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调音部位

調音部位(英語:Place of articulation,簡稱POA),也称调音位置發音部位发音位置,在语音学上指的是辅音发音时,口腔或者咽腔中受到阻碍的位置。

调音部位 (主動與被動):1.外唇、2.内唇、3.牙齒、4.齒齦、5.齒齦後部、6.硬腭前部、7.硬腭、8.軟腭、9.小舌、10.咽腔壁、11.声門、12.會厭、13.舌根、14.舌面後、15.舌面前、16.舌葉、17.舌尖、18.舌尖下部

概觀

人類透過下列的方法來發出聲音:[1][2]

  1. 气流:自肺部呼出的空氣會通過氣管喉頭咽頭產生穩定的氣流。
  2. 发声:氣流會讓咽頭裡的聲帶振動,產生聲波
  3. 调音:根據嘴唇、下顎、舌頭、軟腭及其他發聲器官的位置與形狀,會在聲道中形成不同的共振峰,改變聲波的波形,產生出不同的聲音。
  4. 最後,聲波會透過嘴巴及鼻孔等開口傳播到環境之中。
 
人类发声构造;此图显示“腭”与“颚”为不同部位。图中“颚”是指下颚(下颌),但图未标示“上颚”(上颌)。

被動调音部位

被動调音部位是指调音時,聲道內相對靜止的部分,可以是嘴唇、上齒、牙齦或口腔頂端至喉嚨後端的任一地方。雖然被動调音部位為連續的一片,但存在著些對比的區域。人類語言會將這些不同區域所發出的聲音識別為不同的子音,除非有其他能相對比的特徵,否則很少有語言會將同一個區域所發出的聲音識別為不同的聲音。下面列出這些對比的區域:

上述區域並不總是可嚴格區分的。舉例來說,在一些語言內,舌頭表面會同時接觸到上齒背部至牙齦脊的區域。同樣地,牙齦與牙齦後方、硬腭與軟腭、軟腭與小舌,以及所有的相鄰區域,也都會併在一起。這些發音會被更精確地稱為「前軟腭音」(介於硬腭與軟腭間)、「後軟腭音」(介於軟腭與小舌間)及「上」與「下」咽音。不過,一個語言若區分前軟腭音與後軟腭音,則一定無法區分軟腭音與小舌音,因此會讓子音維持上述所稱的數量,即使不總會在上述所稱之確認位置上。

主動调音部位

主動调音部位是指调音時,聲道內相對活動的部分,一般為舌頭或嘴唇的某個部分。下面列出已知為對比的區域:

雙唇音裡,上下唇都會移動,讓嘴唇合在一起调音,但依照慣例,下唇被歸為主動调音部位,而上唇則被歸為被動调音部位。同樣地,在舌唇音裡,舌頭碰觸上唇時,上唇也會主動下移碰觸舌頭,但舌頭會被歸為主動调音部位,而上唇則被歸為被動调音部位。如果沒有其他理由,聲道下方的部位通常會被歸為主動调音部位,而聲道上方的部位則通常會被歸為被動调音部位。

在舌背音裡,舌背的不同部位會碰觸到口腔上方的不同部位,但無法獨立控制碰觸的部位,因此均歸為「舌背音」。舌冠音涉及的调音部位則為較為靈活的舌頭前端。

會厭可能會主動碰觸咽頭,或被動被杓會厭襞英语Aryepiglottic fold被碰觸。调音在喉嚨內的區別是非常難以觀察的,而且還在持續地研究之中,其中仍有幾個被認為可能的組合還未被識別出來。

聲門會調整氣流通過大小來调音。在聲門音咽音會厭音間有時會有著模糊的界線,因為這種音都是使用相同的區域來调音。

不像被動调音部位為連續的一片,主動调音部位可明確區分成5個不同的部位:嘴唇(唇音)、靈活的舌頭前端(舌冠音:舌尖、舌葉及舌尖下部)、舌頭背部(舌背音)、舌頭根部與會厭咽音)及聲門聲門音)。這些调音部位可獨立作用,也可以由兩個以上的调音部位共同作用,稱為之「協同调音」。不過,舌頭前端的各個部位,舌尖、舌葉及舌尖下部為連續的一片,沒有明確的界限。

发音與调音部位列表

發音 主動和被動调音部位
雙唇
唇齒
舌面前 舌葉 舌唇
齒間
舌葉
舌葉齒齒齦
舌葉齒齦
舌葉齒齦後 (「捲舌音」#1)
(部份腭音化) 拱齒齦後 (「齦腭音」)
腭音化 腭音化齒齦後 (「齦腭音」)
舌尖 舌尖齒
舌尖齒齦
舌尖齒齦後 (「捲舌音」#2)
舌尖下 舌尖下(前)硬腭 (「捲舌音」#3)
舌面 硬腭
硬腭
軟腭前 (或腭間)
軟腭
軟腭後
小舌
舌根 咽腔
咽腔下
會厭咽腔
會厭
喉頭 聲門

参考文献

  1. ^ Titze, I. R. The human instrument. Scientific America. 2008, 298 (1): 94–101. PMID 18225701. 
  2. ^ Titze, I.R. Principles of Voice Production. Prentice Hall. 1994. ISBN 978-0-13-717893-3. 

参看

外部連結

    调音部位,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3年6月22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 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 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 也不要翻译不可靠, 低品质内容, 依版权协议, 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 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 hre.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3年6月22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调音部位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 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 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 也不要翻译不可靠 低品质内容 依版权协议 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 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 a href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html title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Translated page a 标签 調音部位 英語 Place of articulation 簡稱POA 也称调音位置 發音部位 发音位置 在语音学上指的是辅音发音时 口腔或者咽腔中受到阻碍的位置 调音部位 主動與被動 1 外唇 2 内唇 3 牙齒 4 齒齦 5 齒齦後部 6 硬腭前部 7 硬腭 8 軟腭 9 小舌 10 咽腔壁 11 声門 12 會厭 13 舌根 14 舌面後 15 舌面前 16 舌葉 17 舌尖 18 舌尖下部 目录 1 概觀 2 被動调音部位 3 主動调音部位 4 发音與调音部位列表 5 参考文献 6 参看 7 外部連結概觀 编辑人類透過下列的方法來發出聲音 1 2 气流 自肺部呼出的空氣會通過氣管 喉頭及咽頭產生穩定的氣流 发声 氣流會讓咽頭裡的聲帶振動 產生聲波 调音 根據嘴唇 下顎 舌頭 軟腭及其他發聲器官的位置與形狀 會在聲道中形成不同的共振峰 改變聲波的波形 產生出不同的聲音 最後 聲波會透過嘴巴及鼻孔等開口傳播到環境之中 人类发声构造 此图显示 腭 与 颚 为不同部位 图中 颚 是指下颚 下颌 但图未标示 上颚 上颌 被動调音部位 编辑被動调音部位是指调音時 聲道內相對靜止的部分 可以是嘴唇 上齒 牙齦或口腔頂端至喉嚨後端的任一地方 雖然被動调音部位為連續的一片 但存在著些對比的區域 人類語言會將這些不同區域所發出的聲音識別為不同的子音 除非有其他能相對比的特徵 否則很少有語言會將同一個區域所發出的聲音識別為不同的聲音 下面列出這些對比的區域 上唇 唇音 上齒 包含牙齒的邊緣及內面 齒音 牙齦 齒齦音 牙齦後方 齒齦後音 口腔上方的硬腭 硬腭音 口腔上方較後端的軟腭 軟腭音 垂在喉嚨入口處的小舌 小舌音 咽頭 咽音 在氣管的入口處 位於喉頭上方的會厭 會厭音 上述區域並不總是可嚴格區分的 舉例來說 在一些語言內 舌頭表面會同時接觸到上齒背部至牙齦脊的區域 同樣地 牙齦與牙齦後方 硬腭與軟腭 軟腭與小舌 以及所有的相鄰區域 也都會併在一起 這些發音會被更精確地稱為 前軟腭音 介於硬腭與軟腭間 後軟腭音 介於軟腭與小舌間 及 上 與 下 咽音 不過 一個語言若區分前軟腭音與後軟腭音 則一定無法區分軟腭音與小舌音 因此會讓子音維持上述所稱的數量 即使不總會在上述所稱之確認位置上 主動调音部位 编辑主動调音部位是指调音時 聲道內相對活動的部分 一般為舌頭或嘴唇的某個部分 下面列出已知為對比的區域 下唇 唇音 舌頭前端的各個部位 舌冠音 舌尖 舌尖音 舌葉 舌葉音 舌尖下部 舌頂下音 英语 Subapical consonant 舌頭背部 舌背音 舌頭根部與喉嚨 咽音 在雙唇音裡 上下唇都會移動 讓嘴唇合在一起调音 但依照慣例 下唇被歸為主動调音部位 而上唇則被歸為被動调音部位 同樣地 在舌唇音裡 舌頭碰觸上唇時 上唇也會主動下移碰觸舌頭 但舌頭會被歸為主動调音部位 而上唇則被歸為被動调音部位 如果沒有其他理由 聲道下方的部位通常會被歸為主動调音部位 而聲道上方的部位則通常會被歸為被動调音部位 在舌背音裡 舌背的不同部位會碰觸到口腔上方的不同部位 但無法獨立控制碰觸的部位 因此均歸為 舌背音 舌冠音涉及的调音部位則為較為靈活的舌頭前端 會厭可能會主動碰觸咽頭 或被動被杓會厭襞 英语 Aryepiglottic fold 被碰觸 调音在喉嚨內的區別是非常難以觀察的 而且還在持續地研究之中 其中仍有幾個被認為可能的組合還未被識別出來 聲門會調整氣流通過大小來调音 在聲門音 咽音及會厭音間有時會有著模糊的界線 因為這種音都是使用相同的區域來调音 不像被動调音部位為連續的一片 主動调音部位可明確區分成5個不同的部位 嘴唇 唇音 靈活的舌頭前端 舌冠音 舌尖 舌葉及舌尖下部 舌頭背部 舌背音 舌頭根部與會厭 咽音 及聲門 聲門音 這些调音部位可獨立作用 也可以由兩個以上的调音部位共同作用 稱為之 協同调音 不過 舌頭前端的各個部位 舌尖 舌葉及舌尖下部為連續的一片 沒有明確的界限 发音與调音部位列表 编辑發音 主動和被動调音部位唇 雙唇唇齒舌面前 舌葉 舌唇齒間舌葉齒舌葉齒齒齦舌葉齒齦舌葉齒齦後 捲舌音 1 拱 部份腭音化 拱齒齦後 齦腭音 腭音化 腭音化齒齦後 齦腭音 舌尖 舌尖齒舌尖齒齦舌尖齒齦後 捲舌音 2 舌尖下 舌尖下 前 硬腭 捲舌音 3 舌面 硬腭前硬腭軟腭前 或腭間 軟腭軟腭後小舌舌根 咽腔上咽腔下會厭咽腔會厭喉頭 聲門参考文献 编辑 Titze I R The human instrument Scientific America 2008 298 1 94 101 PMID 18225701 Titze I R Principles of Voice Production Prentice Hall 1994 ISBN 978 0 13 717893 3 参看 编辑调音方法 語音學主題索引 英语 Index of phonetics articles 韵图 三十六字母外部連結 编辑interactive places and manners of articulation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调音部位 amp oldid 7411443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