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埃德娜·聖文森特·米萊

埃德娜·聖文森特·米萊(Edna St. Vincent Millay,1892年2月22日—1950年10月19日),美国抒情詩詩人,劇作家。是第三位獲得普利茲詩歌獎的女性。同時其放蕩不羈、波希米亞式生活,及許多她與男男女女的感情事也令她廣為人知。在她的散文都是以Nancy Boyd為筆名。

埃德娜·聖文森特·米萊,卡尔·范·韦克滕攝於1933年。

早期生活 编辑

米萊出生於美國緬因州洛克蘭,父親亨利(Henry Tollman Millay)是一位教師,日後升調教育廳長;母親科拉(Cora Lounella, Buzzelle)是一位護士。米萊的中名緣起出生前不久她叔叔在紐約聖文森特醫院獲救回一命。

1904年,由於亨利並未擔起養家的職責,米萊父母兩人經過幾年分居後正式離婚。由於錢銀周轉問題,科拉帶著三位女兒埃德娜,諾爾瑪和凱瑟琳穿州過市在親戚朋友間寄居。雖然家境貧窮,但科拉始終帶著滿箱古典文學,諸如威廉·莎士比亞約翰·彌爾頓,並以帶愛爾蘭腔的口音讀給她的孩子聽,科拉教導她的女兒們要獨立和說出她們的想法。最後她們一家人安定在科拉阿姨在緬因州康頓鎮的小屋,就在這所簡樸的房屋中,米萊寫下了她第一首詩,展開她的文學生涯。

在康頓鎮高中,米萊開始為校刊《The Megunticook》撰稿並擔任主編,還在兒童刊物《聖尼古拉斯》發表了若干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其中〈Camden Herald〉獲選為15歲以下現代文學文選。

後來,米萊憑〈再生〉("Renascence",1912年)獲得獎學金升讀弗沙學院,1917年畢業後搬到紐約市

寫作生涯 编辑

在紐約期間,她居住在格林威治村莊,亦是在此時首次蜚聲美國。她於1923年憑《豎琴織工集》獲得普利茲詩歌獎。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其聲譽因為她撰文支持同盟國於戰事的努力而備受抨擊。

私人生活 编辑

米萊是一個雙性戀者,在法薩爾大學的時期跟校內一些女生發生過關係。1921年初,她前往巴黎,遇上了雕刻家塞爾馬·伍德英语Thelma Wood(Thelma Wood),兩人有過浪漫的關係。在格林威治村莊跟巴黎的那幾年,她跟一些男性有過關係,包括曾於1920年向米萊求婚失敗的文學評論家艾德蒙‧威爾森英语Edmund Wilson(Edmund Wilson)。

1923年,她與43歲的鰥夫波賽凡(Eugene Jan Boissevain)結婚。既是勞工律師又是隨軍記者的波賽凡十分支持米萊的工作,兩人住在紐約拿破崙的一個農舍。

米萊跟波賽凡的婚姻屬於開放婚姻,他們各自都有其他伴侶。而當時與米萊最出名的大概是比她年輕14歲的埃爾皮德亞·拉利洛英语George Dillon (poet)(George Dillon),米萊曾在詩中數次提及他。另外,米萊跟拉利洛曾共同翻譯波德萊爾的《惡之花英语Les Fleurs du mal》(Les fleurs du mal)。

波賽凡於1949年死於肺癌。次年10月19日,米萊被發現死於家中樓梯,表面死因是跌倒造成頸骨折斷。

作品 编辑

米萊最廣為人知的短詩相信是《第一粒無花果》("First Fig",1920年):

My candle burns at both ends;
It will not last the night;
But ah, my foes, and oh, my friends--
It gives a lovely light!

我的蠟燭在兩頭燃燒
它終究撐不到拂曉
但我的敵人呀 朋友啊-
那燭光多麼妖嬈!

數學家們認為她的《只有歐幾里得見過赤裸之美》("Euclid Alone Has Looked on Beauty Bare",1923年)一詩表達出數學的美,或是對歐幾里得幾何崇高敬意。

此外,她最優秀作品亦可能是《再生》("Renascence")和《豎琴織工之歌》("The Ballad Of The Harp-Weaver")。

托馬斯·哈代曾經說過美國有兩大吸引人的:摩天大樓和埃德娜·聖文森特·米萊的詩。

外部連結 编辑

  • Edna St. Vincent Millay at the Poetry Found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Millay Socie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Works by Edna St. Vincent Millay at the Academy of American Poe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Biography and 18 poems ("Ashes of Life", "The Betrothal", "Departure", "Dirge", "Ebb", "Feast", "First Fig", "[Four Sonnets 1922]", "Grown Up", "Humoresque", "Lament", "The Penitent", "Recuerdo", "Second Fig", "Sonnets 1923", "Sonnets from an Ungrafted Tree", "Sorrow", "Spring")
  • Edna St. Vincent Millay的作品 - 古騰堡計劃
  • Edna St. Vincent Millay - 古滕堡分布式校对(加拿大)
  • 互联网档案馆中埃德娜·聖文森特·米萊的作品或与之相关的作品
  • 互联网档案馆中Edna St. Vincent Millay as Nancy Boyd的作品或与之相关的作品
  •   來自埃德娜·聖文森特·米萊的LibriVox公共領域有聲讀物
  • Archive and images a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 New York Times Obituary October 20, 1950 "Edna St. V. Millay Found Dead At 5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2010-09-13
  • Miriam Gurko-Floyd Dell Pape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The Newberry Library
  • Guide to the Edna St. Vincent Millay Collec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Vassar College Archives and Special Collections Library
  • Finding aid to Edna St. Vincent Millay papers, 1928–1941, at Columbia University. Rare Book & Manuscript Libra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埃德娜, 聖文森特, 米萊,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2年4月20日, 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 请协助補充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被移除, edna, vincent, millay, 1892年2月22日, 1950年10月19日, 美国抒情詩詩人, 劇作家, 是第三位獲得普利茲詩歌獎的女性, 同時其放蕩不羈, 波希米亞式生活, 及許多她與男男女女的感情事也令她廣為人知, 在她的散文都是以nancy, boyd為筆名, 卡尔, 韦克滕攝於1933年, .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2年4月20日 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 请协助補充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被移除 埃德娜 聖文森特 米萊 Edna St Vincent Millay 1892年2月22日 1950年10月19日 美国抒情詩詩人 劇作家 是第三位獲得普利茲詩歌獎的女性 同時其放蕩不羈 波希米亞式生活 及許多她與男男女女的感情事也令她廣為人知 在她的散文都是以Nancy Boyd為筆名 埃德娜 聖文森特 米萊 卡尔 范 韦克滕攝於1933年 目录 1 早期生活 2 寫作生涯 3 私人生活 4 作品 5 外部連結早期生活 编辑米萊出生於美國緬因州洛克蘭 父親亨利 Henry Tollman Millay 是一位教師 日後升調教育廳長 母親科拉 Cora Lounella Buzzelle 是一位護士 米萊的中名緣起出生前不久她叔叔在紐約聖文森特醫院獲救回一命 1904年 由於亨利並未擔起養家的職責 米萊父母兩人經過幾年分居後正式離婚 由於錢銀周轉問題 科拉帶著三位女兒埃德娜 諾爾瑪和凱瑟琳穿州過市在親戚朋友間寄居 雖然家境貧窮 但科拉始終帶著滿箱古典文學 諸如威廉 莎士比亞 約翰 彌爾頓 並以帶愛爾蘭腔的口音讀給她的孩子聽 科拉教導她的女兒們要獨立和說出她們的想法 最後她們一家人安定在科拉阿姨在緬因州康頓鎮的小屋 就在這所簡樸的房屋中 米萊寫下了她第一首詩 展開她的文學生涯 在康頓鎮高中 米萊開始為校刊 The Megunticook 撰稿並擔任主編 還在兒童刊物 聖尼古拉斯 發表了若干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 其中 Camden Herald 獲選為15歲以下現代文學文選 後來 米萊憑 再生 Renascence 1912年 獲得獎學金升讀弗沙學院 1917年畢業後搬到紐約市 寫作生涯 编辑在紐約期間 她居住在格林威治村莊 亦是在此時首次蜚聲美國 她於1923年憑 豎琴織工集 獲得普利茲詩歌獎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其聲譽因為她撰文支持同盟國於戰事的努力而備受抨擊 私人生活 编辑米萊是一個雙性戀者 在法薩爾大學的時期跟校內一些女生發生過關係 1921年初 她前往巴黎 遇上了雕刻家塞爾馬 伍德 英语 Thelma Wood Thelma Wood 兩人有過浪漫的關係 在格林威治村莊跟巴黎的那幾年 她跟一些男性有過關係 包括曾於1920年向米萊求婚失敗的文學評論家艾德蒙 威爾森 英语 Edmund Wilson Edmund Wilson 1923年 她與43歲的鰥夫波賽凡 Eugene Jan Boissevain 結婚 既是勞工律師又是隨軍記者的波賽凡十分支持米萊的工作 兩人住在紐約拿破崙的一個農舍 米萊跟波賽凡的婚姻屬於開放婚姻 他們各自都有其他伴侶 而當時與米萊最出名的大概是比她年輕14歲的埃爾皮德亞 拉利洛 英语 George Dillon poet George Dillon 米萊曾在詩中數次提及他 另外 米萊跟拉利洛曾共同翻譯波德萊爾的 惡之花 英语 Les Fleurs du mal Les fleurs du mal 波賽凡於1949年死於肺癌 次年10月19日 米萊被發現死於家中樓梯 表面死因是跌倒造成頸骨折斷 作品 编辑米萊最廣為人知的短詩相信是 第一粒無花果 First Fig 1920年 My candle burns at both ends It will not last the night But ah my foes and oh my friends It gives a lovely light 我的蠟燭在兩頭燃燒 它終究撐不到拂曉 但我的敵人呀 朋友啊 那燭光多麼妖嬈 數學家們認為她的 只有歐幾里得見過赤裸之美 Euclid Alone Has Looked on Beauty Bare 1923年 一詩表達出數學的美 或是對歐幾里得幾何崇高敬意 此外 她最優秀作品亦可能是 再生 Renascence 和 豎琴織工之歌 The Ballad Of The Harp Weaver 托馬斯 哈代曾經說過美國有兩大吸引人的 摩天大樓和埃德娜 聖文森特 米萊的詩 外部連結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埃德娜 聖文森特 米萊英語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Author Edna St Vincent Millay英語维基语录上的相关摘錄 埃德娜 聖文森特 米萊Edna St Vincent Millay at the Poetry Foundatio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illay Societ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orks by Edna St Vincent Millay at the Academy of American Poet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elected Poetry of Edna St Vincent Millay Biography and 18 poems Ashes of Life The Betrothal Departure Dirge Ebb Feast First Fig Four Sonnets 1922 Grown Up Humoresque Lament The Penitent Recuerdo Second Fig Sonnets 1923 Sonnets from an Ungrafted Tree Sorrow Spring Edna St Vincent Millay的作品 古騰堡計劃 Edna St Vincent Millay 古滕堡分布式校对 加拿大 互联网档案馆中埃德娜 聖文森特 米萊的作品或与之相关的作品 互联网档案馆中Edna St Vincent Millay as Nancy Boyd的作品或与之相关的作品 nbsp 來自埃德娜 聖文森特 米萊的LibriVox公共領域有聲讀物 Archive and images at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New York Times Obituary October 20 1950 Edna St V Millay Found Dead At 58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2010 09 13 Miriam Gurko Floyd Dell Paper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The Newberry Library Guide to the Edna St Vincent Millay Collectio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Vassar College Archives and Special Collections Library Finding aid to Edna St Vincent Millay papers 1928 1941 at Columbia University Rare Book amp Manuscript Librar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埃德娜 聖文森特 米萊 amp oldid 7616720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