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恆星質量

恆星質量天文學家用來描述恆星質量時所用的一個名詞,它通常是以太陽質量來列舉其它恆星與太陽的質量比較。例如天狼星質量大約是2.02太陽質量[1]。恆星的質量會隨著恆星演化而不停的改變,因為恆星風的吹送或脈動的行為而拋出質量,或是從伴星獲得而增加質量。

性質 编辑

恆星通常是依據它們在演化過程中,當核融合的生命期結束時留存的質量來分類。質量少於0.5太陽質量的非常低質量恆星,不會進入漸近巨星分支 (AGB) 而會直接演化成白矮星。質量在1.8-2.2太陽質量 (獨立的結構) 的低質量恆星,會進入AGB並在那兒發展出簡併的氦核。中等質量經歷氦融合和發展出簡併的碳-氧核。大質量恆星的質量至少是7-10太陽質量,但也可能只有5-6太陽質量。這些恆星經歷碳融合,它們的生命將在核心塌縮的超新星爆炸下結束[2]。這種恆星塌縮的結果會形成恆星質量黑洞等級的黑洞

恆星的質量和半徑的組合,決定了恆星的表面重力。巨星的表面重力比主序星低很多,而簡併是相反的情況,像白矮星就是緻密天體。表面重力會影響恆星的光譜,強重力會造成吸收譜線的擴散[3]

範圍 编辑

已知質量最大的恆星之一是海山二[4],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100-150倍;它的壽命很短,大概最多只有數百萬年。對圓拱星團的研究認為在現今宇宙時代的恆星質量上限大約是150个太陽質量[5]。這個限制的原因還不是很清楚,但這有一部分是因為愛丁頓光度,它定義了恆星在不將質量拋射至太空的狀態下,能穿越恆星大氣層的最大光度。然而,一顆在RMC 136a星團被稱為R136a1的恆星,被測量出質量為265个太陽質量,使這個限制出了問題[6]。一個研究確認了R136的質量超過了150个太陽質量,可以經由大質量恆星的密接聯星系統碰撞和合併,提供一種方法迴避150个太陽質量的限制[7]

大爆炸之後誕生的第一批恆星質量可能都比較大,由於完全沒有比鋰更重的元素存在,可以達到300个太陽質量或者更大[8]。這一代超大質量恆星,即第三星族星早已因极短的寿命而尽数滅絕。因此在如今的宇宙中,其存在本身也只是理論。

質量只有木星質量93倍的劍魚座AB C,劍魚座AB A的伴星,是以知的恆星中,能在核心進行核融合反應的質量最低的恆星[9]。理論上,與太陽有相似金屬量的恆星,能進行核融合反應的最低質量是75倍木星質量[10][11]。 最近的研究認為,當金屬量很低時,恆星能進行核融合的質量是8.3%太陽質量,或是87倍木星質量[11][12]。更小的天體稱為棕矮星,它們介於恆星和氣體巨行星之間的过渡地帶。

變化 编辑

目前,太陽正經由電磁能量的輻射損失質量,和經由太陽風拋射出物質。它每年大約排出 (2–3)×10-14 太陽質量 (M)[13]。當太陽進入紅巨星階段時,損失的速率會增加,當他到達紅巨星分支頂端時會爬升到 (7–9)×10−14 M y−1。在漸近巨星分支時上升至10−6 M y−1,當太陽演化成行星狀星雲時會達到最大速率的10−5 to 10−4 M y−1。當太陽成為簡併態的白矮星時,它將已經失去初始質量的46%[14]

參考資料 编辑

  1. ^ Liebert, J.; et al, The Age and Progenitor Mass of Sirius B,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5, 630 (1): L69–L72, Bibcode:2005ApJ...630L..69L, arXiv:astro-ph/0507523 , doi:10.1086/462419. 
  2. ^ Kwok, Sun,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planetary nebulae, Cambridge astrophysics series 33,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03–104, 2000, ISBN 0-521-62313-8. 
  3. ^ Unsöld, Albrecht, The New Cosmos 5th, New York: Springer: 180–185, 215–216, 2001, ISBN 3540678778. 
  4. ^ Smith, Nathan, , Mercury Magazin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 1998, 27: 20 [2006-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27). 
  5. ^ NASA's Hubble Weighs in on the Heaviest Stars in the Galaxy, NASA News, March 3, 2005 [2006-08-04], (原始内容于2019-05-03). 
  6. ^ Stars Just Got Bigger, 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 July 21, 2010 [2010-17-24], (原始内容于2020-05-23). 
  7. ^ LiveScience.com, "Mystery of the 'Monster Stars' Solved: It Was a Monster Mash". Yahoo! New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atalie Wolchover, 7 August 2012
  8. ^ Ferreting Out The First Stars, 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 September 22, 2005 [2006-09-05], (原始内容于2013-09-27). 
  9. ^ Weighing the Smallest Stars, ESO, January 1, 2005 [2006-08-13], (原始内容于2019-10-09). 
  10. ^ Boss, Alan, , 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 April 3, 2001 [2006-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28). 
  11. ^ 11.0 11.1 Shiga, David, , New Scientist, August 17, 2006 [2006-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14). 
  12. ^ Hubble glimpses faintest stars, BBC, August 18, 2006 [2006-08-22], (原始内容于2020-04-10). 
  13. ^ Carroll, Bradley W.; Ostlie, Dale A., 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Astrophysics revised 2nd, Benjamin Cummings: 409, 1995, ISBN 0201547309. 
  14. ^ Schröder, K.-P.; Connon Smith, Robert, Distant future of the Sun and Earth revisited,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2008, 386 (1): 155–163, Bibcode:2008MNRAS.386..155S, arXiv:0801.4031 , doi:10.1111/j.1365-2966.2008.13022.x 

恆星質量, 是天文學家用來描述恆星的質量時所用的一個名詞, 它通常是以太陽質量來列舉其它恆星與太陽的質量比較, 例如天狼星質量大約是2, 02太陽質量, 恆星的質量會隨著恆星演化而不停的改變, 因為恆星風的吹送或脈動的行為而拋出質量, 或是從伴星獲得而增加質量, 目录, 性質, 範圍, 變化, 參考資料性質, 编辑恆星通常是依據它們在演化過程中, 當核融合的生命期結束時留存的質量來分類, 質量少於0, 5太陽質量的非常低質量恆星, 不會進入漸近巨星分支, 而會直接演化成白矮星, 質量在1, 2太陽質量, 獨立的結構. 恆星質量是天文學家用來描述恆星的質量時所用的一個名詞 它通常是以太陽質量來列舉其它恆星與太陽的質量比較 例如天狼星質量大約是2 02太陽質量 1 恆星的質量會隨著恆星演化而不停的改變 因為恆星風的吹送或脈動的行為而拋出質量 或是從伴星獲得而增加質量 目录 1 性質 2 範圍 3 變化 4 參考資料性質 编辑恆星通常是依據它們在演化過程中 當核融合的生命期結束時留存的質量來分類 質量少於0 5太陽質量的非常低質量恆星 不會進入漸近巨星分支 AGB 而會直接演化成白矮星 質量在1 8 2 2太陽質量 獨立的結構 的低質量恆星 會進入AGB並在那兒發展出簡併的氦核 中等質量經歷氦融合和發展出簡併的碳 氧核 大質量恆星的質量至少是7 10太陽質量 但也可能只有5 6太陽質量 這些恆星經歷碳融合 它們的生命將在核心塌縮的超新星爆炸下結束 2 這種恆星塌縮的結果會形成恆星質量黑洞等級的黑洞 恆星的質量和半徑的組合 決定了恆星的表面重力 巨星的表面重力比主序星低很多 而簡併是相反的情況 像白矮星就是緻密天體 表面重力會影響恆星的光譜 強重力會造成吸收譜線的擴散 3 範圍 编辑已知質量最大的恆星之一是海山二 4 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100 150倍 它的壽命很短 大概最多只有數百萬年 對圓拱星團的研究認為在現今宇宙時代的恆星質量上限大約是150个太陽質量 5 這個限制的原因還不是很清楚 但這有一部分是因為愛丁頓光度 它定義了恆星在不將質量拋射至太空的狀態下 能穿越恆星大氣層的最大光度 然而 一顆在RMC 136a星團被稱為R136a1的恆星 被測量出質量為265个太陽質量 使這個限制出了問題 6 一個研究確認了R136的質量超過了150个太陽質量 可以經由大質量恆星的密接聯星系統碰撞和合併 提供一種方法迴避150个太陽質量的限制 7 大爆炸之後誕生的第一批恆星質量可能都比較大 由於完全沒有比鋰更重的元素存在 可以達到300个太陽質量或者更大 8 這一代超大質量恆星 即第三星族星早已因极短的寿命而尽数滅絕 因此在如今的宇宙中 其存在本身也只是理論 質量只有木星質量93倍的劍魚座AB C 劍魚座AB A的伴星 是以知的恆星中 能在核心進行核融合反應的質量最低的恆星 9 理論上 與太陽有相似金屬量的恆星 能進行核融合反應的最低質量是75倍木星質量 10 11 最近的研究認為 當金屬量很低時 恆星能進行核融合的質量是8 3 太陽質量 或是87倍木星質量 11 12 更小的天體稱為棕矮星 它們介於恆星和氣體巨行星之間的过渡地帶 變化 编辑目前 太陽正經由電磁能量的輻射損失質量 和經由太陽風拋射出物質 它每年大約排出 2 3 10 14 太陽質量 M 13 當太陽進入紅巨星階段時 損失的速率會增加 當他到達紅巨星分支頂端時會爬升到 7 9 10 14 M y 1 在漸近巨星分支時上升至10 6 M y 1 當太陽演化成行星狀星雲時會達到最大速率的10 5 to 10 4 M y 1 當太陽成為簡併態的白矮星時 它將已經失去初始質量的46 14 參考資料 编辑 Liebert J et al The Age and Progenitor Mass of Sirius B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5 630 1 L69 L72 Bibcode 2005ApJ 630L 69L arXiv astro ph 0507523 nbsp doi 10 1086 462419 Kwok Sun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planetary nebulae Cambridge astrophysics series 33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03 104 2000 ISBN 0 521 62313 8 Unsold Albrecht The New Cosmos 5th New York Springer 180 185 215 216 2001 ISBN 3540678778 Smith Nathan The Behemoth Eta Carinae A Repeat Offender Mercury Magazin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 1998 27 20 2006 08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 09 27 NASA s Hubble Weighs in on the Heaviest Stars in the Galaxy NASA News March 3 2005 2006 08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5 03 Stars Just Got Bigger 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 July 21 2010 2010 17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5 23 请检查 access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LiveScience com Mystery of the Monster Stars Solved It Was a Monster Mash Yahoo New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atalie Wolchover 7 August 2012 Ferreting Out The First Stars Harvard 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 September 22 2005 2006 09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9 27 Weighing the Smallest Stars ESO January 1 2005 2006 08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0 09 Boss Alan Are They Planets or What 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 April 3 2001 2006 06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 09 28 11 0 11 1 Shiga David Mass cut off between stars and brown dwarfs revealed New Scientist August 17 2006 2006 08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 11 14 Hubble glimpses faintest stars BBC August 18 2006 2006 08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10 Carroll Bradley W Ostlie Dale A 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Astrophysics revised 2nd Benjamin Cummings 409 1995 ISBN 0201547309 Schroder K P Connon Smith Robert Distant future of the Sun and Earth revisited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2008 386 1 155 163 Bibcode 2008MNRAS 386 155S arXiv 0801 4031 nbsp doi 10 1111 j 1365 2966 2008 13022 x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恆星質量 amp oldid 7250631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