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三国同盟条约

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又作《三國公約》、《三國盟約》(英語:Tripartite Pact;德語:Dreimächtepakt義大利語Patto tripartito;日语:日独伊三国間条約日獨伊三國間條約),于1940年9月27日由德国意大利日本在德国柏林签署。此项协定正式确立了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国同盟关系,并被认为是对美国的警告:要么保持中立,要么腹背受敌。

三国同盟条约
日本德國意大利国旗并列于柏林的日本驻德大使馆外,約1940年
類型军事同盟
簽署日1940年9月27日
簽署地點 德國柏林
簽署者
日本的三国同盟条约宣传画(宣传画上方从左至右为条约签订时三国的首脑:希特勒近卫文麿墨索里尼
1940年11月20日匈牙利首相泰萊基·帕爾(元首右方)在維也納即將代表匈牙利签署三國同盟條約。元首後方為意大利外交大臣齊亞諾,戴眼鏡之人是日本特命大使來棲三郎
南斯拉夫人民慶祝南斯拉夫新政府退出三國同盟條約(1941年3月27日)

条约补充1936年的德日协定和反共产国际协定之不足,并消除德国与日本因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起的嫌隙。

維也納仲裁裁決後,匈牙利(1940年11月20日)、罗马尼亚(1940年11月23日)和斯洛伐克(1940年11月24日)加入协定。保加利亚在1941年3月1日加入。

1942年1月18日德國和義大利與日本陸軍海軍簽訂了一份秘密文件,確定了以東經70度線作為瓜分世界的勢力範圍的分界線[1]

1945年5月25日,鑒於義大利已於2年前戰敗、德國在5月8日投降,僅存的日本廢除了三國公約。

文件内容

 
日文版本的三國同盟條約,1940年9月27日。簽名分別為意大利外交大臣齊亞諾、德國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和日本特命大使来栖三郎

日本、德國和意大利政府認為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有自己在世界上有適當的地位是任何持久和平的先決條件,因此決定分別在東亞和歐洲相互支持和合作,共同努力實現更大的目標,以建立和維持新秩序為主要目的,旨在促進有關人民的共同繁榮和福祉。此外,三國政府希望與世界其他國家合作,而這些國家將傾向於按照與本國相似的路線進行努力,以實現其最終目標,即世界和平。因此,日本、德國和意大利政府已經同意了以下款項:

第一條:日本承認並尊重德國和意大利在歐洲的領導地位和建立的新秩序

第二條:德國和意大利承認並尊重日本在東亞的領導地位和建立的新秩序

第三條:日本、德國和意大利同意在上述路線上進行合作。他們還承諾,如果締約國之一受到目前未參與歐洲戰爭日中衝突的國家的攻擊,他們將以一切政治、經濟和軍事手段相互協助。

第四條:為執行本協定,由日本、德國和意大利各自政府任命的聯合技術委員會將毫不拖延地立即開會。

第五條:日本、德國和意大利申明,上述協定對三個締約國與蘇聯之間目前存在的政治地位沒有任何影響。

第六條:本協議自簽署之日起立即生效,並自生效之日起十年內有效。在上述期限屆滿前,締約雙方應在適當的時候,應其中任何一方的請求,就續展進行談判。

特此,經各自政府正式授權的下列簽字人已簽署本協議並附上他們的簽名。

1940年9月27日,法西斯年代英语Era Fascista第19年,即昭和15年裕仁天皇在位)9月27日,一式三份在柏林完成。

外部連結

  • 〈日本國、獨逸國及伊太利國間三國條約〉原文-日本外務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WW2DB:三国同盟条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腳註

  1. ^ "Martin, Bernd (2006). Japan and Germany in the modern world. Berghahn Books. ISBN 1-84545-047-7.

三国同盟条约, 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 又作, 三國公約, 三國盟約, 英語, tripartite, pact, 德語, dreimächtepakt, 義大利語, patto, tripartito, 日语, 日独伊三国間条約, 日獨伊三國間條約, 于1940年9月27日由德国, 意大利, 日本在德国柏林签署, 此项协定正式确立了柏林, 羅馬, 東京軸心国同盟关系, 并被认为是对美国的警告, 要么保持中立, 要么腹背受敌, 日本, 德國和意大利国旗并列于柏林的日本驻德大使馆外, 約1940年類型军事同盟簽署日19. 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 又作 三國公約 三國盟約 英語 Tripartite Pact 德語 Dreimachtepakt 義大利語 Patto tripartito 日语 日独伊三国間条約 日獨伊三國間條約 于1940年9月27日由德国 意大利 日本在德国柏林签署 此项协定正式确立了柏林 羅馬 東京軸心国同盟关系 并被认为是对美国的警告 要么保持中立 要么腹背受敌 三国同盟条约日本 德國和意大利国旗并列于柏林的日本驻德大使馆外 約1940年類型军事同盟簽署日1940年9月27日簽署地點 德國柏林簽署者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隨後簽署的國家 匈牙利 罗马尼亚 斯洛伐克 保加利亞 克罗地亚 南斯拉夫 1941年3月25日加入 兩日后退出 最終引發南斯拉夫戰役 日本的三国同盟条约宣传画 宣传画上方从左至右为条约签订时三国的首脑 希特勒 近卫文麿与墨索里尼 1940年11月20日匈牙利首相泰萊基 帕爾 元首右方 在維也納即將代表匈牙利签署三國同盟條約 元首後方為意大利外交大臣齊亞諾 戴眼鏡之人是日本特命大使來棲三郎 南斯拉夫人民慶祝南斯拉夫新政府退出三國同盟條約 1941年3月27日 条约补充1936年的德日协定和反共产国际协定之不足 并消除德国与日本因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起的嫌隙 維也納仲裁裁決後 匈牙利 1940年11月20日 罗马尼亚 1940年11月23日 和斯洛伐克 1940年11月24日 加入协定 保加利亚在1941年3月1日加入 1942年1月18日德國和義大利與日本陸軍和海軍簽訂了一份秘密文件 確定了以東經70度線作為瓜分世界的勢力範圍的分界線 1 1945年5月25日 鑒於義大利已於2年前戰敗 德國在5月8日投降 僅存的日本廢除了三國公約 文件内容 编辑 日文版本的三國同盟條約 1940年9月27日 簽名分別為意大利外交大臣齊亞諾 德國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和日本特命大使来栖三郎 日本 德國和意大利政府認為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有自己在世界上有適當的地位是任何持久和平的先決條件 因此決定分別在東亞和歐洲相互支持和合作 共同努力實現更大的目標 以建立和維持新秩序為主要目的 旨在促進有關人民的共同繁榮和福祉 此外 三國政府希望與世界其他國家合作 而這些國家將傾向於按照與本國相似的路線進行努力 以實現其最終目標 即世界和平 因此 日本 德國和意大利政府已經同意了以下款項 第一條 日本承認並尊重德國和意大利在歐洲的領導地位和建立的新秩序 第二條 德國和意大利承認並尊重日本在東亞的領導地位和建立的新秩序 第三條 日本 德國和意大利同意在上述路線上進行合作 他們還承諾 如果締約國之一受到目前未參與歐洲戰爭或日中衝突的國家的攻擊 他們將以一切政治 經濟和軍事手段相互協助 第四條 為執行本協定 由日本 德國和意大利各自政府任命的聯合技術委員會將毫不拖延地立即開會 第五條 日本 德國和意大利申明 上述協定對三個締約國與蘇聯之間目前存在的政治地位沒有任何影響 第六條 本協議自簽署之日起立即生效 並自生效之日起十年內有效 在上述期限屆滿前 締約雙方應在適當的時候 應其中任何一方的請求 就續展進行談判 特此 經各自政府正式授權的下列簽字人已簽署本協議並附上他們的簽名 1940年9月27日 法西斯年代 英语 Era Fascista 第19年 即昭和15年 裕仁天皇在位 9月27日 一式三份在柏林完成 外部連結 编辑 日本國 獨逸國及伊太利國間三國條約 原文 日本外務省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W2DB 三国同盟条约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腳註 编辑 Martin Bernd 2006 Japan and Germany in the modern world Berghahn Books ISBN 1 84545 047 7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三国同盟条约 amp oldid 7661999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