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藏語ཚྭ་འདམ་གཤོང་威利转写tshwa 'dam gshong)地处青海省西北部,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之间,面積約為120,000平方公里。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也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柴达木”(蒙古语ᠴᠠᠢᠳᠠᠮ西里尔字母цайдам)一名源自蒙古语意为“盐泽”[1]或“盐碱地”[2]

柴達木盆地
柴達木盆地的雅丹地貌
柴達木盆地
柴達木盆地在中国的位置
面积120,000平方公里(46,000平方英里)
地理
国家中国
青海省
地区中国西北地区
坐标37°40′N 94°30′E / 37.667°N 94.500°E / 37.667; 94.500坐标37°40′N 94°30′E / 37.667°N 94.500°E / 37.667; 94.500

地理 编辑

從地形上看,柴達木盆地是青藏高原東北部較低的地區[3]。柴達木海拔約3,000米,在南部海拔約4,300米的西藏和北部海拔約1,100米的甘肅之間形成一道陸架。柴達木盆地與東面的青海湖之間有一道低分水嶺。儘管海拔相對青藏高原的其他地方來說較低,但柴達木的年平均氣溫仍然僅為2~4°C[4]。柴达木盆地的面積約為120,000平方公里[5][6]。其底質大致分為三個區塊:茫崖坳陷、北部斷裂帶和三湖坳陷[7]。柴達木盆地四面環山[3],是一個內流盆地,也是地球上最乾旱的非​​極地地區之一,一些地方的干旱指數為0.008~0.04[8]。柴達木盆地年平均降雨量僅為26毫米,但年平均蒸發量達3,000~3,200毫米[4]

由於降雨量少,盆地中的湖泊已經變成鹹水或完全乾涸。盆地內四個主要的窪地佔據了盆地面積的四分之一以上[8][5],自侏羅紀以來沉積的沉積物深達10到14公里[6][4]。儘管構造活動一再改變了該地區的沉積中心[8],一些湖泊的季節性性質和商業開發使得準確的計數存在問題:一項統計認為流域內有27個湖泊[9],另一項估計有43個湖泊,總面積為16,509平方公里[10]。柴达木盆地主要湖泊有东台吉乃尔湖西台吉乃尔湖以及汇聚构成察尔汗盐湖南霍鲁逊湖北霍鲁逊湖达布逊湖涩聂湖英语Suli Lake等,均为盐湖。主要河流有那棱格勒河柴达木河素棱郭勒河格尔木河等,均为内流河。乾旱、鹽分、晝夜和季節性溫度波動較大以及相對較高的紫外線輻射使得柴達木被中國地質調查局用於測試中國2020年火星探測器計劃的光譜學和設備[11][12]

地質 编辑

柴達木至少在10億年前就屬於華北克拉通的一部分,直到5.6億年前的新元古代末期[13]。當時它是淺海中的一個島嶼,直到4億年前左右開始隆起,最終在2億年時重新併入大陸[13]。三維模型顯示,自新生代開始以來,現今的盆地已被擠壓成不規則的菱形[14],印度板塊在5500~3500萬年之間開始影響古西藏海岸線[15][16]。起初,柴達木的海拔要低得多。在岩心樣本中發現的花粉表明柴達木盆地的氣候在3400~2300萬年前的漸新世相對潮濕[17]。在盆地西部緩慢形成了一個大湖,兩次主要的構造運動抬升並切斷了其原始沉積物來源[17]

在2300~500萬年前的中新世時,柴達木古湖達到了最大範圍,這個湖在目前2,800米海拔等高線處延伸超過300公里[5][4],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之一. 營養豐富的流入促進了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從而支持了建立有機碳儲備的生態系統[18]。然而,青藏高原的隆起最終將其與溫暖潮濕的印度季風隔絕開來[18]。盆地的環境從森林變成草原最後變成沙漠[13]。到1200萬年前,氣候已經乾燥到足以將古柴達木湖分成數個小湖,這些小湖漸漸變成鹹水[4]。在500~250萬年前的上新世期間,大部分沉積的中心在現在的冷湖,但在250萬年前以來的更新世,構造活動將沉積的焦點向察爾汗鹽湖轉移[8]。在此期間,低溫氣候導致冰川在盆地中活動[17],而廣佈的砂岩證明了強風對盆地的風蝕作用[18]

從77萬年到3萬年前,這個曾經填滿盆地東南部大部分地區的巨大湖泊在淡水湖和鹹水湖之間交替出現了9次[19]。花粉研究表明在過去50萬年中達布遜鹽湖盆地升高了約700米[20]。在大約3萬年前時,淡水古柴達木湖面積至少25,000平方公里,比現在殘留的水面高50~60米[21]。與此同時,從崑崙古湖注入其南部的察爾汗河為其帶來了大量的鋰鹽[22],這些鋰儲量來自布卡達坂山附近的溫泉,現在流入那棱格勒河[23],流經進入東台吉乃爾湖[24]。3萬年前左右,崑崙古湖乾涸,被切斷了大部分淡水流入的古柴達木湖在大約2.5萬年再次變成了鹹水湖[21]。盆地的持續形成和演化是由構成盆地北部邊界的阿爾金山斷層控制的[14]

資源 编辑

自2005年以來,該盆地的大型礦床引起了巨大的投資興趣。察爾汗鹽湖包括大約十個水域,含有超過500億公噸的鹽[25]。柴達木是中國最重要的九個含油氣盆地之一[26],也是其最大的陸上生產中心。青海油田自1954年開始開採,包括冷湖、嘎斯庫勒、躍進2、花土溝油田和色北1、色北2、台南氣田[27]。總計已探明石油儲量3.4765億噸和天然氣3066億立方米[28]。年生產能力約為200萬噸石油和85億立方米天然氣。一條管道將花土溝油田與主要油田連接起來格爾木煉油廠,色北氣田與西寧、蘭州、銀川相連[29]

地圖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引注 编辑

  1. ^ 中国河湖大典·西北诸河卷,第188頁.
  2. ^ 蒙古语地名译音规则,第31頁.
  3. ^ 3.0 3.1 Meng & al. (2008), pp. 1–2.
  4. ^ 4.0 4.1 4.2 4.3 4.4 Warren (2016), p. 1104.
  5. ^ 5.0 5.1 5.2 Chen & al. (1986).
  6. ^ 6.0 6.1 Spencer & al. (1990),第395頁.
  7. ^ ERLC,第3頁.
  8. ^ 8.0 8.1 8.2 8.3 Kong & al. (2018),§2.
  9. ^ Fan & al. (2012).
  10. ^ About Salt Lakes, Official site, Qinghai Institute of Salt Lakes, [2022-08-16], (原始内容于2022-05-01) .
  11. ^ Kong & al. (2018),§1–2.
  12. ^ Kong & al. (2018),§4.
  13. ^ 13.0 13.1 13.2 CNPC,第2頁.
  14. ^ 14.0 14.1 Guo & al. (2017).
  15. ^ Scotese (2001).
  16. ^ Aitchison & al. (2007).
  17. ^ 17.0 17.1 17.2 Mao & al. (2017),第48頁.
  18. ^ 18.0 18.1 18.2 Mao & al. (2017),第49頁.
  19. ^ Huang & al. (1997),第277頁.
  20. ^ Jiang & al. (2000),第95 & 106頁.
  21. ^ 21.0 21.1 Zheng (1997), p. 149.
  22. ^ Yu & al. (2013),第172–173頁.
  23. ^ Yu & al. (2013),第177–178頁.
  24. ^ Yu & al. (2013),第173頁.
  25. ^ CNPC,第8頁.
  26. ^ CNPC,第1頁.
  27. ^ CNPC,第17–18頁.
  28. ^ CNPC,第18頁.
  29. ^ CNPC,第18–19頁.

書目 编辑

  • 中国河湖大典》编纂委员会. 《中国河湖大典·西北诸河卷》 1.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4年8月. ISBN 978-7-5170-2566-5. 
  • 蒙古语地名译音规则(CHIV-801-1982)
  • 20: Qaidam Basin (PDF), Brochures, Beijing: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2022-08-14], (原始内容于2021-04-23) .
  • Aitchison, Jonathan C.; et al, When and Where did India and Asia Collide?,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12 (B5), 2007, Bibcode:2007JGRB..112.5423A, CiteSeerX 10.1.1.1008.2522 , ISSN 0148-0227, doi:10.1029/2006JB004706 .
  • Chen Kezao; et al, Late Pleistocene Evolution of Salt Lakes in the Qaidam Basin, Qinghai Province, China, Paleogeography, Paleoclimatology, Paleoecology (54): 87–104, 1986, doi:10.1016/0031-0182(86)90119-7 .
  • Fan Qishun; et al, Geomorphic and Chronometric Evidence for High Lake Level History in Gahai Lake and Toson Lake of North-Eastern Qaidam Basin, North-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PDF), Journal of Quaternary Science, 2012, 27 (8): 819–827 [2022-08-14], Bibcode:2012JQS....27..819F, S2CID 128821676, doi:10.1002/jqs.2572, (原始内容 (PDF)于2022-06-18) .
  • Guo Jianming; et al,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al Model of the Qaidam Basin: Implications for Crustal Shortening and Growth of the Northeast Tibet, Open Geosciences 9 (1): 174–185, 2 June 2017 [2022-08-14], Bibcode:2017OGeo....9...15G, ISSN 2391-5447, doi:10.1515/geo-2017-0015 , (原始内容于2019-02-16) .
  • Huang Qi; et al, Stable Isotopes Distribution in Core Ck6 and Variations of Paleoclimate over Qarhan Lake Region in Qaidam Basin,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15 (3), Beijing: Science Press: 271–278, 1997, S2CID 129491899, doi:10.1007/BF02850884 .
  • Jiang Dexin; et al, Palynology 24 (1), Milton Park: Taylor & Francis: 95–112, January 2000, doi:10.2113/0240095 .
  • Kong Fanjing; et al, Dalangtan Saline Playa in a Hyperarid Region on Tibet Plateau, Astrobiology 18 (10): 1243–1253, 1 October 2018, PMC 6205091 , PMID 29792755, doi:10.1089/ast.2018.1830 .
  • Mao Wenjing; et al, Discovery and Significance of Quaternary Aqueously Deposited Aeolian Sandstones in the Sanhu Area, Qaidam Basin, China, Petroleum Science 15 (1), Beij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41–50, February 2018 [2022-08-14], doi:10.1007/s12182-017-0214-x , (原始内容于2022-08-14) .
  • Meng Qingren; et al, Cenozoic Tectonic Development of the Qaidam Basin in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Tectonic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Special Paper No. 444,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2008, ISBN 978-0-8137-2444-7 .
  • Scotese, Christopher R., The Collision of India and Asia (90 mya — Present), Official site, Paleomap Project, January 2001 [2022-08-14], (原始内容于2012-05-17) .
  • Spencer, Ronald James; et al, Origin of Potash Salts and Brines in the Qaidam Basin, China (PDF), Fluid-Mineral Interactions: A Tribute to H.P. Eugster, Special Publication No. 2, Geochemical Society, 1990 [2022-08-14], (原始内容 (PDF)于2022-08-14) .
  • Stanford, Edward, Complete Atlas of China, 2nd ed., London: China Inland Mission, 1917 .
  • Warren, John Keith, Playas of the Qaidam Basin, Evaporites 2nd, Cham: Springer International: 1100–1109, 2016, ISBN 9783319135120 .
  • Yu Junqing; et al, Geomorphic, Hydroclimatic, and Hydrothermal Controls on the Formation of Lithium Brine Deposits in the Qaidam Basin,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China (PDF), Ore Geology Reviews (50), Amsterdam: Elvesier: 171–183, [2022-08-14], doi:10.1016/j.oregeorev.2012.11.001, (原始内容于2003-06-20) .
  • Zheng Mianping, An Introduction to Saline Lake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7, ISBN 9789401154581 .

柴达木盆地, 藏語, འདམ, གཤ, 威利转写, tshwa, gshong, 地处青海省西北部, 阿尔金山, 祁连山和昆仑山之间, 面積約為120, 000平方公里, 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 也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 柴达木, 蒙古语, ᠴᠠᠢᠳᠠᠮ, 西里尔字母, цайдам, 一名源自蒙古语意为, 盐泽, 盐碱地, 柴達木盆地柴達木盆地的雅丹地貌柴達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在中国的位置面积120, 000平方公里, 000平方英里, 地理国家中国省青海省地区中国西北地区坐标37, 坐标, 目录, 地理, 地質, . 柴达木盆地 藏語 ཚ འདམ གཤ ང 威利转写 tshwa dam gshong 地处青海省西北部 阿尔金山 祁连山和昆仑山之间 面積約為120 000平方公里 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 也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 柴达木 蒙古语 ᠴᠠᠢᠳᠠᠮ 西里尔字母 cajdam 一名源自蒙古语意为 盐泽 1 或 盐碱地 2 柴達木盆地柴達木盆地的雅丹地貌柴達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在中国的位置面积120 000平方公里 46 000平方英里 地理国家中国省青海省地区中国西北地区坐标37 40 N 94 30 E 37 667 N 94 500 E 37 667 94 500 坐标 37 40 N 94 30 E 37 667 N 94 500 E 37 667 94 500 目录 1 地理 2 地質 3 資源 4 地圖 5 參考文獻 5 1 引注 5 2 書目地理 编辑從地形上看 柴達木盆地是青藏高原東北部較低的地區 3 柴達木海拔約3 000米 在南部海拔約4 300米的西藏和北部海拔約1 100米的甘肅之間形成一道陸架 柴達木盆地與東面的青海湖之間有一道低分水嶺 儘管海拔相對青藏高原的其他地方來說較低 但柴達木的年平均氣溫仍然僅為2 4 C 4 柴达木盆地的面積約為120 000平方公里 5 6 其底質大致分為三個區塊 茫崖坳陷 北部斷裂帶和三湖坳陷 7 柴達木盆地四面環山 3 是一個內流盆地 也是地球上最乾旱的非 極地地區之一 一些地方的干旱指數為0 008 0 04 8 柴達木盆地年平均降雨量僅為26毫米 但年平均蒸發量達3 000 3 200毫米 4 由於降雨量少 盆地中的湖泊已經變成鹹水或完全乾涸 盆地內四個主要的窪地佔據了盆地面積的四分之一以上 8 5 自侏羅紀以來沉積的沉積物深達10到14公里 6 4 儘管構造活動一再改變了該地區的沉積中心 8 一些湖泊的季節性性質和商業開發使得準確的計數存在問題 一項統計認為流域內有27個湖泊 9 另一項估計有43個湖泊 總面積為16 509平方公里 10 柴达木盆地主要湖泊有东台吉乃尔湖 西台吉乃尔湖以及汇聚构成察尔汗盐湖的南霍鲁逊湖 北霍鲁逊湖 达布逊湖 涩聂湖 英语 Suli Lake 等 均为盐湖 主要河流有那棱格勒河 柴达木河 素棱郭勒河与格尔木河等 均为内流河 乾旱 鹽分 晝夜和季節性溫度波動較大以及相對較高的紫外線輻射使得柴達木被中國地質調查局用於測試中國2020年火星探測器計劃的光譜學和設備 11 12 地質 编辑柴達木至少在10億年前就屬於華北克拉通的一部分 直到5 6億年前的新元古代末期 13 當時它是淺海中的一個島嶼 直到4億年前左右開始隆起 最終在2億年時重新併入大陸 13 三維模型顯示 自新生代開始以來 現今的盆地已被擠壓成不規則的菱形 14 印度板塊在5500 3500萬年之間開始影響古西藏海岸線 15 16 起初 柴達木的海拔要低得多 在岩心樣本中發現的花粉表明柴達木盆地的氣候在3400 2300萬年前的漸新世相對潮濕 17 在盆地西部緩慢形成了一個大湖 兩次主要的構造運動抬升並切斷了其原始沉積物來源 17 在2300 500萬年前的中新世時 柴達木古湖達到了最大範圍 這個湖在目前2 800米海拔等高線處延伸超過300公里 5 4 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之一 營養豐富的流入促進了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 從而支持了建立有機碳儲備的生態系統 18 然而 青藏高原的隆起最終將其與溫暖潮濕的印度季風隔絕開來 18 盆地的環境從森林變成草原最後變成沙漠 13 到1200萬年前 氣候已經乾燥到足以將古柴達木湖分成數個小湖 這些小湖漸漸變成鹹水 4 在500 250萬年前的上新世期間 大部分沉積的中心在現在的冷湖 但在250萬年前以來的更新世 構造活動將沉積的焦點向察爾汗鹽湖轉移 8 在此期間 低溫氣候導致冰川在盆地中活動 17 而廣佈的砂岩證明了強風對盆地的風蝕作用 18 從77萬年到3萬年前 這個曾經填滿盆地東南部大部分地區的巨大湖泊在淡水湖和鹹水湖之間交替出現了9次 19 花粉研究表明在過去50萬年中達布遜鹽湖盆地升高了約700米 20 在大約3萬年前時 淡水古柴達木湖面積至少25 000平方公里 比現在殘留的水面高50 60米 21 與此同時 從崑崙古湖注入其南部的察爾汗河為其帶來了大量的鋰鹽 22 這些鋰儲量來自布卡達坂山附近的溫泉 現在流入那棱格勒河 23 流經進入東台吉乃爾湖 24 3萬年前左右 崑崙古湖乾涸 被切斷了大部分淡水流入的古柴達木湖在大約2 5萬年再次變成了鹹水湖 21 盆地的持續形成和演化是由構成盆地北部邊界的阿爾金山斷層控制的 14 資源 编辑自2005年以來 該盆地的大型礦床引起了巨大的投資興趣 察爾汗鹽湖包括大約十個水域 含有超過500億公噸的鹽 25 柴達木是中國最重要的九個含油氣盆地之一 26 也是其最大的陸上生產中心 青海油田自1954年開始開採 包括冷湖 嘎斯庫勒 躍進2 花土溝油田和色北1 色北2 台南氣田 27 總計已探明石油儲量3 4765億噸和天然氣3066億立方米 28 年生產能力約為200萬噸石油和85億立方米天然氣 一條管道將花土溝油田與主要油田連接起來格爾木煉油廠 色北氣田與西寧 蘭州 銀川相連 29 地圖 编辑 nbsp nbsp 參考文獻 编辑引注 编辑 中国河湖大典 西北诸河卷 第188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中国河湖大典 西北诸河卷 help 蒙古语地名译音规则 第31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蒙古语地名译音规则 help 3 0 3 1 Meng amp al 2008 pp 1 2 4 0 4 1 4 2 4 3 4 4 Warren 2016 p 1104 5 0 5 1 5 2 Chen amp al 1986 6 0 6 1 Spencer amp al 1990 第395頁 ERLC 第3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ERLC help 8 0 8 1 8 2 8 3 Kong amp al 2018 2 Fan amp al 2012 About Salt Lakes Official site Qinghai Institute of Salt Lakes 2022 08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5 01 Kong amp al 2018 1 2 Kong amp al 2018 4 13 0 13 1 13 2 CNPC 第2頁 14 0 14 1 Guo amp al 2017 Scotese 2001 Aitchison amp al 2007 17 0 17 1 17 2 Mao amp al 2017 第48頁 18 0 18 1 18 2 Mao amp al 2017 第49頁 Huang amp al 1997 第277頁 Jiang amp al 2000 第95 amp 106頁 21 0 21 1 Zheng 1997 p 149 Yu amp al 2013 第172 173頁 Yu amp al 2013 第177 178頁 Yu amp al 2013 第173頁 CNPC 第8頁 CNPC 第1頁 CNPC 第17 18頁 CNPC 第18頁 CNPC 第18 19頁 書目 编辑 中国河湖大典 编纂委员会 中国河湖大典 西北诸河卷 1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4年8月 ISBN 978 7 5170 2566 5 蒙古语地名译音规则 CHIV 801 1982 20 Qaidam Basin PDF Brochures Beijing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2022 08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23 Aitchison Jonathan C et al When and Where did India and Asia Collide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12 B5 2007 Bibcode 2007JGRB 112 5423A CiteSeerX 10 1 1 1008 2522 nbsp ISSN 0148 0227 doi 10 1029 2006JB004706 Chen Kezao et al Late Pleistocene Evolution of Salt Lakes in the Qaidam Basin Qinghai Province China Paleogeography Paleoclimatology Paleoecology 54 87 104 1986 doi 10 1016 0031 0182 86 90119 7 Fan Qishun et al Geomorphic and Chronometric Evidence for High Lake Level History in Gahai Lake and Toson Lake of North Eastern Qaidam Basin North Eastern Qinghai Tibetan Plateau PDF Journal of Quaternary Science 2012 27 8 819 827 2022 08 14 Bibcode 2012JQS 27 819F S2CID 128821676 doi 10 1002 jqs 2572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2 06 18 Guo Jianming et al Three Dimensional Structural Model of the Qaidam Basin Implications for Crustal Shortening and Growth of the Northeast Tibet Open Geosciences 9 1 174 185 2 June 2017 2022 08 14 Bibcode 2017OGeo 9 15G ISSN 2391 5447 doi 10 1515 geo 2017 0015 nbsp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2 16 Huang Qi et al Stable Isotopes Distribution in Core Ck6 and Variations of Paleoclimate over Qarhan Lake Region in Qaidam Basin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15 3 Beijing Science Press 271 278 1997 S2CID 129491899 doi 10 1007 BF02850884 Jiang Dexin et al Palynology 24 1 Milton Park Taylor amp Francis 95 112 January 2000 doi 10 2113 0240095 Kong Fanjing et al Dalangtan Saline Playa in a Hyperarid Region on Tibet Plateau Astrobiology 18 10 1243 1253 1 October 2018 PMC 6205091 nbsp PMID 29792755 doi 10 1089 ast 2018 1830 Mao Wenjing et al Discovery and Significance of Quaternary Aqueously Deposited Aeolian Sandstones in the Sanhu Area Qaidam Basin China Petroleum Science 15 1 Beij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41 50 February 2018 2022 08 14 doi 10 1007 s12182 017 0214 x nbsp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8 14 Meng Qingren et al Cenozoic Tectonic Development of the Qaidam Basin in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Tectonic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Special Paper No 444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2008 ISBN 978 0 8137 2444 7 Scotese Christopher R The Collision of India and Asia 90 mya Present Official site Paleomap Project January 2001 2022 08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5 17 Spencer Ronald James et al Origin of Potash Salts and Brines in the Qaidam Basin China PDF Fluid Mineral Interactions A Tribute to H P Eugster Special Publication No 2 Geochemical Society 1990 2022 08 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2 08 14 Stanford Edward Complete Atlas of China 2nd ed London China Inland Mission 1917 Warren John Keith Playas of the Qaidam Basin Evaporites 2nd Cham Springer International 1100 1109 2016 ISBN 9783319135120 Yu Junqing et al Geomorphic Hydroclimatic and Hydrothermal Controls on the Formation of Lithium Brine Deposits in the Qaidam Basin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China PDF Ore Geology Reviews 50 Amsterdam Elvesier 171 183 2022 08 14 doi 10 1016 j oregeorev 2012 11 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 06 20 Zheng Mianping An Introduction to Saline Lakes on the Qinghai Tibet Plateau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7 ISBN 9789401154581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柴达木盆地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柴达木盆地 amp oldid 7456368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