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克洛維斯文化

克洛維斯文化,有時又名拉諾文化[1],是北美洲一種史前古印第安人文化。根據放射性碳定年法,其遺跡可以追溯至1.15萬年前末次冰期,最特別的是他們擁有特定的工具來獵殺大型哺乳動物。克洛維斯文化據信於13000年前出現,維持了約200-800年。2014年,Rasmussen等人測定了一個出土於蒙大拿州的克洛維斯男嬰的遺骨,斷定其時代距今將近13000年。[2]克洛維斯人於新仙女木期的寒冷氣候下被多個局部的文化取代。後克洛維斯文化,包括福爾瑟姆文化英语Folsom tradition,據信都直接源自克洛維斯文化,一些甚至只在投擲器具的長度不同而已。雖然這可能是因時代不同的文化轉變[3],但亦有可能是一道外力逼使這種改變,如新仙女木事件或後冰河氣候下的生物集群滅絕事件。

克洛維斯
地理範圍北美大平原
時期美洲石器時代
時間约 13,000 – 11,000 BP
典型代表Blackwater Locality No. 1
先前文化古印地安人
繼承文化福爾瑟姆文化英语Folsom tradition
克洛維斯槍頭,經雙面敲擊剝離法製成,即用硬物來回敲擊每一面的兩個邊緣

自1930年代在北美洲西部發現多個克洛維斯文化位點後,一般認為克洛維斯人就是最早到達新世界人類。克洛維斯人可能就是所有北美洲及南美洲原住文化的祖先。但是近30年的考古發現又提出了新的質疑,例如維吉尼亞州仙人掌山英语Cactus Hill(Cactus Hill)、俄勒岡州夏湖(Summer Lake)的佩斯利洞窟英语Paisley Cave(Paisley Cave)、南卡羅萊納州阿倫達郡塔波英语Topper(Topper)、賓夕法尼亞州麥道克勞夫特岩石遮蔽處(Meadowcroft Rockshelter)及智利蒙特沃德(Monte Verde)等。

考古發現 编辑

於1936年至1938年間在新墨西哥州克洛維斯考古遺跡發現了小量人工製品,是為克洛維斯文化。於1936年至1937年發掘出石製的克洛維斯槍頭、兩個帶有撞擊損傷的骨製尖頭器、石刀、部份刀芯及幾件石製切割器。自此在美國墨西哥中美洲,甚至南至南美洲北部都有發現克洛維斯遺跡。[4]

文化特徵 编辑

克洛維斯文化中最特別的器具就是克洛維斯槍頭,是以石製及有凹槽的槍頭。克洛維斯槍頭是雙面的,一般兩面都有凹槽。考古學家並不認同這些製品的多寡與克洛維斯人的盛衰,或是不同群落的技術提升有關。由於在猛獁象遺骸的位點也有發現克洛維斯槍頭,一般都接受克洛維斯人獵殺猛獁象。猛獁象本身只是克洛維斯人其中一種食物,他們也會獵食古風野牛乳齒象嵌齒象地懶擬駝及其他小型動物。總數有超過125種植物及動物曾被克洛維斯人所使用或吃用[5][6]

消失 编辑

一般相信克洛維斯文化的消失是與巨型動物群的衰落,加上較少流動的人口數量增長,在美洲出現了石器及文化傳統的分裂。[3][7]此後,克洛維斯槍頭被其他形式的槍頭所取化,如福爾瑟姆文化。其後連續的文化延續了古印第安人的中後時期。[8]也有指克洛維斯文化是在非常突然的情況下消失。

克洛維斯人是否導致猛獁象及其他物種滅絕過度獵殺假說)仍然在討論。另一可能性是氣候轉變[9],加上人類掠食、疾病及入侵的草食性肉食性動物所造成的生存壓力。另外,也有指克洛維斯文化的消失是與新仙女木期的開始有關,這個嚴寒期歷時約1500年,影響著包括北美洲在內的全球大部份地區。

另一假說則指生物集群滅絕及引發寒冷期的是彗星所造成[10],稱為新仙女木事件。新仙女木事件指彗星於1.29萬年前在五大湖的上空爆炸[11],及撞擊了克洛維斯文化。不過英國皇家霍洛威大學教授安德魯·斯科特(Andrew Scott)說:「…我們的新研究說明,彗星爆炸碎片1.29萬年前摧毀地球文明的說法是不準確…」。[12]

第一批美洲人類 编辑

20世紀末考古學家主流都相信克洛維斯人是最先到達美洲殖民的。克洛維斯人在冰河時期西伯利亞白令陸橋橫渡了白令海峽來到阿拉斯加,並經沒有結冰的洛磯山脈東面南下至現今的加拿大。不過,現已逐漸發現更多早於克洛維斯文化的證據。[13]

德州農工大學的研究發現克洛維斯遺跡應該屬於1.105-1.09萬年前[14],未如以往估計的早,而在智利蒙特沃德遺跡卻可追溯至1.35萬年前[15],而加利福尼亞州海峽群島古印第安人則於1.25萬年前就已經到達。這顯示了古印第安人沿太平洋海岸的遷徙比想像更快。

於2004年,在南卡羅萊納州阿倫達郡塔波英语Topper發現了一些石製器具,可以追溯至5萬年前[16],但其準確性受到質疑。[17]俄勒岡州夏湖佩斯利洞窟英语Paisley Cave內的人類就比克洛維斯文化早1000年已在洞穴內生活。若這些都被證實,相信人類比克洛維斯文化更早進入北美洲,可能約於1.6萬年前。

基因研究 编辑

在俄勒岡州佩斯利洞窟英语Paisley Cave發現的矛頭和DNA樣本證明,北美曾被多個不同文化佔據,克洛維斯文化並非第一批北美人。另也有證據顯示,東西兩方分別有兩組人,而克洛維斯人則位於東面。[18]

2014年,科學家完成了對蒙大拿州12,500年嬰兒常染色體DNA的測序。[19]DNA取自代號為Anzick-1的一組骸骨,這組骸骨與幾件克洛維斯遺物共同出土。此DNA和西伯利亞出土的DNA十分相近,基本上排除了歐洲起源的可能性(即梭魯特假說)。它和現有美洲原住民的DNA也十分相近,這顯示他們都源自西伯利亞或其周邊的一個原始族群,即舊石器時代馬耳他族群。[20]

參考 编辑

  1. ^ Getrisc Smith. History of the Mark Twain National Forest. Mark Twain National Forest. US Forest Service. 2007-06-18 [2009-09-30]. (原始内容于2010-05-03). 
  2. ^ M. Rasmussen et al., 「 The Genome of a Late Pleistocene Human from a Clovis Burial Site in Western Montana,」 Nature 506 (2014): 225–29
  3. ^ 3.0 3.1 Haynes, Gary. The Early Settlement of North America: The Clovis Era.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52. ISBN 0521524636. 
  4. ^ Pearson, Georges; Ream, Joshua. Clovis on the Caribbean Coast of Venezuela. Current Research in the Pleistocene. 2005, 22: 28–31. ISSN 8755-898X. 
  5. ^ Haynes, G. Estimates of Clovis-Era Megafaunal Populations and Their Extinction Risks. American Megafaunal Extinctions at the End of the Pleistocene. Vertebrate Paleobi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B.V. 2009: 39–53. ISBN 978-1-4020-8792-9. doi:10.1007/978-1-4020-8793-6_3. 
  6. ^ Surovell, T. A.; Waguespack, N. M. How many elephant kills are 14?: Clovis mammoth and mastodon kills in context.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2008-11-15, 191 (1): 82–97. Bibcode:2008QuInt.191...82S. doi:10.1016/j.quaint.2007.12.001. 
  7. ^ Southeastern Prehistory: Paleoindian Period.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8-04-28]. (原始内容于2020-03-01). 
  8. ^ Lepper, Bradley T. Pleistocene Peoples of Midcontinental North America. Bonnichsen, Robson; Turnmire, Karen (编). Ice Age People of North America. Corvallis: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9: 362–94. 
  9. ^ McLean, Dewey. A climate change mammalian population collapse mechanism. Kainlauri, E., Johansson, A., Kurki-Suonio, I., and Geshwiler, M., eds. (编). . Atlanta, Georgia: ASHRAE. 1991: 93–100 [2008-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20). 
  10. ^ Allen West and Albert Goodyear. (PDF). Mammoth Trumpet. January 2009, 23 (1) [2009-10-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10-28). 
  11. ^ Firestone, R. B.; et al.. Evidence for an extraterrestrial impact 12,900 years ago that contributed to the megafaunal extinctions and the Younger Dryas cooling.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7, 104 (41): 16016–21. PMID 17901202. doi:10.1073/pnas.0706977104. 
  12. ^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驚!摧毀1.3萬年前地球文明 竟不是彗星碎片~"[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OWnews 今日新聞網,2013年2月10日 21:29.
  13. ^ Fagundes, Nelson J.R.; et al. Mitochondrial Population Genomics Supports a Single Pre-Clovis Origin with a Coastal Route for the Peopling of the America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08, 82: 1–10. doi:10.1016/j.ajhg.2007.11.013. 
  14. ^ Michael R. Waters and Thomas W. Stafford, Jr. Redefining the Age of Clovis: Implications for the Peopling of the Americas. Science. 2007, 315 (5815): 1122–6. doi:10.1126/science.1137166. 
  15. ^ Michael Balter. Ancient Algae Suggest Sea Rount for First Americans. Science. 2008, 320 (5877): 729. doi:10.1126/science.320.5877.729. 
  16. ^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New Evidence Puts Man In North America 50,000 Years Ago. ScienceDaily. 2004-11-18 [2009-10-01]. (原始内容于2020-12-06). 
  17. ^ Marsha Walton and Michael Coren. Scientist: Man in Americas earlier than thought. CNN. 2004-11-18 [2009-10-01]. (原始内容于2004-11-17). 
  18. ^ Kazi Stastna. Clovis people not 1st to arrive in North America. CBC. 2012-07-12 [2014-02-14]. (原始内容于2013-12-04). 
  19. ^ Rasmussen M, Anzick SL et al. The genome of a Late Pleistocene human from a Clovis burial site in western Montana. Nature. 2014, 506: 225–229. doi:10.1038/nature13025. 
  20. ^ Ancient American's genome mapped. BBC News. 2014-02-14 [2014-02-14]. (原始内容于2020-11-12). 

外部連結 编辑

克洛維斯文化, 有時又名拉諾文化, 是北美洲一種史前的古印第安人文化, 根據放射性碳定年法, 其遺跡可以追溯至1, 15萬年前末次冰期, 最特別的是他們擁有特定的工具來獵殺大型哺乳動物, 據信於13000年前出現, 維持了約200, 800年, 2014年, rasmussen等人測定了一個出土於蒙大拿州的克洛維斯男嬰的遺骨, 斷定其時代距今將近13000年, 克洛維斯人於新仙女木期的寒冷氣候下被多個局部的文化取代, 包括福爾瑟姆文化, 英语, folsom, tradition, 據信都直接源自, 一些甚至只在投. 克洛維斯文化 有時又名拉諾文化 1 是北美洲一種史前的古印第安人文化 根據放射性碳定年法 其遺跡可以追溯至1 15萬年前末次冰期 最特別的是他們擁有特定的工具來獵殺大型哺乳動物 克洛維斯文化據信於13000年前出現 維持了約200 800年 2014年 Rasmussen等人測定了一個出土於蒙大拿州的克洛維斯男嬰的遺骨 斷定其時代距今將近13000年 2 克洛維斯人於新仙女木期的寒冷氣候下被多個局部的文化取代 後克洛維斯文化 包括福爾瑟姆文化 英语 Folsom tradition 據信都直接源自克洛維斯文化 一些甚至只在投擲器具的長度不同而已 雖然這可能是因時代不同的文化轉變 3 但亦有可能是一道外力逼使這種改變 如新仙女木事件或後冰河氣候下的生物集群滅絕事件 克洛維斯地理範圍北美大平原時期美洲石器時代時間约 13 000 11 000 BP典型代表Blackwater Locality No 1先前文化古印地安人繼承文化福爾瑟姆文化 英语 Folsom tradition 克洛維斯槍頭 經雙面敲擊剝離法製成 即用硬物來回敲擊每一面的兩個邊緣自1930年代在北美洲西部發現多個克洛維斯文化位點後 一般認為克洛維斯人就是最早到達新世界的人類 克洛維斯人可能就是所有北美洲及南美洲原住文化的祖先 但是近30年的考古發現又提出了新的質疑 例如維吉尼亞州的仙人掌山 英语 Cactus Hill Cactus Hill 俄勒岡州夏湖 Summer Lake 的佩斯利洞窟 英语 Paisley Cave Paisley Cave 南卡羅萊納州阿倫達郡的塔波 英语 Topper Topper 賓夕法尼亞州的麥道克勞夫特岩石遮蔽處 Meadowcroft Rockshelter 及智利的蒙特沃德 Monte Verde 等 目录 1 考古發現 2 文化特徵 3 消失 4 第一批美洲人類 5 基因研究 6 參考 7 外部連結考古發現 编辑於1936年至1938年間在新墨西哥州的克洛維斯考古遺跡發現了小量人工製品 是為克洛維斯文化 於1936年至1937年發掘出石製的克洛維斯槍頭 兩個帶有撞擊損傷的骨製尖頭器 石刀 部份刀芯及幾件石製切割器 自此在美國 墨西哥及中美洲 甚至南至南美洲北部都有發現克洛維斯遺跡 4 文化特徵 编辑克洛維斯文化中最特別的器具就是克洛維斯槍頭 是以石製及有凹槽的槍頭 克洛維斯槍頭是雙面的 一般兩面都有凹槽 考古學家並不認同這些製品的多寡與克洛維斯人的盛衰 或是不同群落的技術提升有關 由於在猛獁象遺骸的位點也有發現克洛維斯槍頭 一般都接受克洛維斯人獵殺猛獁象 猛獁象本身只是克洛維斯人其中一種食物 他們也會獵食古風野牛 乳齒象 嵌齒象 地懶 貘 擬駝 馬及其他小型動物 總數有超過125種植物及動物曾被克洛維斯人所使用或吃用 5 6 消失 编辑一般相信克洛維斯文化的消失是與巨型動物群的衰落 加上較少流動的人口數量增長 在美洲出現了石器及文化傳統的分裂 3 7 此後 克洛維斯槍頭被其他形式的槍頭所取化 如福爾瑟姆文化 其後連續的文化延續了古印第安人的中後時期 8 也有指克洛維斯文化是在非常突然的情況下消失 克洛維斯人是否導致猛獁象及其他物種的滅絕 過度獵殺假說 仍然在討論 另一可能性是氣候轉變 9 加上人類掠食 疾病及入侵的草食性及肉食性動物所造成的生存壓力 另外 也有指克洛維斯文化的消失是與新仙女木期的開始有關 這個嚴寒期歷時約1500年 影響著包括北美洲在內的全球大部份地區 另一假說則指生物集群滅絕及引發寒冷期的是彗星所造成 10 稱為新仙女木事件 新仙女木事件指彗星於1 29萬年前在五大湖的上空爆炸 11 及撞擊了克洛維斯文化 不過英國皇家霍洛威大學教授安德魯 斯科特 Andrew Scott 說 我們的新研究說明 彗星爆炸碎片1 29萬年前摧毀地球文明的說法是不準確 12 第一批美洲人類 编辑20世紀末考古學家主流都相信克洛維斯人是最先到達美洲殖民的 克洛維斯人在冰河時期由西伯利亞從白令陸橋橫渡了白令海峽來到阿拉斯加 並經沒有結冰的洛磯山脈東面南下至現今的加拿大 不過 現已逐漸發現更多早於克洛維斯文化的證據 13 德州農工大學的研究發現克洛維斯遺跡應該屬於1 105 1 09萬年前 14 未如以往估計的早 而在智利的蒙特沃德遺跡卻可追溯至1 35萬年前 15 而加利福尼亞州海峽群島的古印第安人則於1 25萬年前就已經到達 這顯示了古印第安人沿太平洋海岸的遷徙比想像更快 於2004年 在南卡羅萊納州阿倫達郡的塔波 英语 Topper 發現了一些石製器具 可以追溯至5萬年前 16 但其準確性受到質疑 17 在俄勒岡州夏湖的佩斯利洞窟 英语 Paisley Cave 內的人類就比克洛維斯文化早1000年已在洞穴內生活 若這些都被證實 相信人類比克洛維斯文化更早進入北美洲 可能約於1 6萬年前 基因研究 编辑在俄勒岡州佩斯利洞窟 英语 Paisley Cave 發現的矛頭和DNA樣本證明 北美曾被多個不同文化佔據 克洛維斯文化並非第一批北美人 另也有證據顯示 東西兩方分別有兩組人 而克洛維斯人則位於東面 18 2014年 科學家完成了對蒙大拿州12 500年嬰兒常染色體DNA的測序 19 DNA取自代號為Anzick 1的一組骸骨 這組骸骨與幾件克洛維斯遺物共同出土 此DNA和西伯利亞出土的DNA十分相近 基本上排除了歐洲起源的可能性 即梭魯特假說 它和現有美洲原住民的DNA也十分相近 這顯示他們都源自西伯利亞或其周邊的一個原始族群 即舊石器時代馬耳他族群 20 參考 编辑 Getrisc Smith History of the Mark Twain National Forest Mark Twain National Forest US Forest Service 2007 06 18 2009 09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5 03 M Rasmussen et al The Genome of a Late Pleistocene Human from a Clovis Burial Site in Western Montana Nature 506 2014 225 29 3 0 3 1 Haynes Gary The Early Settlement of North America The Clovis Era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52 ISBN 0521524636 Pearson Georges Ream Joshua Clovis on the Caribbean Coast of Venezuela Current Research in the Pleistocene 2005 22 28 31 ISSN 8755 898X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Haynes G Estimates of Clovis Era Megafaunal Populations and Their Extinction Risks American Megafaunal Extinctions at the End of the Pleistocene Vertebrate Paleobi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 Springer Science Business Media B V 2009 39 53 ISBN 978 1 4020 8792 9 doi 10 1007 978 1 4020 8793 6 3 Surovell T A Waguespack N M How many elephant kills are 14 Clovis mammoth and mastodon kills in context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2008 11 15 191 1 82 97 Bibcode 2008QuInt 191 82S doi 10 1016 j quaint 2007 12 001 Southeastern Prehistory Paleoindian Period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8 04 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3 01 Lepper Bradley T Pleistocene Peoples of Midcontinental North America Bonnichsen Robson Turnmire Karen 编 Ice Age People of North America Corvallis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9 362 94 McLean Dewey A climate change mammalian population collapse mechanism Kainlauri E Johansson A Kurki Suonio I and Geshwiler M eds 编 Energy and Environment Atlanta Georgia ASHRAE 1991 93 100 2008 07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8 20 Allen West and Albert Goodyear The Clovis Comet Part I Evidence for a Cosmic Collision 12 900 Years Ago PDF Mammoth Trumpet January 2009 23 1 2009 10 01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8 10 28 Firestone R B et al Evidence for an extraterrestrial impact 12 900 years ago that contributed to the megafaunal extinctions and the Younger Dryas cooling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7 104 41 16016 21 PMID 17901202 doi 10 1073 pnas 0706977104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大陸新聞中心 綜合報導 驚 摧毀1 3萬年前地球文明 竟不是彗星碎片 1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2013年2月10日 21 29 Fagundes Nelson J R et al Mitochondrial Population Genomics Supports a Single Pre Clovis Origin with a Coastal Route for the Peopling of the America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08 82 1 10 doi 10 1016 j ajhg 2007 11 013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Michael R Waters and Thomas W Stafford Jr Redefining the Age of Clovis Implications for the Peopling of the Americas Science 2007 315 5815 1122 6 doi 10 1126 science 1137166 Michael Balter Ancient Algae Suggest Sea Rount for First Americans Science 2008 320 5877 729 doi 10 1126 science 320 5877 729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New Evidence Puts Man In North America 50 000 Years Ago ScienceDaily 2004 11 18 2009 10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2 06 Marsha Walton and Michael Coren Scientist Man in Americas earlier than thought CNN 2004 11 18 2009 10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 11 17 Kazi Stastna Clovis people not 1st to arrive in North America CBC 2012 07 12 2014 02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2 04 Rasmussen M Anzick SL et al The genome of a Late Pleistocene human from a Clovis burial site in western Montana Nature 2014 506 225 229 doi 10 1038 nature13025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Ancient American s genome mapped BBC News 2014 02 14 2014 02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12 外部連結 编辑Blackwater Draw Sit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merica s Stone Age Explorer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rticles on Clovis and Peopling of the America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tone Age Columbu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Gault site Central Texa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exas Beyond Histor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arbon rich layer fortifies theory on comet impact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ce Age Ends Smashingly Did a comet blow up over eastern Canada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克洛維斯文化 amp oldid 8041364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