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八里桥

坐标39°54′24″N 116°36′52″E / 39.906584°N 116.614463°E / 39.906584; 116.614463

永通桥,俗称八里桥八里庄桥,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朝阳区交界处的通惠河上。[1][2]

大运河
永通桥及石道碑

永通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北京市
分类古建筑
时代春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
编号6-810(7-1973-3-009)
登录2006年(2013年合并项目)

简介 编辑

永通桥在通惠河五闸普济闸以东,为通惠河上有名的古桥,因为距离通州老城以西八里之处而得俗名“八里桥”。如今的八里桥处在通州区朝阳区的交界处。北京地铁八通线八里桥站便位于该桥稍南处。该桥地理位置重要,是明清两朝漕运入京及清朝皇帝东谒清东陵的必经之道,也是通州通往北京城的要道。该桥是北京三大具有防御功能的古桥之一(其他两座是卢沟桥朝宗桥)。[1]另一种说法称该桥是拱卫京师四大桥之一(其他三座是卢沟桥朝宗桥、马驹桥)。[3]

永通桥始建于明朝正统十一年(1446年)。正统帝赐桥名“永通”。《永通桥记》载:“通州城西八里河,京都诸水汇流而东。河虽不广,每夏秋之交雨水泛滥,常架木为桥,比舟为梁,数易辄坏。”所以明朝朝廷决定在这里兴建该石桥。该桥平面呈南北向,横跨在通惠河上,为三孔联拱实心栏板石桥。此桥长50米,宽16米,两侧设有石栏,每侧望柱各33根,每个望柱头雕有石狮,石狮神态各异,堪与卢沟桥的石狮媲美。此桥桥面由花岗石铺成,各桥石之间用铁连嵌,使桥面连成一体,非常坚固。桥身用灰土填实夯固,灰土外有砖墙。四只石雕镇水兽卧在雁翅上。为使通惠河行船方便,该桥中间的券孔非常高大,两侧桥洞则小很多。旧时民间谚语称:“八里桥下不落桅”,称赞此桥通行船只之便利。[1][2]

明代吳仲撰《通惠河志》中的“通惠河圖”(中国古代地图的方位习惯与现在相反,为上南下北左東右西)。
 
1860年,费利斯·比特拍摄的永通桥,是北京市最早的照片之一。

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朝遭到英法联军进攻,天津、通州先后失守。清政府调集3万军队,于1860年9月21日在永通桥(八里桥)和英法联军血战,史称八里橋之戰。八里桥为北京至天津间的水路要地,东距通州八里,西距北京城三十里。英法联军若从通州进攻北京城,须经八里桥。清军在八里桥准备同英法联军决战。当时清军统帅僧格林沁在奏折中向朝廷立誓:“奴才等现在督带官兵退八里桥以扼赴京道路。奴才等赶紧再振军心,倘该夷由通(州)上犯,奴才等惟有与之以死相拼。”清军在八里桥与英法联军遭遇,战况极其惨烈。僧格林沁率蒙古马队多次冲锋,皆未成功,清军在英法联军枪炮攻击下死伤惨重,但守桥的清军仍非常英勇,“他们中没有一个后退,全都以身殉职。”在八里橋之戰中,清军损失2万多人,英法联军仅损失12人(一说损失为1200人)。最终,清军失守八里桥。据参加战斗的法国军人回忆,战斗自清晨七时许开始,直打到中午。在大炮轰击之下,八里桥的石栏被炸得粉碎,很多石狮被炸毁,桥面上堆满清军官兵尸体。[1]

八里桥为北京城最后的屏障。八里橋之戰的次日,1860年9月22日,居住在圆明园咸丰帝逃往热河避暑山庄。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后焚毁该园。八里桥之战后,清政府修复了受损的八里桥,但一些炮弹造成的损伤仍然存留下来。[1]

2002年至2005年间,北京市乃至中国多家媒体曾报道该桥遭严重破坏,文物部门表示:“2003年已将八里桥文物保护列入北京市人文奥运补助项目,保存它的历史价值,但修复起来工程规模巨大,将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协商解决。”但保护工作一直没有进展。2006年,该桥桥面、石拦板、石狮许多遭到毁坏,还被人用油漆喷上的小广告。[2]

八里桥东侧有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御制通州石道碑》。[2]此碑是为纪念雍正七年(1729年)敕筑北京朝阳门至通州各仓、码头间石道之事而立。该石碑南向面朝道路,艾叶青石制,总高七米。碑额篆刻“御制”二字,碑身阴刻御笔,左为汉文,右为满文,文字四周浮雕群龙游水。上述石道由于抢修过快,路基较软,工程质量较差,运输量增大,不过数年石道已经变得坎坷不平。乾隆三十七年(1722年)下令重修该石道,又御制石碑一通,立在三间房以西,形制与该石道碑相同。石道碑的碑文中有“潞河为万国朝宗之地,四海九州岁致百货,千樯万艘,辐辏云集,商贾行旅梯山航海而至者,车毂织路,相望于道,盖仓庾之都会而水路之冲达”之语,描写了当年通州经济的繁荣景象。[3]

光緒《通州志》中的“城池圖”

1984年,“永通桥及石道碑”被列入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永通桥及石道碑作为大运河北京段的一部分,被并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内。[4]

虽然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八里桥还长期承担了承载机动车行驶的任务。2019年,老桥西边约152米处新建的六车道新八里桥竣工,老桥才结束了交通承载使命。新桥为了呼应老桥,采用拱桥设计;为了避免影响老桥历史风貌,不高于老桥[5]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桥闸层层入帝京锦绣画卷满惠通,北青网,2012-02-15. [2013-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7). 
  2. ^ 2.0 2.1 2.2 2.3 八里桥文物古建遭严重破坏,劳动午报,2006年6月22日. [2013年9月17日]. (原始内容于2016年3月5日). 
  3. ^ 3.0 3.1 高金华,万千漕船扬帆至一支塔影认通州———聊城大学“京杭大运河文化考察”活动掠影(五),聊城大学校报电子版 - 第34期(2007年9月8日),第08版. [2013年9月17日]. (原始内容于2019年6月3日). 
  4. ^ 我区新增十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概况,北京西城报,2013-07-05. [2013-09-17]. (原始内容于2016-03-04). 
  5. ^ 朝阳区新八里桥新建工程桥梁主体结构顺利完工. 北京市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2020-11-28]. 

八里桥, 坐标, 906584, 614463, 906584, 614463, 关于与,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 請見, 八里橋, 消歧義, 永通桥, 俗称和八里庄桥, 位于北京市通州区与朝阳区交界处的通惠河上, 大运河永通桥及石道碑永通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所在北京市分类古建筑时代春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编号6, 1973, 登录2006年, 2013年合并项目, 简介, 编辑永通桥在通惠河五闸普济闸以东, 为通惠河上有名的古桥, 因为距离通州老城以西八里之处而得俗名, 如今的处在通州区与朝. 坐标 39 54 24 N 116 36 52 E 39 906584 N 116 614463 E 39 906584 116 614463 关于与 八里桥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 請見 八里橋 消歧義 永通桥 俗称八里桥和八里庄桥 位于北京市通州区与朝阳区交界处的通惠河上 1 2 大运河永通桥及石道碑永通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所在北京市分类古建筑时代春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编号6 810 7 1973 3 009 登录2006年 2013年合并项目 简介 编辑永通桥在通惠河五闸普济闸以东 为通惠河上有名的古桥 因为距离通州老城以西八里之处而得俗名 八里桥 如今的八里桥处在通州区与朝阳区的交界处 北京地铁八通线八里桥站便位于该桥稍南处 该桥地理位置重要 是明清两朝漕运入京及清朝皇帝东谒清东陵的必经之道 也是通州通往北京城的要道 该桥是北京三大具有防御功能的古桥之一 其他两座是卢沟桥 朝宗桥 1 另一种说法称该桥是拱卫京师四大桥之一 其他三座是卢沟桥 朝宗桥 马驹桥 3 永通桥始建于明朝正统十一年 1446年 正统帝赐桥名 永通 永通桥记 载 通州城西八里河 京都诸水汇流而东 河虽不广 每夏秋之交雨水泛滥 常架木为桥 比舟为梁 数易辄坏 所以明朝朝廷决定在这里兴建该石桥 该桥平面呈南北向 横跨在通惠河上 为三孔联拱实心栏板石桥 此桥长50米 宽16米 两侧设有石栏 每侧望柱各33根 每个望柱头雕有石狮 石狮神态各异 堪与卢沟桥的石狮媲美 此桥桥面由花岗石铺成 各桥石之间用铁连嵌 使桥面连成一体 非常坚固 桥身用灰土填实夯固 灰土外有砖墙 四只石雕镇水兽卧在雁翅上 为使通惠河行船方便 该桥中间的券孔非常高大 两侧桥洞则小很多 旧时民间谚语称 八里桥下不落桅 称赞此桥通行船只之便利 1 2 nbsp 通惠河 北京 大通桥 庆丰闸 通流闸 平津闸 天妃宫 通州 新城 永通桥 普济下闸 石霸明代吳仲撰 通惠河志 中的 通惠河圖 中国古代地图的方位习惯与现在相反 为上南下北左東右西 nbsp 1860年 费利斯 比特拍摄的永通桥 是北京市最早的照片之一 清朝咸丰十年 1860年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清朝遭到英法联军进攻 天津 通州先后失守 清政府调集3万军队 于1860年9月21日在永通桥 八里桥 和英法联军血战 史称八里橋之戰 八里桥为北京至天津间的水路要地 东距通州八里 西距北京城三十里 英法联军若从通州进攻北京城 须经八里桥 清军在八里桥准备同英法联军决战 当时清军统帅僧格林沁在奏折中向朝廷立誓 奴才等现在督带官兵退八里桥以扼赴京道路 奴才等赶紧再振军心 倘该夷由通 州 上犯 奴才等惟有与之以死相拼 清军在八里桥与英法联军遭遇 战况极其惨烈 僧格林沁率蒙古马队多次冲锋 皆未成功 清军在英法联军枪炮攻击下死伤惨重 但守桥的清军仍非常英勇 他们中没有一个后退 全都以身殉职 在八里橋之戰中 清军损失2万多人 英法联军仅损失12人 一说损失为1200人 最终 清军失守八里桥 据参加战斗的法国军人回忆 战斗自清晨七时许开始 直打到中午 在大炮轰击之下 八里桥的石栏被炸得粉碎 很多石狮被炸毁 桥面上堆满清军官兵尸体 1 八里桥为北京城最后的屏障 八里橋之戰的次日 1860年9月22日 居住在圆明园的咸丰帝逃往热河避暑山庄 1860年10月18日 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后焚毁该园 八里桥之战后 清政府修复了受损的八里桥 但一些炮弹造成的损伤仍然存留下来 1 2002年至2005年间 北京市乃至中国多家媒体曾报道该桥遭严重破坏 文物部门表示 2003年已将八里桥文物保护列入北京市人文奥运补助项目 保存它的历史价值 但修复起来工程规模巨大 将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协商解决 但保护工作一直没有进展 2006年 该桥桥面 石拦板 石狮许多遭到毁坏 还被人用油漆喷上的小广告 2 八里桥东侧有清朝雍正十一年 1733年 御制通州石道碑 2 此碑是为纪念雍正七年 1729年 敕筑北京朝阳门至通州各仓 码头间石道之事而立 该石碑南向面朝道路 艾叶青石制 总高七米 碑额篆刻 御制 二字 碑身阴刻御笔 左为汉文 右为满文 文字四周浮雕群龙游水 上述石道由于抢修过快 路基较软 工程质量较差 运输量增大 不过数年石道已经变得坎坷不平 乾隆三十七年 1722年 下令重修该石道 又御制石碑一通 立在三间房以西 形制与该石道碑相同 石道碑的碑文中有 潞河为万国朝宗之地 四海九州岁致百货 千樯万艘 辐辏云集 商贾行旅梯山航海而至者 车毂织路 相望于道 盖仓庾之都会而水路之冲达 之语 描写了当年通州经济的繁荣景象 3 nbsp 通州 新城 北門 南門 新城南門 西門 東門 北極閣 文昌閣 敵樓 舊敵樓 鼓樓 文殊塔 南溪閘 減水閘 通流閘 新城大街 西大街 北大街 东大街 南关大街 南大街 西顺城街 天成巷 帥府街 東關大街 十字街 大 小紅牌樓胡同 新街下坡胡同 新街口 西倉 南倉 中倉 馬家胡同 熊家胡同 四眼井胡同 史家胡同 白將胡同 大条胡同 二条 三条胡同 小燒酒胡同 半截胡同 大燒酒胡同 中倉胡同 倉溝 史家胡同 石板胡同 如意胡同 蔡家胡同 教子胡同 東塔胡同 前剪子巷 后剪子巷 豆腐巷 八里橋 通利橋 哈叭橋 善人橋 臥虎橋 吾党橋 東水關 南水關 東海 西海 葫蘆頭 石壩 土壩 北運河 通州衛 理事廳 倉場署 刑錢府 江蘇局 浙江局 貢院 後營 東營房 西營房胡同 定邊衛 北後街 南街 黃亭 聖教寺 慈航寺 靜安寺 觀昌寺 文廟 武聖廟 大關廟 龍王觀 三官廟 萬壽宫 碧霞宫 射園 北果市 牛市口 魚市 糧食市 江米店 東柵欄口 西柵欄口 玉带河光緒 通州志 中的 城池圖 1984年 永通桥及石道碑 被列入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 永通桥及石道碑作为大运河北京段的一部分 被并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内 4 虽然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八里桥还长期承担了承载机动车行驶的任务 2019年 老桥西边约152米处新建的六车道新八里桥竣工 老桥才结束了交通承载使命 新桥为了呼应老桥 采用拱桥设计 为了避免影响老桥历史风貌 不高于老桥 5 nbsp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参考文献 编辑 1 0 1 1 1 2 1 3 1 4 桥闸层层入帝京锦绣画卷满惠通 北青网 2012 02 15 2013 09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9 17 2 0 2 1 2 2 2 3 八里桥文物古建遭严重破坏 劳动午报 2006年6月22日 2013年9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5日 3 0 3 1 高金华 万千漕船扬帆至一支塔影认通州 聊城大学 京杭大运河文化考察 活动掠影 五 聊城大学校报电子版 第34期 2007年9月8日 第08版 2013年9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3日 我区新增十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概况 北京西城报 2013 07 05 2013 09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4 朝阳区新八里桥新建工程桥梁主体结构顺利完工 北京市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2020 11 28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八里桥 amp oldid 7903191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