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亲和性

亲和性(Agreeableness)是一种在社交场合愉快和包容的倾向。在当代人格心理学中,亲和性是人格结构的五个主要因素之一,反映在合作与社会和谐方面的个体差异[1]。亲和性得分高的人善解人意,周到,友好,大方,乐于助人。他们对于人性具有乐观的看法。他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是诚实、正直和值得信赖的。

亲和性得分低的人将自身兴趣置于与他人相处之上。他们通常对他人的提议相当谨慎,他们可能觉得别人在打算更好的自身利益。亲和性得分低的人一般较少关心他人的福祉,较少同情心,因此不太可能费心去帮助别人。他们对他人的动机持怀疑态度,导致他们多疑、不友好。亲和性非常低的人有一种倾向,在他们的社会关系中进行操控。他们更有可能进行竞争,而不是合作。

亲和性被认为是一个上级特质,意味着它是由一组更具体的人格特质群集一起统计。虽然有例外,但在一般情况下,关心他人的人也往往与他们合作,帮助他们,信任他们。这个人格维度最初是在使用因素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时发现的。

研究表明,在五大特質裏,只有親和性和創新與企業家精神的關聯性是負向的。

亲和性可以看作是马基雅维里主义的对立面[2]。它在概念上类似于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社群兴趣概念。

人际关系

亲和性在许多社会交往场合中是一项财富。亲和的人偏向喜欢他人,以积极的眼光看他们,而不亲和的人倾向于以消极的眼光看人。但是并没有证据证明,亲和性高的人比他们的同龄人,更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作出选择。

由于亲和的儿童对别人的需要和观点较为敏感,因此他们不太可能遭到社会排斥。具体而言,研究表明,较少破坏性、侵略性,和进入游戏群体较熟练的儿童,更容易获得同辈人的认可。[3]

一项研究发现,亲和性高的人在社交场合的反应更情绪化。这种效应可以通过自陈量表和生理测量测出,并提供证据表明,外向性情绪不稳定性并不是大五人格因素中仅有的影响情绪的两项。这种效应在妇女中尤其明显。[4]

研究还表明,亲和性高的人更有可能在冲突情况下控制住愤怒等消极情绪。亲和性高的人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更有可能使用建设性的策略,而亲和性低的人则更有可能使用强制手段。[5]他们也较愿意向他们的对手让步,“输”掉一场争论。但是从他们的角度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输掉,只是要与他人保持融洽的关系[6]

亲社会行为

亲和性的核心特点是它与利他主义和帮助行为呈正相关。在各种情形中,亲和性高的人更有可能有兴趣,并参与帮助他人。实验表明,虽然大多数人都可能去帮助自己的亲属,或者在同情心被唤起时去帮助人,但是亲和的人甚至会在这些条件都不存在时就去帮助人[7]。换言之,亲和的人帮助人并不需要其他任何动机[8]

由于亲和的人可能习惯去帮助别人,不亲和的人更有可能伤害他们。研究人员发现,亲和性低的人与敌对的思想和青少年侵略,以及社会适应不良有关[9]。亲和性低的人也更易被偏见认为会反对被污名化群体(如超重者)[10]

精神疾病方面,亲和性低可能与自恋和反社会倾向相关[11]。在理论上,亲和性极高的人有产生依赖问题的危险,但实证研究表明,更多的问题是与低亲和性有关。

地理

美国,中西部人和南方人的亲和性平均得分往往高于其他各州。据研究,最亲和的十个州是北达科他州明尼苏达州密西西比州犹他州威斯康辛州田纳西州北卡罗莱纳州佐治亚州俄克拉荷马州内布拉斯加州[12]这些发现与在这些州中众所周知的表达相一致,例如“南方式好客英语Southern hospitality”(Southern hospitality)和“明尼苏达友善”(Minnesota nice)。由于这些州的城市化水平通常都低于东海岸和西海岸,人们更有可能住在小型社区,认识他们的邻居,因此,更愿意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参见

参考文献

  1. ^ Graziano, W.G., & Eisenberg, N. (1997). Agreeableness; A dimension of personality. In R. Hogan, S. Briggs, & J. Johnson, (1997). Handbook of Personality Psychology.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2. ^ Jakobwitz, S., & Egan, V. (2006). The dark triad and normal personality trait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0, 331-339.
  3. ^ Bierman, K. L. (2003). Peer rejection: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4. ^ Tobin, R.M., Graziano, W.G., Vanman, E., & Tassinary, L. (2000). Personality,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efforts to control emo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79, 656-669.
  5. ^ Jensen-Campbell, L. A., & Graziano, W. G. (2001).agreeableness as a moderator of interpersonal conflic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9, 323- 361.
  6. ^ Graziano, W.G., Jensen-Campbell, L.A., & Hair, E. C. (1996). Perceiving interpersonal conflict and reacting to it: The case for agreeablen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70, 820-835.
  7. ^ Graziano, W. G., Habashi, M. M., Sheese, B.E., & Tobin, R. M. (2007). Agreeableness, empathy, and helping: A person X situation perspectiv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 ^ Penner, L. A., Fritzsche, B. A., Craiger, J. P., & Freifeld, T. S. (1995). Measuring the prosocial personality. Advances in Personality Assessment, 10, 147-163.
  9. ^ Gleason, K.A., Jensen-Campbell, L.A., & Richardson, D. (2004). Agreeableness and aggression in adolescence. Aggressive Behavior, 30, 43-61.
  10. ^ Graziano, W.G., Bruce, J. W., Sheese, B.E., & Tobin, R.M. (2007). Attraction, personality and prejudice: Liking none of the people most of the tim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93, 565-582.
  11. ^ Costa, P. T. & McCrae, R. R. (1992).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professional manual. Odessa, F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12. ^ Stephanie Simon. The United States of Mind. Researchers Identify Regional Personality Traits Across America. WSJ.com. 2008-09-23 [2010-11-21]. (原始内容于2010-07-22).  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 Peter J. Rentfrow, Samuel D. Gosling and Jeff Potter. A Theory of the Emergence, Persistence, and Expression of Geographic Variation in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8, 3 (5): 339–369. doi:10.1111/j.1745-6924.2008.00084.x. [永久失效連結]

亲和性, 此条目的主題是一種人格特質, 关于化學上類似名稱的特質, 請見, 化學親和性,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 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 请咨询专业人士, 詳見醫學聲明, agreeableness, 是一种在社交场合愉快和包容的倾向, 在当代人格心理学中, 是人格结构的五个主要因素之一, 反映在合作与社会和谐方面的个体差异, 得分高的人善解人意, 周到, 友好, 大方, 乐于助人, 他们对于人性具有乐观的看法, 他们往往相信, 大多数人是诚实, 正直和值得信赖的, 得分低的人将自身. 此条目的主題是一種人格特質 关于化學上類似名稱的特質 請見 化學親和性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 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 请咨询专业人士 詳見醫學聲明 亲和性 Agreeableness 是一种在社交场合愉快和包容的倾向 在当代人格心理学中 亲和性是人格结构的五个主要因素之一 反映在合作与社会和谐方面的个体差异 1 亲和性得分高的人善解人意 周到 友好 大方 乐于助人 他们对于人性具有乐观的看法 他们往往相信 大多数人是诚实 正直和值得信赖的 亲和性得分低的人将自身兴趣置于与他人相处之上 他们通常对他人的提议相当谨慎 他们可能觉得别人在打算更好的自身利益 亲和性得分低的人一般较少关心他人的福祉 较少同情心 因此不太可能费心去帮助别人 他们对他人的动机持怀疑态度 导致他们多疑 不友好 亲和性非常低的人有一种倾向 在他们的社会关系中进行操控 他们更有可能进行竞争 而不是合作 亲和性被认为是一个上级特质 意味着它是由一组更具体的人格特质群集一起统计 虽然有例外 但在一般情况下 关心他人的人也往往与他们合作 帮助他们 信任他们 这个人格维度最初是在使用因素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时发现的 研究表明 在五大特質裏 只有親和性和創新與企業家精神的關聯性是負向的 亲和性可以看作是马基雅维里主义的对立面 2 它在概念上类似于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的社群兴趣概念 目录 1 人际关系 2 亲社会行为 3 地理 4 参见 5 参考文献人际关系 编辑亲和性在许多社会交往场合中是一项财富 亲和的人偏向喜欢他人 以积极的眼光看他们 而不亲和的人倾向于以消极的眼光看人 但是并没有证据证明 亲和性高的人比他们的同龄人 更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作出选择 由于亲和的儿童对别人的需要和观点较为敏感 因此他们不太可能遭到社会排斥 具体而言 研究表明 较少破坏性 侵略性 和进入游戏群体较熟练的儿童 更容易获得同辈人的认可 3 一项研究发现 亲和性高的人在社交场合的反应更情绪化 这种效应可以通过自陈量表和生理测量测出 并提供证据表明 外向性和情绪不稳定性并不是大五人格因素中仅有的影响情绪的两项 这种效应在妇女中尤其明显 4 研究还表明 亲和性高的人更有可能在冲突情况下控制住愤怒等消极情绪 亲和性高的人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 更有可能使用建设性的策略 而亲和性低的人则更有可能使用强制手段 5 他们也较愿意向他们的对手让步 输 掉一场争论 但是从他们的角度来说 他们并没有真正输掉 只是要与他人保持融洽的关系 6 亲社会行为 编辑亲和性的核心特点是它与利他主义和帮助行为呈正相关 在各种情形中 亲和性高的人更有可能有兴趣 并参与帮助他人 实验表明 虽然大多数人都可能去帮助自己的亲属 或者在同情心被唤起时去帮助人 但是亲和的人甚至会在这些条件都不存在时就去帮助人 7 换言之 亲和的人帮助人并不需要其他任何动机 8 由于亲和的人可能习惯去帮助别人 不亲和的人更有可能伤害他们 研究人员发现 亲和性低的人与敌对的思想和青少年侵略 以及社会适应不良有关 9 亲和性低的人也更易被偏见认为会反对被污名化群体 如超重者 10 在精神疾病方面 亲和性低可能与自恋和反社会倾向相关 11 在理论上 亲和性极高的人有产生依赖问题的危险 但实证研究表明 更多的问题是与低亲和性有关 地理 编辑在美国 中西部人和南方人的亲和性平均得分往往高于其他各州 据研究 最亲和的十个州是北达科他州 明尼苏达州 密西西比州 犹他州 威斯康辛州 田纳西州 北卡罗莱纳州 佐治亚州 俄克拉荷马州和内布拉斯加州 12 这些发现与在这些州中众所周知的表达相一致 例如 南方式好客 英语 Southern hospitality Southern hospitality 和 明尼苏达友善 Minnesota nice 由于这些州的城市化水平通常都低于东海岸和西海岸 人们更有可能住在小型社区 认识他们的邻居 因此 更愿意去关心他们 帮助他们 参见 编辑利他主义 五因素模型 人格心理学 特质理论参考文献 编辑 Graziano W G amp Eisenberg N 1997 Agreeableness A dimension of personality In R Hogan S Briggs amp J Johnson 1997 Handbook of Personality Psychology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Jakobwitz S amp Egan V 2006 The dark triad and normal personality trait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0 331 339 Bierman K L 2003 Peer rejection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Tobin R M Graziano W G Vanman E amp Tassinary L 2000 Personality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efforts to control emo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mp Social Psychology 79 656 669 Jensen Campbell L A amp Graziano W G 2001 agreeableness as a moderator of interpersonal conflic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9 323 361 Graziano W G Jensen Campbell L A amp Hair E C 1996 Perceiving interpersonal conflict and reacting to it The case for agreeablen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mp Social Psychology 70 820 835 Graziano W G Habashi M M Sheese B E amp Tobin R M 2007 Agreeableness empathy and helping A person X situation perspectiv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Penner L A Fritzsche B A Craiger J P amp Freifeld T S 1995 Measuring the prosocial personality Advances in Personality Assessment 10 147 163 Gleason K A Jensen Campbell L A amp Richardson D 2004 Agreeableness and aggression in adolescence Aggressive Behavior 30 43 61 Graziano W G Bruce J W Sheese B E amp Tobin R M 2007 Attraction personality and prejudice Liking none of the people most of the tim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mp Social Psychology 93 565 582 Costa P T amp McCrae R R 1992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professional manual Odessa F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Stephanie Simon The United States of Mind Researchers Identify Regional Personality Traits Across America WSJ com 2008 09 23 2010 11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7 22 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 Peter J Rentfrow Samuel D Gosling and Jeff Potter A Theory of the Emergence Persistence and Expression of Geographic Variation in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8 3 5 339 369 doi 10 1111 j 1745 6924 2008 00084 x 永久失效連結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亲和性 amp oldid 6433956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