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凯瑟琳·毕格罗

凱薩琳·安·畢格羅(Kathryn Ann Bigelow,1951年11月27日),生于美国加州,美国电影导演,首位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女性得主。

Kathryn Bigelow
凯瑟琳·毕格罗
於第82屆奧斯卡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
导演
出生 (1951-11-27) 1951年11月27日72歲)
 美國加利福尼亚州聖卡洛斯
职业导演编剧
教育程度 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藝術學士
哥伦比亚大学藝術碩士
配偶詹姆斯·卡梅隆
(1989-1991)
父母Ronald Elliot Bigelow
Gertude Larson
活跃年代1978年~
各地用词差异
中国大陆
  • 凯瑟琳·毕格罗
  • 凯瑟琳·比奇洛
臺灣
  • 凱薩琳·畢格羅(2013年至今)
  • 凱薩琳·畢姬羅(2010)
香港
  • 嘉芙蓮·碧格露(2013年至今)
  • 嘉芙蓮·碧嘉露(2010)
奖项
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獎
2009年 《拆弹部队
最佳導演獎
2009年 《拆弹部队
英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影片獎
2009年 《拆弹部队
最佳導演獎
2009年 《拆弹部队
其他奖项
土星獎最佳導演
1995年 《末世纪暴潮

她主要执导科幻动作恐怖题材的影片。其最近的两部作品《拆弹部队》和《刺杀本·拉登》获得了广泛好评,凱撒琳·安·畢格蘿凭借前者在奥斯卡奖上击败其前夫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卖座大片《阿凡达》,夺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等多项大奖。她是史上第4位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女導演(另外3位分別是1976年執導《七美人》(Seven Beauties)的麗娜·維爾特米勒(Lina Wertmüller)、1993年執導《鋼琴師與她的情人》的紐西蘭導演珍·康萍與2003年執導《愛情,不用翻譯》的蘇菲亞·柯波拉),亦是首位奪得該項殊榮的女性導演。

早年 编辑

凱撒琳·安·畢格蘿在1951年11月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卡洛斯(San Carlos),父母為油漆工廠經理及圖書館管理員[1],也是獨生女。她後來在紐約惠特尼美術館擔任畫家的弟子[1],並因此首次接觸到電影藝術。畢格蘿在哥倫比亞大學參加研究所電影製作課程,取得碩士學位,並藉此學習電影理論及評論,她的學習對象包括維托·阿肯錫蘇珊·桑塔格等人[2]。畢格蘿也跟著名的概念藝術者勞倫斯·威納(Lawrence Weiner)及藝術暨語言團體(Art & Language)一起合作[3]。她也曾在加州藝術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擔任教職[4]

導演生涯 编辑

 
畢格蘿出席2009年西雅圖國際電影節英语Seattl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上台致詞。

畢格蘿首部作品《The Set-Up》(1978年)是一部探討暴力的20分鐘影片,劇情描述2個男人(其中一位由蓋瑞·巴辛飾演)互相攻擊[2]。她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則是《The Loveless》(1982年),當時蒙地·蒙哥馬利則擔任聯合導演。她稍後執導了《血屍夜》(Near Dark,1987年),並與艾力克·瑞德(Eric Red)共同編寫劇本。《藍天使》(Blue Steel,1990年)則描述一位菜鳥警察(潔美·李·寇蒂斯飾演)被一位精神偏執狂殺手(朗·西佛(Ron Silver)所飾演)跟蹤的故事。

 
畢格蘿出席2010年時代百大人物盛會。

畢格蘿下一部電影則是《驚爆點》(Point Break,1991年),劇情描述一位FBI探員(基努·李維飾演)企圖追捕一組由柏迪(派屈克·史威茲主演)這位衝浪愛好者率領的武裝銀行搶匪,他們會戴著歷代美國總統面罩來搶劫。

《Strange Days》(1995年)這部電影是由畢格羅的前夫詹姆斯·卡麥隆來製作及編劇。雖然這部電影被廣泛的宣傳,並具有迎合潮流的超現實主義風格,但是仍未吸引大部分的觀眾目光。她在2000年根據艾妮塔·雪佛瑞(Anita Shreve)小說《水之重》創作《魔鬼遊戲》(The Weight of Water)這部電影,劇情描述一名記者(凱薩琳·麥高梅飾演)追查一宗謀殺案的故事。這部電影與畢格蘿之前執導的電影不同,缺乏動作鏡頭及賣弄攝影技術的畫面,顯示她的電影風格有所改變。

她在2002年執導的《K-19》則是描述蘇聯K-19號潛艇在1961年發生的一次核泄漏事故,並由哈里遜·福特等人所主演。雖然這部電影廣為宣傳,但是票房仍然相當的差,遭遇到商業上的失敗。《K-19》在Metacritic上的分數也只有58分,獲得影評人較為分歧的評論。

畢格蘿在2008年导演的電影是《危機倒數》(The Hurt Locker),劇情背景為美軍佔領伊拉克。《危機倒數》得到廣泛的讚譽(根據Metacritic的資料[5]),並在爛蕃茄上獲得97%的正面評價[6]。這部電影由布萊恩·傑瑞提(Brian Geraghty)、傑瑞米·雷納(Jeremy Renner)、安東尼·麥凱(Anthony Mackie)、蓋·皮爾斯(Guy Pearce)及雷夫·范恩斯所主演。畢格蘿也因此入圍金球獎最佳導演獎,並獲得美國導演工會獎最佳導演,成為首位獲得該獎項的女導演。其後,她於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再下一城,奪得最佳導演獎。

2012年作品《00:30凌晨密令》讲述一位叫Maya的CIA女探员花费12年的时间寻找本拉登的藏身之处,美军最终将本拉登成功击毙的真实故事。该片在主流网站上的评价大多数为正面评价。值得一提的是,该片为了政治避嫌特意推迟上映。而美国联邦政府也控告该影片涉嫌窃取国家机密。

电影作品 编辑

年份 影片 身份[7] 角色
导演 制片人 编剧 演员
1982年 《無情》(The Loveless 不適用
1983年 《火焰中诞生》(Born in Flames 报社编辑
1987年 血尸夜》(Near Dark 不適用
1990年 《藍天使》(Blue Steel 不適用
1991年 惊爆点》(Point Break 不適用
1995年 21世紀的前一天》(Strange Days 不適用
2000年 《魔鬼游戏》(The Weight of Water 不適用
2002年 K-19》(K-19: The Widowmaker 不適用
2009年 危機倒數》(The Hurt Locker 不適用
2012年 00:30凌晨密令》(Zero Dark Thirty 不適用
2014年 Last Days 不適用
2017年 底特律》(Detroit 不適用

获奖与荣誉 编辑

  • 《拆弹部队》(2010) - 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 《拆弹部队》(2010) - 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
  • 《拆弹部队》(2009) - 广播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
  • 《拆弹部队》(2009) - 广播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
  • 《拆弹部队》(2009) - 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
  • 《拆弹部队》(2009) - 西雅图国际电影节金空针奖--最佳导演
  • 《拆弹部队》(2009) - 好莱坞电影节 - 最佳导演
  • 《拆弹部队》(2009) - ShoWest Convention, U.S.A. "Triump Award" - Outstanding Direction
  • 《拆弹部队》(2009) - 威尼斯电影节 - SIGNIS Grand Prize - 最佳影片
  • 《拆弹部队》(2009) - 威尼斯电影节 - Human Rights Film Network Award - 最佳影片
  • 《拆弹部队》(2009) - 威尼斯电影节 - Arca Young Cinema Award - Best Film Venezia 65
  • 《拆弹部队》(2009) - 威尼斯电影节 - Sergio Trasatti Award - 最佳影片
  • 《拆弹部队》(2009) - 华盛顿特区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
  • 《拆弹部队》(2009) - 金卫星奖最佳导演
  • 《拆弹部队》(2009) - 金卫星奖最佳影片
  • 《末世纪暴潮》 (1996) - 美国科幻和恐怖电影学院土星奖 - 最佳导演
  • 《血尸夜》 (1988) - 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 - 银鸦奖
  • 《血尸夜》 (1988) - 美国科幻和恐怖电影学院 - 最佳导演提名[8]

参考 编辑

  1. ^ 1.0 1.1 "Kathryn Bigelow: Road Warrio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n interview published June 2009 in Newsweek magazine
  2. ^ 2.0 2.1 Manohla Dargis, "Ac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ew York Times, June 18, 2009. Access date: June 27, 2009.
  3. ^ Nicolas Rapold, "Interview: Kathryn Bigelow Goes Where the Action I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Village Voice, June 23, 2009. Access date: June 27, 2009.
  4. ^ Kathryn Bigelow – Filmmaking at the Dark Edge of Exhilar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arvard Film Archive, July 1, 2009. Access date: December 17, 2009.
  5. ^ Metacritic上《The Hurt Locker》的資料(英文)
  6. ^ The Hurt Locker (2009) "Top Critics". Rotten Tomatoes. 2009-12-15 [2009-07-08]. (原始内容于2009-06-27). 
  7. ^ Kathryn Bigelow > Filmography. Allmovie. [July 3, 2009]. (原始内容于2010-01-25). 
  8. ^ Nominated, Saturn Award Best Director for Near Dark (1987). IMDB. [2010-01-19]. (原始内容于2009-05-31). 

外部链接 编辑

  • 凯瑟琳·毕格罗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上的資料(英文)
  • 凯瑟琳·毕格罗在豆瓣電影上的簡介(简体中文)
  • June 2009 Interview(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ith The A.V. Club
  • Q&A with Kathryn Bigelow(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Men's Journal
  • Kathryn Bigelow(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n Rotten Tomatoes
獎項
上一届:
丹尼·鮑伊
美國導演工會最佳導演
2009年
下一届:
尚未頒發
上一届:
麥克·李
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導演
2009年
下一届:
尚未頒發
上一届:
麥克·李
國家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導演
2009年
下一届:
尚未頒發
上一届:
丹尼·鮑伊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導演
2009年
下一届:
尚未頒發
上一届:
葛斯·范·桑
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導演
2009年
下一届:
尚未頒發
上一届:
丹尼·鮑伊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2009年
下一届:
湯姆·霍伯

凯瑟琳, 毕格罗, 凱薩琳, 畢格羅, kathryn, bigelow, 1951年11月27日, 生于美国加州, 美国电影导演, 首位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女性得主, kathryn, bigelow於第82屆奧斯卡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导演出生, 1951, 1951年11月27日, 72歲, 美國加利福尼亚州聖卡洛斯职业导演, 编剧教育程度san, francisco, institute藝術學士, 哥伦比亚大学藝術碩士配偶詹姆斯, 卡梅隆, 1989, 1991, 父母ronald, elliot, bigelow. 凱薩琳 安 畢格羅 Kathryn Ann Bigelow 1951年11月27日 生于美国加州 美国电影导演 首位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女性得主 Kathryn Bigelow凯瑟琳 毕格罗於第82屆奧斯卡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导演出生 1951 11 27 1951年11月27日 72歲 美國加利福尼亚州聖卡洛斯职业导演 编剧教育程度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藝術學士 哥伦比亚大学藝術碩士配偶詹姆斯 卡梅隆 1989 1991 父母Ronald Elliot BigelowGertude Larson活跃年代1978年 各地用词差异中国大陆凯瑟琳 毕格罗凯瑟琳 比奇洛臺灣凱薩琳 畢格羅 2013年至今 凱薩琳 畢姬羅 2010 香港嘉芙蓮 碧格露 2013年至今 嘉芙蓮 碧嘉露 2010 奖项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獎2009年 拆弹部队 最佳導演獎2009年 拆弹部队 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獎2009年 拆弹部队 最佳導演獎2009年 拆弹部队 其他奖项土星獎最佳導演1995年 末世纪暴潮 她主要执导科幻 动作和恐怖题材的影片 其最近的两部作品 拆弹部队 和 刺杀本 拉登 获得了广泛好评 凱撒琳 安 畢格蘿凭借前者在奥斯卡奖上击败其前夫詹姆斯 卡梅隆执导的卖座大片 阿凡达 夺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等多项大奖 她是史上第4位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女導演 另外3位分別是1976年執導 七美人 Seven Beauties 的麗娜 維爾特米勒 Lina Wertmuller 1993年執導 鋼琴師與她的情人 的紐西蘭導演珍 康萍與2003年執導 愛情 不用翻譯 的蘇菲亞 柯波拉 亦是首位奪得該項殊榮的女性導演 目录 1 早年 2 導演生涯 3 电影作品 4 获奖与荣誉 5 参考 6 外部链接早年 编辑凱撒琳 安 畢格蘿在1951年11月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卡洛斯 San Carlos 父母為油漆工廠經理及圖書館管理員 1 也是獨生女 她後來在紐約惠特尼美術館擔任畫家的弟子 1 並因此首次接觸到電影藝術 畢格蘿在哥倫比亞大學參加研究所電影製作課程 取得碩士學位 並藉此學習電影理論及評論 她的學習對象包括維托 阿肯錫與蘇珊 桑塔格等人 2 畢格蘿也跟著名的概念藝術者勞倫斯 威納 Lawrence Weiner 及藝術暨語言團體 Art amp Language 一起合作 3 她也曾在加州藝術學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 擔任教職 4 導演生涯 编辑 nbsp 畢格蘿出席2009年西雅圖國際電影節 英语 Seattl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上台致詞 畢格蘿首部作品 The Set Up 1978年 是一部探討暴力的20分鐘影片 劇情描述2個男人 其中一位由蓋瑞 巴辛飾演 互相攻擊 2 她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則是 The Loveless 1982年 當時蒙地 蒙哥馬利則擔任聯合導演 她稍後執導了 血屍夜 Near Dark 1987年 並與艾力克 瑞德 Eric Red 共同編寫劇本 藍天使 Blue Steel 1990年 則描述一位菜鳥警察 潔美 李 寇蒂斯飾演 被一位精神偏執狂殺手 朗 西佛 Ron Silver 所飾演 跟蹤的故事 nbsp 畢格蘿出席2010年時代百大人物盛會 畢格蘿下一部電影則是 驚爆點 Point Break 1991年 劇情描述一位FBI探員 基努 李維飾演 企圖追捕一組由柏迪 派屈克 史威茲主演 這位衝浪愛好者率領的武裝銀行搶匪 他們會戴著歷代美國總統面罩來搶劫 Strange Days 1995年 這部電影是由畢格羅的前夫詹姆斯 卡麥隆來製作及編劇 雖然這部電影被廣泛的宣傳 並具有迎合潮流的超現實主義風格 但是仍未吸引大部分的觀眾目光 她在2000年根據艾妮塔 雪佛瑞 Anita Shreve 小說 水之重 創作 魔鬼遊戲 The Weight of Water 這部電影 劇情描述一名記者 凱薩琳 麥高梅飾演 追查一宗謀殺案的故事 這部電影與畢格蘿之前執導的電影不同 缺乏動作鏡頭及賣弄攝影技術的畫面 顯示她的電影風格有所改變 她在2002年執導的 K 19 則是描述蘇聯K 19號潛艇在1961年發生的一次核泄漏事故 並由哈里遜 福特等人所主演 雖然這部電影廣為宣傳 但是票房仍然相當的差 遭遇到商業上的失敗 K 19 在Metacritic上的分數也只有58分 獲得影評人較為分歧的評論 畢格蘿在2008年导演的電影是 危機倒數 The Hurt Locker 劇情背景為美軍佔領伊拉克 危機倒數 得到廣泛的讚譽 根據Metacritic的資料 5 並在爛蕃茄上獲得97 的正面評價 6 這部電影由布萊恩 傑瑞提 Brian Geraghty 傑瑞米 雷納 Jeremy Renner 安東尼 麥凱 Anthony Mackie 蓋 皮爾斯 Guy Pearce 及雷夫 范恩斯所主演 畢格蘿也因此入圍金球獎最佳導演獎 並獲得美國導演工會獎最佳導演 成為首位獲得該獎項的女導演 其後 她於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再下一城 奪得最佳導演獎 2012年作品 00 30凌晨密令 讲述一位叫Maya的CIA女探员花费12年的时间寻找本拉登的藏身之处 美军最终将本拉登成功击毙的真实故事 该片在主流网站上的评价大多数为正面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 该片为了政治避嫌特意推迟上映 而美国联邦政府也控告该影片涉嫌窃取国家机密 电影作品 编辑年份 影片 身份 7 角色 导演 制片人 编剧 演员 1982年 無情 The Loveless 是 是 不適用 1983年 火焰中诞生 Born in Flames 是 报社编辑 1987年 血尸夜 Near Dark 是 是 不適用 1990年 藍天使 Blue Steel 是 是 不適用 1991年 惊爆点 Point Break 是 不適用 1995年 21世紀的前一天 Strange Days 是 不適用 2000年 魔鬼游戏 The Weight of Water 是 不適用 2002年 K 19 K 19 The Widowmaker 是 是 不適用 2009年 危機倒數 The Hurt Locker 是 是 不適用 2012年 00 30凌晨密令 Zero Dark Thirty 是 是 不適用 2014年 Last Days 是 不適用 2017年 底特律 Detroit 是 是 不適用获奖与荣誉 编辑 拆弹部队 2010 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拆弹部队 2010 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 拆弹部队 2009 广播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 拆弹部队 2009 广播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 拆弹部队 2009 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 拆弹部队 2009 西雅图国际电影节金空针奖 最佳导演 拆弹部队 2009 好莱坞电影节 最佳导演 拆弹部队 2009 ShoWest Convention U S A Triump Award Outstanding Direction 拆弹部队 2009 威尼斯电影节 SIGNIS Grand Prize 最佳影片 拆弹部队 2009 威尼斯电影节 Human Rights Film Network Award 最佳影片 拆弹部队 2009 威尼斯电影节 Arca Young Cinema Award Best Film Venezia 65 拆弹部队 2009 威尼斯电影节 Sergio Trasatti Award 最佳影片 拆弹部队 2009 华盛顿特区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 拆弹部队 2009 金卫星奖最佳导演 拆弹部队 2009 金卫星奖最佳影片 末世纪暴潮 1996 美国科幻和恐怖电影学院土星奖 最佳导演 血尸夜 1988 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 银鸦奖 血尸夜 1988 美国科幻和恐怖电影学院 最佳导演提名 8 参考 编辑 1 0 1 1 Kathryn Bigelow Road Warrior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 interview published June 2009 in Newsweek magazine 2 0 2 1 Manohla Dargis Actio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ew York Times June 18 2009 Access date June 27 2009 Nicolas Rapold Interview Kathryn Bigelow Goes Where the Action I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Village Voice June 23 2009 Access date June 27 2009 Kathryn Bigelow Filmmaking at the Dark Edge of Exhilaratio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arvard Film Archive July 1 2009 Access date December 17 2009 Metacritic上 The Hurt Locker 的資料 英文 The Hurt Locker 2009 Top Critics Rotten Tomatoes 2009 12 15 2009 07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6 27 Kathryn Bigelow gt Filmography Allmovie July 3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1 25 Nominated Saturn Award Best Director for Near Dark 1987 IMDB 2010 01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5 31 外部链接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 凯瑟琳 毕格罗 凯瑟琳 毕格罗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 IMDb 上的資料 英文 凯瑟琳 毕格罗在豆瓣電影上的簡介 简体中文 June 2009 Interview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ith The A V Club Q amp A with Kathryn Bigelow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Men s Journal Kathryn Bigelow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n Rotten Tomatoes 獎項 上一届 丹尼 鮑伊 美國導演工會最佳導演 2009年 下一届 尚未頒發 上一届 麥克 李 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導演 2009年 下一届 尚未頒發 上一届 麥克 李 國家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導演 2009年 下一届 尚未頒發 上一届 丹尼 鮑伊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導演 2009年 下一届 尚未頒發 上一届 葛斯 范 桑 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導演 2009年 下一届 尚未頒發 上一届 丹尼 鮑伊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2009年 下一届 湯姆 霍伯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凯瑟琳 毕格罗 amp oldid 7776706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