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鲁斯丹·埃芬迪

魯斯丹·埃芬迪印尼語Roestam Effendi,精確拼音:Rustam Effendi,1903年5月13日—1979年5月24日),印度尼西亞作家,印尼第一部現代舞台劇《貝巴沙麗》和詩集《沉思集》的作者,後於1928年至1947年期間遷居荷蘭,以荷蘭共產黨黨員的身份參加荷蘭國會二院。他的語言一方面保留了古馬來文的格律 ,另一方面突破了傳統詩體和語言常規,具有實驗意義。

魯斯丹·埃芬迪
Rustam Effendi
出生(1903-05-13)1903年5月13日
荷屬東印度巴東
逝世1979年5月24日(1979歲—05—24)(76歲)
印尼雅加達
職業詩人、劇作家、議員
語言印尼文荷蘭文
公民權印尼
創作時期1920年代

生平 编辑

埃芬迪在1903年5月13日生於荷屬東印度蘇門答臘巴東(今屬西蘇門答臘省),是電影演員、導演巴赫迪亞·埃芬迪的兄長。完成小學課程後,他曾經先後在德科克堡(今西蘇門答臘省武吉丁宜市)和萬隆(今屬西爪哇省)接受師範訓練,直到1924年畢業後才返回巴東,擔任教師。[1][2]

埃芬迪在1920年代中期發表自己第一部舞台劇作《貝巴沙麗》(Bebasari[a],故事改編自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是一部批判荷蘭殖民主義的作品[4],也有文獻認為這是現代印尼文學史上第一部舞台劇[1]。不過,這部劇作一發表就被荷蘭殖民政府禁絕,原因是他們認為埃芬迪的思想有共產主義傾向[4]。埃芬迪還在同一個時期發表詩集《沉思集》(Pertjikan Permenoengan),所收錄的某些詩歌(例如《祖國》)隱約帶有反殖民主義的色彩[4]。1926年印度尼西亞共產黨發動的起事失敗收場之後,荷蘭殖民政府收緊了書報審查制度,自此埃芬迪無法發表自己的作品[5],因此他認為自己不得不離開東印度群島,遠走他方[2]

埃芬迪在1928年至1947年期間遷往荷蘭定居,並在1933年至1946年期間以荷蘭共產黨黨員的身份參加荷蘭國會二院[3],為東印度群島的土著爭取權益[6]。這時候他還發表了一部題為《從莫斯科到第比利斯》(Van Moskow naar Tiflis)的荷蘭文著作。不過,自此之後他再也沒有發表過任何印尼文作品,作者古納汪·穆罕默德曾經在專欄中提到,埃芬迪認為與其用文筆宣揚自己的主張,倒不如在政壇直接出擊,實現印尼獨立的目標[7]。他在1979年5月24日於雅加達逝世。[1]

題材及風格 编辑

埃芬迪撰寫的好幾個題材當中,以反殖題材最為突出,這個題材在《貝巴沙麗》這部作品裏面特別明顯。埃芬迪也經常在這些作品中對殖民政府提出隱約的批評[4]。他筆下的題材還包括愛情和大自然,例如他的詩作〈舊日的回憶〉(Kenangan Lama)描寫的是浪漫關係,〈母親的墳頭〉(Kuburan Bunda)描寫的是親情,〈海洋〉(Lautan)、〈月亮〉(Bulan)描述的則是大自然的美景[8]

埃芬迪的用詞雖然還是表現出古馬來文的格律,卻帶有實驗性質,他在作品中借用了外來語(特別是來自梵語阿拉伯語的字詞)[9],而且還改變了字詞的結構(比如增加或縮減字詞裏面的字母),務求符合自己心目中的節奏和韻律,例如他把「menunggu」縮略成「menung」,來表達「等候」這個意思[10]。和同期的詩人穆罕默德·亞明相比,埃芬迪筆下的意境比較濃厚[8]

評價 编辑

社會主義文學評論家巴格里·西里格爾認為埃芬迪的《貝巴沙麗》善於描寫反殖民主義鬥爭,故事的意境也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2]。研究印尼文學的荷蘭學者A·德歐認為埃芬迪是一位令人感到驚喜的詩人,因為他的詩歌用詞獨特[b],在體裁上也嘗試擺脫傳統詩歌沙依爾的格律[3]。不過,他認為埃芬迪在印尼文學往後的演變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不大,並認為薩努西·巴奈才是那個年代最有影響的印尼詩人[3]

備註 编辑

  1. ^ 德歐指出《貝巴沙麗》和《沉思錄》的出版次序並不清楚,根據文獻的記載,這兩部作品的出版日期可能是在1924年、1925年、1926年或者1930年,有說是在同一年內出版,有說是分開面世[3]
  2. ^ 原文:「... amat mengagumkan terutama karena bahasanya yang tersendiri ...

註腳 编辑

  1. ^ 1.0 1.1 1.2 Eneste 2001,第203頁.
  2. ^ 2.0 2.1 2.2 Siregar 1964,第112頁.
  3. ^ 3.0 3.1 3.2 3.3 Teeuw 1980,第37頁.
  4. ^ 4.0 4.1 4.2 4.3 Siregar 1964,第28頁.
  5. ^ Siregar 1964,第30頁.
  6. ^ Jassin 1985,第126頁.
  7. ^ Goenawan 1979.
  8. ^ 8.0 8.1 Siregar 1964,第113頁.
  9. ^ Jassin 1985,第128頁.
  10. ^ Teeuw 1980,第38頁.

參考資料 编辑

  • Eneste, Pamusuk. Buku Pintar Sastra Indonesia Ketiga. Jakarta: Kompas. 2001. ISBN 9789799251787 (印度尼西亚语). 
  • Goenawan Mohamad. Mengenang Sastrawan Rustam Effendi . Catalan Pinggir. Tempo (Jakarta). 1979-06-12 [2019-01-21]. (原始内容于2010-01-05) (印度尼西亚语). 
  • Jassin, HB. Sedikit Sejarah dan Rustam Effendi. Kesusastraan Indonesia Modern dalam Kritik dan Esei I. Jakarta: Gramedia. 1985: 123–130. OCLC 36434233 (印度尼西亚语). 
  • Siregar, Bakri. Sedjarah Sastera Indonesia 1. Jakarta: Akademi Sastera dan Bahasa "Multatuli". 1964. OCLC 63841626 (印度尼西亚语). 
  • Teeuw, A. Sastra Baru Indonesia 1. Ende: Nusa Indah. 1980. OCLC 222168801 (印度尼西亚语). 

鲁斯丹, 埃芬迪, 魯斯丹, 埃芬迪, 印尼語, roestam, effendi, 精確拼音, rustam, effendi, 1903年5月13日, 1979年5月24日, 印度尼西亞作家, 印尼第一部現代舞台劇, 貝巴沙麗, 和詩集, 沉思集, 的作者, 後於1928年至1947年期間遷居荷蘭, 以荷蘭共產黨黨員的身份參加荷蘭國會二院, 他的語言一方面保留了古馬來文的格律, 另一方面突破了傳統詩體和語言常規, 具有實驗意義, 魯斯丹, 埃芬迪rustam, effendi出生, 1903, 1903年5月1. 魯斯丹 埃芬迪 印尼語 Roestam Effendi 精確拼音 Rustam Effendi 1903年5月13日 1979年5月24日 印度尼西亞作家 印尼第一部現代舞台劇 貝巴沙麗 和詩集 沉思集 的作者 後於1928年至1947年期間遷居荷蘭 以荷蘭共產黨黨員的身份參加荷蘭國會二院 他的語言一方面保留了古馬來文的格律 另一方面突破了傳統詩體和語言常規 具有實驗意義 魯斯丹 埃芬迪Rustam Effendi出生 1903 05 13 1903年5月13日荷屬東印度巴東逝世1979年5月24日 1979歲 05 24 76歲 印尼雅加達職業詩人 劇作家 議員語言印尼文 荷蘭文公民權印尼創作時期1920年代 目录 1 生平 2 題材及風格 3 評價 4 備註 5 註腳 6 參考資料生平 编辑埃芬迪在1903年5月13日生於荷屬東印度蘇門答臘巴東 今屬西蘇門答臘省 是電影演員 導演巴赫迪亞 埃芬迪的兄長 完成小學課程後 他曾經先後在德科克堡 今西蘇門答臘省武吉丁宜市 和萬隆 今屬西爪哇省 接受師範訓練 直到1924年畢業後才返回巴東 擔任教師 1 2 埃芬迪在1920年代中期發表自己第一部舞台劇作 貝巴沙麗 Bebasari a 故事改編自印度史詩 羅摩衍那 是一部批判荷蘭殖民主義的作品 4 也有文獻認為這是現代印尼文學史上第一部舞台劇 1 不過 這部劇作一發表就被荷蘭殖民政府禁絕 原因是他們認為埃芬迪的思想有共產主義傾向 4 埃芬迪還在同一個時期發表詩集 沉思集 Pertjikan Permenoengan 所收錄的某些詩歌 例如 祖國 隱約帶有反殖民主義的色彩 4 1926年印度尼西亞共產黨發動的起事失敗收場之後 荷蘭殖民政府收緊了書報審查制度 自此埃芬迪無法發表自己的作品 5 因此他認為自己不得不離開東印度群島 遠走他方 2 埃芬迪在1928年至1947年期間遷往荷蘭定居 並在1933年至1946年期間以荷蘭共產黨黨員的身份參加荷蘭國會二院 3 為東印度群島的土著爭取權益 6 這時候他還發表了一部題為 從莫斯科到第比利斯 Van Moskow naar Tiflis 的荷蘭文著作 不過 自此之後他再也沒有發表過任何印尼文作品 作者古納汪 穆罕默德曾經在專欄中提到 埃芬迪認為與其用文筆宣揚自己的主張 倒不如在政壇直接出擊 實現印尼獨立的目標 7 他在1979年5月24日於雅加達逝世 1 題材及風格 编辑埃芬迪撰寫的好幾個題材當中 以反殖題材最為突出 這個題材在 貝巴沙麗 這部作品裏面特別明顯 埃芬迪也經常在這些作品中對殖民政府提出隱約的批評 4 他筆下的題材還包括愛情和大自然 例如他的詩作 舊日的回憶 Kenangan Lama 描寫的是浪漫關係 母親的墳頭 Kuburan Bunda 描寫的是親情 海洋 Lautan 月亮 Bulan 描述的則是大自然的美景 8 埃芬迪的用詞雖然還是表現出古馬來文的格律 卻帶有實驗性質 他在作品中借用了外來語 特別是來自梵語和阿拉伯語的字詞 9 而且還改變了字詞的結構 比如增加或縮減字詞裏面的字母 務求符合自己心目中的節奏和韻律 例如他把 menunggu 縮略成 menung 來表達 等候 這個意思 10 和同期的詩人穆罕默德 亞明相比 埃芬迪筆下的意境比較濃厚 8 評價 编辑社會主義文學評論家巴格里 西里格爾認為埃芬迪的 貝巴沙麗 善於描寫反殖民主義鬥爭 故事的意境也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 2 研究印尼文學的荷蘭學者A 德歐認為埃芬迪是一位令人感到驚喜的詩人 因為他的詩歌用詞獨特 b 在體裁上也嘗試擺脫傳統詩歌沙依爾的格律 3 不過 他認為埃芬迪在印尼文學往後的演變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不大 並認為薩努西 巴奈才是那個年代最有影響的印尼詩人 3 備註 编辑 德歐指出 貝巴沙麗 和 沉思錄 的出版次序並不清楚 根據文獻的記載 這兩部作品的出版日期可能是在1924年 1925年 1926年或者1930年 有說是在同一年內出版 有說是分開面世 3 原文 amat mengagumkan terutama karena bahasanya yang tersendiri 註腳 编辑 1 0 1 1 1 2 Eneste 2001 第203頁 2 0 2 1 2 2 Siregar 1964 第112頁 3 0 3 1 3 2 3 3 Teeuw 1980 第37頁 4 0 4 1 4 2 4 3 Siregar 1964 第28頁 Siregar 1964 第30頁 Jassin 1985 第126頁 Goenawan 1979 8 0 8 1 Siregar 1964 第113頁 Jassin 1985 第128頁 Teeuw 1980 第38頁 參考資料 编辑Eneste Pamusuk Buku Pintar Sastra Indonesia Ketiga Jakarta Kompas 2001 ISBN 9789799251787 印度尼西亚语 Goenawan Mohamad Mengenang Sastrawan Rustam Effendi nbsp Catalan Pinggir Tempo Jakarta 1979 06 12 2019 01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1 05 印度尼西亚语 含有連結內容需訂閱查看的頁面 link Jassin HB Sedikit Sejarah dan Rustam Effendi Kesusastraan Indonesia Modern dalam Kritik dan Esei I Jakarta Gramedia 1985 123 130 OCLC 36434233 印度尼西亚语 Siregar Bakri Sedjarah Sastera Indonesia 1 Jakarta Akademi Sastera dan Bahasa Multatuli 1964 OCLC 63841626 印度尼西亚语 Teeuw A Sastra Baru Indonesia 1 Ende Nusa Indah 1980 OCLC 222168801 印度尼西亚语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鲁斯丹 埃芬迪 amp oldid 6883758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