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吴敬梓

吳敬梓(1701年—1754年11月),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安徽全椒人,清代现实主义小说家。又因移居江寧(今南京市),所以自称“秦淮寓客”。《儒林外史》作者。《儒林外史》為中國第一本諷刺小說。

吳敬梓
吳敬梓畫像,作者不詳
敏軒
粒民
出生1701年
大清安徽省全椒縣
逝世1754年
大清江苏省揚州府
職業小说家诗人
代表作儒林外史

生平 编辑

全椒 编辑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生於滁州全椒縣。世代為地方世族,“家声科第从来美”[1][2],曾祖吴国对顺治年间的探花。祖父吳旦是個監生,伯叔祖吳晟、吳昺秀才及第,“一时名公巨卿多出其门”[3]。吴敬梓十三岁丧母,十四岁随父吴霖起至赣榆任所。少時有文名,他“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4],十八岁考取秀才,此年父吴霖起病故,但止於此,科舉場上一直不順遂。

吴父生前留下了白銀二萬多的鉅額遺產,可是敬梓“素不習治生,性富豪上”“傾酒歌呼,窮日夜”,“生性豁达,急朋友之急”[5],族人之间有“夺产之变”,“兄弟参商,宗族诟谇”[6],視之為敗家子,“乡里传为子弟戒”[7]

移居南京 编辑

雍正十一年(1733年)二月,吴敬梓与续弦叶氏移家金陵秦淮水亭,住在秦淮河畔的白板橋西,家境已困,仍好交友,“四方文酒之士,推為盟主”[8]

乾隆元年(1736年),安徽巡撫趙國麟江宁巡导唐时琳,和学政郑江力荐他前去参加博学鸿词科廷试,他因消渴加劇拒绝[9],堂兄吴檠、友人程廷祚則落选而归。晚年生活困顿,要靠卖文和朋友接济度日,“囊无一钱守,腹作千雷鸣”,以至以书易米。每年一到冬天,氣溫苦寒,与朋友在晚上到城外绕行,歌吟啸呼,稱之為“暖足”。

扬州送别卢见曾 编辑

《奉题雅雨大公祖出塞图》
吴敬梓
玉门关外狼烽直,毳帐穹庐犄角立。
鸣镝声中欲断魂,健儿何处吹羌笛。
使君衔命出云中,万里龙堆广漠风。
夕阳寒映明驼紫,霜花晓衬罽袍红。
顾、陆丹青工藻缋,不画凌烟画边塞。
他日携从塞外归,图中宜带风沙态。
披图指点到穷发,转使精神同发越。
李陵台畔抚残碑,明妃冢上看明月。
天恩三载许君还,江南三度繁花殷。
繁花殷,芳草歇,蔽芾甘棠勿剪伐。

乾隆五年(1740年)五月,时年40岁的吴敬梓第三次前往扬州,求助于朋友、两淮盐运使卢见曾。适逢卢获罪远戍,吴敬梓与江昱送行,题诗《奉题雅雨大公祖出塞图》于高凤翰所绘的《雅雨山人出塞图》长卷[10]

结交程晋芳 编辑

乾隆六年(1741年),吴敬梓在南京结识程晋芳,二人一见如故,随即结为密友。当时程晋芳二十四岁,吴敬梓四十一岁。程晋芳是侨寓淮安徽州盐商后代,酷爱读书,程邀请吴到淮安作客,当年吴敬梓即应邀赴淮安造访程晋芳,作客数月方归。程晋芳在《文木先生传》描述:“出城南门,绕城堞行数十里,歌吟啸呼,相与应和,逮明,入水西门,各大笑散去,夜夜如是,谓之暖足。”“余生平交友,莫貧於敏軒。抵淮訪余,檢其橐,筆硯都無。余曰:此吾輩所倚以生,可暫離耶?敏軒笑曰:吾胸中自有筆墨,不煩是也。其流風餘韻,足以掩映一時。窒其躬,傳其學,天之於敏軒,倘意別有在,未可以流俗好尚測之也。”萧湖别墅,诗词唱和。“偶游淮海间,设帐依空园。……《外史》纪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说传。”五年后吴敬梓再次赴淮,这次吴敬梓更加穷困,以至笔砚都无。乾隆17年(1752年)春,程晋芳由淮安去南京应乡试,又与严东有一起拜访吴敬梓,游览湖山,赋诗取乐,“风雨晨夕,三人往来最密也”。[11] 吴敬梓在仪征曾投靠革职回乡的官绅杨凯,由于生活困窘,他有《雨》詩曰:“明晨衔泥问杨子,妻儿待米何时还。”

客死扬州 编辑

《哭吴敏轩》
程晋芳
三年别意语缠绵,记得维舟水驿前。
转眼讵知成永诀,拊膺直欲问苍天。
生耽白下残烟景,死恋扬州好墓田。
涂殡匆匆谁料理?可怜犹剩典衣钱!

沈醉炉边落拓身,从教吟鬓染霜新。
惜君才思愁君老,感我行藏虑我贫。
曾拟篇章为社侣,空将鸡黍问陈人。
板桥倦柳丝丝在,谁倚春风咏麹尘?

促膝闲窗雨洒灯,重寻欢宴感偏增。
艳歌蛱蝶情何远?散录云仙事可征。
身后茅堂余破漏,当年丹篆想飞腾。
过江寒浪连天白,忍看灵车指秣陵。

吴敬梓多次往来扬州、淮安一带。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年),吴敬梓第六次造访扬州,十月,在扬州偶遇好友程晋芳,当时程晋芳也从富裕的盐商开始陷入贫困落魄,七日程將返淮,先生指明月日:「與子別後,會不可期。即景悢悢,欲構句相贈,而澀于思,當俟異日耳。」二十八日與北京南下的王又曾在舟中痛飲銷寒。夜间歸家後,酒酣耳熱,痰湧氣促,救治不及,頃刻辭世。卢见曾承担丧葬费用,使吴敬梓得以归葬金陵。程晋芳回到淮安后不久,即接到扬州讣告。程闻讯后作诗《哭敏轩》三首,有“死恋扬州好墓田”诗句,以及《文木先生传》文一篇。这些诗文是研究吴敬梓生平,撰写年谱、传记的重要资料。

著作 编辑

 
南京桃叶渡8号吴敬梓故居纪念馆

吴敬梓根据切身体验所作《儒林外史》,从多方面揭露現實社会的丑恶面貌。為避免當時肆虐的文字獄,吴敬梓在書中使用障眼法,假托明代人物,實際經近人考證皆為當代(譬如古道熱腸的書呆子馬二先生即當時實有其人)。楔子中的王冕為作者理想中的讀書人,而磊落灑脫又無意仕進的天長杜少卿(杜儀)被普遍認為是作者的自畫像。吴敬梓耗費近20年完成这部小说,完成时49岁。

《儒林外史》揭露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不合理,批评清代社会辛辣但又不失風度的风气,是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典范。吳敬梓具有先于時代的婦女觀,如贊同寡婦再嫁、鼓勵受騙的婦女如沈瓊枝積極反抗壓迫。

吴敬梓另作有《文木山房集》。程晋芳在《文木先生传》中说有“《诗说》若干卷”,惜已失傳[12]

家庭 编辑

吴敬梓育有三子,長子是吳烺

傳記 编辑

  • 程晉芳《吳敬梓傳》
  • 胡適《吳敬梓年譜》

纪念 编辑

  • 吳敬梓紀念館:位於全椒城北郊走馬崗,隔著襄河與吳敬梓故居探花地舊址相望。該館於1986年建成對外開放,建築仿明清風格,雕樑畫棟,曲檻廊回。館內珍藏眾多吳氏家珍,名家著述和名人字畫,是全國吳學研究重要基地;全椒對外視窗;人民群眾休憩娛樂場所。
  • 吳敬梓故居:全椒實施打造儒林文化品牌,重建吳敬梓故居。故居占地面積7190平方米,建築面積2850平方米,分主體建築、花園景觀、輔助用房三大區域,盡顯儒林風韻。經過四年修繕施工和資料整理,位於全椒縣襄河鎮河灣社區的吳敬梓故居2015年2月16日正式免費對外開放。

注釋 编辑

  1. ^ 《文木山房集·移家赋》
  2. ^ 王又曾《书吴征君敏轩先生文木山房诗集后有序》:“国初以来重科第,鼎盛最数全椒吴”。
  3. ^ 方嶟:《文木山房集序》
  4. ^ 程晋芳:《勉行堂文集·文木先生传》。
  5. ^ 吴湘皋《外史·序》
  6. ^ 一說吳敬梓生父是吳雯延,後來過繼給吳霖起。因此吴敬梓在家族中有宗子和嗣子的双重身份。为此,在日後的遗产之争中成為矛头所向。(陈美林《吴敬梓身世三考》)
  7. ^ 吴敬梓《减字木兰花》之三
  8. ^ 金和:《儒林外史跋》
  9. ^ 胡適的《吳敬梓年譜》認為吳本人並非「裝病」,確是因消渴病(類似糖尿病)加劇不得不放棄機會。
  10. ^ 现藏故宫博物院
  11. ^ 程晋芳《勉行堂诗集》卷五
  12. ^ 程晉芳寫《文木先生傳》:“(先生)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詩說》若干卷;又倣唐人小說為《儒林外史》五十卷,窮極士人情態,人爭傳寫之。”周興陸《吳敬梓〈詩說〉劫後復存》一文,稱《文木山房詩說》書館藏於上海圖書館的書庫中。

參考書目 编辑

  • 陈美林:《吳敬梓評傳》

吴敬梓, 吳敬梓, 1701年, 1754年11月, 字敏轩, 一字文木, 号粒民, 安徽全椒人, 清代现实主义小说家, 又因移居江寧, 今南京市, 所以自称, 秦淮寓客, 儒林外史, 作者, 儒林外史, 為中國第一本諷刺小說, 吳敬梓吳敬梓畫像, 作者不詳字敏軒號粒民出生1701年大清安徽省全椒縣逝世1754年大清江苏省揚州府職業小说家, 诗人代表作, 儒林外史, 目录, 生平, 全椒, 移居南京, 扬州送别卢见曾, 结交程晋芳, 客死扬州, 著作, 家庭, 傳記, 纪念, 注釋, 參考書目生平, 编辑全椒, 编. 吳敬梓 1701年 1754年11月 字敏轩 一字文木 号粒民 安徽全椒人 清代现实主义小说家 又因移居江寧 今南京市 所以自称 秦淮寓客 儒林外史 作者 儒林外史 為中國第一本諷刺小說 吳敬梓吳敬梓畫像 作者不詳字敏軒號粒民出生1701年大清安徽省全椒縣逝世1754年大清江苏省揚州府職業小说家 诗人代表作 儒林外史 目录 1 生平 1 1 全椒 1 2 移居南京 1 3 扬州送别卢见曾 1 4 结交程晋芳 1 5 客死扬州 2 著作 3 家庭 4 傳記 5 纪念 6 注釋 7 參考書目生平 编辑全椒 编辑 清康熙四十年 1701年 生於滁州全椒縣 世代為地方世族 家声科第从来美 1 2 曾祖吴国对是顺治年间的探花 祖父吳旦是個監生 伯叔祖吳晟 吳昺皆秀才及第 一时名公巨卿多出其门 3 吴敬梓十三岁丧母 十四岁随父吴霖起至赣榆任所 少時有文名 他 读书才过目 辄能背诵 4 十八岁考取秀才 此年父吴霖起病故 但止於此 科舉場上一直不順遂 吴父生前留下了白銀二萬多兩的鉅額遺產 可是敬梓 素不習治生 性富豪上 傾酒歌呼 窮日夜 生性豁达 急朋友之急 5 族人之间有 夺产之变 兄弟参商 宗族诟谇 6 視之為敗家子 乡里传为子弟戒 7 移居南京 编辑 雍正十一年 1733年 二月 吴敬梓与续弦叶氏移家金陵秦淮水亭 住在秦淮河畔的白板橋西 家境已困 仍好交友 四方文酒之士 推為盟主 8 乾隆元年 1736年 安徽巡撫趙國麟 江宁巡导唐时琳 和学政郑江力荐他前去参加博学鸿词科廷试 他因消渴加劇拒绝 9 堂兄吴檠 友人程廷祚則落选而归 晚年生活困顿 要靠卖文和朋友接济度日 囊无一钱守 腹作千雷鸣 以至以书易米 每年一到冬天 氣溫苦寒 与朋友在晚上到城外绕行 歌吟啸呼 稱之為 暖足 扬州送别卢见曾 编辑 奉题雅雨大公祖出塞图 吴敬梓玉门关外狼烽直 毳帐穹庐犄角立 鸣镝声中欲断魂 健儿何处吹羌笛 使君衔命出云中 万里龙堆广漠风 夕阳寒映明驼紫 霜花晓衬罽袍红 顾 陆丹青工藻缋 不画凌烟画边塞 他日携从塞外归 图中宜带风沙态 披图指点到穷发 转使精神同发越 李陵台畔抚残碑 明妃冢上看明月 天恩三载许君还 江南三度繁花殷 繁花殷 芳草歇 蔽芾甘棠勿剪伐 乾隆五年 1740年 五月 时年40岁的吴敬梓第三次前往扬州 求助于朋友 两淮盐运使卢见曾 适逢卢获罪远戍 吴敬梓与江昱送行 题诗 奉题雅雨大公祖出塞图 于高凤翰所绘的 雅雨山人出塞图 长卷 10 结交程晋芳 编辑 乾隆六年 1741年 吴敬梓在南京结识程晋芳 二人一见如故 随即结为密友 当时程晋芳二十四岁 吴敬梓四十一岁 程晋芳是侨寓淮安的徽州盐商后代 酷爱读书 程邀请吴到淮安作客 当年吴敬梓即应邀赴淮安造访程晋芳 作客数月方归 程晋芳在 文木先生传 描述 出城南门 绕城堞行数十里 歌吟啸呼 相与应和 逮明 入水西门 各大笑散去 夜夜如是 谓之暖足 余生平交友 莫貧於敏軒 抵淮訪余 檢其橐 筆硯都無 余曰 此吾輩所倚以生 可暫離耶 敏軒笑曰 吾胸中自有筆墨 不煩是也 其流風餘韻 足以掩映一時 窒其躬 傳其學 天之於敏軒 倘意別有在 未可以流俗好尚測之也 萧湖别墅 诗词唱和 偶游淮海间 设帐依空园 外史 纪儒林 刻画何工妍 吾为斯人悲 竟以稗说传 五年后吴敬梓再次赴淮 这次吴敬梓更加穷困 以至笔砚都无 乾隆17年 1752年 春 程晋芳由淮安去南京应乡试 又与严东有一起拜访吴敬梓 游览湖山 赋诗取乐 风雨晨夕 三人往来最密也 11 吴敬梓在仪征曾投靠革职回乡的官绅杨凯 由于生活困窘 他有 雨 詩曰 明晨衔泥问杨子 妻儿待米何时还 客死扬州 编辑 哭吴敏轩 程晋芳三年别意语缠绵 记得维舟水驿前 转眼讵知成永诀 拊膺直欲问苍天 生耽白下残烟景 死恋扬州好墓田 涂殡匆匆谁料理 可怜犹剩典衣钱 沈醉炉边落拓身 从教吟鬓染霜新 惜君才思愁君老 感我行藏虑我贫 曾拟篇章为社侣 空将鸡黍问陈人 板桥倦柳丝丝在 谁倚春风咏麹尘 促膝闲窗雨洒灯 重寻欢宴感偏增 艳歌蛱蝶情何远 散录云仙事可征 身后茅堂余破漏 当年丹篆想飞腾 过江寒浪连天白 忍看灵车指秣陵 吴敬梓多次往来扬州 淮安一带 乾隆十九年甲戌 1754年 吴敬梓第六次造访扬州 十月 在扬州偶遇好友程晋芳 当时程晋芳也从富裕的盐商开始陷入贫困落魄 七日程將返淮 先生指明月日 與子別後 會不可期 即景悢悢 欲構句相贈 而澀于思 當俟異日耳 二十八日與北京南下的王又曾在舟中痛飲銷寒 夜间歸家後 酒酣耳熱 痰湧氣促 救治不及 頃刻辭世 卢见曾承担丧葬费用 使吴敬梓得以归葬金陵 程晋芳回到淮安后不久 即接到扬州讣告 程闻讯后作诗 哭敏轩 三首 有 死恋扬州好墓田 诗句 以及 文木先生传 文一篇 这些诗文是研究吴敬梓生平 撰写年谱 传记的重要资料 著作 编辑 nbsp 南京桃叶渡8号吴敬梓故居纪念馆吴敬梓根据切身体验所作 儒林外史 从多方面揭露現實社会的丑恶面貌 為避免當時肆虐的文字獄 吴敬梓在書中使用障眼法 假托明代人物 實際經近人考證皆為當代 譬如古道熱腸的書呆子馬二先生即當時實有其人 楔子中的王冕為作者理想中的讀書人 而磊落灑脫又無意仕進的天長杜少卿 杜儀 被普遍認為是作者的自畫像 吴敬梓耗費近20年完成这部小说 完成时49岁 儒林外史 揭露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不合理 批评清代社会辛辣但又不失風度的风气 是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典范 吳敬梓具有先于時代的婦女觀 如贊同寡婦再嫁 鼓勵受騙的婦女如沈瓊枝積極反抗壓迫 吴敬梓另作有 文木山房集 程晋芳在 文木先生传 中说有 诗说 若干卷 惜已失傳 12 家庭 编辑吴敬梓育有三子 長子是吳烺 傳記 编辑程晉芳 吳敬梓傳 胡適 吳敬梓年譜 纪念 编辑吳敬梓紀念館 位於全椒城北郊走馬崗 隔著襄河與吳敬梓故居探花地舊址相望 該館於1986年建成對外開放 建築仿明清風格 雕樑畫棟 曲檻廊回 館內珍藏眾多吳氏家珍 名家著述和名人字畫 是全國吳學研究重要基地 全椒對外視窗 人民群眾休憩娛樂場所 吳敬梓故居 全椒實施打造儒林文化品牌 重建吳敬梓故居 故居占地面積7190平方米 建築面積2850平方米 分主體建築 花園景觀 輔助用房三大區域 盡顯儒林風韻 經過四年修繕施工和資料整理 位於全椒縣襄河鎮河灣社區的吳敬梓故居2015年2月16日正式免費對外開放 南京吴敬梓纪念馆 吴敬梓南京故居秦淮水亭 南京市秦淮区东关头路25号注釋 编辑 文木山房集 移家赋 王又曾 书吴征君敏轩先生文木山房诗集后有序 国初以来重科第 鼎盛最数全椒吴 方嶟 文木山房集序 程晋芳 勉行堂文集 文木先生传 吴湘皋 外史 序 一說吳敬梓生父是吳雯延 後來過繼給吳霖起 因此吴敬梓在家族中有宗子和嗣子的双重身份 为此 在日後的遗产之争中成為矛头所向 陈美林 吴敬梓身世三考 吴敬梓 减字木兰花 之三 金和 儒林外史跋 胡適的 吳敬梓年譜 認為吳本人並非 裝病 確是因消渴病 類似糖尿病 加劇不得不放棄機會 现藏故宫博物院 程晋芳 勉行堂诗集 卷五 程晉芳寫 文木先生傳 先生 所著有 文木山房集 詩說 若干卷 又倣唐人小說為 儒林外史 五十卷 窮極士人情態 人爭傳寫之 周興陸 吳敬梓 詩說 劫後復存 一文 稱 文木山房詩說 書館藏於上海圖書館的書庫中 參考書目 编辑陈美林 吳敬梓評傳 维基文库中该作者的作品 吴敬梓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吴敬梓 amp oldid 7839397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