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潘师正

潘师正(587年—684年),字子真,赵州赞皇青山里人(或说贝州宗城,均为河北),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一代宗师。陶弘景王远知,王传潘师正,潘传司马承祯。

生平 编辑

潘师正出身仕宦之家。祖潘居常,北周楚州刺史。父潘寞,隋通州刺史。他自幼熟读六经,年十二,通《春秋》及《礼》并得母鲁氏口授《道德经》。十三岁丧母,结庐于墓侧,以至孝闻名于世。隋炀帝大业年间,道士刘爱道将他推荐给茅山王远知为弟子,于是度为道士,授三洞隐诀真文。唐太宗贞观中,侍从王远知回茅山,渡扬子江,饮秽水,痢下如凝脂。遂梦见一人,衣冠皓鲜,乘空而下,授白药一粒,饮之,及寤而愈。既至,远知谓曰:“吾虽欲留汝于此,而嵩阳乃汝修真之地,当亟还也。”于是,潘师正与刘道合隐居在中岳嵩山,先在双泉顶住了差不多十年,后移居逍遥谷。食饮惟青松涧水而已(烧枫柏而戒净,练松叶以存精)。所修经法,有太清之道三,中真之道六,下真之道八。

上元三年(676年),唐高宗驾幸东都洛阳,召见潘师正请他作符书,师正推辞不懂,复问山中所须,师正对曰:“所须松树清泉,山中不乏。”高宗与武后甚尊敬之,留连信宿而还。后年(678年)高宗巡游许昌,请潘师正来见面,仍被婉拒。调露元年(679年)孟冬十月,高宗与武后在嵩阳观召见潘师正,又前往探访师正隐居的逍遥谷,“叹以颓景”,遂命有司在当地修建隆唐观(后避李隆基讳改为崇唐观),并追谥潘师正的师傅王远知为升真先生,赠太中大夫。次年(380年)仲春二月,高宗又以乘舆步辇,邀请潘师正到洛阳西宫讲道,降制命,以嵩阳观为奉天宫,于逍遥谷口特开一门,号曰“仙游门”;又于苑北面置“寻真门”。时太常寺奏新造乐曲,帝又令以《祈仙》、《望仙》、《翘仙》为名。前后赠诗,凡数十首。后年(681年),高宗又将潘师正接到了洛阳的金阙亭,武后亲自下厨做菜,对潘师正行天师之礼。为了祈求功德,于太子甲第建弘道之坛、老君寿宫立玄元之观。由潘师正命名,高宗亲自题额。

永淳元年正月初一乙未(682年2月13日),奉天宫上方风霁云灭,彻夜长静,但若仔细倾听,又似万籁聚集,五音和奏,但这种声音远非尘世间的乐器所能发出,乃是玄都天宫之仙韵。高宗闻报后,以为潘师正得道升玄,即日驾幸奉天宫观看。永淳二年十月初十(癸亥)高宗再次前往奉天宫,想要封禅中岳,因头疾加重而中止,十一月二十四日(丁未)回东都,二十六日(己酉)(683年12月19日)下诏改永淳二年为弘道元年后当晚崩于真观殿。第二年(684年)季夏六月一日,潘师正对弟子道:“吾获保兹岭,于今五十余年,灵异在谷,仙鹤满野,俾吾不接万乘之尊,亦庶几乎轻举矣。今名登玄录,身历太阴,升玄之言,信吾命也。”当晚出现了“辰象丽天,鹿鸣群山,雉雊众谷”的奇异景象。第二天,潘师正说了一句“吾其蜕矣”,便阖门入静,书青符置汤中,焚香沐浴,身穿紫衣,言道:“反吾静矣,亭午将化,留此十旬,归吾石室。”最终升玄而去,年九十八。武后听闻后,乃降宝命,曰:“去年幽晚,轩皇之驾不追;今岁秋宙,广成之居又寂。以此哀悼,情何可任?赠大中大夫,追谥曰体玄先生,昭国礼也。”

文献记载 编辑

其他关于潘师正卒年的文字都不及大周圣历二年(699年)王适所撰的《潘尊师碣》碑文记载准确。《旧唐书》、《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都记载潘师正享年九十八,当生于隋开皇七年。据《道藏》研究者陈国符考证,《正统道藏》收《道门经法相承次序》三卷,内有唐天皇于中岳逍遥谷与潘师正之问答,即唐高宗李治第一次在洛阳接见潘师正时同他的对话录。

贡献 编辑

潘师正在嵩山居住50余年,对茅山宗在北方的传播具有很大贡献。

有弟子十人:

延伸阅读 编辑

[]

  《舊唐書/卷192》,出自刘昫舊唐書

参考 编辑

  • 旧唐书》列传第142 隐逸
  • 全唐文》卷二百六十·王适《体玄先生潘尊师碣》
  • 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潘师正, 587年, 684年, 字子真, 赵州赞皇青山里人, 或说贝州宗城, 均为河北, 道教上清派或茅山宗第十一代宗师, 陶弘景传王远知, 王传, 潘传司马承祯, 目录, 生平, 文献记载, 贡献, 延伸阅读, 参考生平, 编辑出身仕宦之家, 祖潘居常, 北周楚州刺史, 父潘寞, 隋通州刺史, 他自幼熟读六经, 年十二, 春秋, 并得母鲁氏口授, 道德经, 十三岁丧母, 结庐于墓侧, 以至孝闻名于世, 隋炀帝大业年间, 道士刘爱道将他推荐给茅山王远知为弟子, 于是度为道士, 授三洞隐诀真文, 唐太宗贞观中, 侍. 潘师正 587年 684年 字子真 赵州赞皇青山里人 或说贝州宗城 均为河北 道教上清派或茅山宗第十一代宗师 陶弘景传王远知 王传潘师正 潘传司马承祯 目录 1 生平 2 文献记载 3 贡献 4 延伸阅读 5 参考生平 编辑潘师正出身仕宦之家 祖潘居常 北周楚州刺史 父潘寞 隋通州刺史 他自幼熟读六经 年十二 通 春秋 及 礼 并得母鲁氏口授 道德经 十三岁丧母 结庐于墓侧 以至孝闻名于世 隋炀帝大业年间 道士刘爱道将他推荐给茅山王远知为弟子 于是度为道士 授三洞隐诀真文 唐太宗贞观中 侍从王远知回茅山 渡扬子江 饮秽水 痢下如凝脂 遂梦见一人 衣冠皓鲜 乘空而下 授白药一粒 饮之 及寤而愈 既至 远知谓曰 吾虽欲留汝于此 而嵩阳乃汝修真之地 当亟还也 于是 潘师正与刘道合隐居在中岳嵩山 先在双泉顶住了差不多十年 后移居逍遥谷 食饮惟青松涧水而已 烧枫柏而戒净 练松叶以存精 所修经法 有太清之道三 中真之道六 下真之道八 上元三年 676年 唐高宗驾幸东都洛阳 召见潘师正请他作符书 师正推辞不懂 复问山中所须 师正对曰 所须松树清泉 山中不乏 高宗与武后甚尊敬之 留连信宿而还 后年 678年 高宗巡游许昌 请潘师正来见面 仍被婉拒 调露元年 679年 孟冬十月 高宗与武后在嵩阳观召见潘师正 又前往探访师正隐居的逍遥谷 叹以颓景 遂命有司在当地修建隆唐观 后避李隆基讳改为崇唐观 并追谥潘师正的师傅王远知为升真先生 赠太中大夫 次年 380年 仲春二月 高宗又以乘舆步辇 邀请潘师正到洛阳西宫讲道 降制命 以嵩阳观为奉天宫 于逍遥谷口特开一门 号曰 仙游门 又于苑北面置 寻真门 时太常寺奏新造乐曲 帝又令以 祈仙 望仙 翘仙 为名 前后赠诗 凡数十首 后年 681年 高宗又将潘师正接到了洛阳的金阙亭 武后亲自下厨做菜 对潘师正行天师之礼 为了祈求功德 于太子甲第建弘道之坛 老君寿宫立玄元之观 由潘师正命名 高宗亲自题额 永淳元年正月初一乙未 682年2月13日 奉天宫上方风霁云灭 彻夜长静 但若仔细倾听 又似万籁聚集 五音和奏 但这种声音远非尘世间的乐器所能发出 乃是玄都天宫之仙韵 高宗闻报后 以为潘师正得道升玄 即日驾幸奉天宫观看 永淳二年十月初十 癸亥 高宗再次前往奉天宫 想要封禅中岳 因头疾加重而中止 十一月二十四日 丁未 回东都 二十六日 己酉 683年12月19日 下诏改永淳二年为弘道元年后当晚崩于真观殿 第二年 684年 季夏六月一日 潘师正对弟子道 吾获保兹岭 于今五十余年 灵异在谷 仙鹤满野 俾吾不接万乘之尊 亦庶几乎轻举矣 今名登玄录 身历太阴 升玄之言 信吾命也 当晚出现了 辰象丽天 鹿鸣群山 雉雊众谷 的奇异景象 第二天 潘师正说了一句 吾其蜕矣 便阖门入静 书青符置汤中 焚香沐浴 身穿紫衣 言道 反吾静矣 亭午将化 留此十旬 归吾石室 最终升玄而去 年九十八 武后听闻后 乃降宝命 曰 去年幽晚 轩皇之驾不追 今岁秋宙 广成之居又寂 以此哀悼 情何可任 赠大中大夫 追谥曰体玄先生 昭国礼也 文献记载 编辑其他关于潘师正卒年的文字都不及大周圣历二年 699年 王适所撰的 潘尊师碣 碑文记载准确 旧唐书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等都记载潘师正享年九十八 当生于隋开皇七年 据 道藏 研究者陈国符考证 正统道藏 收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 三卷 内有唐天皇于中岳逍遥谷与潘师正之问答 即唐高宗李治第一次在洛阳接见潘师正时同他的对话录 贡献 编辑潘师正在嵩山居住50余年 对茅山宗在北方的传播具有很大贡献 有弟子十人 颍川韩法昭 河内司马承祯 郭崇真 吴筠延伸阅读 编辑 编 nbsp 舊唐書 卷192 出自刘昫 舊唐書 参考 编辑 旧唐书 列传第142 隐逸 全唐文 卷二百六十 王适 体玄先生潘尊师碣 赵道一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潘师正 amp oldid 7859512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