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姚瑩

姚瑩(1785年—1853年),石甫,一字明叔展和晚號幸翁安徽桐城(今属枞阳县域)人[1],清朝政治人物,官至廣西按察使。

姚瑩

大清廣西按察使
籍貫 安徽省安慶府桐城縣(今属枞阳县域)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石甫,一字明叔
號東溟、展如、幸翁、展和
室名十幸齋、中復堂
出生 乾隆五十年(1785年)
安徽省安慶府桐城縣(今属枞阳县域)
逝世 咸豐三年(1853年,68歲)
廣西
出身
  • 嘉慶十三年戊辰科進士
經歷
  • 福建漳州府平和縣知縣 1815-1817
  • 福建龍溪縣知縣 1817-1819
  • 福建臺灣縣知縣 1819-
  • 福建海防同知 1819-
  • 噶瑪蘭通判(署) 1821-
  • 江蘇金壇縣知縣
  • 江蘇元和縣知縣
  • 江蘇武進縣知縣
  • 江蘇高郵州知州
  • 淮南監掣同知
  • 淮南鹽運使
  • 福建臺灣兵備道 1838-1843
  • 按察使銜 1838-1843
  • 雲騎尉 1842
  • 四川蓬州知州
  • 湖北武昌鹽法道 1851
  • 廣西按察使 1851-1852
  • 賽尚阿軍翼長 1851-1852
著作
  • 《中復堂全集》 98卷
  • 《東槎紀略》 5卷
  • 《康輶紀行》 16卷
  • 《寸陰叢錄》 4卷
  • 《識小錄》 8卷
  • 《東溟文集》 26卷
  • 《後湘詩集》 20卷
  • 《東溟奏稿》 4卷
  • 《遺稿》 5卷
  • 《遺稿續編》 3卷
  • 《姚氏先德傳》

生平 编辑

初入仕途 编辑

姚瑩為姚鼐姪孫。以文見長,為桐城派學者之一。嘉慶十二年(1807年)中舉人,嘉慶十三年(1808年)聯捷進士。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被派往台灣擔任海防同知。道光元年(1821年)因故貶至噶瑪蘭(今宜蘭縣)任通判。他將從台南一路前往噶瑪蘭就任旅途之見聞、記述成〈臺北道里記〉一文。道光十二年(1832年)調江蘇武進知縣。

鎮守台灣 编辑

道光十八年(1838年)擢升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成為台灣最高軍政官員。姚瑩上任台灣道之後,治績頗佳。是少數能洞悉亂源,並提出解決之道、建立事功的清朝駐台官吏。[2] 道光二十年(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他奉命嚴加鎮守台灣。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強颱风致英船 Nerbudda 號失事(船員歐人29名,菲人5名,印人240名),台灣兵備道姚瑩與台灣鎮總兵達洪阿,於鴉片戰爭並未與英軍作戰,卻將此船加上怡和洋行Ann號之船難獲救人員虛報戰功為戰俘並押往台灣府。道光二十一年(1842年)8月,除含船長的9名英國軍官、2名漢人及病死獄中者之外,兩船其餘197人全部被斬殺[3],是為「吶爾不噠」號事件

不過,除此說法外,亦有多項文獻指出姚瑩實際曾與英軍激戰,並在大安之役[4] 立下戰功。[5][6][7]

任官四川 编辑

兩個月後,於鴉片戰爭戰敗的清帝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英國追究此事件之責任。隔年(1843年),姚瑩遂被送刑部審訊,但是,道光帝對此「冒功欺罔」的行為,卻輕饒,只關十二日即釋放,對外假降調四川而實為升遷。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他在對西康、西藏等地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写成《康輶纪行[註 1],该书介绍了英法俄印历史地理情况,印度尼泊尔锡金入藏交通要道,以及藏传佛教天主教回教源流等问题。

晚年職務 编辑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姚瑩因病回籍。道光三十年(1850年),清文宗即位,姚瑩再次被啟用,任湖北武昌鹽法道,升廣西按察使,署湖南按察使。咸豐三年(1853年)卒於任內。孫姚永樸

著作 编辑

著有〈臺北道里記〉、《東槎紀略》[註 2]、《康輶紀行》、《中復堂全集》、〈上督撫言防海急務狀〉、〈節錄臺灣十七口設防狀〉、〈駁淡水守口兵費不可停給議〉。

〈臺北道里記〉、〈上督撫言防海急務狀〉、〈節錄臺灣十七口設防狀〉、〈駁淡水守口兵費不可停給議〉四篇文章,有被收入陳培桂淡水廳志卷十五上‧附錄一 文徵(上)》。

註釋 编辑

  1. ^ 輶,國音ㄧㄡˊ、yóu,輕便的車子。例如「輶軒」即是「古代天子之使臣所乘的輕便車子。」
  2. ^ 槎,國音ㄔㄚˊ、chá,木筏。

延伸阅读 编辑

[]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清史稿·卷384》,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資料 编辑

  1. ^ . [2010-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2. ^ 謝貴文:清代臺灣循吏姚瑩的治安事功[永久失效連結]
  3. ^ 蔡石山著《Maritime Taiwan》及Joseph Beal Steere著《Formosa and Its Inhabitants》
  4. ^ 台灣記憶:台灣大事紀要,P178. [2012-02-02]. (原始内容于2017-01-13). 
  5. ^ 連橫編,《台灣通史》
  6. ^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臺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7. ^ 顧力仁,《台灣歷史人物小傳》,台北市,國家圖書館,2003年。
官衔
前任:
胡振遠
台灣府台灣縣知縣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上任
繼任:
徐鍔
前任:
沈汝瀚
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
道光十七年(1837年)上任
繼任:
熊一本
前任:
吳鼎昌
清朝廣西按察使
咸丰元年五月十九 - 咸丰二年
1851年6月18日 - 1852年
繼任:
許祥光

姚瑩, 1785年, 1853年, 字石甫, 一字明叔, 號展和, 晚號幸翁, 安徽桐城, 今属枞阳县域, 清朝政治人物, 官至廣西按察使, 大清廣西按察使籍貫, 安徽省安慶府桐城縣, 今属枞阳县域, 族裔, 漢族字號, 字石甫, 一字明叔號東溟, 展如, 幸翁, 展和室名十幸齋, 中復堂出生, 乾隆五十年, 1785年, 安徽省安慶府桐城縣, 今属枞阳县域, 逝世, 咸豐三年, 1853年, 68歲, 廣西出身嘉慶十三年戊辰科進士經歷福建漳州府平和縣知縣, 1815, 1817, 福建龍溪縣知縣, 1817, 1. 姚瑩 1785年 1853年 字石甫 一字明叔 號展和 晚號幸翁 安徽桐城 今属枞阳县域 人 1 清朝政治人物 官至廣西按察使 姚瑩大清廣西按察使籍貫 安徽省安慶府桐城縣 今属枞阳县域 族裔 漢族字號 字石甫 一字明叔號東溟 展如 幸翁 展和室名十幸齋 中復堂出生 乾隆五十年 1785年 安徽省安慶府桐城縣 今属枞阳县域 逝世 咸豐三年 1853年 68歲 廣西出身嘉慶十三年戊辰科進士經歷福建漳州府平和縣知縣 1815 1817 福建龍溪縣知縣 1817 1819 福建臺灣縣知縣 1819 福建海防同知 1819 噶瑪蘭通判 署 1821 江蘇金壇縣知縣 江蘇元和縣知縣 江蘇武進縣知縣 江蘇高郵州知州 淮南監掣同知 淮南鹽運使 福建臺灣兵備道 1838 1843 按察使銜 1838 1843 雲騎尉 1842 四川蓬州知州 湖北武昌鹽法道 1851 廣西按察使 1851 1852 賽尚阿軍翼長 1851 1852著作 中復堂全集 98卷 東槎紀略 5卷 康輶紀行 16卷 寸陰叢錄 4卷 識小錄 8卷 東溟文集 26卷 後湘詩集 20卷 東溟奏稿 4卷 遺稿 5卷 遺稿續編 3卷 姚氏先德傳 目录 1 生平 1 1 初入仕途 1 2 鎮守台灣 1 3 任官四川 1 4 晚年職務 2 著作 3 註釋 4 延伸阅读 5 參考資料生平 编辑初入仕途 编辑 姚瑩為姚鼐姪孫 以文見長 為桐城派學者之一 嘉慶十二年 1807年 中舉人 嘉慶十三年 1808年 聯捷進士 嘉慶二十四年 1819年 被派往台灣擔任海防同知 道光元年 1821年 因故貶至噶瑪蘭 今宜蘭縣 任通判 他將從台南一路前往噶瑪蘭就任旅途之見聞 記述成 臺北道里記 一文 道光十二年 1832年 調江蘇武進知縣 鎮守台灣 编辑 道光十八年 1838年 擢升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 成為台灣最高軍政官員 姚瑩上任台灣道之後 治績頗佳 是少數能洞悉亂源 並提出解決之道 建立事功的清朝駐台官吏 2 道光二十年 1840年 鴉片戰爭爆發 他奉命嚴加鎮守台灣 道光二十一年 1841年 強颱风致英船 Nerbudda 號失事 船員歐人29名 菲人5名 印人240名 台灣兵備道姚瑩與台灣鎮總兵達洪阿 於鴉片戰爭並未與英軍作戰 卻將此船加上怡和洋行Ann號之船難獲救人員虛報戰功為戰俘並押往台灣府 道光二十一年 1842年 8月 除含船長的9名英國軍官 2名漢人及病死獄中者之外 兩船其餘197人全部被斬殺 3 是為 吶爾不噠 號事件 不過 除此說法外 亦有多項文獻指出姚瑩實際曾與英軍激戰 並在大安之役 4 立下戰功 5 6 7 任官四川 编辑 兩個月後 於鴉片戰爭戰敗的清帝國與英國簽訂 南京條約 英國追究此事件之責任 隔年 1843年 姚瑩遂被送刑部審訊 但是 道光帝對此 冒功欺罔 的行為 卻輕饒 只關十二日即釋放 對外假降調四川而實為升遷 道光二十五年 1845年 他在對西康 西藏等地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写成 康輶纪行 註 1 该书介绍了英法俄印历史地理情况 印度 尼泊尔 锡金入藏交通要道 以及藏传佛教 天主教 回教源流等问题 晚年職務 编辑 道光二十八年 1848年 姚瑩因病回籍 道光三十年 1850年 清文宗即位 姚瑩再次被啟用 任湖北武昌鹽法道 升廣西按察使 署湖南按察使 咸豐三年 1853年 卒於任內 孫姚永樸 著作 编辑著有 臺北道里記 東槎紀略 註 2 康輶紀行 中復堂全集 上督撫言防海急務狀 節錄臺灣十七口設防狀 駁淡水守口兵費不可停給議 臺北道里記 上督撫言防海急務狀 節錄臺灣十七口設防狀 駁淡水守口兵費不可停給議 四篇文章 有被收入陳培桂 淡水廳志卷十五上 附錄一 文徵 上 註釋 编辑 輶 國音ㄧㄡˊ you 輕便的車子 例如 輶軒 即是 古代天子之使臣所乘的輕便車子 槎 國音ㄔㄚˊ cha 木筏 延伸阅读 编辑 编 nbsp 在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nbsp 清史稿 卷384 出自趙爾巽 清史稿 參考資料 编辑 中研院史語所 姚瑩 2010 07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5 02 謝貴文 清代臺灣循吏姚瑩的治安事功 永久失效連結 蔡石山著 Maritime Taiwan 及Joseph Beal Steere著 Formosa and Its Inhabitants 台灣記憶 台灣大事紀要 P178 2012 02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1 13 連橫編 台灣通史 劉寧顏編 重修台灣省通志 臺北市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4年 顧力仁 台灣歷史人物小傳 台北市 國家圖書館 2003年 官衔前任 胡振遠 台灣府台灣縣知縣嘉庆二十四年 1819年 上任 繼任 徐鍔前任 沈汝瀚 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道光十七年 1837年 上任 繼任 熊一本前任 吳鼎昌 清朝廣西按察使咸丰元年五月十九 咸丰二年1851年6月18日 1852年 繼任 許祥光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姚瑩 amp oldid 7459980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