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中新世中期滅絕事件

中新世中期滅絕事件(英語:Middle Miocene disruption),又稱中新世中期中斷事件中新世中期滅絕高峰期, 指的是大約發生在1,480至1,450萬年前,也就是中新世中期的兰盖期的時候,曾經有一波陸上與水中生物共同的滅絕高峰期。該次滅絕事件幾乎在全球各地皆有發生,約有30%的哺乳動物在這段期間滅絕了[1]。這次滅絕事件與中新世中期的氣候變遷同時發生,但兩者間的詳細關聯與影響至今仍不是很清楚[1]

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古近紀新近紀
單位:百萬年
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古近紀新近紀
本圖僅呈現地質年代各期的海洋生物滅絕比例,包含規模最大的五次滅絕事件。藍色部份代表大致的滅絕比例,以該時期與下一時期的化石紀錄比較計算。

成因 编辑

這次滅絕事件的成因,主要有氣候變遷板塊漂移东非裂谷抬升與隕石撞擊事件等等可能的因素[2],其中前二者較無爭議。在以下子題中,將分別敘述這幾種可能因素的影響。

氣候變遷 编辑

 
中華馬屬的模式標本化石

在中新世中期的大氣中,曾有氧-18含量的增加。此現象在太平洋南大洋與南大西洋等處皆有被發現[3]

約1,700至1,500萬年前,全球平均氣溫大約比今天還要溫暖攝氏4至5度,該段時期被稱作中新世氣候最佳期(Miocene Climatic Optimum,縮寫為MCO)[4]。但是,到了大約1,400萬年前的中新世中期,南極大陸冰蓋形成,並使南大洋海冰進一步擴展[註 1]。這一時期南極繞極流的形成和強化使南極區域的水體無法與較低緯度的溫暖水體交流,使南極大陸處於一定程度的熱隔絕狀態而讓周圍海洋進一步變冷[5]。另外,冰島-法羅群島海脊的沉沒使北冰洋-挪威海水注入北大西洋,這可能使北大西洋深層水南下加入南極繞極流,為南極大陸帶來了形成冰蓋所需的降水[5]

與此同時,隨著南極地區周圍深層海水水溫的下降以及南極東部地區的冰層顯著增加,全球溫度也開始下降[1]。在1,407±5萬年前至1,385±3萬年前的這段期間,夏季平均氣溫至少降了8°C[6]东非裂谷的火山活動可能加劇了氣候變遷[1]。在當時的歐洲,氣候寒冷化與隨之而來的棲地乾燥化降低了犀牛的多樣性,並造成來自美洲地區的三趾安琪馬體積增大[1],演化成中華馬屬英语Sinohippus[7]

氣候變遷因素對特定陸塊有較顯著之效應。它也造成了一些較不適應寒冷環境的生物的滅絕,並以其他生物佔有原滅絕生物的生態區位[1]。有些生物則是因為其處之生態系因氣候寒冷化而收縮,導致它無法再支持該族群的存續[1]

板塊漂移 编辑

由於板塊漂移非洲-阿拉伯大陸歐亞大陸在中新世接合,阻斷了原先存在於兩陸塊間的海洋通道。這個新形成的陸橋使兩邊原先受到地理隔離的動植物得以互相接觸與遷徙[8][1]。陸橋的形成也使一些地區的某些消失了,但有時那是因為牠們透過陸橋遷徙到他處,爾後再隨著新棲息地的變化而有族群的消長。類似情形在晚第四紀東南亞也曾發生[1]。此外,陸塊的連接也引進了新的獵食者與競爭物種,造成了某些物種的滅絕或擴散[1]

東非裂谷帶抬升 编辑

中新世早期至中期的這段期間,是东非裂谷[註 2]的早期抬升期。在該段期間有鹼性玄武岩霞石岩的形成[9]。包括史蒂夫·韋布等研究者認為,東非裂谷帶的火山活動可能加劇了當時的氣候變遷,進而加劇該次滅絕事件的影響[1]。但他同時也認為,這個事件雖然造成了部分地區的物種數量減少,但應不至於有全球性的影響[1]

隕石撞擊 编辑

 
約與中新世中期滅絕事件同一時期形成的讷德林根-里斯英语Nördlinger Ries巨型撞擊坑

在中新世中期的地層中,存在著元素濃度的異常現象,而這個現象的出現通常可歸因於隕石等天體的撞擊[10]。另外,德國讷德林根-里斯英语Nördlinger Ries隕石坑(直徑24公里)與鄰近的斯德海姆隕石坑英语Steinheim crater(直徑3.8公里)經精確定年後,發現前者約在1,510±10萬年前形成、後者則約在1,500±100萬年前形成,皆接近此次滅絕事件之發生時期[11][12]。另外,在馮恩格爾哈特英语Wolf von Engelhardt等人在1987年的研究中,認為在里斯結構已知的所有岩石和鬆散沉積物中,只有這些中新世中期的砂岩可能是绿陨石英语moldavites[註 3]的母原料[13]

隕石撞擊事件與火山噴發也造成了部分地區的物種數量減少,但史蒂夫·韋布等部分研究者認為,它們應不至於有全球性的影響[1]

影響 编辑

 
雙犬齒鱷屬的化石

在陸地上,許多生物在此事件發生期間滅絕。例如有兩個的鱷魚(加伏特鱷屬英语Gavialosuchus雙犬齒鱷屬英语Diplocynodon)在約1,350至1,400萬年前滅絕了[14]。此外,那些不適應更嚴重的氣候和較劣質植物的動物們,如以生長茂密的樹為食的巨型駱駝,在這段時期也瀕臨滅絕[2]。適應較寒冷與草原化植被環境的動物們存活狀態較好,但是許多偏好水果、柔軟闊葉蕨類灌木植物的食草動物則滅亡。有多種生物具備這種明顯的模式。偏好食用低矮植物的馬繁盛,同時偏好食用高大植物的馬則滅絕。在早期駱駝之中,高冠齒英语hypsodont種存活,而擁有較短牙齒的種類則消失[2]

除了陸地上的變化之外,海洋中也在此段時期形成了新的生態系。海藻林在此時首次形成,海獺等生活於此的生物也開始出現[8]。但與此同時,曾生活在中新世早期至中期,分布於歐洲、美洲、澳洲等地區的劍吻古豚,也在中新世中期大量消失,並被其他後生的種類所取代[15]

參見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當時北半球仍無冰川
  2. ^ 不是東非大裂谷
  3. ^ 又稱捷克陨石。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Steve Webb. Corridors to Extinction and the Australian Megafauna. Newnes. 2013-02-27 [2015-05-08]. ISBN 9780124078406. (原始内容于2015-06-30). 
  2. ^ 2.0 2.1 2.2 Cenozoic Era: (248 mya-present). WGBH Educational Foundation & Clear Blue Sky Productions, Inc. 2001 [2015-04-22]. (原始内容于2010-06-20) (英语). 
  3. ^ Miller, Kenneth G.; Fairbanks, Richard G. Evidence for Oligocene−Middle Miocene abyssal circulation changes in the western North Atlantic. Nature. 1983, 306 (5940): 250–253. Bibcode:1983Natur.306..250M. doi:10.1038/306250a0 (英语). 
  4. ^ Gavin Foster, Carrie Lear and James Rae. . Descent Into the Icehouse. 2012-07-31 [2015-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2) (英语). 
  5. ^ 5.0 5.1 古海洋學. 中國大百科全書. [2015-02-14]. (原始内容于2019-09-13) (中文(臺灣)). 
  6. ^ Adam R. Lewis; David R. Marchant; Allan C. Ashworth; Lars Hedenäs; Sidney R. Hemming; Jesse V. Johnson; Melanie J. Leng; Malka L. Machlus; Angela E. Newton; J. Ian Raine; Jane K. Willenbring; Mark Williams; Alexander P. Wolfe. Mid-Miocene cooling and the extinction of tundra in continental Antarctica. PNAS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 2008-08-05, 105 (31) [2015-05-08]. doi:10.1073/pnas.0802501105. 18678903. (原始内容于2015-09-24). 
  7. ^ MANUEL J. SALESA; ISRAEL M. SÁNCHEZ; JORGE MORALES. Presence of the Asian horse Sinohippus in the Miocene of Europe (PDF).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2004, 49 (2): 189–196 [2015-05-08]. (原始内容 (PDF)于2016-03-03) (英语). 
  8. ^ 8.0 8.1 Miocene. The Encyclopedia of Eart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useum of Paleontology. 2014-06-18 [2015-04-21]. (原始内容于2015-04-19) (英语). 
  9. ^ Kristján Saemundsson. EAST AFRICAN RIFT SYSTEM - AN OVERVIEW (PDF). Exploration for Geothermal Resources. 2008-10-24 [2015-04-24]. (原始内容 (PDF)于2015-09-21) (英语). 
  10. ^ Asaro, F.;Alvarez, W.;Michel, H. V.;Alvarez, L. W.;Anders, Mark H.;Montanari, A.;Kennett, James P. Possible world-wide middle miocene iridium anomaly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periodicity of impacts and extinctions. Global Catastrophes in Earth History: An Interdisciplinary Conference on Impacts, Volcanism, and Mass Mortality (Lunar and Planetary Inst.). 1988: 6–7 [2015-06-18]. 
  11. ^ . Earth Impact Database. [2008-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英语). 
  12. ^ . Earth Impact Database. [2008-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4) (英语). 
  13. ^ Gerald Joseph Home McCall. Tektites in the Geological Record: Showers of Glass from the Sky. London: Ge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2001: 116 [2015-04-22]. ISBN 9781862390850. (原始内容于2015-06-18) (英语). 
  14. ^ Madelaine Bo«hme. The Miocene Climatic Optimum: evidence from ectothermic vertebrates of Central Europe (PDF).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Elsevier). 2003年3月18日, (195): 389–401 [2015-04-22]. (原始内容 (PDF)于2015-05-14) (英语). 
  15. ^ 王建平(成功大學生物系)、姚秋如(台灣大學動物系). 鯨豚的解剖演化和分類.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2015-04-21]. (原始内容于2015-06-18) (中文(臺灣)). 

延伸閱讀 编辑

  • Allmon, Warren D.; Bottjer, David J. Evolutionary Paleoecology: The Ecological Context of Macroevolutionary Chang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0-231-10994-6 (英语). 

外部連結 编辑

  • 中新世中期時的陸塊分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其它滅絕事件
A1
A6
B2
B3
B4
C3
A7
A2
C5C6
A3
A4
A5英语Mulde event
A8英语Capitanian mass extinction even
B1
C1
C2
C4英语Pliocene#Supernovae
 五大滅絕事件
−600
−550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中新世中期滅絕事件, 英語, middle, miocene, disruption, 又稱中新世中期中斷事件或中新世中期滅絕高峰期, 指的是大約發生在1, 480至1, 450萬年前, 也就是中新世中期的兰盖期的時候, 曾經有一波陸上與水中生物共同的滅絕高峰期, 該次滅絕事件幾乎在全球各地皆有發生, 約有30, 的哺乳動物在這段期間滅絕了, 這次滅絕事件與中新世中期的氣候變遷同時發生, 但兩者間的詳細關聯與影響至今仍不是很清楚, late, 單位, 百萬年, 本圖僅呈現地質年代各期的海洋生物滅絕比例, 包含規模最. 中新世中期滅絕事件 英語 Middle Miocene disruption 又稱中新世中期中斷事件或中新世中期滅絕高峰期 指的是大約發生在1 480至1 450萬年前 也就是中新世中期的兰盖期的時候 曾經有一波陸上與水中生物共同的滅絕高峰期 該次滅絕事件幾乎在全球各地皆有發生 約有30 的哺乳動物在這段期間滅絕了 1 這次滅絕事件與中新世中期的氣候變遷同時發生 但兩者間的詳細關聯與影響至今仍不是很清楚 1 K T Tr J P T Late D O S 單位 百萬年 本圖僅呈現地質年代各期的海洋生物滅絕比例 包含規模最大的五次滅絕事件 藍色部份代表大致的滅絕屬比例 以該時期與下一時期的化石紀錄比較計算 目录 1 成因 1 1 氣候變遷 1 2 板塊漂移 1 3 東非裂谷帶抬升 1 4 隕石撞擊 2 影響 3 參見 4 註釋 5 參考資料 6 延伸閱讀 7 外部連結成因 编辑這次滅絕事件的成因 主要有氣候變遷 板塊漂移 东非裂谷抬升與隕石撞擊事件等等可能的因素 2 其中前二者較無爭議 在以下子題中 將分別敘述這幾種可能因素的影響 氣候變遷 编辑 nbsp 中華馬屬的模式標本化石在中新世中期的大氣中 曾有氧 18含量的增加 此現象在太平洋 南大洋與南大西洋等處皆有被發現 3 約1 700至1 500萬年前 全球平均氣溫大約比今天還要溫暖攝氏4至5度 該段時期被稱作中新世氣候最佳期 Miocene Climatic Optimum 縮寫為MCO 4 但是 到了大約1 400萬年前的中新世中期 南極大陸冰蓋形成 並使南大洋海冰進一步擴展 註 1 這一時期南極繞極流的形成和強化使南極區域的水體無法與較低緯度的溫暖水體交流 使南極大陸處於一定程度的熱隔絕狀態而讓周圍海洋進一步變冷 5 另外 冰島 法羅群島海脊的沉沒使北冰洋 挪威海水注入北大西洋 這可能使北大西洋深層水南下加入南極繞極流 為南極大陸帶來了形成冰蓋所需的降水 5 與此同時 隨著南極地區周圍深層海水水溫的下降以及南極東部地區的冰層顯著增加 全球溫度也開始下降 1 在1 407 5萬年前至1 385 3萬年前的這段期間 夏季平均氣溫至少降了8 C 6 东非裂谷的火山活動可能加劇了氣候變遷 1 在當時的歐洲 氣候寒冷化與隨之而來的棲地乾燥化降低了犀牛的多樣性 並造成來自美洲地區的三趾安琪馬 體積增大 1 演化成中華馬屬 英语 Sinohippus 7 氣候變遷因素對特定陸塊有較顯著之效應 它也造成了一些較不適應寒冷環境的生物的滅絕 並以其他生物佔有原滅絕生物的生態區位 1 有些生物則是因為其處之生態系因氣候寒冷化而收縮 導致它無法再支持該族群的存續 1 板塊漂移 编辑 由於板塊漂移 非洲 阿拉伯大陸與歐亞大陸在中新世接合 阻斷了原先存在於兩陸塊間的海洋通道 這個新形成的陸橋使兩邊原先受到地理隔離的動植物得以互相接觸與遷徙 8 1 陸橋的形成也使一些地區的某些屬消失了 但有時那是因為牠們透過陸橋遷徙到他處 爾後再隨著新棲息地的變化而有族群的消長 類似情形在晚第四紀的東南亞也曾發生 1 此外 陸塊的連接也引進了新的獵食者與競爭物種 造成了某些物種的滅絕或擴散 1 東非裂谷帶抬升 编辑 中新世早期至中期的這段期間 是东非裂谷 註 2 的早期抬升期 在該段期間有鹼性玄武岩與霞石岩的形成 9 包括史蒂夫 韋布等研究者認為 東非裂谷帶的火山活動可能加劇了當時的氣候變遷 進而加劇該次滅絕事件的影響 1 但他同時也認為 這個事件雖然造成了部分地區的物種數量減少 但應不至於有全球性的影響 1 隕石撞擊 编辑 nbsp 約與中新世中期滅絕事件同一時期形成的讷德林根 里斯 英语 Nordlinger Ries 巨型撞擊坑在中新世中期的地層中 存在著銥元素濃度的異常現象 而這個現象的出現通常可歸因於隕石等天體的撞擊 10 另外 德國的讷德林根 里斯 英语 Nordlinger Ries 隕石坑 直徑24公里 與鄰近的斯德海姆隕石坑 英语 Steinheim crater 直徑3 8公里 經精確定年後 發現前者約在1 510 10萬年前形成 後者則約在1 500 100萬年前形成 皆接近此次滅絕事件之發生時期 11 12 另外 在馮恩格爾哈特 英语 Wolf von Engelhardt 等人在1987年的研究中 認為在里斯結構已知的所有岩石和鬆散沉積物中 只有這些中新世中期的砂岩可能是绿陨石 英语 moldavites 註 3 的母原料 13 隕石撞擊事件與火山噴發也造成了部分地區的物種數量減少 但史蒂夫 韋布等部分研究者認為 它們應不至於有全球性的影響 1 影響 编辑 nbsp 雙犬齒鱷屬的化石在陸地上 許多生物在此事件發生期間滅絕 例如有兩個屬的鱷魚 加伏特鱷屬 英语 Gavialosuchus 和雙犬齒鱷屬 英语 Diplocynodon 在約1 350至1 400萬年前滅絕了 14 此外 那些不適應更嚴重的氣候和較劣質植物的動物們 如以生長茂密的樹為食的巨型駱駝 在這段時期也瀕臨滅絕 2 適應較寒冷與草原化植被環境的動物們存活狀態較好 但是許多偏好水果 柔軟闊葉蕨類和灌木植物的食草動物則滅亡 有多種生物具備這種明顯的模式 偏好食用低矮植物的馬繁盛 同時偏好食用高大植物的馬則滅絕 在早期駱駝之中 高冠齒 英语 hypsodont 種存活 而擁有較短牙齒的種類則消失 2 除了陸地上的變化之外 海洋中也在此段時期形成了新的生態系 海藻林在此時首次形成 海獺等生活於此的生物也開始出現 8 但與此同時 曾生活在中新世早期至中期 分布於歐洲 美洲 澳洲等地區的劍吻古豚 也在中新世中期大量消失 並被其他後生的種類所取代 15 參見 编辑生物集群滅絕 中新世 兰盖期註釋 编辑 當時北半球仍無冰川 不是東非大裂谷 又稱捷克陨石 參考資料 编辑 1 00 1 01 1 02 1 03 1 04 1 05 1 06 1 07 1 08 1 09 1 10 1 11 1 12 Steve Webb Corridors to Extinction and the Australian Megafauna Newnes 2013 02 27 2015 05 08 ISBN 9780124078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6 30 2 0 2 1 2 2 Cenozoic Era 248 mya present WGBH Educational Foundation amp Clear Blue Sky Productions Inc 2001 2015 04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6 20 英语 Miller Kenneth G Fairbanks Richard G Evidence for Oligocene Middle Miocene abyssal circulation changes in the western North Atlantic Nature 1983 306 5940 250 253 Bibcode 1983Natur 306 250M doi 10 1038 306250a0 英语 Gavin Foster Carrie Lear and James Rae Browsing articles tagged with Miocene Climatic Optimum Descent Into the Icehouse 2012 07 31 2015 05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5 22 英语 5 0 5 1 古海洋學 中國大百科全書 2015 02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9 13 中文 臺灣 Adam R Lewis David R Marchant Allan C Ashworth Lars Hedenas Sidney R Hemming Jesse V Johnson Melanie J Leng Malka L Machlus Angela E Newton J Ian Raine Jane K Willenbring Mark Williams Alexander P Wolfe Mid Miocene cooling and the extinction of tundra in continental Antarctica PNAS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 2008 08 05 105 31 2015 05 08 doi 10 1073 pnas 0802501105 18678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9 24 MANUEL J SALESA ISRAEL M SANCHEZ JORGE MORALES Presence of the Asian horse Sinohippus in the Miocene of Europe PDF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2004 49 2 189 196 2015 05 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6 03 03 英语 8 0 8 1 Miocene The Encyclopedia of Eart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useum of Paleontology 2014 06 18 2015 04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4 19 英语 Kristjan Saemundsson EAST AFRICAN RIFT SYSTEM AN OVERVIEW PDF Exploration for Geothermal Resources 2008 10 24 2015 04 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5 09 21 英语 Asaro F Alvarez W Michel H V Alvarez L W Anders Mark H Montanari A Kennett James P Possible world wide middle miocene iridium anomaly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periodicity of impacts and extinctions Global Catastrophes in Earth History An Interdisciplinary Conference on Impacts Volcanism and Mass Mortality Lunar and Planetary Inst 1988 6 7 2015 06 18 Ries Earth Impact Database 2008 12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4 英语 Steinheim Earth Impact Database 2008 12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1 04 英语 Gerald Joseph Home McCall Tektites in the Geological Record Showers of Glass from the Sky London Ge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2001 116 2015 04 22 ISBN 978186239085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6 18 英语 Madelaine Bo hme The Miocene Climatic Optimum evidence from ectothermic vertebrates of Central Europe PDF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Elsevier 2003年3月18日 195 389 401 2015 04 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5 05 14 英语 王建平 成功大學生物系 姚秋如 台灣大學動物系 鯨豚的解剖演化和分類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2015 04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6 18 中文 臺灣 延伸閱讀 编辑Allmon Warren D Bottjer David J Evolutionary Paleoecology The Ecological Context of Macroevolutionary Chang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0 231 10994 6 英语 外部連結 编辑中新世中期時的陸塊分布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 显生宙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 查论编 其它滅絕事件 A1 A6 B2 B3 B4 C3 A7 A2 C5 C6 A3 A4 A5 英语 Mulde event A8 英语 Capitanian mass extinction even B1 C1 C2 C4 英语 Pliocene Supernovae 一 二 三 四 五 五大滅絕事件埃迪卡拉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新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600 550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中新世中期滅絕事件 amp oldid 7611452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