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告子

告子(?—?),名不害[1],一说東周战国思想家。一说是孟子的学生。一说因为告子本人无著作流传,他纯属杜撰。

曾受教于墨子,有口才[2],讲仁义;曾和孟子辯论人性问题,認為人性“無善、無不善”,因後天環境影響才有善人與惡人之別;主張“食、色,性也”[3]

注釋

  1. ^ 赵岐. 《孟子章句》. 告子者,告,姓也;子,男子之通称也,名不害。 
  2. ^ 墨翟. 《墨子·公孟篇》. 告子言谈甚辩 
  3. ^ 孟轲. 《孟子·告子》. 

告孟之辯

《告子上篇》中的前四章,直接敘述孟、告二子的論辯

第一章

告子曰:「性,猶杞柳也,義,猶桮棬也;以人性為仁義,猶以杞柳為桮棬。」

孟子曰:「子能順杞柳之性而以為桮棬乎?將戕賊杞柳而後以桮棬也?如將戕賊杞柳而以為桮棬,則亦將戕賊人以為仁義與?率天下之人而禍仁義者,必子之言夫!」

第二章

告子曰:「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

孟子曰:「水信無分於東西,無分於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

第三章

告子曰:「生之謂性。」

孟子曰:「生之謂性也,猶白之謂白與?」

曰:「然。」

「白羽之白也,猶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猶白玉之白歟?」

曰:「然。」

「然則犬之性猶牛之性,牛之性猶人之性與?」

思想主張

(一)生之謂性

《左傳》、《國語》中之性字,多數原是生字。而《告子》言性皆就生字之木義立説。而告子的「食色,性也」是表明人類之生息繁衍不離乎食色。又孟子在《告子上》中用「捨生取義」的例子,證明人的道德價值是高於維持生命的價值的,因此「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其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這個説法很可能是楊子、告子的以養生為最高標準的思想。

告子的「湍水無分於東西」之喻、「以及性無善無不善也」之説與葛瑞漢解釋為無固定的力相通,因《戒》篇中管仲對桓公説:無翼而飛者聲也,無根而固者情也,無方而富者生也。公亦固情謹聲,以嚴尊生。此謂道之榮。此處「無力一而富者生也」的「無力一」,故得出與告子所言的「性」之實義就是「生」,並無力一向上的規定。

(二)不動心

葛瑞漢曾經指出,《戒》篇中的「心不動」所表達的很可能就是告子的「不動心」。

   又《公孫丑上》

曰:「敢問夫子之不動心,與告子之不動心,可得聞與?」

「告子曰:『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得於心,勿求於氣。』不得於心,勿求於氣,可;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可。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氣次焉。故曰:『持其志,無暴其氣。』」

「既曰『志至焉,氣次焉』,又曰『持其志無暴其氣』者,何也?」

曰:「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也。今夫蹶者趨者,是氣也,而反動其心。」


   故告子的不動心方法乃是「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得於心,勿求於氣。」

又《朱註》為「告子謂於言有所不達,則當舍置其言而不必反求其理於心;於心有所不安,則當力制其心,而不必更求助於氣,此所以固守其心而不動之速也。」因此告子之不動心之法系將「心」與「言」、「氣」隔絕起來,以使「心」不受到外在環境,甚或人自身生理的影響、干擾,而達到不動的地步,亦即告子不動心的工夫,是採取遺世獨立、孤名自守的途徑。

(三)外敬與義外

「外敬」即為告子的「義外」,告子認為,「敬」之活動隨一時一境而變;「所敬者」的「可敬」屬性在外,故曰「外敬」。用告子的話説,「彼長而我長之」就猶如「彼自而我自之」,是「從其自於外」。則「義」只是隨順外物而得其宜而己。告子的「義外」其實與《管子》中因物制宜以靜心養生的思想是相通的。

參考資料

1.  萬光軍:《孟子仁義思想研究》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12,第102頁

2.  先秦諸子性命論及其價值取向 

3.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組織編選:《郭沫若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第208頁

4.  告子思想淵源考——兼論「求則得之」作為孟子倫理學思想的起點 

告子, 名不害, 一说東周战国时思想家, 一说是孟子的学生, 一说因为本人无著作流传, 他纯属杜撰, 曾受教于墨子, 有口才, 讲仁义, 曾和孟子辯论人性问题, 認為人性, 無善, 無不善, 因後天環境影響才有善人與惡人之別, 主張, 性也, 目录, 注釋, 告孟之辯,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思想主張, 生之謂性, 不動心, 外敬與義外, 參考資料注釋, 编辑, 赵岐, 孟子章句, 姓也, 男子之通称也, 名不害, 墨翟, 墨子, 公孟篇, 言谈甚辩, 孟轲, 孟子, 告孟之辯, 编辑, 上篇, 中的前四章. 告子 名不害 1 一说東周战国时思想家 一说是孟子的学生 一说因为告子本人无著作流传 他纯属杜撰 曾受教于墨子 有口才 2 讲仁义 曾和孟子辯论人性问题 認為人性 無善 無不善 因後天環境影響才有善人與惡人之別 主張 食 色 性也 3 目录 1 注釋 2 告孟之辯 2 1 第一章 2 2 第二章 2 3 第三章 3 思想主張 3 1 一 生之謂性 3 2 二 不動心 3 3 三 外敬與義外 4 參考資料注釋 编辑 赵岐 孟子章句 告子者 告 姓也 子 男子之通称也 名不害 墨翟 墨子 公孟篇 告子言谈甚辩 孟轲 孟子 告子 告孟之辯 编辑 告子上篇 中的前四章 直接敘述孟 告二子的論辯 第一章 编辑 告子曰 性 猶杞柳也 義 猶桮棬也 以人性為仁義 猶以杞柳為桮棬 孟子曰 子能順杞柳之性而以為桮棬乎 將戕賊杞柳而後以桮棬也 如將戕賊杞柳而以為桮棬 則亦將戕賊人以為仁義與 率天下之人而禍仁義者 必子之言夫 第二章 编辑 告子曰 性猶湍水也 決諸東方則東流 決諸西方則西流 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 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 孟子曰 水信無分於東西 無分於上下乎 人性之善也 猶水之就下也 人無有不善 水無有不下 今夫水 搏而躍之 可使過顙 激而行之 可使在山 是豈水之性哉 其勢則然也 人之可使為不善 其性亦猶是也 第三章 编辑 告子曰 生之謂性 孟子曰 生之謂性也 猶白之謂白與 曰 然 白羽之白也 猶白雪之白 白雪之白猶白玉之白歟 曰 然 然則犬之性猶牛之性 牛之性猶人之性與 思想主張 编辑 一 生之謂性 编辑 左傳 國語 中之性字 多數原是生字 而 告子 言性皆就生字之木義立説 而告子的 食色 性也 是表明人類之生息繁衍不離乎食色 又孟子在 告子上 中用 捨生取義 的例子 證明人的道德價值是高於維持生命的價值的 因此 生亦我所欲也 所欲有其於生者 故不為苟得也 這個説法很可能是楊子 告子的以養生為最高標準的思想 告子的 湍水無分於東西 之喻 以及性無善無不善也 之説與葛瑞漢解釋為無固定的力相通 因 戒 篇中管仲對桓公説 無翼而飛者聲也 無根而固者情也 無方而富者生也 公亦固情謹聲 以嚴尊生 此謂道之榮 此處 無力一而富者生也 的 無力一 故得出與告子所言的 性 之實義就是 生 並無力一向上的規定 二 不動心 编辑 葛瑞漢曾經指出 戒 篇中的 心不動 所表達的很可能就是告子的 不動心 又 公孫丑上 曰 敢問夫子之不動心 與告子之不動心 可得聞與 告子曰 不得於言 勿求於心 不得於心 勿求於氣 不得於心 勿求於氣 可 不得於言 勿求於心 不可 夫志 氣之帥也 氣 體之充也 夫志至焉 氣次焉 故曰 持其志 無暴其氣 既曰 志至焉 氣次焉 又曰 持其志無暴其氣 者 何也 曰 志壹則動氣 氣壹則動志也 今夫蹶者趨者 是氣也 而反動其心 故告子的不動心方法乃是 不得於言 勿求於心 不得於心 勿求於氣 又 朱註 為 告子謂於言有所不達 則當舍置其言而不必反求其理於心 於心有所不安 則當力制其心 而不必更求助於氣 此所以固守其心而不動之速也 因此告子之不動心之法系將 心 與 言 氣 隔絕起來 以使 心 不受到外在環境 甚或人自身生理的影響 干擾 而達到不動的地步 亦即告子不動心的工夫 是採取遺世獨立 孤名自守的途徑 三 外敬與義外 编辑 外敬 即為告子的 義外 告子認為 敬 之活動隨一時一境而變 所敬者 的 可敬 屬性在外 故曰 外敬 用告子的話説 彼長而我長之 就猶如 彼自而我自之 是 從其自於外 則 義 只是隨順外物而得其宜而己 告子的 義外 其實與 管子 中因物制宜以靜心養生的思想是相通的 參考資料 编辑1 萬光軍 孟子仁義思想研究 山東大學出版社 2009 12 第102頁2 先秦諸子性命論及其價值取向 3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組織編選 郭沫若集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5年7月第1版 第208頁4 告子思想淵源考 兼論 求則得之 作為孟子倫理學思想的起點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告子 amp oldid 7207606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