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泰和县行政区划

泰和县最后一次乡镇调整现行乡级行政区划确定于2001年12月3日,当时进行了一次乡镇撤并,将文田镇和上田镇并入澄江镇、栖龙乡并入马市镇、樟塘乡并入万合镇,此后未再调整。

现行行政区划 编辑

截至2009年,泰和县下辖16个、6个,共22个乡级行政区。

  • 河西10个乡镇:澄江镇、禾市镇、马市镇、苏溪镇、碧溪镇、螺溪镇、桥头镇、沿溪镇、石山乡、南溪乡
  • 河东12个乡镇:小龙镇、塘洲镇、沙村镇、冠朝镇、万合镇、苑前镇、灌溪镇、老营盘镇、上模乡、水槎乡、中龙乡、上圯乡

除正式的行政建置外,还辖有泰和垦殖场武山垦殖场2个国有农场。

分为若干社区(非农业区域)和行政村,分别设有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乡则只分为若干行政村。截至2009年,泰和县共辖22个居民委员会、290个村民委员会[1]。截至2007年,全县有自然村2845个,其中20户以上自然村1882个、30户以上自然村1279个[2]

行政区划沿革 编辑

宋元时期 编辑

泰和自淳熙年间起设坊、乡、里、巷,全县划分为若干个乡,乡分为里;泰和城内则为坊,坊下为巷。此后历两朝二百余年皆沿袭未改,因相关文献散失,准确的区划已不可考。

明清时期 编辑

初坊改为厢,乡分为都,都再分图(图又称里)。全县共划分为6个乡,从东至西依次为:仁善乡、仙槎乡、云亭乡、千秋乡、信实乡和高行乡。划分乡的依据主要是水系流域,赣江及其几条支流分别流经6个乡,每个乡在整体上构成一个紧凑的自然地理单元,河道则成为村落联系的自然网络。6个乡再分为70个都,按数字顺序排列命名,一都位于最东边的仁善河的上游,而七十都属于最西边的高行乡。县城位于四十五都,城内则分为东西两厢。每个都下辖若干个图(里),全县共有大约250个图。这种行政区划制度历两朝五百余年,除有少数图的增减外,皆沿袭未变[3][4]

清末至民国时期 编辑

宣统二年(1910年),地方自治,全县划分为23个自治会:45都为城区自治会,原仁善乡划分为仁声、仁问、仁爱、仁里4个自治会,原仙槎乡划分为仙津、仙洞、仙源3个自治会,原云亭乡划分为云峰、云谷、云龙、云屏4个自治会,原千秋乡划分为千仁、千义、千年、千载、千红5个自治会,原信实乡划分为信智、信仁、信勇3个自治会,原高行乡划分为高德、高功、高言3个自治会。

民国初年沿袭清末区划。

1926年,以原6乡范围划为6区,区再分为26乡1镇:原千秋乡为第1区,驻县城,辖武溪、马市、永昌、沿溪、仓岭、万合6乡及西昌镇;原仁善乡为第2区,驻固陂圩,辖仁问、仁声、仁爱、仁里4乡;原仙槎乡为第3区,驻灌溪圩,辖仙洞、仙津、仙源3乡;原云亭乡为第4区,驻沙村圩,辖云谷、云蒸、云锦、云龙、云峰、云屏6乡;原信实乡为第5区,驻三都圩,辖南冈、螺溪、甘竹、石山4乡;原高行乡为第6区,驻早禾市,辖高德、高功、高言3乡。

1940年,取消“区”,县直辖1镇26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全县分为50多个乡镇,1956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撤并,全县乡镇数减少了约50%。1958年起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全县共设23个人民公社:

  • 河西有12个公社:澄江公社、三峰公社(1964年更名碧溪公社)、桥头公社、禾市公社、苏溪公社、荆洲公社(1960年更名马市公社)、栖龙公社、三都公社、石山公社、玉华公社(1961年更名南溪公社)、上田公社、沿溪乡
  • 河东有11个公社:塘洲公社、樟塘公社、万合公社、冠朝公社、上模公社、高陇公社、古坪公社(1965年更名灌溪公社)、苑前公社、水槎公社、中龙公社、回龙公社(1968年更名老营盘公社)。

除1961年撤消澄江公社复置澄江镇、1982年析中龙公社复置小龙镇外,其余公社均于1984年撤消,恢复乡镇体制,其中老营盘公社分设老营盘和上圯两个乡。至此,全县共分为25个乡镇。此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多数乡陆续改设为镇。1990年析沿溪、上田两个乡的10个村委会设文田乡,1993年改镇。2001年12月3日,文田镇、上田镇并入澄江镇,栖龙乡并入马市镇,樟塘乡并入万合镇。此后乡级行政区划未再变动,沿袭至今[5]

1982年起,陆续撤销人民公社,恢复乡镇体制。至1984年,全县设2个镇、23个乡:

  • 河西有12个乡镇:澄江镇、碧溪、桥头、禾市、苏溪、马市、栖龙、螺溪、石山、南溪、上田、沿溪
  • 河东有13个乡镇:小龙镇、塘洲、樟塘、万合、冠朝、上模、沙村、灌溪、苑前、水槎、中龙、上圯、老营盘

此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多数乡陆续改设为镇。1990年析沿溪、文田两个乡的10个村委会设立文田乡,1993年撤乡改镇。2001年12月3日进行乡镇撤并,文田镇、上田镇并入澄江镇,栖龙乡并入马市镇,樟塘乡并入万合镇。此后乡级行政区划未再变动,沿袭至今[5]

参考资料 编辑

  1. ^ 〈2009年泰和县行政区划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09-10-25.〉,吉安区划地名网(江西区划地名网子网站),于2009年3月31日查阅
  2. ^ 〈县委书记邓近有在全县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摘要)[永久失效連結]〉,泰和县人民政府网,2007年4月30日,于2009年4月19日查阅
  3. ^ (英文)John W. Dardess. A Ming Society: T'ai-ho County, Kiangsi, Fourteenth to Seventeenth Centurie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6. ISBN 0-520-20425-5. P.10
  4. ^ 宋瑛、彭启瑞、周之镛:《泰和县志》清光绪四年刊本,卷二·舆地志;杨讱、徐迪惠《泰和县志》清道光六年刊本,卷四·舆地志;冉棠、沈澜:《泰和县志》清乾隆十八年刊本,卷二·舆地志
  5. ^ 5.0 5.1 〈吉安市乡镇行政区划变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江西区划地名网,2007-10-16,于2009年4月13日查阅 引证错误:带有name属性“jaxz”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泰和县行政区划, 本條目有隱藏内容, 或許有礙讀者閱覽, 請協助改善條目, 以符合维基百科标准, 2015年9月12日, 一般應該僅由特定標準化模板提供摺疊資料表格, 勿因故事劇情或項目混雜而隱藏, 內容應該考慮其他方式呈現, 重複記載, 過度細節與無助了解主題的堆砌內容等需要考慮除去, 澄江镇, 碧溪镇, 桥头镇, 禾市镇, 螺溪镇, 石山乡, 苏溪镇, 马市镇, 南溪乡, 沿溪镇, 塘洲镇, 冠朝镇, 沙村镇, 老营盘镇, 灌溪镇, 苑前镇, 万合镇, 上模乡, 水槎乡, 上圯乡, 中龙乡, 小龙镇, 泰和县最. 本條目有隱藏内容 或許有礙讀者閱覽 請協助改善條目 以符合维基百科标准 2015年9月12日 一般應該僅由特定標準化模板提供摺疊資料表格 勿因故事劇情或項目混雜而隱藏 內容應該考慮其他方式呈現 重複記載 過度細節與無助了解主題的堆砌內容等需要考慮除去 澄江镇 碧溪镇 桥头镇 禾市镇 螺溪镇 石山乡 苏溪镇 马市镇 南溪乡 沿溪镇 塘洲镇 冠朝镇 沙村镇 老营盘镇 灌溪镇 苑前镇 万合镇 上模乡 水槎乡 上圯乡 中龙乡 小龙镇 泰和县最后一次乡镇调整现行乡级行政区划确定于2001年12月3日 当时进行了一次乡镇撤并 将文田镇和上田镇并入澄江镇 栖龙乡并入马市镇 樟塘乡并入万合镇 此后未再调整 目录 1 现行行政区划 2 行政区划沿革 2 1 宋元时期 2 2 明清时期 2 3 清末至民国时期 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3 参考资料现行行政区划 编辑截至2009年 泰和县下辖16个镇 6个乡 共22个乡级行政区 河西10个乡镇 澄江镇 禾市镇 马市镇 苏溪镇 碧溪镇 螺溪镇 桥头镇 沿溪镇 石山乡 南溪乡 河东12个乡镇 小龙镇 塘洲镇 沙村镇 冠朝镇 万合镇 苑前镇 灌溪镇 老营盘镇 上模乡 水槎乡 中龙乡 上圯乡 除正式的行政建置外 还辖有泰和垦殖场和武山垦殖场2个国有农场 镇分为若干社区 非农业区域 和行政村 分别设有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 乡则只分为若干行政村 截至2009年 泰和县共辖22个居民委员会 290个村民委员会 1 截至2007年 全县有自然村2845个 其中20户以上自然村1882个 30户以上自然村1279个 2 泰和县村级行政区划一览表乡镇 面积 平方公里 驻地 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 澄江镇 158 6 螺湖村 澄江社区 西昌社区 快阁社区 中山社区 白凤社区 文田社区 南门村 西门村 文田村 桥头村 大塘村 螺湖村 桂花村 桔园村 新池村 黄岗村 杏岭村 官溪村 三溪村 南圳村 上田村 月池村 东门村 北门村 小龙镇 94 蔬菜村 小龙镇居委会 蔬菜村 瑶岭村 白云山村 伯佐村 中洞村 禾市镇 136 禾院村 禾市镇居委会 芦源村 潞滩村 雁溪村 瓦坞村 治冈村 桥丰村 禾院村 院垄村 水西村 丰垅村 沙里村 增庄村 江北村 萍芫村 景丰村 官陂村 国渡村 桂源村 马市镇 137 马家洲 马市镇居委会 高田村 三平村 江滨村 占村 屯洲村 荆洲村 办洲村 仙桥村 汉溪村 武溪村 东来村 蜀口村 柳塘村 甘露村 南溪村 西洲村 白头村 两塘村 庆丰村 栖龙村 群爱村 塘洲镇 124 永昌村 塘洲镇居委会 朱家村 曾家村 龙口村 黄塘村 土洲村 粟芫村 小溪村 上棚村 上洲村 河江村 新坪村 塘洲村 永昌村 洲头村 南塘村 樟溪村 坦湖村 东湖村 碧溪镇 159 太湖岭 碧溪镇居委会 太湖村 牛牧村 曲斗村 三峰村 芙塘村 曲尺村 绊塘村 碧溪村 游家村 里山村 陇背村 上坪村 江陂村 南江村 新居村 桥头镇 253 小山村 桥头镇居委会 津洞村 中坪村 西池村 店前村 小山村 黄陂村 水坑村 石壁村 湛口村 东山村 春和村 毛家村 螺溪镇 85 詹瓦坊 螺溪镇居委会 三都村 兰溪村 集丰村 郭瓦村 保健村 保全村 普田村 王家村 路边村 转江村 爵誉村 木垄村 建丰村 中房村 西冈村 藻苑村 三丰村 田丰村 苏溪镇 98 上彭村 苏溪镇居委会 上宏村 高溪村 芫背村 苏溪村 横塘村 三居村 上彭村 下彭村 水口村 雷岗村 模山村 冠朝镇 145 4 文塘村 冠朝镇居委会 冠朝村 墩陂村 东村 社下村 罗溪村 宏冈村 坎头村 村岭村 下坑村 儒社村 大冈村 文塘村 沙村镇 79 新圩村 沙村镇居委会 坪洲村 高陇村 凰冈村 绵溪村 新圩村 沙村村 兴华村 良村 老营盘镇 85 老营盘镇居委会 五丰村 田段村 老营盘村 小庄坳村 竹山村 大庄村 富足村 苑前镇 108 苑前镇居委会 路溪村 巷口村 颜家村 王山村 书院村 洲刘村 戴坊村 杨溪村 琴塘村 苑前村 绅溪村 黄坊村 岭下村 玉田村 茹山村 钱塘村 坪塘村 灌溪镇 163 灌溪村 灌溪镇居委会 古坪村 碧山村 坎下村 田心村 井边村 灌溪村 沙坪村 界溪村 睹碑村 湾溪村 桃源村 塅坑村 绿竹村 架竹村 阳丘村 村前村 雁门村 田边村 万合镇 176 坪上村 万合镇居委会 湖尾村 高樟村 南垄村 坪上村 沙垄村 湖头村 罗家村 江南村 集义村 前进村 桑园村 沙湖村 华盖山村 哨丰村 陂溪村 店边村 菰塘村 塘尾村 南坑村 霞山村 黄坑村 宁溪村 大鹏村 赤溪村 铜陂村 樟塘村 竹山村 钟阜村 沿溪镇 94 山东村 沿溪镇居委会 高坪村 狮前村 山东村 凤岗村 潋溪村 东岗村 源塘村 乐山村 荷树村 仓岭村 草坪村 石山乡 60 5 石山村 石山村 良友村 冻边村 社背村 上居村 老张家村 良坛村 齐塘村 洲下村 南溪乡 40 白竹街 芳桥村 洲尾村 源头村 匡溪村 南源村 锦溪村 五星村 上垅村 上模乡 100 高芫村 讴里村 北溪村 老居村 灵溪村 上模村 上村 田西村 油洲村 水槎乡 171 合江村 四和畲族村 水槎畲族村 西阳畲族村 坑西畲族村 乐群村 缝岭村 东沔村 桥溪村 合江村 新桥村 茶园村 浪川村 上圯乡 90 3 上圮村 北坑村 石田村 上圮村 芫头村 西岗村 回龙村 沔口村 中龙乡 110 百记村 百记村 亩芫村 黄沙村 周溪村 马田村 良坪村 东合村 中龙村 武山垦殖场 总场 油居分场 雪山林场 高山林场 食品二厂社区 武山茶厂社区 武溪分场 电管站社区 泰和垦殖场 总场 上冈分场 铜锣背分场 东冈分场 啸峰分场 总场老场部 虚拟居委会 小龙矿区管委会 八一八矿区 井冈山机场 泰和县工业园区行政区划沿革 编辑宋元时期 编辑 泰和自宋淳熙年间起设坊 乡 里 巷 全县划分为若干个乡 乡分为里 泰和城内则为坊 坊下为巷 此后历宋元两朝二百余年皆沿袭未改 因相关文献散失 准确的区划已不可考 明清时期 编辑 明初坊改为厢 乡分为都 都再分图 图又称里 全县共划分为6个乡 从东至西依次为 仁善乡 仙槎乡 云亭乡 千秋乡 信实乡和高行乡 划分乡的依据主要是水系流域 赣江及其几条支流分别流经6个乡 每个乡在整体上构成一个紧凑的自然地理单元 河道则成为村落联系的自然网络 6个乡再分为70个都 按数字顺序排列命名 一都位于最东边的仁善河的上游 而七十都属于最西边的高行乡 县城位于四十五都 城内则分为东西两厢 每个都下辖若干个图 里 全县共有大约250个图 这种行政区划制度历明清两朝五百余年 除有少数图的增减外 皆沿袭未变 3 4 泰和縣明清時期區劃一覽表鄉 今大致位置 都 图 里 仁善鄉 苑前镇 万合镇 一都 洞源 書院坑 夢岡 二都 耐源 洞口 大湖 石盪 三都 古城 柳溪 梅山 勲源戴坊 洲下 下澤 四都 紳溪 龍塘 村頭 洲頭 南溪 五都 後凍 官田 嶺下 姆村 西港 六都 鍾步 龍陂 郭家嶺下 七都 堵下 桑園 蒼源 西塘 石虎塘 八都 梅岡 亁岡 菰塘 仙槎鄉 小龙镇 中龙乡 灌溪镇 冠朝镇 九都 鵲渡 清水洲 大蓬 飯嶺竹山 十都 寧村 石岡 長逕 十一都 羅坑 今冠朝罗溪 丹塘 十二都 桃源 寺下 十三都 灣頭 覩碑 堵陂 十四都 灌塘 灌上 十五都 碧山 陂山 墈下 南門 鴈門 曾属十六都 十六都 前溪 田心 十七都 王山 古坪 十八都 石陂 紫岡 雲亭鄉 上圯乡 水槎乡 沙村镇 上模乡 老营盘镇 冠朝镇 十九都 小庄下 二十都 上圯 良村 二十一都 大石 聳溪 二十二都 沙村 古岡 芒東坳 二十三都 南坑 睦岡 老虎坳 二十四都 高垅 洪富 后谷 杭口 舉林 二十五都 凰岡 仁城 大觀 二十六都 閬川 二十七都 七星坳 西平寨 松門 焦坑 二十八都 上模 西岡 靈溪 白竹溪 二十九都 蕩源 大岡 平坑 三十都 儒口 三十一都 冠朝 山田 王家園 三十二都 龍陂 月岡 三十三都 中村 桃裡 橫岡 大源 三十四都 陽村 雲逕 三十五都 大瑞 東嶺 三十六都 村西 南塘 千秋鄉 澄江镇 塘洲镇 沿溪镇 马市镇 苏溪镇 三十七都 隴口 銅陵 菖蒲田 今蒲田 三十八都 珠林 今横塘 江口 珠木 金灘 岡下坑 三十九都 水南 下睦 希顏巷 四十都 小塘洲 羅團洲 泉山 四十一都 橫亁 片村名 包括今康家 刘家等 樟橋 東暘夏溪 今下村 四十二都 淘金 今万合镇沙垄村白土村 赣江故道淘金洲 四十三都 源塘 水抱 富洲 四十四都 山東 浮潭 大嶺下 湖溪 湖頭 四十五都 東西廂 即縣城 四十六都 西原 黃家垻 梁家巷 四十七都 瀲溪 鐵溪 四十八都 栗園 黃泥巷 長陂 南港 五十六都 月池 桃源 桃園 文溪 石獅嶺 南圳 破塘口 簪源 五十七都 濠頭 後塘 楮源 龍門 五十八都 黃岡 華門 五十九都 南溪 南坑 洲上 雙溪 今马市上山头 下山头 西塘 六十都 胡躭 上鄉 長溪 陂邊 曾村 今占村 車田 江南 金灘 嚴家坊 六十一都 蜀口洲 南富 高坪 浩溪 棲龍 水坑 長邊塘 銅庄 仙橋 劉家岡 馬院 嚴溪 六十二都 坳頭 雷岡 馬跡塘 石塘 高霄 橫排 田心 六十三都 龕溪 灌溪 觀坑 上岡 侃城 信實鄉 南溪乡 螺溪镇 石山乡 四十九都 灉江 黃塘 洲下村 沙瀾 五十都 仰江 匡原 讓牛 五十一都 義禾 漆田 螺江 舍背 西岡 五十二都 爵譽 轉江 秋嶺 五十三都 南岡市 路邊 洲下村 五十四都 甘竹 花樹下 霄嶺 五十五都 南逕 祿岡 南園 南溪 塘西 夏潭 羅步田 陽岡 或屬五十四都 舉岡 或屬五十四都 高行鄉 禾市镇 桥头镇 碧溪镇 六十四都 安平 清水 瀘源 瀘灘 嚴庄 荷木坳 洪岡寨 梅塘寨 鄉界 彬里 六十五都 禾溪 官陂 郭渡 黃漕 六十六都 早禾市 沙里 門陂 六十七都 社溪 渡頭 津洞 凰岡 六十八都 麻陂 沙坑 湖洲 六十九都 牛牧 二石坵 太湖 七十都 碧江洲 院頭 固岡 注 1 大致位置仅供参考 与目前的乡镇辖境并非完全对应 2 以上所列为县志所载的明清时期所有的图 里 并非全是明初已有 也非清末仍有 3 部分地名参照 泰和地名志 1986年版进行了考证 清末至民国时期 编辑 清宣统二年 1910年 地方自治 全县划分为23个自治会 45都为城区自治会 原仁善乡划分为仁声 仁问 仁爱 仁里4个自治会 原仙槎乡划分为仙津 仙洞 仙源3个自治会 原云亭乡划分为云峰 云谷 云龙 云屏4个自治会 原千秋乡划分为千仁 千义 千年 千载 千红5个自治会 原信实乡划分为信智 信仁 信勇3个自治会 原高行乡划分为高德 高功 高言3个自治会 民国初年沿袭清末区划 1926年 以原6乡范围划为6区 区再分为26乡1镇 原千秋乡为第1区 驻县城 辖武溪 马市 永昌 沿溪 仓岭 万合6乡及西昌镇 原仁善乡为第2区 驻固陂圩 辖仁问 仁声 仁爱 仁里4乡 原仙槎乡为第3区 驻灌溪圩 辖仙洞 仙津 仙源3乡 原云亭乡为第4区 驻沙村圩 辖云谷 云蒸 云锦 云龙 云峰 云屏6乡 原信实乡为第5区 驻三都圩 辖南冈 螺溪 甘竹 石山4乡 原高行乡为第6区 驻早禾市 辖高德 高功 高言3乡 1940年 取消 区 县直辖1镇26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全县分为50多个乡镇 1956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撤并 全县乡镇数减少了约50 1958年起实行 政社合一 的人民公社体制 全县共设23个人民公社 河西有12个公社 澄江公社 三峰公社 1964年更名碧溪公社 桥头公社 禾市公社 苏溪公社 荆洲公社 1960年更名马市公社 栖龙公社 三都公社 石山公社 玉华公社 1961年更名南溪公社 上田公社 沿溪乡 河东有11个公社 塘洲公社 樟塘公社 万合公社 冠朝公社 上模公社 高陇公社 古坪公社 1965年更名灌溪公社 苑前公社 水槎公社 中龙公社 回龙公社 1968年更名老营盘公社 除1961年撤消澄江公社复置澄江镇 1982年析中龙公社复置小龙镇外 其余公社均于1984年撤消 恢复乡镇体制 其中老营盘公社分设老营盘和上圯两个乡 至此 全县共分为25个乡镇 此后 随着经济的发展 多数乡陆续改设为镇 1990年析沿溪 上田两个乡的10个村委会设文田乡 1993年改镇 2001年12月3日 文田镇 上田镇并入澄江镇 栖龙乡并入马市镇 樟塘乡并入万合镇 此后乡级行政区划未再变动 沿袭至今 5 1982年起 陆续撤销人民公社 恢复乡镇体制 至1984年 全县设2个镇 23个乡 河西有12个乡镇 澄江镇 碧溪 桥头 禾市 苏溪 马市 栖龙 螺溪 石山 南溪 上田 沿溪 河东有13个乡镇 小龙镇 塘洲 樟塘 万合 冠朝 上模 沙村 灌溪 苑前 水槎 中龙 上圯 老营盘 此后 随着经济的发展 多数乡陆续改设为镇 1990年析沿溪 文田两个乡的10个村委会设立文田乡 1993年撤乡改镇 2001年12月3日进行乡镇撤并 文田镇 上田镇并入澄江镇 栖龙乡并入马市镇 樟塘乡并入万合镇 此后乡级行政区划未再变动 沿袭至今 5 参考资料 编辑 2009年泰和县行政区划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09 10 25 吉安区划地名网 江西区划地名网子网站 于2009年3月31日查阅 县委书记邓近有在全县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摘要 永久失效連結 泰和县人民政府网 2007年4月30日 于2009年4月19日查阅 英文 John W Dardess A Ming Society T ai ho County Kiangsi Fourteenth to Seventeenth Centurie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6 ISBN 0 520 20425 5 P 10 宋瑛 彭启瑞 周之镛 泰和县志 清光绪四年刊本 卷二 舆地志 杨讱 徐迪惠 泰和县志 清道光六年刊本 卷四 舆地志 冉棠 沈澜 泰和县志 清乾隆十八年刊本 卷二 舆地志 5 0 5 1 吉安市乡镇行政区划变更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江西区划地名网 2007 10 16 于2009年4月13日查阅 引证错误 带有name属性 jaxz 的 lt ref gt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泰和县行政区划 amp oldid 7761928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