機推動 並以新設計的史坦雷變壓器降至100伏來供應予大街上23所商店 4 000英尺 1 200米 的輸電過程中僅有極少電力損失 9 由此推動威斯汀豪斯於該電其後開始安裝交流電系統 8 1888年交流电动机誕生 為基於多相系統的异步电动机 分別由加利莱奥 费拉里斯和尼古拉 特斯拉獨立研發 該設計其後由米哈伊 多利和 多布羅斯基 英语 Mikhail Dolivo Dobrovolsky 和查理 尤金 蘭斯洛特 布朗 英语 Charles Eugene Lancelot Brown 發展為現今的三相電 10 然而 由於電力供應未能支援而未有即時使用 11 12 1880年代後期 小型電力公司開始合併至較大型公司 例如歐洲成立了冈茨公司和AEG 美國則為通用电气及西屋电气 這些公司則有繼續發展交流電系統但因技術問題未能立刻將各種電力系統合併 13 隨着交流電技術的進步 各種舊有的用電系統 例如單相交流電 多相交流電 高低壓照明和直流電機等可以利用回轉變流機和電動發電機等設備連接至一通用網絡 從而達致交流電大規模發電及輸電所帶來的規模經濟 13 14 首條單相高壓交流電輸電網於1890年啟用 為威拉米特瀑布的水力發電廠輸送電力至俄勒岡州波特蘭 總長約14英里 23公里 15 首條三相高壓輸電線則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於1891年為1891年國際電能技術展覽 英语 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Exhibition 1891 而興建 內卡河畔勞芬與法兰克福之間則建於一條175公里長的15千伏輸電線 7 16 20世紀期間 輸電系統的電壓一直上升 至1914年共有55套輸電系統使用70千伏以上的電壓 最高則為150千伏 17 輸電系統連接後使各發電機可以相連 從而減低了發電成本 電力網絡的穩定性亦因此而增加而資本投入則有所減少 輸電系統的發展亦容許設立水力發電等較遙遠的發電設備 4 7 直至今天 輸電網絡的範圍亦因上述理由而合併越加擴展 輸電系統簡述 编辑 nbsp 整個電力系統 輸電系統以藍色標示如前所述 輸電系統的作用為可靠且高效地輸送電力 其外 建設及維護系統的時候亦需要將經濟因素 安全性及冗餘等計算在內 2 根據焦耳第一定律 電能損失與電流的大小的平方成正比 故輸電系統會大幅提高電壓 從而減少輸電線路中所流通的電流 繼而減少輸電過程中的電力損失 2 另一方面 電壓越高 則兩端變壓站所需成本亦會有所上升 線路之間的絕緣能力亦需要提高 所以電壓不能無限制地提高 而需與成本 用電量之間作相應配合 交流電使用變壓器作為提高和降低電壓的工具 而高壓直流輸電技術雖可繼續減少電力損失卻則需要更為複雜的電力電子設備 故通常僅用於長距離大規模輸電之上 18 高壓直流輸電技術亦用於超越50公里長的海底電䌫 英语 submarine power cable 以及連接不同步的電力網絡 例如60赫茲與50赫茲之間的連接 18 大多數輸電系統皆使用三相交流電 而電氣化鐵路中則或會使用單相電輸電系統 nbsp 歐盟大範圍同步電網 英语 wide area synchronous grid nbsp 變電站將電壓改變以適應發電及輸配電系統的電壓 圖為美國奥勒姆的一座變電站除了輸送電力期間有電力損失的考慮 輸電系統在連接之後亦能同時提高系統的可靠性並降低發電成本和資本投入 2 通常而言 新型發電機的效率較高 2 268 然而電力公司僅會於該發電機不能再產生利潤時才會將其退役 19 輸電系統可將各發電機連接 使電力系統整體可按經濟調度原則為各發電機分配發電量 從而減少發電的平均成本 19 當輸電系統擴大之後 因電網或會跨越不同地區 例如一個大型電網的南方於夏季天氣炎熱而需要冷氣 北方則於冬季天氣寒冷供暖 電網整體就不再需要各自為本地的最高需要來計算冗餘發電容量 另外 當輸電系統以網狀連結時 當某一輸電線路受損又或修理之時 亦能使用其他線路繼續輸電 2 長距離電力輸送的成本非常低 於美國最低僅為每度電0 005美元 20 於英國亦僅為每度電0 2便士 21 使距離較遠的電力供應商亦能便宜地提供電力 22 長距離電力輸送亦使偏遠可再生能源能納入至電力系統之中 包括太陽能電廠 風力發電場 海上風力發電場等一般與負載中心距離甚遠的發電方法亦依靠輸電系統來減低電力損失 發電端 编辑 發電機的終端電壓 發電電壓 對比輸配電系統通常較低 視乎其額定容量約為15千伏至25千伏之間 23 87 發電機不遠處即連接着變壓器以提高電壓至輸電電壓 發電廠內或有變電站或開關站將發出的電力導至不同的輸電線路 2 架空電纜 编辑 主条目 架空電纜 nbsp 美國華盛頓州的三相高壓架空電纜 可見每相各自再分為三組 nbsp 鋼芯鋁纜的橫切面 可見內含七條鋼芯 外面再覆上四層鋁芯 高壓架空電纜僅使用空氣作絕緣使其成本相對地底電纜大為下降 導線材質絕大多數為铝合金 多股導線再繞成一條電纜 電纜中間亦可能加入鋼纜以強化該電纜 2 198 鋁合金導線相對銅導線可以於略低效能的情況下大幅降低成本 鋁合金重量較低亦能減少輸電塔所需支撐的拉力 從而降低輸電塔需要的結構強度 亦能降低土木工程相關的成本 2 198 導線橫切面積由12mm2至750mm2不等 視乎該輸電線路所需的載流容量 英语 current carrying capacity 較大的導線會因集膚效應使電流集中於電纜的外圍 從而降低導線內部導體的成本效益 2 202 故此 高壓架空電纜可將電纜改為中空以節省材料 2 202 亦可將同一相分隔為數條小電纜組 Bundle 而非合為一組大電纜同時亦能減少因电晕放电而導致的能量損失 2 203 另外 架空電纜三相的三組電纜亦需要按距離如雙絞線般交換位置以減少外界環境做成三相不平衡 稱之為轉置相位 2 168 架空電纜僅依靠空氣作絕緣 故電纜之間需要留有最小安全距離 強風或低温等惡劣天氣下則有可能導致電纜隨風漂動而使電纜之間的距離低於最小安全距離 使三相之間或對地發生电弧 引致設備故障或停電 24 風亦能把架空電纜吹動而造成大波幅低頻率的震動 稱之為電線跳動 英语 conductor gallop 又或導線跳動 2 204 205 地底輸電 编辑 主条目 管線地下化 電力輸送亦可利用地下高壓電纜進行 地底電纜佔地需求較少 對景觀影響亦較低 受天氣干擾的機會亦較少 1 然而 鋪設地底電纜的成本比架空電纜高約一成 23 82 雖然自然發生故障的機會稍低 因路面工程而誤傷電纜的機會卻因而增加 發生故障後確認位置與維修所需的時間亦是更長 地底電纜有非常多種類 常見的為充油電纜和XLPE電纜 前者使用油 紙等材質來絕緣和散熱 後者則使用特製塑膠絕緣 1 電纜亦會外覆蓋上防水層 如果地底電纜直接置於地底 Direct Burial 則更會在外層加上金屬枝作保護 否則應將電纜置於石槽或鐵管內 2 211 有些輸電線路會把這些槽管充油 並於故障發生時使用液態氮將該段電纜凍結以供維修 唯這種方法會延長維修需時 亦會提高維修費用 25 26 27 地底電纜的主要限制為其温度限制 故載流容量通常不如架空電纜 長距離的交流電地底電纜亦會產生顯着的電容 而須作功率修正 直流電地底電纜不會產生電容故不受其限制 但就需要於變電站設置轉換器 18 損耗 编辑 雖然輸電系統的電壓皆已大幅提高 長距離輸送電力之時仍會有一定程度的損耗 例如一條100英里 160公里 的763千伏架空電纜在輸送1吉瓦時有約0 5 至1 1 的損耗 但若改用345千伏則會有4 2 的損耗 18 假設負載中心用電量不變 即輸電系統須輸送相同能量時 由於電能損失與電流的大小的平方成正比 18 亦可因應電流減少而相應縮減電纜的橫切面積 從而大幅節省輸電電纜的成本 長距離輸電的電壓一般可達115千伏至1 200千伏 若電壓繼續提高則电晕放电效應等損耗亦會隨之增加 2 100 如對地達2 000千伏時电晕放电的損耗將抵消降低電流的好處 將同一相電力分股 bundle 輸送或直接加大電纜導體皆可降低电晕放电效應 28 焦耳第一定律中電力的損耗除與電流有關外 亦與電纜本身所帶有的電阻成正比關系 電纜的材質 温度 卷扎方法 集膚效應等皆會影響電阻 當電纜温度上升時 其電阻亦隨之增加 集膚效應使較高頻率的交流電有更高損耗 這些電阻皆可使用數學模型估計 29 輸配電損耗為發電量與客戶用電量之間的差異 主要可以歸於輸電和配電系統的損耗 美國的輸配電損耗於1997年估計為6 6 30 2007年為6 5 30 2013年至2019年則為5 31 1980年時估計直流電輸電符合成本效益的最長距離為7 000公里 而交流電則為4 000公里 但現今世上所有輸電線路遠遠短於此上限 20 交流電輸電系統中 輸電的效能受電纜的电感與電容顯著的影響 電纜自身為電阻與電感的集合 而電纜與大地之間自然會產生電容 因這些特性而產生的電流為無功功率 僅會在輸電網絡間儲存及輸送 無法為負載提供實際功率 然而電流不論有否做功 依然會因電阻而產生損耗 故設計輸電系統時亦須減少系統當中的電容和電感 提升功率因数 減低因無功電流而做成的損耗 由於電感和電容是輸電網絡與電纜的固有特性無法直接消除 故只可額外加入電感和電容以抵消其效果 例如電容器組可與電纜串聯以抵消電纜自身的电感 2 37 輸電系統亦會連同電抗器 相移變壓器 英语 phase shifting transformer 及靜止無功補償器等補償其無功功率 2 36 38 高壓直流輸電 编辑 主条目 高壓直流輸電 高壓直流輸電 HVDC 用於長距離輸送大量電力 或用以連接不同步的輸電網絡 18 當輸電距離越加延長 交流電的損耗亦會越來越大 直至超過某距離後使用直流電輸電就會較為便宜 因建設直流電塔以及於輸電兩端建設轉換變電站的費用比交流電損耗的所產生的費用為低 高壓直流輸電亦會用於海底電纜 因為交流電在海底會產生較大電容導致交流電升壓而未能使用 32 這些高壓直流海底電纜主要用於連接島嶼至電網 例如大不列顛島與歐洲大陸之間 大不列顛島與爱尔兰岛之間以及塔斯馬尼亞與澳洲大陸之間 紐西蘭兩島之間等 可長約600公里左右 33 高壓直流輸電亦能按負載流分析控制交流電電力潮流 輸電線中輸送的電力增加時 電力輸送源 發電機 與接收端之間的功角亦會隨之上升 而功角過高時會使兩者不再同步 即功角穩定問題 由於直流電由輸電線兩端獨立轉換 所以不會受功角所限制 而可輸送電纜所容許的最大容量 高壓直流輸電也可用於不同頻率的交流電系統互聯 18 例如日本有60赫茲與50赫茲兩套不同電網 而高壓直流輸電則可將兩者連接 轉置相位 编辑 當電流流經輸電線時將產生感應磁場並影響附近電線的電感 電線導體的互感與導體之間的相互位置有關系 一般輸電塔上的三相電線會分別置於不同的高度 使位於中間的導線所得的互感與另外兩相有顯着的分別 再加上三條導線與大地的距離不一致而各有不同電容 最終引致三相的輸送電力不平衡 故此 輸電線須定期於轉置塔 英语 transposition tower 轉置相位使三相所受的互感和對地電容大致相等 這種操作亦名線位轉換 2 168 次輸電系統 编辑 nbsp 菲律宾一條115千伏次輸電線路 連同20千伏配電線路和街燈皆安裝於电线杆之上次輸電系統為輸電系統中使用較低電壓的一部分 2 91 由於極高壓的設備較為大型且昂貴 一般情況下不會將所有變電站連接至輸電系統中 而是將較低電壓的變電站連接至配電系統 在一些較大型的極高壓輸電系統中 將輸電系統直接連接至配電系統亦有同樣問題 故就需要使用次輸電系統作為兩者之間的連接 次輸電系統通常為環狀連接以避免單一線路故障時影響大量客戶 環狀連接亦可作常閉連接以提供無間斷供電 較低電壓的次輸電系統的建築結構亦較為簡單且佔地較少 亦使地下輸電成本較低 2 91 次輸電系統與輸電系統或配電系統之間沒有固定邊界 亦不能單靠電壓判斷 港燈的輸電系統中包含132千伏及275千伏的輸電線路 但並沒有區分次輸電系統與輸電系統 兩者皆會直接連接至配電系統 1 北美的次輸電系統通常為69千伏 115千伏或138千伏 部份次輸電系統為輸電網絡因應發展而擴張及提高電壓後由輸電系統轉換而成 次輸電系統既帶有輸電系統輸送大量電力的特徵 亦有配電系統為地區供電的特點 34 配電端 编辑 變電站會於輸電系統的分支將高壓電轉換為較低電壓並連接至配電系統 2 輸電系統控制 编辑容量 编辑 每條輸電電纜以及輸電線路皆有其額定容量 而此限制的原因按輸電線路的長度而有所不同 一條較短的線路主要受電纜導體的耐溫極限限制 若太多電流通過時電纜或會因為受熱變軟或延長最終導致接地故障 中等距離的輸電網絡則受電壓降 限制 長距離交流電則為系統穩定性限制 高壓直流輸電如前述沒有功角問題 故只受温度和電壓降限制 由於難以監測電纜各處的温度 一般作系統控制時會較為保守 分散温度感應 英语 distributed temperature sensing 系統為即時監測温度以提升輸電容量的第一步 現亦有使用光纖置於電纜之中作為監測温度的方法 從一邊射入激光時 光線會照温度作不同程度的拉曼散射 而從另一端檢測光線後即可得出電纜的温度 從而提升輸電電纜的輸電容量 35 負載流控制 编辑 主条目 負載流分析 負載流分析又名電力潮流 是輸電網絡中整體電力輸送的数值分析 通常使用一線圖 英语 one line diagram 和標么系統 英语 per unit system 以簡化計算 以集中處理電壓 功角 有用功及無用功等數值 36 負載流分析用於計算穩態下的操作 並從此可得出在現有發電及負載之下系統應如何最佳化以在符合輸電要求的同時減少消耗並降低成本 亦可推算及計劃日後所需的系統擴展 37 負載流分析亦能用於分析各設備故障後的情況 讓輸電系統擁有者提前作N 1冗餘 英语 N 1 redundancy 等準備 36 故障與繼電保護 编辑 nbsp 圓形玻璃中的為電磁式保護繼電器 該繼電器會受感測到的電流推動 並於有故障時啟動並驅使斷路器運作 黑色長方形物體則為測試口 用於測試及隔離測量儀器的電路 輸電過程中各種系統設備皆有可能發生故障 而繼電保護系統則是輸電系統中對抗故障的重要一環 繼電保護系統須盡可能減少故障發生 故障發生時限制其影響及破壞 降低故障時須關閉的輸電線路以及容許輸電系統盡早回復正常 2 127 當中 其主要利用保護繼電器及斷路器以將輸電系統的故障隔離 2 127 在設計過程中亦須以N 1冗餘 英语 N 1 redundancy 作為標準 使故障發生時不會因為單一故障而做成停電 當電力負載大於最大發電量時 輸電系統亦應作供電限制 英语 Brownout electricity 等方式作限制 而避免因供電不足而最終導致頻率出錯而引起停電 緊急情況下亦須作輪流停電 英语 Rolling blackout Rolling blackout 或負載移除 Load shedding 以保護整個電力供應系統 2 263 通訊 编辑 輸電系統的控制工程師現通常需要利用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遙距控制整體輸電網絡 1 設於輸電線路兩端的保護繼電器須作有效通訊以監測流入及流出的電流以作比較及計算 2 127 輸電系統上的設備亦需要透過通訊網絡將資料傳送回控制中心 由於電力系統的保護必須非常可靠且迅速 一般不會使用電訊商的通訊網絡 而是採用自行建設的通訊系統 一般輸電系統所使用的通訊系統會使用微波 電話線或光導纖維等方式 1 輸電線亦能用作輸送數據 稱之為電力線通信 電力線通訊設備會於輸電線一端輸入高頻率訊號 並於另一端利用傅里葉分析或其他方式將高頻訊號分離並作分析 光纖一般會獨立設置 但亦可置於輸電線路地線的中央 稱之為複合光纜地線 38 輸電系統的數學理論 编辑高壓輸電系統的好處 编辑 高壓輸電系統令遠距離輸送電力的損耗較少 從而減低發電及操作成本 nbsp 沒有變壓器的輸電線路模型 nbsp 帶有變壓器的輸電線路模型 在極為簡單的數學模型中可以假設輸電網路由單一發電機輸送電力至單一負載 由交流電源和純電阻表示 而輸電線僅有電阻 由於線路為串聯且沒有變壓器 則輸電線的電阻與負載的電阻則為分壓器 串聯中所有零件皆有同樣電流流通 為I V R R C displaystyle I frac V R R C nbsp 故此 負載的所收到的可用功為 P R V 2 I V R R R C V R R C R R R C V 2 R R C R R R C P V displaystyle P R V 2 times I V frac R R R C times frac V R R C frac R R R C times frac V 2 R R C frac R R R C P V nbsp 現在輸電線路中加上變壓器 於供電最後階段變壓為低電壓高電流 理想變壓器僅將輸入的能量轉換 使電壓按比例a displaystyle a nbsp 減少時 電流則以a displaystyle a nbsp 增加 同樣按分壓器方法計算 輸電線路的電阻經過變壓器後僅為R C a 2 displaystyle R C a 2 nbsp 而可用功則為 P R V 2 I 2 a 2 R V 2 a 2 R R C 2 a 2 R a 2 R R C P V R R R C a 2 P V displaystyle P R V 2 times I 2 frac a 2 R times V 2 a 2 R R C 2 frac a 2 R a 2 R R C P V frac R R R C a 2 P V nbsp 如a gt 1 displaystyle a gt 1 nbsp 即電壓於負載則由高壓降至低壓 從上述算式可見輸電網絡的損耗將有所減少 輸電系統模型及矩陣 编辑 主条目 交流電輸電的效能與模型 nbsp 輸電系統的 黑盒 數學模型大多數時候 輸送系統的模型只會關注輸電線兩端的特性 包括傳送 S 及接收 R 兩端的電壓和電流 輸電網則可以化為一個2x2矩陣的 黑盒 V S I S A B C D V R I R displaystyle begin bmatrix V mathrm S I mathrm S end bmatrix begin bmatrix A amp B C amp D end bmatrix begin bmatrix V mathrm R I mathrm R end bmatrix nbsp 輸電線一般假設為對稱的網絡 送電端與受電端相互對調時對輸送電力沒有影響 輸電矩陣T會有以下特性 2 103 det T A D B C 1 displaystyle det T AD BC 1 nbsp A D displaystyle A D nbsp 當中四個參數A B C及D由輸電網絡的電阻 R 电感 L 電容 C 並聯電導 G 按照不同模型所組成 模型中的大寫字母皆為整條輸電線路上該參數的總和 無損輸電線 编辑 無損輸電線為最不準確的模型 一般只用於極短的輸電線上 這種模型中送電端與受電端的電壓與電流皆相同 短線模型 编辑 短距離輸電線模型 簡稱短線模型主要用於約50英里 80公里 長的輸電線 短線模型中電容和並聯電導數值較少而可以忽略而只須計算由電阻和串聯電感組成的阻抗 Z 2 101 最終參數為A D 1 displaystyle A D 1 nbsp B Z displaystyle B Z nbsp 及C 0 displaystyle C 0 nbsp 故矩陣則為 V S I S 1 Z 0 1 V R I R displaystyle begin bmatrix V mathrm S I mathrm S end bmatrix begin bmatrix 1 amp Z 0 amp 1 end bmatrix begin bmatrix V mathrm R I mathrm R end bmatrix nbsp 中線模型 编辑 nbsp 中距離輸電線的電學模型 輸電線假定為一串聯阻抗 頭尾各有一組並聯電容電導 中距離輸電線模型 簡稱中線模型主要用於約80 250英里 130 400公里 長的輸電線 此模型中由於輸電線路延長 不可再忽略輸電線所帶有的電容及並聯電導 此模型將所有電容和並聯電導加起 然後於輸電線兩側各置一半 模型可見上方一條串聯阻抗 頭尾各有電容連至大地 故又可按其形狀稱之為 p模型 2 103 A D 1 G Z 2 per unit B Z W C G 1 G Z 4 S displaystyle begin aligned A amp D 1 frac GZ 2 text per unit B amp Z Omega C amp G Big 1 frac GZ 4 Big S end aligned nbsp 中線模型的矩陣為 V S I S 1 G Z 2 Z G 1 G Z 4 S 1 G Z 2 V R I R displaystyle begin bmatrix V mathrm S I mathrm S end bmatrix begin bmatrix 1 frac GZ 2 amp Z G Big 1 frac GZ 4 Big S amp 1 frac GZ 2 end bmatrix begin bmatrix V mathrm R I mathrm R end bmatrix nbsp 由此輸電線會有以下特性 電壓會於低負載時上升 費冉倜效應 英语 Ferranti effect 接收側 二次側 電流可高於輸送側 一次側 長線模型 编辑 nbsp 長距離輸電線的電學模型 可見輸電線分為多段 各有串聯阻抗以及並聯電容電導 長距離輸電線模型 簡稱長線模型由电报员方程推論而得出 主要用於150英里 240公里 或以上的輸電線 長線模型與中線模型的主要分別為電容和並聯電導不再位於輸電線的兩端 而是分配於整條輸電線 使其有多於兩條並聯接地電容和電導 2 102 此舉能提高模型的準碓性 但需要作較為複雜且多次的計算 下為長線模型的參數 而g displaystyle gamma nbsp 為傳播常數 英语 propagation constant A D cosh g x per unit B Z c sinh g x W C 1 Z c sinh g x S displaystyle begin aligned A amp D cosh gamma x text per unit 3mm B amp Z c sinh gamma x Omega 2mm C amp frac 1 Z c sinh gamma x S end aligned nbsp 長線模型可以用於計算輸電線上任何一點的電流和電壓 如須計算接收端的電流和電壓則須把x displaystyle x nbsp 替換為l displaystyle l nbsp 即輸電線的總長度 負載流分析 编辑 商業輸電系統的網絡甚為複雜 難以人手計算 一般皆會使用輸電網絡分析器 英语 Network analyzer AC power 自動計算 但其亦會依據牛頓 拉弗生法計算 首先將系統各處定為匯流排 然後按其特質分為鬆弛匯流排 發電機匯流排及負載匯流排 然後將未知數值作合理假設作為起始 flat start 再按以下公式疊代直至誤差少於精確度標準 36 D 8 D V J 1 D P D Q displaystyle begin bmatrix Delta theta Delta V end bmatrix J 1 begin bmatrix Delta P Delta Q end bmatrix nbsp 而D P displaystyle Delta P nbsp 及D Q displaystyle Delta Q nbsp 稱為失配公式 mismatch equations J displaystyle J nbsp 則為雅可比矩阵 G displaystyle G nbsp 與B displaystyle B nbsp 分別為導納矩陣 的實數及虛數部分 D P i P i k 1 N V i V k G i k cos 8 i k B i k sin 8 i k displaystyle Delta P i P i sum k 1 N V i V k G ik cos theta ik B ik sin theta ik nbsp D Q i Q i k 1 N V i V k G i k sin 8 i k B i k cos 8 i k displaystyle Delta Q i Q i sum k 1 N V i V k G ik sin theta ik B ik cos theta ik nbsp J D P 8 D P V D Q 8 D Q V displaystyle J begin bmatrix dfrac partial Delta P partial theta amp dfrac partial Delta P partial V dfrac partial Delta Q partial theta amp dfrac partial Delta Q partial V end bmatrix nbsp 對健康的影響 编辑主条目 電磁輻射與健康 有數個大型研究中無法找到居住於輸電線路附近與罹患疾病甚至癌症之間的關系 一個1997年的研究顯示不論與輸電線或變電站的距離有多近 皆沒有發現癌症或其他疾病的風險有所增加 39 主流科學證據皆認為低功率低頻率的輸電線路電磁輻射不會構成任何長期或短期的風險 但部分研究則發現部分疾病或與於輸電線旁居住或工作有關連 整體而言沒有負面健康影響足以構成不居住於輸電系統旁的原因 40 紐約州公共事業委員會 英语 New York State Public Service Commission 於1978年舉行一項研究去評估電場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當中將一座新建的765千伏輸電線路邊沿的測量值 每米1 6千伏 定為日後州內新建輸電線路的最高容許值 該研究亦限制新建的輸電網絡最高電壓值為345千伏 41 1990年9月11日 紐約州公共事業委員會再推行有關磁場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 並將線路邊沿標準定為200mG 42 如日常用品相比較 風筒或電暖氈約產生100mG至500mG的磁場 電動剃鬚刀等為每米2 6千伏 電場可利用屏蔽減少 而磁場則只能依靠最佳化各相的位置來減少 43 44 當提出興建新輸電線路時 交予監管機構的申請表中通常需要加入輸電線邊沿的電場和磁場分析 這些分析通常由電力公司或顧問使用模型軟件計算而得 暴露於1高斯的高磁環境可引起急性 英语 Acute toxicity 生理反應 僅有有限證據指出住所環境中會對人體有致癌風險 對動物實驗的證據亦不足夠 其中 兒童白血病或與暴露於0 003至0 004高斯有關連 但一般家居環境於歐洲只有約上述數字的五分之一 於北美則只有約三分之一 45 46 地球自然的地磁場約為0 35 0 70高斯 而一般人長期暴露於磁場中的標準則為400高斯 45 輸電線路沿線使用的除草劑及樹木生長限制劑或對健康有影響 47 各式輸電政策 编辑主条目 電力市場 部分監管機構將輸電系統定義為自然垄断的一種 48 49 但亦有不少國家將輸電系統與供電系統的其他部分分離 打破電力產業的垂直整合 電力公司控制輸電系統 编辑 第一種輸電系統為垂直整合的電力公司獨立控制 利用其輸電系統輸送電力至各負載中心再作售電 香港兩間電力公司皆為垂直整合公司 擁有完整的發電 輸電 配電及零售業務 根據利潤管制協議 電力公司可利用包括輸電系統在內的固定資產賺取一定利潤水平 50 蘇格蘭電力亦為一間垂直整合的電力公司 擁有整套電力業務 唯部分輸電系統交予英國國家電網公司營運 51 單獨輸電業務公司 编辑 有些國家或地區擁有一間垄断性的輸電公司 電力公司可以作發電及零售 但當中必須經過輸電公司 西班牙為首個成立地區輸電組織的國家 西班牙電網公司於1985年由西班牙政府成立 負責管理西班牙全國的輸電系統 英國的電力事業曾由國營的中央電力局掌控 1990年電力自由化後中央電力局解體後成立英國國家電網公司 獨立擁有英格蘭和威爾斯的輸電系統 並營運蘇格蘭南部的輸電系統 英國國家電網公司於1995年於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 52 強制開放輸電系統 编辑 nbsp 時任美國總統的乔治 沃克 布什正在簽署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 53 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 英语 Federal Energy Regulatory Commission FERC 是美國電力輸送及批發的主要監管機構 1920年以 聯邦電能委員會 之名成立 配電業務及售電則由各州各自管理 兩項較為重要的美國輸電系統政策為888號命令及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 888號命令訂立於1996年4月24日 用以 移除電力批發市場的障礙並由此為國內電力用戶提供更有效率及價格低廉的電能 此政策將糾正輸電系統中控制何種電力才能輸送的不正當壟斷 54 888號命令要求所有擁有 控制或營運跨州輸電系統的公共事業者設立不帶差別待遇的輸電收費機制 這種收費機制使發電業者可使用現有建成的輸電系統 而輸電系統的擁有者亦可從其中收回相關成本 54 55 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則於2005年8月8日訂立 為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提供更多權力以管制輸電系統 委員會可以就輸電系統的穩定性標準執法 亦須設立誘因以鼓勵輸電系統的投資 56 歷史上本地政府負責管控當地的輸電系統 故會為有益於其他州份而對該州份無益的行為施加大量限制 有較低廉電費的地區亦會反對跨州交易以免電費上升 美國的發電業務比輸電業務發展快達四倍 因輸電系統的建設需要跨州充份合作而難度有所增加 政策角度而言電網變得巴尔干化 以致前美國能源部長比尔 理查森指其為 第三世界電網 57 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容許美國能源部批核輸電系統的建設 但當該部使用權力建立兩條國家利益輸電走廊 英语 National Interest Electric Transmission Corridor 時被14名參議員聯署指其過於進取 58 特殊輸電系統 编辑鐵路電網 编辑 有些國家的電力機車或電聯車使用低於一般電網的頻率 又或會使用直流供電 故會建立鐵路專用的單相或直流鐵路電網 英语 traction power network 59 例子包括歐洲的16 2 3赫茲電網 超導體輸電線 编辑 高溫超導技術能無損耗地輸送電力 故或會革新輸電系統的運作方式 現時超導體可在高於液氮温度的情況下保持無損耗性質 使其在於高負載之下有商業價值 60 一般估計以此方法輸送電力可將電力損耗減半 餘下電力主要用於冷卻設備 部分公司如聯合愛迪生及美國超導體 英语 American Superconductor 等已開始商業製造上述系統 61 一種可能的未來系統為液氮超級電網 英语 SuperGrid 將輸電線於液氮管線相連從而消除冷卻費用 超導體輸電線特別適合於大城市中的商業區等集中負載區使用 因於當地通常皆需使用地底電纜 而且地役权相當昂貴 62 超導體輸電線路 63 地點 長度 電壓 容量 日期佐治亞州卡羅爾頓 64 30米 12 4千伏 15 5百萬瓦 2000年雅賓利 65 350米 34 5千伏 48百萬瓦 2006年長島賀布克 英语 Holbrook Superconductor Project 66 600米 138千伏 574百萬瓦 2008年三友 英语 Tres Amigas SuperStation 5000百萬瓦 2013年提出曼克頓 海德勒計劃 2014年提出德國埃森 67 68 1公里 10千伏 40百萬瓦 2014年單線地回路 编辑 主条目 單線地回路 單線地回路系統使用單條電纜輸送單相電力 並以大地作為回路 以減少為偏遠地區提供電力的成本 此系統主要用於郊區電氣化 但亦有用於如水泵等較大的偏遠負載及海底高壓直流輸電 69 無線輸電 编辑 主条目 無線供電 nbsp 尼古拉 特斯拉曾嘗試以沃登克里弗塔作大功率長距離輸電尼古拉 特斯拉及八木秀次都曾嘗試設計大型無線輸電系統 但兩者皆沒有成功 70 2009年11月 激光動力 英语 Powerlight Technologies LaserMotive 憑一款可驅動攀線器上升1公里的激光發射器贏得美國太空總署2009年供能激光挑戰 NASA 2009 Power Beaming Challenge 71 該系統可使接受端取得1千瓦的能量 2010年美國太空總署與私人公司簽約以研究有關激光輸能系統驅動低軌道衞星以及利用激光發射火箭的設計 太空太陽能亦有無線輸電的研究以便將太空中收集所得的能量以微波或激光形式傳送到地球 在地球表面接收後轉化爲電能 72 輸電控制系統保安 编辑美國政府承認美國國內的輸電網絡或受網絡戰的影響 73 74 美國國土安全部與業界合作辨識控制系統的弱點並提升網絡的保安 美國政府亦確保下世代的智能電網會配有合適的保安系統 75 2019年6月俄罗斯承認其電網 英语 Electricity sector in Russia 或受到美國綱絡攻擊 76 紐約時報報導指美國網戰司令部的黑客設置了或有能力擾亂俄羅斯電網的惡意軟件 77 紀錄 编辑最高容量系統 12吉瓦 准东 皖南 1100千伏高壓直流輸電系統 中华人民共和国 78 79 最高交流電壓 計畫 1 20百萬伏特 沃爾塔 奧郎加巴德線 印度 80 現有 1 15百萬伏特 埃基巴斯圖茲 科克舍套高壓輸電線 英语 埃基巴斯圖茲 科克舍套高壓輸電線 哈萨克 最大雙迴線輸電線路 北區 磐城輸電線 英语 Kita Iwaki Powerline 日本 最高輸電塔 英语 Transmission tower 370米高 舟山島架空電纜 英语 Zhoushan Island Overhead Powerline Tie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最長輸電線路 1700公里長 因加 沙巴輸電網 英语 Inga Shaba 刚果民主共和国 最長輸電線段 兩座輸電塔之間 5376米 阿米拉力線段 英语 Ameralik Span 格陵兰 最長海底電纜 NorNed 英语 NorNed 北海 挪威 荷兰 580公里長 巴斯線 英语 Basslink 巴斯海峡 澳大利亚 海底290公里 總長度370 1公里 波羅的海電纜 英语 Baltic Cable 波罗的海 德国 瑞典 海底238公里 高壓直流輸電250公里 總長度262公里 最長地底電纜 美利線 英语 Murraylink 澳洲 地底170公里 參見 编辑電力動態需求 英语 Dynamic demand electric power 需求反應 儲能項目列表 英语 List of energy storage projects 鐵路輸電網絡 英语 Traction power network 電力回送 英语 Backfeeding 電纜標示燈 英语 Conductor marking lights 高压电线 柔性交流輸電系統 英语 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 FACTS 地磁感應電流 英语 Geomagnetically induced current GIC 高壓地底及海底電纜列表 英语 List of high voltage underground and submarine cables 負載流分析 負載曲線 英语 Load profile 國家電網 消歧義 英语 National Grid disambiguation 電力系統模擬 英语 Power system simulation 無線電頻輸電線 英语 Radio frequency power transmission 參考資料 编辑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Transmission amp Distribution System 香港電燈有限公司 2014 使用 accessdate 需要含有 url 帮助 2 00 2 01 2 02 2 03 2 04 2 05 2 06 2 07 2 08 2 09 2 10 2 11 2 12 2 13 2 14 2 15 2 16 2 17 2 18 2 19 2 20 2 21 2 22 2 23 2 24 2 25 2 26 2 27 2 28 2 29 2 30 Pansini Anthony J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Fairmont Press 2004 2020 08 12 ISBN 0 88173 503 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04 A Primer on Electric Utilities Deregulation and Restructuring of U S Electricity Markets PDF 美國能源部 Federal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 英语 Federal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 FEMP 2002 05 2018 10 30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21 03 14 4 0 4 1 Thomas P Hughes Networks of Power Electrification in Western Society 1880 1930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3 119 122 ISBN 0 8018 4614 5 5 0 5 1 Guarnieri M The Beginning of Electric Energy Transmission Part One IEEE Industrial Electronics Magazine 2013 7 1 57 60 doi 10 1109 MIE 2012 2236484 National Council on Electricity Policy Electricity Transmission A primer PDF 2019 09 17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21 03 27 7 0 7 1 7 2 Guarnieri M The Beginning of Electric Energy Transmission Part Two IEEE Industrial Electronics Magazine 2013 7 2 52 59 doi 10 1109 MIE 2013 2256297 8 0 8 1 Great Barrington Experiment edisontechcenter org 2020 08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3 16 William Stanle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History Wiki ethw org 2020 08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5 14 Arnold Heertje Mark Perlman Evolving Technology and Market Structure Studies in Schumpeterian Economics 138 2020 08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5 10 Carlson W Bernard Tesla Inventor of the Electrical Ag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3 130 ISBN 1 4008 4655 2 Jonnes Jill Empires of Light Edison Tesla Westinghouse and the Race to Electrify the World Random House Trade Paperbacks 2004 161 ISBN 978 0 375 75884 3 13 0 13 1 Parke Hughes Thomas Networks of Power Electrification in Western Society 1880 1930 JHU Press 1993 120 121 Garud Raghu Kumaraswamy Arun Langlois Richard Managing in the Modular Age Architectures Networks and Organizations John Wiley amp Sons 2009 249 Argersinger R E Electric Transmission of Power General Electric Review 1915 XVIII 454 Kiessling F Nefzger P Nolasco JF Kaintzyk U Overhead power lines Berlin Heidelberg New York Springer 2003 5 ISBN 978 3 642 05556 0 Bureau of Census data reprinted in Hughes pp 282 283 18 0 18 1 18 2 18 3 18 4 18 5 18 6 American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Facts PDF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1 06 04 19 0 19 1 Kirschen Daniel Fundamentals of Power System Economics Wiley 2010 ISBN 978 0 470 84572 1 20 0 20 1 Paris L Zini G Valtorta M Manzoni G Invernizzi A De Franco N Vian A Present Limits of Very Long Distance Transmission Systems CIGRE 英语 CIGR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rge High Voltage Electric Systems 1984 Session 29 August 6 September Global Energy Network Institute 英语 Global Energy Network Institute 1984 2011 03 29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21 01 25 Dave Andrews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costs per kWh transmission National Grid in the UK note this excludes distribution costs Claverton Group Claverton Energy Research Group 2010 02 11 2020 08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04 NYISO Zone Maps New York Independent System Operator 2014 01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2 02 23 0 23 1 L L Grigsby The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Handbook CRC Press 2000 08 01 ISBN 0849385784 使用 accessdate 需要含有 url 帮助 Hans Dieter Betz Ulrich Schumann Pierre Laroche Lightning Principles Instruments and Applications Springer 2009 202 203 2009 05 13 ISBN 978 1 4020 9078 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04 Banerjee Neela AFTER THE ATTACKS THE WORKERS Con Edison Crews Improvise as They Rewire a Truncated System 2001 09 16 2020 08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08 通过NYTimes com INVESTIGATION OF THE SEPTEMBER 2013 ELECTRIC OUTAGE OF A PORTION OF METRO NORTH RAILROAD S NEW HAVEN LINE documents dps ny gov 2014 2019 12 29 NYSPSC case no 13 E 0529 California Public Utilties Commission CORONA AND INDUCED CURRENT EFFECTS PDF 2005 08 2020 08 04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21 03 04 Curt Harting AC Transmission Line Losses 史丹佛大學 2010 10 24 2019 06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14 30 0 30 1 Where can I find data on electricity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losses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Electricity 美国能源信息署 2009 11 19 2011 03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12 12 How much electricity is lost in electricity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Electricity 美国能源信息署 2019 01 09 2019 02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5 14 Donald G Fink H Wayne Beatty Standard Handbook for Electrical Engineers 11 McGraw Hill 1978 15 58 ISBN 0 07 020974 X Guarnieri M The Alternating Evolution of DC Power Transmission IEEE Industrial Electronics Magazine 2013 7 3 60 63 doi 10 1109 MIE 2013 2272238 Donald G Fink H Wayne Beaty 18 5 Standard Handbook for Electrical Engineers 15 2007 ISBN 978 0 07 144146 9 Amira Zrelli Bouyahi Mohamed Ezzedine Tahar Measurement of Temperature through Raman Scattering 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 2015 73 350 357 ISSN 1877 0509 doi 10 1016 j procs 2015 12 003 36 0 36 1 36 2 電力潮流分析互動式網頁 PDF 電力潮流分析 大華科技大學 2020 08 09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6 10 19 Low S H Convex relaxation of optimal power flow A tutorial 2013 IREP Symposium Bulk Power System Dynamics and Control IX Optimization Security and Control of the Emerging Power Grid 2013 1 06 ISBN 978 1 4799 0199 9 doi 10 1109 IREP 2013 6629391 G F Moore ed Electric Cables Handbook 3rd Edition Blackwell Publishing 1997 ISBN 978 0 632 04075 9 chapter 50 32 Composite overhead conductors The Health Report ABC Science Power Lines and Cancer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1997 06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4 17 Backgrounde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public health WHO WHO Media centre 2006 05 2020 08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03 State of New York Public Service Commission Opinion 78 13 PDF 2020 08 08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21 05 10 State of New York Public Service Commission Case 26529 PDF 2020 08 08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22 05 24 EMF Report for the CHPE TRC 1 4 2010 03 2018 11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26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 Strengths PDF Transpower New Zealand Ltd 2 2018 11 09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21 03 09 45 0 45 1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public health Fact sheet No 322 世界卫生组织 June 2007 2008 01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2 16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Power PDF 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 英语 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 June 2002 2008 01 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08 09 16 North American Electric Reliability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Vegetation Management NERC Standard FAC 003 2 Technical Reference PDF North American Electric Reliability Corporation 14 2020 08 08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21 02 25 Raghuvir Srinivasan Power transmission business is a natural monopoly The Hindu Business Line The Hindu 2004 08 15 2008 01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1 10 Lynne Kiesling Rethink the Natural Monopoly Justification of Electricity Regulation Reason Foundation 2003 08 18 2008 01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2 13 CLP Scheme of Control Scheme of Control CLP CLP 2020 08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28 Scottish Power SP Energy Networks 2020 08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04 Our history National Grid 2018 02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0 26 John Quiggin Reviving nuclear power debates is a distraction We need to use less energy The Guardian 8 November 2013 2020 08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1 08 54 0 54 1 Order No 888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Federal Energy Regulatory Commission 2020 08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2 05 Order No 888 FERC Promoting Wholesale Competition Through Open Access Non discriminatory Transmission Services by Public Utilities Recovery of Stranded Costs by Public Utilities and Transmitting Utilities 2016 12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12 19 Energy Policy Act of 2005 Fact Sheet PDF FERC Washington D C 2006 08 08 2016 12 07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6 12 20 BILL RICHARDSON America s Third World Energy Grid Politico Magazine 2014 01 07 2020 08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04 Wald Matthew Wind Energy Bumps into Power Grid s Limits 纽约时报 2008 08 27 A1 2008 1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09 Hill R J Electric railway traction Part 3 Traction power supplies Power Engineering Journal 1994 8 6 275 286 ISSN 0950 3366 doi 10 1049 pe 19940604 Jacob Oestergaard et al Energy losses of superconducting power transmission cables in the grid PDF 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2001 11 2375 2020 08 12 doi 10 1109 77 920339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8 07 23 Reuters New Scientist Tech and Superconducting power line to shore up New York grid New Scientist 2020 08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04 Superconducting cables will be used to supply electricity to consumers 2014 06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7 14 Superconductivity s First Century 2012 08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8 12 Sinha U K Lindsay D T Hughey R L Stovall J P Gouge M J Lue J W Haldar P Selvamanickam V Vo N Development and test of world s first industrial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HTS power cable 2 442 447 2001 doi 10 1109 PESW 2001 916882 HTS Transmission Cable www superpower inc com 2020 08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25 IBM100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s www 03 ibm com 2017 08 10 2020 08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8 08 Patel 03 01 2012 Sonal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 Technology Stepped Up POWER Magazine 2012 03 01 2020 08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08 Operation of longest superconducting cable worldwide started phys org 2020 08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5 10 Mandeno L Rural Power Supply Especially in Back Country Areas PDF 33 Proceedings of the New Zealand Institute of Engineers 234 1947 2020 08 12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20 11 16 Christopher Cooper The Truth About Tesla The Myth of the Lone Genius in the History of Innovation Race Point Publishing 2015 10 09 143 144 2020 08 12 ISBN 163106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04 NASA After the Challenge LaserMotive NASA After the Challenge LaserMotive NASA 2020 08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04 ESA Space based Solar Power ACT of ESA ESA 2013 04 15 2020 08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28 Spies infiltrate US power grid 2009 04 09 2020 08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22 通过news bbc co uk Hackers reportedly have embedded code in power grid CNN com www cnn com 2020 08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04 UPDATE 2 US concerned power grid vulnerable to cyber attack 2009 04 08 2020 08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16 通过in reuters com US and Russia clash over power grid hack attacks BBC News 2019 06 18 2020 08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30 How Not To Prevent a Cyberwar With Russia Wired 2019 06 18 2020 08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23 Development of UHV Transmission and Insul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PDF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21 03 08 王前喜 准东 皖南 1100千伏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竣工投运 新华网 2019 09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9 30 India Steps It Up Transmission amp Distribution World January 2013 2020 08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1 26 伸延閱讀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輸電系統Grigsby L L et al The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Handbook USA CRC Press 2001 ISBN 0 8493 8578 4 Hughes Thomas P 英语 Thomas P Hughes Networks of Power Electrification in Western Society 1880 1930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Baltimore 1983 ISBN 0 8018 2873 2 Reilly Helen Connecting the Country New Zealand s National Grid 1886 2007 Wellington Steele Roberts 2008 376 pages ISBN 978 1 877448 40 9 Pansini Anthony J E E P E undergrounding electric lines USA Hayden Book Co 1978 ISBN 0 8104 0827 9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patents Tesla polyphase system Transmission of power polyphase system Tesla patents 英语 Tesla patents The Physics of Everyday Stuff Transmission Line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輸電系統 amp oldid 7634460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