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海峡殖民地

海峽殖民地(英語:Straits Settlements),是大英帝国於1826年至1946年對於馬六甲海峽週邊及鄰近地區各殖民地的管理建制。最初由新加坡(石叻埠)、檳城(槟榔屿)和馬六甲(吗六呷)三個重要英屬港口組成,因此被当时當地華人稱為三州府或者叻嶼呷[註 1],之後海峽殖民地加入天定(1874年至1935年)及納閩(1906年至1946年)。

海峡殖民地
Negeri-Negeri Selat
Straits Settlements
نݢري٢ سلت
叻嶼呷
1826年-1946年
上: 1925年之前的旗幟
下: 1925年之后的旗幟
徽章
国歌:天佑吾王
(英語:God Save the King/Queen
地位直轄殖民地
首都喬治市(1826–32)
新加坡(1832–1946)1°22′N 103°48′E / 1.367°N 103.800°E / 1.367; 103.800
常用语言馬來語英语福建話坦米爾語
英国君主 
• 1826–1830
喬治四世
• 1830–1837
威廉四世
• 1837–1901
维多利亚女王
• 1901–1910
爱德华七世
• 1910–1936
乔治五世
• 1936
爱德华八世
• 1936–1942,1945–1946
乔治六世
海峽殖民地總督 
• 1826–1830
浮爾頓 (首)
• 1934–1942,1945–1946
珊頓爵士 (末)
历史 
• 建立
1826年
• 终结
1946年
面积
1931年4,145平方公里
人口
• 1931年
1114015
货币叻币 (-1939)
马来亚元 (1939-)
前身
继承
日佔馬來亞
新加坡殖民地
馬來亞聯邦
檳城殖民地
馬六甲殖民地
今属于 马来西亚
 新加坡
 澳大利亚
1: 兼任马来联邦北婆罗洲高级专员

英屬東印度公司時期

1786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吉打苏丹阿都拉(Sultan Abdullah,1778-1797在位)签下《英吉条约》。条约中写明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吉打受到敌國暹羅的攻击时需帮忙,还有不能袒护吉打的敌人。并每年给与吉打苏丹30000西班牙元,以换取槟岛拥有权。

1824年,荷蘭為了獲得整個蘇門答臘島的統治權,與英國簽訂了《英荷條約》。在條約中,荷蘭將馬來半島上的馬六甲割與英國,以換取英國放棄蘇門答臘上的明古連地區。

1826年11月27日,英國東印度公司为了统一行政、税收、开支和方便管理,決定整合在馬來亞的三個港口屬地新加坡檳城馬六甲組成海峽殖民地,俗称三州府。由印度统督管辖,成为印度的第四个省份(其他三省是孟加拉金奈孟买),首府初時設於檳城,但浩大的开支和人员,使得首府收入入不敷出,1830年被降级,成为孟加拉省的府治。1832年,首府遷往新加坡。

海峽殖民地成立初期,英國東印度公司并沒发展当地经济,使得当地税收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应付日常行政开銷,英国人实行包头税收,致饷码制度,定期将鸦片、酒类和赌博等税收公开投標,以便政府收取固定税收。此制度由槟城率先实施,但后来收益有限逐步废除。1829年,海峽殖民地的主要饷码只剩下鸦片。由于英国殖民地采取自由贸易和鼓励移民政策,促使海峽殖民地的人口和贸易总额每年增加,但政府财政收入还是無法平衡,须由印度政府補贴,因此当地政府不但無法增加新职位,政府人员还得兼任数个职务,导致行政效率极差。

183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失去在东方的垄断权,海峽殖民地随着丧失其重要性,也使印度政府不再关注,当地社会风气也每况愈下,影响英籍商人的经济利益,商人们纷纷埋怨和指责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怠慢作风和无法有效解决海贼私会党的治安问题。

1851年,海峽殖民地脱离孟加拉省的管辖,改由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总督直辖。随着商贸发展,海峡殖民地商人们对東印度公司忽略当地商人利益的政策表示不满,要求印度政府干涉马来半岛土邦的内政稳定局势,以利商业活动。1855年,印度改用不稳定的盧比作为海峡殖民地通用货币。1856年,印度改变海峡殖民地自由港的原则,强行征收码头税收,限制海峡殖民地与马来半岛的贸易,严重妨碍当地的商业贸易,引发商人们强烈反对,要求与印度分而治之,以摆脱印度诸多限制[1]

1857年,海峡殖民地的商人们上诉函件到英国国会,要求脱离印度管辖,由英国直辖。同年,印度北部发生印度兵嘩變,英國東印度公司随着解散。1860年,印度和英国殖民地部同意将海峡殖民地交由殖民地部管理。1867年,海峡殖民地由英国殖民地部直接管辖,成为英国皇家殖民地[1]

英殖民地部直轄時期

1867年4月1日,英国政府殖民地部正式接管海峽殖民地,並將其劃入直辖殖民地(Crown Colony)之列,總督駐守於新加坡。與此同時,印度洋上的聖誕島科科斯群島劃歸海峽殖民地管轄。在此同時,海峽殖民地總督兼任英國駐馬來亞汶萊這兩個英保護國的高級專員。1874年,隨著《邦咯條約》的簽訂,天定和附近島嶼被納入殖民地的範圍。1906年10月30日,北婆羅洲沙巴納閩港也劃歸海峽殖民地。

太平洋战争期間,海峽殖民地,除了科科斯群島外,都被日軍佔領。而科科斯群島則劃歸錫蘭代管。二戰後,海峽殖民地各個港口重歸英國統治。在戰後初期,英國對各港口施行軍法統治。

那時候使用的货币为叻币,至1939年起改为馬來亞元

解散

1946年4月1日,英國宣佈解散海峽殖民地,新加坡成為獨立的一個直辖殖民地,並管轄科科斯群島聖誕島,直至兩島分別於1955年和1957年劃歸澳大利亚。而檳城馬六甲便和馬來聯邦四州及另五个马来属邦合組為馬來亞聯邦。而納閩則於同年7月15日劃歸英屬北婆羅洲,成為後來馬來西亞联邦直辖区的一部分。

注释

  1. ^ 「叻」是「石叻」或「叻埠」(新加坡)、「嶼」是檳榔嶼、「呷」是馬六甲。

参考文献

  1. ^ 1.0 1.1 《马来西亚-多元共生的赤道国度》廖文辉编

海峡殖民地, 此條目或其章節极大或完全地依赖于某个单一的来源,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海峽殖民地, 英語, straits, settlements, 是大英帝国於1826年至1946年對於馬六甲海峽週邊及鄰近地區各殖民地的管理建制, 最初由新加坡, 石叻埠, 檳城, 槟榔屿, 和馬六甲, 吗六呷, 三個重要英屬港口組成, 因此被当时當地華人稱為三州府或. 此條目或其章節极大或完全地依赖于某个单一的来源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海峡殖民地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海峽殖民地 英語 Straits Settlements 是大英帝国於1826年至1946年對於馬六甲海峽週邊及鄰近地區各殖民地的管理建制 最初由新加坡 石叻埠 檳城 槟榔屿 和馬六甲 吗六呷 三個重要英屬港口組成 因此被当时當地華人稱為三州府或者叻嶼呷 註 1 之後海峽殖民地加入天定 1874年至1935年 及納閩 1906年至1946年 海峡殖民地 Negeri Negeri SelatStraits Settlementsنݢري٢ سلت叻嶼呷1826年 1946年上 1925年之前的旗幟 下 1925年之后的旗幟 徽章国歌 天佑吾王 英語 God Save the King Queen source source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地位直轄殖民地首都喬治市 1826 32 新加坡 1832 1946 1 22 N 103 48 E 1 367 N 103 800 E 1 367 103 800常用语言馬來語 英语 福建話 坦米爾語英国君主 1826 1830喬治四世 1830 1837威廉四世 1837 1901维多利亚女王 1901 1910爱德华七世 1910 1936乔治五世 1936爱德华八世 1936 1942 1945 1946乔治六世海峽殖民地總督 1826 1830浮爾頓 首 1934 1942 1945 1946珊頓爵士 末 历史 建立1826年 终结1946年面积1931年4 145平方公里人口 1931年1114015货币叻币 1939 马来亚元 1939 前身 继承檳城荷屬马六甲廖内 林加苏丹国天定邦咯岛纳闽日佔馬來亞 日佔馬來亞新加坡殖民地馬來亞聯邦檳城殖民地馬六甲殖民地今属于 马来西亚 新加坡 澳大利亚1 兼任马来联邦和北婆罗洲高级专员 目录 1 英屬東印度公司時期 2 英殖民地部直轄時期 3 解散 4 注释 5 参考文献英屬東印度公司時期 编辑1786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与吉打苏丹阿都拉 Sultan Abdullah 1778 1797在位 签下 英吉条约 条约中写明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吉打受到敌國暹羅的攻击时需帮忙 还有不能袒护吉打的敌人 并每年给与吉打苏丹30000西班牙元 以换取槟岛拥有权 1824年 荷蘭為了獲得整個蘇門答臘島的統治權 與英國簽訂了 英荷條約 在條約中 荷蘭將馬來半島上的馬六甲割與英國 以換取英國放棄蘇門答臘上的明古連地區 1826年11月27日 英國東印度公司为了统一行政 税收 开支和方便管理 決定整合在馬來亞的三個港口屬地新加坡 檳城和馬六甲組成海峽殖民地 俗称三州府 由印度统督管辖 成为印度的第四个省份 其他三省是孟加拉 金奈和孟买 首府初時設於檳城 但浩大的开支和人员 使得首府收入入不敷出 1830年被降级 成为孟加拉省的府治 1832年 首府遷往新加坡 海峽殖民地成立初期 英國東印度公司并沒发展当地经济 使得当地税收受到一定的限制 为了应付日常行政开銷 英国人实行包头税收 致饷码制度 定期将鸦片 酒类和赌博等税收公开投標 以便政府收取固定税收 此制度由槟城率先实施 但后来收益有限逐步废除 1829年 海峽殖民地的主要饷码只剩下鸦片 由于英国殖民地采取自由贸易和鼓励移民政策 促使海峽殖民地的人口和贸易总额每年增加 但政府财政收入还是無法平衡 须由印度政府補贴 因此当地政府不但無法增加新职位 政府人员还得兼任数个职务 导致行政效率极差 1833年 英國東印度公司失去在东方的垄断权 海峽殖民地随着丧失其重要性 也使印度政府不再关注 当地社会风气也每况愈下 影响英籍商人的经济利益 商人们纷纷埋怨和指责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怠慢作风和无法有效解决海贼和私会党的治安问题 1851年 海峽殖民地脱离孟加拉省的管辖 改由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总督直辖 随着商贸发展 海峡殖民地商人们对東印度公司忽略当地商人利益的政策表示不满 要求印度政府干涉马来半岛土邦的内政稳定局势 以利商业活动 1855年 印度改用不稳定的盧比作为海峡殖民地通用货币 1856年 印度改变海峡殖民地自由港的原则 强行征收码头税收 限制海峡殖民地与马来半岛的贸易 严重妨碍当地的商业贸易 引发商人们强烈反对 要求与印度分而治之 以摆脱印度诸多限制 1 1857年 海峡殖民地的商人们上诉函件到英国国会 要求脱离印度管辖 由英国直辖 同年 印度北部发生印度兵嘩變 英國東印度公司随着解散 1860年 印度和英国殖民地部同意将海峡殖民地交由殖民地部管理 1867年 海峡殖民地由英国殖民地部直接管辖 成为英国皇家殖民地 1 英殖民地部直轄時期 编辑1867年4月1日 英国政府殖民地部正式接管海峽殖民地 並將其劃入直辖殖民地 Crown Colony 之列 總督駐守於新加坡 與此同時 印度洋上的聖誕島和科科斯群島劃歸海峽殖民地管轄 在此同時 海峽殖民地總督兼任英國駐馬來亞和汶萊這兩個英保護國的高級專員 1874年 隨著 邦咯條約 的簽訂 天定和附近島嶼被納入殖民地的範圍 1906年10月30日 北婆羅洲沙巴的納閩港也劃歸海峽殖民地 在太平洋战争期間 海峽殖民地 除了科科斯群島外 都被日軍佔領 而科科斯群島則劃歸錫蘭代管 二戰後 海峽殖民地各個港口重歸英國統治 在戰後初期 英國對各港口施行軍法統治 那時候使用的货币为叻币 至1939年起改为馬來亞元 解散 编辑1946年4月1日 英國宣佈解散海峽殖民地 新加坡成為獨立的一個直辖殖民地 並管轄科科斯群島和聖誕島 直至兩島分別於1955年和1957年劃歸澳大利亚 而檳城與馬六甲便和馬來聯邦四州及另五个马来属邦合組為馬來亞聯邦 而納閩則於同年7月15日劃歸英屬北婆羅洲 成為後來馬來西亞联邦直辖区的一部分 注释 编辑 叻 是 石叻 或 叻埠 新加坡 嶼 是檳榔嶼 呷 是馬六甲 参考文献 编辑 1 0 1 1 马来西亚 多元共生的赤道国度 廖文辉编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海峡殖民地 amp oldid 7519195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