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地熱能發電

地熱能發電(英語:Geothermal power)是指以地熱能為動力來源,以驅動發電機產生電力。地熱能發電技術主要可分為乾蒸汽(Dry Steam)、閃發蒸汽(Flash Steam),以及雙循環(Binary cycle)三種。目前全球已有29個國家或地區有地熱能發電營運,截至2019年底總裝機容量為15,400 MW。裝置量領先的國家包括美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西蘭[1]

位於冰島卡拉夫拉地熱能發電站英语Krafla Geothermal Power Station
已有地熱能發電項目的國家或地區

根據地熱能協會(Geothermal Energy Association,簡稱GEA)估計,目前全球地熱能僅利用總潛能6.9%,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估計全球地熱能潛能在35 GW至2 TW之間[2]。地熱能發電被認為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可再生能源,因為其提取的熱量僅占地球內部熱能很小的一部分[3]。地熱能發電站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平均約為每千瓦·時45克二氧化碳,不到傳統燃煤電廠排放量的5%[4]

發展沿革 编辑

地熱能發電起源於20世紀初期。1904年7月4日,皮耶羅·吉諾里·孔蒂(義大利語Piero Ginori Conti)在義大利拉德雷洛英语Larderello測試了全球第一台地熱發電機,成功點亮了四個燈泡[5],之後當地於1911年建立第一座地熱能發電站。1920年代日本別府美國加州建造地熱能發電實驗機組。1958年,新西蘭懷拉基發電站英语Wairakei Power Station為第一座使用閃發蒸汽(Flash Steam)技術的地熱能發電站[6]。1960年,太平洋瓦斯與電力公司美國加州建立地熱能發電站[7]。1967年,蘇聯首次展示雙循環(Binary cycle)地熱能發電站;美國於1981年發展雙循環地熱能發電站。2006年,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切納溫泉的雙循環地熱能發電站,使用57°C(135°F)的工作流體,創下最低溫度記錄[8]

發電站類型 编辑

 
 
 
乾蒸汽(Dry Steam,左)、閃發蒸汽(Flash Steam,中),以及雙循環(Binary cycle,右)

乾蒸汽 编辑

乾蒸汽(Dry Steam)是最簡單,最古老的設計。這種類型的發電站並不常見,因為地殼中有可直接利用的乾蒸汽之地點不易尋得。使用乾蒸汽之地熱能發電設施最簡單,且效率最高[9]。使用乾蒸汽之地熱能發電直接使用超過150°C的地熱蒸汽來推動渦輪發電機[2],當渦輪旋轉時,它為發電機提供動力,然後產生電力並且輸出[10],使用後的蒸汽被排放到冷凝器。在這裡蒸汽冷卻成水。水冷卻後,經由管道將冷凝後的水導回深井,以便吸收地底的熱能,並再次利用[11]

閃發蒸汽 编辑

閃發蒸汽(Flash Steam)適用於地層中的流體為水汽混合型態,為目前最常見之地熱能發電站類型。此類型發電站需要流體溫度至少180°C,甚至更高。流體在自身壓力下,流經管道至分離器(Separator),在此由於壓力下降而產生閃蒸現象,於此將蒸汽與水分離,並將蒸汽用於推動渦輪發電機。剩餘的水和冷凝的蒸汽都可以注入回到地層中,從而成為可重複利用的可再生能源[12]

雙循環 编辑

雙循環(Binary cycle)並不是直接使用地層中的流體來推動發電機,而是利用較低沸點的工作流體來推動渦輪發電機[8],此種形式的地熱能發電站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工作流體在常溫下為液態,其管路與地熱源管路不相通,兩者經由熱交換器將地層中流體的熱能傳遞至工作流體,使得工作流體轉為氣態,藉以推動渦輪發電機。此形式的流程稱為朗肯循環(Rankine cycle),若是工作流體為有機化合物,則稱為有機朗肯循環英语Organic Rankine cycle(Organic Rankine cycle,簡稱ORC)。這種類型的站的熱效率通常約為10~13%[13]

參見 编辑

  • 增強型地熱系統
  • 地熱供暖英语Geothermal heating
  • 乾熱岩熱能英语Hot dry rock geothermal energy

參考資料 编辑

  1. ^ 2020 TO BECOME A MILESTONE YEAR FOR THE GLOBAL GEOTHERMAL ENERGY SECTOR. https://www.geothermal-energy.org/. [2020-07-12]. (原始内容于2020-11-15) (英语). 
  2. ^ 2.0 2.1 Fridleifsson, Ingvar B.; Bertani, Ruggero; Huenges, Ernst; Lund, John W.; Ragnarsson, Arni; Rybach, Ladislaus, O. Hohmeyer and T. Trittin , 编, The possible role and contribution of geothermal energy to the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Luebeck, Germany: 59–80, 2008-02-11 [2020-07-12], (原始内容于2023-02-24)  |conference=被忽略 (帮助)
  3. ^ Rybach, Ladislaus, Geothermal Sustainability (PDF), Geo-Heat Centre Quarterly Bulletin 28 (3) (Klamath Falls, Oregon: Oreg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eptember 2007, 28 (3): 2–7 [2020-07-12], ISSN 0276-1084, (原始内容 (PDF)于2012-02-17) 
  4. ^ Moomaw, W., P. Burgherr, G. Heath, M. Lenzen, J. Nyboer, A. Verbruggen, 2011: Annex II: Methodology. In IPCC: Special Report on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nd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PDF): 10, [2020-07-14], (原始内容 (PDF)于2013-06-27) 
  5. ^ Tiwari, G. N.; Ghosal, M. K.,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Basic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Alpha Science Int'l Ltd., 2005, ISBN 1-84265-125-0 
  6. ^ . Ipenz.org.nz. 2013-06-22 [2020-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2). 
  7. ^ McLarty, Lynn; Reed, Marshall J., The U.S. Geothermal Industry: Three Decades of Growth (PDF), Energy Sources, Part A: Recovery, Uti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London: Taylor & Francis), 1992-10, 14 (4): 443–455 [2013-07-29], doi:10.1080/0090831920890873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5-16) 
  8. ^ 8.0 8.1 Erkan, K.; Holdmann, G.; Benoit, W.; Blackwell, D., Understanding the Chena Hot Springs, Alaska, geothermal system using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data, Geothermics, 2008, 37 (6): 565–585, ISSN 0375-6505, doi:10.1016/j.geothermics.2008.09.001 
  9. ^ Tabak, John. Solar and Geothermal Energy. New York: Facts On File, Inc. 2009: 97–183. ISBN 978-0-8160-7086-2. 
  10. ^ Geothermal Energy. National Geographic.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2012-11-20 [2020-07-12]. (原始内容于2020-11-11). 
  11. ^ Gawell, Karl. Economic Costs and Benefits of Geothermal Power (PDF). Geothermal Energy Association. 2014-06 [2020-07-12]. (原始内容 (PDF)于2020-07-12). 
  12. ^ Geothermal Energy. National Geographic. [2020-07-13]. (原始内容于2021-01-08) (英语). 
  13. ^ Geothermal Basics Overview. Office of Energy Efficiency and Renewable Energy. [2008-10-01]. (原始内容于2008-10-04). 

地熱能發電, 英語, geothermal, power, 是指以地熱能為動力來源, 以驅動發電機產生電力, 技術主要可分為乾蒸汽, steam, 閃發蒸汽, flash, steam, 以及雙循環, binary, cycle, 三種, 目前全球已有29個國家或地區有營運, 截至2019年底總裝機容量為15, 裝置量領先的國家包括美國, 印度尼西亞, 菲律賓, 新西蘭等, 位於冰島的卡拉夫拉站, 英语, krafla, geothermal, power, station, 已有項目的國家或地區, 根據地熱能協會. 地熱能發電 英語 Geothermal power 是指以地熱能為動力來源 以驅動發電機產生電力 地熱能發電技術主要可分為乾蒸汽 Dry Steam 閃發蒸汽 Flash Steam 以及雙循環 Binary cycle 三種 目前全球已有29個國家或地區有地熱能發電營運 截至2019年底總裝機容量為15 400 MW 裝置量領先的國家包括美國 印度尼西亞 菲律賓 新西蘭等 1 位於冰島的卡拉夫拉地熱能發電站 英语 Krafla Geothermal Power Station 已有地熱能發電項目的國家或地區 根據地熱能協會 Geothermal Energy Association 簡稱GEA 估計 目前全球地熱能僅利用總潛能6 9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估計全球地熱能潛能在35 GW至2 TW之間 2 地熱能發電被認為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可再生能源 因為其提取的熱量僅占地球內部熱能很小的一部分 3 地熱能發電站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平均約為每千瓦 時45克二氧化碳 不到傳統燃煤電廠排放量的5 4 目录 1 發展沿革 2 發電站類型 2 1 乾蒸汽 2 2 閃發蒸汽 2 3 雙循環 3 參見 4 參考資料發展沿革 编辑地熱能發電起源於20世紀初期 1904年7月4日 皮耶羅 吉諾里 孔蒂 義大利語 Piero Ginori Conti 在義大利拉德雷洛 英语 Larderello 測試了全球第一台地熱發電機 成功點亮了四個燈泡 5 之後當地於1911年建立第一座地熱能發電站 1920年代日本別府與美國加州建造地熱能發電實驗機組 1958年 新西蘭懷拉基發電站 英语 Wairakei Power Station 為第一座使用閃發蒸汽 Flash Steam 技術的地熱能發電站 6 1960年 太平洋瓦斯與電力公司在美國加州建立地熱能發電站 7 1967年 蘇聯首次展示雙循環 Binary cycle 地熱能發電站 美國於1981年發展雙循環地熱能發電站 2006年 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切納溫泉的雙循環地熱能發電站 使用57 C 135 F 的工作流體 創下最低溫度記錄 8 發電站類型 编辑 nbsp nbsp nbsp 乾蒸汽 Dry Steam 左 閃發蒸汽 Flash Steam 中 以及雙循環 Binary cycle 右 乾蒸汽 编辑 乾蒸汽 Dry Steam 是最簡單 最古老的設計 這種類型的發電站並不常見 因為地殼中有可直接利用的乾蒸汽之地點不易尋得 使用乾蒸汽之地熱能發電設施最簡單 且效率最高 9 使用乾蒸汽之地熱能發電直接使用超過150 C的地熱蒸汽來推動渦輪發電機 2 當渦輪旋轉時 它為發電機提供動力 然後產生電力並且輸出 10 使用後的蒸汽被排放到冷凝器 在這裡蒸汽冷卻成水 水冷卻後 經由管道將冷凝後的水導回深井 以便吸收地底的熱能 並再次利用 11 閃發蒸汽 编辑 閃發蒸汽 Flash Steam 適用於地層中的流體為水汽混合型態 為目前最常見之地熱能發電站類型 此類型發電站需要流體溫度至少180 C 甚至更高 流體在自身壓力下 流經管道至分離器 Separator 在此由於壓力下降而產生閃蒸現象 於此將蒸汽與水分離 並將蒸汽用於推動渦輪發電機 剩餘的水和冷凝的蒸汽都可以注入回到地層中 從而成為可重複利用的可再生能源 12 雙循環 编辑 雙循環 Binary cycle 並不是直接使用地層中的流體來推動發電機 而是利用較低沸點的工作流體來推動渦輪發電機 8 此種形式的地熱能發電站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工作流體在常溫下為液態 其管路與地熱源管路不相通 兩者經由熱交換器將地層中流體的熱能傳遞至工作流體 使得工作流體轉為氣態 藉以推動渦輪發電機 此形式的流程稱為朗肯循環 Rankine cycle 若是工作流體為有機化合物 則稱為有機朗肯循環 英语 Organic Rankine cycle Organic Rankine cycle 簡稱ORC 這種類型的站的熱效率通常約為10 13 13 參見 编辑 nbsp 可再生能源主题 nbsp 能源主题 nbsp 环境主题 增強型地熱系統 地熱供暖 英语 Geothermal heating 乾熱岩熱能 英语 Hot dry rock geothermal energy 參考資料 编辑 2020 TO BECOME A MILESTONE YEAR FOR THE GLOBAL GEOTHERMAL ENERGY SECTOR https www geothermal energy org 2020 07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15 英语 2 0 2 1 Fridleifsson Ingvar B Bertani Ruggero Huenges Ernst Lund John W Ragnarsson Arni Rybach Ladislaus O Hohmeyer and T Trittin 编 The possible role and contribution of geothermal energy to the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Luebeck Germany 59 80 2008 02 11 2020 07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2 24 conference 被忽略 帮助 Rybach Ladislaus Geothermal Sustainability PDF Geo Heat Centre Quarterly Bulletin 28 3 Klamath Falls Oregon Oreg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eptember 2007 28 3 2 7 2020 07 12 ISSN 0276 1084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2 02 17 Moomaw W P Burgherr G Heath M Lenzen J Nyboer A Verbruggen 2011 Annex II Methodology In IPCC Special Report on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nd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PDF 10 2020 07 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3 06 27 Tiwari G N Ghosal M K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Basic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Alpha Science Int l Ltd 2005 ISBN 1 84265 125 0 IPENZ Engineering Heritage Ipenz org nz 2013 06 22 2020 07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6 22 McLarty Lynn Reed Marshall J The U S Geothermal Industry Three Decades of Growth PDF Energy Sources Part A Recovery Uti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London Taylor amp Francis 1992 10 14 4 443 455 2013 07 29 doi 10 1080 00908319208908739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6 05 16 8 0 8 1 Erkan K Holdmann G Benoit W Blackwell D Understanding the Chena Hot Springs Alaska geothermal system using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data Geothermics 2008 37 6 565 585 ISSN 0375 6505 doi 10 1016 j geothermics 2008 09 001 Tabak John Solar and Geothermal Energy New York Facts On File Inc 2009 97 183 ISBN 978 0 8160 7086 2 Geothermal Energy National Geographic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2012 11 20 2020 07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11 Gawell Karl Economic Costs and Benefits of Geothermal Power PDF Geothermal Energy Association 2014 06 2020 07 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0 07 12 Geothermal Energy National Geographic 2020 07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1 08 英语 Geothermal Basics Overview Office of Energy Efficiency and Renewable Energy 2008 10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10 04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地熱能發電 amp oldid 7648160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