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投手丘

投手丘( Pitcher's mound)指的是在棒球比賽中,投手投球的區域。從上面看來是圓形的,比運動場其他的地方還高的堆。中央埋著一塊被稱為投手板的白色橡膠板。在與棒球非常類似的球類運動壘球中並沒有投手丘,而是在一塊平坦,圓形,被稱為Pitcher's Circle的區域中上面的投手板上投球。

正在投手丘上投球的投手

形狀 编辑

為直徑18(約5.49m)的圓形土堆。高度為10(25.4cm)。有點像是倒蓋的形狀。而埋在投手丘中央的投手板是一塊横24吋(約61cm),縱6吋(約15cm)的長方形。從本壘板五角形的尖端到投手板的距離為61呎6吋(18.75m)。在投手要做投球動作的時候,腳一定要踏在投手板上。牛棚裡的投手丘,因為要節省空間所以不是圓形,而是半圓柱型的。

規則上的變遷 编辑

一般而言,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投手丘愈近或愈高,投手的投球角度與球速都會比較有優勢。但在19世紀時投手投球的區域只被設定為長方形來看,投手丘並不存在。直到19世紀後半,為了不讓大聯盟的投手在投手丘上有太大的優勢,在1893年的規則上,明確規定要在投手丘上(或是投球區域內)設置投手板。之後,隨著投球技術的向上,關於投手丘的高度也做了以下的修正。

  • 1904年、加上了高度最高為15吋的限制。
  • 1950年、統一高度為15吋。
  • 1969年、高度變更為10吋,也規定了傾斜度。

1968年,可說是大聯盟的「投手年」,在投高打低的趨勢下,修訂了投手丘必須減低的規則直到現在。又,在1988年日本棒球機構(NPB)也有同樣的規則更動。關於投手丘的傾斜度,是以一呎的長度比一吋的高度的比例去建造的,但實際上因為在投手丘的中心有投手板,所以沒辦法建造的很精準,更不可能在一開始蓋棒球場的時候去測量,所以對應整備狀況在規則上也會有一些細微的不同。再者,投手為了使自己容易投球,有時候會用釘鞋在投手丘上增加或減少土量,所以要作出像規定一樣的投手丘其實很難[1]。在投手丘上使用的土的材質也因球場不一樣而不同,同一個投手在特定的球場中,對於不同的投手丘也有著不同的習慣程度。

起源 编辑

起因為,在投手所站的位置附近草皮較容易亂長,或是因為前晚的大雨使得球場積水等因素,為了要使排水良好而做成的土堆。久了也就變成慣例,所以在巨蛋球場等理論上不會下雨的地方也設置有投手丘。

可動式投手丘 编辑

在巨蛋類球場中較常見,為了使地面平坦以舉辦棒球以外的球類運動。(典型的例子為美式足球)。在東京巨蛋有著可收納投手丘到地面下的裝置。

脚注 编辑

  1. ^ 有同一種習慣的投手(如增加土量)時比較不會發生,但是如果習慣相反時(如一個習慣增加,一個習慣減少)時,會發生把對手多增加的土踢走(或是把對手踢走的土補回來)的重複狀況。因此,在日本職業棒球,當比賽進行到五局結束時,會用類似耙子的工具(但前方是平坦狀,並無齒狀)把土堆回平坦的樣子。

關聯項目 编辑

  • Baseball Library (Rules Chronology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投手丘, pitcher, mound, 指的是在棒球比賽中, 投手投球的區域, 從上面看來是圓形的, 比運動場其他的地方還高的土堆, 中央埋著一塊被稱為投手板的白色橡膠板, 在與棒球非常類似的球類運動壘球中並沒有, 而是在一塊平坦, 圓形, 被稱為pitcher, circle的區域中上面的投手板上投球, 正在上投球的投手, 目录, 形狀, 規則上的變遷, 起源, 可動式, 脚注, 關聯項目形狀, 编辑為直徑18呎, 約5, 的圓形土堆, 高度為10吋, 有點像是碗倒蓋的形狀, 而埋在中央的投手板是一塊横24吋,. 投手丘 Pitcher s mound 指的是在棒球比賽中 投手投球的區域 從上面看來是圓形的 比運動場其他的地方還高的土堆 中央埋著一塊被稱為投手板的白色橡膠板 在與棒球非常類似的球類運動壘球中並沒有投手丘 而是在一塊平坦 圓形 被稱為Pitcher s Circle的區域中上面的投手板上投球 正在投手丘上投球的投手 目录 1 形狀 2 規則上的變遷 3 起源 4 可動式投手丘 5 脚注 6 關聯項目形狀 编辑為直徑18呎 約5 49m 的圓形土堆 高度為10吋 25 4cm 有點像是碗倒蓋的形狀 而埋在投手丘中央的投手板是一塊横24吋 約61cm 縱6吋 約15cm 的長方形 從本壘板五角形的尖端到投手板的距離為61呎6吋 18 75m 在投手要做投球動作的時候 腳一定要踏在投手板上 牛棚裡的投手丘 因為要節省空間所以不是圓形 而是半圓柱型的 規則上的變遷 编辑一般而言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 投手丘愈近或愈高 投手的投球角度與球速都會比較有優勢 但在19世紀時投手投球的區域只被設定為長方形來看 投手丘並不存在 直到19世紀後半 為了不讓大聯盟的投手在投手丘上有太大的優勢 在1893年的規則上 明確規定要在投手丘上 或是投球區域內 設置投手板 之後 隨著投球技術的向上 關於投手丘的高度也做了以下的修正 1904年 加上了高度最高為15吋的限制 1950年 統一高度為15吋 1969年 高度變更為10吋 也規定了傾斜度 1968年 可說是大聯盟的 投手年 在投高打低的趨勢下 修訂了投手丘必須減低的規則直到現在 又 在1988年日本棒球機構 NPB 也有同樣的規則更動 關於投手丘的傾斜度 是以一呎的長度比一吋的高度的比例去建造的 但實際上因為在投手丘的中心有投手板 所以沒辦法建造的很精準 更不可能在一開始蓋棒球場的時候去測量 所以對應整備狀況在規則上也會有一些細微的不同 再者 投手為了使自己容易投球 有時候會用釘鞋在投手丘上增加或減少土量 所以要作出像規定一樣的投手丘其實很難 1 在投手丘上使用的土的材質也因球場不一樣而不同 同一個投手在特定的球場中 對於不同的投手丘也有著不同的習慣程度 起源 编辑起因為 在投手所站的位置附近草皮較容易亂長 或是因為前晚的大雨使得球場積水等因素 為了要使排水良好而做成的土堆 久了也就變成慣例 所以在巨蛋球場等理論上不會下雨的地方也設置有投手丘 可動式投手丘 编辑在巨蛋類球場中較常見 為了使地面平坦以舉辦棒球以外的球類運動 典型的例子為美式足球 在東京巨蛋有著可收納投手丘到地面下的裝置 脚注 编辑 有同一種習慣的投手 如增加土量 時比較不會發生 但是如果習慣相反時 如一個習慣增加 一個習慣減少 時 會發生把對手多增加的土踢走 或是把對手踢走的土補回來 的重複狀況 因此 在日本職業棒球 當比賽進行到五局結束時 會用類似耙子的工具 但前方是平坦狀 並無齒狀 把土堆回平坦的樣子 關聯項目 编辑Baseball Library Rules Chronology 1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aseball Library Rules Chronology 2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投手丘 amp oldid 7384003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