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松柏塱

松柏塱(英語:Tsung Pak Long),位於香港新界北區上水西部泛濫平原的淡水濕地,是一條香港圍頭客家雜居的圍村,具體位置爲大頭嶺、青山公路-古洞段塱原石上河之間。松柏塱村由黃、劉、陳、李、鄺及簡姓六個宗族約於20世紀初期建立,村前建有五間這五姓族人的祠堂其中一个还给一个中学生住。村內不少古建築仍保留原來風貌,可說是香港現在保存最好的客家圍村。著名前練馬師簡炳墀為松柏塱原居民,並獲選為松柏塱村村長。由於松柏塱一開始便是雜姓村落,其內部也分爲不同姓氏的聚居群落,是著名的客家圍。自粉嶺公路建成後,松柏塱被分隔成南北兩部分,由行人天橋連接,松柏塱村主體位於粉嶺公路北面,公路南面亦有少量村屋,高爾夫御苑和愛園別墅也屬松柏塱範圍內。

航拍松柏塱(2020年)
松柏塱客家圍

松柏塱客家圍 编辑

 
客家圍圍門

客家圍(英語:Hak Ka Wai),位於松柏塱村的南部,通稱松柏塱客家圍(英語:Tsung Pak Long Hak Ka Wai),由來自沙頭角荔枝窩的黃建常及黃建文兄弟約於1903年起興建,1920年代完工。黃氏兄弟皆為十九世紀末及二十世紀初的華人領袖,兩者皆為第一屆鄉議局的成員,黃建常是捐款成立廣華醫院的總理之一,黃建文則曾任客家組織崇正總會的司庫。

客家圍內共有兩排村屋,先建前排;後加建後排,圍村內亦包括一座書室、一間雅緻的祠堂鍚宗黃公祠及一座三層樓高的更樓,整條村四周則建有堅固城牆。當時黃氏特從惠州聘請了五十名技術工人負責建造工作。

客家圍建築群至今仍然相當完整,文物價值甚高,客家圍內的民居、更樓、圍牆、圍門、書室及鍚宗黃公祠已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五大祠堂 编辑

 
五大祠堂

松柏朗並列著五座祠堂,分別是陳氏家祠、黃氏家祠、劉氏家祠、鄺氏宣城堂及簡氏敦厚堂,均建於1930年代,以代表松柏朗五大氏族。每逢節慶氏人就會齊集祠堂,不過鄺氏、劉氏和陳氏的點燈儀式卻會在集成堂而非其祠堂舉行。

五座祠堂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倡議列為三級歷史建築

陳氏家塾 编辑

 
陳氏家塾

陳氏家塾建於1910年代,同時是陳氏的書室、祠堂及居所。博文學校建成後其教育功能被取代。古物古蹟辦事處將家塾列為三級歷史建築

博文學校 编辑

 
博文學校

博文學校由松柏塱村民建於1920年,是新界首間註冊學校,亦是最早期的資助學校之一,當時政府每年向學校資助港幣60元辦學。學校由校舍及高座組成,曾於1948年、1954年及1962年進行擴建工程,擴充課室接收來自其他村落的學生。日佔期間學校被迫關閉,直到1946年才復課。1950年,學校首次開辦6班小學,標誌著新界教育發展的里程碑。1965年,學校成立博文幼稚園,規模盛極一時。踏入1980年代,學校面對市區學校與收生率日漸減少的威脅,入學人數下降。1993年轉為全日制並開始接收內地學生,惟到2000年代最終停辦。現時校舍主樓及建於1954年的校舍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三級歷史建築。

松柏塱,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9年12月18日, 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 请协助補充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被移除, 英語, tsung, long, 位於香港新界北區上水西部泛濫平原的淡水濕地, 是一條香港圍頭與客家雜居的圍村, 具體位置爲大頭嶺, 青山公路, 古洞段, 塱原和石上河之間, 村由黃, 鄺及簡姓六個宗族約於20世紀初期建立, 村前建有五間這五姓族人的祠堂其中一个还给一个中学生住, 村內不少古建築仍保留原來風貌, 可說是香港現在保存最好.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9年12月18日 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 请协助補充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被移除 松柏塱 英語 Tsung Pak Long 位於香港新界北區上水西部泛濫平原的淡水濕地 是一條香港圍頭與客家雜居的圍村 具體位置爲大頭嶺 青山公路 古洞段 塱原和石上河之間 松柏塱村由黃 劉 陳 李 鄺及簡姓六個宗族約於20世紀初期建立 村前建有五間這五姓族人的祠堂其中一个还给一个中学生住 村內不少古建築仍保留原來風貌 可說是香港現在保存最好的客家圍村 著名前練馬師簡炳墀為松柏塱原居民 並獲選為松柏塱村村長 由於松柏塱一開始便是雜姓村落 其內部也分爲不同姓氏的聚居群落 是著名的客家圍 自粉嶺公路建成後 松柏塱被分隔成南北兩部分 由行人天橋連接 松柏塱村主體位於粉嶺公路北面 公路南面亦有少量村屋 高爾夫御苑和愛園別墅也屬松柏塱範圍內 航拍松柏塱 2020年 松柏塱客家圍 目录 1 松柏塱客家圍 2 五大祠堂 3 陳氏家塾 4 博文學校松柏塱客家圍 编辑 nbsp 客家圍圍門客家圍 英語 Hak Ka Wai 位於松柏塱村的南部 通稱松柏塱客家圍 英語 Tsung Pak Long Hak Ka Wai 由來自沙頭角荔枝窩的黃建常及黃建文兄弟約於1903年起興建 1920年代完工 黃氏兄弟皆為十九世紀末及二十世紀初的華人領袖 兩者皆為第一屆鄉議局的成員 黃建常是捐款成立廣華醫院的總理之一 黃建文則曾任客家組織崇正總會的司庫 客家圍內共有兩排村屋 先建前排 後加建後排 圍村內亦包括一座書室 一間雅緻的祠堂鍚宗黃公祠及一座三層樓高的更樓 整條村四周則建有堅固城牆 當時黃氏特從惠州聘請了五十名技術工人負責建造工作 客家圍建築群至今仍然相當完整 文物價值甚高 客家圍內的民居 更樓 圍牆 圍門 書室及鍚宗黃公祠已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五大祠堂 编辑 nbsp 五大祠堂松柏朗並列著五座祠堂 分別是陳氏家祠 黃氏家祠 劉氏家祠 鄺氏宣城堂及簡氏敦厚堂 均建於1930年代 以代表松柏朗五大氏族 每逢節慶氏人就會齊集祠堂 不過鄺氏 劉氏和陳氏的點燈儀式卻會在集成堂而非其祠堂舉行 五座祠堂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倡議列為三級歷史建築 陳氏家塾 编辑 nbsp 陳氏家塾陳氏家塾建於1910年代 同時是陳氏的書室 祠堂及居所 博文學校建成後其教育功能被取代 古物古蹟辦事處將家塾列為三級歷史建築 博文學校 编辑 nbsp 博文學校主条目 博文學校 上水 博文學校由松柏塱村民建於1920年 是新界首間註冊學校 亦是最早期的資助學校之一 當時政府每年向學校資助港幣60元辦學 學校由校舍及高座組成 曾於1948年 1954年及1962年進行擴建工程 擴充課室接收來自其他村落的學生 日佔期間學校被迫關閉 直到1946年才復課 1950年 學校首次開辦6班小學 標誌著新界教育發展的里程碑 1965年 學校成立博文幼稚園 規模盛極一時 踏入1980年代 學校面對市區學校與收生率日漸減少的威脅 入學人數下降 1993年轉為全日制並開始接收內地學生 惟到2000年代最終停辦 現時校舍主樓及建於1954年的校舍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三級歷史建築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劃 nbsp 北區 nbsp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 鹽田區元朗區 本區主要地方 大埔區 nbsp 廣東省深圳市大鹏新区上水 石湖墟 松柏塱 粉嶺 聯和墟 安樂村 烏鴉落陽 沙頭角 打鼓嶺古洞 河上鄉 羅湖 文錦渡 坪輋區內其他地方白石凹 馬草壟 塱原 金錢 蓮塘尾 蕉徑 營盤 大隴 恐龍坑 蓮麻坑 和合石 龍躍頭 軍地 香園圍 馬尾下 萬屋邊 石涌凹 南涌 鹿頸 烏蛟騰 谷埔 荔枝窩其他島嶼 吉澳 鴨洲 往灣洲 娥眉洲更多 北區島嶼大埔區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松柏塱 amp oldid 7521667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