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淡水水上機場

坐标25°09′52″N 121°26′51″E / 25.164415°N 121.447473°E / 25.164415; 121.447473

淡水水上機場,是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的機場遺跡,興建於1937年,是台灣的第二座國際機場(第一為松山機場),當前為新北市市定古蹟[1]

淡水水上機場
淡水水上機場
淡水水上機場現貌
位置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東路42巷7號
建成时间 日本昭和12年(1937年)
類型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詳細登錄資料
開放軍事營區不對外開放

歷史 编辑

台灣日治時期 编辑

 
モ式4型,日本國產化後稱モ式6型
 
SIAI S.16飛行艇
 
Gipsy Moth複葉水上飛機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的軍事需求,促使航空技術突飛猛進,而一戰後的十年間,各國航空發展無不以飛機的續行距離、滯空時間與長距離飛行紀錄為主要挑戰。1919年1月臺灣總督府警務局成立警察航空班,表面雖為了同化政策,實際乃防備外國之威脅,培養台灣人對飛機的基礎智識,以及準備將來設立大規模的機場,達成日本台灣郵便飛行的任務[2]

淡水最早的航空活動乃是1920年6月5日,當日清晨7點航空班的モ式6型日语MF.11 (航空機)飛機(Maurice Alain Farman製作)由臺灣步兵第一聯隊的臺北古亭庄練兵場起飛,以高度600公尺經艋舺、江頭一帶沿淡水河飛行,於8點10分降落於淡水河口沙洲。當時外國水上飛機進行洲際飛行而抵達台灣時,也會將淡水視為停泊點來進行補給,義大利空軍中校Francesco de Pinedo英语Francesco de Pinedo駕駛SIAI S.16英语SIAI S.16飛行艇進行全程5,300公里的洲際飛行試驗,於1925年4月21日自羅馬起飛,同年9月18日抵達淡水。紐西蘭Francis Chichester英语Francis Chichester於1931年7月3日駕駛Gipsy Moth英语de Havilland DH.60 Moth複葉水上飛機自雪梨起飛,同年8月5日飛抵淡水[2]

 
Dornier DoJ Wal飛行艇

1930年台灣總督府為推行「內臺航線」,於同年5月6日成立交通局遞信部「臨時航空調查掛」。當時任交通局書記兼臨時航空調查掛勤務的根津熊次郎於 1931年4月向總督府提出「淡水水陸兩用國際空港」之建議,但是淡水的陸上機場提案受到預算與腹地面積因素,被時任交通局遞信部航空係囑託佐倉光一於1933年提出的「松山國際機場案」所替代。且因當時於陸上起降飛機的搭載量較水上飛機多,為當時空運主流,使得「淡水水陸兩用國際空港」之建議暫遭擱置[2]。1931年臺灣總督府與日本遞信省航空局達成具體協定,計畫首次的「內臺間郵便試驗飛行」,該試驗目的希望達成「水上機及陸上機之使用價值比較、內臺間『一日連絡』航線之開拓、晝夜飛行測試、航線附近氣象狀態調查」。1931年10月5日,日本航空輸送株式會社的「白鳩號」(川崎Dornier Do J Wal英语Dornier Do J Wal飛行艇)自福岡名島水上飛行場起飛,同日抵達淡水[2]

由於淡水河口長約5公里的河道筆直,最寬處約有1.3公里,鼻頭崙突出於淡水河岸正對著出海口,再加上當時淡水線鐵道的興建與陸路交通網的建立,使得往來台北之間非常便捷,這些因素促使日本官方決定在淡水鼻仔頭興建水上機場。

機場興建 编辑

1940年4月「內地南洋間定期航線」成功開設,台灣總督府依根津熊次郎所提「淡水水上飛行場」興建方案選定淡水鼻仔頭村為機場用地,名為「淡水飛行場」,同年8月6日由交通局遞信部開始測量調查,12月15由臺北州總務課及淡水郡役所完成淡水街竿蓁林一帶(鼻仔頭)約8.954甲之機場用地 (含一棟木造房屋)收購。機場設計規劃由交通局基隆築港出張所長吉村善臣負責,1941年3月29日舉行機場興建動土之「地鎮祭」。同年興建完工,主要建有機場事務所、飛機修護廠、油庫、航空測候所、溜滑台、牽引機等,並在淡水河道中央的沙洲豎立一支風幡作為觀察氣流之用,原地的淡水富家黃東茂別墅因此被收購拆除[3]。淡水水上機場開放由日本民營「大日本航空株式會社」規劃經營,1941年7月19日新開設「淡水曼谷線」(每兩週一次來回)[2],成為台灣第二個國際機場,也是當時島內唯一的民間航空水上機場。

淡水飛行場主要功能是作為民用飛機長途飛行中加油轉運之用。營運航線是兩週往返一次的橫濱經淡水至盤谷(曼谷)航線,當時使用的飛機主要為載客約為二十人的雙引擎川崎飛行艇。水上機場與商港同時使用河道,每當水上飛機將起飛或降落前,巡邏艇會在淡水河道上巡邏,用擴音器通知所有船隻避開河道,以確保飛航安全。1941年12月8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同年12月12日日本政府宣布停止航線,民用時期僅為1941年7月19日至12月12日,主要經營以橫濱為起點,淡水為中繼站,經海口、西貢、曼谷的民用水上飛機航線[2]。此後,僅有零星包機曾過境加油。

配合戰時營運及強化航空設施,1942年7月起臺灣總督府與日本軍方陸續於淡水水上機場增建,包括機場內的測候所,並於原淡水稅關監視部前空地興建約兩百坪建物,內含交通局遞信部、大日本航空株式會社、測候所、稅關、警察相關部門及出張所的「航空事務聯絡合同廳舍」,供機場所屬人員辦公及乘客出入境使用。1942年10月日本陸軍在大日本航空株式會社臺北支所內設立「南方航空輸送部臺北出張所」,海軍則於橫濱支所設立「海軍第五徵用輸送機隊」,進行包含淡水水上機場在內的南方中繼航線之相關業務[2]

 
日治時期建造之石板聯絡道[1]

1943年,日本軍方徵收淡水水上機場作為戰爭使用,便不再有民航機在淡水機場起降。隨後,駐紮東港日本海軍航空隊進駐。日本軍方在進出機場之聯絡道路鋪上石頭路面,並於機場內修築防空洞,並添加助航設備,先在沙崙設置座「航空無線電羅針所」,1944年在關渡丘陵上設置一座航空燈塔,同年10月12日美軍轟炸淡水水上機場,擊中水上機場旁的英商嘉士洋行倉庫的油槽[4][5],機場損失輕微。

中華民國時期 编辑

1945年8月日軍投降後,淡水水上機場由國府空軍接收,從此不再做為機場使用,也不再對外開放。1998年「搶救淡水河行動聯盟」[6]提出申請,要求指定鼻仔頭的淡水氣候觀測所、淡水水上機場、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等三處歷史建築為古蹟,2000年台北縣政府公告三處為古蹟,才使得淡水水上機場避免因「淡水河北側沿河快速道路」計畫而被拆除。

現況 编辑

水上機場位於捷運淡水站出口右側,緊鄰英商嘉士洋行倉庫,在2010年前由空軍氣象聯隊所管轄,目前為中華民國陸軍關渡地區指揮部裝騎部隊所管轄,日治時期的建物都已改建,僅存停機坪,以及牽引水上飛機上岸之溜滑台與幾處防空洞,淡水水上機場目前仍有軍隊駐紮管制,門禁森嚴,一般人無法進入。

停機坪 编辑

由大小相同的混凝土塊拼接而成,地坪目前依舊可見由方形白色磁磚鑲嵌形成的一條中軸線,用以引導水上飛機上岸,停機坪廣場上仍留有栓機樁的遺跡。

溜滑台 编辑

目前可見長度為45公尺,寬度為34.84公尺,延伸至河道水面下5-6公尺,由厚20公分的混凝土板組成,每塊混凝土板尺寸為長10公尺、寬5公尺,表面相當堅固,依舊十分平整。

防空洞 编辑

大多為洞頂設有混凝土排氣管的磚造混凝土設施,內邊緣有排水道[1]

圖片輯 编辑

參見 编辑

參考書目 编辑

註解與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1.2 李乾朗、張勝彥. 《臺北縣縣定古蹟淡水水上機場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 (PDF). 臺北縣政府 2005-10-15. [2021-10-17]. (原始内容 (PDF)于2021-10-17).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令毅, 曾. 「航空南進」與太平洋戰爭: 淡水水上機場的設立與發展. 《臺灣文獻》第六十三卷第二期. 
  3. ^ 周明德. 〈傳奇人物五舍大人與水筆仔的故事〉. 《滬尾街》 (臺灣: 滬尾文史工作室). 1991-07, (第四期) (中文(臺灣)). 
  4. ^ 美國空軍歷史研究部(AFHRA)徵集成果. [2011-01-29]. (原始内容于2019-10-23). 
  5. ^ . [2006-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28). 
  6. ^ 一人一信,反對淡水環河快速道路興建. [2011-01-29]. (原始内容于2021-01-24). 

外部連結 编辑

  • 李乾朗、張勝彥 《臺北縣縣定古蹟淡水水上機場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臺北縣政府 2005-10-1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モ式六型と古い写真帳》国立科学博物館所蔵の航空宇宙資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淡水水上機場-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淡水水上機場, 坐标, 164415, 447473, 164415, 447473, 是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的機場遺跡, 興建於1937年, 是台灣的第二座國際機場, 第一為松山機場, 當前為新北市市定古蹟, 現貌位置新北市淡水區中正東路42巷7號建成时间日本昭和12年, 1937年, 中華民國文化資產類型登錄等級, 直轄市定古蹟詳細登錄資料開放軍事營區不對外開放, 目录, 歷史, 台灣日治時期, 機場興建, 中華民國時期, 現況, 停機坪, 溜滑台, 防空洞, 圖片輯, 參見, 參考書目, 註解與參考資料, 外. 坐标 25 09 52 N 121 26 51 E 25 164415 N 121 447473 E 25 164415 121 447473 淡水水上機場 是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的機場遺跡 興建於1937年 是台灣的第二座國際機場 第一為松山機場 當前為新北市市定古蹟 1 淡水水上機場淡水水上機場淡水水上機場現貌位置新北市淡水區中正東路42巷7號建成时间日本昭和12年 1937年 中華民國文化資產類型登錄等級 直轄市定古蹟詳細登錄資料開放軍事營區不對外開放 目录 1 歷史 1 1 台灣日治時期 1 2 機場興建 1 3 中華民國時期 1 4 現況 1 4 1 停機坪 1 4 2 溜滑台 1 4 3 防空洞 2 圖片輯 3 參見 4 參考書目 5 註解與參考資料 6 外部連結歷史 编辑台灣日治時期 编辑 nbsp モ式4型 日本國產化後稱モ式6型 nbsp SIAI S 16飛行艇 nbsp Gipsy Moth複葉水上飛機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 1918年 的軍事需求 促使航空技術突飛猛進 而一戰後的十年間 各國航空發展無不以飛機的續行距離 滯空時間與長距離飛行紀錄為主要挑戰 1919年1月臺灣總督府警務局成立警察航空班 表面雖為了同化政策 實際乃防備外國之威脅 培養台灣人對飛機的基礎智識 以及準備將來設立大規模的機場 達成日本台灣郵便飛行的任務 2 淡水最早的航空活動乃是1920年6月5日 當日清晨7點航空班的モ式6型 日语 MF 11 航空機 飛機 Maurice Alain Farman製作 由臺灣步兵第一聯隊的臺北古亭庄練兵場起飛 以高度600公尺經艋舺 江頭一帶沿淡水河飛行 於8點10分降落於淡水河口沙洲 當時外國水上飛機進行洲際飛行而抵達台灣時 也會將淡水視為停泊點來進行補給 義大利空軍中校Francesco de Pinedo 英语 Francesco de Pinedo 駕駛SIAI S 16 英语 SIAI S 16 飛行艇進行全程5 300公里的洲際飛行試驗 於1925年4月21日自羅馬起飛 同年9月18日抵達淡水 紐西蘭人Francis Chichester 英语 Francis Chichester 於1931年7月3日駕駛Gipsy Moth 英语 de Havilland DH 60 Moth 複葉水上飛機自雪梨起飛 同年8月5日飛抵淡水 2 nbsp Dornier DoJ Wal飛行艇1930年台灣總督府為推行 內臺航線 於同年5月6日成立交通局遞信部 臨時航空調查掛 當時任交通局書記兼臨時航空調查掛勤務的根津熊次郎於 1931年4月向總督府提出 淡水水陸兩用國際空港 之建議 但是淡水的陸上機場提案受到預算與腹地面積因素 被時任交通局遞信部航空係囑託佐倉光一於1933年提出的 松山國際機場案 所替代 且因當時於陸上起降飛機的搭載量較水上飛機多 為當時空運主流 使得 淡水水陸兩用國際空港 之建議暫遭擱置 2 1931年臺灣總督府與日本遞信省航空局達成具體協定 計畫首次的 內臺間郵便試驗飛行 該試驗目的希望達成 水上機及陸上機之使用價值比較 內臺間 一日連絡 航線之開拓 晝夜飛行測試 航線附近氣象狀態調查 1931年10月5日 日本航空輸送株式會社的 白鳩號 川崎Dornier Do J Wal 英语 Dornier Do J Wal 飛行艇 自福岡名島水上飛行場起飛 同日抵達淡水 2 由於淡水河口長約5公里的河道筆直 最寬處約有1 3公里 鼻頭崙突出於淡水河岸正對著出海口 再加上當時淡水線鐵道的興建與陸路交通網的建立 使得往來台北之間非常便捷 這些因素促使日本官方決定在淡水鼻仔頭興建水上機場 機場興建 编辑 1940年4月 內地南洋間定期航線 成功開設 台灣總督府依根津熊次郎所提 淡水水上飛行場 興建方案選定淡水鼻仔頭村為機場用地 名為 淡水飛行場 同年8月6日由交通局遞信部開始測量調查 12月15由臺北州總務課及淡水郡役所完成淡水街竿蓁林一帶 鼻仔頭 約8 954甲之機場用地 含一棟木造房屋 收購 機場設計規劃由交通局基隆築港出張所長吉村善臣負責 1941年3月29日舉行機場興建動土之 地鎮祭 同年興建完工 主要建有機場事務所 飛機修護廠 油庫 航空測候所 溜滑台 牽引機等 並在淡水河道中央的沙洲豎立一支風幡作為觀察氣流之用 原地的淡水富家黃東茂別墅因此被收購拆除 3 淡水水上機場開放由日本民營 大日本航空株式會社 規劃經營 1941年7月19日新開設 淡水曼谷線 每兩週一次來回 2 成為台灣第二個國際機場 也是當時島內唯一的民間航空水上機場 淡水飛行場主要功能是作為民用飛機長途飛行中加油轉運之用 營運航線是兩週往返一次的橫濱經淡水至盤谷 曼谷 航線 當時使用的飛機主要為載客約為二十人的雙引擎川崎飛行艇 水上機場與商港同時使用河道 每當水上飛機將起飛或降落前 巡邏艇會在淡水河道上巡邏 用擴音器通知所有船隻避開河道 以確保飛航安全 1941年12月8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 同年12月12日日本政府宣布停止航線 民用時期僅為1941年7月19日至12月12日 主要經營以橫濱為起點 淡水為中繼站 經海口 西貢 曼谷的民用水上飛機航線 2 此後 僅有零星包機曾過境加油 配合戰時營運及強化航空設施 1942年7月起臺灣總督府與日本軍方陸續於淡水水上機場增建 包括機場內的測候所 並於原淡水稅關監視部前空地興建約兩百坪建物 內含交通局遞信部 大日本航空株式會社 測候所 稅關 警察相關部門及出張所的 航空事務聯絡合同廳舍 供機場所屬人員辦公及乘客出入境使用 1942年10月日本陸軍在大日本航空株式會社臺北支所內設立 南方航空輸送部臺北出張所 海軍則於橫濱支所設立 海軍第五徵用輸送機隊 進行包含淡水水上機場在內的南方中繼航線之相關業務 2 nbsp 日治時期建造之石板聯絡道 1 1943年 日本軍方徵收淡水水上機場作為戰爭使用 便不再有民航機在淡水機場起降 隨後 駐紮東港的日本海軍航空隊進駐 日本軍方在進出機場之聯絡道路鋪上石頭路面 並於機場內修築防空洞 並添加助航設備 先在沙崙設置座 航空無線電羅針所 1944年在關渡丘陵上設置一座航空燈塔 同年10月12日美軍轟炸淡水水上機場 擊中水上機場旁的英商嘉士洋行倉庫的油槽 4 5 機場損失輕微 中華民國時期 编辑 1945年8月日軍投降後 淡水水上機場由國府空軍接收 從此不再做為機場使用 也不再對外開放 1998年 搶救淡水河行動聯盟 6 提出申請 要求指定鼻仔頭的淡水氣候觀測所 淡水水上機場 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等三處歷史建築為古蹟 2000年台北縣政府公告三處為古蹟 才使得淡水水上機場避免因 淡水河北側沿河快速道路 計畫而被拆除 現況 编辑 水上機場位於捷運淡水站出口右側 緊鄰英商嘉士洋行倉庫 在2010年前由空軍氣象聯隊所管轄 目前為中華民國陸軍關渡地區指揮部裝騎部隊所管轄 日治時期的建物都已改建 僅存停機坪 以及牽引水上飛機上岸之溜滑台與幾處防空洞 淡水水上機場目前仍有軍隊駐紮管制 門禁森嚴 一般人無法進入 停機坪 编辑 由大小相同的混凝土塊拼接而成 地坪目前依舊可見由方形白色磁磚鑲嵌形成的一條中軸線 用以引導水上飛機上岸 停機坪廣場上仍留有栓機樁的遺跡 溜滑台 编辑 目前可見長度為45公尺 寬度為34 84公尺 延伸至河道水面下5 6公尺 由厚20公分的混凝土板組成 每塊混凝土板尺寸為長10公尺 寬5公尺 表面相當堅固 依舊十分平整 防空洞 编辑 大多為洞頂設有混凝土排氣管的磚造混凝土設施 內邊緣有排水道 1 圖片輯 编辑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參見 编辑台灣歷史 台灣古蹟列表 淡水區 台北大空襲 英商嘉士洋行倉庫參考書目 编辑淡水的歷史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註解與參考資料 编辑 1 0 1 1 1 2 李乾朗 張勝彥 臺北縣縣定古蹟淡水水上機場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 PDF 臺北縣政府 2005 10 15 2021 10 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1 10 17 2 0 2 1 2 2 2 3 2 4 2 5 2 6 令毅 曾 航空南進 與太平洋戰爭 淡水水上機場的設立與發展 臺灣文獻 第六十三卷第二期 周明德 傳奇人物五舍大人與水筆仔的故事 滬尾街 臺灣 滬尾文史工作室 1991 07 第四期 中文 臺灣 美國空軍歷史研究部 AFHRA 徵集成果 2011 01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0 23 美國空軍歷史研究部 The Air Force Historical Studies Office 2006 10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 10 28 一人一信 反對淡水環河快速道路興建 2011 01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1 24 外部連結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淡水水上機場李乾朗 張勝彥 臺北縣縣定古蹟淡水水上機場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 臺北縣政府 2005 10 15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モ式六型と古い写真帳 国立科学博物館所蔵の航空宇宙資料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淡水水上機場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淡水水上機場 amp oldid 7747024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