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壮族美术

壮族美术,是指壮族人民创造的绘画、雕刻、建筑、工艺美术等视觉艺术作品。壮族原始文化遗迹中,以桂南、桂西地区出土的大石铲为代表器形。石铲器身扁平,弧刃无锋,外观规整,造型均衡美观。古代美术中的绘画以左江崖壁画为其代表,画地达八十四处,其中五处属晚近期作品,另七十九处尚属战国早期至东汉的产物。崖壁画分布之广,地理环境之险,图像之多,画面之大,实属罕见。其古建筑多为干栏式。工艺制品中以铜鼓等青铜器见长,铜鼓主要为北流型、灵山型、冷水冲型,也称“三型铜鼓”。三型鼓的出现,标志着壮族祖先的青铜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其他青铜器有钱、鸟首伞状器、盘口鼎、羊角钮钟、扁茎短剑、注形器、筒、蔑刀、铜屋等。壮族的麻栏建筑与百越族中各族群的干阑建筑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广西的织造是以丝质纬线决定图案与色彩的变化,以棉质经线作为图案的底面,织成后会出现一种粗放厚重、富有立体变化的艺术效果。其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在壮族人的生活中均占有很高地位。人称此传统工艺品为“壮锦”。壮族服饰以简洁朴实为基因,配以华美精巧的壮锦作边饰,色彩对比强烈。壮文呈方形,故壮族民间称之为“方块字”,也有人称为“土字”或“土俗字”。保存完好的最早壮文见于上林的《六合坚固大宅颂碑》。当今,在壮族中已涌现出不少画家和雕塑家,儿童画家亚妮等的作品,在画坛引起轰动。还有不少优秀的国画、油画、版画、水粉画、雕塑等作品相继问世。民间农民画也颇流行。

早期绘画 编辑

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西汉墓出土的漆绘招魂升天图,是早期壮族地区绘画的代表。此图是用彩漆画在一件铜筒的外围。铜筒高41.8厘米,自上而下绘有四段人物的图画,各段既自成一幅,被此又连贯相通。第一段,描绘两位方士相向跪坐,默念咒语,作丧葬祭把的姿态,给墓主人超度灵魂升天。两人之间画了些符号化的扶桑树,象征东方天国。另一头,画墓主人在捶打一只温良的狗。据记载,邀神下凡,楚人是用猪、牛,越人则是用狗、鸡。画师意图明显,即示墓主人生前就有敬神的心愿。第二段,画两个女子向巫师跪拜,中间有高盆、鱼篓等物,表现巫师给殉葬者举行招魂仪式。另一头绘巫师骑云豹驾雾,绘巫师向闭目平躺的墓主人念咒语,再配以猫头鹰、大老鼠等阳问之物,表明墓主人已死并向天堂引升灵魂。第三段,绘墓主人在巫师的默念声中,向上天雀跃狂奔,表现墓主人正在升天途中的情景。还画有明确指向的东西,表明墓主人升天的方向,画面洋溢着欢快送别的气氛。第四段,绘墓主人飘然自若,立于彩云仙境之中,巫师立于其旁,供缉道贺,凤鸟起舞俸场,而狗却被把守天门的怪兽拒挡门外。

同一汉墓中还出土了漆绘猎头图。此图是用黑漆绘在一个铜盆6外围。共出土4件,有3件尚保存清晰的图画。铜盆i10一17厘米,口径44—65厘米。盆口沿有4个铺首衔环,在4个铺首之间,分别绘有4组人物生活图,其内容为议事、战争、猎头、斗兽,可能是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写照。猎头,即是将人头砍下,作祭招供品,可见此画是反映野蛮的战争。

铜鼓 编辑

 
出土於贵港罗泊湾的一面铜鼓

铜鼓是壮族青铜器的代表。经学者们考证,认为骆越人曾使用过石寨山型铜鼓;僚人是冷水冲型和遵义型铜鼓的铸造者和使用者;北流型早期和中期鼓的主人是西瓯人;北流型晚期鼓和灵山型鼓是於浒人和俚人的文化遗物;而麻江型铜鼓则为僮人所用,至今仍沿用。

铜鼓的外形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造型艺术。无底腹空,腰曲胸鼓。鼓面为重点装饰部分,中心常配以太阳纹,外围则以晕圈装饰,与鼓边接近的团带上铸着精美的圆雕装饰物,最多的是青蛙,其次有骑士、牛、龟、鸟等。造型夸张、雄强、有力、庄重耐看。鼓胸、鼓腰也配有许多具有浓郁装饰性的绘画图案。鼓足则空留素底,造成一种疏密、虚实相间,相得益彰的效果。这些图像都在模坯上用楼刻或压印技术制作而成,采用线地浮雕的技法,画像传神简洁,线条刚劲有力。画像纹饰大抵分物像纹饰、图案纹饰两类。物像纹饰有太阳纹、翔骂纹、鹿纹、龙舟竞渡纹和羽人舞蹈纹等;图案纹饰有云雷纹、圆圈纹、钱纹和席纹等。这些图像纹饰往往以重复或轮换的形象、构图出现,产生强烈的整体艺术效果,表现出合理的装饰布局。鼓胸装饰带的图像有长卷形式,而鼓腰装饰则相对独立。

花山壁画 编辑

花山崖画是壮族先民崖画艺术的代表,其画面高44米,宽170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幅崖壁画。画面从距山脚2米开始绘制,而以5—20米高的中间部分的画像最多。崖画大部分描绘着不同的人物形态,至今仍能清晰可辨的约有1300多个,最大的高达2米,最小的不到0.3米,多数人物在0.6至1.5米之间。人物旁边、顶部或脚下多配有物件或动物,共同构成花山的全部壁画。所绘人物均为裸体,形象淳朴,形态各异。正中有一个腰挂刀剑、头上有兽形装饰、配有坐骑的数米高巨人,威风凛凛地站在那里观看弄鼓击乐狂歌纵舞的人群,估计为领袖或指挥官。其余人物多取正面,双管平伸上举,腿曲作骑马蹲挡式,好似舞蹈动作的一瞬间;也有少数侧面人物,多数难辨性别。纵观全面,画面表现的是某种祭把活动的场面,但具体内容所指,目前有不同的看法。花山崖画系用软刷类工具调红颜色画成,用笔租犷有力,古朴稚拙,群像生动,构图饱满,求密讲势。画壁于河弯处的峡谷陡崖之上,在阳光照耀和水光反映下,放出红色异彩,大气神秘。崖画无文字说明,关于制作时间,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战国前期,有的认为是汉代遗物,有的认为是唐宋西原蛮人遗物。

明清石雕 编辑

陵墓雕刻时期盛行于壮族地区。主要为土司陵墓设计。采用石雕群的形式,以动物为多,计有石狮、石马、石羊、石龟、怪兽和石涌等。这种石雕刀工姻熟、苍劲流畅,雕、磨、阴、阳手法并用,造型既写实又夸张传神,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当代版画 编辑

云南省马关县仁和乡河峨新寨的农民版画,在当代壮族绘画中有一定地位。它始于1974年,在文山州群众艺术馆美术辅导干部指导下形成。其特点是单线阴刻,黑白分明,质朴率真。作品计10余次参加州美展,1979年参加全国性展出,广为报刊选用。曾有两批作品计20余件应邀赴日本展出,产生一定影响。

壮族美术,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0年5月19日, 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 请协助補充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被移除, 是指壮族人民创造的绘画, 雕刻, 建筑, 工艺美术等视觉艺术作品, 壮族原始文化遗迹中, 以桂南, 桂西地区出土的大石铲为代表器形, 石铲器身扁平, 弧刃无锋, 外观规整, 造型均衡美观, 古代美术中的绘画以左江崖壁画为其代表, 画地达八十四处, 其中五处属晚近期作品, 另七十九处尚属战国早期至东汉的产物, 崖壁画分布之广, 地理环境.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0年5月19日 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 请协助補充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被移除 壮族美术 是指壮族人民创造的绘画 雕刻 建筑 工艺美术等视觉艺术作品 壮族原始文化遗迹中 以桂南 桂西地区出土的大石铲为代表器形 石铲器身扁平 弧刃无锋 外观规整 造型均衡美观 古代美术中的绘画以左江崖壁画为其代表 画地达八十四处 其中五处属晚近期作品 另七十九处尚属战国早期至东汉的产物 崖壁画分布之广 地理环境之险 图像之多 画面之大 实属罕见 其古建筑多为干栏式 工艺制品中以铜鼓等青铜器见长 铜鼓主要为北流型 灵山型 冷水冲型 也称 三型铜鼓 三型鼓的出现 标志着壮族祖先的青铜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 其他青铜器有钱 鸟首伞状器 盘口鼎 羊角钮钟 扁茎短剑 注形器 筒 蔑刀 铜屋等 壮族的麻栏建筑与百越族中各族群的干阑建筑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 广西锦的织造是以丝质纬线决定图案与色彩的变化 以棉质经线作为图案的底面 织成后会出现一种粗放厚重 富有立体变化的艺术效果 其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在壮族人的生活中均占有很高地位 人称此传统工艺品为 壮锦 壮族服饰以简洁朴实为基因 配以华美精巧的壮锦作边饰 色彩对比强烈 壮文呈方形 故壮族民间称之为 方块字 也有人称为 土字 或 土俗字 保存完好的最早壮文见于上林的 六合坚固大宅颂碑 当今 在壮族中已涌现出不少画家和雕塑家 儿童画家亚妮等的作品 在画坛引起轰动 还有不少优秀的国画 油画 版画 水粉画 雕塑等作品相继问世 民间农民画也颇流行 目录 1 早期绘画 2 铜鼓 3 花山壁画 4 明清石雕 5 当代版画早期绘画 编辑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西汉墓出土的漆绘招魂升天图 是早期壮族地区绘画的代表 此图是用彩漆画在一件铜筒的外围 铜筒高41 8厘米 自上而下绘有四段人物的图画 各段既自成一幅 被此又连贯相通 第一段 描绘两位方士相向跪坐 默念咒语 作丧葬祭把的姿态 给墓主人超度灵魂升天 两人之间画了些符号化的扶桑树 象征东方天国 另一头 画墓主人在捶打一只温良的狗 据记载 邀神下凡 楚人是用猪 牛 越人则是用狗 鸡 画师意图明显 即示墓主人生前就有敬神的心愿 第二段 画两个女子向巫师跪拜 中间有高盆 鱼篓等物 表现巫师给殉葬者举行招魂仪式 另一头绘巫师骑云豹驾雾 绘巫师向闭目平躺的墓主人念咒语 再配以猫头鹰 大老鼠等阳问之物 表明墓主人已死并向天堂引升灵魂 第三段 绘墓主人在巫师的默念声中 向上天雀跃狂奔 表现墓主人正在升天途中的情景 还画有明确指向的东西 表明墓主人升天的方向 画面洋溢着欢快送别的气氛 第四段 绘墓主人飘然自若 立于彩云仙境之中 巫师立于其旁 供缉道贺 凤鸟起舞俸场 而狗却被把守天门的怪兽拒挡门外 同一汉墓中还出土了漆绘猎头图 此图是用黑漆绘在一个铜盆6外围 共出土4件 有3件尚保存清晰的图画 铜盆i10一17厘米 口径44 65厘米 盆口沿有4个铺首衔环 在4个铺首之间 分别绘有4组人物生活图 其内容为议事 战争 猎头 斗兽 可能是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写照 猎头 即是将人头砍下 作祭招供品 可见此画是反映野蛮的战争 铜鼓 编辑 nbsp 出土於贵港罗泊湾的一面铜鼓铜鼓是壮族青铜器的代表 经学者们考证 认为骆越人曾使用过石寨山型铜鼓 僚人是冷水冲型和遵义型铜鼓的铸造者和使用者 北流型早期和中期鼓的主人是西瓯人 北流型晚期鼓和灵山型鼓是於浒人和俚人的文化遗物 而麻江型铜鼓则为僮人所用 至今仍沿用 铜鼓的外形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造型艺术 无底腹空 腰曲胸鼓 鼓面为重点装饰部分 中心常配以太阳纹 外围则以晕圈装饰 与鼓边接近的团带上铸着精美的圆雕装饰物 最多的是青蛙 其次有骑士 牛 龟 鸟等 造型夸张 雄强 有力 庄重耐看 鼓胸 鼓腰也配有许多具有浓郁装饰性的绘画图案 鼓足则空留素底 造成一种疏密 虚实相间 相得益彰的效果 这些图像都在模坯上用楼刻或压印技术制作而成 采用线地浮雕的技法 画像传神简洁 线条刚劲有力 画像纹饰大抵分物像纹饰 图案纹饰两类 物像纹饰有太阳纹 翔骂纹 鹿纹 龙舟竞渡纹和羽人舞蹈纹等 图案纹饰有云雷纹 圆圈纹 钱纹和席纹等 这些图像纹饰往往以重复或轮换的形象 构图出现 产生强烈的整体艺术效果 表现出合理的装饰布局 鼓胸装饰带的图像有长卷形式 而鼓腰装饰则相对独立 花山壁画 编辑花山崖画是壮族先民崖画艺术的代表 其画面高44米 宽170米 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幅崖壁画 画面从距山脚2米开始绘制 而以5 20米高的中间部分的画像最多 崖画大部分描绘着不同的人物形态 至今仍能清晰可辨的约有1300多个 最大的高达2米 最小的不到0 3米 多数人物在0 6至1 5米之间 人物旁边 顶部或脚下多配有物件或动物 共同构成花山的全部壁画 所绘人物均为裸体 形象淳朴 形态各异 正中有一个腰挂刀剑 头上有兽形装饰 配有坐骑的数米高巨人 威风凛凛地站在那里观看弄鼓击乐狂歌纵舞的人群 估计为领袖或指挥官 其余人物多取正面 双管平伸上举 腿曲作骑马蹲挡式 好似舞蹈动作的一瞬间 也有少数侧面人物 多数难辨性别 纵观全面 画面表现的是某种祭把活动的场面 但具体内容所指 目前有不同的看法 花山崖画系用软刷类工具调红颜色画成 用笔租犷有力 古朴稚拙 群像生动 构图饱满 求密讲势 画壁于河弯处的峡谷陡崖之上 在阳光照耀和水光反映下 放出红色异彩 大气神秘 崖画无文字说明 关于制作时间 说法不一 有的认为是战国前期 有的认为是汉代遗物 有的认为是唐宋西原蛮人遗物 明清石雕 编辑陵墓雕刻明清时期盛行于壮族地区 主要为土司陵墓设计 采用石雕群的形式 以动物为多 计有石狮 石马 石羊 石龟 怪兽和石涌等 这种石雕刀工姻熟 苍劲流畅 雕 磨 阴 阳手法并用 造型既写实又夸张传神 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当代版画 编辑云南省马关县仁和乡河峨新寨的农民版画 在当代壮族绘画中有一定地位 它始于1974年 在文山州群众艺术馆美术辅导干部指导下形成 其特点是单线阴刻 黑白分明 质朴率真 作品计10余次参加州美展 1979年参加全国性展出 广为报刊选用 曾有两批作品计20余件应邀赴日本展出 产生一定影响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壮族美术 amp oldid 6464763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