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牟宗三

牟宗三(英語:Prof. MOU Tsung San,1909年6月12日-1995年4月12日),離中中国現代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是新儒家學派代表人物。1995年4月12日下午三時因器官衰竭逝於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曾獲香港大學榮譽博士學位,及台灣行政院文化獎[1]

牟宗三
性别
出生(1909-06-12)1909年6月12日
 大清山東省登州府栖霞縣
逝世1995年4月12日(1995歲-04-12)(85歲)
 中華民國臺北市中正區臺大醫院
国籍 中華民國
教育程度
职业哲學家教育家

生平

牟宗三1909年生於山東省棲霞縣牟家疃,祖籍湖北省公安縣。牟氏9歲入私塾讀書,11歲入新制小學,15歲入棲霞縣立中學。1928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兩年後升哲學系,1933年畢業。大學時代先後受學於張申府金岳霖,受熊十力影響最大,受其《新唯識論》義理之震撼,並維持幾十年的師生情誼。[2]

北大哲學系畢業後,牟氏先後任教於山東壽張縣鄉村師範、廣州學海書院、山東鄒平村治學院、廣西梧州中學、南寧中學、華西大學中央大學金陵大學浙江大學,以講授邏輯與西方文化為主。三十年代,曾主編《歷史與文化》、《再生》雜誌等。1949年,牟氏到台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海大學任教。1954年受聘為台灣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3][4]

1960年應聘至香港大學主講中國哲學。1968年,由香港大學轉任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哲學系主任。1973年協助創辦新亞中學[5]。1974年自香港中文大學退休,任教新亞研究所。其後又任教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海大學國立中央大學[4]

1995年4月12日15時40分,牟氏因器官衰竭逝於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享壽86歲。

學術

牟宗三的思想受熊十力的影響很大,他不僅繼承而且發展了熊十力的哲學思想。牟氏較多地著力於哲學理論方面的專研,謀求儒家哲學與康德哲學的融通,並力圖重建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學」。代表作包括:《心體與性體》《才性與玄理》《中國哲學十九講》《中西哲學之匯通》《現象與物自身》《佛性與般若》等。

牟氏曾獨力翻譯康德的《三大批判》,融合康德哲學與心學,以中國哲學與康德哲學互相詮解。也曾參與編寫雜誌,主編《再生》、創辦《歷史與文化》、編輯《理想歷史文化》。作為新儒家代表人物,牟氏認為當代新儒學的任務為「道統之肯定,即肯定道德宗教之價值,護住孔孟所開闢之人生宇宙之本源。」以「反省中華民族的文化生命,以重開中國哲學的途徑。」為己任。 他的著作,都是針對時代或學術問題,而提供一解決之道。[3]

牟氏的學術研究範圍包括:

榮譽

評價

  • 牟宗三治喪委員會的評價:“綜觀先生一生,無論講學論道,著書抒義,莫不念念以光暢中國哲學之傳統、昭蘇民族文化之生命為宗趣。其學思之精敏,慧識之弘卓,與夫文化意識之綿穆強烈,較之時流之內失宗主而博雜歧出者,敻乎尚矣。”[7]

著作概覽

弟子

參見

參考文獻

  1. ^ 香港《明報》專訊,1995年4月13日
  2. ^ 2.0 2.1 . 香港大學. [2018-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0). 
  3. ^ 3.0 3.1 3.2 . [2018-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0). 
  4. ^ 4.0 4.1 大師身影:牟宗三先生. [失效連結]
  5. ^ 林之滿、蕭楓. 渾厚深沉的中國哲學(下). 遼海出版社. 2008. 退休後,唐君毅又與牟宗三、徐復觀一起創辦新亞中學,熱心於教育事業。 
  6. ^ 牟宗三. 《政道與治道》 增訂新版四刷. 台北市: 台灣學生書局. 1991. 
  7. ^ . [2008-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24). 

外部連結

  • 余英時:〈追憶牟宗三先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劉述先:〈牟宗三先生在當代中國哲學上的貢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李明辉:〈牟宗三与“生命的学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李明輝:〈牟宗三哲學中的「物自身」概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李明輝:〈略論牟宗三先生的康德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李明輝:〈牟宗三先生的哲學詮釋中之方法論問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996)
  • 李明辉:〈牟宗三误解了康德的“道德情感”概念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曾國祥:〈牟宗三與儒家民主:一個黑格爾式的再詮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林維杰:〈〉。
  • 林維杰:〈牟宗三倫理美學中的人物想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林維杰:〈牟宗三哲學中的理論與實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黃冠閔:〈牟宗三的感通論:一個概念脈絡的梳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黃冠閔:〈寂寞的獨體與記憶共同體:牟宗三《五十自述》中的生命修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陳士誠:〈牟宗三先生論道德惡與自由決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陳士誠:〈康德之自由決意與告子之生之謂性--以牟宗三哲學發展論其對惡問題之理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李瑞全:〈龍溪四無句與儒家之圓教義之證成──兼論牟宗三先生對龍溪評價之發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倪梁康:〈牟宗三與現象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2)
  • 史偉民:〈道德感情與動機:康德、席勒與牟宗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何乏筆:〈〉。
  • 施益堅:〈中西哲學之會通?論雷奧福對牟宗三的詮釋和批判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牟宗三, 英語, prof, tsung, 1909年6月12日, 1995年4月12日, 字離中, 中国現代思想家, 哲學家, 教育家, 是新儒家學派代表人物, 1995年4月12日下午三時因器官衰竭逝於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曾獲香港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及台灣行政院文化獎, 性别男出生, 1909, 1909年6月12日, 大清山東省登州府栖霞縣逝世1995年4月12日, 1995歲, 85歲, 中華民國臺北市中正區臺大醫院国籍, 中華民國教育程度北京大學哲學系學士, 1933, 职业哲學家, 教育家, . 牟宗三 英語 Prof MOU Tsung San 1909年6月12日 1995年4月12日 字離中 中国現代思想家 哲學家 教育家 是新儒家學派代表人物 1995年4月12日下午三時因器官衰竭逝於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曾獲香港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及台灣行政院文化獎 1 牟宗三性别男出生 1909 06 12 1909年6月12日 大清山東省登州府栖霞縣逝世1995年4月12日 1995歲 04 12 85歲 中華民國臺北市中正區臺大醫院国籍 中華民國教育程度北京大學哲學系學士 1933 职业哲學家 教育家 目录 1 生平 2 學術 3 榮譽 4 評價 5 著作概覽 6 弟子 7 參見 8 參考文獻 9 外部連結生平 编辑牟宗三1909年生於山東省棲霞縣牟家疃 祖籍湖北省公安縣 牟氏9歲入私塾讀書 11歲入新制小學 15歲入棲霞縣立中學 1928年 考入北京大學預科 兩年後升哲學系 1933年畢業 大學時代先後受學於張申府 金岳霖 受熊十力影響最大 受其 新唯識論 義理之震撼 並維持幾十年的師生情誼 2 北大哲學系畢業後 牟氏先後任教於山東壽張縣鄉村師範 廣州學海書院 山東鄒平村治學院 廣西梧州中學 南寧中學 華西大學 中央大學 金陵大學 浙江大學 以講授邏輯與西方文化為主 三十年代 曾主編 歷史與文化 再生 雜誌等 1949年 牟氏到台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與東海大學任教 1954年受聘為台灣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 3 4 1960年應聘至香港大學主講中國哲學 1968年 由香港大學轉任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哲學系主任 1973年協助創辦新亞中學 5 1974年自香港中文大學退休 任教新亞研究所 其後又任教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東海大學 國立中央大學 4 1995年4月12日15時40分 牟氏因器官衰竭逝於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享壽86歲 學術 编辑牟宗三的思想受熊十力的影響很大 他不僅繼承而且發展了熊十力的哲學思想 牟氏較多地著力於哲學理論方面的專研 謀求儒家哲學與康德哲學的融通 並力圖重建儒家的 道德的形上學 代表作包括 心體與性體 才性與玄理 中國哲學十九講 中西哲學之匯通 現象與物自身 佛性與般若 等 牟氏曾獨力翻譯康德的 三大批判 融合康德哲學與孔 孟 陸 王的心學 以中國哲學與康德哲學互相詮解 也曾參與編寫雜誌 主編 再生 創辦 歷史與文化 編輯 理想歷史文化 作為新儒家代表人物 牟氏認為當代新儒學的任務為 道統之肯定 即肯定道德宗教之價值 護住孔孟所開闢之人生宇宙之本源 以 反省中華民族的文化生命 以重開中國哲學的途徑 為己任 他的著作 都是針對時代或學術問題 而提供一解決之道 3 首先 我們要表明儒家的義理與智慧具有 常道 的性格 儒家 從古至今 發展了幾千年 它代表一個 常道 恆常不變的道理 中國人常說 常道 它有兩層意義 一是恒常不變 這是縱貫地講它的不變性 一是普遍於每一個人都能夠適應的 這是橫地 廣擴地講它的普遍性 即說明這個道理是普遍於全人類的 常道 沒有什麼特別的顏色 就如同我們平常說的 家常便飯 它不是一個特殊的理論 學說 儒家的學問不可視為一套學說 一套理論 也不是時下一般人所說的某某主義 某某 ism 這些都是西方人喜歡用的方式 凡是理論 學說 都是相對地就著某一特點而說話 局限於某一特點 就不能成為恒常不變的 普遍的道理 儒家的學問更不可視為教條 dogma 西方的宗教有這種教條主義的傾向 可是儒家的 家常便飯 絕不可視為獨斷的教條 又有一些人講孔子 常為了顯示孔子的偉大 而稱孔子是個偉大的教育家 政治家 外交家 哲學家 科學家 把所有的 家 都堆在孔夫子身上 依這種方式來了解孔子 了解聖人 是拿鬥富的心理來了解聖人 表面上看來 似乎是推尊孔子 實際上是糟蹋孔子 事實上 沒有一個人能成為那麼多的專家 凡是拿這種心理來了解孔子 都是不善於體會聖人的生命 不能體會聖人之所以聖人的道理安在 6 新版序1 2牟氏的學術研究範圍包括 邏輯學 康德哲學 宋明理學 魏晉玄學 佛學榮譽 编辑1983年 獲授中華民國政府頒發行政院文化獎 3 1987年 獲香港大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 2 評價 编辑牟宗三治喪委員會的評價 綜觀先生一生 無論講學論道 著書抒義 莫不念念以光暢中國哲學之傳統 昭蘇民族文化之生命為宗趣 其學思之精敏 慧識之弘卓 與夫文化意識之綿穆強烈 較之時流之內失宗主而博雜歧出者 敻乎尚矣 7 著作概覽 编辑 周易的自然哲學與道德涵義 邏輯典範 認識心之批判 理則學 外王三書 道德的理想主義 外王三書 歷史哲學 外王三書 政道與治道 儒學本體論 黃顧王氣學 中國哲學的特質 名家與荀子 生命的學問 五十自述 時代與感受 中國文化的省察 儒學本體論 周張性學 程朱理學 心體與性體 儒學本體論 陸王心學 從陸象山到劉蕺山 道學本體論 才性與玄理 釋學本體論 佛性與般若 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 現象與物自身 圓善論 名理論 康德的道德哲學 譯作 康德 純粹理性之批判 譯作 康德 判斷力之批判 中國哲學十九講 中西哲學之會通十四講 人文講習錄 四因說演講錄 周易哲學演講錄 弟子 编辑蔡仁厚 戴璉璋 陳癸淼 王邦雄 曾昭旭 盧雪崑 鄺錦倫 謝仲明 關永中 韋政通 何淑靜 蔡美麗 朱建民 范良光 王財貴 李天命 冼景炬 楊祖漢 李瑞全 蕭振邦 顏國明 鄧立光 林月惠 李明輝 莊耀郎 劉錦賢 高柏園 謝大寧 林安梧 樊克偉 吳甿 鄭志明 霍韜晦 王淮 唐亦男 郭漢揚 劉述先 黃子程 陶國璋 岑逸飛 賴光朋 自稱最後入室弟子 李祖原 信廣來 周國良 陸離 陸慶珍 參見 编辑儒學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牟宗三维基文库中该作者的作品 牟宗三维基语录上的牟宗三语录參考文獻 编辑 香港 明報 專訊 1995年4月13日 2 0 2 1 第130屆頒授典禮 1987 牟宗三讚詞 香港大學 2018 02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2 10 3 0 3 1 3 2 行政院文化獎第3屆得獎人介紹 2018 02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2 10 4 0 4 1 大師身影 牟宗三先生 失效連結 林之滿 蕭楓 渾厚深沉的中國哲學 下 遼海出版社 2008 退休後 唐君毅又與牟宗三 徐復觀一起創辦新亞中學 熱心於教育事業 牟宗三 政道與治道 增訂新版四刷 台北市 台灣學生書局 1991 牟宗三先生學行事略 2008 05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5 24 外部連結 编辑余英時 追憶牟宗三先生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劉述先 牟宗三先生在當代中國哲學上的貢獻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李明辉 牟宗三与 生命的学问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李明輝 牟宗三哲學中的 物自身 概念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李明輝 略論牟宗三先生的康德學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李明輝 牟宗三先生的哲學詮釋中之方法論問題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96 李明辉 牟宗三误解了康德的 道德情感 概念吗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曾國祥 牟宗三與儒家民主 一個黑格爾式的再詮釋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林維杰 牟宗三先生論儒教 林維杰 牟宗三倫理美學中的人物想像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林維杰 牟宗三哲學中的理論與實踐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黃冠閔 牟宗三的感通論 一個概念脈絡的梳理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黃冠閔 寂寞的獨體與記憶共同體 牟宗三 五十自述 中的生命修辭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陳士誠 牟宗三先生論道德惡與自由決意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陳士誠 康德之自由決意與告子之生之謂性 以牟宗三哲學發展論其對惡問題之理解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李瑞全 龍溪四無句與儒家之圓教義之證成 兼論牟宗三先生對龍溪評價之發展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倪梁康 牟宗三與現象學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2 史偉民 道德感情與動機 康德 席勒與牟宗三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何乏筆 何為 兼體無累 的工夫 論牟宗三與創造性的問題化 施益堅 中西哲學之會通 論雷奧福對牟宗三的詮釋和批判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牟宗三 amp oldid 7490921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