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博帕爾事件

博帕爾事件印地語भोपाल गैस काण्ड)發生於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邦博帕爾美國聯合碳化物屬下的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UCIL),設於博帕爾貧民區附近的一所農藥廠發生異氰酸甲酯(Methyl Isocyanate)洩漏事件。官方公布瞬间死亡人数为2,259人,当地政府确认和气体洩漏有关的死亡人数为3,787人[1]。还有大约8,000人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中丧命,另外大约8,000人因为气体洩漏而死亡[2]。根据一份2006年的官方文件显示,这次洩漏共造成558,125人受伤,包括38,478人暂时局部残疾,以及大约39,000人严重和永久残疾[3]大西洋杂志认为该事件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工业事故。[4]

博帕爾
博帕爾市位置
現在位於博帕爾的事件紀念碑。

农药厂的所有者是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UCIL),主要由美国联合碳化物(英語: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 UCC)控股,印度政府控制的银行和印度公众持有49.1%股份。1989年,UCC支付4.7亿美元(相当于2020年的8.71亿美元)以平息事件相关的诉讼。1994年,UCC将UCIL的股份出售给Eveready 工业印度有限公司(英語:Eveready Industries India Limited, EIIL),随后又并入麦克劳德·罗素(印度)有限公司(英語:McLeod Russel (India) Ltd)。1998年,Eveready公司的99年土地租赁到期,公司清理了该区域并将土地控制权移交给中央邦政府。灾难发生17年后,陶氏化工于2001年收购联合碳化物公司。

沃伦·安德森(英語:Warren Anderson)是当时UCC的首席执行官。从1986年到2012年,在美国针对他和UCC的多起民事、刑事起诉都被驳回,并转交给印度法院。美国法院认为UCIL是印度管辖的独立实体。UCC、UCIL和安德森也在印度博帕尔的地区法院受到民事和刑事起诉。[5][6]2010年6月,七名当年的印度籍UCIL员工,包括前UCIL主席,在博帕尔被判处过失杀人罪,获刑两年并各处罚金约2000美元。这是印度法律规定的最高处罚。七人均在判决后迅速获得保释。另有一位前员工也被起诉,但是在判决前已去世。[7]

背景

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印度政府于1964年开展“绿色革命”,引进农药化肥等物资。1969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帕博尔市設立了一间生产殺蟲劑的工厂。试产3年后,建成了一座5,000吨高效杀虫剂能力的大型农药厂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UCIL)。[8]

1979 年,公司扩建了一座异氰酸甲酯工厂,用于生产甲萘威,商品名是Sevin。[9][10][11]博帕尔的工厂用甲胺光气反应生成异氰酸甲酯,然后再与1-萘酚反应生成最终产品:甲萘威拜耳公司位于美国西弗吉尼亚Institude小镇的工厂也使用这一反应过程,该工厂曾经属于UCC。[12][13]

工厂建成后,包括拜耳在内的其他生产商也可以不用异氰酸甲酯生产甲萘威,只是成本更高。UCIL 的生产过程与无异氰酸甲酯的合成路径原料相同,区别在于生产顺序。另一合成路径是,光气萘酚反应生成氯甲酸酯,再与甲胺反应。二十世纪 80 年代初期,杀虫剂的需求下降,但是生产仍在继续,导致博帕尔的工厂积累了大量无用的异氰酸甲酯[2][14]

异氰酸甲酯為剧毒,曾被纳粹德国用于屠杀犹太人。因此,UCIL将异氰酸甲酯以液态形式储存在3个不锈钢制储气罐,重量达45吨。但是UCIL的生产安全出现重大问题。1982年,有报告称博帕尔工厂“一共61处危险”。1984年,工厂停工并大量裁员,惨案发生时,安全系统无一正常运转。[8]

早期泄漏

1976年,两个当地贸易联盟投诉该工厂的污染。[2][15]1981年,一位工人在维护工厂管道时意外被光气喷溅。他在恐慌中摘下毒气面具,吸入大量有毒的光气,导致72小时后死亡。[2][15]发生这些事件后,记者拉杰库马尔·凯斯瓦尼(英語:Rajkumar Keswani)开始调查,并在博帕尔本地报纸《会议》(英語:Rapat)上发表调查结果,敦促民众:“快醒醒,博帕尔的人民,你们正在火山的边缘。”(英語:Wake up, people of Bhopal, you are on the edge of a volcano[16][17]

1982年,24名工人暴露在泄漏的光气中,随后全部住院。在此之前没有人要求他们穿戴防护设备。一个月后的1982年2月,18名工人被异氰酸甲酯泄漏波及。1982年8月,一位化学工程师接触了液化异氰酸甲酯,导致全身30%烧伤。1982年10月,异氰酸甲酯再次泄露。处置泄漏的过程中,异氰酸甲酯工厂的管理员受到严重化学烧伤,另有两名工人严重暴露在气体中。1983年到1984年间,工厂出现过异氰酸甲酯光气萘酚甲胺四氯化碳泄漏,有时多种物质一起泄漏。[2][15]

经过

液化异氰酸甲酯储存罐

UCIL位于博帕尔的工厂拥有三座68,000升容量的地下液化异氰酸甲酯储存罐,代号为E610,E611和E619。在12月的泄漏事件之前,这些储存罐用于储存最近几个月产出的异氰酸甲酯。UCC的安全规范要求每个储存罐不能储存超过容量50%(即30吨)的液化异氰酸甲酯。每个储存罐都用惰性的氮气加压。气压保证液化异氰酸甲酯可以在需要时排出,并防止杂质和水进入罐体。[18]

1984年10月末,储存罐E610无法保持有效的氮气气压,所以内部的液化异氰酸甲酯无法排出。出现该故障时,E610罐体内有42吨液化异氰酸甲酯[18][19]出现故障后不久,博帕尔工厂暂停生产异氰酸甲酯,以维护部分设施。维护内容包括关闭工厂的气体火炬系统,以修复被腐蚀的管线。[18]尽管气体火炬仍然不可用,甲萘威的生产流程依然在11月末重启,原料来自于另外两个仍然可用的储存罐。12月1日,工厂尝试对E610罐体加压,但是失败了,所以其中的42吨液化异氰酸甲酯依旧无法排出。[19]

气体泄漏

1984年12月初,工厂内大多数与异氰酸甲酯相关的安全系统都不能正常运转,很多阀门和管线的状态不佳。更严重的是,多个气体洗净塔和用于清洁管道的蒸汽锅炉不可用。[2]1984年12月2日晚,在工厂试图清洗E610罐体的侧面管道时,可能有水进入罐体。罐内存有自10月末起储存在这里的42吨异氰酸甲酯[2]罐体进水引发放热反应热失控。污染物、过高的环境温度和不防腐的铁管中腐蚀下来的铁导致反应加速。[2]E610中的气压在晚上10:30处于正常的2psi,而晚上11:00就达到了10psi。两位精炼厂高级员工认为这只是仪表故障。[20]到了晚上十一点半,异氰酸甲酯厂区的员工感觉到有少量异氰酸甲酯气体,于是开始寻找泄漏点。晚上11:45,有人发现一个泄漏点并上报到异氰酸甲酯厂区的值班主管。主管决定在凌晨0:15的茶歇后再处置此问题,并要求员工继续搜索其他泄漏点。异氰酸甲酯厂区的员工也在茶歇时探讨此问题。[20]

凌晨0:45,即茶歇结束5分钟后,E610罐体以惊人的速度达到临界状态。罐内温度超出仪表量程,达到至少25摄氏度,而压力表显示气压有40psi(275.8千帕)。一位员工目睹紧急泄压阀被冲开,E610罐体上方的混凝土天花板开裂。即使有毒的异氰酸甲酯已经开始排入大气,罐内压力仍然增长到55psi(379.2千帕)。[20]工厂应该阻止异氰酸甲酯排入大气,或者至少也要在排放前用三座安全设施做缓解处理,但这些设施在当时都存在异常、没有使用、能力不足或者无法操作:[21][22]

  • 用于冷却异氰酸酯罐体的制冷系统。该系统于1982年1月停止运行,其中的氟利昂也在1984年6月移除。储存系统的最初设计要求制冷系统工作,所以工厂也断开了本应在11摄氏度触发报警的高温报警装置。此后,罐体温度在15摄氏度到40摄氏度之间波动。[23]
  • 气体火炬塔。此塔可以烧毁泄漏的异氰酸甲酯。当时,连接火炬塔的管道因为维护而卸下。另外,火炬塔的能力不足,不能处理E610这么大的罐体产生的气体。
  • 气体洗净塔。此塔在事故发生前被停用并处于“待命”状态。塔内也没有足够的氢氧化钠和能源来清理如此大规模的泄漏。

在事故发生后的45分钟或者60分钟内,大约30吨异氰酸甲酯泄漏。[24]两小时后增加到40吨。[25]气体随风飘向东南方的博帕尔。[2][26]

凌晨0:50,一位UCIL员工开启工厂的警报,此时工厂附近的气体浓度已经让人难以忍受。[20][25]警报系统触发了两处警笛:一处在UCIL工厂内鸣响,另一处用于警示公众和博帕尔市区。工厂在1982年分离了这两套警笛系统,这样可以在保持场内警笛鸣响的同时关闭外部的警笛。事故发生时,工厂也是这样处置的。外部的警笛在凌晨0:50短暂鸣响后关闭,因为工厂不希望微小的泄漏触发公共警报。[21][25][27]然而,此时员工正从UCIL的工厂撤离并向上风口转移。

大约在凌晨一点,博帕尔警察局的主管接到一位小镇巡查员的电话,称乔拉(英語:Chola,距离工厂大约两公里)附近的居民正在躲避气体泄漏。[27]凌晨1:25和2:10,警察两次拨通UCIL工厂的电话,对方保证“一切正常”。最后一次通话中,对方说“警官,我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27]由于UCIL和博帕尔政府部门沟通不畅,市区中的哈米迪亚医院(英語:Hamidia Hospital)最开始得到的消息是疑似氨气泄漏,又更正为光气泄漏。最后,他们收到的新报告是MIC泄漏(MIC是异氰酸甲酯的简称)。医院的员工没有听说过MIC这一名词,没有相关的解毒剂,也没有立即收到更多相关信息。[28]

大约在凌晨两点,E610罐体泄漏的MIC逐渐耗尽。15分钟后,也是第一次警报被关闭后一个半小时,工厂的公众警报再次响起。[29]警报发出几分钟后,一位UCIL员工进入警局控制室,第一次告诉警察有气体泄漏,并说“已堵住漏洞”。[29]大部分暴露在MIC气体里的城镇居民对泄漏事件不知情。他们是在闻到气体时或者推开门围观骚动时才得知泄漏。没有人教导他们原地避难,或者在气体到达前撤离。[21]

剧烈影响

泄漏气体的初步暴露反应是咳嗽、严重眼部刺激、窒息感、呼吸道灼伤、眼睑痉挛、呼吸困难、胃疼和呕吐。产生症状的群众试图逃离工厂所在的区域。相比汽车内的人,跑步逃离的人在喘气时会吸入更多气体。身高较矮的人,尤其是儿童,吸入的气体浓度更高。这是因为异氰酸甲酯气体的密度是空气的大约两倍,气体在开放环境中会靠向地面。[30]

第二天早上,上千人去世。他们的主要死因是窒息、反射性循环衰竭和肺水肿。验尸发现他们不仅是肺部受到影响,而且还有脑水肿、肾小管坏死、肝脏脂肪变性和小肠炎。[31]当地死胎率上升200%,周产期死亡率上升300%。[2]免于死亡的人也受到癌症失明、失业和财务困难的困扰。[32]

气体云的成分

根据实验室模拟结果,除MIC以外,事故中的气体云很可能包含氯仿二氯甲烷氯化氢甲胺二甲胺三甲胺二氧化碳。这些物质来自于储存罐中的残留物,或者由MIC、氯仿和水的化学反应产生。气体云的物质大部分比空气密度大,所以紧贴地面并往东南方向扩散到居民区。[30]化学反应的结果可能也包含液态或者固态的气溶胶[33]CSIR和UCC的调查中没有检测到氰化氢[30][34]

最初的风波

事故后不久,印度政府对外封锁工厂,包括UCC在内不得入内。政府没有公开数据,也让外界困惑。初步调查完全由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英語:Council of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CSIR)和印度中央调查局执行。UCC的首席执行官、主席沃伦·安德森(英語:Warren Anderson)立即带领技术团队前往印度。到达后,安德森被软禁。印度政府敦促他限期24小时离境。UCC组织了物资、设备和一队国际医疗专家,帮助博帕尔当地医疗组织。UCC的技术团队同时开始研究气体泄漏的原因。

医疗体系很快被击穿。在受灾严重的区域,近70%的医生资质不足。医务人员对上千人死亡的事件准备不充分。医院和医生不知道如何治疗吸入MIC的症状。[2]

当地出现大批下葬和火葬活动。12月4日,拉波社(英語:Rapho)的摄影师巴勃罗·巴塞缪(英語:Pablo Bartholemew)拍摄了名为《博帕尔气体灾难中的女孩》的标志性彩色照片。另一位摄影师拉古·莱(英語:Raghu Rai)也拍摄了黑白照片。葬礼中,两位摄影师没有询问父亲和孩子的身份,目前也没有亲属认领这些照片。因此,女孩的身份至今不明。后来,两张照片均成为了博帕尔灾难中受害人的象征。巴塞缪也因此赢得1984年世界新闻摄影奖[35]

几天内,附近的树叶纷纷脱落,人们也开始处理肿胀的动物尸体。170,000人在医院和临时医疗间里接受治疗。2,000头牛、羊和其他动物被埋葬。供应商出于安全考虑,减少了食物供给,导致食物不足。不能捕鱼的状况加剧了食物短缺。[2]

12月16日,因为没有其他更安全方法来处理MIC,工厂重新启动并继续生产杀虫剂,以消耗611号和619号储存罐的库存。人们采取了预防措施,载有水的直升机不断在工厂上空盘旋。不过博帕尔还是执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疏散。印度政府通过了《博帕尔气体泄漏灾害法》(英語:Bhopal Gas Leak Disaster Act),让政府有权在印度境内和境外代表所有受害者。谣言和缺少信息的抱怨广泛传播。印度政府发言人说,“碳化物公司更想从我们这里获取信息,而不是帮助我们缓解事故。”[2]

有正式公告声称空气、水源、蔬菜和食物是安全的,但警告说不要吃鱼。至少200,000名儿童曾暴露在泄漏气体中。[2]几周内,国家政府在污染区建造了一些医院、诊所和活动板房,以治疗受害者。S.拉维·拉詹(英語:S. Ravi Rajan,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环境研究学教授)指出公司的行为本质上是由经济利益驱动的。他认为,UCC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在世界各地疏于环境保护”,认为责任“属于股东”,也属于当地和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力量。[32]他称公司在博帕尔事故中的行为是“清除行动”,也就是把气体泄漏的责任与义务嫁接给别人。他认为这种反应是这些形如UCC的大型公司“既有的公司文化”产生的必然结果。[32]UCC从泥潭中脱身后,博帕尔人民就会开始关注印度政府,而政府也没有准备好应对措施。政府尝试用短期和长期方案帮助受害者,均以失败告终,还“产生了生态位空缺……以受害者为代价。”[32]

1984年12月7日,UCC主席和首席执行官安德森在博帕尔被中央邦警察逮捕。六个小时后,他以2100美元的保释金释放,被带进UCC的房子,然后乘坐政府包机离开。据称这是布政司指使的,而布政司在事故当天就从博帕尔飞往安拉阿巴德[36][37]1986年,安德森退休。

法律问题

和解

事后,涉及UCC、美国政府、印度政府、博帕尔当地政府和受害者的法律程序迅速展开。1985年3月,印度政府通过《博帕尔气体泄漏灾害法》(英語:Bhopal Gas Leak Disaster Act),允许印度政府成为所有受害者的法定代表。[38] 这是法律程序的起点。最初,案件在美国联邦法院系统受理。1985年4月17日,联邦地区法院的法官约翰·F·基南(英語:John F. Keenan)在处理其中一案时建议“考虑到‘人的基本尊严’,联合碳化物公司应当提供0.5亿到1亿美元,用于快速帮助伤员”(英語:'fundamental human decency' required Union Carbide to provide between $5 million and $10 million to immediately help the injured),并提议通过国际红十字会快速分发资金。[39]两天后,UCC提议支付0.5亿美元救济金,但是声称这不代表公司承认相关义务,并且要求这笔资金以后可以用于抵扣赔偿。[39]印度政府拒绝了该提议。[40]

1986年3月,UCC根据美国的原告律师建议,提出3.5亿美元的和解金额。据公司称,“以此创建基金,可以在20年内变为5到6亿美元,并提供给博帕尔受害者”。5月,地区法院判决将该案件从美国法院转移到印度法院。1987年1月,美国上诉法庭在驳回上诉时再次确认会转移案件,称UCIL是“独立实体,完全由印度境内的印度公民拥有、管理和运营”(英語:separate entity, owned, managed and operated exclusively by Indian citizens in India)。[38]

1987年,印度政府传唤安德森、八名高管和两个子公司出席杀人罪的审判。UCC回应说公司不受印度管辖。[41]印度政府拒绝UCC提出的赔偿金额,要求赔偿33亿美元。[2]1988年11月,印度最高法院要求双方统一意见并“和好如初”(英語:start with a clean slate)。[38]1989年2月,案件终于在庭外和解,UCC同意为博帕尔的损失支付4.7亿美元。[2]公司很快就完成付款。

和解后

1990年以前,印度最高法院多次收到针对本次和解的上诉。1991年10月,最高法院判决维持4.7亿美元赔偿,并驳回所有申诉。法院要求印度政府“用和解金购买100,000人的团体保险,以保护未来出现症状的人”,并用保险支付和解金的不足部分。法院也请求UCC及其子公司UCIL“自愿”提供约1700万美元资助一家博帕尔的医院,专供受害者治疗。公司接受这一请求。[38]

1991年,博帕尔当地政府以过失杀人罪起诉安德森,最高可判10年监禁。1992年2月1日,博帕尔首席法官判决安德森为逃犯,因为他作为被告没有出席审判。法院要求印度政府从美国引渡安德森。1993年10月,美国最高法院驳回针对下层法院的上诉,博帕尔灾难的受害者没能从美国法院获得赔偿。[38]

1999年,依据《外国人不法行为请求权法》(英語:U.S. Alien Torts Claims Act, ATCA),美国受理了萨胡诉UCC和沃伦·安德森(英語:Sahu v. Union Carbide and Warren Anderson)一案的集体诉讼。通过ATCA可以向“侵犯人道的犯罪”寻求民事赔偿[42]原告寻求对人身伤害和医疗监护的补偿,并要求发布禁制令,让被告清理博帕尔工厂附近的饮用水源。2012年,起诉被驳回,随后上诉也被驳回。[43]

2004年,印度最高法院要求印度政府把尚未使用的补偿金分发给受害者。2006年9月,博帕尔毒气受害者福利委员会(英語:Welfare Commission for Bhopal Gas Victims)宣布,所有赔偿请求和申诉均已“完成清算”。[38]2006年,美国联邦第二巡回上诉法院在巴诺苏诉UCC案(英語:Bano v. 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中维持原判,并驳回其他请求。这阻碍了原告的集体诉讼认证请求和财产补偿要求。UCC说,“这一判决支持了UCC长期以来的观点,终于在程序上和实质上解决了1999年哈西娜·毕(英語:Haseena Bi)和其他代表博帕尔居民的团体在集体诉讼中提出的问题。”[38]

2010年7月,七名UCIL前员工被判处过失致人死亡罪。他们均为印度籍,很多人已超过70岁。他们包括凯舒布·马欣德拉(英語:Keshub Mahindra,UCIL非执行主席)、格哈莱(英語:V. P. Gokhale,董事总经理)、基肖尔·卡姆达(英語:Kishore Kamdar,副主席)、穆昆德(英語:J. Mukund,工厂厂长)、乔杜里(英語:S. P. Chowdhury,生产经理)、谢蒂(英語:K. V. Shetty,工厂主管)和库雷希(英語:S. I. Qureshi,生产助理)。他们均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0,000卢比(相当于2020年的190,000卢比或2,500美元)。他们也均在判决后不久获得保释

2014年9月29日,前UCC首席执行官安德森在92岁高龄时去世。[44]截止2014年,陶氏化工接手UCC后,也多次因为UCC在博帕尔的历史而被列为被告。[45]

事故原因

关于本次灾难,主要有两种理论。争议在于,水是如何进入储存罐的。

“企业疏忽”理论认为,灾难是由疏于维护且衰老的设施、安全规范的松懈和训练不足的员工共同造成。当工人不小心让水渗进MIC储存罐,而且缺少恰当的安全防线时,灾难就爆发了。[2][46]事发时,工人在罐体400米外用水清洗堵塞的管道。工人说没人让他们用管道上的滑动隔离盲板来隔离储存罐。操作员认为,由于维护不当,阀门可能让水泄露进储存罐。[2][47]事发后一年内,多方努力尝试也没能复现这种让水进入罐体的路径。[48]

UCC提出的“工人破坏”理论认为,如果没有人蓄谋破坏,从物理角度来看水就不可能进入储存罐。大量证词和工程验证说明,事故原因是一位邪恶的员工通过侧面的一道空阀门,用水泵将水注入储存罐。1986年冬天,一位仪表管理员在接受问询时说,他在事故第二天上午受指示去检查罐体上的仪器,发现610号罐体的压力计失踪了。[49]UCC认为,“心怀不满的员工”曾把水泵接到压力计连接口上,这才是真正的事故原因。[2]该理论也认为,印度政府采取了很多行动来掩盖这种可能,从而把责任推给UCC。[49]

影響

1985年,加州民主党员亨利·韦克斯曼(英語:Henry Waxman)建议美国政府调查博帕尔惨案。后来美国因此立法,以防止有毒化学物质意外排放。[50]由於這次大災難,世界各國化學集團改變了拒絕與社區通報的態度,亦加強了安全措施。

但亦因這事件引發鄰避效應,很多環保人士以及民眾,將化工廠視為嫌惡設施,都反對設於鄰近民居的地點。新化工廠的設置,常會引發民眾的抗爭。

而美國聯合碳化物集團,經過在美國和印度多番訴訟,亦因這次慘劇要向印度政府賠償4.7億美元,並要出售該集團持有的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50%股權,用以興建治療受影響居民的醫院和研究中心。不久,美國聯合碳化物集團被人狙擊,雖然狙擊失敗,但董事局仍將美國聯合碳化物分拆成若干公司,包括永備電池集團(Energizer)。而美國聯合碳化物集團在2001年2月,成為美國陶氏化工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

文化作品

2004年12月3日,事件的20週年,英國廣播公司播出訪問片段,一名聲稱陶氏化工的代表宣佈公司願意清理災難現場和賠償死傷者[51]。播出後陶氏化工的股價在23分鐘內下跌4.2%,市值約20億美元。陶氏化工立即發表聲明指該名受訪者與公司毫無關係。BBC發出更正並播出道歉聲明。該名受訪者原來是惡作劇組織The Yes Men的成員。該組織於2002年曾冒認陶氏化工設立網站解釋博帕爾事件經過。2004年,BBC一名監製向假冒的網站發出電郵,邀請接受訪問,The Yes Men的成員欣然答允。該組織表示他們這樣做是為了向大眾展示企業如何能夠為事件作出補償,以及為事件爭取曝光,因為該次災難已漸被淡忘。

國家地理頻道災難調查節目《重返危機現場》第四季曾就該事件製作過一檔節目來探討其中的原因。

參閱

参考文献

  1. ^ . Mp.gov.in. [2012-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8).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Eckerman, Ingrid. The Bhopal Saga—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World's Largest Industrial Disaster [博帕尔的故事——世界上最大的工业灾难的起因和后果]. India: Universities Press. 2005 [2017-06-16]. ISBN 81-7371-515-7. doi:10.13140/2.1.3457.5364. (原始内容于2020-12-08). 
  3. ^ AK Dubey. Bhopal Gas Tragedy: 92% injuries termed "minor". First14 News. 2010-06-21 [2010-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26). 
  4. ^ Mandavilli, Apoorva. The World's Worst Industrial Disaster Is Still Unfolding. The Atlantic. 9 July 2018 [10 July 2018]. (原始内容于2020-08-23). 
  5. ^ Company Defends Chief in Bhopal Disaster [公司为博帕尔灾难中的负责人辩护]. The New York Times. 3 August 2009 [26 April 2010]. (原始内容于2009-10-10). 
  6. ^ U.S. Exec Arrest Sought in Bhopal Disaster. CBS News. 31 July 2009 [26 April 2010]. (原始内容于2013-05-17). 
  7. ^ Bhopal trial: Eight convicted over India gas disaster [博帕尔审判:八人因印度气体灾难被定罪]. BBC News. 7 June 2010 [7 June 2010]. (原始内容于7 June 2010). 
  8. ^ 8.0 8.1 揭开历史的疮疤:印度博帕尔工业灾难. (原始内容于2018-11-12). 
  9. ^ Methyl isocyanate. New York: 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 1976.  F-41443A-7/76
  10. ^ Carbon monoxide, Phosgene and Methyl isocyanate. Unit Safety Procedures Manual. Bhopal: Union Carbide India Limited, Agricultural Products Division. 1978. 
  11. ^ Behl VK, Agarwal VN, Choudhary SP, Khanna S. Operating Manual Part-II. Methyl Isocyanate Unit. Bhopal: Union Carbide India Limited, Agricultural Products Division. 1979. 
  12. ^ Kovel (2002).
  13. ^ Ward, Ken Jr. Bayer gives up fight to restart Institute MIC unit [拜耳放弃重启位于Institute的异氰酸甲酯厂区]. The Charleston Gazette. 18 March 2011 [24 September 2013]. (原始内容于2015-07-06). 
  14. ^ Kovel (2002).
  15. ^ 15.0 15.1 15.2 Eckerman, Ingrid. (PDF). Asian Pacific Newsletter on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2006, 13 (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16 July 2011). 
  16. ^ Hazarika, Sanjoy. Indian journalist offered warning [印度记者曾经发出警告]. [2 October 2018]. (原始内容于2020-05-16) (英语). 
  17. ^ The Week. How to be really well informed in minutes. Croydon: Ebury Press. 2012: 222–225. ISBN 978-0-09194-706-4. 
  18. ^ 18.0 18.1 18.2 . apps.engr.utexas.edu. [9 June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 July 2016). 
  19. ^ 19.0 19.1 Agarwal, S. K. Wealth from Waste [用垃圾致富]. APH Publishing. 1 January 2005: 131 [2022-07-12]. ISBN 9788176488235. (原始内容于2022-07-15) (英语). 
  20. ^ 20.0 20.1 20.2 20.3 Times, Stuart Diamond, Special To The New York. The disaster in Bhopal: Workers recall horror [博帕尔灾难:工人回忆起恐惧]. The New York Times. 30 January 1985 [7 June 2016].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于2022-07-17). 
  21. ^ 21.0 21.1 21.2 Patrick McClelland, BBC One Night In Bhopal 2004 TVRip d0x [BBC 2014 在博帕尔的一晚], 31 December 2012 [7 June 2016], (原始内容于2022-07-17) 
  22. ^ What Triggered the Disaster? | International Campaign for Justice in Bhopal [是什么引发了灾难?“博帕尔的正义”国际运动]. bhopal.net. [7 June 2016]. (原始内容于2022-07-07). 
  23. ^ Jones, Tommy Ray. Remembering Bhopal: NES Workshop 2015 [纪念博帕尔:2015 NES 研讨会]. 16 April 2015 [2022-07-12]. (原始内容于2022-07-12). 
  24. ^ Varma, Roli; Daya R. Varma. The Bhopal Disaster of 1984 [1984 年的博帕尔灾难]. Bulletin of Science, Technology & Society. 2005, 25: 37–45. S2CID 109281859. doi:10.1177/0270467604273822. 
  25. ^ 25.0 25.1 25.2 . thephoenixsun.com. [7 June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14 February 2020). 
  26. ^ Narrator: Ashton Smith. Bhopal Nightmare. Seconds from Disaster. 第4季. 第6集. 5:45 记录于. 10 October 2011. Nat Geo. 
  27. ^ 27.0 27.1 27.2 (PDF).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8 May 2016). 
  28. ^ Disaster One, , 18 October 2015 [7 June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2) 
  29. ^ 29.0 29.1 Bell, Michael Mayerfeld; Ashwood, Loka L. An Invitation to Environmental Sociology [环境社会学入门]. SAGE Publications. 1 July 2015: 164 [2022-07-12]. ISBN 9781452275789. (原始内容于2022-07-15) (英语). 
  30. ^ 30.0 30.1 30.2 D'Silva, T. The Black Box of Bhopal: A Closer Look at the World's Deadliest Industrial Disaster [博帕尔的黑箱:仔细分析世界上最致命的工业灾难]. Victoria, BC: Trafford. 2006 [2022-07-12]. ISBN 978-1-4120-8412-3. (原始内容于2022-07-18). 
  31. ^ Sriramachari (2004).
  32. ^ 32.0 32.1 32.2 32.3 Bhopal: Vulnerability, Routinization, and the Chronic Disaster [博帕尔:脆弱性、常规性和慢性灾难], The Angry Earth (Routledge), 1999-11-01: 271–291 [2021-10-13] 
  33. ^ Havens J, Walker H, Spicer T. Bhopal atmospheric dispersion revisited [重新审视博帕尔的大气扩散].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30 September 2012,. 233–234: 33–40. PMID 22819479. doi:10.1016/j.jhazmat.2012.06.055. 
  34. ^ Varadarajan S; et al. Report on Scientific Studies on the Factors Related to Bhopal Toxic Gas Leakage [博帕尔有毒气体泄漏相关的科学研究总结]. New Delhi: Indian Council of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1985. 
  35. ^ 1985 Pablo Bartholomew WY. World Press Photo. [9 June 2016]. (原始内容于2018-11-23). 
  36. ^ When the gas leaked, Arjun flew away to pray [气体泄漏时,阿琼乘机离开去祈祷]. The Bhopal Post. 7 July 2012 [30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于2022-04-05). 
  37. ^ Gupta, Suchandana. . The Times of India. 10 June 2010 [30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18 May 2013). 
  38. ^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 Bhopal Information Center, UCC. [30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September 2001). 
  39. ^ 39.0 39.1 $5 million in relief offered to gas-leak victims [公司提议向气体泄漏受害者提供 500 万美元的救济金]. 19 Apr 1985, Page 56 - Arizona Republic at Newspapers.com. [7 June 2016]. (原始内容于2022-07-13). 
  40. ^ D'Silva, The Black Box of Bhopal (2006).
  41. ^ India Acts in Carbide Case [印度对联合碳化物案采取行动]. The New York Times. Reuters. 17 May 1988 [30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于2022-07-18). 
  42. ^ Pappu, Sridhar. The Bhopal Evasion. Mother Jones. December 2006 [7 June 2014]. (原始内容于2017-06-24). 
  43. ^ (PDF). [28 October 20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30 October 2012). 
  44. ^ Martin, Douglas. Warren Anderson, 92, Dies; Faced India Plant Disaster [92岁的沃伦·安德森去世; 曾面对印度工厂灾难]. The New York Times. 30 October 2014 [8 August 2017]. (原始内容于2018-08-13). 
  45. ^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s Bhopal related legal liabilities [陶氏化公与博帕尔相关的法律责任]. The Bhopal Medical Appeal. [25 September 2015]. (原始内容于2015-09-26). 
  46. ^ Eckerman, Ingrid. Chemical industry and public health. Bhopal as an example [化学工业与公共卫生, 以博帕尔为例] (PDF). Gothenburg, Sweden: Nordic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2001 [2022-07-13]. (原始内容 (PDF)于2012-10-30). 
  47. ^ Chouhan TR; et al. Bhopal: the Inside Story — Carbide Workers Speak Out on the World's Worst Industrial Disaster. [博帕尔:内幕 — 碳化物公司的工人为世界上最严重的工业灾难发声]. US and India: The Apex Press and Other India Press. 2004 [1994]. ISBN 978-1-891843-30-3. and. 
  48. ^ Steven R. Weisman. Bhopal a Year Later: An Eerie Silence [一年后的博帕尔:诡异的寂静]. The New York Times. 5 December 1985: 5. 
  49. ^ 49.0 49.1 Kalelkar AS, Little AD. . London: Presented at the Institution of Chemical Engineers conference on preventing major chemical accidents. 1988. (原始内容存档于8 December 2015). 
  50. ^ Dipankar De Sarkar. BP, Bhopal and the humble Indian brinjal [BP、博帕尔和不起眼的印度茄子]. Hindustan Times. 22 June 2010 [26 June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5 January 2013). 
  51. ^ 影像:. [2004-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2-10). 

外部链接

  • Alfred de Grazia. . Metron Publications. 1985 [2008-03-24]. (原始内容 (HTML)存档于2009-08-26). (另見ISBN 0940268272
  • 美國聯合碳化物集團為博帕爾災難而設的資料網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民間為印度博帕爾災難的死難者而設的網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博帕爾事件,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11月16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印地語, 發生於1984年12月3日凌晨, 印度中央邦的博帕爾市美國聯合碳化物屬下的聯合碳化物, 印度, 有限公司, ucil, 設於博帕爾貧民區附近的一所農藥廠發生異氰酸甲酯, methyl, isocyanate, 洩漏事.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11月16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博帕爾事件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博帕爾事件 印地語 भ प ल ग स क ण ड 發生於1984年12月3日凌晨 印度中央邦的博帕爾市美國聯合碳化物屬下的聯合碳化物 印度 有限公司 UCIL 設於博帕爾貧民區附近的一所農藥廠發生異氰酸甲酯 Methyl Isocyanate 洩漏事件 官方公布瞬间死亡人数为2 259人 当地政府确认和气体洩漏有关的死亡人数为3 787人 1 还有大约8 000人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中丧命 另外大约8 000人因为气体洩漏而死亡 2 根据一份2006年的官方文件显示 这次洩漏共造成558 125人受伤 包括38 478人暂时局部残疾 以及大约39 000人严重和永久残疾 3 大西洋杂志认为该事件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工业事故 4 博帕爾博帕爾市位置 現在位於博帕爾的事件紀念碑 农药厂的所有者是联合碳化物 印度 有限公司 UCIL 主要由美国联合碳化物 英語 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 UCC 控股 印度政府控制的银行和印度公众持有49 1 股份 1989年 UCC支付4 7亿美元 相当于2020年的8 71亿美元 以平息事件相关的诉讼 1994年 UCC将UCIL的股份出售给Eveready 工业印度有限公司 英語 Eveready Industries India Limited EIIL 随后又并入麦克劳德 罗素 印度 有限公司 英語 McLeod Russel India Ltd 1998年 Eveready公司的99年土地租赁到期 公司清理了该区域并将土地控制权移交给中央邦政府 灾难发生17年后 陶氏化工于2001年收购联合碳化物公司 沃伦 安德森 英語 Warren Anderson 是当时UCC的首席执行官 从1986年到2012年 在美国针对他和UCC的多起民事 刑事起诉都被驳回 并转交给印度法院 美国法院认为UCIL是印度管辖的独立实体 UCC UCIL和安德森也在印度博帕尔的地区法院受到民事和刑事起诉 5 6 2010年6月 七名当年的印度籍UCIL员工 包括前UCIL主席 在博帕尔被判处过失杀人罪 获刑两年并各处罚金约2000美元 这是印度法律规定的最高处罚 七人均在判决后迅速获得保释 另有一位前员工也被起诉 但是在判决前已去世 7 目录 1 背景 1 1 早期泄漏 2 经过 2 1 液化异氰酸甲酯储存罐 2 2 气体泄漏 2 3 剧烈影响 2 4 气体云的成分 3 最初的风波 4 法律问题 4 1 和解 4 2 和解后 5 事故原因 6 影響 7 文化作品 8 參閱 9 参考文献 10 外部链接背景 编辑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印度政府于1964年开展 绿色革命 引进农药和化肥等物资 1969年 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帕博尔市設立了一间生产殺蟲劑的工厂 试产3年后 建成了一座5 000吨高效杀虫剂能力的大型农药厂聯合碳化物 印度 有限公司 UCIL 8 1979 年 公司扩建了一座异氰酸甲酯工厂 用于生产甲萘威 商品名是Sevin 9 10 11 博帕尔的工厂用甲胺和光气反应生成异氰酸甲酯 然后再与1 萘酚反应生成最终产品 甲萘威 拜耳公司位于美国西弗吉尼亚Institude小镇的工厂也使用这一反应过程 该工厂曾经属于UCC 12 13 工厂建成后 包括拜耳在内的其他生产商也可以不用异氰酸甲酯生产甲萘威 只是成本更高 UCIL 的生产过程与无异氰酸甲酯的合成路径原料相同 区别在于生产顺序 另一合成路径是 光气与萘酚反应生成氯甲酸酯 再与甲胺反应 二十世纪 80 年代初期 杀虫剂的需求下降 但是生产仍在继续 导致博帕尔的工厂积累了大量无用的异氰酸甲酯 2 14 异氰酸甲酯為剧毒 曾被纳粹德国用于屠杀犹太人 因此 UCIL将异氰酸甲酯以液态形式储存在3个不锈钢制储气罐 重量达45吨 但是UCIL的生产安全出现重大问题 1982年 有报告称博帕尔工厂 一共61处危险 1984年 工厂停工并大量裁员 惨案发生时 安全系统无一正常运转 8 早期泄漏 编辑 1976年 两个当地贸易联盟投诉该工厂的污染 2 15 1981年 一位工人在维护工厂管道时意外被光气喷溅 他在恐慌中摘下毒气面具 吸入大量有毒的光气 导致72小时后死亡 2 15 发生这些事件后 记者拉杰库马尔 凯斯瓦尼 英語 Rajkumar Keswani 开始调查 并在博帕尔本地报纸 会议 英語 Rapat 上发表调查结果 敦促民众 快醒醒 博帕尔的人民 你们正在火山的边缘 英語 Wake up people of Bhopal you are on the edge of a volcano 16 17 1982年 24名工人暴露在泄漏的光气中 随后全部住院 在此之前没有人要求他们穿戴防护设备 一个月后的1982年2月 18名工人被异氰酸甲酯泄漏波及 1982年8月 一位化学工程师接触了液化异氰酸甲酯 导致全身30 烧伤 1982年10月 异氰酸甲酯再次泄露 处置泄漏的过程中 异氰酸甲酯工厂的管理员受到严重化学烧伤 另有两名工人严重暴露在气体中 1983年到1984年间 工厂出现过异氰酸甲酯 光气 萘酚 甲胺和四氯化碳泄漏 有时多种物质一起泄漏 2 15 经过 编辑液化异氰酸甲酯储存罐 编辑 UCIL位于博帕尔的工厂拥有三座68 000升容量的地下液化异氰酸甲酯储存罐 代号为E610 E611和E619 在12月的泄漏事件之前 这些储存罐用于储存最近几个月产出的异氰酸甲酯 UCC的安全规范要求每个储存罐不能储存超过容量50 即30吨 的液化异氰酸甲酯 每个储存罐都用惰性的氮气加压 气压保证液化异氰酸甲酯可以在需要时排出 并防止杂质和水进入罐体 18 1984年10月末 储存罐E610无法保持有效的氮气气压 所以内部的液化异氰酸甲酯无法排出 出现该故障时 E610罐体内有42吨液化异氰酸甲酯 18 19 出现故障后不久 博帕尔工厂暂停生产异氰酸甲酯 以维护部分设施 维护内容包括关闭工厂的气体火炬系统 以修复被腐蚀的管线 18 尽管气体火炬仍然不可用 甲萘威的生产流程依然在11月末重启 原料来自于另外两个仍然可用的储存罐 12月1日 工厂尝试对E610罐体加压 但是失败了 所以其中的42吨液化异氰酸甲酯依旧无法排出 19 气体泄漏 编辑 1984年12月初 工厂内大多数与异氰酸甲酯相关的安全系统都不能正常运转 很多阀门和管线的状态不佳 更严重的是 多个气体洗净塔和用于清洁管道的蒸汽锅炉不可用 2 1984年12月2日晚 在工厂试图清洗E610罐体的侧面管道时 可能有水进入罐体 罐内存有自10月末起储存在这里的42吨异氰酸甲酯 2 罐体进水引发放热反应并热失控 污染物 过高的环境温度和不防腐的铁管中腐蚀下来的铁导致反应加速 2 E610中的气压在晚上10 30处于正常的2psi 而晚上11 00就达到了10psi 两位精炼厂高级员工认为这只是仪表故障 20 到了晚上十一点半 异氰酸甲酯厂区的员工感觉到有少量异氰酸甲酯气体 于是开始寻找泄漏点 晚上11 45 有人发现一个泄漏点并上报到异氰酸甲酯厂区的值班主管 主管决定在凌晨0 15的茶歇后再处置此问题 并要求员工继续搜索其他泄漏点 异氰酸甲酯厂区的员工也在茶歇时探讨此问题 20 凌晨0 45 即茶歇结束5分钟后 E610罐体以惊人的速度达到临界状态 罐内温度超出仪表量程 达到至少25摄氏度 而压力表显示气压有40psi 275 8千帕 一位员工目睹紧急泄压阀被冲开 E610罐体上方的混凝土天花板开裂 即使有毒的异氰酸甲酯已经开始排入大气 罐内压力仍然增长到55psi 379 2千帕 20 工厂应该阻止异氰酸甲酯排入大气 或者至少也要在排放前用三座安全设施做缓解处理 但这些设施在当时都存在异常 没有使用 能力不足或者无法操作 21 22 用于冷却异氰酸酯罐体的制冷系统 该系统于1982年1月停止运行 其中的氟利昂也在1984年6月移除 储存系统的最初设计要求制冷系统工作 所以工厂也断开了本应在11摄氏度触发报警的高温报警装置 此后 罐体温度在15摄氏度到40摄氏度之间波动 23 气体火炬塔 此塔可以烧毁泄漏的异氰酸甲酯 当时 连接火炬塔的管道因为维护而卸下 另外 火炬塔的能力不足 不能处理E610这么大的罐体产生的气体 气体洗净塔 此塔在事故发生前被停用并处于 待命 状态 塔内也没有足够的氢氧化钠和能源来清理如此大规模的泄漏 在事故发生后的45分钟或者60分钟内 大约30吨异氰酸甲酯泄漏 24 两小时后增加到40吨 25 气体随风飘向东南方的博帕尔 2 26 凌晨0 50 一位UCIL员工开启工厂的警报 此时工厂附近的气体浓度已经让人难以忍受 20 25 警报系统触发了两处警笛 一处在UCIL工厂内鸣响 另一处用于警示公众和博帕尔市区 工厂在1982年分离了这两套警笛系统 这样可以在保持场内警笛鸣响的同时关闭外部的警笛 事故发生时 工厂也是这样处置的 外部的警笛在凌晨0 50短暂鸣响后关闭 因为工厂不希望微小的泄漏触发公共警报 21 25 27 然而 此时员工正从UCIL的工厂撤离并向上风口转移 大约在凌晨一点 博帕尔警察局的主管接到一位小镇巡查员的电话 称乔拉 英語 Chola 距离工厂大约两公里 附近的居民正在躲避气体泄漏 27 凌晨1 25和2 10 警察两次拨通UCIL工厂的电话 对方保证 一切正常 最后一次通话中 对方说 警官 我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27 由于UCIL和博帕尔政府部门沟通不畅 市区中的哈米迪亚医院 英語 Hamidia Hospital 最开始得到的消息是疑似氨气泄漏 又更正为光气泄漏 最后 他们收到的新报告是MIC泄漏 MIC是异氰酸甲酯的简称 医院的员工没有听说过MIC这一名词 没有相关的解毒剂 也没有立即收到更多相关信息 28 大约在凌晨两点 E610罐体泄漏的MIC逐渐耗尽 15分钟后 也是第一次警报被关闭后一个半小时 工厂的公众警报再次响起 29 警报发出几分钟后 一位UCIL员工进入警局控制室 第一次告诉警察有气体泄漏 并说 已堵住漏洞 29 大部分暴露在MIC气体里的城镇居民对泄漏事件不知情 他们是在闻到气体时或者推开门围观骚动时才得知泄漏 没有人教导他们原地避难 或者在气体到达前撤离 21 剧烈影响 编辑 泄漏气体的初步暴露反应是咳嗽 严重眼部刺激 窒息感 呼吸道灼伤 眼睑痉挛 呼吸困难 胃疼和呕吐 产生症状的群众试图逃离工厂所在的区域 相比汽车内的人 跑步逃离的人在喘气时会吸入更多气体 身高较矮的人 尤其是儿童 吸入的气体浓度更高 这是因为异氰酸甲酯气体的密度是空气的大约两倍 气体在开放环境中会靠向地面 30 第二天早上 上千人去世 他们的主要死因是窒息 反射性循环衰竭和肺水肿 验尸发现他们不仅是肺部受到影响 而且还有脑水肿 肾小管坏死 肝脏脂肪变性和小肠炎 31 当地死胎率上升200 周产期死亡率上升300 2 免于死亡的人也受到癌症 失明 失业和财务困难的困扰 32 气体云的成分 编辑 根据实验室模拟结果 除MIC以外 事故中的气体云很可能包含氯仿 二氯甲烷 氯化氢 甲胺 二甲胺 三甲胺和二氧化碳 这些物质来自于储存罐中的残留物 或者由MIC 氯仿和水的化学反应产生 气体云的物质大部分比空气密度大 所以紧贴地面并往东南方向扩散到居民区 30 化学反应的结果可能也包含液态或者固态的气溶胶 33 CSIR和UCC的调查中没有检测到氰化氢 30 34 最初的风波 编辑事故后不久 印度政府对外封锁工厂 包括UCC在内不得入内 政府没有公开数据 也让外界困惑 初步调查完全由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 英語 Council of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CSIR 和印度中央调查局执行 UCC的首席执行官 主席沃伦 安德森 英語 Warren Anderson 立即带领技术团队前往印度 到达后 安德森被软禁 印度政府敦促他限期24小时离境 UCC组织了物资 设备和一队国际医疗专家 帮助博帕尔当地医疗组织 UCC的技术团队同时开始研究气体泄漏的原因 医疗体系很快被击穿 在受灾严重的区域 近70 的医生资质不足 医务人员对上千人死亡的事件准备不充分 医院和医生不知道如何治疗吸入MIC的症状 2 当地出现大批下葬和火葬活动 12月4日 拉波社 英語 Rapho 的摄影师巴勃罗 巴塞缪 英語 Pablo Bartholemew 拍摄了名为 博帕尔气体灾难中的女孩 的标志性彩色照片 另一位摄影师拉古 莱 英語 Raghu Rai 也拍摄了黑白照片 葬礼中 两位摄影师没有询问父亲和孩子的身份 目前也没有亲属认领这些照片 因此 女孩的身份至今不明 后来 两张照片均成为了博帕尔灾难中受害人的象征 巴塞缪也因此赢得1984年世界新闻摄影奖 35 几天内 附近的树叶纷纷脱落 人们也开始处理肿胀的动物尸体 170 000人在医院和临时医疗间里接受治疗 2 000头牛 羊和其他动物被埋葬 供应商出于安全考虑 减少了食物供给 导致食物不足 不能捕鱼的状况加剧了食物短缺 2 12月16日 因为没有其他更安全方法来处理MIC 工厂重新启动并继续生产杀虫剂 以消耗611号和619号储存罐的库存 人们采取了预防措施 载有水的直升机不断在工厂上空盘旋 不过博帕尔还是执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疏散 印度政府通过了 博帕尔气体泄漏灾害法 英語 Bhopal Gas Leak Disaster Act 让政府有权在印度境内和境外代表所有受害者 谣言和缺少信息的抱怨广泛传播 印度政府发言人说 碳化物公司更想从我们这里获取信息 而不是帮助我们缓解事故 2 有正式公告声称空气 水源 蔬菜和食物是安全的 但警告说不要吃鱼 至少200 000名儿童曾暴露在泄漏气体中 2 几周内 国家政府在污染区建造了一些医院 诊所和活动板房 以治疗受害者 S 拉维 拉詹 英語 S Ravi Rajan 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环境研究学教授 指出公司的行为本质上是由经济利益驱动的 他认为 UCC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 在世界各地疏于环境保护 认为责任 属于股东 也属于当地和国际上的政治 经济力量 32 他称公司在博帕尔事故中的行为是 清除行动 也就是把气体泄漏的责任与义务嫁接给别人 他认为这种反应是这些形如UCC的大型公司 既有的公司文化 产生的必然结果 32 UCC从泥潭中脱身后 博帕尔人民就会开始关注印度政府 而政府也没有准备好应对措施 政府尝试用短期和长期方案帮助受害者 均以失败告终 还 产生了生态位空缺 以受害者为代价 32 1984年12月7日 UCC主席和首席执行官安德森在博帕尔被中央邦警察逮捕 六个小时后 他以2100美元的保释金释放 被带进UCC的房子 然后乘坐政府包机离开 据称这是布政司指使的 而布政司在事故当天就从博帕尔飞往安拉阿巴德 36 37 1986年 安德森退休 法律问题 编辑和解 编辑 事后 涉及UCC 美国政府 印度政府 博帕尔当地政府和受害者的法律程序迅速展开 1985年3月 印度政府通过 博帕尔气体泄漏灾害法 英語 Bhopal Gas Leak Disaster Act 允许印度政府成为所有受害者的法定代表 38 这是法律程序的起点 最初 案件在美国联邦法院系统受理 1985年4月17日 联邦地区法院的法官约翰 F 基南 英語 John F Keenan 在处理其中一案时建议 考虑到 人的基本尊严 联合碳化物公司应当提供0 5亿到1亿美元 用于快速帮助伤员 英語 fundamental human decency required Union Carbide to provide between 5 million and 10 million to immediately help the injured 并提议通过国际红十字会快速分发资金 39 两天后 UCC提议支付0 5亿美元救济金 但是声称这不代表公司承认相关义务 并且要求这笔资金以后可以用于抵扣赔偿 39 印度政府拒绝了该提议 40 1986年3月 UCC根据美国的原告律师建议 提出3 5亿美元的和解金额 据公司称 以此创建基金 可以在20年内变为5到6亿美元 并提供给博帕尔受害者 5月 地区法院判决将该案件从美国法院转移到印度法院 1987年1月 美国上诉法庭在驳回上诉时再次确认会转移案件 称UCIL是 独立实体 完全由印度境内的印度公民拥有 管理和运营 英語 separate entity owned managed and operated exclusively by Indian citizens in India 38 1987年 印度政府传唤安德森 八名高管和两个子公司出席杀人罪的审判 UCC回应说公司不受印度管辖 41 印度政府拒绝UCC提出的赔偿金额 要求赔偿33亿美元 2 1988年11月 印度最高法院要求双方统一意见并 和好如初 英語 start with a clean slate 38 1989年2月 案件终于在庭外和解 UCC同意为博帕尔的损失支付4 7亿美元 2 公司很快就完成付款 和解后 编辑 1990年以前 印度最高法院多次收到针对本次和解的上诉 1991年10月 最高法院判决维持4 7亿美元赔偿 并驳回所有申诉 法院要求印度政府 用和解金购买100 000人的团体保险 以保护未来出现症状的人 并用保险支付和解金的不足部分 法院也请求UCC及其子公司UCIL 自愿 提供约1700万美元资助一家博帕尔的医院 专供受害者治疗 公司接受这一请求 38 1991年 博帕尔当地政府以过失杀人罪起诉安德森 最高可判10年监禁 1992年2月1日 博帕尔首席法官判决安德森为逃犯 因为他作为被告没有出席审判 法院要求印度政府从美国引渡安德森 1993年10月 美国最高法院驳回针对下层法院的上诉 博帕尔灾难的受害者没能从美国法院获得赔偿 38 1999年 依据 外国人不法行为请求权法 英語 U S Alien Torts Claims Act ATCA 美国受理了萨胡诉UCC和沃伦 安德森 英語 Sahu v Union Carbide and Warren Anderson 一案的集体诉讼 通过ATCA可以向 侵犯人道的犯罪 寻求民事赔偿 42 原告寻求对人身伤害和医疗监护的补偿 并要求发布禁制令 让被告清理博帕尔工厂附近的饮用水源 2012年 起诉被驳回 随后上诉也被驳回 43 2004年 印度最高法院要求印度政府把尚未使用的补偿金分发给受害者 2006年9月 博帕尔毒气受害者福利委员会 英語 Welfare Commission for Bhopal Gas Victims 宣布 所有赔偿请求和申诉均已 完成清算 38 2006年 美国联邦第二巡回上诉法院在巴诺苏诉UCC案 英語 Bano v 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 中维持原判 并驳回其他请求 这阻碍了原告的集体诉讼认证请求和财产补偿要求 UCC说 这一判决支持了UCC长期以来的观点 终于在程序上和实质上解决了1999年哈西娜 毕 英語 Haseena Bi 和其他代表博帕尔居民的团体在集体诉讼中提出的问题 38 2010年7月 七名UCIL前员工被判处过失致人死亡罪 他们均为印度籍 很多人已超过70岁 他们包括凯舒布 马欣德拉 英語 Keshub Mahindra UCIL非执行主席 格哈莱 英語 V P Gokhale 董事总经理 基肖尔 卡姆达 英語 Kishore Kamdar 副主席 穆昆德 英語 J Mukund 工厂厂长 乔杜里 英語 S P Chowdhury 生产经理 谢蒂 英語 K V Shetty 工厂主管 和库雷希 英語 S I Qureshi 生产助理 他们均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100 000卢比 相当于2020年的190 000卢比或2 500美元 他们也均在判决后不久获得保释 2014年9月29日 前UCC首席执行官安德森在92岁高龄时去世 44 截止2014年 陶氏化工接手UCC后 也多次因为UCC在博帕尔的历史而被列为被告 45 事故原因 编辑关于本次灾难 主要有两种理论 争议在于 水是如何进入储存罐的 企业疏忽 理论认为 灾难是由疏于维护且衰老的设施 安全规范的松懈和训练不足的员工共同造成 当工人不小心让水渗进MIC储存罐 而且缺少恰当的安全防线时 灾难就爆发了 2 46 事发时 工人在罐体400米外用水清洗堵塞的管道 工人说没人让他们用管道上的滑动隔离盲板来隔离储存罐 操作员认为 由于维护不当 阀门可能让水泄露进储存罐 2 47 事发后一年内 多方努力尝试也没能复现这种让水进入罐体的路径 48 UCC提出的 工人破坏 理论认为 如果没有人蓄谋破坏 从物理角度来看水就不可能进入储存罐 大量证词和工程验证说明 事故原因是一位邪恶的员工通过侧面的一道空阀门 用水泵将水注入储存罐 1986年冬天 一位仪表管理员在接受问询时说 他在事故第二天上午受指示去检查罐体上的仪器 发现610号罐体的压力计失踪了 49 UCC认为 心怀不满的员工 曾把水泵接到压力计连接口上 这才是真正的事故原因 2 该理论也认为 印度政府采取了很多行动来掩盖这种可能 从而把责任推给UCC 49 影響 编辑1985年 加州民主党员亨利 韦克斯曼 英語 Henry Waxman 建议美国政府调查博帕尔惨案 后来美国因此立法 以防止有毒化学物质意外排放 50 由於這次大災難 世界各國化學集團改變了拒絕與社區通報的態度 亦加強了安全措施 但亦因這事件引發鄰避效應 很多環保人士以及民眾 將化工廠視為嫌惡設施 都反對設於鄰近民居的地點 新化工廠的設置 常會引發民眾的抗爭 而美國聯合碳化物集團 經過在美國和印度多番訴訟 亦因這次慘劇要向印度政府賠償4 7億美元 並要出售該集團持有的聯合碳化物 印度 有限公司50 股權 用以興建治療受影響居民的醫院和研究中心 不久 美國聯合碳化物集團被人狙擊 雖然狙擊失敗 但董事局仍將美國聯合碳化物分拆成若干公司 包括永備電池集團 Energizer 而美國聯合碳化物集團在2001年2月 成為美國陶氏化工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 文化作品 编辑2004年12月3日 事件的20週年 英國廣播公司播出訪問片段 一名聲稱陶氏化工的代表宣佈公司願意清理災難現場和賠償死傷者 51 播出後陶氏化工的股價在23分鐘內下跌4 2 市值約20億美元 陶氏化工立即發表聲明指該名受訪者與公司毫無關係 BBC發出更正並播出道歉聲明 該名受訪者原來是惡作劇組織The Yes Men的成員 該組織於2002年曾冒認陶氏化工設立網站解釋博帕爾事件經過 2004年 BBC一名監製向假冒的網站發出電郵 邀請接受訪問 The Yes Men的成員欣然答允 該組織表示他們這樣做是為了向大眾展示企業如何能夠為事件作出補償 以及為事件爭取曝光 因為該次災難已漸被淡忘 國家地理頻道災難調查節目 重返危機現場 第四季曾就該事件製作過一檔節目來探討其中的原因 參閱 编辑工程倫理参考文献 编辑 Madhya Pradesh Government Bhopal Gas Tragedy Relief and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Bhopal Mp gov in 2012 08 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5 18 2 00 2 01 2 02 2 03 2 04 2 05 2 06 2 07 2 08 2 09 2 10 2 11 2 12 2 13 2 14 2 15 2 16 2 17 2 18 Eckerman Ingrid The Bhopal Saga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World s Largest Industrial Disaster 博帕尔的故事 世界上最大的工业灾难的起因和后果 India Universities Press 2005 2017 06 16 ISBN 81 7371 515 7 doi 10 13140 2 1 3457 536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2 08 AK Dubey Bhopal Gas Tragedy 92 injuries termed minor First14 News 2010 06 21 2010 06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6 26 Mandavilli Apoorva The World s Worst Industrial Disaster Is Still Unfolding The Atlantic 9 July 2018 10 Jul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3 Company Defends Chief in Bhopal Disaster 公司为博帕尔灾难中的负责人辩护 The New York Times 3 August 2009 26 April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10 10 U S Exec Arrest Sought in Bhopal Disaster CBS News 31 July 2009 26 April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5 17 Bhopal trial Eight convicted over India gas disaster 博帕尔审判 八人因印度气体灾难被定罪 BBC News 7 June 2010 7 June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7 June 2010 8 0 8 1 揭开历史的疮疤 印度博帕尔工业灾难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1 12 Methyl isocyanate New York 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 1976 F 41443A 7 76 Carbon monoxide Phosgene and Methyl isocyanate Unit Safety Procedures Manual Bhopal Union Carbide India Limited Agricultural Products Division 1978 Behl VK Agarwal VN Choudhary SP Khanna S Operating Manual Part II Methyl Isocyanate Unit Bhopal Union Carbide India Limited Agricultural Products Division 1979 Kovel 2002 Ward Ken Jr Bayer gives up fight to restart Institute MIC unit 拜耳放弃重启位于Institute的异氰酸甲酯厂区 The Charleston Gazette 18 March 2011 24 Sept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7 06 Kovel 2002 15 0 15 1 15 2 Eckerman Ingrid The Bhopal Disaster 1984 working conditions and the role of the trade unions 1984年的博帕尔灾难 工作环境和工会的作用 PDF Asian Pacific Newsletter on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2006 13 2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16 July 2011 Hazarika Sanjoy Indian journalist offered warning 印度记者曾经发出警告 2 Octo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5 16 英语 The Week How to be really well informed in minutes Croydon Ebury Press 2012 222 225 ISBN 978 0 09194 706 4 18 0 18 1 18 2 UT Austin College of Engineering Ethics Modules Go Public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工程学院 伦理模块 信息公开 apps engr utexas edu 9 June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 July 2016 19 0 19 1 Agarwal S K Wealth from Waste 用垃圾致富 APH Publishing 1 January 2005 131 2022 07 12 ISBN 97881764882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15 英语 20 0 20 1 20 2 20 3 Times Stuart Diamond Special To The New York The disaster in Bhopal Workers recall horror 博帕尔灾难 工人回忆起恐惧 The New York Times 30 January 1985 7 June 2016 ISSN 0362 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17 21 0 21 1 21 2 Patrick McClelland BBC One Night In Bhopal 2004 TVRip d0x BBC 2014 在博帕尔的一晚 31 December 2012 7 June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17 What Triggered the Disaster International Campaign for Justice in Bhopal 是什么引发了灾难 博帕尔的正义 国际运动 bhopal net 7 June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07 Jones Tommy Ray Remembering Bhopal NES Workshop 2015 纪念博帕尔 2015 NES 研讨会 16 April 2015 2022 07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12 Varma Roli Daya R Varma The Bhopal Disaster of 1984 1984 年的博帕尔灾难 Bulletin of Science Technology amp Society 2005 25 37 45 S2CID 109281859 doi 10 1177 0270467604273822 25 0 25 1 25 2 The Phoenix Sun Disaster Politics Bhopal to Copenhagen 灾难政治 从博帕尔到哥本哈根 thephoenixsun com 7 June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14 February 2020 Narrator Ashton Smith Bhopal Nightmare Seconds from Disaster 第4季 第6集 5 45 记录于 10 October 2011 Nat Geo 27 0 27 1 27 2 The Bhopal Disaster India s Environment 1984 85 博帕尔灾难 1984 85年的印度环境 PDF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8 May 2016 Disaster One Seconds From Disaster Bhopal Nightmare 重返危机现场 博帕尔噩梦 18 October 2015 7 June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9 22 29 0 29 1 Bell Michael Mayerfeld Ashwood Loka L An Invitation to Environmental Sociology 环境社会学入门 SAGE Publications 1 July 2015 164 2022 07 12 ISBN 978145227578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15 英语 30 0 30 1 30 2 D Silva T The Black Box of Bhopal A Closer Look at the World s Deadliest Industrial Disaster 博帕尔的黑箱 仔细分析世界上最致命的工业灾难 Victoria BC Trafford 2006 2022 07 12 ISBN 978 1 4120 8412 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18 Sriramachari 2004 32 0 32 1 32 2 32 3 Bhopal Vulnerability Routinization and the Chronic Disaster 博帕尔 脆弱性 常规性和慢性灾难 The Angry Earth Routledge 1999 11 01 271 291 2021 10 13 Havens J Walker H Spicer T Bhopal atmospheric dispersion revisited 重新审视博帕尔的大气扩散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30 September 2012 233 234 33 40 PMID 22819479 doi 10 1016 j jhazmat 2012 06 055 Varadarajan S et al Report on Scientific Studies on the Factors Related to Bhopal Toxic Gas Leakage 博帕尔有毒气体泄漏相关的科学研究总结 New Delhi Indian Council of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1985 1985 Pablo Bartholomew WY World Press Photo 9 June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1 23 When the gas leaked Arjun flew away to pray 气体泄漏时 阿琼乘机离开去祈祷 The Bhopal Post 7 July 2012 30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5 Gupta Suchandana Chief secretary told me to let Anderson go Ex Collector 布政司告诉我让安德森走 The Times of India 10 June 2010 30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18 May 2013 38 0 38 1 38 2 38 3 38 4 38 5 38 6 Chronology 年表 Bhopal Information Center UCC 30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September 2001 39 0 39 1 5 million in relief offered to gas leak victims 公司提议向气体泄漏受害者提供 500 万美元的救济金 19 Apr 1985 Page 56 Arizona Republic at Newspapers com 7 June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13 D Silva The Black Box of Bhopal 2006 India Acts in Carbide Case 印度对联合碳化物案采取行动 The New York Times Reuters 17 May 1988 30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18 Pappu Sridhar The Bhopal Evasion Mother Jones December 2006 7 June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6 24 Archived copy PDF 28 October 2012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30 October 2012 Martin Douglas Warren Anderson 92 Dies Faced India Plant Disaster 92岁的沃伦 安德森去世 曾面对印度工厂灾难 The New York Times 30 October 2014 8 August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8 13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s Bhopal related legal liabilities 陶氏化公与博帕尔相关的法律责任 The Bhopal Medical Appeal 25 Sept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9 26 Eckerman Ingrid Chemical industry and public health Bhopal as an example 化学工业与公共卫生 以博帕尔为例 PDF Gothenburg Sweden Nordic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2001 2022 07 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2 10 30 Chouhan TR et al Bhopal the Inside Story Carbide Workers Speak Out on the World s Worst Industrial Disaster 博帕尔 内幕 碳化物公司的工人为世界上最严重的工业灾难发声 US and India The Apex Press and Other India Press 2004 1994 ISBN 978 1 891843 30 3 and Steven R Weisman Bhopal a Year Later An Eerie Silence 一年后的博帕尔 诡异的寂静 The New York Times 5 December 1985 5 49 0 49 1 Kalelkar AS Little AD Investigation of Large magnitude Incidents Bhopal as a Case Study 大型事故调查 以博帕尔为例 London Presented at the Institution of Chemical Engineers conference on preventing major chemical accidents 1988 原始内容存档于8 December 2015 Dipankar De Sarkar BP Bhopal and the humble Indian brinjal BP 博帕尔和不起眼的印度茄子 Hindustan Times 22 June 2010 26 June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5 January 2013 影像 存档副本 2004 12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 12 10 外部链接 编辑Alfred de Grazia A Cloud over Bhopal Causes Consequences and Constructive Solutions Metron Publications 1985 2008 03 24 原始内容 HTML 存档于2009 08 26 另見ISBN 0940268272 美國聯合碳化物集團為博帕爾災難而設的資料網頁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民間為印度博帕爾災難的死難者而設的網頁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印度判決博帕爾毒氣泄漏事件 曾致60萬人死亡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博帕爾事件 amp oldid 7488639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