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布拉格拋窗事件

布拉格拋窗事件捷克語Pražska defenestrace,德語:Prager Fenstersturz,又譯布拉格擲窗事件)是發生於布拉格的歷史事件,為波希米亞人對羅馬教廷神聖羅馬帝國的反抗,共有兩次,分別發生於1419年與1618年,第一次事件引發了胡斯戰爭,第二次事件則成為三十年戰爭的原因。一般「布拉格拋窗事件」所指的是第二次。

第一次布拉格拋窗事件 编辑

1415年,神聖羅馬帝國諸侯國波希米亞宗教改革揚·胡斯康斯坦茨宗教會議中被羅馬教廷判決為異端並以火刑處死後,引起支持胡斯的地方貴族及民眾對教廷激烈抗議,最後教廷對波希米亞發佈「禁行聖事」的處罰禁令。1419年,在神聖羅馬君主(只當選羅馬人民的國王,未就任帝位)兼波希米亞國王瓦茨拉夫四世斡旋下,終於讓禁令解除,然而原本以胡斯信徒為主的布拉格市議會卻遭到解散,還有人被逮捕,代之而起的是以天主教為主的新市議會。胡斯信徒非常憤怒,同年7月30日,部份激進的胡斯信徒在神父揚·柴利夫斯基英语Jan Želivský的率領下走上街頭示威遊行,人潮聚集至新市政廳前的查理廣場,要求釋放被逮捕的胡斯信徒。隨著遊行群眾情緒的高漲,也益發激起反胡斯派的不滿,突然有人由市政大廳的窗口向胡斯信徒丟擲塊,立刻引爆了一觸即發的情勢。狂怒的激進份子衝進新市政廳,在群眾的鼓譟煽動下,活活地將市長市議員共7人自新市政廳的窗戶扔向樓下一大群手持長的抗議者,此即為「第一次拋窗事件」。之後暴動更加激烈,開始攻擊天主教教堂及相關人物,導致神聖羅馬帝國出兵鎮壓,胡斯信徒也全面起事,引發長達15年的胡斯戰爭

第二次布拉格拋窗事件 编辑

 
第二次拋窗事件(同時代版畫

1555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承认波希米亚人宗教信仰现状。1609年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颁布了“皇帝帝国宪章”,进一步允许了波希米亚人的宗教自由。1617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提亞斯派遣耶穌會教士進入波希米亞,意圖在波希米亞復興天主教,並任命哈布斯堡皇室的斐迪南大公為波希米亞國王。斐迪南是一名狂熱的天主教徒,他對波希米亞的新教徒進行大規模的迫害,並禁止新教徒的宗教活動,拆毀他們的教堂。於是在1618年5月23日,波希米亞首都布拉格的新教徒發動起義,衝進布拉格城堡,以侵害宗教自由罪行將兩名帝國大臣威廉·格拉夫·斯拉瓦塔英语Wilhelm Grav Slavata雅羅斯拉夫·博爾齊塔·馮·馬丁尼茨英语Jaroslav Borzita Von Martinitz及一位書記官菲利普·法布里奇烏斯英语Philip Fabricius共3人從窗口扔出,此即為「第二次布拉格拋窗事件」。三人僥倖墜落堆肥中而未受傷,隨即逃至斐迪南國王處報告造反。1619年新教徒成立臨時政府,由30位成員組成,推舉腓特烈五世為王,宣佈波希米亞獨立,引發白山之戰,雖以慘敗告終,但戰後的嚴酷處置卻釀成影響歐洲深遠的三十年戰爭

参考文献 编辑

参见 编辑

布拉格拋窗事件,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16年1月10日,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 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 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 也不要翻译不可靠, 低品质内容, 依版权协议, 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 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 href,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html, title,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translated, page, .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16年1月10日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 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 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 也不要翻译不可靠 低品质内容 依版权协议 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 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 a href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html title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Translated page a 标签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6年1月10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布拉格拋窗事件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6年1月10日 请協助改善这篇條目 更進一步的信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扩充请求中找到 请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布拉格拋窗事件 捷克語 Prazska defenestrace 德語 Prager Fenstersturz 又譯布拉格擲窗事件 是發生於布拉格的歷史事件 為波希米亞人對羅馬教廷及神聖羅馬帝國的反抗 共有兩次 分別發生於1419年與1618年 第一次事件引發了胡斯戰爭 第二次事件則成為三十年戰爭的原因 一般 布拉格拋窗事件 所指的是第二次 目录 1 第一次布拉格拋窗事件 2 第二次布拉格拋窗事件 3 参考文献 4 参见第一次布拉格拋窗事件 编辑1415年 神聖羅馬帝國諸侯國波希米亞的宗教改革家揚 胡斯在康斯坦茨宗教會議中被羅馬教廷判決為異端並以火刑處死後 引起支持胡斯的地方貴族及民眾對教廷激烈抗議 最後教廷對波希米亞發佈 禁行聖事 的處罰禁令 1419年 在神聖羅馬君主 只當選羅馬人民的國王 未就任帝位 兼波希米亞國王瓦茨拉夫四世斡旋下 終於讓禁令解除 然而原本以胡斯信徒為主的布拉格市議會卻遭到解散 還有人被逮捕 代之而起的是以天主教為主的新市議會 胡斯信徒非常憤怒 同年7月30日 部份激進的胡斯信徒在神父揚 柴利夫斯基 英语 Jan Zelivsky 的率領下走上街頭示威遊行 人潮聚集至新市政廳前的查理廣場 要求釋放被逮捕的胡斯信徒 隨著遊行群眾情緒的高漲 也益發激起反胡斯派的不滿 突然有人由市政大廳的窗口向胡斯信徒丟擲石塊 立刻引爆了一觸即發的情勢 狂怒的激進份子衝進新市政廳 在群眾的鼓譟煽動下 活活地將市長及市議員共7人自新市政廳的窗戶扔向樓下一大群手持長矛的抗議者 此即為 第一次拋窗事件 之後暴動更加激烈 開始攻擊天主教教堂及相關人物 導致神聖羅馬帝國出兵鎮壓 胡斯信徒也全面起事 引發長達15年的胡斯戰爭 第二次布拉格拋窗事件 编辑 nbsp 第二次拋窗事件 同時代版畫 1555年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承认波希米亚人宗教信仰现状 1609年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颁布了 皇帝帝国宪章 进一步允许了波希米亚人的宗教自由 1617年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提亞斯派遣耶穌會教士進入波希米亞 意圖在波希米亞復興天主教 並任命哈布斯堡皇室的斐迪南大公為波希米亞國王 斐迪南是一名狂熱的天主教徒 他對波希米亞的新教徒進行大規模的迫害 並禁止新教徒的宗教活動 拆毀他們的教堂 於是在1618年5月23日 波希米亞首都布拉格的新教徒發動起義 衝進布拉格城堡 以侵害宗教自由的罪行將兩名帝國大臣威廉 格拉夫 斯拉瓦塔 英语 Wilhelm Grav Slavata 雅羅斯拉夫 博爾齊塔 馮 馬丁尼茨 英语 Jaroslav Borzita Von Martinitz 及一位書記官菲利普 法布里奇烏斯 英语 Philip Fabricius 共3人從窗口扔出 此即為 第二次布拉格拋窗事件 三人僥倖墜落堆肥中而未受傷 隨即逃至斐迪南國王處報告造反 1619年新教徒成立臨時政府 由30位成員組成 推舉腓特烈五世為王 宣佈波希米亞獨立 引發白山之戰 雖以慘敗告終 但戰後的嚴酷處置卻釀成影響歐洲深遠的三十年戰爭 参考文献 编辑参见 编辑 nbsp 基督教主题 nbsp 天主教主题 nbsp 捷克主题 反天主教 捷克历史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布拉格拋窗事件 amp oldid 7829524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