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波罗的海公约

波罗的海公约(英語:Baltic Entente),1934年9月12日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3国所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1]该约缔结为其进行外交等方面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等由原俄罗斯帝国中获得独立的相关国家之间便开始为建立防御联合而进行外交努力。[2]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形成大波罗的海国家同盟之构想伴随谈判未果而告终。1923年,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两国达成双边防御协定。1934年,立陶宛被成功允许加入该组织并于日内瓦签订有效期10年的《谅解与合作条约》。规定:3国一方受攻击时,其他两国应给予援助;每半年进行一次外交部长会议,以协调外交政策并开展活动;[3]3国在外交与政治方面相互支持。不论任何国际会议,3国均合派一名代表参加。1936年拉脱维亚代表3国当选国际联盟非常任理事国,从而促进了3国在文化经济与外交方面的广泛合作,但其防御性未得以发挥。[4]1940年,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被强行并入苏联,成为其加盟共和国而丧失独立。

波罗的海公约
簽署日1934年9月12日
締約方立陶宛
拉脱维亚
爱沙尼亚

參考文獻

  1. ^ Text of the treaty of Good Understanding and Co-operation. LNTSer 22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stonia-Latvia-Lithuania: Treaty of Understanding and Collabora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1936,. 4 supplement (30): 174–177. 
  2. ^ Kaslas, Bronis. The Baltic Nations — the Quest for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Political Liberty. Pittston: EuramericaPress. 1976: 121. 
  3. ^ Kaslas, The Baltic Nations, p. 178.
  4. ^ Feldmanis, Destiny of the Baltic Entente, p. 98.

扩展阅读

  • 海間聯邦
  • Purlys, Vidmantas; Vilkelis, Gintautas.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Baltic States: A Lithuanian View. NATO Review. September 1995, 5 (43): 27–31 [2014-01-11]. (原始内容于2021-02-24). 
  • Łossowski, Piotr; Bronius Makauskas. Kraje bałtyckie w latach przełomu 1934-1944. Scientific Editor Andrzej Koryna. Warszawa: Instytut Historii PAN; Fundacja Pogranicze. 2005. ISBN 83-88909-42-8 (波兰语). 

外部链接

波罗的海公约, 英語, baltic, entente, 1934年9月12日立陶宛, 拉脱维亚, 爱沙尼亚3国所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 该约缔结为其进行外交等方面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芬兰,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波兰等由原俄罗斯帝国中获得独立的相关国家之间便开始为建立防御联合而进行外交努力, 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 形成大波罗的海国家同盟之构想伴随谈判未果而告终, 1923年, 拉脱维亚, 爱沙尼亚两国达成双边防御协定, 1934年, 立陶宛被成功允许加入该组织并于日内瓦签订有. 波罗的海公约 英語 Baltic Entente 1934年9月12日立陶宛 拉脱维亚 爱沙尼亚3国所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 1 该约缔结为其进行外交等方面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芬兰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波兰等由原俄罗斯帝国中获得独立的相关国家之间便开始为建立防御联合而进行外交努力 2 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 形成大波罗的海国家同盟之构想伴随谈判未果而告终 1923年 拉脱维亚 爱沙尼亚两国达成双边防御协定 1934年 立陶宛被成功允许加入该组织并于日内瓦签订有效期10年的 谅解与合作条约 规定 3国一方受攻击时 其他两国应给予援助 每半年进行一次外交部长会议 以协调外交政策并开展活动 3 3国在外交与政治方面相互支持 不论任何国际会议 3国均合派一名代表参加 1936年拉脱维亚代表3国当选国际联盟非常任理事国 从而促进了3国在文化 经济与外交方面的广泛合作 但其防御性未得以发挥 4 1940年 立陶宛 拉脱维亚 爱沙尼亚被强行并入苏联 成为其加盟共和国而丧失独立 波罗的海公约簽署日1934年9月12日締約方立陶宛 拉脱维亚 爱沙尼亚參考文獻 编辑 Text of the treaty of Good Understanding and Co operation LNTSer 227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stonia Latvia Lithuania Treaty of Understanding and Collabora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1936 4 supplement 30 174 177 Kaslas Bronis The Baltic Nations the Quest for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Political Liberty Pittston EuramericaPress 1976 121 Kaslas The Baltic Nations p 178 Feldmanis Destiny of the Baltic Entente p 98 扩展阅读 编辑海間聯邦 Purlys Vidmantas Vilkelis Gintautas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Baltic States A Lithuanian View NATO Review September 1995 5 43 27 31 2014 01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24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Lossowski Piotr Bronius Makauskas Kraje baltyckie w latach przelomu 1934 1944 Scientific Editor Andrzej Koryna Warszawa Instytut Historii PAN Fundacja Pogranicze 2005 ISBN 83 88909 42 8 波兰语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外部链接 编辑http www nato int docu review 1995 9505 6 htm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波罗的海公约 amp oldid 6953456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