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法國新浪潮

法國新浪潮(法語:La Nouvelle Vague)是影評人對於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的一些法國導演團體所給予的稱呼,他們主要受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古典好莱坞电影的影響。法國新浪潮的特色在於,導演不只主導電影,更成為電影的作者和創作人。風格特色包括快速切換場景鏡頭等創新剪接手法,或是像「跳接」,在整體敘事上製造突兀不連貫效果。[2] 法國新浪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路易·馬盧(Louis Malle)、楚浮(François Truffaut)、安妮·華達(Agnès Varda)、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埃里克·侯麥克勞德·夏布洛賈克·希維特(Jacques Rivette)等人。

法國新浪潮
時間1950年–至今
1958年–1964年(「新浪潮」時期)
國家法國
代表安德烈·巴贊尚盧·高達法蘭索瓦·楚浮艾力·侯麥克勞德·夏布洛賈克·希維特安妮·華達雅克·德米
受影響於義大利新寫實主義[1]黑色電影古典好萊塢電影[1]詩意現實主義作者論、巴黎影迷文化、存在主義亞佛烈德·希區考克
影響洛城反叛運動英语L.A. Rebellion美國新好萊塢電影德國新浪潮巴西新浪潮英语Cinema Novo逗馬95英國新浪潮英语British New Wave新真誠呢喃核

新浪潮代表人物 编辑

《電影筆記》導演 编辑

左岸導演 编辑

新浪潮的代表電影 编辑

  • 短角情事》(法語:La pointe courte,1955年)
  • 俊男塞吉法语Le Coup du berger》(法語:Le Coup du berger,1958年)
  • 表兄弟》(法語:Les cousins,1959年)
  • 獅子星座法语Le Signe du Lion》(法語:Le Signe du Lion,1959年)
  • 四百擊》(法語:Les quatre cents coups,1959年)
  • 廣島之戀》(法語:Hiroshima mon amour,1959年)
  • 精疲力尽》(法語:À bout de souffle,1960年)
  • 巴黎屬於我們法语Paris nous appartient》(法語:Paris nous appartient,1961年)
  • 蘿拉法语Lola (film, 1961)》(法語:Lola,1961年)
  • 》(法語:La Jetée,1962年)

表現手法 编辑

新浪潮的導演擅長運用突兀剪接、跳切、拼貼式風格來創造時空的曖昧性,十分重視拍攝的自由度及追求電影與現實的開放性,往往只藉由簡單的腳本拍片,以即興、自發的拍攝方式,呈現混亂、秩序失衡的世界中的人物。

新浪潮電影更注重表現真實生活,具寫實性。例如:《四百擊》(Les quatre cents coups)、《二十歲的愛情法语20 ans d'écart》(20 ans d'écart)等等,卻與新現實主義有所不同,新浪潮電影除了強調寫實以外,更強調個人色彩,與個人內心世界,像是《克萊兒的膝蓋》(Le Genou de ClaireLe)之中,除了豐富的對話外,此電影亦透過人物的言行,刻畫人物的微妙心理。法國導演尚盧·高達強調電影應該要反映現實世界,他的電影《週末》(Week-end)中有一整段塞車片段長達8分鐘,讓觀眾能細細品味電影中的細節,並充分展現現實。

新浪潮電影強調電影時空的節奏感,使用大量的長鏡頭、景深鏡頭的攝影方式,以及靈活的移動攝影,安德烈·巴贊在《攝影影象的本體論》(The Ontology of Photographic Image)中說:「攝影機鏡頭擺脫了陳舊偏見,清除了我們的感覺蒙在客體上的精神鏽斑,唯有這种冷眼旁觀的鏡頭能夠還世界以純真的面貌,吸引我的注意,從而激起我的眷戀」。由此可知新浪潮電影常使用長鏡頭,讓觀眾跳脫電影,以旁觀者的角度去觀看電影,以呈現世界最真實的面貌。像是電影《四百擊》中的少年安坦跑至海灘,感到迷茫,此處使用三個長鏡頭結合而成的結尾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 1.1 Marie, Michel. The French New Wave : An Artistic School. Trans. Richard Neupert.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orporated, 2002.
  2. ^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新浪潮(電影運動)[永久失效連結] 於2011年3月31日查閱
  3. ^ 3.0 3.1 New Wave Film.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here to Start Guide", section outlining directors. Accessed 30 Apr 2009.

外部連結 编辑

法國新浪潮, 关于与,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页, 請見, 新浪潮, 法語, nouvelle, vague, 是影評人對於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的一些法國導演團體所給予的稱呼, 他們主要受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與古典好莱坞电影的影響, 的特色在於, 導演不只主導電影, 更成為電影的作者和創作人, 風格特色包括快速切換場景鏡頭等創新剪接手法, 或是像, 跳接, 在整體敘事上製造突兀不連貫效果, 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路易, 馬盧, louis, malle, 楚浮, françois, truffaut, 安妮, 華達. 关于与 法國新浪潮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页 請見 新浪潮 法國新浪潮 法語 La Nouvelle Vague 是影評人對於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的一些法國導演團體所給予的稱呼 他們主要受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與古典好莱坞电影的影響 法國新浪潮的特色在於 導演不只主導電影 更成為電影的作者和創作人 風格特色包括快速切換場景鏡頭等創新剪接手法 或是像 跳接 在整體敘事上製造突兀不連貫效果 2 法國新浪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路易 馬盧 Louis Malle 楚浮 Francois Truffaut 安妮 華達 Agnes Varda 尚盧 高達 Jean Luc Godard 埃里克 侯麥 克勞德 夏布洛與賈克 希維特 Jacques Rivette 等人 法國新浪潮時間1950年 至今1958年 1964年 新浪潮 時期 國家法國代表安德烈 巴贊 尚盧 高達 法蘭索瓦 楚浮 艾力 侯麥 克勞德 夏布洛 賈克 希維特 安妮 華達 雅克 德米受影響於義大利新寫實主義 1 黑色電影 古典好萊塢電影 1 詩意現實主義 作者論 巴黎影迷文化 存在主義 亞佛烈德 希區考克影響洛城反叛運動 英语 L A Rebellion 美國新好萊塢電影 德國新浪潮 巴西新浪潮 英语 Cinema Novo 逗馬95 英國新浪潮 英语 British New Wave 新真誠 呢喃核 目录 1 新浪潮代表人物 1 1 電影筆記 導演 1 2 左岸導演 2 新浪潮的代表電影 3 表現手法 4 參考文獻 5 外部連結新浪潮代表人物 编辑 電影筆記 導演 编辑 克勞德 夏布洛 Claude Chabrol 尚盧 高達 Jean Luc Godard 賈克 希維特 Jacques Rivette 艾力 侯麥 Eric Rohmer 法蘭索瓦 楚浮 Francois Truffaut 3 左岸導演 编辑 雅克 德米 Jacques Demy 克里斯 馬克 Chris Marker 亞倫 雷奈 Alain Resnais 安妮 華達 Agnes Varda 3 新浪潮的代表電影 编辑 短角情事 法語 La pointe courte 1955年 俊男塞吉 法语 Le Coup du berger 法語 Le Coup du berger 1958年 表兄弟 法語 Les cousins 1959年 獅子星座 法语 Le Signe du Lion 法語 Le Signe du Lion 1959年 四百擊 法語 Les quatre cents coups 1959年 廣島之戀 法語 Hiroshima mon amour 1959年 精疲力尽 法語 A bout de souffle 1960年 巴黎屬於我們 法语 Paris nous appartient 法語 Paris nous appartient 1961年 蘿拉 法语 Lola film 1961 法語 Lola 1961年 堤 法語 La Jetee 1962年 表現手法 编辑新浪潮的導演擅長運用突兀剪接 跳切 拼貼式風格來創造時空的曖昧性 十分重視拍攝的自由度及追求電影與現實的開放性 往往只藉由簡單的腳本拍片 以即興 自發的拍攝方式 呈現混亂 秩序失衡的世界中的人物 新浪潮電影更注重表現真實生活 具寫實性 例如 四百擊 Les quatre cents coups 二十歲的愛情 法语 20 ans d ecart 20 ans d ecart 等等 卻與新現實主義有所不同 新浪潮電影除了強調寫實以外 更強調個人色彩 與個人內心世界 像是 克萊兒的膝蓋 Le Genou de ClaireLe 之中 除了豐富的對話外 此電影亦透過人物的言行 刻畫人物的微妙心理 法國導演尚盧 高達強調電影應該要反映現實世界 他的電影 週末 Week end 中有一整段塞車片段長達8分鐘 讓觀眾能細細品味電影中的細節 並充分展現現實 新浪潮電影強調電影時空的節奏感 使用大量的長鏡頭 景深鏡頭的攝影方式 以及靈活的移動攝影 安德烈 巴贊在 攝影影象的本體論 The Ontology of Photographic Image 中說 攝影機鏡頭擺脫了陳舊偏見 清除了我們的感覺蒙在客體上的精神鏽斑 唯有這种冷眼旁觀的鏡頭能夠還世界以純真的面貌 吸引我的注意 從而激起我的眷戀 由此可知新浪潮電影常使用長鏡頭 讓觀眾跳脫電影 以旁觀者的角度去觀看電影 以呈現世界最真實的面貌 像是電影 四百擊 中的少年安坦跑至海灘 感到迷茫 此處使用三個長鏡頭結合而成的結尾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 參考文獻 编辑 1 0 1 1 Marie Michel The French New Wave An Artistic School Trans Richard Neupert New York John Wiley amp Sons Incorporated 2002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 新浪潮 電影運動 永久失效連結 於2011年3月31日查閱 3 0 3 1 New Wave Film com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here to Start Guide section outlining directors Accessed 30 Apr 2009 外部連結 编辑 nbsp 电影主题 NewWaveFilm com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法國新浪潮 amp oldid 8188757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