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印支构造期

印支构造期,简称印支期,是晚二叠纪三叠纪(257-205Ma)之间的构造期,在此期间,在今中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印支运动或称印支事件

概念的提出和演化 编辑

1934年法国地质学家Gromaget在研究越南的地层时,首次提出印支运动的概念。后经黄汲清的倡导,这一概念在中国也得到广泛使用。最初,印支运动只是指中南半岛和中国华南地区中三叠统与上三叠统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所表现的构造运动,但现在已经把从晚二叠世至三叠纪之间的构造运动都统称为印支运动。

构造活动 编辑

印支期对于中国地质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此期间,扬子板块华夏板块和属于亲冈瓦纳构造域的思茅-印度支那板块、保山-中缅马苏地块均拼合到欧亚板块之上,使中国四分之三的陆地完成了拼合和统一。

具体过程是: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在中三叠世末期率先完成碰撞、拼合,形成华南板块,二者之间则形成绍兴-十万大山碰撞带。几乎与此同时,思茅-印度支那板块也与之碰撞拼合,之间形成金沙江碰撞带的南段。晚三叠世,保山-中缅马苏地块拼合到华南板块之上,之间形成澜沧江碰撞带的南段。最后,华南板块与在印支期之前已经拼合到欧亚板块之上的中朝板块发生碰撞、拼合,之间形成秦岭-大别山碰撞带(其东段为南黄海嵌入构造所阻断)。由于印支期的构造活动相当剧烈,在发生碰撞的各板块内部都发生了广泛的褶皱变形。

据估计,上述四条碰撞带所形成的山脉都不太高,估计海拔不超过3000米;而且由于当时中国大陆的纬度要比今天偏南10度左右,四条碰撞带均位于热带-亚热带区域,炎热潮湿的天气使这些山脉很快就被夷平。今天位于金沙江断层带和澜沧江带断层带附近的横断山脉,以及位于秦岭-大别山断层带上的秦岭,都是在印支期以后的构造运动中升高的。

地应力特征 编辑

印支期地应力的主应力方向,按今天的方向来说,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近似北南走向,仅云南西南角为与金沙江带和澜沧江带近似垂直的东西走向。由于当时的磁北方向较今天东偏30度左右,因此当时的主应力方向也较今天东偏30度左右。

对现代地貌的影响 编辑

由于中国大陆的大部分在印支期完成拼合统一,因此可以说,没有印支运动,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大陆。印支期形成的四条碰撞带,除绍兴-十万大山带因为后来愈合较好,已经基本停止活动之外,其他三条在后来的构造运动中均表现出强烈的活动,直到今天还是中国大陆上重要的断层带。特别是秦岭-大别山带,其东部被南黄海嵌入构造所阻断,这个嵌入构造的西缘就是著名的郯城-庐江断层带,它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到今天仍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活动断层带,许多地震都是因为这条断层带的活动而引发的。

参考文献 编辑

  1. 万天丰. 《中国大地构造学纲要》. 地质出版社. 2004年6月: 118–134. ISBN 7-116-03991-0. 

印支构造期, 简称印支期, 是晚二叠纪至三叠纪, 205ma, 之间的构造期, 在此期间, 在今中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印支运动或称印支事件, 中国构造期新生代, 新近纪, 第四纪, 全新世, 新构造期更新世喜马拉雅构造期上新世新近纪中新世古近纪, 渐新世, 华北构造期始新世古新世, 四川构造期中生代, 白垩纪燕山构造期侏罗纪三叠纪, 古生代, 二叠纪天山构造期石炭纪泥盆纪祁连构造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震旦构造期新元古代, 埃迪卡拉纪, 震旦纪成冰纪南华纪, 南华构造期青白口纪, 青白口构造期拉伸纪中元古代, 狭带纪, . 印支构造期 简称印支期 是晚二叠纪至三叠纪 257 205Ma 之间的构造期 在此期间 在今中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印支运动或称印支事件 中国构造期新生代 新近纪 第四纪 全新世 新构造期更新世喜马拉雅构造期上新世新近纪中新世古近纪 渐新世 华北构造期始新世古新世 四川构造期中生代 白垩纪燕山构造期侏罗纪三叠纪 印支构造期古生代 二叠纪天山构造期石炭纪泥盆纪祁连构造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震旦构造期新元古代 埃迪卡拉纪 震旦纪成冰纪南华纪 南华构造期青白口纪 青白口构造期拉伸纪中元古代 狭带纪 蓟县纪 蓟县构造期延展纪盖层纪 长城纪 长城构造期古元古代 固结纪造山纪 吕梁构造期层侵纪成铁纪新太古代 五台构造期中太古代 阜平构造期古太古代 迁西构造期 目录 1 概念的提出和演化 2 构造活动 3 地应力特征 4 对现代地貌的影响 5 参考文献概念的提出和演化 编辑1934年法国地质学家Gromaget在研究越南的地层时 首次提出印支运动的概念 后经黄汲清的倡导 这一概念在中国也得到广泛使用 最初 印支运动只是指中南半岛和中国华南地区中三叠统与上三叠统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所表现的构造运动 但现在已经把从晚二叠世至三叠纪之间的构造运动都统称为印支运动 构造活动 编辑印支期对于中国地质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在此期间 扬子板块 华夏板块和属于亲冈瓦纳构造域的思茅 印度支那板块 保山 中缅马苏地块均拼合到欧亚板块之上 使中国四分之三的陆地完成了拼合和统一 具体过程是 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在中三叠世末期率先完成碰撞 拼合 形成华南板块 二者之间则形成绍兴 十万大山碰撞带 几乎与此同时 思茅 印度支那板块也与之碰撞拼合 之间形成金沙江碰撞带的南段 晚三叠世 保山 中缅马苏地块拼合到华南板块之上 之间形成澜沧江碰撞带的南段 最后 华南板块与在印支期之前已经拼合到欧亚板块之上的中朝板块发生碰撞 拼合 之间形成秦岭 大别山碰撞带 其东段为南黄海嵌入构造所阻断 由于印支期的构造活动相当剧烈 在发生碰撞的各板块内部都发生了广泛的褶皱变形 据估计 上述四条碰撞带所形成的山脉都不太高 估计海拔不超过3000米 而且由于当时中国大陆的纬度要比今天偏南10度左右 四条碰撞带均位于热带 亚热带区域 炎热潮湿的天气使这些山脉很快就被夷平 今天位于金沙江断层带和澜沧江带断层带附近的横断山脉 以及位于秦岭 大别山断层带上的秦岭 都是在印支期以后的构造运动中升高的 地应力特征 编辑印支期地应力的主应力方向 按今天的方向来说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近似北南走向 仅云南西南角为与金沙江带和澜沧江带近似垂直的东西走向 由于当时的磁北方向较今天东偏30度左右 因此当时的主应力方向也较今天东偏30度左右 对现代地貌的影响 编辑由于中国大陆的大部分在印支期完成拼合统一 因此可以说 没有印支运动 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大陆 印支期形成的四条碰撞带 除绍兴 十万大山带因为后来愈合较好 已经基本停止活动之外 其他三条在后来的构造运动中均表现出强烈的活动 直到今天还是中国大陆上重要的断层带 特别是秦岭 大别山带 其东部被南黄海嵌入构造所阻断 这个嵌入构造的西缘就是著名的郯城 庐江断层带 它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到今天仍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活动断层带 许多地震都是因为这条断层带的活动而引发的 参考文献 编辑万天丰 中国大地构造学纲要 地质出版社 2004年6月 118 134 ISBN 7 116 03991 0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印支构造期 amp oldid 5929554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