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框架效應

框架效應是一種認知偏誤,人們根據選項所呈現的正面或負面含義來決定選項;例如作為損失或收益。[1]

收益和損失在場景中被定義為對結果的描述(例如,失去或挽救生命、治療和未治療的疾病患者等)。[2]

展望理論假設損失比等價收益更顯著[2],肯定收益(確定性效應和偽確定性效應)優於概率收益[3],並且概率損失優於確定損失。[2] 框架效應的危險之一是,人們通常只能在兩個框架之一的背景下獲得選擇。[4]

這個概念有助於理解社會運動中的框架分析,也有助於政治觀點的形成,其中政治化妝師在政治民意調查中起著重要作用,這些民意調查旨在鼓勵對委託民意調查的組織做出有益的回應。有人認為,使用該技術會損害政治民意調查本身的信譽。如果向人們提供充足的可信信息,這種影響會減少甚至消除。[5]

這種效應無法用理性選擇理論來解釋。

背景 编辑

根據 Daniel KahnemanAmos Tversky 的說法,僅僅改變選項的制定方式就可以影響偏好順序這一事實從根本上與不變性的合理性標準相矛盾。因此,顯著性(英語:salience)的變化,即刺激的可及性,是框架效應的基本機制。由於描述中某些方面的顯著性發生了變化,因此對等同選項的感知會有所不同。

案例 编辑

疾病问题
想象某個國家正准备对付一种罕见的疾病,预计该疾病的发作将导致600人死亡。现有两种与疾病作斗争的方案可供选择。假定对各方案所产生后果的精确科学估算如下所示:

  • 情景一:对第一组被试(N=152)叙述下面情景:
    • 如果采用A方案,200人将生还。(72%)
    • 如果采用B方案,有1/3的机会600人将生还,而有2/3的机会无人将生还。(28%)
  • 情景二:对第二组被试(N=155)叙述同样的情景,同时将解决方案改为C和D:
    • 如果采用C方案,400人将死去。(22%)
    • 如果采用D方案,有1/3的机会无人将死去,而有2/3的机会600人将死去。(78%)

实质上情景一和二中的方案都是一样的,只是改变了以下描述方式而已。但也正是由于这小小的语言形式的改变,使得人们的认知参照点发生了改变,由情景一的“收益”心态到情景二的“损失”心态。即是以死亡还是救活作为参照点,使得在第一种情况下被试把救活看作是收益,死亡看作是损失。不同的参照点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是不同的。面临收益时人们会小心翼翼选择风险规避;面临损失时人们甘愿冒风险倾向风险偏好。因此,在第一种情况下表现为风险规避。第二种情况则倾向于风险寻求。
疾病问题的例子很清楚地说明了框架效应的道理:相同的客观问题,通过变换框架,将得到可预知的不同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收益和损失完全是以认知参照点为依据的,参照点不一样,人们决策的方式也不一样。再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例如,让人们对下列情景进行决策:(被试N=150)

  • 情景一:如果一笔生意可以稳赚800美元,另一笔生意有85%的机会赚1000美元,但也有15%的可能分文不赚。
  • 情景二:如果一笔生意要稳赔800美元,另一笔生意有85%的可能赔1000美元,但相应地也有15%的可能不赔钱。

结果表明,在第一种情况下,84%的人选择稳赚800美元,表现在对风险的规避,而在第二种情况下87%的人则倾向于选择“有85%的可能赔1000美元,但相应地也有15%的可能不赔钱”的那笔生意,表现为对风险的寻求。
典型的决策者会相对中性参照点来评价结果,因此参照点的位置将最终影响决策定制者的风险偏好。在上述2个情境中,决策的关键在于决策者的参照点是什么?得到多少,或是损失多少?情景一中84%的决策者便是以“分文不赚”为参照点,从而规避风险,选择800美元的收益;情景二中87%的人则以“15%的可能不赔钱”为参照点,选择接受风险,而非接受明确的损失。

生命階段等方面影響 编辑

框架效應一直被證明是決策中最大的偏見之一。[6] 一般來說,框架效應的敏感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在考慮醫療保健[7][8][9]和財務決策[10]時,年齡差異因素尤為重要。

然而,當遇到外語(非母語)時,框架效應似乎消失了。[11]:246[12] 對這種消失的一種解釋是,與母語相比,非母語提供了更大的認知和情感距離。[13] 與母語相比,外語的自動處理也更少。這會導致更多的審議,這可能會影響決策制定,從而使決策更加系統化。[14]

童年和青春期 编辑

隨著年齡的增長,決策中的框架效應變得更強。[15][16][17] 這部分是因為定性推理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15] 雖然學齡前兒童更有可能根據結果的概率等定量屬性做出決定,但小學生和青少年逐漸更有可能進行定性推理,選擇收益框架中的確定選項和損失框架中的風險選項而不考慮概率。[15] 定性思維的增加與一生中發生的“基於要點的”思維的增加有關。[18]

然而,定性推理以及因此對框架效應的敏感性在青少年中仍然不如成人強[15][17],青少年比成年人更有可能在獲得和損失框架下選擇冒險選項給定的場景。[16] 對青少年傾向於冒險選擇的一種解釋是,他們缺乏負面後果的真實經驗,因此過度依賴對風險和收益的有意識評估[16],關注具體信息和細節或定量分析[19] 這減少了框架效應的影響,並導致給定場景的框架之間具有更大的一致性。[19] 10 到 12 歲的孩子更容易冒險並表現出框架效應,而年齡較小的孩子只考慮所呈現的兩個選項之間的數量差異。[20]

參見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Plous 1993
  2. ^ 2.0 2.1 2.2 Tversky & Kahneman 1981
  3. ^ Clark 2009
  4. ^ Druckman 2001a
  5. ^ Druckman 2001b
  6. ^ Thomas, A. K.; Millar, P. R. Reducing the Framing Effect in Older and Younger Adults by Encouraging Analytic Processing.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1, 67B (2): 139–49. PMID 21964668. doi:10.1093/geronb/gbr076. hdl:10.1093/geronb/gbr076 . 
  7. ^ Erber, Joan. 3. John Wiley & Sons. 2013: 218 [2014-11-03]. ISBN 978-0-470-673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0). 
  8. ^ Peters, Ellen; Finucane, Melissa; MacGregor, Donald; Slovic, Paul. The Bearable Lightness of Aging: Judgment and Decision Processes in Older Adults (PDF). Paul C. Stern; Laura L. Carstensen (编). The aging mind: opportunities in cognitive research.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2000 [2023-03-18]. ISBN 978-0-309-06940-3. (原始内容 (PDF)于2020-02-18). 
  9. ^ Hanoch, Yaniv; Thomas Rice. Can Limiting Choice Increase Social Welfare? The Elderly and Health Insurance. The Milbank Quarterly. 2006, 84 (1): 37–73. JSTOR 25098107. PMC 2690155 . PMID 16529568. doi:10.1111/j.1468-0009.2006.00438.x. 
  10. ^ Carpenter, S. M.; Yoon, C. Aging and consumer decision making.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2011, 1235 (1): E1–12. Bibcode:2011NYASA1235E...1C. PMC 3799963 . PMID 22360794. doi:10.1111/j.1749-6632.2011.06390.x. 
  11. ^ Zuckermann, Ghil'ad. Revivalistics: From the Genesis of Israeli to Language Reclamation in Australia and Beyon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0. ISBN 9780199812790.  ISBN 9780199812776
  12. ^ Keysar, B.; Hayakawa, S. L.; An, S. G. The Foreign-Language Effect: Thinking in a Foreign Tongue Reduces Decision Biase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2, 23 (6): 661–68. ISSN 0956-7976. PMID 22517192. S2CID 1397617. doi:10.1177/0956797611432178. 
  13. ^ Keysar, Boaz; Hayakawa, Sayuri; An, Sun Gyu. (PDF).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2, 23 (6): 661–8 [3 December 2014]. PMID 22517192. S2CID 1397617. doi:10.1177/095679761143217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3 November 2015). 
  14. ^ Keysar, Boaz; Hayakawa, Sayuri; An, Sun Gyu. (PDF).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2, 23 (6): 661–8 [3 December 2014]. PMID 22517192. S2CID 1397617. doi:10.1177/095679761143217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3 November 2015). 
  15. ^ 15.0 15.1 15.2 15.3 Reyna, V. F.; Farley, F. Risk and Rationality in Adolescent Decision Making: Implications for Theory, Practice, and Public Policy.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2006, 7 (1): 1–44. PMID 26158695. S2CID 16591695. doi:10.1111/j.1529-1006.2006.00026.x. 
  16. ^ 16.0 16.1 16.2 Albert, D.; Steinberg, L.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in Adolescence. 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 2011, 21: 211 [2023-03-18]. doi:10.1111/j.1532-7795.2010.00724.x. (原始内容于2021-06-26). 
  17. ^ 17.0 17.1 Strough, J.; Karns, T. E.; Schlosnagle, L. Decision-making heuristics and biases across the life span.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2011, 1235 (1): 57–74. Bibcode:2011NYASA1235...57S. PMC 3755606 . PMID 22023568. doi:10.1111/j.1749-6632.2011.06208.x. 
  18. ^ Reyna, V. F. A Theory of Medical Decision Making and Health: Fuzzy Trace Theory. Medical Decision Making. 2008, 28 (6): 850–65. PMC 2617718 . PMID 19015287. doi:10.1177/0272989X08327066. 
  19. ^ 19.0 19.1 Schlottmann, A.; Tring, J. How Children Reason about Gains and Losses: Framing Effects in Judgement and Choice. Swiss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5, 64 (3): 153. doi:10.1024/1421-0185.64.3.153. 
  20. ^ Boyer, T. The development of risk-taking: A multi-perspective review. Developmental Review. 2006, 26 (3): 291–345. doi:10.1016/j.dr.2006.05.002. 

框架效應,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4年5月11日, 请協助改善这篇條目, 更進一步的信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扩充请求中找到, 请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是一種認知偏誤, 人們根據選項所呈現的正面或負面含義來決定選項, 例如作為損失或收益, 收益和損失在場景中被定義為對結果的描述, 例如, 失去或挽救生命, 治療和未治療的疾病患者等, 展望理論假設損失比等價收益更顯著, 肯定收益, 確定性效應和偽確定性效應, 優於概率收益, 並且概率損失優於確定損失, 的危險之一是, 人們通常只能在兩個框架之一的背景下獲得選擇, .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4年5月11日 请協助改善这篇條目 更進一步的信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扩充请求中找到 请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框架效應是一種認知偏誤 人們根據選項所呈現的正面或負面含義來決定選項 例如作為損失或收益 1 收益和損失在場景中被定義為對結果的描述 例如 失去或挽救生命 治療和未治療的疾病患者等 2 展望理論假設損失比等價收益更顯著 2 肯定收益 確定性效應和偽確定性效應 優於概率收益 3 並且概率損失優於確定損失 2 框架效應的危險之一是 人們通常只能在兩個框架之一的背景下獲得選擇 4 這個概念有助於理解社會運動中的框架分析 也有助於政治觀點的形成 其中政治化妝師在政治民意調查中起著重要作用 這些民意調查旨在鼓勵對委託民意調查的組織做出有益的回應 有人認為 使用該技術會損害政治民意調查本身的信譽 如果向人們提供充足的可信信息 這種影響會減少甚至消除 5 這種效應無法用理性選擇理論來解釋 目录 1 背景 2 案例 3 生命階段等方面影響 3 1 童年和青春期 4 參見 5 參考資料背景 编辑根據 Daniel Kahneman 和 Amos Tversky 的說法 僅僅改變選項的制定方式就可以影響偏好順序這一事實從根本上與不變性的合理性標準相矛盾 因此 顯著性 英語 salience 的變化 即刺激的可及性 是框架效應的基本機制 由於描述中某些方面的顯著性發生了變化 因此對等同選項的感知會有所不同 案例 编辑疾病问题 想象某個國家正准备对付一种罕见的疾病 预计该疾病的发作将导致600人死亡 现有两种与疾病作斗争的方案可供选择 假定对各方案所产生后果的精确科学估算如下所示 情景一 对第一组被试 N 152 叙述下面情景 如果采用A方案 200人将生还 72 如果采用B方案 有1 3的机会600人将生还 而有2 3的机会无人将生还 28 情景二 对第二组被试 N 155 叙述同样的情景 同时将解决方案改为C和D 如果采用C方案 400人将死去 22 如果采用D方案 有1 3的机会无人将死去 而有2 3的机会600人将死去 78 实质上情景一和二中的方案都是一样的 只是改变了以下描述方式而已 但也正是由于这小小的语言形式的改变 使得人们的认知参照点发生了改变 由情景一的 收益 心态到情景二的 损失 心态 即是以死亡还是救活作为参照点 使得在第一种情况下被试把救活看作是收益 死亡看作是损失 不同的参照点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是不同的 面临收益时人们会小心翼翼选择风险规避 面临损失时人们甘愿冒风险倾向风险偏好 因此 在第一种情况下表现为风险规避 第二种情况则倾向于风险寻求 疾病问题的例子很清楚地说明了框架效应的道理 相同的客观问题 通过变换框架 将得到可预知的不同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收益和损失完全是以认知参照点为依据的 参照点不一样 人们决策的方式也不一样 再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例如 让人们对下列情景进行决策 被试N 150 情景一 如果一笔生意可以稳赚800美元 另一笔生意有85 的机会赚1000美元 但也有15 的可能分文不赚 情景二 如果一笔生意要稳赔800美元 另一笔生意有85 的可能赔1000美元 但相应地也有15 的可能不赔钱 结果表明 在第一种情况下 84 的人选择稳赚800美元 表现在对风险的规避 而在第二种情况下87 的人则倾向于选择 有85 的可能赔1000美元 但相应地也有15 的可能不赔钱 的那笔生意 表现为对风险的寻求 典型的决策者会相对中性参照点来评价结果 因此参照点的位置将最终影响决策定制者的风险偏好 在上述2个情境中 决策的关键在于决策者的参照点是什么 得到多少 或是损失多少 情景一中84 的决策者便是以 分文不赚 为参照点 从而规避风险 选择800美元的收益 情景二中87 的人则以 15 的可能不赔钱 为参照点 选择接受风险 而非接受明确的损失 生命階段等方面影響 编辑框架效應一直被證明是決策中最大的偏見之一 6 一般來說 框架效應的敏感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在考慮醫療保健 7 8 9 和財務決策 10 時 年齡差異因素尤為重要 然而 當遇到外語 非母語 時 框架效應似乎消失了 11 246 12 對這種消失的一種解釋是 與母語相比 非母語提供了更大的認知和情感距離 13 與母語相比 外語的自動處理也更少 這會導致更多的審議 這可能會影響決策制定 從而使決策更加系統化 14 童年和青春期 编辑 隨著年齡的增長 決策中的框架效應變得更強 15 16 17 這部分是因為定性推理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15 雖然學齡前兒童更有可能根據結果的概率等定量屬性做出決定 但小學生和青少年逐漸更有可能進行定性推理 選擇收益框架中的確定選項和損失框架中的風險選項而不考慮概率 15 定性思維的增加與一生中發生的 基於要點的 思維的增加有關 18 然而 定性推理以及因此對框架效應的敏感性在青少年中仍然不如成人強 15 17 青少年比成年人更有可能在獲得和損失框架下選擇冒險選項給定的場景 16 對青少年傾向於冒險選擇的一種解釋是 他們缺乏負面後果的真實經驗 因此過度依賴對風險和收益的有意識評估 16 關注具體信息和細節或定量分析 19 這減少了框架效應的影響 並導致給定場景的框架之間具有更大的一致性 19 10 到 12 歲的孩子更容易冒險並表現出框架效應 而年齡較小的孩子只考慮所呈現的兩個選項之間的數量差異 20 參見 编辑展望理論 朝三暮四參考資料 编辑 Plous 1993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Plous1993 help 2 0 2 1 2 2 Tversky amp Kahneman 1981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TverskyKahneman1981 help Clark 2009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Clark2009 help Druckman 2001a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Druckman2001a help Druckman 2001b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Druckman2001b help Thomas A K Millar P R Reducing the Framing Effect in Older and Younger Adults by Encouraging Analytic Processing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1 67B 2 139 49 PMID 21964668 doi 10 1093 geronb gbr076 hdl 10 1093 geronb gbr076 nbsp Erber Joan Aging and Older Adulthood 3 John Wiley amp Sons 2013 218 2014 11 03 ISBN 978 0 470 67341 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8 10 Peters Ellen Finucane Melissa MacGregor Donald Slovic Paul The Bearable Lightness of Aging Judgment and Decision Processes in Older Adults PDF Paul C Stern Laura L Carstensen 编 The aging mind opportunities in cognitive research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2000 2023 03 18 ISBN 978 0 309 06940 3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0 02 18 Hanoch Yaniv Thomas Rice Can Limiting Choice Increase Social Welfare The Elderly and Health Insurance The Milbank Quarterly 2006 84 1 37 73 JSTOR 25098107 PMC 2690155 nbsp PMID 16529568 doi 10 1111 j 1468 0009 2006 00438 x Carpenter S M Yoon C Aging and consumer decision making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2011 1235 1 E1 12 Bibcode 2011NYASA1235E 1C PMC 3799963 nbsp PMID 22360794 doi 10 1111 j 1749 6632 2011 06390 x Zuckermann Ghil ad Revivalistics From the Genesis of Israeli to Language Reclamation in Australia and Beyon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0 ISBN 9780199812790 ISBN 9780199812776 Keysar B Hayakawa S L An S G The Foreign Language Effect Thinking in a Foreign Tongue Reduces Decision Biase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2 23 6 661 68 ISSN 0956 7976 PMID 22517192 S2CID 1397617 doi 10 1177 0956797611432178 Keysar Boaz Hayakawa Sayuri An Sun Gyu The Foreign Language Effect Thinking in a Foreign Tongue Reduces Decision Biases PDF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2 23 6 661 8 3 December 2014 PMID 22517192 S2CID 1397617 doi 10 1177 0956797611432178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3 November 2015 Keysar Boaz Hayakawa Sayuri An Sun Gyu The Foreign Language Effect Thinking in a Foreign Tongue Reduces Decision Biases PDF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2 23 6 661 8 3 December 2014 PMID 22517192 S2CID 1397617 doi 10 1177 0956797611432178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3 November 2015 15 0 15 1 15 2 15 3 Reyna V F Farley F Risk and Rationality in Adolescent Decision Making Implications for Theory Practice and Public Policy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2006 7 1 1 44 PMID 26158695 S2CID 16591695 doi 10 1111 j 1529 1006 2006 00026 x 16 0 16 1 16 2 Albert D Steinberg L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in Adolescence 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 2011 21 211 2023 03 18 doi 10 1111 j 1532 7795 2010 00724 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6 26 17 0 17 1 Strough J Karns T E Schlosnagle L Decision making heuristics and biases across the life span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2011 1235 1 57 74 Bibcode 2011NYASA1235 57S PMC 3755606 nbsp PMID 22023568 doi 10 1111 j 1749 6632 2011 06208 x Reyna V F A Theory of Medical Decision Making and Health Fuzzy Trace Theory Medical Decision Making 2008 28 6 850 65 PMC 2617718 nbsp PMID 19015287 doi 10 1177 0272989X08327066 19 0 19 1 Schlottmann A Tring J How Children Reason about Gains and Losses Framing Effects in Judgement and Choice Swiss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5 64 3 153 doi 10 1024 1421 0185 64 3 153 Boyer T The development of risk taking A multi perspective review Developmental Review 2006 26 3 291 345 doi 10 1016 j dr 2006 05 002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框架效應 amp oldid 7775552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