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高仁峒

高仁峒(?—1907年)法名明峒,字云溪,号寿山子,生于山东济宁清朝道士、白云观第二十代方丈。[1]

生平 编辑

高仁峒在《云水集》中自称:“予姓高氏,实生于济宁。十五丧父,已厌尘情;又历四载,益叹浮生,行年十九,遂访赤松。辞我老母,别我弟兄,掉头东去,半夜揣行;如人接引,直上云梦,吴师座下,得接宗风。”[1]

高仁峒《云水集》中所载京官李端遇序言中称:[1]

闻尝综举云溪始末,行年二十出家,及今垂三十年。其间餐露煮石,朝风弄月,方外生涯慕道者,往事称述。顾余以为,未足尽云溪者。云溪固孝友中人也。夫求仙必视所居,而观人必要求大孝友者。入世可以希圣,即出世可以成仙者也。于何信之?于云溪处其母、弟信之。方高母在堂也,白发倚阁,思子常切。云溪既受师戒,不能云其灭亲,云水游方,尝省其母。母死,千里奔丧,出资营窀穸,尽丧尽礼。既葬而后,去求仙之道,实已厚培其本也。尝自道,所得虽练师羽客,非入云溪之室者,不能窥云溪之言之奥。门外人强作解事,转类病夫之谚语矣。则谓余于是集,乃终未能赞词也可。光绪十二年岁在丙戌,八月既望,青渠散人李端遇书于宣武城内之寓庐。

《印光法师文钞》记载:“兹有京都白云观方丈,护法道友,仁峒高公,禀柱下之真传,作玄门之领袖,踞白云之丈室,为黄冠之依归,欲参普门,故朝第一名山,广结众缘,因设千僧大斋,又以心期宏道,志在利人,敦请山僧,升坐说法,欲使大众咸知,教虽有三,道本无二。”可见高仁峒主张儒、道、佛“三教由来共根源,根源起处莫颟顸”。

金梁《光宣小记》记载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高仁峒羽化归真。

著作 编辑

  • 《云水集》(光绪十二年出版)
  1. ^ 1.0 1.1 1.2 孔祥吉、村田雄二郎,日本机密档案中的白云观与高道士,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高仁峒, 1907年, 法名明峒, 字云溪, 号寿山子, 生于山东济宁, 清朝道士, 白云观第二十代方丈, 生平, 编辑在, 云水集, 中自称, 予姓高氏, 实生于济宁, 十五丧父, 已厌尘情, 又历四载, 益叹浮生, 行年十九, 遂访赤松, 辞我老母, 别我弟兄, 掉头东去, 半夜揣行, 如人接引, 直上云梦, 吴师座下, 得接宗风, 云水集, 中所载京官李端遇序言中称, 闻尝综举云溪始末, 行年二十出家, 及今垂三十年, 其间餐露煮石, 朝风弄月, 方外生涯慕道者, 往事称述, 顾余以为, 未足尽云溪者, 云溪. 高仁峒 1907年 法名明峒 字云溪 号寿山子 生于山东济宁 清朝道士 白云观第二十代方丈 1 生平 编辑高仁峒在 云水集 中自称 予姓高氏 实生于济宁 十五丧父 已厌尘情 又历四载 益叹浮生 行年十九 遂访赤松 辞我老母 别我弟兄 掉头东去 半夜揣行 如人接引 直上云梦 吴师座下 得接宗风 1 高仁峒 云水集 中所载京官李端遇序言中称 1 闻尝综举云溪始末 行年二十出家 及今垂三十年 其间餐露煮石 朝风弄月 方外生涯慕道者 往事称述 顾余以为 未足尽云溪者 云溪固孝友中人也 夫求仙必视所居 而观人必要求大孝友者 入世可以希圣 即出世可以成仙者也 于何信之 于云溪处其母 弟信之 方高母在堂也 白发倚阁 思子常切 云溪既受师戒 不能云其灭亲 云水游方 尝省其母 母死 千里奔丧 出资营窀穸 尽丧尽礼 既葬而后 去求仙之道 实已厚培其本也 尝自道 所得虽练师羽客 非入云溪之室者 不能窥云溪之言之奥 门外人强作解事 转类病夫之谚语矣 则谓余于是集 乃终未能赞词也可 光绪十二年岁在丙戌 八月既望 青渠散人李端遇书于宣武城内之寓庐 印光法师文钞 记载 兹有京都白云观方丈 护法道友 仁峒高公 禀柱下之真传 作玄门之领袖 踞白云之丈室 为黄冠之依归 欲参普门 故朝第一名山 广结众缘 因设千僧大斋 又以心期宏道 志在利人 敦请山僧 升坐说法 欲使大众咸知 教虽有三 道本无二 可见高仁峒主张儒 道 佛 三教由来共根源 根源起处莫颟顸 金梁 光宣小记 记载光绪三十三年 1907年 高仁峒羽化归真 著作 编辑 云水集 光绪十二年出版 1 0 1 1 1 2 孔祥吉 村田雄二郎 日本机密档案中的白云观与高道士 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01期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高仁峒 amp oldid 3512140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