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巴哈伊信仰

巴哈伊信仰波斯語بهائیتBahá'iyyat, 阿拉伯语:بهائية/bəˈh/;又称巴哈伊教白哈派,简称巴哈伊,旧译「大同教」),其基本教义可概括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和“人类一体”。1863年,巴哈伊信仰由巴哈欧拉创立于伊朗,并在中东地区开始传播。巴哈伊也可以指代接受巴哈伊信仰并按其准则生活的人,他们在提升和完善自身的同时也竭尽所能地促进他人及社会的福祉。巴哈伊信仰目前拥有500至700万信徒, 遍布于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在印度伊朗的集中度最高[1]。世界上人數最多新興宗教的是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俗称摩门教),而世界上分布最廣的新興宗教则是巴哈伊教。

美国伊利诺州威尔米特的灵曦堂

巴哈伊教创始人为巴哈欧拉,其名意為「上帝之榮耀」,由此产生教名。根据巴哈伊的教义,宗教的历史是神差遣先知对人类进行教化的进化过程。神派遣列代圣使亚伯拉罕摩西释迦牟尼佛琐罗亚斯德耶穌基督穆罕默德巴孛,巴哈欧拉是其中最新的一位。

巴哈伊信仰不是个新的独立宗教,而是来自上苍的新的启示。巴哈伊教没有神职人员和地方教堂;现在每个大洲建有一个灵曦堂,分别位於美洲美国伊利诺州威尔米特、大洋洲澳大利亚悉尼非洲乌干达坎帕拉欧洲德国法兰克福中美洲巴拿马亚洲印度新德里太平洋萨摩亚南美洲智利圣地亚哥。每座庙宇都有九面,每面有一大门,代表可以从各方向加入巴哈伊信仰。庙宇中不出售纪念品、不接受馈赠,宗教经费只来源于教徒的捐赠。礼拜仪式非常简单,没有固定的地点,在灵曦堂中可朗诵任何天啟諸教的经典作品。

巴哈伊信仰的新启示命定:每年19个月,每月19天,年末增加4天(闰年加5天)。每年公历3月21日(春分前後)为巴哈伊教曆新年,称为诺露兹节。每天从日落时开始。

由于巴哈伊教义的简单和普遍性,在世界各地发展很迅速,是一种生机勃勃的宗教。

1935年,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开始翻译巴哈伊教经典时,认为其社会主张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世界大同」理想相通,故将其翻译为「大同教」,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1990年代初期。1991年正式更名为「巴哈伊信仰」。

教义

巴哈伊教义核心原则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类一体[2]

上帝

巴哈伊教相信唯一、不灭的,祂是万物的创造者,宇宙中的一切存在皆为其所造[3]。神的存在是永恒的,无始无终[3],是人格化的神,是启示的源泉,永恒,全知,永在和全能的。」[4]虽然神不可直接触及,但祂可以被受造物感知,并且有意愿和目的。巴哈伊教相信,神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其旨意,包括使用先知或圣师(亦称“上帝的显示者”)[1]。为表达神的意愿,众先知在世界各地建立宗教。

巴哈伊教義中,神是如此伟大以至无法为人类完全认知,或描述出完整和准确的形象。[5]在巴哈伊教里,神使用一些称号,例如「全能者」,或「至爱者」,并且强调神的一体性,他们拒绝三位一体之类的信条[6][7]

宗教

 
美国的巴哈伊灵曦堂建筑上的宗教符号

巴哈伊的渐进宗教启示观导致的结果是,他们接纳世界上主要宗教的有效性,认为这些宗教的奠基者和中心人物都是上帝之显示者。其中包括:耶稣穆罕默德摩西釋迦牟尼等。另外,其他一些宗教人物如挪亚亚伯拉罕也是神的先知。宗教历史是「上帝对人类旨意与目的之天启的不同阶段。」[8]特定的宗教社会教导(例如,祷告的方向,或饮食的禁忌)被後来的显示者废弃,而建立与时代和场合更适合的新要求。相反,对于某些根本原则(如睦邻、慈善)则视为普世和不变的。巴哈伊认为,演进的启示过程不会终止。不过他们确实相信存在启示的周期[9]

但是,只要上帝愿意,上帝可以在任何时候对人类说话,给人类启示。上帝要对人类说话,谁能阻止上帝说:“启示周期还没到,你现在不能讲话?”天上地下,上帝都凭自己的旨意行事。[10][11]

巴哈伊信仰有时被描绘成各类早期宗教的综合体。然而其信徒坚称他们的宗教有独特的传统,有来自上帝的新的启示,这些启示包含在巴哈伊信仰的经书,教训、律法和历史中[8]。其文化和宗教源于回教什叶派,其建立过程类似于基督教信仰脱胎于犹太教。巴哈伊信徒把他们的宗教描述为世界性宗教,与其他宗教传统的区别在于巴哈欧拉给出的较新、较现代的训诫。巴哈欧拉据信满足了先驱宗教中所有关于弥赛亚的预言。

人类

 
这个符号象征人类与神的关联

巴哈伊信仰相信人类具有「理性灵魂」,并且使人具备独特的能力去认知神和人与其创造者的关系。每个人都有义务通过神的显示者们去认知神,并且顺从他们的教诲[12]。借着认知和顺服、服务他人和定期祷告和学习教育者启示的经典,灵魂就能更接近神,这是巴哈伊信仰的属灵的理想境界。人死亡之后,灵魂就进入下一个世界,人于物质世界的属灵发展决定其在属灵世界的进度[13]。天堂和地狱是在此世和彼世与神亲近或疏远的程度,死后并不存在物质世界意义中的奖赏或惩罚[13]

巴哈伊经典强调回归人的本性,抛弃偏见。人类原本是一家,虽然也是高度的多样化:种族和文化的多元化值得珍惜和宽容[1]种族主义民族主义种姓制度阶级制度的教条是人为的、妨碍人类团结的[1]。根据巴哈伊教义,人类团结是现今世界宗教和政治的最重要问题[8]

概要

1921-1975年担任信仰圣护的守基·阿芬第写下了以下教义概要,他认为这些是巴哈欧拉教诲中的独特原则,是巴哈伊信仰的基石:

社会生活准则

下列原则经常被列举,作为对巴哈伊基本教义的简单总结。这些原则来源于阿博都巴哈在1912年游历欧洲和北美洲时发表的演说[15]。但该罗列并非唯一正式的版本,也有其他版本流传[15][16]

宗教经典

巴哈伊信仰的最高经典称为《亚格达斯经》(即《至圣之经》),他们视之为普世经典,是从“亘古”时期由上帝的显示者带来[17]。还有一些地位很高的「次约」,是神的先知与信徒之间的约定,每个启示都是独特的,包括一些社会习俗和宗教团体权威。[18]目前的时代,巴哈伊将巴哈欧拉的启示视为与信徒的圣约;巴哈伊相信该圣约是人应该努力追求的宗教美德[18]

神秘主义著作

虽然巴哈伊信仰主要关注社会和道德问题,它的一些基要经文仍有神秘色彩[8]。阿芬第将《七谷经》(Seven Valleys)称作巴哈欧拉「最神秘的作品」。该书写给一位伊斯兰神秘主义流派蘇非主義信徒[19]。它起初于1906年被翻译为英文,是西方国家出版的第一本有关巴哈欧拉的书。《隐言经》(Hidden Words)是巴哈欧拉同期写的另一本著作,包括153段短文,巴哈欧拉称之为「天启神秘中的宝藏」。

历史

巴哈伊信仰年表
1844 巴孛在伊朗设拉子向穆拉·侯赛因宣示了自己的使命。
1850 巴孛在大不里士被公开处决。
1852 数千名巴比信徒被处决。
巴哈欧拉从德黑兰被流放至巴格达。
1863 巴哈欧拉宣示自己是上帝将要显圣的祂。
巴哈欧拉被强制流放至君士坦丁堡,然后是阿德里安堡。
1868 巴哈欧拉被强制流放至阿卡,受到严厉的待遇。
1892 巴哈欧拉在阿卡附近逝世。
巴哈欧拉指定阿博都巴哈为他的继任者
1908 阿博都巴哈被释放。
1921 阿博都巴哈在海法去世。
阿博都巴哈在遗嘱中指定守基·阿芬第为圣护。
1957 守基·阿芬第在英格兰去世。
1963 世界正义院完成第一次选举。
 
巴孛之墓,以色列海法

巴哈伊的历史通常寻迹于其领导者,始于巴孛在1844年5月23日在伊朗设拉子宣布立教,一系列该宗教的中心人物最终建立了管理规条。该宗教最初局限于波斯帝国奥斯曼帝国,1892年巴哈欧拉去世后,其追随者扩散到亚洲和非洲的十三个国家[20]。在其子阿博都·巴哈的领导下,该宗教开始在欧洲和美洲立足,并且在伊朗得到巩固,虽然仍遭受迫害[21]。 1921年阿博都·巴哈去世后,在他的遗嘱中,指定他的长外孙守基·阿芬第为信仰的领导者——圣护,1957年守基·阿芬第去世后,巴哈伊的领导层由个人转化为选举和任命产生的管理系统,1963年选举产生了首届世界正义院[22]

巴孛

1844年,巴孛在伊朗的设拉子宣称自己是伊斯兰教什叶派信仰中的巴孛[21]。随着巴孛的信仰开始蔓延,伊斯兰教士们将其视为威胁,巴孛的信徒遭受迫害,甚至有一段时期要面临生死的选择[8]。政府与巴孛武装之间发生过数次武力冲突,巴孛本人被囚禁,并于1850年被处死[23]

巴哈伊将巴孛尊为巴哈伊信仰的先驱,因为巴孛的著作引入了“上帝的显示者“这一概念,这是即将降临的弥赛亚,而据巴哈伊的信仰,正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宗教经文中所宣称的,巴哈伊信仰的创始人巴哈欧拉的身份[8]。巴孛的陵寝位於以色列海法,是巴哈伊朝圣者的重要圣地。巴孛的遗体被秘密地从波斯转移到这个圣地,并且安葬在巴哈欧拉指定的陵墓中[24]

巴哈欧拉

密爾薩·胡賽因·阿里是巴孛的早期追随者之一,他后来得到巴哈欧拉的称号。由于这个缘故,他于1852年被逮捕。他声称,在德黑兰的地牢中,他受到启示,他就是巴孛所企盼的那一位先知[1]。1863年4月21日,他在巴格达向信徒们宣布,他就是那位被预言之圣使。所以这一天也被订为巴哈伊最重要的节日:“里兹万节”,以此来纪念巴哈欧拉向天下昭示自己的使命。在他受迫害的时间裡,他撰写了大量的书和作品以宣布他的教义。从阿德里安堡和阿卡,他向一些东方的、欧洲和美洲重要的国王和君主、教宗庇護九世、伊斯兰的君王以及其他宗教的领袖寄发了他的使命并发出号召:尽快地统一起来为建立起一个共同的信仰和持久的世界和平而努力。

此后不久,他被从波斯驱逐到奥斯曼帝国的巴格达[1],1863年4月21日,他在巴格达向信徒宣誓了自己的身份。在这个时期,巴哈欧拉与巴哈伊另外一个有争议的领袖、也即巴哈欧拉的弟弟Subh-i-Azal之间的关系紧张,为避免引起争斗和分裂,他避世隐居于苏雷曼尼叶山区达数年之久。巴哈欧拉的1866年声明又将紧张推向顶点,而随着时间流逝,他的影响与日俱增,整个巴哈伊信仰们又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25]。随后,巴哈欧拉先后被驱逐到伊斯坦布尔阿德里安堡(今埃迪爾內)在阿德里安堡,他给几位统治者写信,其中包括苏丹阿布杜勒阿齊茲,宣称自己是神的先知。结果是,巴哈欧拉被放逐到今日以色列境内的阿卡[25]

在他的生命接近终点时,对他的严厉监禁措施逐渐放松,他被允许生活在阿卡附近的家中,不过仍维持囚徒身份[25]。1892年,他在那里去世。他的陵墓是巴哈伊信徒每日祷告要面对的方向[26]。在巴哈欧拉的一生中,他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其中许多是巴哈伊信仰的主要神学著作。

阿博都·巴哈

 
阿博都·巴哈

阿巴斯·阿芬第是巴哈欧拉的长子,他的称号是阿博都巴哈,意为“巴哈之仆”。其父留下遗嘱,任命他做巴哈伊的领袖,并指定他作信仰的首领,是巴哈欧拉著作的唯一权威解释人[24][27]

阿博都·巴哈在父亲被放逐、囚禁期间一直跟随,直到1908年青年土耳其人革命期间才被释放。获释后,他一直旅行、演讲、布道、与巴哈伊信徒交流,传播巴哈伊信仰[1]

巴哈伊行政机构

巴哈欧拉的《亚格达斯经》和《阿博都巴哈的遗嘱》是关于巴哈伊行政体系的根本典籍。巴哈欧拉建立了选举制的「世界正义院」,阿博都·巴哈建立了任命制的圣护制,并明确了两个机构之间的关系[24]。在阿博都巴哈的遗嘱中,他任命了的长外孙守基·阿芬第为巴哈伊信仰的第一任圣护[28]

守基·阿芬第毕其一生翻译了《巴哈伊文选》;发展了一个将巴哈伊信仰向全球扩展的计划;开发了巴哈伊世界中心;回应了世界各地的询问;建立了该宗教的管理结构,为世界正义院的选举做好了准备[1]。他在1957年去突然离世,未能留下任何遗嘱指定继承人。

在巴哈伊的地方、地区和国家三层的管理机构中,均有选举产生的九名成员组成的「灵体会」,管理教区事务[8]。同时,同级任命成员组成的理事会行使教育和保护教区的职能[8]。巴哈伊教没有教士阶层[8]

世界正义院首次设立于1963年,是巴哈伊信仰的最高管理机构,其九名成员由各国灵体会选举产生[29]。年满21岁的巴哈伊信徒享有被选举权;除世界正义院的9名成员必须是男性外,男女信徒有同等权力出任所有其他的职位[30]

国际拓展计划

1939年阿芬第发起第一个七年拓展计划,1946年再次推出类似计划[31]。1953年他发起十年向世界进军计划,为巴哈伊信仰的推广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规划,将巴哈伊的经典翻译为多个语言,向未传教国家派遣巴哈伊拓荒者[32]。他在一封信中提出,拓展计划将在世界正义院的指导之下进行。1964年,世界正义院开始了一个九年计划,以及后续的几个长期计划,指导巴哈伊信仰在世界上拓展[33]

现阶段的计划

自1990年起,正义院主导了巴哈伊社区大规模扩展的预备计划,组织地区居民的整合,建立地区管理机构和培训设施。[34]在最近完成的五年计划裡(2001-2006)关注于发展设施和「保持大规模扩展和团结」。自2001年起,全世界的巴哈伊社区都鼓励儿童课程,信徒聚会,和对巴哈伊宗教信仰的系统学习[34]。2005年12月始,新的重点目标关注於青少年,特别是11至14岁之间的年轻人[35]

第二个五年计划于2006年4月发起;呼吁世界各地的巴哈伊信徒在1500个社区中实施先进的增长模式和社区发展计划[35]。 同时推进本土化的多级选举程序。从2001年至2021年的四个连续五年计划的实施,被提高到用于纪念巴哈欧拉逝世一百周年[35]

信徒分布

 
印度德里巴哈伊莲花寺每年吸引400万来访者。

巴哈伊的资料估计,在全世界他们有超过600万信徒[36]。百科全书和类似资料记载,在21世纪初全世界有200至800万巴哈伊信徒[37][38][39][40]。《世界基督徒百科全书》估计,2000年全世界共有710万巴哈伊信徒,分布于218个国家和地區[4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哈伊教从其发源地波斯奥斯曼帝国传入西方国家。又过了五十年,传入第三世界国家。

根据《2004年世界年鉴》:

根据《不列颠年鉴》,以信徒所在国家数目统计,巴哈伊教是世界上分布第二廣泛的宗教(仅次於基督教),出现在247个国家和地区,包括2,100个人种、种族和部落团体。其圣典有800种文字翻译。[37]据外交政策杂志,巴哈伊信仰是2007年信徒人数增长率最快的宗教,为1.7%[42]

社会实践

劝诫

巴哈伊信仰律法的根本来源是巴哈欧拉的著作《亚格达斯经》。下列是其基本律法和宗教礼仪:

  • 年逾15岁的巴哈伊信徒每日进行义务祈祷。这类祷告文有三种,每日可选其一。
  • 禁止背后诽谤和议论他人。
  • 每年3月2日至20日的19天,成年(指年满15周岁)、健康的巴哈伊信徒必须在日出到日落间斋戒
  • 巴哈伊信徒不得饮酒或使用毒品,除非有医生处方。
  • 不赞同婚外性行为。
  • 严格禁止赌博

《亚格达斯经》中的一些律法到今日仍然有效,并且其管理机构会给予某种程度的强制[43],随着巴哈伊社区的扩大,巴哈欧拉对于其它律法的实施提供了一些循序渐进的方法。[44]这些律法如果与信徒居住地的世俗法律无冲突,则信徒必须严格遵守,[44]而祷告、禁食之类个人宗教礼仪完全是个人的义务[45]

婚姻

巴哈伊婚姻是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结合,其目的是孕育两个同伴與其子女间的灵性和谐、友爱和合一[46]。巴孛对于婚姻的教诲是,它是「生存和得救的壁垒」,并且将婚姻和家庭置於社会的基石这一重要位置。巴哈欧拉高度评价婚姻,宣称那是神的永恒诫命,夫妻应致力提高彼此的灵性,并且反对婚外情[46]。巴哈伊不鼓励离婚,但如果夫妇之间真的互相招致怨恨,根据巴哈伊律法,夫妇可以在分居一年以后,确认无法重燃爱火,仍然互相怨恨后离婚。

巴哈伊倾向于「了解对方的性格并且在婚前用一段时间彼此相知,一旦结婚就应有永结同心的意愿。」[47]虽然父母不应为子女选择配偶,然而俩人决定结婚就必须徵得双方父母的同意,即使其中一方不是巴哈伊信徒[28]。 在巴哈伊信仰中,跨種族婚姻是大力称许的。巴哈伊的婚礼很简单:唯一必不可少的仪式是,新人必须在两个证人面前宣读婚姻誓言[28]

工作

巴哈伊禁止闭门修道,而是努力将精神修养根植于日常生活之中。例如,从事的工作不仅是必要、而且是当做一种崇拜形式[8]。巴哈欧拉禁止乞丐禁欲主义的生活方式,鼓励信徒们「热切关注」社会的需要[49]。在巴哈欧拉的著作中,更进一步地强调了自我努力和服务人类在灵性生活中的重要性,他说本着为人类服务的精神而工作在神看来如同祷告和崇拜一样[8]

 
以色列的巴哈伊花园。

巴哈伊在纽约日内瓦的联合国机构内设有办公室,并且在联合国的地区特使和机构中拥有代表[50]。最近又在联合国机构内设立了环境和妇女发展办公室。巴哈伊还参与了其它联合国部门的开发项目。在2000年联合国世纪发展论坛,巴哈伊是高峰会议中唯一被邀请的非政府机构发言人[51]。有巴哈伊信仰与联合国关系的详尽信息。

崇拜场所

 
位于德国的灵曦堂

巴哈伊聚会一般在信徒家里或者租借场地举行。在全世界有七座巴哈伊灵曦堂,基本上每个大洲各有一座,第八座在智利建造中[52]。巴哈欧拉的著作中构想的机构叫做“迈什里古勒-埃兹卡尔”,是包括医院、大学等等的综合体[28]。 在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的巴哈伊第一座迈什里古勒-埃兹卡尔是唯一符合这个要求的建築。它竣工于1908年为当地巴哈伊社团使用,是一棟超前於他所處的時代的新穎建築,但1938年被苏維埃政府沒收。更可惜的是,後來的一場地震使這棟建築嚴重受損,於1963年被拆除。[53]

历法

目前的巴哈伊历法是巴孛最早提出的。它的元年是巴孛开始宣教的1844年。用春分,也就是公历的3月21日作为巴哈伊曆的元旦,这是从波斯的旧历法裡继承過來的。巴哈伊历以日落为旧的一天之结束和新的一天之开始。

巴哈伊曆中一年有19个月,每个月有19天,合共361天[54];另有4-5天为「愉快的日子[54](闰日,阿亚密哈),从2月26日开始,3月1日结束。“十九”这个数字和波斯文“瓦希德 ”(独一无二)冥合,此词在波斯文中字母数值为十九。巴孛按他所理解的上帝的属性,给每个月份命名:分别是:荣、华、美、耀、光、恩、道、全、名、力、志、智、权、言、问、尊、治、统、崇。其中最后一个月——崇月,从3月2日到3月20日,是巴哈伊教的斋月。巴哈伊教徒在每月的第一天会组织聚会,叫做十九日灵宴会[54],在集会上他们进行主要的社会活动和教义探讨。

符号

 
九角星,内置字体为至大圣名。

巴哈伊教的正式符号是五角星,但是九角星的符号更加常用[55]。该符号和里面的字体代表的是至高者。符号由两颗星重叠,有荣耀的光辉点缀,纪念三个合一。[56]至高者的名字是阿拉伯語: يا بهاء الأبهى「荣耀的至高者!」

在联合国的活动

巴哈欧拉的著作提到了现代人类集体生活对于世界政府的需要。因此,巴哈伊信徒支持由国际联盟联合国之类的组织改善国际关系。巴哈伊社区在以色列海法世界正义院的指导下,出任下列组织的顾问[50]

迫害

 
伊朗亚兹德的巴哈伊陵园被政府毁坏

巴哈伊宗教在伊斯兰国家持续遭受迫害,尤其是在伊朗,在1978年至1998年间,逾200名教徒被处决[57]。2006年12月16日,埃及最高法院判决,政府不承认巴哈伊宗教[58]。结果,埃及的巴哈伊信徒无法取得各種政府簽發的証明文件,包括身份证出生证死亡證结婚证、离婚证、护照,以及其他需要列明宗教信仰的证件。同时,他们也失去被雇佣、受教育,甚至是接受医疗服务或投票的权利[58]埃及个人权利维护组织指出,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新闻公告对该组织提出的陈述和异议未作任何回应,仅仅讨论了巴哈伊信仰的基本教义,而这些教义不应影响法院的判决[58]

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巴哈伊信徒的居所定期受到政府搜查,而且信徒们被禁止进入大学学习或从事政府工作,有信徒因为参加巴哈伊经文的学习而被投入监狱[57]。巴哈伊信徒的墓地受到侮辱,财产被剥夺,巴哈欧拉父亲的故居被夷为平地[21]。巴哈伊的朝圣地——巴孛的故居两次被捣毁[21][59][60]

巴哈伊的处境近期有进一步恶化;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在2005年10月的一份报告中说,伊朗武装力量司令部的一封密信表明巴哈伊信徒受到甄别和监视[61]。2005年11月,极具影响力的国营报纸《Kayhan》由伊朗最高领袖阿里·哈梅內伊任命的总编辑发表了30多篇丑化巴哈伊信仰的文章[62][63][64]。有鉴于此,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报告特别撰稿人在2006年3月20日表示,她「对于此类监视行动的结果可能导致的对巴哈伊信徒的迫害和歧视感到担忧」,该撰稿人所担心的伊朗境内少数宗教的境况在近期开始恶化[61]

2010年8月,伊朗七名巴哈伊领导人被判处20年有期徒刑,罪名为从事间谍活动、反对伊斯兰政府的宣传活动以及建立非法政府,激起美国、英国、荷兰等国对伊朗的人权谴责。[65]2010年9月,或由于国际影响及人权人士的活动,据称该七名巴哈伊教人士被减刑一半至10年[66]

回应

普林斯顿大学的伊斯兰研究学者伯纳德·刘易斯认为,穆斯林和伊斯兰权威机构对于如何接纳巴哈伊之类的后伊斯兰一神教颇感困扰,原因是:这类宗教的信徒既不能归类于亚洲多神论或非洲泛靈論一类的信徒,也不能归类于前期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信徒。更难接受的是,这类人的存在代表着对穆罕默德终极启示的伊斯兰教义的挑战[67]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Hutter, Manfred. Bahā'īs. Jones, Lindsay (编). Encyclopedia of Religion 2 2nd. Detroit, MI: Macmillan Reference USA: 737–740. 2005. ISBN 978-0-02-865733-2. 
  2. ^ Hutter 2005,第737–740頁.
  3. ^ 3.0 3.1 The Bahá'í Faith. Britannica Book of the Year. Chicago: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988. ISBN 978-0-85229-486-4. 
  4. ^ Effendi, Shoghi. God Passes By. Wilmette, Illinois, USA: Bahá'í Publishing Trust. 1944: pp.139 [2006-12-26]. ISBN 978-0-87743-020-9. (原始内容于2011-01-14). 
  5. ^ Cole, Juan. The Concept of Manifestation in the Bahá'í Writings. Bahá'í Studies. 1982,. monograph 9: pp. 1–38 [2006-12-26]. (原始内容于2015-03-02). 
  6. ^ Stockman, Robert. Jesus Christ in the Baha'i Writings. Baha'i Studies Review. 
  7. ^ `Abdu'l-Bahá. Some Answered Questions Softcover. Wilmette, Illinois, USA: Bahá'í Publishing Trust. 1990: 113 [2006-12-26]. ISBN 978-0-87743-162-6. (原始内容于2011-07-28). 
  8.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Britannica 1992
  9. ^ McMullen 2000,第7頁.
  10. ^ McMullen, Michael D. The Baha'i: The Religious Construction of a Global Identity. Atlanta, Georgia: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2000: pp. 7. ISBN 978-0-8135-2836-6. 
  11. ^ `Abdu'l-Bahá. Selections From the Writings of `Abdu'l-Bahá Hardcover. Wilmette, Illinois, USA: Bahá'í Publishing Trust. 1978: pp. 67 [2006-12-26]. ISBN 978-0-85398-081-0. (原始内容于2022-01-16). 
  12. ^ McMullen, Michael D. The Baha'i: The Religious Construction of a Global Identity. Atlanta, Georgia: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2000: pp. 57–58. ISBN 978-0-8135-2836-6. 
  13. ^ 13.0 13.1 Masumian, Farnaz. Life After Death: A study of the afterlife in world religions. Oxford: Oneworld Publications. 1995. ISBN 978-1-85168-074-0. 
  14. ^ Effendi, Shoghi. God Passes By. Wilmette, Illinois, USA: Bahá'í Publishing Trust. 1944: pp. 281. ISBN 978-0-87743-020-9. 
  15. ^ 15.0 15.1 Principles of the Bahá'í Faith. bahai.com. 2006-03-26 [2006-06-14]. (原始内容于2006-06-15). 
  16. ^ Dewey, J.J. The Three Revelations. . 199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2月12日). 
  17. ^ Taherzadeh, Adib. The Covenant of Bahá'u'lláh. Oxford, UK: George Ronald. 1972. ISBN 978-0-85398-344-6. 
  18. ^ 18.0 18.1 Momen, Moojan. Covenant, The, and Covenant-breaker. [2006-06-14]. (原始内容于2021-02-23). 
  19. ^ Taherzadeh, Adib. The Revelation of Bahá'u'lláh, Volume 1: Baghdad 1853-63. Oxford, UK: George Ronald. 1976: pp. 96–99. ISBN 978-0-85398-270-8. 
  20. ^ Taherzadeh, Adib. The Revelation of Bahá'u'lláh, Volume 4: Mazra'ih & Bahji 1877-92. Oxford, UK: George Ronald. 1987: 125. ISBN 978-0-85398-270-8. 
  21. ^ 21.0 21.1 21.2 21.3 Affolter, Friedrich W. (PDF). War Crimes, Genocide, &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Jan 2005, 1 (1): pp. 75–114 [2006-05-3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6-11-08). 
  22. ^ Smith 2008,第56頁.
  23. ^ Winter, Jonah. Dying for God: Martyrdom in the Shii and Babi Religions. Master of Arts Thesis, University of Toronto. 1997-09-17 [2007-01-10]. (原始内容于2020-10-13). 
  24. ^ 24.0 24.1 24.2 Balyuzi, Hasan. `Abdu'l-Bahá: The Centre of the Covenant of Bahá'u'lláh Paperback. Oxford, UK: George Ronald. 2001. ISBN 978-0-85398-043-8. 
  25. ^ 25.0 25.1 25.2 Baha'-allah. Encyclopædia Iranica. 1989. 
  26. ^ Smith 2008,第20–21, 28頁.
  27. ^ Bahá'u'lláh. Tablets of Bahá'u'lláh Revealed After the Kitáb-i-Aqdas. Wilmette, Illinois, USA: Bahá'í Publishing Trust. 1994: pp.217 [1873-92] [2007-01-10]. ISBN 978-0-87743-174-9. (原始内容于2019-05-14). 
  28. ^ 28.0 28.1 28.2 28.3 Esslemont 1923
  29. ^ Stockman, Robert. Bahá'í Faith: A portraint. Joel Beversluis (ed) (编). A SourceBook for Earth's Community of Religions. Grand Rapids, MI: CoNexus Press. 1995. 
  30. ^ Smith 2008,第205頁.
  31. ^ Danesh, Helen; Danesh, John; Danesh, Amelia. The Life of Shoghi Effendi. M. Bergsmo (Ed.) (编). Studying the Writings of Shoghi Effendi. Oxford: George Ronald. 1991. ISBN 978-0-85398-336-1. 
  32. ^ Hassal, Graham. Baha'i History in the Formative Age. Journal of Bahá'í Studies. 1996, 6 (4): pp.1–21. 
  33. ^ Momen, Moojan; Smith, Peter. The Baha'i Faith 1957-1988: A Survey of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s. Religion. 1989, 19: pp. 63–91 [2007-02-10]. (原始内容于2020-10-13). 
  34. ^ 34.0 34.1 Universal House of Justice. 17 January 2003 letter. bahai-library.org. 2003-01-17 [2006-06-15]. (原始内容于2006-05-17). 
  35. ^ 35.0 35.1 35.2 Universal House Of Justice. Five Year Plan 2006-2011. West Palm Beach, Florida: Palabra Publications. 2006. 
  36. ^ Bahá'í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orldwide Community. Bahá'í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2006 [2006-05-31]. (原始内容于2006-06-13). 
  37. ^ 37.0 37.1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Worldwide Adherents of All Religions by Six Continental Areas, Mid-2002.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2 [2006-05-31]. (原始内容于2007-03-12). 
  38. ^ adherents.com. . adherents.com. 2002 [2005-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15). 
  39. ^ World Book editors (编). The World Book Encyclopedia: 2003 ed edition. World Book Inc. 2002. ISBN 978-0-7166-0103-6. 
  40. ^ Paul Oliver. Teach Yourself World Faiths, New Edition. McGraw-Hill. 2002. ISBN 978-0-07-138448-3. 
  41. ^ Barrett, David A. World Christian Encyclopedia. 2001: 4 [2012-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16). 
  42. ^ FP Magazine. The List: The World’s Fastest-Growing Religions. FP. May 1, 2007 [May 5,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3). 
  43. ^ Universal House of Justice. Letter to a National Spiritual Assembly. bahai-library.org. 1991-12-09 [2006-07-11]. (原始内容于2013-12-25). 
  44. ^ 44.0 44.1 Universal House of Justice. Introduction. The Kitáb-i-Aqdas. Wilmette, Illinois, USA: Bahá'í Publishing Trust. 1992: pp. 5 [2007-01-23]. ISBN 978-0-85398-999-8. (原始内容于2020-11-24). 
  45. ^ Walbridge, John. Prayer and Worship. bahai-library.org. 2006-03-23 [2006-07-11]. (原始内容于2016-03-05). 
  46. ^ 46.0 46.1 Local Spiritual Assembly of the Baha'is of Warwick. Baha'i Marriage. Bahá'ís of Warwick. 2003-10-12 [2006-06-14]. (原始内容于2006-05-28). 
  47. ^ . Willmette, IL: Bahá’í Publishing Trust. 1997 [2007-01-23]. ISBN 978-0-87743-258-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10). 
  48. ^ Bahá'u'lláh. The Kitáb-i-Aqdas: The Most Holy Book. Wilmette, Illinois, USA: Bahá'í Publishing Trust. 1992: pp. 105 [1873]. ISBN 978-0-85398-999-8. 
  49. ^ Bahá'u'lláh. Proclamation of Bahá'u'lláh. Wilmette, Illinois, USA: Bahá'í Publishing Trust. 1991: pp. 122 [2007-02-10]. ISBN 978-0-87743-064-3. (原始内容于2011-05-11). 
  50. ^ 50.0 50.1 Bahá'í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istory of Active Cooperation with the United Nations. bahai.org. 2006 [2006-06-15]. (原始内容于2012-02-04). 
  51. ^ Bahá'í World News Service. . Bahá'í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2000-09-08 [2006-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4-22). 
  52. ^ adherents.com. . adherents.com. 2001-05 [2006-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17). 
  53. ^ Smith 2000,第236頁: "Mashriqu'l-Adkhar"
  54. ^ 54.0 54.1 54.2 存档副本. [2007-04-09]. (原始内容于2015-11-17). 
  55. ^ Effendi, Shoghi; The Universal House of Justice. Hornby, Helen(Ed.) , 编. Lights of Guidance: A Bahá'í Reference File. Bahá'í Publishing Trust, New Delhi, India. 1983 [2007-01-23]. ISBN 978-81-85091-46-4. (原始内容于2020-10-13). 
  56. ^ Faizi, Abu'l-Qasim. Explanation of the Symbol of the Greatest Name. Bahá'í Publishing Trust, PO Box No. 19, New Delhi, India. 1968 [2007-01-23]. (原始内容于2020-11-14). 
  57. ^ 57.0 57.1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Human Rights. Discrimination against religious minorities in Iran (PDF). fdih.org. 2003-08-01 [2006-10-20]. (原始内容 (PDF)于2006-10-31). 
  58. ^ 58.0 58.1 58.2 Egyptian Initiative for Personal Rights. . eipr.org. 2006-12-16 [2006-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09). 
  59. ^ Netherlands Institute of Human Rights. . Netherlands Institute of Human Rights. 2006-03-08 [2006-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5-02). 
  60. ^ Bahá'í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 Religion News Service. 2005-04-14 [2006-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2-21). 
  61. ^ 61.0 61.1 Asma Jahangir. Special Rapporteur on Freedom of religion or belief concerned about treatment of followers of Bahá'í Faith in Iran. United Nations. 2006-03-20 [2006-06-01]. (原始内容于2006-04-26). 
  62. ^ Michael Rubin. Iran Means What It Says. Middle East Forum. 2006-01-25 [2006-06-01]. (原始内容于2008-05-11). 
  63. ^ BBC News. The press in Iran. BBC News. 2005-08-16 [2006-06-01]. (原始内容于2021-02-24). 
  64. ^ Bahá'í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 Bahá'í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2006 [2006-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19). 
  65. ^ 美国参考. . American.gov. 2010-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28). 
  66. ^ 美国之音中文网. 報導稱伊朗巴哈伊教領導人刑期獲減. 美国之音中文网. 
  67. ^ Lewis (1984) p.21

来源

書籍
  • Britannica. The Bahá'í Faith. Britannica Book of the Year. Chicago, IL. 1992. ISBN 978-0-85229-486-4. 
  • Esslemont, John. Bahá'u'lláh and the New Era 5th revised. Wilmette, IL: Bahá'í Publishing Trust. 1980 [1923] [2009-10-22]. ISBN 978-0-87743-160-2. (原始内容于2021-05-22). 

外部链接

巴哈伊信仰, 波斯語, بهائیت, bahá, iyyat, 阿拉伯语, بهائية, 又称巴哈伊教, 白哈派, 简称巴哈伊, 旧译, 大同教, 其基本教义可概括为, 上帝唯一, 宗教同源, 人类一体, 1863年, 由巴哈欧拉创立于伊朗, 并在中东地区开始传播, 巴哈伊也可以指代接受并按其准则生活的人, 他们在提升和完善自身的同时也竭尽所能地促进他人及社会的福祉, 目前拥有500至700万信徒, 遍布于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在印度和伊朗的集中度最高, 世界上人數最多新興宗教的是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俗称. 巴哈伊信仰 波斯語 بهائیت Baha iyyat 阿拉伯语 بهائية b e ˈ h aɪ 又称巴哈伊教 白哈派 简称巴哈伊 旧译 大同教 其基本教义可概括为 上帝唯一 宗教同源 和 人类一体 1863年 巴哈伊信仰由巴哈欧拉创立于伊朗 并在中东地区开始传播 巴哈伊也可以指代接受巴哈伊信仰并按其准则生活的人 他们在提升和完善自身的同时也竭尽所能地促进他人及社会的福祉 巴哈伊信仰目前拥有500至700万信徒 遍布于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在印度和伊朗的集中度最高 1 世界上人數最多新興宗教的是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俗称摩门教 而世界上分布最廣的新興宗教则是巴哈伊教 美国伊利诺州威尔米特的灵曦堂 巴哈伊教创始人为巴哈欧拉 其名意為 上帝之榮耀 由此产生教名 根据巴哈伊的教义 宗教的历史是神差遣先知对人类进行教化的进化过程 神派遣列代圣使亚伯拉罕 摩西 释迦牟尼佛 琐罗亚斯德 耶穌基督 穆罕默德和巴孛 巴哈欧拉是其中最新的一位 巴哈伊信仰不是个新的独立宗教 而是来自上苍的新的启示 巴哈伊教没有神职人员和地方教堂 现在每个大洲建有一个灵曦堂 分别位於美洲美国伊利诺州威尔米特 大洋洲澳大利亚悉尼 非洲乌干达坎帕拉 欧洲德国法兰克福 中美洲巴拿马 亚洲印度新德里 太平洋萨摩亚和南美洲智利圣地亚哥 每座庙宇都有九面 每面有一大门 代表可以从各方向加入巴哈伊信仰 庙宇中不出售纪念品 不接受馈赠 宗教经费只来源于教徒的捐赠 礼拜仪式非常简单 没有固定的地点 在灵曦堂中可朗诵任何天啟諸教的经典作品 巴哈伊信仰的新启示命定 每年19个月 每月19天 年末增加4天 闰年加5天 每年公历3月21日 春分前後 为巴哈伊教曆新年 称为诺露兹节 每天从日落时开始 由于巴哈伊教义的简单和普遍性 在世界各地发展很迅速 是一种生机勃勃的宗教 1935年 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开始翻译巴哈伊教经典时 认为其社会主张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 世界大同 理想相通 故将其翻译为 大同教 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1990年代初期 1991年正式更名为 巴哈伊信仰 目录 1 教义 1 1 上帝 1 2 宗教 1 3 人类 1 4 概要 1 5 社会生活准则 2 宗教经典 2 1 神秘主义著作 3 历史 3 1 巴孛 3 2 巴哈欧拉 3 3 阿博都 巴哈 3 4 巴哈伊行政机构 3 5 国际拓展计划 3 6 现阶段的计划 4 信徒分布 5 社会实践 5 1 劝诫 5 2 婚姻 5 3 工作 5 4 崇拜场所 5 5 历法 5 6 符号 5 7 在联合国的活动 6 迫害 6 1 回应 7 注释 8 参考文献 8 1 引用 8 2 来源 9 外部链接教义 编辑主条目 巴哈伊教义 巴哈伊教义核心原则为 上帝唯一 宗教同源 人类一体 2 上帝 编辑 主条目 巴哈伊信仰的神 巴哈伊教相信唯一 不灭的神 祂是万物的创造者 宇宙中的一切存在皆为其所造 3 神的存在是永恒的 无始无终 3 是人格化的神 是启示的源泉 永恒 全知 永在和全能的 4 虽然神不可直接触及 但祂可以被受造物感知 并且有意愿和目的 巴哈伊教相信 神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其旨意 包括使用先知或圣师 亦称 上帝的显示者 1 为表达神的意愿 众先知在世界各地建立宗教 巴哈伊教義中 神是如此伟大以至无法为人类完全认知 或描述出完整和准确的形象 5 在巴哈伊教里 神使用一些称号 例如 全能者 或 至爱者 并且强调神的一体性 他们拒绝三位一体之类的信条 6 7 宗教 编辑 美国的巴哈伊灵曦堂建筑上的宗教符号 主条目 巴哈伊信仰与宗教同源 巴哈伊的渐进宗教启示观导致的结果是 他们接纳世界上主要宗教的有效性 认为这些宗教的奠基者和中心人物都是上帝之显示者 其中包括 耶稣 穆罕默德 摩西和釋迦牟尼等 另外 其他一些宗教人物如挪亚和亚伯拉罕也是神的先知 宗教历史是 上帝对人类旨意与目的之天启的不同阶段 8 特定的宗教社会教导 例如 祷告的方向 或饮食的禁忌 被後来的显示者废弃 而建立与时代和场合更适合的新要求 相反 对于某些根本原则 如睦邻 慈善 则视为普世和不变的 巴哈伊认为 演进的启示过程不会终止 不过他们确实相信存在启示的周期 9 但是 只要上帝愿意 上帝可以在任何时候对人类说话 给人类启示 上帝要对人类说话 谁能阻止上帝说 启示周期还没到 你现在不能讲话 天上地下 上帝都凭自己的旨意行事 10 11 巴哈伊信仰有时被描绘成各类早期宗教的综合体 然而其信徒坚称他们的宗教有独特的传统 有来自上帝的新的启示 这些启示包含在巴哈伊信仰的经书 教训 律法和历史中 8 其文化和宗教源于回教什叶派 其建立过程类似于基督教信仰脱胎于犹太教 巴哈伊信徒把他们的宗教描述为世界性宗教 与其他宗教传统的区别在于巴哈欧拉给出的较新 较现代的训诫 巴哈欧拉据信满足了先驱宗教中所有关于弥赛亚的预言 人类 编辑 这个符号象征人类与神的关联 主条目 巴哈伊信仰与人类一体 巴哈伊信仰相信人类具有 理性灵魂 并且使人具备独特的能力去认知神和人与其创造者的关系 每个人都有义务通过神的显示者们去认知神 并且顺从他们的教诲 12 借着认知和顺服 服务他人和定期祷告和学习教育者启示的经典 灵魂就能更接近神 这是巴哈伊信仰的属灵的理想境界 人死亡之后 灵魂就进入下一个世界 人于物质世界的属灵发展决定其在属灵世界的进度 13 天堂和地狱是在此世和彼世与神亲近或疏远的程度 死后并不存在物质世界意义中的奖赏或惩罚 13 巴哈伊经典强调回归人的本性 抛弃偏见 人类原本是一家 虽然也是高度的多样化 种族和文化的多元化值得珍惜和宽容 1 种族主义 民族主义 种姓制度和阶级制度的教条是人为的 妨碍人类团结的 1 根据巴哈伊教义 人类团结是现今世界宗教和政治的最重要问题 8 概要 编辑 1921 1975年担任信仰圣护的守基 阿芬第写下了以下教义概要 他认为这些是巴哈欧拉教诲中的独特原则 是巴哈伊信仰的基石 独立寻求真理 不为迷信或传统所限 人类一家 是关键的原则和基本的信条 所有宗教的基本合一 谴责任何形式的偏见 无论是宗教 种族 阶级或民族的 宗教与科学和谐並进 男女平等 是使人类能够躍翔的两翼 普及义务教育 创造普及世界统一的语言 消灭极端的贫困和富有 成立世界最高法庭 解决国家之间的纠纷 乐于劳动 参与属灵侍奉 正义是人类社会和宗教的最高原则 以建立持久普遍的和平为全人类的最高目标 14 社会生活准则 编辑 下列原则经常被列举 作为对巴哈伊基本教义的简单总结 这些原则来源于阿博都巴哈在1912年游历欧洲和北美洲时发表的演说 15 但该罗列并非唯一正式的版本 也有其他版本流传 15 16 上帝唯一 宗教同源 人类一体 性别平等 消灭一切形式的偏见 世界和平与新世界秩序 宗教与科学并行不悖 独立探求真理 普及义务教育 普及辅助语言 服从政府 不参与政党政治 消灭极端的贫困和富有 禁止奴隶制宗教经典 编辑主条目 巴哈伊著作 巴哈伊信仰的最高经典称为 亚格达斯经 即 至圣之经 他们视之为普世经典 是从 亘古 时期由上帝的显示者带来 17 还有一些地位很高的 次约 是神的先知与信徒之间的约定 每个启示都是独特的 包括一些社会习俗和宗教团体权威 18 目前的时代 巴哈伊将巴哈欧拉的启示视为与信徒的圣约 巴哈伊相信该圣约是人应该努力追求的宗教美德 18 神秘主义著作 编辑 虽然巴哈伊信仰主要关注社会和道德问题 它的一些基要经文仍有神秘色彩 8 阿芬第将 七谷经 Seven Valleys 称作巴哈欧拉 最神秘的作品 该书写给一位伊斯兰神秘主义流派蘇非主義信徒 19 它起初于1906年被翻译为英文 是西方国家出版的第一本有关巴哈欧拉的书 隐言经 Hidden Words 是巴哈欧拉同期写的另一本著作 包括153段短文 巴哈欧拉称之为 天启神秘中的宝藏 历史 编辑巴哈伊信仰年表1844 巴孛在伊朗设拉子向穆拉 侯赛因宣示了自己的使命 1850 巴孛在大不里士被公开处决 1852 数千名巴比信徒被处决 巴哈欧拉从德黑兰被流放至巴格达 1863 巴哈欧拉宣示自己是上帝将要显圣的祂 巴哈欧拉被强制流放至君士坦丁堡 然后是阿德里安堡 1868 巴哈欧拉被强制流放至阿卡 受到严厉的待遇 1892 巴哈欧拉在阿卡附近逝世 巴哈欧拉指定阿博都巴哈为他的继任者1908 阿博都巴哈被释放 1921 阿博都巴哈在海法去世 阿博都巴哈在遗嘱中指定守基 阿芬第为圣护 1957 守基 阿芬第在英格兰去世 1963 世界正义院完成第一次选举 巴孛之墓 以色列海法 主条目 巴哈伊信仰历史 巴哈伊的历史通常寻迹于其领导者 始于巴孛在1844年5月23日在伊朗设拉子宣布立教 一系列该宗教的中心人物最终建立了管理规条 该宗教最初局限于波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1892年巴哈欧拉去世后 其追随者扩散到亚洲和非洲的十三个国家 20 在其子阿博都 巴哈的领导下 该宗教开始在欧洲和美洲立足 并且在伊朗得到巩固 虽然仍遭受迫害 21 1921年阿博都 巴哈去世后 在他的遗嘱中 指定他的长外孙守基 阿芬第为信仰的领导者 圣护 1957年守基 阿芬第去世后 巴哈伊的领导层由个人转化为选举和任命产生的管理系统 1963年选举产生了首届世界正义院 22 巴孛 编辑 主条目 巴孛 1844年 巴孛在伊朗的设拉子宣称自己是伊斯兰教什叶派信仰中的巴孛 21 随着巴孛的信仰开始蔓延 伊斯兰教士们将其视为威胁 巴孛的信徒遭受迫害 甚至有一段时期要面临生死的选择 8 政府与巴孛武装之间发生过数次武力冲突 巴孛本人被囚禁 并于1850年被处死 23 巴哈伊将巴孛尊为巴哈伊信仰的先驱 因为巴孛的著作引入了 上帝的显示者 这一概念 这是即将降临的弥赛亚 而据巴哈伊的信仰 正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宗教经文中所宣称的 巴哈伊信仰的创始人巴哈欧拉的身份 8 巴孛的陵寝位於以色列的海法 是巴哈伊朝圣者的重要圣地 巴孛的遗体被秘密地从波斯转移到这个圣地 并且安葬在巴哈欧拉指定的陵墓中 24 巴哈欧拉 编辑 主条目 巴哈欧拉 密爾薩 胡賽因 阿里是巴孛的早期追随者之一 他后来得到巴哈欧拉的称号 由于这个缘故 他于1852年被逮捕 他声称 在德黑兰的地牢中 他受到启示 他就是巴孛所企盼的那一位先知 1 1863年4月21日 他在巴格达向信徒们宣布 他就是那位被预言之圣使 所以这一天也被订为巴哈伊最重要的节日 里兹万节 以此来纪念巴哈欧拉向天下昭示自己的使命 在他受迫害的时间裡 他撰写了大量的书和作品以宣布他的教义 从阿德里安堡和阿卡 他向一些东方的 欧洲和美洲重要的国王和君主 教宗庇護九世 伊斯兰的君王以及其他宗教的领袖寄发了他的使命并发出号召 尽快地统一起来为建立起一个共同的信仰和持久的世界和平而努力 此后不久 他被从波斯驱逐到奥斯曼帝国的巴格达 1 1863年4月21日 他在巴格达向信徒宣誓了自己的身份 在这个时期 巴哈欧拉与巴哈伊另外一个有争议的领袖 也即巴哈欧拉的弟弟Subh i Azal之间的关系紧张 为避免引起争斗和分裂 他避世隐居于苏雷曼尼叶山区达数年之久 巴哈欧拉的1866年声明又将紧张推向顶点 而随着时间流逝 他的影响与日俱增 整个巴哈伊信仰们又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 25 随后 巴哈欧拉先后被驱逐到伊斯坦布尔 阿德里安堡 今埃迪爾內 在阿德里安堡 他给几位统治者写信 其中包括苏丹阿布杜勒阿齊茲 宣称自己是神的先知 结果是 巴哈欧拉被放逐到今日以色列境内的阿卡 25 在他的生命接近终点时 对他的严厉监禁措施逐渐放松 他被允许生活在阿卡附近的家中 不过仍维持囚徒身份 25 1892年 他在那里去世 他的陵墓是巴哈伊信徒每日祷告要面对的方向 26 在巴哈欧拉的一生中 他留下了大量的著作 其中许多是巴哈伊信仰的主要神学著作 阿博都 巴哈 编辑 主条目 阿博都巴哈 阿博都 巴哈 阿巴斯 阿芬第是巴哈欧拉的长子 他的称号是阿博都巴哈 意为 巴哈之仆 其父留下遗嘱 任命他做巴哈伊的领袖 并指定他作信仰的首领 是巴哈欧拉著作的唯一权威解释人 24 27 阿博都 巴哈在父亲被放逐 囚禁期间一直跟随 直到1908年青年土耳其人革命期间才被释放 获释后 他一直旅行 演讲 布道 与巴哈伊信徒交流 传播巴哈伊信仰 1 巴哈伊行政机构 编辑 位于以色列海法的世界正义院 主条目 巴哈伊行政体系 巴哈欧拉的 亚格达斯经 和 阿博都巴哈的遗嘱 是关于巴哈伊行政体系的根本典籍 巴哈欧拉建立了选举制的 世界正义院 阿博都 巴哈建立了任命制的圣护制 并明确了两个机构之间的关系 24 在阿博都巴哈的遗嘱中 他任命了的长外孙守基 阿芬第为巴哈伊信仰的第一任圣护 28 守基 阿芬第毕其一生翻译了 巴哈伊文选 发展了一个将巴哈伊信仰向全球扩展的计划 开发了巴哈伊世界中心 回应了世界各地的询问 建立了该宗教的管理结构 为世界正义院的选举做好了准备 1 他在1957年去突然离世 未能留下任何遗嘱指定继承人 在巴哈伊的地方 地区和国家三层的管理机构中 均有选举产生的九名成员组成的 灵体会 管理教区事务 8 同时 同级任命成员组成的理事会行使教育和保护教区的职能 8 巴哈伊教没有教士阶层 8 世界正义院首次设立于1963年 是巴哈伊信仰的最高管理机构 其九名成员由各国灵体会选举产生 29 年满21岁的巴哈伊信徒享有被选举权 除世界正义院的9名成员必须是男性外 男女信徒有同等权力出任所有其他的职位 30 国际拓展计划 编辑 1939年阿芬第发起第一个七年拓展计划 1946年再次推出类似计划 31 1953年他发起十年向世界进军计划 为巴哈伊信仰的推广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规划 将巴哈伊的经典翻译为多个语言 向未传教国家派遣巴哈伊拓荒者 32 他在一封信中提出 拓展计划将在世界正义院的指导之下进行 1964年 世界正义院开始了一个九年计划 以及后续的几个长期计划 指导巴哈伊信仰在世界上拓展 33 现阶段的计划 编辑 自1990年起 正义院主导了巴哈伊社区大规模扩展的预备计划 组织地区居民的整合 建立地区管理机构和培训设施 34 在最近完成的五年计划裡 2001 2006 关注于发展设施和 保持大规模扩展和团结 自2001年起 全世界的巴哈伊社区都鼓励儿童课程 信徒聚会 和对巴哈伊宗教信仰的系统学习 34 2005年12月始 新的重点目标关注於青少年 特别是11至14岁之间的年轻人 35 第二个五年计划于2006年4月发起 呼吁世界各地的巴哈伊信徒在1500个社区中实施先进的增长模式和社区发展计划 35 同时推进本土化的多级选举程序 从2001年至2021年的四个连续五年计划的实施 被提高到用于纪念巴哈欧拉逝世一百周年 35 信徒分布 编辑参见 巴哈伊统计资料 印度德里巴哈伊莲花寺每年吸引400万来访者 巴哈伊的资料估计 在全世界他们有超过600万信徒 36 百科全书和类似资料记载 在21世纪初全世界有200至800万巴哈伊信徒 37 38 39 40 世界基督徒百科全书 估计 2000年全世界共有710万巴哈伊信徒 分布于218个国家和地區 41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巴哈伊教从其发源地波斯和奥斯曼帝国传入西方国家 又过了五十年 传入第三世界国家 根据 2004年世界年鉴 巴哈伊信徒主要生活在亚洲 360万6 非洲 180万 和拉丁美洲 90万 据估计 全世界最大的巴哈伊社区在印度 有220万之众 其次是伊朗 有35万 然后是美国 15万 除了这些国家 信徒的数字差距很大 目前 没有一个国家的巴哈伊信徒占据人口多数 圭亚那是巴哈伊信徒占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 7 根据 不列颠年鉴 以信徒所在国家数目统计 巴哈伊教是世界上分布第二廣泛的宗教 仅次於基督教 出现在247个国家和地区 包括2 100个人种 种族和部落团体 其圣典有800种文字翻译 37 据外交政策杂志 巴哈伊信仰是2007年信徒人数增长率最快的宗教 为1 7 42 社会实践 编辑主条目 巴哈伊律法 劝诫 编辑 巴哈伊信仰律法的根本来源是巴哈欧拉的著作 亚格达斯经 下列是其基本律法和宗教礼仪 年逾15岁的巴哈伊信徒每日进行义务祈祷 这类祷告文有三种 每日可选其一 禁止背后诽谤和议论他人 每年3月2日至20日的19天 成年 指年满15周岁 健康的巴哈伊信徒必须在日出到日落间斋戒 巴哈伊信徒不得饮酒或使用毒品 除非有医生处方 不赞同婚外性行为 严格禁止赌博 亚格达斯经 中的一些律法到今日仍然有效 并且其管理机构会给予某种程度的强制 43 随着巴哈伊社区的扩大 巴哈欧拉对于其它律法的实施提供了一些循序渐进的方法 44 这些律法如果与信徒居住地的世俗法律无冲突 则信徒必须严格遵守 44 而祷告 禁食之类个人宗教礼仪完全是个人的义务 45 婚姻 编辑 主条目 巴哈伊婚姻 巴哈伊婚姻是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结合 其目的是孕育两个同伴與其子女间的灵性和谐 友爱和合一 46 巴孛对于婚姻的教诲是 它是 生存和得救的壁垒 并且将婚姻和家庭置於社会的基石这一重要位置 巴哈欧拉高度评价婚姻 宣称那是神的永恒诫命 夫妻应致力提高彼此的灵性 并且反对婚外情 46 巴哈伊不鼓励离婚 但如果夫妇之间真的互相招致怨恨 根据巴哈伊律法 夫妇可以在分居一年以后 确认无法重燃爱火 仍然互相怨恨后离婚 巴哈伊倾向于 了解对方的性格并且在婚前用一段时间彼此相知 一旦结婚就应有永结同心的意愿 47 虽然父母不应为子女选择配偶 然而俩人决定结婚就必须徵得双方父母的同意 即使其中一方不是巴哈伊信徒 28 在巴哈伊信仰中 跨種族婚姻是大力称许的 巴哈伊的婚礼很简单 唯一必不可少的仪式是 新人必须在两个证人面前宣读婚姻誓言 28 我们将完全 彻底地服从神的旨意 48 工作 编辑 巴哈伊禁止闭门修道 而是努力将精神修养根植于日常生活之中 例如 从事的工作不仅是必要 而且是当做一种崇拜形式 8 巴哈欧拉禁止乞丐或禁欲主义的生活方式 鼓励信徒们 热切关注 社会的需要 49 在巴哈欧拉的著作中 更进一步地强调了自我努力和服务人类在灵性生活中的重要性 他说本着为人类服务的精神而工作在神看来如同祷告和崇拜一样 8 以色列的巴哈伊花园 巴哈伊在纽约和日内瓦的联合国机构内设有办公室 并且在联合国的地区特使和机构中拥有代表 50 最近又在联合国机构内设立了环境和妇女发展办公室 巴哈伊还参与了其它联合国部门的开发项目 在2000年联合国世纪发展论坛 巴哈伊是高峰会议中唯一被邀请的非政府机构发言人 51 这篇文章有巴哈伊信仰与联合国关系的详尽信息 崇拜场所 编辑 位于德国的灵曦堂 主条目 灵曦堂 巴哈伊聚会一般在信徒家里或者租借场地举行 在全世界有七座巴哈伊灵曦堂 基本上每个大洲各有一座 第八座在智利建造中 52 巴哈欧拉的著作中构想的机构叫做 迈什里古勒 埃兹卡尔 是包括医院 大学等等的综合体 28 在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的巴哈伊第一座迈什里古勒 埃兹卡尔是唯一符合这个要求的建築 它竣工于1908年为当地巴哈伊社团使用 是一棟超前於他所處的時代的新穎建築 但1938年被苏維埃政府沒收 更可惜的是 後來的一場地震使這棟建築嚴重受損 於1963年被拆除 53 历法 编辑 主条目 巴哈伊历法 目前的巴哈伊历法是巴孛最早提出的 它的元年是巴孛开始宣教的1844年 用春分 也就是公历的3月21日作为巴哈伊曆的元旦 这是从波斯的旧历法裡继承過來的 巴哈伊历以日落为旧的一天之结束和新的一天之开始 在巴哈伊曆中一年有19个月 每个月有19天 合共361天 54 另有4 5天为 愉快的日子 54 闰日 阿亚密哈 从2月26日开始 3月1日结束 十九 这个数字和波斯文 瓦希德 独一无二 冥合 此词在波斯文中字母数值为十九 巴孛按他所理解的上帝的属性 给每个月份命名 分别是 荣 华 美 耀 光 恩 道 全 名 力 志 智 权 言 问 尊 治 统 崇 其中最后一个月 崇月 从3月2日到3月20日 是巴哈伊教的斋月 巴哈伊教徒在每月的第一天会组织聚会 叫做十九日灵宴会 54 在集会上他们进行主要的社会活动和教义探讨 符号 编辑 主条目 巴哈伊符号 九角星 内置字体为至大圣名 巴哈伊教的正式符号是五角星 但是九角星的符号更加常用 55 该符号和里面的字体代表的是至高者 符号由两颗星重叠 有荣耀的光辉点缀 纪念三个合一 56 至高者的名字是阿拉伯語 يا بهاء الأبهى 荣耀的至高者 在联合国的活动 编辑 巴哈欧拉的著作提到了现代人类集体生活对于世界政府的需要 因此 巴哈伊信徒支持由国际联盟和联合国之类的组织改善国际关系 巴哈伊社区在以色列海法世界正义院的指导下 出任下列组织的顾问 50 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世界卫生组织 联合国妇女权能署 联合国环境署迫害 编辑 伊朗亚兹德的巴哈伊陵园被政府毁坏 巴哈伊宗教在伊斯兰国家持续遭受迫害 尤其是在伊朗 在1978年至1998年间 逾200名教徒被处决 57 2006年12月16日 埃及最高法院判决 政府不承认巴哈伊宗教 58 结果 埃及的巴哈伊信徒无法取得各種政府簽發的証明文件 包括身份证 出生证 死亡證 结婚证 离婚证 护照 以及其他需要列明宗教信仰的证件 同时 他们也失去被雇佣 受教育 甚至是接受医疗服务或投票的权利 58 埃及个人权利维护组织指出 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新闻公告对该组织提出的陈述和异议未作任何回应 仅仅讨论了巴哈伊信仰的基本教义 而这些教义不应影响法院的判决 58 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 伊朗巴哈伊信徒的居所定期受到政府搜查 而且信徒们被禁止进入大学学习或从事政府工作 有信徒因为参加巴哈伊经文的学习而被投入监狱 57 巴哈伊信徒的墓地受到侮辱 财产被剥夺 巴哈欧拉父亲的故居被夷为平地 21 巴哈伊的朝圣地 巴孛的故居两次被捣毁 21 59 60 巴哈伊的处境近期有进一步恶化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在2005年10月的一份报告中说 伊朗武装力量司令部的一封密信表明巴哈伊信徒受到甄别和监视 61 2005年11月 极具影响力的国营报纸 Kayhan 由伊朗最高领袖阿里 哈梅內伊任命的总编辑发表了30多篇丑化巴哈伊信仰的文章 62 63 64 有鉴于此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报告特别撰稿人在2006年3月20日表示 她 对于此类监视行动的结果可能导致的对巴哈伊信徒的迫害和歧视感到担忧 该撰稿人所担心的伊朗境内少数宗教的境况在近期开始恶化 61 2010年8月 伊朗七名巴哈伊领导人被判处20年有期徒刑 罪名为从事间谍活动 反对伊斯兰政府的宣传活动以及建立非法政府 激起美国 英国 荷兰等国对伊朗的人权谴责 65 2010年9月 或由于国际影响及人权人士的活动 据称该七名巴哈伊教人士被减刑一半至10年 66 回应 编辑 普林斯顿大学的伊斯兰研究学者伯纳德 刘易斯认为 穆斯林和伊斯兰权威机构对于如何接纳巴哈伊之类的后伊斯兰一神教颇感困扰 原因是 这类宗教的信徒既不能归类于亚洲多神论或非洲泛靈論一类的信徒 也不能归类于前期宗教 犹太教 基督教 信徒 更难接受的是 这类人的存在代表着对穆罕默德终极启示的伊斯兰教义的挑战 67 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Hutter Manfred Baha is Jones Lindsay 编 Encyclopedia of Religion 2 2nd Detroit MI Macmillan Reference USA 737 740 2005 ISBN 978 0 02 865733 2 Hutter 2005 第737 740頁 3 0 3 1 The Baha i Faith Britannica Book of the Year Chicago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988 ISBN 978 0 85229 486 4 Effendi Shoghi God Passes By Wilmette Illinois USA Baha i Publishing Trust 1944 pp 139 2006 12 26 ISBN 978 0 87743 020 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1 14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Cole Juan The Concept of Manifestation in the Baha i Writings Baha i Studies 1982 monograph 9 pp 1 38 2006 12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3 02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Stockman Robert Jesus Christ in the Baha i Writings Baha i Studies Review Abdu l Baha Some Answered Questions Softcover Wilmette Illinois USA Baha i Publishing Trust 1990 113 2006 12 26 ISBN 978 0 87743 162 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7 28 8 00 8 01 8 02 8 03 8 04 8 05 8 06 8 07 8 08 8 09 8 10 Britannica 1992 McMullen 2000 第7頁 sfn error multiple targets 2 CITEREFMcMullen2000 help McMullen Michael D The Baha i The Religious Construction of a Global Identity Atlanta Georgia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2000 pp 7 ISBN 978 0 8135 2836 6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Abdu l Baha Selections From the Writings of Abdu l Baha Hardcover Wilmette Illinois USA Baha i Publishing Trust 1978 pp 67 2006 12 26 ISBN 978 0 85398 081 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1 16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McMullen Michael D The Baha i The Religious Construction of a Global Identity Atlanta Georgia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2000 pp 57 58 ISBN 978 0 8135 2836 6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13 0 13 1 Masumian Farnaz Life After Death A study of the afterlife in world religions Oxford Oneworld Publications 1995 ISBN 978 1 85168 074 0 Effendi Shoghi God Passes By Wilmette Illinois USA Baha i Publishing Trust 1944 pp 281 ISBN 978 0 87743 020 9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15 0 15 1 Principles of the Baha i Faith bahai com 2006 03 26 2006 06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 06 15 Dewey J J The Three Revelations The Gathering of Lights 199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2月12日 Taherzadeh Adib The Covenant of Baha u llah Oxford UK George Ronald 1972 ISBN 978 0 85398 344 6 18 0 18 1 Momen Moojan Covenant The and Covenant breaker 2006 06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23 Taherzadeh Adib The Revelation of Baha u llah Volume 1 Baghdad 1853 63 Oxford UK George Ronald 1976 pp 96 99 ISBN 978 0 85398 270 8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Taherzadeh Adib The Revelation of Baha u llah Volume 4 Mazra ih amp Bahji 1877 92 Oxford UK George Ronald 1987 125 ISBN 978 0 85398 270 8 21 0 21 1 21 2 21 3 Affolter Friedrich W The Specter of Ideological Genocide The Baha is of Iran PDF War Crimes Genocide amp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Jan 2005 1 1 pp 75 114 2006 05 31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6 11 08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Smith 2008 第56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Smith2008 help Winter Jonah Dying for God Martyrdom in the Shii and Babi Religions Master of Arts Thesis University of Toronto 1997 09 17 2007 01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0 13 24 0 24 1 24 2 Balyuzi Hasan Abdu l Baha The Centre of the Covenant of Baha u llah Paperback Oxford UK George Ronald 2001 ISBN 978 0 85398 043 8 25 0 25 1 25 2 Baha allah Encyclopaedia Iranica 1989 Smith 2008 第20 21 28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Smith2008 help Baha u llah Tablets of Baha u llah Revealed After the Kitab i Aqdas Wilmette Illinois USA Baha i Publishing Trust 1994 pp 217 1873 92 2007 01 10 ISBN 978 0 87743 174 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5 14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28 0 28 1 28 2 28 3 Esslemont 1923 Stockman Robert Baha i Faith A portraint Joel Beversluis ed 编 A SourceBook for Earth s Community of Religions Grand Rapids MI CoNexus Press 1995 Smith 2008 第205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Smith2008 help Danesh Helen Danesh John Danesh Amelia The Life of Shoghi Effendi M Bergsmo Ed 编 Studying the Writings of Shoghi Effendi Oxford George Ronald 1991 ISBN 978 0 85398 336 1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Hassal Graham Baha i History in the Formative Age Journal of Baha i Studies 1996 6 4 pp 1 21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Momen Moojan Smith Peter The Baha i Faith 1957 1988 A Survey of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s Religion 1989 19 pp 63 91 2007 02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0 13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34 0 34 1 Universal House of Justice 17 January 2003 letter bahai library org 2003 01 17 2006 06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 05 17 35 0 35 1 35 2 Universal House Of Justice Five Year Plan 2006 2011 West Palm Beach Florida Palabra Publications 2006 Baha i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orldwide Community Baha i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2006 2006 05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 06 13 37 0 37 1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Worldwide Adherents of All Religions by Six Continental Areas Mid 2002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2002 2006 05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03 12 adherents com Major Religions of the World Ranked by Number of Adherents adherents com 2002 2005 08 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6 15 World Book editors 编 The World Book Encyclopedia 2003 ed edition World Book Inc 2002 ISBN 978 0 7166 0103 6 Paul Oliver Teach Yourself World Faiths New Edition McGraw Hill 2002 ISBN 978 0 07 138448 3 Barrett David A World Christian Encyclopedia 2001 4 2012 04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4 16 FP Magazine The List The World s Fastest Growing Religions FP May 1 2007 May 5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6 23 Universal House of Justice Letter to a National Spiritual Assembly bahai library org 1991 12 09 2006 07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2 25 44 0 44 1 Universal House of Justice Introduction The Kitab i Aqdas Wilmette Illinois USA Baha i Publishing Trust 1992 pp 5 2007 01 23 ISBN 978 0 85398 999 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24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Walbridge John Prayer and Worship bahai library org 2006 03 23 2006 07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5 46 0 46 1 Local Spiritual Assembly of the Baha is of Warwick Baha i Marriage Baha is of Warwick 2003 10 12 2006 06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 05 28 Baha i marriage and family life selections from the writings of the Baha i Faith Willmette IL Baha i Publishing Trust 1997 2007 01 23 ISBN 978 0 87743 258 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02 10 Baha u llah The Kitab i Aqdas The Most Holy Book Wilmette Illinois USA Baha i Publishing Trust 1992 pp 105 1873 ISBN 978 0 85398 999 8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Baha u llah Proclamation of Baha u llah Wilmette Illinois USA Baha i Publishing Trust 1991 pp 122 2007 02 10 ISBN 978 0 87743 064 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5 11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50 0 50 1 Baha i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istory of Active Cooperation with the United Nations bahai org 2006 2006 06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2 04 Baha i World News Service Baha i United Nations Representative Addresses World Leaders at the Millennium Summit Baha i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2000 09 08 2006 06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 04 22 adherents com Baha i Houses of Worship adherents com 2001 05 2006 06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 06 17 Smith 2000 第236頁 Mashriqu l Adkhar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Smith2000 help 54 0 54 1 54 2 存档副本 2007 04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11 17 Effendi Shoghi The Universal House of Justice Hornby Helen Ed 编 Lights of Guidance A Baha i Reference File Baha i Publishing Trust New Delhi India 1983 2007 01 23 ISBN 978 81 85091 46 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0 13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Faizi Abu l Qasim Explanation of the Symbol of the Greatest Name Baha i Publishing Trust PO Box No 19 New Delhi India 1968 2007 01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14 57 0 57 1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Human Rights Discrimination against religious minorities in Iran PDF fdih org 2003 08 01 2006 10 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06 10 31 58 0 58 1 58 2 Egyptian Initiative for Personal Rights Government Must Find Solution for Baha i Egyptians eipr org 2006 12 16 2006 12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02 09 Netherlands Institute of Human Rights Iran Islamic Republic of Netherlands Institute of Human Rights 2006 03 08 2006 05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 05 02 Baha i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Baha i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dismayed at lack of Human Rights Resolution on Iran Religion News Service 2005 04 14 2006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 02 21 61 0 61 1 Asma Jahangir Special Rapporteur on Freedom of religion or belief concerned about treatment of followers of Baha i Faith in Iran United Nations 2006 03 20 2006 06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 04 26 Michael Rubin Iran Means What It Says Middle East Forum 2006 01 25 2006 06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5 11 BBC News The press in Iran BBC News 2005 08 16 2006 06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24 Baha i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Recent Media Attacks Baha i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2006 2006 06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 06 19 美国参考 国际社会谴责伊朗对巴哈伊教人士判刑 American gov 2010 08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8 28 美国之音中文网 報導稱伊朗巴哈伊教領導人刑期獲減 美国之音中文网 Lewis 1984 p 21 来源 编辑 書籍Britannica The Baha i Faith Britannica Book of the Year Chicago IL 1992 ISBN 978 0 85229 486 4 Esslemont John Baha u llah and the New Era 5th revised Wilmette IL Baha i Publishing Trust 1980 1923 2009 10 22 ISBN 978 0 87743 160 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5 22 外部链接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巴哈伊信仰 分類 巴哈伊信仰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巴哈伊信仰中文网站 澳门巴哈伊社团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湾巴哈伊台湾社团 香港巴哈伊社团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巴哈伊学术资料库 全球文明研究中心 科学 宗教与发展论坛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天下一家杂志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巴哈伊信仰 amp oldid 7410070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