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何俊 (道光進士)

何俊(1797年—1858年),字晋孚,号亦民,嘉庆丁已(1797)年八月二十一日(卯)时生。今安徽省望江县吉水镇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官至江苏布政使,署理江苏巡抚从二品。咸丰八年(1858年)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著有《梦约轩诗文集》

简介 编辑

道光二年(1822年),鄉試中舉;道光九年(1829),登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授工部营缮司主事。道光二十年(1840年),擔任廣西桂林府知府,署桂平梧郁盐法道。历任南河海阜海防同知、廣西桂林府知府、直隶大顺广兵备道、江苏督粮道、两淮盐运使、江宁布政使咸丰六年(1856年)官至江苏布政使,署理江苏巡抚从二品,是主管江苏全省民政和财政的最高官员。何俊重视教育,乐施善举,调任桂林时,道经里门,曾捐资重修县儒学两庑。同年又捐学田143亩,为家乡培育人才。著有《梦约轩诗文集》[1]

何俊在江苏的十多年,恰值清政府在财政赋税制度方面推行一系列重大措施,采取了增加盐税、开征厘金(征收商品通过税)、实行亩捐(按亩征收田赋附加税),以及在金融方面增发通货等。何俊在江淮扬徐通海等地每每主其事,并“举劾所属之贤否”,在全国最富庶的地区卓有成效地增加了清政府财政收入(见《江苏省通志稿》、同治年间《续纂江宁府志》等)。咸丰七年(1857年)调北京后致仕,次年(1858年)62岁时病逝于京。由于清廷认定他政绩突出,给予正一品封典,晋封光禄大夫。但其时南京为太平天国“天京”,苏南苏北一带清政府军与太平军激战正酣,因此何俊灵柩暂存京城长达八年,直到同治五年(1866年),太平军全军覆灭后,才得以运回江苏。同治十二年(1873年),安葬于江苏句容华山。时姻亲李鸿章为何俊书写了墓志铭,署名武英殿大学士 直隶总督 一等肃毅伯 姻愚弟 李鸿章。墓志铭镌刻在何俊的墓碑上。宣统三年迁葬于上海县西乡张虹桥。

墓志铭 编辑

《清封光禄大夫何公墓志铭》

武英殿大学士 直隶总督 一等肃毅伯 姻愚弟 李鸿章

公讳俊,字亦民,安徽望江人,曾祖浩杰,祖懋音,考光第,本生祖懋糈,考光泽,皆潜德,未仕。及公贵赠封各如例。 公少值贫困,笃志厉学,道光壬午举于乡,己丑成进士,选庶常改工部揀发河南,官海防海阜同知,调办祥符大工,事成赏戴花翎,曹文正公麟河帅庆,先后荐公人才治行可大用,遂受成庙知,擢桂林府知府,时海内方承平,公檄毁淫祠、严捕盗、禁矿厂、思患预防靡政不举,升直隶大顺广道,行联庄法以清盗源,盗辄远徙,境内大治。 未几,以奉讳归里,咸丰壬子,服阕,授江苏督粮道,时粤贼将谋北窜,运道多梗,当事者议由海运,公忧卹船丁裁汰冗费军储民食,遂以兼裕。擢署江苏布政使,时催科迫促支应繁猥公开诚布公,事多克济,又调署江宁布政使,旋补授两淮盐运使,未之任,复补授江苏布政使。治如前,以筹饷事与经略意忤,屡疏劾公误饷,显庙知公久章寢不报。厥后,复以年老言天子重,远经略意谕公来京,遂致仕。 逾年,公感疾,卒于京,是为戊午九月二十四也,初公去任诸当道皆事更张,不数月,营卒饥溃,苏常名郡相继沦陷,至是,思及公之宽政所顾持全局为不可得已。公本生弟三人,皆早世,抚诸孤如己子,生平质直好义,尝捐置祭田学田以恤同宗,惠多士,倡建望江试馆于京师。邑中大兴作若黉宫考棚节孝总坊,沿江长堤皆不吝重金佽成之,其敦行好善多类此。距生嘉庆二的八月二十一日,享年六十有二,娶陈夫人先公二年卒,侧室任夫人、程恭人,子震錞,监生,陈出,早卒。维键,湖北补用道署盐法武昌道加运使衔。维钥,户部郎中,俱任出。维釬,候选郎中,早卒。恩锡殇,俱程出。孙声瀚,候选员外郎,震錞出,早卒。声灏、声燝、声润,维键出。声树、声培,维钥出。均幼。同治丙寅,公之喪至京师,癸酉十月二十九日卜葬于句容华山之原,以陈夫人合附。 铭曰:忠贞克笃,劳勚不辞,维此心迹,用达主知,从容去位,民歌吏思,寿不称德,悼夫惠慈,华山之阜,北江之湄,宅兹佳穴,千载攸宜。[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 望江县人民政府. [2012-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0). 
  2. ^ . [2018-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12). 

何俊, 道光進士, 关于同名或類似名的其它條目描述, 請見, 何俊, 何俊, 1797年, 1858年, 字晋孚, 号亦民, 嘉庆丁已, 1797, 年八月二十一日, 时生, 今安徽省望江县吉水镇人, 清朝政治人物, 同進士出身, 官至江苏布政使, 署理江苏巡抚, 从二品, 咸丰八年, 1858年, 去世, 享年六十二岁, 著有, 梦约轩诗文集, 简介, 编辑道光二年, 1822年, 鄉試中舉, 道光九年, 1829, 登進士, 翰林院庶吉士, 授工部营缮司主事, 道光二十年, 1840年, 擔任廣西桂林府知府, . 关于同名或類似名的其它條目描述 請見 何俊 何俊 1797年 1858年 字晋孚 号亦民 嘉庆丁已 1797 年八月二十一日 卯 时生 今安徽省望江县吉水镇人 清朝政治人物 同進士出身 官至江苏布政使 署理江苏巡抚 从二品 咸丰八年 1858年 去世 享年六十二岁 著有 梦约轩诗文集 简介 编辑道光二年 1822年 鄉試中舉 道光九年 1829 登進士 翰林院庶吉士 授工部营缮司主事 道光二十年 1840年 擔任廣西桂林府知府 署桂平梧郁盐法道 历任南河海阜海防同知 廣西桂林府知府 直隶大顺广兵备道 江苏督粮道 两淮盐运使 江宁布政使 咸丰六年 1856年 官至江苏布政使 署理江苏巡抚 从二品 是主管江苏全省民政和财政的最高官员 何俊重视教育 乐施善举 调任桂林时 道经里门 曾捐资重修县儒学两庑 同年又捐学田143亩 为家乡培育人才 著有 梦约轩诗文集 1 何俊在江苏的十多年 恰值清政府在财政赋税制度方面推行一系列重大措施 采取了增加盐税 开征厘金 征收商品通过税 实行亩捐 按亩征收田赋附加税 以及在金融方面增发通货等 何俊在江淮扬徐通海等地每每主其事 并 举劾所属之贤否 在全国最富庶的地区卓有成效地增加了清政府财政收入 见 江苏省通志稿 同治年间 续纂江宁府志 等 咸丰七年 1857年 调北京后致仕 次年 1858年 62岁时病逝于京 由于清廷认定他政绩突出 给予正一品封典 晋封光禄大夫 但其时南京为太平天国 天京 苏南苏北一带清政府军与太平军激战正酣 因此何俊灵柩暂存京城长达八年 直到同治五年 1866年 太平军全军覆灭后 才得以运回江苏 同治十二年 1873年 安葬于江苏句容华山 时姻亲李鸿章为何俊书写了墓志铭 署名武英殿大学士 直隶总督 一等肃毅伯 姻愚弟 李鸿章 墓志铭镌刻在何俊的墓碑上 宣统三年迁葬于上海县西乡张虹桥 墓志铭 编辑 清封光禄大夫何公墓志铭 武英殿大学士 直隶总督 一等肃毅伯 姻愚弟 李鸿章公讳俊 字亦民 安徽望江人 曾祖浩杰 祖懋音 考光第 本生祖懋糈 考光泽 皆潜德 未仕 及公贵赠封各如例 公少值贫困 笃志厉学 道光壬午举于乡 己丑成进士 选庶常改工部揀发河南 官海防海阜同知 调办祥符大工 事成赏戴花翎 曹文正公麟河帅庆 先后荐公人才治行可大用 遂受成庙知 擢桂林府知府 时海内方承平 公檄毁淫祠 严捕盗 禁矿厂 思患预防靡政不举 升直隶大顺广道 行联庄法以清盗源 盗辄远徙 境内大治 未几 以奉讳归里 咸丰壬子 服阕 授江苏督粮道 时粤贼将谋北窜 运道多梗 当事者议由海运 公忧卹船丁裁汰冗费军储民食 遂以兼裕 擢署江苏布政使 时催科迫促支应繁猥公开诚布公 事多克济 又调署江宁布政使 旋补授两淮盐运使 未之任 复补授江苏布政使 治如前 以筹饷事与经略意忤 屡疏劾公误饷 显庙知公久章寢不报 厥后 复以年老言天子重 远经略意谕公来京 遂致仕 逾年 公感疾 卒于京 是为戊午九月二十四也 初公去任诸当道皆事更张 不数月 营卒饥溃 苏常名郡相继沦陷 至是 思及公之宽政所顾持全局为不可得已 公本生弟三人 皆早世 抚诸孤如己子 生平质直好义 尝捐置祭田学田以恤同宗 惠多士 倡建望江试馆于京师 邑中大兴作若黉宫考棚节孝总坊 沿江长堤皆不吝重金佽成之 其敦行好善多类此 距生嘉庆二的八月二十一日 享年六十有二 娶陈夫人先公二年卒 侧室任夫人 程恭人 子震錞 监生 陈出 早卒 维键 湖北补用道署盐法武昌道加运使衔 维钥 户部郎中 俱任出 维釬 候选郎中 早卒 恩锡殇 俱程出 孙声瀚 候选员外郎 震錞出 早卒 声灏 声燝 声润 维键出 声树 声培 维钥出 均幼 同治丙寅 公之喪至京师 癸酉十月二十九日卜葬于句容华山之原 以陈夫人合附 铭曰 忠贞克笃 劳勚不辞 维此心迹 用达主知 从容去位 民歌吏思 寿不称德 悼夫惠慈 华山之阜 北江之湄 宅兹佳穴 千载攸宜 2 参考文献 编辑 望江县人物传略 望江县人民政府 2012 11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7 10 墓志铭全文载于 廬江郡何氏大同宗譜 1921 艺文卷二 十二页 2018 08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3 12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何俊 道光進士 amp oldid 7189991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