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

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MILC,下簡稱為「可換鏡頭相機」)是一種鏡頭可以更換的數位相機,於2010年代後逐漸興起,屬於消費型數位相機數位單眼相機之間的交集。與數位單眼相機不同處在於沒有使用反光鏡五稜鏡的光學觀景窗系統來作取景用途,與類單眼相機不同處在於可以交換鏡頭、片幅通常也較大。

奧林巴斯E-P2
裝上定焦餅乾鏡,具有4/3規格感光器的無反光鏡單電相機
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

這種相機在中文和英文也有眾多不同名稱,2015年Consumer Electronics Association正式將英文名稱訂為Mirrorless Interchangeable Lens Cameras (MILC)[1] ,另有俗稱EVIL。中文名稱則包括單電相機微單相機无反相机小單眼微單眼輕單眼無反單眼可換鏡頭數碼相機以及電子式取景可換鏡頭相機等。[2]

簡介 编辑

无反光板可換鏡頭相機的特點是,與DSLR數位單眼反光相機相比,省去反光鏡結構,因此无反相机的法兰距普遍小于单反相机,能拍攝跟數碼單反相機一樣的高質量照片與相同的景深效果,但機身體積(尤其是在厚度上)一般比數碼單反相機小。但因光學原理的關係,可換鏡頭相機所使用的鏡頭,其體積通常與感光元件尺寸相同的數位單眼相機所使用之鏡頭相當。

可換鏡頭相機的構造與鏡頭與數位單眼相機相似,也因此在使用與保養上和數位單眼相機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例如換鏡頭時要避免入塵,以及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要釋放快門讓機械快門簾幕活動以免故障。

由於推出之後在消費市場上的普及度越來越高,除了最早開始推動此類新規格產品的松下奧林巴斯之外,包括三星索尼賓得佳能尼康等製造商之后陸續投入開發可換鏡頭相機的行列。

命名與分類 编辑

由於是全新發展出的產品類別,可換鏡頭相機(此處指MILC)在中文領域並沒有一個共通的稱呼方式,各家廠商也各自有自行定義的分類與命名。依照稱呼習慣的差異與翻譯而有不同,目前台灣的幾個主要網站通常都將之放在『可換鏡頭相機區』來做為報導或討論。

中國大陸與國外的華人生活圈,主流的傳媒與個人從原理結構的特性上將這類相機命名為單電相機(乃是單鏡頭電子取景式相機的簡稱)[3]。而索尼公司在中國大陸市場將NEX系列ILCE系列稱為微單相機,并以“微单™”为商标(但不是注册商标)。

台灣,此類相機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稱呼方式,各製造商各自有不同的命名與分類。其中尼康稱其為微單眼[4],奧林巴斯稱其為微型單眼[5],松下、索尼與賓得士則直接將其放在數位單眼相機的類別之下,沒有另作分類[6][7][8]。除了各廠商的稱呼方式外,也有消費者使用小單眼輕單眼之類的稱呼。除此之外,因市場定位的重疊或機身尺碼、外觀造型的相似,初期也有消費者誤將此類相機與較為大型、高性能、高倍率變焦的高階消費型數位相機一起歸類在並沒有明確定義的類單眼相機分類之中[9][10],但隨著可以更換鏡頭的小型相機數量增加,也逐漸轉變成不管設計原理相不相同,只要可以更換鏡頭就歸類為微單眼的分類方式。[11][12][13][14] [15]

香港,此類相機一般稱為可換鏡頭數碼相機。索尼、松下、三星、賓得士皆以可換鏡頭數碼相機命名此類相機[16][17][18][19]。尼康則以可換鏡數碼相機命名[20]。不過在香港坊間,以及一些當地網頁介紹,一般都以「無反」作為稱呼。雖然字意上,數位單眼相機亦屬於可換鏡頭數位相機,但一般都不會被歸類到此類別。與其他公司不同,奧林巴斯把此類相機與數位單眼相機一起歸類,並將該類別稱為可換鏡頭數碼相機[21]

相關發展過程  编辑

  • electronic viewfinder interchangeable lensEVIL)的發展與電子顯微鏡與醫療及工業用內視鏡過程有密切關係
  • electronic viewfinder interchangeable SystemEVIS)OLYMPUS最早將醫療型EVIS LUCERA SPECTRUM系統內視鏡概念轉變應用在數位無反光鏡相機上,EVIS系統 在數位電子的發展上使用在內視鏡上的成功而有這樣移轉的概念起源"如果單眼照相機也能直接取景不再透過反光鏡的反射直接在LCD上顯示觀看能否再縮小體積"原本應用在消化道上的腸胃鏡等的內視鏡概念就被提出應用在民生的數位相機上。
  • 內視鏡也應用在多種工業上的用途,例如:飛機發動機葉片裂痕檢查。

設計 编辑

功能取材於數位單眼相機,但設計理念上源自於數位相機,與數位攝影機上的發展精神,取消五稜鏡的設計,並直接由電子感光方式展現出來在LCD或可以加裝電子觀景器來完成取景的動作,少了反光鏡機構如此一來可縮小體積,也可換不一樣的鏡頭達成與數位單眼相機的功能,最早發售的是奧林巴斯4/3系統

系統比較 编辑

系統 矚目機種 卡口 感光元件尺寸 防手震種類 卡口口徑 法蘭距 對焦系統 等效焦距換算 發表日期
Canon EOS M Canon EOS M, M2, M3, M10, M5, M6, M100, M50, M6 Mark II Canon EF-M 接環 22.3 × 14.9 mm APS-C 鏡頭防手震 47 mm 18 mm 混合式對焦(對比+相位) 1.6 2012年10月[22][23]
Canon EOS R Canon EOS R, RP,R3,R5,R5C,R6,R7,R10 Canon RF 36.0 × 24.0  mm 全片幅 鏡頭防手震 54 mm 20 mm 混合式對焦(對比+相位) 1.0 2018年9月
Fujifilm G Fujifilm GFX 50S, GFX 50R, GFX 100 Fujifilm G 接環 43.8 × 32.9 mm 中片幅 鏡頭防手震 26.7 mm 對比式對焦 0.79 2017年1月
Fujifilm XF Fujifilm X-Pro1, X-T1, X-A1, X-M1, X-E1, X-A2, X-A10, X-A3, X-A5, X-E2, X-E3, X-T10, X-T20, X-Pro2, X-T2, X-H1, X-T3 Fujifilm X接環 23.6 × 15.6 mm APS-C 鏡頭防手震,機身防手震(X-H1) 44 mm 17.7 mm X-T1, X-E2使用混合對焦(對比+相位)

其餘幾種使用對比對焦

1.5 2012年1月
Hasselblad XCD Hasselblad X1D Hasselblad XCD 接環 43.8 × 32.9 mm 中片幅 20 mm 對比式對焦 0.79 2016年6月
Leica L Leica T, SL Leica L 接環 35.8 × 23.9 mm 全片幅 (SL)
23.6 × 15.7 mm APS-C (T)
鏡頭防手震 51.6 mm 20 mm 對比式對焦 1.0 (SL), 1.5 (T) 2014年4月
Panasonic S1 S1R S1H S5 Leica L 接環 35.8 × 23.9 mm 全片幅
五轴机身防抖 51.6 mm 20 mm 對比式對焦 1.0 (S1系列) 2019年4月
Leica M (旁軸相機) Leica M8, M9, M9-P, M Monochrom, M-E, M; Epson R-D1, R-D1s, R-D1x, R-D1xG Leica M 接環 35.8 × 23.9 mm 全片幅 (M9, M9-P, M Monochrom, M-E, and M), 27 × 18 mm 半格 (M8), 23.7 × 15.6 mm pseudo–APS-C (R-D1) 44 mm 27.80 mm 旁軸相機 1.0 2004年3月 (R-D1)
M4/3 Panasonic Lumix DMC-G1, G10, G2, G3, GH1, GH2, GH3, GH4, GH5, GH5S, GF1, GF2, GF3, GX1, GX7, GX8, GX85, GX9

Olympus PEN E-P1, E-P2, E-P3, E-PL1, E-PL2, E-PL3, E-PM1, OM-D E-M5, E-PL5, OM-D E-M1, OM-D E-M10

M4/3 17.3 × 12.98 mm 4/3系統 鏡頭防手震(Panasonic); 機身防手震(Olympus)

Olympus EM-5 是第一台具備五軸機身防手震的MILC

~38 mm 20 mm Olympus OM-D E-M1使用混合式對焦,其餘大多採用對比對焦 2.0 2008年10月 (G1)
Nikon 1[24] Nikon 1 J1, V1, J2, V2,J3,AW1,J4,V3,J5 Nikon 1 接環 13.2 × 8.8 mm 1" Nikon CX格式英语Nikon CX format 鏡頭防手震 17 mm 混合式對焦 2.7 2011年10月
Nikon Z Nikon Z 5,Z 6, Z 7,Z 6 Ⅱ,Z7 Ⅱ,Z 9 Nikon Z 接環 35.9 × 23.9 mm 全片幅 感光元件防手震,可與鏡頭防手震同時開啟 55 mm 16 mm 混合式對焦 1.0 2018年8月
Pentax K Pentax K-01 Pentax K 接環 23.6 × 15.6 mm APS-C SR感光元件防手震 45.46 mm 對比式對焦 1.53 2012年2月
Pentax Q Pentax Q, Q10, Q7, Q-S1 Pentax Q接環 6.17 × 4.55 mm (1/2.3") for Q and Q10
7.44 × 5.58 mm (1/1.7") for Q7
SR感光元件防手震 38 mm[25] 9.2 mm[26] 對比式對焦 5.5 (大約), Q and Q10
4.6 (大約), Q7
2011年6月
Ricoh GXR Ricoh GXR 可替換式相機模組, Leica M接環 依相機模組不同: APS-C, 1/1.7", 1/2.3" 依相機模組不同 不可換鏡模組採用對比式對焦,Leica M接環模組採手動對焦 1.5 2009年11月
Samsung NX Samsung NX10, NX100, NX200, NX20, NX300, NX500, NX1 Samsung NX接環 23.4 × 15.6 mm APS-C 鏡頭防手震 42 mm 25.5 mm 混合式對焦 1.53 2010年1月
Sigma SA Sigma SD Quattro, Quattro H Sigma SA接環 26.7 × 17.9 mm APS-H (Quattro H)
23.4 x 15.5 mm APS-C (Quattro)
鏡頭防手震 44 mm 對比+相位 1.35 (Quattro H)
1.54 (Quattro)
2016年2月
Sony α NEX NEX-3, NEX-5, NEX-5N, NEX-6, NEX-7 (相機), NEX-VG10 (錄影機) Sony E接環 23.4 × 15.6 mm APS-C 鏡頭防手震 46.1 mm (1.815 吋) 18 mm 早期型號採用對比式對焦
後期型號採用混合對焦
1.5 2010年6月
Sony α ILCE A7, A7R, A7S, A7II, A7RII, A7SII, A9, A7RIII, A7III, A7R4,α6600 α6500, α6400, α6300,α6100 α6000, α5100, α5000, α3000 Sony FE接環 (全片幅)
Sony E接環 (APS-C)
35.8 × 23.9 mm 全片幅 (Alpha 7系列)
23.4 × 15.6 mm APS-C (Alpha x000系列)
鏡頭防手震,

A7二代系列與α6600,α6500加入五軸機身防手震,可與鏡頭防手震同時開啟

46.1 mm (1.815 吋) 18 mm 部分型号为混合式對焦 部分型号为对比度对焦 1.0 (α7系列), 1.5 (ax000系列) 2013年10月

優勢 编辑

MILC相機結合了消費型相機和數碼單鏡反光相機的好處,以下為一些例子:

  1. 相對消費型相機,它們提供更大的感光元件面積(部份擁有與APS-C單反相同的面積),故此可獲取較高的影像質素,同時可提升控制體驗;同時,他們可以更換鏡頭,相對消費型相機,拍攝的創造性更大。
  2. 相對DSLR相機,它們的體積較小和堅固(因移動部件較少),以及理論上可提供較相宜的價錢(雖然部份中高階MILC相機比入門級甚至中級單反更貴)。
  3. 當MILC相機配置「餅鏡」,便攜性可媲美一些體積較大的消費型相機,惟配置較大鏡頭時便攜性便會大打折扣。
  4. 電子觀景窗與背光螢幕可幫助攝影師在微光環境下對焦,亦容許攝影師在手動對焦時放大影像以檢查焦距。
  5. 由於不具備反光鏡,感光元件可更接近鏡頭,這容易以更低成本製作更輕巧高質素鏡頭(尤其廣角鏡)。同時再減去五棱镜與縮小片幅後,相機成本大幅降低,但畫素數量卻仍然保持高水平。同樣,沒有反光鏡的開合動作,拍攝時震動及嘈音都比較少。
  6. 由於使用對比對焦系統,拍攝靜態影像時有較高的對焦準確度(基本上不易有移焦的光學誤差)。
  7. 技术发展速度极快。部分机型支持摄像的光学变焦和高速对焦。部分机型已经使用了OLED屏幕,oled电子眼窗。
  8. 技术发展速度极快。部分机型(如索尼NEX、Nikon1系列)已经可以通过镜头转接环完美使用同品牌单反镜头,并且支持相位对焦。
  9. 因为法兰距短,使用合适的接环后,可以转接各类别家厂牌的镜头。部分机型支持峰值对焦,转接手动对焦镜头也可以获得较好效果。

劣勢 编辑

相對地,部分型号MILC亦有不少消費相機和DSLR有的限制,包括:

沒有光學取景器

光学取景器通常分为“单镜头反射(反光)式”和“双镜头透射式(旁轴)”两种。旁轴存在明显视差,单反的视野率通常也无法达到100%(如佳能EOS5D,60D,600D视野率分别为98%,96%,95%)。但是,使用光学取景器的相机更省电,普遍型號单次充电可拍摄1000张以上,但MILC一般單次充電後都只能拍攝300至700張照片。

而较新型的相机拥有类似光学取景器的电子眼窗,比如Sony的NEX-7、NEX-6,以及富士菲林的X-E系列。部分相机则可以通过专用接口来连接外接光学取景器,比如NEX-5NNEX-5R。但截至2019年,唯一擁有光學觀景器的無反相機就只有富士的X-PRO系列

鏡頭適性

由於設計上法蘭距的不同,即使為相同廠商的MILC也無法直接接駁自家单反的鏡頭,已有部分廠商推出接环以及含相位對焦與測光模組來解決。

另一方面,單反發展了超過一個甲子,鏡頭種類繁多,除了一般的變焦鏡頭定焦鏡頭的種類齊全,亦有今日無反系統所缺乏的魚眼鏡頭移軸鏡頭等。因為無反系統發展只有十多年,鏡頭的發展還需要時間。

高耗電

在高度電子化的相機世代下,相比使用相位對焦與TTL式測光的DSLR,MILC進行參數調整與影像檢視完全依賴高耗電的背光螢幕(LCD)。由于没有光学取景器,即使是使用內置或外接的電子取景器,取景时也需要感光器件一直工作。另外拍攝對焦與測光值也全都交由中央處理器作運算,使用時續航力大大不如DSLR。

可換鏡頭接口設計 编辑

 
松下Lumix DMC-GF1

以可互換鏡頭為主的4/3系統可讓奧林巴斯松下所主推行的4/3系統直接使互通鏡頭群有更多選擇,SONY更將NEX所採用E-Mount的攝影機VG-10也可以採用相同鏡頭進行互換與使用大大擴充攝影與錄影等機能連動性。

现行主要无反系统 编辑

  • 微4/3系统
  • 索尼E
  • 佳能EF-M
  • 佳能RF
  • 富士XF
  • 富士G
  • 徕卡M
  • 徠卡L
  • 哈苏X
  • 适马SA
  • 大疆DL
  • 三星NX
  • 三星NX-M
  • 尼康1
  • 尼康Z
  • 宾得Q
  • 宾得K

相關條目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 單電相機:卡片機身,單反功能《中國民航》2010年11月期

參考資料 编辑

  1. ^ . CEA. [2015年7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7月16日) (英语). 
  2. ^ DIGITAL CAMERA. DIGITIMES. [2013年1月16日]. (原始内容于2019年5月24日) (中文(臺灣)). 
  3. ^ 单电相机评测>小机身也有高画质 尼康J1评测首发. ZOL. [2012年7月1日]. (原始内容于2020年2月10日) (中文(臺灣)). 
  4. ^ 現場體驗最新微單眼Nikon 1魅力. 國祥貿易(Nikon台灣總代理). [2012年6月20日]. (原始内容于2021年1月21日) (中文(臺灣)). 
  5. ^ PEN. 元佑實業(Olympus台灣總代理). [2012年6月20日]. (原始内容于2015年6月1日) (中文(臺灣)). 
  6. ^ . Panasonic Taiwan. [2012年6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6月18日) (中文(臺灣)). 
  7. ^ . SonyStyle Taiwan. [2012年6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1月1日) (中文(臺灣)). 
  8. ^ . 台灣Pentax. [2012年6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2月25日) (中文(臺灣)). 
  9. ^ 99年資訊月採購指南:類單眼篇. 癮科技中文版. 2010年12月4日 [2012年6月20日]. (原始内容于2019年5月22日) (中文(臺灣)). 
  10. ^ 類單眼相機產品頁面. 7net. [2012年6月21日]. (原始内容于2014年11月29日) (中文(臺灣)). 
  11. ^ 微單眼相機產品頁面. Pchome. [2012年6月21日]. (原始内容于2015年3月23日) (中文(臺灣)). 
  12. ^ 何謂類單、微單、單眼傻傻分不清楚. ♣梅問題‧教學網【Minwt】♣. [2012年6月23日]. (原始内容于2021年4月13日) (中文(臺灣)). 
  13. ^ 微單眼相機怎麼挑:精選7款高階微單眼. T17. [2012年6月23日]. (原始内容于2021年1月19日) (中文(臺灣)). 
  14. ^ (不換鏡也夯)新類單嗆微單搶市!. 自由電子報. 2012年2月29日 [2012年6月23日]. (原始内容于2013年11月1日) (中文(臺灣)). 
  15. ^ . ~開箱者天堂openbox.oc.com.tw. [2012年6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5月16日) (中文(臺灣)). 
  16. ^ Sony推出全球最輕巧可換鏡頭數碼相機 (PDF). Sony. 2010年5月22日 [2012年7月21日]. (原始内容 (PDF)于2021年1月15日) (中文(香港)). 
  17. ^ . Panasonic. 2009年9月16日 [2012年7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1月1日) (中文(香港)). 
  18. ^ 全新Samsung NX1000輕便可換鏡頭數碼相機. Samsung. 2012年6月26日 [2012年7月21日]. (原始内容于2013年11月1日) (中文(香港)). 
  19. ^ . Pentax. [2012年7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1月1日) (中文(香港)). 
  20. ^ 可換鏡數碼相機 (Nikon 1). Nikon. [2012年7月21日]. (原始内容于2019年5月20日) (中文(香港)). 
  21. ^ Olympus Hong Kong and China Limited >產品. Olympus. [2012年7月21日]. (原始内容于2019年5月21日) (中文(香港)). 
  22. ^ Put Your Creativity Into Motion With The New EOS M Digital Camera (新闻稿). Canon U.S.A., Inc. July 23, 2012 [July 24, 2012]. (原始内容于2012-09-22). 
  23. ^ Westlake, Andy. Canon EOS M hands-on preview. Digital Photography Review. July 23, 2012 [July 24, 2012]. (原始内容于2012-07-25). 
  24. ^ Nikon announces Nikon 1 system with V1 small sensor mirrorless camera, DPReview, 2011-09-21 [2015-07-15], (原始内容于2011-11-07) .
  25. ^ admin, on June 23, 2011. Pentax Q. Photoclubalpha. 2011-06-23 [2011-10-30]. (原始内容于2011-12-30). 
  26. ^ Pentax Q Compact System Camera – Initial Test. Imaging-resource.com. [2011-10-30]. (原始内容于2011-11-07). 

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 微单, 单电, 均重定向至此, 關於索尼在中国大陆使用, 微单, 为商标的系列相机, 詳見, 索尼ilce系列, 關於索尼在中国大陆命名为, 单电, 的系列相机, 詳見, 索尼slt机型, milc, 下簡稱為, 可換鏡頭相機, 是一種鏡頭可以更換的數位相機, 於2010年代後逐漸興起, 屬於消費型數位相機與數位單眼相機之間的交集, 與數位單眼相機不同處在於沒有使用反光鏡與五稜鏡的光學觀景窗系統來作取景用途, 與類單眼相機不同處在於可以交換鏡頭, 片幅通常也較大, 奧林巴斯e, p2裝上定焦. 微单 和 单电 均重定向至此 關於索尼在中国大陆使用 微单 为商标的系列相机 詳見 索尼ILCE系列 關於索尼在中国大陆命名为 单电 的系列相机 詳見 索尼SLT机型 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 MILC 下簡稱為 可換鏡頭相機 是一種鏡頭可以更換的數位相機 於2010年代後逐漸興起 屬於消費型數位相機與數位單眼相機之間的交集 與數位單眼相機不同處在於沒有使用反光鏡與五稜鏡的光學觀景窗系統來作取景用途 與類單眼相機不同處在於可以交換鏡頭 片幅通常也較大 奧林巴斯E P2裝上定焦餅乾鏡 具有4 3規格感光器的無反光鏡單電相機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這種相機在中文和英文也有眾多不同名稱 2015年Consumer Electronics Association正式將英文名稱訂為Mirrorless Interchangeable Lens Cameras MILC 1 另有俗稱EVIL 中文名稱則包括單電相機 微單相機 无反相机 小單眼 微單眼 輕單眼 無反單眼 可換鏡頭數碼相機以及電子式取景可換鏡頭相機等 2 目录 1 簡介 2 命名與分類 3 相關發展過程 4 設計 5 系統比較 6 優勢 7 劣勢 8 可換鏡頭接口設計 9 现行主要无反系统 10 相關條目 11 參考文獻 12 參考資料簡介 编辑无反光板可換鏡頭相機的特點是 與DSLR數位單眼反光相機相比 省去反光鏡結構 因此无反相机的法兰距普遍小于单反相机 能拍攝跟數碼單反相機一樣的高質量照片與相同的景深效果 但機身體積 尤其是在厚度上 一般比數碼單反相機小 但因光學原理的關係 可換鏡頭相機所使用的鏡頭 其體積通常與感光元件尺寸相同的數位單眼相機所使用之鏡頭相當 可換鏡頭相機的構造與鏡頭與數位單眼相機相似 也因此在使用與保養上和數位單眼相機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例如換鏡頭時要避免入塵 以及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要釋放快門讓機械快門簾幕活動以免故障 由於推出之後在消費市場上的普及度越來越高 除了最早開始推動此類新規格產品的松下和奧林巴斯之外 包括三星 索尼 賓得 佳能與尼康等製造商之后陸續投入開發可換鏡頭相機的行列 命名與分類 编辑由於是全新發展出的產品類別 可換鏡頭相機 此處指MILC 在中文領域並沒有一個共通的稱呼方式 各家廠商也各自有自行定義的分類與命名 依照稱呼習慣的差異與翻譯而有不同 目前台灣的幾個主要網站通常都將之放在 可換鏡頭相機區 來做為報導或討論 在中國大陸與國外的華人生活圈 主流的傳媒與個人從原理結構的特性上將這類相機命名為單電相機 乃是單鏡頭電子取景式相機的簡稱 3 而索尼公司在中國大陸市場將NEX系列和ILCE系列稱為微單相機 并以 微单 为商标 但不是注册商标 在台灣 此類相機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稱呼方式 各製造商各自有不同的命名與分類 其中尼康稱其為微單眼 4 奧林巴斯稱其為微型單眼 5 松下 索尼與賓得士則直接將其放在數位單眼相機的類別之下 沒有另作分類 6 7 8 除了各廠商的稱呼方式外 也有消費者使用小單眼 輕單眼之類的稱呼 除此之外 因市場定位的重疊或機身尺碼 外觀造型的相似 初期也有消費者誤將此類相機與較為大型 高性能 高倍率變焦的高階消費型數位相機一起歸類在並沒有明確定義的類單眼相機分類之中 9 10 但隨著可以更換鏡頭的小型相機數量增加 也逐漸轉變成不管設計原理相不相同 只要可以更換鏡頭就歸類為微單眼的分類方式 11 12 13 14 15 在香港 此類相機一般稱為可換鏡頭數碼相機 索尼 松下 三星 賓得士皆以可換鏡頭數碼相機命名此類相機 16 17 18 19 尼康則以可換鏡數碼相機命名 20 不過在香港坊間 以及一些當地網頁介紹 一般都以 無反 作為稱呼 雖然字意上 數位單眼相機亦屬於可換鏡頭數位相機 但一般都不會被歸類到此類別 與其他公司不同 奧林巴斯把此類相機與數位單眼相機一起歸類 並將該類別稱為可換鏡頭數碼相機 21 相關發展過程 编辑electronic viewfinder interchangeable lens EVIL 的發展與電子顯微鏡與醫療及工業用內視鏡過程有密切關係 electronic viewfinder interchangeable System EVIS OLYMPUS最早將醫療型EVIS LUCERA SPECTRUM系統內視鏡概念轉變應用在數位無反光鏡相機上 EVIS系統 在數位電子的發展上使用在內視鏡上的成功而有這樣移轉的概念起源 如果單眼照相機也能直接取景不再透過反光鏡的反射直接在LCD上顯示觀看能否再縮小體積 原本應用在消化道上的腸胃鏡等的內視鏡概念就被提出應用在民生的數位相機上 內視鏡也應用在多種工業上的用途 例如 飛機 發動機 葉片裂痕檢查 設計 编辑功能取材於數位單眼相機 但設計理念上源自於數位相機 與數位攝影機上的發展精神 取消五稜鏡的設計 並直接由電子感光方式展現出來在LCD或可以加裝電子觀景器來完成取景的動作 少了反光鏡機構如此一來可縮小體積 也可換不一樣的鏡頭達成與數位單眼相機的功能 最早發售的是奧林巴斯4 3系統 系統比較 编辑系統 矚目機種 卡口 感光元件尺寸 防手震種類 卡口口徑 法蘭距 對焦系統 等效焦距換算 發表日期Canon EOS M Canon EOS M M2 M3 M10 M5 M6 M100 M50 M6 Mark II Canon EF M 接環 22 3 14 9 mm APS C 鏡頭防手震 47 mm 18 mm 混合式對焦 對比 相位 1 6 000000002012 10 01 0000 2012年10月 22 23 Canon EOS R Canon EOS R RP R3 R5 R5C R6 R7 R10 Canon RF 36 0 24 0 mm 全片幅 鏡頭防手震 54 mm 20 mm 混合式對焦 對比 相位 1 0 000000002018 09 01 0000 2018年9月Fujifilm G Fujifilm GFX 50S GFX 50R GFX 100 Fujifilm G 接環 43 8 32 9 mm 中片幅 鏡頭防手震 26 7 mm 對比式對焦 0 79 000000002017 01 01 0000 2017年1月Fujifilm XF Fujifilm X Pro1 X T1 X A1 X M1 X E1 X A2 X A10 X A3 X A5 X E2 X E3 X T10 X T20 X Pro2 X T2 X H1 X T3 Fujifilm X接環 23 6 15 6 mm APS C 鏡頭防手震 機身防手震 X H1 44 mm 17 7 mm X T1 X E2使用混合對焦 對比 相位 其餘幾種使用對比對焦 1 5 000000002012 01 01 0000 2012年1月Hasselblad XCD Hasselblad X1D Hasselblad XCD 接環 43 8 32 9 mm 中片幅 無 20 mm 對比式對焦 0 79 000000002016 06 01 0000 2016年6月Leica L Leica T SL Leica L 接環 35 8 23 9 mm 全片幅 SL 23 6 15 7 mm APS C T 鏡頭防手震 51 6 mm 20 mm 對比式對焦 1 0 SL 1 5 T 000000002014 04 01 0000 2014年4月Panasonic S1 S1R S1H S5 Leica L 接環 35 8 23 9 mm 全片幅 五轴机身防抖 51 6 mm 20 mm 對比式對焦 1 0 S1系列 000000002019 04 01 0000 2019年4月Leica M 旁軸相機 Leica M8 M9 M9 P M Monochrom M E M Epson R D1 R D1s R D1x R D1xG Leica M 接環 35 8 23 9 mm 全片幅 M9 M9 P M Monochrom M E and M 27 18 mm 半格 M8 23 7 15 6 mm pseudo APS C R D1 無 44 mm 27 80 mm 旁軸相機 1 0 000000002004 03 01 0000 2004年3月 R D1 M4 3 Panasonic Lumix DMC G1 G10 G2 G3 GH1 GH2 GH3 GH4 GH5 GH5S GF1 GF2 GF3 GX1 GX7 GX8 GX85 GX9 Olympus PEN E P1 E P2 E P3 E PL1 E PL2 E PL3 E PM1 OM D E M5 E PL5 OM D E M1 OM D E M10 M4 3 17 3 12 98 mm 4 3系統 鏡頭防手震 Panasonic 機身防手震 Olympus Olympus EM 5 是第一台具備五軸機身防手震的MILC 38 mm 20 mm Olympus OM D E M1使用混合式對焦 其餘大多採用對比對焦 2 0 000000002008 10 01 0000 2008年10月 G1 Nikon 1 24 Nikon 1 J1 V1 J2 V2 J3 AW1 J4 V3 J5 Nikon 1 接環 13 2 8 8 mm 1 Nikon CX格式 英语 Nikon CX format 鏡頭防手震 17 mm 混合式對焦 2 7 000000002011 10 01 0000 2011年10月Nikon Z Nikon Z 5 Z 6 Z 7 Z 6 Z7 Z 9 Nikon Z 接環 35 9 23 9 mm 全片幅 感光元件防手震 可與鏡頭防手震同時開啟 55 mm 16 mm 混合式對焦 1 0 000000002018 08 01 0000 2018年8月Pentax K Pentax K 01 Pentax K 接環 23 6 15 6 mm APS C SR感光元件防手震 45 46 mm 對比式對焦 1 53 000000002012 02 01 0000 2012年2月Pentax Q Pentax Q Q10 Q7 Q S1 Pentax Q接環 6 17 4 55 mm 1 2 3 for Q and Q10 7 44 5 58 mm 1 1 7 for Q7 SR感光元件防手震 38 mm 25 9 2 mm 26 對比式對焦 5 5 大約 Q and Q104 6 大約 Q7 000000002011 06 01 0000 2011年6月Ricoh GXR Ricoh GXR 可替換式相機模組 Leica M接環 依相機模組不同 APS C 1 1 7 1 2 3 依相機模組不同 不可換鏡模組採用對比式對焦 Leica M接環模組採手動對焦 1 5 000000002009 11 01 0000 2009年11月Samsung NX Samsung NX10 NX100 NX200 NX20 NX300 NX500 NX1 Samsung NX接環 23 4 15 6 mm APS C 鏡頭防手震 42 mm 25 5 mm 混合式對焦 1 53 000000002010 01 01 0000 2010年1月Sigma SA Sigma SD Quattro Quattro H Sigma SA接環 26 7 17 9 mm APS H Quattro H 23 4 x 15 5 mm APS C Quattro 鏡頭防手震 44 mm 對比 相位 1 35 Quattro H 1 54 Quattro 000000002016 02 01 0000 2016年2月Sony a NEX NEX 3 NEX 5 NEX 5N NEX 6 NEX 7 相機 NEX VG10 錄影機 Sony E接環 23 4 15 6 mm APS C 鏡頭防手震 46 1 mm 1 815 吋 18 mm 早期型號採用對比式對焦後期型號採用混合對焦 1 5 000000002010 06 01 0000 2010年6月Sony a ILCE A7 A7R A7S A7II A7RII A7SII A9 A7RIII A7III A7R4 a6600 a6500 a6400 a6300 a6100 a6000 a5100 a5000 a3000 Sony FE接環 全片幅 Sony E接環 APS C 35 8 23 9 mm 全片幅 Alpha 7系列 23 4 15 6 mm APS C Alpha x000系列 鏡頭防手震 A7二代系列與a6600 a6500加入五軸機身防手震 可與鏡頭防手震同時開啟 46 1 mm 1 815 吋 18 mm 部分型号为混合式對焦 部分型号为对比度对焦 1 0 a7系列 1 5 ax000系列 000000002013 10 01 0000 2013年10月優勢 编辑MILC相機結合了消費型相機和數碼單鏡反光相機的好處 以下為一些例子 相對消費型相機 它們提供更大的感光元件面積 部份擁有與APS C單反相同的面積 故此可獲取較高的影像質素 同時可提升控制體驗 同時 他們可以更換鏡頭 相對消費型相機 拍攝的創造性更大 相對DSLR相機 它們的體積較小和堅固 因移動部件較少 以及理論上可提供較相宜的價錢 雖然部份中高階MILC相機比入門級甚至中級單反更貴 當MILC相機配置 餅鏡 便攜性可媲美一些體積較大的消費型相機 惟配置較大鏡頭時便攜性便會大打折扣 電子觀景窗與背光螢幕可幫助攝影師在微光環境下對焦 亦容許攝影師在手動對焦時放大影像以檢查焦距 由於不具備反光鏡 感光元件可更接近鏡頭 這容易以更低成本製作更輕巧高質素鏡頭 尤其廣角鏡 同時再減去五棱镜與縮小片幅後 相機成本大幅降低 但畫素數量卻仍然保持高水平 同樣 沒有反光鏡的開合動作 拍攝時震動及嘈音都比較少 由於使用對比對焦系統 拍攝靜態影像時有較高的對焦準確度 基本上不易有移焦的光學誤差 技术发展速度极快 部分机型支持摄像的光学变焦和高速对焦 部分机型已经使用了OLED屏幕 oled电子眼窗 技术发展速度极快 部分机型 如索尼NEX Nikon1系列 已经可以通过镜头转接环完美使用同品牌单反镜头 并且支持相位对焦 因为法兰距短 使用合适的接环后 可以转接各类别家厂牌的镜头 部分机型支持峰值对焦 转接手动对焦镜头也可以获得较好效果 劣勢 编辑相對地 部分型号MILC亦有不少消費相機和DSLR有的限制 包括 沒有光學取景器光学取景器通常分为 单镜头反射 反光 式 和 双镜头透射式 旁轴 两种 旁轴存在明显视差 单反的视野率通常也无法达到100 如佳能EOS5D 60D 600D视野率分别为98 96 95 但是 使用光学取景器的相机更省电 普遍型號单次充电可拍摄1000张以上 但MILC一般單次充電後都只能拍攝300至700張照片 而较新型的相机拥有类似光学取景器的电子眼窗 比如Sony的NEX 7 NEX 6 以及富士菲林的X E系列 部分相机则可以通过专用接口来连接外接光学取景器 比如NEX 5N NEX 5R 但截至2019年 唯一擁有光學觀景器的無反相機就只有富士的X PRO系列 鏡頭適性由於設計上法蘭距的不同 即使為相同廠商的MILC也無法直接接駁自家单反的鏡頭 已有部分廠商推出接环以及含相位對焦與測光模組來解決 另一方面 單反發展了超過一個甲子 鏡頭種類繁多 除了一般的變焦鏡頭 定焦鏡頭的種類齊全 亦有今日無反系統所缺乏的魚眼鏡頭 移軸鏡頭等 因為無反系統發展只有十多年 鏡頭的發展還需要時間 高耗電在高度電子化的相機世代下 相比使用相位對焦與TTL式測光的DSLR MILC進行參數調整與影像檢視完全依賴高耗電的背光螢幕 LCD 由于没有光学取景器 即使是使用內置或外接的電子取景器 取景时也需要感光器件一直工作 另外拍攝對焦與測光值也全都交由中央處理器作運算 使用時續航力大大不如DSLR 可換鏡頭接口設計 编辑 nbsp 松下Lumix DMC GF1以可互換鏡頭為主的4 3系統可讓奧林巴斯與松下所主推行的4 3系統直接使互通鏡頭群有更多選擇 SONY更將NEX所採用E Mount的攝影機VG 10也可以採用相同鏡頭進行互換與使用大大擴充攝影與錄影等機能連動性 现行主要无反系统 编辑微4 3系统 索尼E 佳能EF M 佳能RF 富士XF 富士G 徕卡M 徠卡L 哈苏X 适马SA 大疆DL 三星NX 三星NX M 尼康1 尼康Z 宾得Q 宾得K相關條目 编辑數位單眼相機 4 3系統參考文獻 编辑單電相機 卡片機身 單反功能 中國民航 2010年11月期參考資料 编辑 CEA CEA 2015年7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7月16日 英语 DIGITAL CAMERA DIGITIMES 2013年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4日 中文 臺灣 单电相机评测 gt 小机身也有高画质 尼康J1评测首发 ZOL 2012年7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2月10日 中文 臺灣 現場體驗最新微單眼Nikon 1魅力 國祥貿易 Nikon台灣總代理 2012年6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月21日 中文 臺灣 PEN 元佑實業 Olympus台灣總代理 2012年6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6月1日 中文 臺灣 Lumix系列首頁 Panasonic Taiwan 2012年6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6月18日 中文 臺灣 Sony E接環系列 SonyStyle Taiwan 2012年6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1月1日 中文 臺灣 Pentax Q 台灣Pentax 2012年6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2月25日 中文 臺灣 99年資訊月採購指南 類單眼篇 癮科技中文版 2010年12月4日 2012年6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2日 中文 臺灣 類單眼相機產品頁面 7net 2012年6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1月29日 中文 臺灣 微單眼相機產品頁面 Pchome 2012年6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3月23日 中文 臺灣 何謂類單 微單 單眼傻傻分不清楚 梅問題 教學網 Minwt 2012年6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4月13日 中文 臺灣 微單眼相機怎麼挑 精選7款高階微單眼 T17 2012年6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月19日 中文 臺灣 不換鏡也夯 新類單嗆微單搶市 自由電子報 2012年2月29日 2012年6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1月1日 中文 臺灣 SONY推輕薄型NEX系列單眼 讓類單眼沒得玩 開箱者天堂openbox oc com tw 2012年6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5月16日 中文 臺灣 Sony推出全球最輕巧可換鏡頭數碼相機 PDF Sony 2010年5月22日 2012年7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1年1月15日 中文 香港 革命性輕巧機身輕鬆發揮無限攝影創意Panasonic隆重推出全新Micro 4 3系統數碼相機GF1 Panasonic 2009年9月16日 2012年7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1月1日 中文 香港 全新Samsung NX1000輕便可換鏡頭數碼相機 Samsung 2012年6月26日 2012年7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1月1日 中文 香港 PENTAX Fans Club Pentax 2012年7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1月1日 中文 香港 可換鏡數碼相機 Nikon 1 Nikon 2012年7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0日 中文 香港 Olympus Hong Kong and China Limited gt 產品 Olympus 2012年7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1日 中文 香港 Put Your Creativity Into Motion With The New EOS M Digital Camera 新闻稿 Canon U S A Inc July 23 2012 July 24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9 22 Westlake Andy Canon EOS M hands on preview Digital Photography Review July 23 2012 July 24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7 25 Nikon announces Nikon 1 system with V1 small sensor mirrorless camera DPReview 2011 09 21 2015 07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11 07 admin on June 23 2011 Pentax Q Photoclubalpha 2011 06 23 2011 10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12 30 Pentax Q Compact System Camera Initial Test Imaging resource com 2011 10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11 07 nbsp 摄影主题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 amp oldid 7885102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